西遊記第十四回概括
① 西游記第十四回梗概
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劉伯欽送唐僧到兩屆山,救出了孫悟空,師徒別劉伯欽西行。途中寄宿遇見六個山賊(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代表人的六種感官享受),悟空殺死六賊,唐僧責怪悟空殺人,於是悟空撇下唐僧。
唐僧獨自前行遇見菩薩,傳授緊箍咒。孫悟空則來到東海,龍王講述張良與黃石公圯橋進履的故事,悟空於是回轉,找到唐僧。唐僧騙悟空帶上咒,控制住悟空並告知其為菩薩教的咒。於是孫悟空死心跟從唐僧繼續上路。
(1)西遊記第十四回概括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② 西遊記第十三,十四回主要內容概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唐僧與幾隨從騎馬西行,路過雙叉嶺忽然失足,三人連馬都跌落坑坎之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那幾個妖王商量著如何吃他們,但因山君的話,而留下了唐僧其餘幾人均被食吃。唐僧被嚇得不輕,這是一位老公公救了唐僧,後唐僧得知此人乃是太白金星。謝過後。唐僧又上路了,途中遇見一位獵戶,殺死了老想吃唐僧的老虎。唐僧來到獵戶家,為他死去的父親誦經,得到眾人感謝。待他行至兩界山,忽聽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叫喊者正孫悟空,悟空告知唐僧他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只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悟空求唐僧將他救出。待他出來後,便拜了唐僧為師。途中遇一老虎,悟空將他打死後把它做成衣服穿上。夜間,師徒二人來到一座院子在此屋中休息。不料卻遇強盜,悟空將他們亂棒打死之後,唐僧很生氣責怪悟空,悟空受不住此氣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再違背師徒諾言。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師徒二人途徑一座蛇盤山,馬匹在行走過程中被鷹愁澗中的小白龍吞食。唐僧見自己的馬匹被妖所食,很傷心落下了眼淚。悟空見了心煩便告訴唐僧自己會將馬匹找出。悟空在岸上脫口大罵,引得小白龍出來,那龍見自己打不過悟空又逃回了水中不肯再出來。悟空見此很著急,卻無計可施,想去找觀音菩薩。觀音派來揭諦告知悟空二人此龍乃是觀世音給唐僧的坐騎。白龍聽了變為了白馬給唐僧騎座。
查看全部13個回答
相關問題全部
③ 《西遊記》第十四回主要內容和讀後感
第十四回:心猿規正,六賊無蹤。
劉伯欽送唐僧到兩屆山,救出了孫悟空,師徒別劉伯欽回西行。途中寄宿遇見答六個山賊(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代表人的六種感官享受),悟空殺死六賊,唐僧責怪悟空殺人,於是悟空撇下唐僧。唐僧獨自前行遇見菩薩,傳授緊箍咒。孫悟空則來到東海,龍王講述張良與黃石公圯橋進履的故事,悟空於是回轉,找到唐僧。唐僧騙悟空帶上咒,控制住悟空並告知其為菩薩教的咒。於是孫悟空死心跟從唐僧繼續上路。
讀後感:悟空名悟空,不生不死,金睛鐵骨,能力超大,並可滅除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但依然是脾氣大,任用暴力目無權威,還要教育、還要約束、還要經歷修行領會。
推薦於 2019-10-29
④ 西遊記第14回梗概200字
聖僧踏上了尋求真經的旅程,道心彌堅,不見真佛,誓不罷休。道心漸起,那一念純正歸道的心即為真心,因此首先解放了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先天心,即為心猿歸正。
先天心即為那一點真靈,無所不能,神通廣大,一瞬間十萬八千里,見的如來,下得地獄,消得了生死簿,天兵天將都不是他的對手,八卦爐里也練不滅他真如法性,不生不死,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唯有五行山能夠困住它。
先天心起,清清爽爽,靈靈空空。六賊乃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六賊即後天喜好,愛恨,慾望等後天標准。
六賊出來,攪亂乾坤,沉迷苦海,擔驚受怕,愛恨糾纏,非害的個生生死死才肯罷休。回歸法性,通體透亮,無善無惡,心空歸覺,無形無相,不生不滅,涅槃寂靜,無任何束縛,好不自在。一年合真,六賊無有影蹤,只落得個清清靜靜不死法身。
(4)西遊記第十四回概括擴展閱讀:
結局介紹
孫悟空一會兒就看見了師父,此時的唐僧正坐在路邊苦等。孫悟空為師父取燒餅的時候,發現包袱里有一領綿布直綴,一頂嵌金花帽,便要求穿戴,唐僧順水推舟答應了。
唐僧一看孫悟空穿戴完畢,就開始念菩薩教的緊箍咒。孫悟空頭疼欲裂,不堪忍受。當他發現是唐僧念咒導致自己頭疼時,偷偷舉起金箍棒想要打死師父。慌得唐僧又念了兩三遍,把孫悟空疼得跌倒在地,丟了金箍棒,不能舉手,一再求饒。
自此之後,孫悟空死心塌地陪唐僧奔西而進,不敢再有二心。
⑤ 《西遊記》第十三、十四回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
這一回主要寫唐僧初出長安後內經歷的第一難。在前容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唐僧和兩位長行的從者在法門寺里住了下來。法門寺里的長老和這里的和尚們熱情的招呼了他們。唐僧在出河州衛的一座山嶺上,遇到老虎精,兩個隨行者全部被魔王剖腹剜心剁碎吃掉,唐僧被一老叟——太白金星救下。
之後唐僧獨自牽白馬前行,不料又遇猛虎和幾條長蛇,幸被鎮山太保劉伯欽相救,留在雙叉嶺住了一夜。唐僧為劉伯欽的父親超度了亡靈,消了罪業,到長者家去托生。劉伯欽第二天將唐僧送到兩界山,孫悟空就該出場了。
(5)西遊記第十四回概括擴展閱讀:
「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這一回主要有兩個故事情節。第一個故事情節是遭打劫。這樣的打劫,太多太多了,沒一回就要打劫一下。取經的故事剛剛開始,在沒有讀過後面的篇章的前提下,這一回已夠駭人:虎、熊、野牛。
第二個故事是說好心人家對佛教徒的尊敬,大體上概括了社會風氣。在古時候,除非朝廷有特殊的敕令,一般來說,僧道儒還是受到大家尊敬的
⑥ 西遊記第十四回內容
