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辛店二七革命遺址
A. 二七紀念塔的由來
二七紀念塔,位於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於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在這場斗爭中,共產黨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
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召開全路工人代表大會,庄嚴宣布: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於1926年10月15日,又殺害了鄭州分會負責人汪勝發、司文德,並把二位烈士的頭顱懸掛在「長春橋」(今二七紀念塔地址)的電線桿上。但是,英雄的鐵路工人並沒有被嚇倒,他們繼續戰斗著。「二七」大罷工的偉大斗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斗爭傳統,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當時場內建一座15米高的木製紀念塔。1971年改修成現在的塔式。二七紀念塔,為雙身並聯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層(包括底座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塔式新穎、獨特,雄偉壯觀,具有中國民族建築的特點。鍾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塔底層有地道穿廣場與道口相通;「二七紀念塔」是鄭州市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內外遊客必游之地。
B. 長辛店二七紀念館的犧牲精神
2月7日,軍閥吳佩孚終於下了毒手。湖北督軍肖耀南借口調解工潮,誘騙工會代表到江岸工會會所「談判」,工會代表在去工會辦事處途中,遭到反動軍隊的槍擊,赤手空拳的工人糾察隊當場被打死30多人、打傷200多人。反動軍隊還闖進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林祥謙被捕後,反動軍警把他綁在電線桿上,用刀逼迫他下令復工。林祥謙高呼:「上工要總工會下命令,我的頭可斷,工是不能上的!」他寧死不屈,英勇就義。武漢工團聯合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也慘遭殺害。 慘案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發表《為吳佩孚慘殺京漢鐵路工人告工人階級與國民書》,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為自由而奮斗。盡管反動軍閥到處捆綁工人,用恐怖手段強迫工人復工。但工人們堅持斗爭,在沒有得到總工會復工命令以前堅決不復工,各地工會也都拒絕單獨談判。罷工斗爭堅持到2月9日,京漢鐵路總工會的武漢工團聯合會為避免不必要的犧牲,保存力量,准備將來進行更大的斗爭,於是忍痛下令復工,大罷工宣告結束。在這場斗爭中,京漢路各地工人死50餘人,傷數百人,被捕和被迫流亡的有1000多人。接著,各地軍閥也都對工人運動採取了高壓政策,全國第一次罷工高潮被迫
暫時轉入低潮。二七大罷工充分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最勇猛的奮斗精神和最偉大的犧牲精神。它以工人的頭顱和鮮血,進一步喚醒了中國人民,使人民更加認識到帝國主義勢力和封建軍閥是中國各族人民不共戴天的敵人,必須與之斗爭到底。這次罷工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影響。罷工血的事實也告訴我們,要推翻反動的軍閥統治,單靠工人階級的孤軍奮戰是不行的,必須發動廣大的農民階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這就為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如何聯合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以反對軍閥;如何開展農民運動,結成工農聯盟。在罷工斗爭中面對荷槍實彈的軍閥,赤手空拳的工人只能遭到殘酷的屠殺,這就為我黨提出了武裝斗爭問題。罷工雖然失敗了,但共產黨人並沒有消沉,而是在積蓄更多的力量,准備進行更大的斗爭。
C. 長辛店二七紀念館的困境原因
博物館隸屬關系復雜 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些年北京市博物館數量不斷壯大,目前共有注冊登記博物館133座。但是,與外省市80%至90%的文博單位均隸屬文物系統相比,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的博物館隸屬關系極為復雜,市文物局屬博物館僅17座,各區縣文委屬博物館也僅占總量的20%左右。而非文物系統博物館共有80餘座,分別隸屬於各中央在京部委、大專院校、公安部隊、科研院所、行業企業集團及市園林、宗教、民政、科委等部門以及公民個人。這些博物館的人員、機構、經費、收支等均由其上級主管部門直接控制。
