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游記重點
A. 龍井題名記勾勒出怎樣的意境
《龍井題名記》以入山訪友為線索,具體地記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蹤,描寫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顯然濃一些。雖然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但對景物的細致觀察與描繪,以及善於創造清幽的氣氛,同樣也體現了詞人秦觀的氣質和藝術特色。
元豐二年,中秋後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遂棄舟,從參寥策杖並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於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於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聖院,謁辨才於朝音堂,明日乃還。
元豐二年,中秋節第二天,我從吳興去杭州,(然後)再向東趕回會稽[1] 。龍井(這個地方)有位辨才(註:法號或人名)大師,用書信的方式邀請我到(龍井[2] )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陽已經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寧,碰到了道人參寥,問(他)龍井是否有可供遣使、僱傭的竹轎 ,(參寥)說,「(你)來的不是時候,(轎子)已經離開了。」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甚至連)頭發都能數清。於是(我)離開船,跟著參寥拄著拐杖沿著湖邊慢走。(我們)過了雷峰塔,渡過南屏一帶,在惠因澗(註:山溝)洗腳(註:意為赤腳涉過惠因澗),進入靈石塢,發現一條小路(就沿著它)爬到了風篁嶺,在龍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著山石便喝了起來。從普寧到龍井亭總共經過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靜,聽不到人的聲音,路邊的屋舍,燈火若隱若現,草木長得蔥蔥鬱郁,水流得很急,發出悲愴的聲響,這大概不是人間有的地方。(我們繼續)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壽聖院,在朝音堂拜見辨才大師,第二天便回去了。
B. 龍井茶業色、香、味、行具體描寫
龍井茶分西湖龍井和浙江龍井,是浙江省的主要名茶,年產量14萬噸以上,其中西湖龍井茶約900噸(含夏秋龍井),約占龍井茶總產量的65%。
由於歷史的發展和茶藝的傳播,「龍井」這稱謂逐漸轉變為一種茶葉的製作方式。而本文所說的龍井僅限於杭州西湖風景區及附近出產的龍井茶,也就是目前消費者普遍認同的「真正龍井茶」——西湖龍井。
*龍井茶鑒別
判斷龍井茶品質的好壞,除其衛生指標需進行理化檢驗外,其他項目全依賴於感官審評。審評按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五項因子進行,其中外形審評包括色澤、形態、嫩度(等級)、新鮮度等,是審評的重點。
一、龍井茶的級別標准
以往,西湖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級至十級共11個級,其中特級又分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餘每個級再分為5個等,每個級的「級中」設置級別標准樣。隨後稍作簡化,改為特級和一至八級,共分43個等。到1995年,進一步簡化了西湖龍井茶的級別,只設特級(分為特二和特三)和一級至四級。
二、龍井茶的品質特點
春茶中的特級西湖龍井、浙江龍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鋒尖削,芽長於葉,色澤嫩綠,體表無茸毛;湯色嫩綠(黃)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帶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濃醇;葉底嫩綠,尚完整。其餘各級龍井茶隨著級別的下降,外形色澤由嫩綠→青綠→墨綠,茶身由小到大,茶條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轉向濃粗,四級茶開始有粗味;葉底由嫩芽轉向對夾葉,色澤由嫩黃→青綠→黃褐。
夏秋龍井茶,色澤暗綠或深綠,茶身較大,體表無茸毛,湯色黃亮,有清香但較粗糙,滋味濃略澀,葉底黃亮,總體品質比同級春茶差得多。
機制龍井茶,現在有全用多功能機炒制的,也有用機器和手工輔助相結合炒制的。機制龍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狀的扁形,欠完整,色澤暗綠,在同等條件下總體品質比手工炒制的差。此類茶葉本站不推薦。
