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界壕遺址
A. 長城的要塞及作用
1、長城為中國軍事科學的進步准備了智慧基石
長城,作為軍事築城,是我國古代各民族統治者為維護自身利益而組織防禦的產物。長城從放大了的城堡到最終成為烽堠相望、綿亘謹嚴、敵台林立、縱深梯次的巨大防禦體系,是兩千多年十數個朝代無數先賢才智的積淀。許多深邃的軍事思想由此脫穎而出,為中國特色的軍事科學的形成提供了參照,准備了基石。
周幽王欲博褒妃一笑,不惜拿軍國大事開玩笑,烽火戲諸侯,這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說明在很早以前,古人已經建立了調兵遣將的預警系統。烽堠又稱烽火台,是警戒和傳遞軍情的工程設施,長城防禦的組成部分。它的設置比較靈活,有的直接建於城牆之上,有的則獨立地構築在長城內外,有的又將幾個成犄角配置,構成烽堠群。但不管建在什麼地方,烽堠間都必須要有可通視性,遇有敵情,白晝施煙,夜暗舉火,以可見光為載體傳遞信息,實際上是一套情報保障體系。這在通信手段十分落後的時代,是很具獨創性的。其情報傳遞速度之快,與「馬拉松」那種靠人奔跑告捷的方式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有了這套設施,信息流的輸入輸出成為可能,上層對末端的控馭,決策層對邊境情況的掌握以及奪取先機的處置等等,即所謂「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才有了基本的物質手段和前提。顯然,這對於我國古代戰爭的組織、軍隊的結構分工以及戰略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意義。
長城的建築特點是因地形用險制塞,它是用人工築城的辦法對既有戰場進行改造與加強。在山地,則踞於峰巒之脊;在平原則扼於要沖之處。長城對制高點的控制,對隘路山口的控制,就是以今天的眼光來衡量,也完全是高水平的。長城大抵是以口設關,著眼於控制敵人的主要進攻走廊,同時依託關城,伸出兩翼,扼守制高點,瞰制一定的防禦地幅,形成點線結合、互為依傍的築城體系。如山海關長城、居庸關長城都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長城是天然陣地與人工設防的巧妙結合,追求襟帶岩巒,表裡形勝。明代戚繼光督修之金山嶺長城,在控制戰場和增大防禦彈性方面,就想了很多方法:每座敵樓的戰台和類似瓮城的擋馬牆使敵人很難接近,與東西走向之長城主體同樣堅固的支牆伸向當面淺近縱深,支牆左右兩翼可瞰制前沿的制高點上還築有獨立的瞭望墩台。這樣,便構成了前哨要點、斜切陣地和主陣地有機聯系的築城體系。敵若來攻,防禦者不但可利用支牆機動兵力兵器提前接應,一旦進攻者楔入,還可組織倒打火力,使之腹背受敵。不要小看了這一道支牆,它足使長城脫出一線式防禦的被動。它的出現,比被恩格斯稱道為開辟了築城新紀元的蒙塔郎貝爾的堡壘體系,要早兩個多世紀!蒙塔郎貝爾是法國人,他的堡壘體系就是在某一大要塞周圍的制高點上,修建一列或兩列小堡壘。這些堡壘在外形上看是孤立的,但可用火力互相支援,而且可以為大規模出擊創造有利條件,使敵人的鋒芒不至於很快就危及要塞本身。這里還只是主陣地與外圍要點之間火力的銜接與聯系,還沒有構築直接用於機動兵力兵器的聯絡陣地。恩格斯當年若能領略金山嶺長城的風采,那麼他對蒙塔郎貝爾的稱道難說不打幾分折扣。
長城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邊防設施,或者是有險可守的第一道防禦陣地,然而古人在設計長城體系時,又不僅僅滿足於邊防的穩固,而是從整個國家的戰略形勢來考慮問題的。長城是當時戰略方針的物質體現,它針對了主要的敵人,控制了所欲的戰場,突出了主要防禦方向。漢時為了拱衛長安,派蘇建率兵10萬依蒙恬舊規模置郡朔方(今內蒙古杭錦旗北),列障戍於河南(今內蒙古河套一帶),又開河西五郡(酒泉、武威、張掖、敦煌、金城),隔絕羌與匈奴的聯系,故而關中可以無患。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先於長城要害之處設沃野、懷朔、撫冥、武川、柔玄、懷荒(俱在今內蒙古及河北壩上地區)等六重鎮,繼爾征發百姓10萬,築「畿上塞圍」,東起上谷(今北京延慶附近),西至於河(黃河),從而形成了對平城的拱衛之勢。明代長城體系最稱完善,大體沿長城一線劃為九個防區,是謂「九邊」;「九邊」之前,設置了大寧(寧城)、開平(多倫)、東勝(托克托)三衛;並且分別以居庸、紫荊、倒馬「內三關」和雁門、寧武、偏關「外三關」為樞紐,構成兩道長城防線。占燕山、軍都山、太行山以及恆山、管涔山、呂梁山之地利,加大了防禦縱深,瞰制了主要殲敵戰場。這種防禦布勢,不僅著眼於敵人從正面(薊州、宣府、大同)進攻,而且考慮了敵人取陝、晉組織戰略迂迴的可能,是比較縝密的。京師核心防禦的組織,充分體現了環形防禦的思想。主要防禦方向居庸關的外鎮在八達嶺,再往北有岔道城,而南口堡則既是接應前出的據點,亦是防敵側背包抄的對外正面。京東方向,則針對通州北塞籬村至懷柔蘇家口間地形平漫的不利情況,密築敵台,界之以牆,使京師有重關之險。如上,以長城為主要陣線而組織的國土戰略防禦,包含著許多成熟的設防思想,不愧為關乎封疆形勢和社稷安危的大手筆。