本身盈利能力較差「市文物局博物館處的主要職能是指導、協調北京地區博物館的業務工作,並核准博物館的設立、主要事項變更,一般博物館都有自己的主管單位,其建設和日常運行都由各主管單位負責。」劉超英說,由於市文物局無權在人員、機構及經費投入等方面進行管理,也正是因為管理體制上的問題,造成了一些非文物系統博物館常年不更換展覽內容,缺少宣傳意識,本身盈利能力較差,成立不久便失去繼續開放能力。
對日常花費缺乏長期准備有些博物館甚至由於主管機構調整或國企改制等原因造成「無人管」的局面,有的已經常年不對外開放,如北京金泉錢幣博物館因企業自身原因撤出。而很多博物館在設立時又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弊端,對博物館運行所需要的長期花費缺乏相應准備,直接導致其效益減退後生存難以為繼。
取消博物館資格≠關閉
劉超英表示,此次博物館登記嚴格按照《博物館管理辦法》和《北京市博物館條例》規定,博物館必須具有必要的辦館資金和保障博物館運行的經費、與辦館宗旨相符合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但她也表明,博物館資格被取消並不能直接等同於被「摘牌」或「關閉」,僅僅意味著不能再以博物館的名義開展社會活動及享受相應的國家政策優惠。因為國家為了鼓勵博物館發展,在《博物館管理辦法》中規定,博物館依法享受稅收減免優惠,享有通過依法徵集、購買、交換、接受捐贈和調撥等方式取得藏品的權利。
D. 長辛店二七紀念館的歷史人物
項英(1898—1941)原名德隆,化名江鈞。湖北武昌人。192
3年2月任京漢鐵路罷工委員會總幹事,是二七大罷工的主要領導人之一。6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之後連任黨的第三至六屆中央委員。1924年後任中共中央職工部長,先後在武漢和上海領導工人運動。1941年1月皖南事變,被叛徒劉厚總(副官)殺害。項英為了事業,放棄了家庭的幸福。他一生只與女兒共同生活了12天,與他兒子一起才睡過一個晚上。 林祥謙(1892--1923),福建閩侯人。1922年1月江岸工人俱樂部成立後,任俱樂部財務幹事。同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工人俱樂部的工作,為工人謀利益,深得群眾的信任和愛戴。10月江岸工人俱樂部改名為京漢鐵路江岸分工會,他是江岸分工會的領導成員之一。不久又當選為江岸分工會委員長。 1923年2月1日同各工會、團體代表到鄭州參加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遭到北洋軍閥吳佩孚的禁止和破壞,他和代表們一起,不顧禁令,沖破軍警的包圍圈,進入會場,舉行會議。會後,總工會為抗議軍閥的殘暴行徑,決定於2月4日舉行全路總同盟罷工,他被指定為江岸地區罷工的總負責人。
在罷工中,他始終戰斗在第一線。2月7日,吳佩孚、肖耀南等對罷工工人進行殘酷屠殺,造成了二七慘案。同日他遭到逮捕,被縛於江岸東站的電桿上,面對敵人的屠刀堅貞不屈,高呼:「頭可斷,血可流,工不可復!」英勇就義。
E. 北京市革命歷史的遺跡有哪些
熊希齡墓園、盧溝橋、圓明園、李大釗烈士陵園、北安河烈士紀念堂等。
1、熊希齡墓園
熊希齡墓園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北辛村,是中華民國初期政治家熊希齡的墓園。1999年,熊希齡墓園被海淀區人民政府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大革命」期間,如今的熊希齡墓園的建築受到嚴重破壞。1992年5月17日,香山慈幼院校友會將熊希齡的遺骨從香港遷葬於此。
2、盧溝橋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2017年為了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八十周年,盧溝橋景區首次推出了《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珍藏版門票》。同年7月8日上午,第31屆盧溝橋醒獅越野跑活動在北京園博園舉行。
3、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搶掠文物,焚燒,同治帝時欲修復,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八國聯軍之後,又遭到匪盜的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
4、李大釗烈士陵園
李大釗烈士陵園陳列館李大釗烈士陵園陳列館坐落在京西香山東南的萬安公墓內,佔地面積2200平方米,1983年10月29日落成並對外開放。李大釗的漢白玉全身雕像,雕像後是烈士及其夫人趙紉蘭同志墓,墓後為紀念碑,由鄧小平同志題寫。碑的北面是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