三、龍井茶的審評內容
龍井茶的審評內容與其他名優綠茶類同,主要是干評外形,濕評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以及龍井茶產地的區分等。
1、外形審評
西湖龍井和浙江龍井,因這兩種茶外形十分接近,甚至其他茶區用龍井種鮮葉(如龍井43、龍井長葉)炒制的部分扁形茶,其外形與西湖龍井也難分伯仲,這就給判別龍井茶的產地帶來很大的難度,這也是目前市售龍井茶中標識混亂的原因。
龍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徵:扁平,葉包芽不分叉,體表無茸毛,較綠潤。
2、茶湯色澤的審評
高檔茶的湯色顯嫩綠、嫩黃的佔大多數,中低檔茶和失風受潮茶湯色偏黃褐。從湯色不易判別龍井茶的產地,也不必硬加區分。
3、香氣和滋味的審評
產於西湖區梅家塢、獅峰一帶的早春茶葉,如制茶工藝正常,不帶老火和生青氣味的特級西湖龍井和產於浙江省的特級浙江龍井在香氣和滋味上有一定的差別。西湖龍井嫩香中帶清香,滋味較清鮮柔和;浙江龍井帶嫩栗香,滋味較醇厚。若使用「多功能機」炒制的西湖龍井和浙江龍井,由於改變了傳統龍井茶的製作工藝,兩者的香氣無明顯的區別。其他扁形茶大多呈嫩炒青茶的風味。但即使是西湖龍井,一旦炒成老火茶,呈炒黃豆香後,則不易從香氣上分清其產地。在江南茶區,室溫條件下貯存的龍井茶,過梅雨季後,湯色變黃,香氣趨鈍。
4、葉底的評定
葉底審評主要是評色澤、嫩度、完整程度。有時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長方形的搪瓷盤中,再加入冷水,看葉底的嫩勻程度,可作為定級的參考。
5、龍井茶的級別評定
龍井茶的級別應對照標准茶樣而定,若外形與標准樣有差別的(如有機茶),只能按嫩度與標准樣相當的級別確定。目前大部分散裝龍井茶制後就上市,部分不標級別,只有價格。若是小包裝龍井,則必須標明產品名稱和級別,這些茶應對照標准樣評定。
龍井茶的級別與色澤有一定的關系,高檔春茶,色澤嫩綠為優,嫩黃色為中,暗褐色為下。夏秋季制的龍井茶,色澤青暗或灰褐,是低次品質的特徵之一。機制龍井茶的色澤較暗綠。
6、新茶與陳茶的評定
當年產制的茶葉稱為新茶,從第二年起就稱為陳茶。新茶中的高檔茶,干茶較有光澤,陳茶和失風受潮的茶色澤較灰暗。若在新茶中摻入陳茶,則干茶的整體色澤較花雜;但摻入經冷藏的陳茶,常由於色澤較綠,兩者有時也分不清,若開湯審評,則有助於辨別。
7、春茶與夏秋茶的評定
若這兩種茶都是新茶,可從干茶的色澤上加以區分。如這兩種茶色澤已「老化」,失去了新茶特色,應開湯後評葉底,可評出不同茶季的產品。春茶的葉底較綿軟,夏秋茶葉底較剛硬,兩者易分清。
8、龍井茶糙米色的評定
只有「明前」的部分獅峰特級龍井茶具有天然的糙米色,即淡黃嫩綠色。因獅峰的茶園大多在遮蔭度較大、日照強度較小的山間,早春氣溫又低,開采早的幼嫩鮮葉,葉綠素a含量低,葉黃素含量高,呈嫩黃色,經炒制後成茶具有天然糙米色。這是獅峰龍井的一大特色,也是品質優良的標志,它的賣價是龍井茶中最高的。所以,部分茶農就片面地追求這種色澤,不管是高山茶還是平地茶,不具備天然糙米色的鮮葉,也要硬炒成糙米色,即在炒制的輝鍋階段,最後將電炒鍋(炒茶鍋)開到高溫,進行高溫輝鍋,並延長輝鍋時間,把茶葉炒成火功過高的「糙米色」,即呈淡黃色的老火茶,致使失去了龍井茶應有的馥郁鮮嫩的香氣特徵。這種弄巧成拙之舉,實不可取。現在,用高溫輝鍋炒出的「糙米色」老火龍井茶很多,審評時怎樣判斷是天然糙米色,還是老火糙米色,可根據表3所列內容加以鑒別。
http://www.ggtrip.com/aboutus/lm/jbie.htm
C. 張岱的《龍井題名記》表達什麼情感
可看出作者對此地美景的喜愛之情,又透漏出內心的歡愉。
簡介
《龍井題名記》以入山訪友為線索,具體地記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蹤,描寫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顯然濃一些。雖然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但對景物的細致觀察與描繪,以及善於創造清幽的氣氛,同樣也體現了詞人秦觀的氣質和藝術特色。本文猶如一幅月夜郊遊圖。作者以清新簡潔的筆墨,為我們勾勒出月朗、夜深、林幽、人靜的意境,而燈火的顯隱、流水的悲鳴更增添了月夜的靜謐氣氛。
原文
秦觀《龍井題名記》
元豐二年,中秋後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遂棄舟,從參寥策杖並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於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於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聖院,謁辨才於朝音堂,明日乃還。
譯文