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唐僧與幾隨從騎馬西行,路過雙叉嶺忽然失足,三人連馬都跌落坑坎之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那幾個妖王商量著如何吃他們,但因山君的話,而留下了唐僧其餘幾人均被食吃。唐僧被嚇得不輕,這是一位老公公救了唐僧,後唐僧得知此人乃是太白金星。
謝過後。唐僧又上路了,途中遇見一位獵戶,殺死了老想吃唐僧的老虎。唐僧來到獵戶家,為他死去的父親誦經,得到眾人感謝。待他行至兩界山,忽聽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
叫喊者正孫悟空,悟空告知唐僧他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只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悟空求唐僧將他救出。待他出來後,便拜了唐僧為師。途中遇一老虎,悟空將他打死後把它做成衣服穿上。夜間,師徒二人來到一座院子在此屋中休息。
不料卻遇強盜,悟空將他們亂棒打死之後,唐僧很生氣責怪悟空,悟空受不住此氣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再違背師徒諾言。
(6)西遊記第十四回概括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角色簡介:
1、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
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
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2、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
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⑦ 求助西遊記第14回概括
十四: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劉伯欽送唐僧到兩界山,救出了孫悟空,師徒別劉伯欽西行。途中寄宿遇見六個山賊(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代表人的六種感官享受),悟空殺死六賊,唐僧責怪悟空殺人,於是悟空撇下唐僧。
唐僧獨自前行遇見菩薩,傳授緊箍咒。孫悟空則來到東海,龍王講述張良與黃石公圯橋進履的故事,悟空於是回轉,找到唐僧。唐僧騙悟空帶上咒,控制住悟空並告知其為菩薩教的咒。於是孫悟空死心跟從唐僧繼續上路。
兩界山是小說《西遊記》中的地名,即如來佛祖封印孫悟空時的五行山。唐朝時傳說兩界山介於幽冥界與凡間之間,是通往鬼門關的必經之路。
(7)西遊記第十四回概括擴展閱讀: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在總體上,孫悟空是一個「古典式英雄」。既是一個充滿游戲精神的可愛英雄,又是一個也會遇到艱難困苦,遭受人生挫折的的英雄。
《西遊記》呈現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雙重極權——皇權和神權,生存主體無論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被牢牢地桎梏,屈服於政權和宗教的二重宰制,在心理結構上集體無意識匍匐於皇帝和佛祖的腳下。
《西遊記》的文本散發著與生俱來的國民奴性氣味。即使是作為反叛偶像的「英雄」最終也不得不拜倒在象徵高高在上統治形式的佛的「法力」之下。
⑧ 《西遊記》第十四回寫了什麼內容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聽到了孫悟空的叫聲後,伯欽講解來龍去脈,又領著唐僧下山去看。孫悟空認出了唐僧,唐僧聽了他的話後救了他,一同西去取經。路上,悟空打死了一隻老虎,又扒了虎皮做成了虎皮裙,之後遇上了六賊,悟空打死了他們。
唐僧卻不忍殺生,悟空在唐僧的啰嗦說教下,氣得駕筋斗雲走了,唐僧獨自前行遇見菩薩,傳授緊箍咒。孫悟空則來到東海,龍王講述張良與黃石公圯橋進履的故事,悟空於是回轉,找到唐僧。唐僧騙悟空帶上咒,控制住悟空並告知其為菩薩教的咒。於是孫悟空死心跟從唐僧繼續上路。
(8)西遊記第十四回概括擴展閱讀
《西遊記》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標題中的六賊代表孫悟空的六根,它指五種感覺器官,和反應能動能力,為十二處之內六處,十八界之六根界。根,為認識器官之意。
即眼根(視覺器官與視覺能力)、耳根(聽覺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覺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覺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觸覺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維器官及其能力)。前五種又稱五根。五根乃物質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
⑨ 西遊記第14回概括
《西遊記》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悟空告知唐僧他是五百年前大回鬧天宮的齊天大答聖,只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悟空求唐僧將他救出。待他出來後,便拜了唐僧為師。途中遇一老虎,悟空將他打死後把它做成衣服穿上。夜間,師徒二人來到一座院子在此屋中休息。不料卻遇強盜,悟空將他們亂棒打死之後,唐僧很生氣責怪悟空,悟空受不住此氣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再違背師徒諾言。
⑩ 西遊記第十四回的主要內容
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劉伯欽送唐僧到兩屆山,救出了孫悟空,師徒別劉伯欽西行。途中寄宿遇見六個山賊(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代表人的六種感官享受),悟空殺死六賊,唐僧責怪悟空殺人,於是悟空撇下唐僧。
唐僧獨自前行遇見菩薩,傳授緊箍咒。孫悟空則來到東海,龍王講述張良與黃石公圯橋進履的故事,悟空於是回轉,找到唐僧。唐僧騙悟空帶上咒,控制住悟空並告知其為菩薩教的咒。於是孫悟空死心跟從唐僧繼續上路。
(10)西遊記第十四回概括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