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揚州游記
Ⅰ 巴金其人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無黨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3年到上海,後到南京,在東南大學附中學習,1925年畢業。1927年旅居法國。1928年回國,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學季刊》編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學月刊》。抗日戰爭時期,與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1950年後,歷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主席,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主編,茅盾文學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文學基金會會長,中國田漢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3年、1988年當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6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委員會主席。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委員會主席。是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1927年旅居法國期間,創作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時報》連載,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被譯成20多種文字。1934年寫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長篇小說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憩園》、《寒夜》)。譯有赫爾岑回憶錄《往事與隨想》。1978年底—1986年8月,創作了五卷本散文《隨想錄》。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1994年《巴金全集》26卷全部出版。到1994年6月,共寫作並出版了120部著作,還翻譯了62部外國作品,出版了54部巴金研究專著。
1981年提出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設想。1985年3月主持開館典禮,並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圖書、雜志、報紙、手稿、書信、照片、文物捐給了文學館,共7665件。1994年又捐出了1927年他在法國主編的《平等》雜志,23期合訂本,是國內孤本;兩位著名的無政府主義革命家於1927年6月和7月由美國獄中寫給巴金的親筆信;1950年在波蘭舉行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會的紀念冊,上面有巴金徵得的幾十位世界名人的簽名,是「國寶」級的文物。
1982年獲義大利卡森蒂諾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1984年被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被授予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和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獲蘇聯最高榮譽勛章——蘇聯人民友誼勛章,同年還獲第一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3年4月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頒發的「資深作家敬慰獎」,同年義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獎評委會授予巴金和以巴金為主席的中國作家協會特別獎。1994年4月,首屆文學界為紀念其90華誕舉行了「巴金與二十世紀研討會」和《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巴金》大型圖片展覽。1998年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文學藝術最高獎項——傑出貢獻獎。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為被命名為「巴金星」。
Ⅱ 淮安歷史名人
淮安歷史名人有韓信、陳琳、鮑照、周恩來、華春瑩等。
1、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射陽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
2、陳琳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3、周恩來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4、鮑照
鮑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後諱而作「鮑昭」,字明遠,祖籍東海(今山東郯城,有爭議),大概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市),南朝宋文學家,與北周庾信並稱「鮑庾」,與顏延之、謝靈運並稱「元嘉三大家」 。
5、華春瑩
華春瑩(1970.04-),江蘇淮安人,畢業於南京大學。2012年8月接替姜瑜出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同年11月,擔任外交部發言人。
Ⅲ 關於贊美揚州的文章
1、揚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我內心悲涼,感慨於揚州城今昔的變化,於是自創了這支曲子。千岩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揚州自古是淮南東路的名城,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作停留。當年那春風十里繁華街道,如今卻是蕎麥青青孤單可憐。自從金兵侵犯長江流域以後,連荒廢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樹,都厭惡再提起那場可惡的戰爭。
臨近黃昏凄清的號角已吹響,回盪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城。杜牧曾以優美的詩句把你贊賞,今若重來定會為你殘破而驚。縱使有豆蔻芳華的精工詞采,縱有歌詠青樓一夢絕妙才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
二十四橋依然完好毫無損傷,橋下波心盪漾一彎冷月寂寞。想那橋邊紅芍年年花葉繁榮,不知年年有誰欣賞為誰而生?