元豐二年,中秋節第二天,我從吳興去杭州,(然後)再向東趕回會稽[1] 。龍井(這個地方)有位辨才(註:法號或人名)大師,用書信的方式邀請我到(龍井[2] )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陽已經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寧,碰到了道人參寥,問(他)龍井是否有可供遣使、僱傭的竹轎 ,(參寥)說,「(你)來的不是時候,(轎子)已經離開了。」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甚至連)頭發都能數清。於是(我)離開船,跟著參寥拄著拐杖沿著湖邊慢走。(我們)過了雷峰塔,渡過南屏一帶,在惠因澗(註:山溝)洗腳(註:意為赤腳涉過惠因澗),進入靈石塢,發現一條小路(就沿著它)爬到了風篁嶺,在龍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著山石便喝了起來。從普寧到龍井亭總共經過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靜,聽不到人的聲音,路邊的屋舍,燈火若隱若現,草木長得蔥蔥鬱郁,水流得很急,發出悲愴的聲響,這大概不是人間有的地方。(我們繼續)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壽聖院,在朝音堂拜見辨才大師,第二天便回去了。
注釋
1.龍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風篁嶺上,本名龍泓,原指山泉,龍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環山產茶,即著名的西湖龍井茶。題名:題寫姓名,以留作紀念。
2.元豐二年:即公元1079年。
3.吳興:今浙江吳興縣。過杭:經過杭州。
4.會稽:今浙江紹興。
5.辨才:法號元靜,曾在靈隱山天竺寺講經,元豐二年(1079)住壽聖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參寥,都是蘇軾的朋友。
6.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時候。「比」,及。「郭」,外城;這里指杭州城。
7.日夕:將近黃昏。
8.航:渡。普寧:寺廟名。
9.道人:即僧人。參寥:法號道潛,自號參寥子,有詩名。
10.「問龍井」三句:意謂我詢問辨才大師派來的轎子在哪裡,參寥便說,因我沒有按時到達,轎夫已經抬回去了。「籃輿」,竹轎。
11.天宇開霽(jì):天空晴朗。「霽」,雨過天晴。
12.策杖:拄著手杖。並湖:沿湖。
13.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舊有塔,即雷峰塔。
14.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門西南九曜山東。
15.濯:洗,洗滌
16.靈石塢:山名,在杭州小麥嶺西南,一名積慶山。
17.支徑:小路。
18.憩(qì):休息。龍井亭:辨才法師所建。
19.酌泉:舀取泉水。據石:靠著石頭。
20.廬舍:房屋。或:間或,有的。隱顯:忽明忽暗。
21.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22.「殆非」句:意謂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間所有的。
23.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將要。
24.始:才。壽聖院:寺院名,離龍井約一里地。
25.謁(yè):拜見。
26.遂(suì)於是 就
27.書:書信
28.比:等到
分析
本篇選自《淮海集》,寫於元豐二年(1079)秋。這年春天,秦觀要去會稽探望伯父,恰好蘇軾自徐州調任湖州途經高郵,他們便一路同行,到吳興(湖州州治所在地)分手。秦觀到會稽後,聽說蘇軾被捕下獄,又渡江到吳興問訊,而後再經杭州返回會稽。本篇記述「中秋後一日」夜上風篁嶺訪辨才法師,當是這次路過杭州時的事。第一年,辨才、參寥派人到黃州慰問已被貶官的蘇軾,並捎去了秦觀寫的這篇《龍井題名記》。蘇軾看後寫道:「覽太虛題名,皆予昔時遊行處,閉目想之,瞭然可數。」(《秦太虛題名記》)
《淮海集》中另有一篇《游龍井記》,也是元豐二年所作。文中著重敘述有關龍井的文獻記載和傳說,解釋風篁嶺為什麼多泉水,對所謂在龍井求雨有靈也發表了看法。比較起來,《龍井題名記》以入山訪友為線索,具體地記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蹤,描寫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顯然濃一些。雖然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但對景物的細致觀察與描繪,以及善於創造清幽的氣氛,同樣也體現了詞人秦觀的氣質和藝術特色。
「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這一句是作者「殆非人間之境」的感嘆。可想像出,深木樹林中,隱隱閃著火光,兩三戶人家坐落在這,是一種多麼愜意的境界。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對此地美景的喜愛之情,又透漏出內心的歡愉。
D. 怎麼看龍井茶的好壞