2、長城對中華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過安全保障
長城的外在形態是軍事對峙,長城的本質卻是對國家利益的守護。游牧民族的擄掠,給農耕地區的人民造成許多災難和痛苦,自然也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安全與穩定。《詩經》中所謂「靡室靡家,獫狁之故」、「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大概就是農耕民族築城以自衛的源頭。公元前215年,秦王朝收復匈奴盤踞多年的河套地區,在連貫原秦、趙、燕所築長城的同時,因河為塞,建築44座縣城,並把內地人口遷移到這一地區屯墾戍邊,乃有賈誼所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的格局。西漢王朝在取得河南、河西、漠北三大戰役的勝利之後,向西把烽燧、亭障從酒泉伸展到鹽澤(今新疆羅布泊);向北則把「塞外列城」修到了居延海。這樣一來,就控制了祁連山和焉支山,打通了河西走廊,從而比較徹底地解除了匈奴威脅。之後,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暢通無阻,中西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而呼韓邪單於自請留居塞下,為漢守邊,則開了匈奴政權接受中原政權領導的先河。茲後六、七十年間,北部邊城晏閉,牛馬布野。長城作為一種勢力范圍的標志,顯示著某種戰略優勢,構成了一種對敵人的潛在威懾。漢王朝在威懾所及的地區,設屯戍守衛,組織大規模移民墾殖,遷徙安置降眾,逐漸拓展中原先進的耕作制度與生產方式,也促進了邊境地區經濟的繁榮和各民族間文化的交流與滲透。長城非但沒有割裂各民族間的聯系,反倒是因為有了長城及其戍守軍人的管理監護,才更加有利於各民族之間的有序交往與文化趨同。因為不少朝代都注重把依附而來的游牧民族,安置於長城內外的邊境郡縣,這就使他們更有機會接近中原地區的生產方式與文化傳統,同時也為邊境口岸的雙向貿易提供了市場。如今沿長城一線不少稱為「口」的城鎮,都是基於邊境貿易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山西民歌中的「走西口」,也是指到長城以北(即口外)去販牲口,做生意。如萬曆年間,俺答部歸順明朝,明廷封俺答為順義王,在偏關水泉營長城外和大同、張家口三個地方,開互市市場,供人和漢人相互貿易。「城頭旆影晴朝見,柝里秋聲靜夜聞」。長城內外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這一帶邊境20多年不起狼煙。
3、長城對祖國疆域的形成與鞏固做出過積極貢獻
疆域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許多代人的生息繁衍,開發建設,最終才能以一種文化傳統的形態表現出來。然而作為疆域開拓的第一步,則是以軍事佔領與控制的形態表現的。因為有了需要派軍隊戍守的邊防設施,因為需要戍邊將士的長期生存組織有效保障,所以軍事佔領必將與屯墾、移民等舉措相聯系,而當越來越多的移民與那一方水土相親和,經濟文化存在取代了孤立的軍事存在的時候,疆域的概念也就初步形成。長城固然不是國界,但是長城以及依託長城伸展開來的各種軍事築城,卻具備控馭國土的輻射功能。西漢長城伸入西域,整個河西走廊才實際歸入國家的版圖。東漢時由於西羌變亂,朝中有人為縮短戰線,集中軍力,幾次想割捨河西,都被有識之士據理諫止。這一方面說明古人早就有強烈的國土意識;另一方面也說明有了那些軍事築城的支撐,避免金甌之缺才不會成為空談。唐代雖然沒有花大氣力重修前代長城,卻利用這些設施,大大推進了自己的部署。安西都護府所轄之碎葉城,已是如今吉爾吉斯之地。唐朔方大總管還在黃河以北、陰山以南修築三座受降城,三城相距「各四百里」,並置「烽堠千八百所」,也進一步鞏固了對大漠以南地區的控制與管理。金代為防禦蒙古的進攻,花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東起嫩江左岸的莫力達瓦旗,沿大興安嶺、內蒙古大青山,直達河套西曲之北,修築了一道長三千餘公里,壕塹和邊堡相結合的軍事防禦工程,人稱「金界壕」。至今,滿洲里以北到蒙古國境內,仍有金界壕的遺址。不管這道軍事築城在當時是否起到過防禦作用,其作為中華民族版圖控制的歷史實證,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B. 金界壕遺址的分布區域