2、憶揚州
唐代: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譯文:揚州的少女們無憂無慮,笑臉迎人,嬌美的臉上怎能藏住眼淚,她們可愛的眉梢上所掛的一點憂愁也容易被人察覺。天下明月的光華有三分吧,可愛的揚州啊,你竟然佔去了兩分。
3、臨江仙·夜到揚州席上作
宋代:蘇軾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珠簾十里卷香風。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
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語音猶自帶吳儂。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譯文:誰懷念李白而想和李白舉酒論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遙指江東的李白。誇說當時揚州的繁華富麗。從早春又到晚春初夏,離恨之情千斤重。
小船連夜渡江來到揚州,大家同時吃驚而又笑我經過旅途辛苦的疲睏容顏。說的話仍然帶著江東口音。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夢一樣。
4、題揚州禪智寺
唐代: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譯文:雨過後一隻蟬在聒噪,松桂飄蕭氣候已交秋。青苔長滿台階,白鳥故意遲留。暮靄已生深樹,斜陽漸下小樓。誰知這條寂靜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華的揚州。
5、夜看揚州市
唐代:王建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
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
譯文:揚州城裡夜市繁華,千燈萬火映照碧雲,高樓內外到處可見濃妝艷抹的女子,那些尋歡作樂的遊客紛紛而來,絡繹不絕。如今的天下紛亂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樣,但想不到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Ⅳ 老殘游記,作者簡介
姓名:劉鶚
出生年代:1857-1909
名人職稱:近代小說家
名人國家:中國(清末)
相關介紹:
劉鶚(1857~1909)近代小說家。字鐵雲,別署洪都百煉生。
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淮安)。出身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場文字。他承襲家學,致力於數學、醫學、水利學等實際學問,並縱覽百家,喜歡收集書畫碑帖、金石甲骨。其《鐵雲藏龜》一書,最早將甲骨卜辭公之於世。早年科場不利,曾行醫和經商。光緒十四年(1888)至二十一年,先後入河南巡撫吳大□、山東巡撫張曜幕府,幫辦治黃工程,成績顯著,被保薦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知府任用。光緒二十三年(1897),應外商福公司之聘,任籌采山西礦產經理。後又曾參與擬訂河南礦務機關豫豐公司章程,並為福公司擘劃開采四川麻哈金礦、浙江衢嚴溫處四府煤鐵礦,成為外商之買辦與經紀人。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劉鶚向聯軍處購得太倉儲粟,設平糶局以賑北京飢困。三十四年(1908)清廷以"私售倉粟"罪把他充軍新疆,次年死於烏魯木齊。
劉鶚生當封建王朝統治即將徹底滅亡的前夕,一方面反對革命,同時也對清末殘敗的政治局勢感到不安和悲憤。他認為當時"國之大病,在民失其養。各國以盤剝為宗,朝廷以□削為事,民不堪矣。民困則思亂"(給黃葆年的信)。他要求澄清吏治,反對"苛政擾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在西方文明潮水般湧入的情況下,他開出的"扶衰振敝"的葯方是,借用外國資本興辦實業,築路開礦,使民眾擺脫貧困,國家逐步走向富強。他在給羅振玉的信中說:"晉礦開則民得養,而國可富也。國無素蓄,不如任歐人開之,我嚴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礦路歸我。如是,則彼之利在一時,而我之利在百世矣。"但在帝國主義對中國加緊侵略步伐並大肆進行經濟掠奪的情況下,劉鶚對外商又多所遷就,其所定之制往往有損於國家主權和人民利益,因此"世俗交謫,目為漢□"。
劉鶚信奉太谷學派,為太谷學派創始人周太谷弟子李光□的得意門生之一。他曾在給黃葆年的信中說,"一事不合龍川(李光□)之法","輒怏怏終夜不寐,改之而後安於心"。又在《老殘游記》中借□姑與黃龍子之口宣揚他所承襲和發揮的太谷學派精義,以為宋儒理學的理、欲之分不近人情;在處世接物上倡導以人情為根據,做到"發乎情,止乎禮義"。同時認為儒、釋、道三教殊途同歸,其根本都在"誘人為善,引人處於大公"。他又在給黃葆年的信中說,該派的"聖功大綱,不外教養兩途",推黃"以教天下為己任",而自承"以養天下為己任"。太谷學派之精神對劉鶚一生思想、行事及小說創作都有深刻的影響。
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全書共20回,光緒二十九年(1903)發表於《綉像小說》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後重載於《天津日日新聞》,始全。原署鴻都百煉生著。作者在小說的自敘里說:"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說是作者對"棋局已殘"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難遭遇的哭泣。
小說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游歷中的見聞和作為。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群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隨著老殘的足跡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在這塊風光如畫、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發生著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獄。