庭院正西房為「李大釗烈士革命事跡陳列室」,通過大量的文物圖片資料介紹了李大釗烈士一生戰斗里程和豐功偉績。李大釗烈士陵園為仿古式庭院建築。由建園開始到2008年這十餘年來,李大釗烈士陵園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5、北安河烈士紀念堂
這里無論是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都是敵我進行「拉鋸戰」的地方。在抗日戰爭時期,有許多幹部是從這里路過,被這里的幹部護送著,去了河北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司令部。這里出現了許多烈士,至今在村頭,還有一個革命烈士紀念堂。
紀念堂坐落在海淀區蘇家坨鎮北安河村村東。1984年,當時北安河鄉人民政府為紀念在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期間北安河地區犧牲的先烈而建紀念堂,設立紀念碑,以紀念他們的不朽功績。
F. 二七紀念塔的歷史背景
鄭州二七紀念塔位於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1923年2月1日,京漢
鄭州二七紀念塔
鄭州二七紀念塔
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於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在這場斗爭中,共產黨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召開全路工人代表大會,庄嚴宣布: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於1926年10月15日,又殺害了鄭州分會負責人汪勝發、司文德,並把二位烈士的頭顱懸掛在「長春橋」(今二七紀念塔地址)的電線桿上。但是,英雄的鐵路工人並沒有被嚇倒,他們繼續戰斗著。「二七」大罷工的偉大斗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斗爭傳統。
罷工背景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特別重視在工人中宣傳自己的主張,教育、團結工人進行革命斗爭並在斗爭中發展壯大自己。京漢、隴海兩鐵路自然成為共產黨重點活動的地方。1920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一成立,即在京漢路的長辛店開展工人運動。次年春,共產主義小組成員趙子健來到鄭州,任鄭州鐵路職工學校教員,在工人中傳播新思想,發動、組織工人。不久,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也來到鄭州,給工人講革命道理,講工人階級團結的力量。1921年8月,鄭州鐵路工人俱樂部成立。1921年11月,隴海鐵路工人為反對資本家的壓迫、剝削而發動了全路大罷工,在共產黨的領導和京漢鐵路等地工人的大力支持下,罷工最終取得了徹底的勝利,並誕生了河南第一個黨的組織——中共洛陽黨組。
罷工導火
1922年,河南工人運動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作為交通樞紐的鄭州已成為全國工人運動的中心之一。這年,京漢鐵路鄭州機務處工人因機務廠長陳福海「任意剝奪工人的自由,對待工人如牛馬」而舉行了罷工,他們發表宣言,列舉陳福海16條罪狀,提出了提高工人資格地位、加薪等五項條件,得到江岸、長辛店等地工人的支持。
罷工經過
斗爭實踐教育了工人,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到組織起來是戰勝敵人的力量所在。1922年4月9日,京漢鐵路各工團代表在長辛店召開發起成立全路總工會的籌備會,江岸代表楊德甫被選為籌備主任。1922年8月10日,京漢鐵路總工會第二次籌備會議在鄭州召開,參加會議的有14人。河南境內各站參加的有彰德代表戴清屏,黃河北岸代表吳昌義,黃河南岸代表韓松亭,許州(今許昌)代表柳勝友,鄭州代表凌楚藩、高斌、劉庚和,郾城代表楊志清,信陽代錶王復生等。會上代表們匯報了各地工會的組織情況,起草了「京漢鐵路總工會章程」。會議定於9月20日前在鄭州成立總工會,推舉凌楚藩為總工會臨時委員長,並在全路各地開始整頓工會組織。
為支援長辛店工人反對工頭壓迫和爭取工人權利的罷工斗爭,鄭州京漢路工人在黨組織領導下,於1922年8月25日、26日舉行了同盟罷工。至「26日晨7時,鄭州工作狀態完全宣告終止,各車均停。罷工宣言已散布全埠」。同時,許州、郾城、信陽等地也積極響應。隴海鐵路工人發表聲明,支持京漢路長辛店工人的罷工,「如三日內不答復工人的要求」,隴海路將一致以罷工支援。長辛店罷工勝利後,鄭州鐵路工人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燃放爆竹萬余」,遊行示威張貼標語,使廣大人民群眾「莫不表示欽羨工人階級之忱,有歡呼者,有鼓掌者,大有萬人空巷之勢」,顯示了工人階級團結的力量,也取得了各界群眾及下級兵士的支持。