據《金史》記載復,又經文物考古制工作者的多次反復調查後,確定了3條主線。在大興安嶺以南的界壕分別屬於東北路、臨黃路、西北路、西南路管轄,東、西兩端只有一條主線,中間有很長的南、北兩條主線。東端從呼倫貝爾的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尼爾基鎮七家子村南的老龍頭開始,直到興安盟的科右前旗滿族屯鄉分為南、北兩線。南線從滿族屯鄉開始,向南入突泉縣,西南經科右中旗、扎賚特旗、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折向西經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縣、克什克騰旗,再折向西南入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再西至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蘇木與北線相連,經包頭市達茂聯合旗入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上廟溝村止 。
即金界壕東起呼倫貝爾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西南經索倫、突泉、克什克騰旗貢格爾草原、錫林郭勒盟藍旗直至陰山黃河後套平原全程計1500公里。另外還修築了外線和復線,外線自額爾古納河北岸經滿洲里市北直到蒙古國;復線從克旗天合園鄉至廣興源鄉。即金界壕遺址主要分布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還有一小部分在俄羅斯和蒙古。金界壕於地上所能看到的長度,約5500公里。以走向而言可分為嶺北線、北線和南線 。
C. 金界壕遺址的防禦體系
在金界壕防禦工程體系中,界壕防禦工程體系以線性防禦作為最前沿的防禦手段,而軍事聚落防禦體系則位於界壕工程後方,一部分較為平均的沿界壕線上布置,形成長城線上一個個的兵力戍守點;另一部分呈南北縱深布局,作為前線作戰的人力、物力供給處;還有一部分作為指揮系統,位於長城沿線最內部 各個種類的軍事聚落數量依次遞減,並通過信息傳遞工程將線性的界壕防禦與點狀的聚落防禦網聯系起來,使金界壕軍事防禦工程更為完整與優化。
通過考古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得出金界壕軍事聚落的四個中心防禦據點:金泰州、臨演府、撫州與豐州。其整個軍事聚落防禦結構以這四個節鎮州為中心,向西北呈放射狀分布,並依據金邊疆軍事管理層級體系,呈現出清晰的層級結構,包括緊沿界壕線性密布的邊堡與疆域內縱深分布的屯兵堡,以及後方的大型指揮堡三大層次的軍堡。邊堡為基層的防禦單位,可分兩種,一種邊堡依託長城為一面堡牆,另築其他三面牆;一種邊堡獨立成堡,以界壕內側居多,均聽從上級邊堡指揮。這些沿線密置的邊堡有利於就近駐防,左右呼應;屯兵堡主要功能為駐屯軍隊,有軍事職能部門,統領本堡內所屬邊堡的守軍,處理本地段內的戰守事宜,以及部署所轄界壕、烽煊等工程設施的守衛工作,一般位於界牆之內,選擇河谷交匯處台地上修建,與界牆的間距視地形而遠近不一。堡大小各異,小者簡陋且只有四面牆,平面多為正方形,面積約1萬m2,一般在南牆正中開一門,個別加築瓮城。大者結構相對復雜,有些設置內外兩層牆,三面或四面開門,設瓮城,部分堡城牆外有馬面且有挖壕。堡內有軍官辦公居住的地方;指揮城堡內屯駐大量軍隊,有軍事職能部門和行政職能部門,統領下屬各邊堡。通常為路下州城或是其下轄支郡,並在戰時作為指揮機構所在地。重要城堡面積多在百萬m2,內部結構復雜,城內有功能分區,道路清晰,城防設施完備。重要城堡還兼有生產與貿易等職能。
金界壕由壕塹、壕牆(又稱「堤」,壕塹旁邊的牆體)、以及牆體上的馬面、女牆等組成的。界壕採用屯土築壕,呈塹壕狀,以防戰馬沖越。掘壕取土在內側築牆,界壕現雖已頹坍,但從保存較好的片段或己坍毀的牆體土方量看,壕深加牆高至少超過4m,高的可達5m以上。牆體上築有馬面,高出牆身,伸出牆外,可使戍卒居高臨下利於射箭,加強防禦。依據地區的戰略重要性,配有單壕單牆、單壕雙牆、雙壕雙牆等不同類型的防禦設施。雙壕雙牆形制從內至外由主牆、內壕、副牆、外壕四部分組成,總寬最小處有30m,最大處達60m。每個壕溝的寬度不宜太大或太小,太小不能有效地阻止戰馬跨越;太大則使陷入壕溝內的戰馬容易騰躍出壕溝。建築材料多為土築或土石混築。只有部分位置進行夯實。王國維在《金界壕考》中提到:「界壕者,掘地為溝塹,以限戎馬之足;邊堡者,於要害處築城堡以居戍人。」由此可見,金界壕界壕的主要目的不是阻止敵人進入,而是增加敵軍進攻的難度和延緩其進軍的速度,與其他朝代高大的邊牆阻擋敵人有著本質的不同。