小說的突出處是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說"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歷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游記》始"(第16回原評)。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玉賢是以"才能功績卓著"而補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衙門前12個站籠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於朝棟一家,因和強盜結冤被栽贓,玉賢不加調查,一口咬定是強盜,父子三人就斷送在站籠里。董家口一個雜貨鋪的掌櫃的年輕兒子,由於酒後隨口批評了玉賢幾句,就被他抓進站籠站死。東平府書鋪里的人,一針見血地說出了玉賢的真相,"無論你有理沒理,只要他心裡覺得不錯,就上了站籠了"。玉賢的邏輯是:"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將來連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說的好,『斬草要除根『。"為了飛黃騰達,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殘題詩說,"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們的本質。剛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絕巨額賄賂,但卻倚仗不要錢、不受賄,一味臆測斷案,枉殺了很多好人。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巨案,主觀臆斷,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
小說還揭露了貌似賢良的昏官。山東巡撫張宮保,"愛才若渴",搜羅奇才異能之士。表面上是個"禮賢下士"方面的大員,但事實上卻很昏庸。他不辨屬吏的善惡賢愚,也判斷不出謀議的正確與錯誤。他的愛才美德,卻給山東百姓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辦盜能吏"玉賢是他賞識的,剛弼也是他倚重的,更為嚴重的是他竟錯誤地採用史鈞甫的治河建議,廢濟陽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兩岸十幾萬生靈遭受塗炭。
在小說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話中,著重寫了隱居在荒山中的兩個奇人□姑和黃龍子。通過兩人的言行宣揚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學說,同時對當時的革命運動,即所謂"北拳南革",即北方的義和團和南方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惡毒的詆毀和詛咒,攻擊他們都是"亂黨"。義和團來勢猛,他說"幾乎送了國家的性命";革命黨起勢緩慢,他認為"莫說是皮膚小病,要知道渾身潰爛起來,也會致命的";告誡人們不要"攪入他的黨里去",表現了作者落後、反動的一面。小說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政治的象徵性圖解。他把當時腐敗的中國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將被風浪所吞沒的破舊帆船。船上有幾種人:一種是以船主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當時上層的封建統治集團。作者認為他們"並未曾錯",只是因為是走"太平洋"的,只會過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風浪,所以毛了手腳,加上未曾預備方針,遇了陰天,日月星辰都被雲氣遮了,所以就沒有依傍。再一種人是乘客中鼓動造反的人,比喻當時的革命派,污衊他們都是些"只管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的"英雄"。宣揚如果依了他們,"這船覆得更快了"。還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則是指那些不顧封建王朝大局、恣意為非作惡的統治階級爪牙。作者對他們也很反感,視為罪人。究竟怎樣才能挽救這只行將覆滅的大船呢?作者認為:唯一的辦法是給它送去一個"最準的"外國方向盤,即採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補殘破的國家。
小說中所寫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如玉賢指毓賢,剛弼指剛毅,張宮保(有時寫作莊宮保)為張曜,姚雲松為姚松雲,王子謹為王子展,申東造為杜秉國,柳小惠為楊少和,史鈞甫為施少卿等,或載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為當時實有之伎人,白妞一名小玉,於明湖居奏伎,傾動一時,有"紅妝柳敬亭"之稱。廢濟陽以下民埝,乃光緒十五年(1889)實事,當時作者正在山東測量黃河,親見其慘狀。正如作者所自言:"野史者,補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諸子虛,事須征諸實在。"(第13回原評)
《老殘游記》的藝術成就在晚清小說里是比較突出的。特別在語言運用方面更有其獨特成就。如在寫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鮮明的色彩。書中千佛山的景緻,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凈、清新。在寫王小玉唱大鼓時,作者更運用烘托手法和一連串生動而貼切的比喻,繪聲繪色的描摹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魯迅稱贊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中國小說史略》)。
劉鶚還曾寫有《老殘游記》續集,作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間。據劉大紳說,共有14回,今殘存9回。1934年在《人間世》半月刊上發表4回,次年良友圖書公司出版 6回的單行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老殘游記資料》收錄了後3回。續集前6回,雖然也有對官僚子弟肆意蹂躪婦女惡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過泰山斗姥宮尼姑逸雲的戀愛故事及其內心深入細微的思想活動,以及赤龍子的言談行徑,宣傳了體真悟道的妙理。後 3回則是描寫老殘游地獄,以寓其懲惡勸善之旨。此外還殘存《外編》4700餘字,寫於光緒三十一年以後。
除《老殘游記》外,劉鶚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術》,治河著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治河七說》、《治河續說》,醫學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鐵雲藏龜》、《鐵雲藏陶》、《鐵雲泥封》,詩歌創作《鐵雲詩存》。1980年齊魯書社出版了《鐵雲詩存》,其詩清新俊逸,功力頗深,反映了他的一些行蹤和思想感情。 (沈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