一摸:判別茶葉的抄乾燥襲程度。隨意挑選一片干茶,放在拇指與食指之間用力捻即成粉末,則乾燥度足夠;若為小碎粒,則乾燥度不足,或者茶葉已吸潮。
二看:看干茶是否符合龍井茶的基本特徵,包括外形、色澤、勻凈度等。
三嗅:嗅聞干茶香氣的高低和香型,並辨別有否煙、焦、酸、餿、霉等劣變氣味和各種夾雜的不良氣味。
四嘗:取3至4克龍井茶置於杯碗中,沖入沸水150至200毫升,5分鍾後先嗅香氣,再看湯色,細嘗滋味。
(4)龍井游記重點擴展閱讀:
西湖龍井茶功效及作用:
1、消臭、助消化功效:口臭時食物殘渣在酶的作用下形成甲基硫醇化合物產生臭味。西湖龍井茶湯可抑制這種酶的活性,起到消除口臭的作用,更能刺激分泌更多的消化液,有助於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幫助消化。
2、減肥養顏:龍井茶中的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和芳香類物質等多種化合物,能調節脂肪代謝。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所以飲龍井茶可減肥,不過冷飲會適得其反。
3、延緩衰老:龍井茶中的茶多酚可以有效清除多餘的自由基,防止脂肪酸的過氧化。
4、消除疲勞:龍井茶中的咖啡鹼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E. 龍井茶的等級
浙江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至五級,共6個級別樣。
龍井43:龍井43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龍井群體中選育出來的無性系國家級品種。灌木型,中葉類,樹姿半開張,分枝密。特早生種,在青島地區一芽一葉期為4月中、下旬。育芽能力特強,發芽整齊密度大,芽葉短壯少毛,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3.7%、茶多酚18.5%、兒茶素總量12.1%、咖啡鹼4.0%。適制雀舌、龍井、玉葉等扁形名優綠茶。
特點:香味和濃度都適宜,回甘持久,龍井43一般適合炒製成綠版,湯色清綠明亮。
平陽特早:中葉類、灌木型、特早生種。青島地區名茶開采期4月中、下旬,發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強。特點:香氣高是它顯著的特點,同一時期採的茶葉,平陽早品貌上要好些,但口味稍微清淡。
浙農117:浙江大學選育的優質、高產、早生的紅綠兼用的無性系良種,2002年通過浙江省省級鑒定,列為浙江省重點推廣品種。持嫩性強、適制扁形與針形茶、芽壯色綠。發芽時間早、青島地區名茶開采時間在5月上旬、育芽力強、抗逆性強,特別是抗寒性突出、製成的綠茶香高持久、滋味濃鮮爽口。
浙農139:浙江大學選育優質、高產、早生的無性系良種茶樹良種,2002年通過浙江省省級鑒定,列為浙江省重點推廣品種。春茶開采期比早生種福鼎大白茶早7天左右,適制名優綠茶,香氣高而持久、味鮮醇有回甘,並有耐貯藏的特點,單產比福鼎大白茶增27%。葉色翠綠、產量高。優點是持嫩性好、抗寒性強,缺點是抗病性稍弱。
烏牛早:該品種成熟最快,一般立春一到就開始發芽,公歷3月上旬就可以開摘。由於烏牛早外形和西湖龍井相似,產量也很大。
(5)龍井游記重點擴展閱讀:
龍井茶,浙江省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特級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2001年,國家質監總局正式批准「龍井茶」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龍井茶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絕天下,其獨特的「淡而遠」「香而清」的絕世神采和非凡品質,在眾多茗茶中獨具一格,冠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
F. 龍井題名記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文以入山訪友為線索,具體地記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蹤,描寫了月下西湖內山林的景物,「游容」的味道顯然濃一些。雖然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但對景物的細致觀察與描繪,以及善於創造清幽的氣氛,同樣也體現了詞人秦觀的氣質和藝術特色。
G. 龍井題名記的介紹
《龍井題名記》以入山訪友為線索,具體地記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版、登山的行蹤,描寫了月下西湖權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顯然濃一些。雖然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但對景物的細致觀察與描繪,以及善於創造清幽的氣氛,同樣也體現了詞人秦觀的氣質和藝術特色。