罷工意義
長辛店罷工的勝利,對彰德、新鄉等地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不到10天時間,彰德鐵路工人俱樂部即由原來的72人發展到1000多人,由俱樂部改為工會。道清路於1922年9月11日晚召開了第一次工人俱樂部籌備會,14日,工人俱樂部正式成立。新鄉車站於1922年12月4日獨立建立了工會(原屬彰德工會),會員有200餘人。信陽工人俱樂部遵照總工會新章程改組,黃河南岸、許州、郾城等地工會也都得到了發展。李大釗在《中國工人運動的趨勢》一文中寫到:1922年初「關於京漢線的工會,大體上又分成南段和北段,這里工會組織比較發達,工人運動也有相當的成效」。
到1922年底,在河南境內的京漢、隴海兩鐵路上的主要城鎮基本上都已建立了黨的基層組織或有了黨員在開展工作。
G. 北京的文物古跡,革命遺址和紀念性場所有哪些
主要有: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八寶山革命古墓版、李大釗烈士權陵園、長辛店"二七"革命遺址、北京大學紅樓等。http://www.btxx.cn.net/wwgj/index.htm
H. 長辛店二七廠的來歷
工廠前身是建於抄1897年清朝郵傳襲部"盧保鐵路盧溝橋廠",1948年12月改稱"鐵道部長辛店鐵道工廠",此後六易廠名,1966年9月改稱"北京二七機車車輛工廠",1980年1月1日鐵道部將其機車制修與火車制修分離分立,分別成立了鐵道部北京二七機車廠和鐵道部北京二七車輛工廠,2003年3月工廠更名為中國南車集團北京二七車輛廠。
I. 長辛店二七紀念館的現狀
每年參觀人數不足3000人 作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鐵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二七紀念館每年都會在一些革命紀念日或者清明節迎來參觀的學生。盡管紀念館從周一到周四也都是免費開放,但一年中前來參觀的觀眾總數也就3000人左右,讓這個佔地6600平方米的紀念館頗有些尷尬。交通不便、展品陳舊、參觀條件一般,二七紀念館和許多同類博物館面臨著一樣的困境。
建館時未考慮交通是否便利
長辛店二七紀念館坐落在長辛店火車站西邊的公園內,與北京市中心相距15公里。記者體驗發現,如果乘坐公交車至少需要近1個小時才能到達該紀念館。「當初之所以選址在此建館,就是因為這里離當年發生『二七慘案』的火神廟原址不過百米,而且犧牲的烈士也安葬在附近。」主管紀念館的二七廠工會辦公室副主任王偉利解釋說,在這里建館就是為了尊重和紀念歷史,當時並未考慮是否方便市內觀眾參觀。
紀念館性質決定展品更新慢
紀念館偌大的展廳中,記者看到了許多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物和照片。從毛筆手寫體的展品說明和保存狀況判斷,已有很長時間未做更新。「當初北京發生二七事件的地點僅局限於長辛店的機車廠地區,因此無論從展品題材和徵集來源都不可能太多。」王偉利認為,除了人員、經費的緣故,展品更新慢是由紀念館的性質決定的。 企業困難投資不多
對於二七紀念館是否還有生存能力,王偉利說,「行業博物館的發展與企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紀念館從創建之初就定位在公益免費,它的維持和發展目前只能靠企業投入。作為擁有4000多名員工的老國企,二七廠正面臨著企業產品轉型的時期,維持紀念館的社會效益對他們似乎顯得有些沉重。在企業投入不多的前提下,你不能說二七紀念館就沒有生存能力和價值。」
會計兼任講解員
「出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考慮,目前紀念館僅有一名專職幹事負責接待參觀、維持秩序,而其講解員則是由二七廠熟悉展覽內容的會計兼任。」工會辦公室楊主任解釋說,如觀眾要求講解,會計就能馬上從百米外的辦公區趕來「變為」講解員。
J. 長辛店二七紀念館的概況
與已經建廠110年的二七機車廠相比,1987年2月7日才正式對外開放的二七紀念館要年輕回許多。可是在許多老工人答心中,二七紀念館里保存的是他們為之奮斗多年的「二七精神」。
位於豐台區長辛店火車站西花園南里甲15號的是一座革命歷史紀念館。1983年動工興建,1987年2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館舍是由四合院連接而成,佔地面積約66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382平方米,館內共8個展室。「紀念館是彭真親筆題寫的館名。」王偉利介紹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工人俱樂部就是在這里建立的長辛店工人俱樂部,而這就是後來中國工會組織的發源。」 在館藏的數百件文物和歷史照片中,主要都是關於發生在1923年京漢鐵路「二七」斗爭的歷史與文物。包括「二七大罷工」時工人糾查隊員用過的斧子和大錘把、被捕工人在保定監獄戴過的手銬腳鐐、1923年京漢鐵路總工會籌委會副委員史文彬用過的座鍾和修表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