H. 文言文:《龍井題名記》的譯文,最好有文章解釋!
注釋
龍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風篁嶺上,本名龍泓,原指山泉,龍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環山產茶,即著名的西湖龍井茶。題名:題寫姓名,以留作紀念。
元豐二年:即公元1079年。
吳興:今浙江吳興縣。過杭:經過杭州。
會稽:今浙江紹興。
辨才:法號元靜,曾在靈隱山天竺寺講經,元豐二年(1079)住壽聖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參寥,都是蘇軾的朋友。
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時候。「比」,及。「郭」,外城;這里指杭州城。
日夕:將近黃昏。
航:渡。普寧:寺廟名。
道人:即僧人。參寥:法號道潛,自號參寥子,有詩名。
「問龍井」三句:意謂我詢問辨才大師派來的轎子在哪裡,參寥便說,因我沒有按時到達,轎夫已經抬回去了。「籃輿」,竹轎。
天宇開霽(jì):天空晴朗。「霽」,雨過天晴。
杖策:拄著手杖。並湖:沿湖。
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舊有塔,即雷峰塔。
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門西南九曜山東。
靈石塢:山名,在杭州小麥嶺西南,一名積慶山。
支徑:小路。
憩(qì):休息。龍井亭:辨才法師所建。
酌泉:舀取泉水。據石:靠著石頭。
廬舍:房屋。或:間或,有的。隱顯:忽明忽暗。
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殆非」句:意謂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間所有的。
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將要。
始:才。壽聖院:寺院名,離龍井約一里地。
謁(yè):拜見。
I. 龍井題名記第一段那幾個方面寫出赴邀的難度
譯文
元豐二年,中秋節第二天,我從吳興去杭州,(然後)在向東趕回會稽。龍井(這個地方)有位辨才(註:法號或人名)大師,通過書信邀請我到(龍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陽已經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寧,碰到的道人參寥,問(參寥)龍井是否有可供遣使(僱傭)的轎子 ,(參寥)說,「(你)來的不是時候,(轎子)已經離開了。」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甚至連)頭發都能數清。於是便放棄做船,跟著參寥拄著拐杖沿著湖邊慢走。過了雷峰塔,渡過南屏一帶,在惠因澗(註:山溝)洗腳(註:意為赤腳涉過惠因澗),進入靈石塢,意外發現一條小路(沿著它)上到了風篁嶺,在龍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著山石便喝了起來。從普寧到龍井亭總共經歷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靜,聽不到人的聲音。路邊的燈火若隱若現,草木長得蓊蓊鬱郁,水流得很急,發出悲愴的聲響。這大概不是人間有的地方。(繼續)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壽聖院,在朝音堂拜謁辨才大師,第二天便回去了。
分析
秦觀(1049一1100),字太虛,改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授定海主簿。哲宗元祐時,官至國史院編修官;紹聖、元符年間,屢次被貶,流轉郴州(今湖南郴州)、雷州(今廣東海康)等地。徽宗繼位,遇赦內遷,途中死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年輕時得到蘇軾的賞識,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以詞著名。有《淮海集》。
本篇選自《淮海集》,寫於元豐二年(1079)秋。這年春天,秦觀要去會稽探望伯父,恰好蘇軾自徐州調任湖州途經高郵,他們便一路同行,到吳興(湖州州治所在地)分手。秦觀到會稽後,聽說蘇軾被捕下獄,又渡江到吳興問訊,而後再經杭州返回會稽。本篇記述「中秋後一日」夜上風篁嶺訪辨才法師,當是這次路過杭州時的事。第一年,辨才、參寥派人到黃州慰問已被貶官的蘇軾,並捎去了秦觀寫的這篇《龍井題名記》。蘇軾看後寫道:「覽太虛題名,皆予昔時遊行處,閉目想之,瞭然可數。」(《秦太虛題名記》)
《淮海集》中另有一篇《龍井記》,也是元豐二年所作。文中著重敘述有關龍井的文獻記載和傳說,解釋風篁嶺為什麼多泉水,對所謂在龍井求雨有靈也發表了看法。比較起來,《龍井題名記》以入山訪友為線索,具體地記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蹤,描寫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顯然濃一些。雖然這是一篇游記散文,但對景物的細致觀察與描繪,以及善於創造清幽的氣氛,同樣也體現了詞人秦觀的氣質和藝術特色。
J. 《龍井題名記》答案是什麼
《龍井題名記》答案如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以書邀余入山。 (2)比出郭,日已夕。 (3)濯足於惠因澗。 (4)謁辨才於朝音堂。
(1)書:信。(2)比:等到。(3)濯:洗、洗滌。(4)謁:拜訪。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連)頭發都能數清。(意思對即可。)
3.作者為什麼有「殆非人間之境」的感嘆?請結合第二段畫線處內容簡要分析。
「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這一句是作者「殆非人間之境」的感嘆。可想像出,深木樹林中,隱隱閃著火光,兩三戶人家坐落在這,是一種多麼愜意的境界。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對此地美景的喜愛之情,又透漏出內心的歡愉。(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