金界壕線上的信息傳遞工程是金界壕防禦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烽隧和驟鋪來完成。烽隧建築的作用是及時報警,通過點燃煙火傳遞軍事信息,告知上級前方戰線的消息。同其中烽火相應,即指烽火台按間距布置,遇有情況可以相互呼應。通過東北路界壕的考古調查,共發現4座人工築建的烽火台,其餘都是利用自然高地作為烽火台。可見,金界壕的烽隧與其他朝代的烽隧並不完全一致,其功能可能由部分馬面來完成,也可在自然高地上完成,且各路段的配置不一,故金烽隧建築遺存不多驟鋪的作用是交換軍情訊息、保障軍事物資運輸安全,並可供遞送公文的人員或往來官員暫住、換馬等。其規模與屯兵城堡相似,有城防設施。金世宗時設置遞鋪,由兵部統一管理。一般建在駐有軍隊的主要交通線附近。章宗時期,為適應戰事需要,成立了傳遞速度更快的急遞鋪組織 。
D. 內蒙古寶石鎮名字的來源
寶石鎮位於突泉縣西北部,北與科右前旗接壤,西與科右中旗毗鄰,總面積1018平方公里,轄16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委會,45個自然屯,現有總人口23946人,5631戶,其中農業人口2.1萬人,占總人口的91.3%。全鎮現有基層黨支部26個,491名黨員。其中農民黨員345名。入黨積極分子153名,科局級後備幹部8名,村級後備幹部60名。
該鎮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境內群山起伏,海拔高度在426.9——1393.1米之間,平均海拔900米。全鎮可利用耕地14、3萬畝。土地資源豐富,農、林、牧用地佔全鎮總土地面積的98、05%,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全鎮有大小河流14條,水面5000餘畝,境內有寶范、雙城兩座水庫,對調節氣候、防洪灌溉起到了積極作用。現有林地25萬畝,主要樹種有柞、榆、山杏、白樺、楊樹、興安落葉松等,森林覆蓋率達20.2%。荒山草原面積109萬畝,佔全鎮總面積的71%。野生葯材主要有柴胡、防風、桔梗、龍膽草、黃芪、蒼術、赤芍等。地下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寶石高嶺土資源已經完成初步勘探,儲量豐富。我鎮旅遊資源豐富。老頭山是突泉縣最高山峰,是蛟流河的發源地,在鎮政府西北25公里處。海拔1392.1米,山勢峻陡,峭崖林立,樹木參天,素以山高、石奇、林茂、水清著稱。每年都吸引眾多遊客來此觀賞遊玩。境內還有金界壕遺址、百年神榆、雙城古城堡遺址等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觀。
該鎮土地肥沃。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2880小時,年積溫在1900℃——2300℃之間,無霜期在100——115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在46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6——8月份,佔全年降雨總量的60%以上。主要農作物有玉米(主要品種:哲單35、哲單37)、大豆(主要品種:高油大豆綏農20、和豐25、)、馬鈴薯(主要品種:紫花白、早大白、尤金等)、雜豆(主要品種:紅雲豆、奶花豆、紅小豆)等。2003年糧食總產量近1500萬公斤左右。牧業年度存欄達8萬頭(只)。全鎮國民生產總值完成8008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2239元。
該鎮的地理條件適合馬鈴薯栽培,素以盛產優質馬鈴薯聞名區內外,年栽培馬鈴薯面積2萬畝左右,正常年景產量在4萬噸以上。為充分發揮馬鈴薯種植優勢,2000年以來,我鎮大力引進紫花白、早大白等脫毒馬鈴薯,進行擴繁推廣,2003年全鎮脫毒馬鈴薯種植面積已經超過1.5萬畝。基本上實現了馬鈴薯品種的換代升級。
畜牧養殖業一直是我鎮的支柱產業。由於水質好、無污染,牲畜可食性飼草料種類多,營養豐富,所以寶石地區牛羊肉品質優良,是名符其實的「綠色食品」。我鎮立足資源優勢,通過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資。幾年以來引資近千萬元,興建了三座肉聯廠,每年可屠宰加工牲畜10萬頭(只),可完成畜產品深加工1500餘噸,產品遠銷大連、沈陽、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2001年來,我鎮結合封山禁牧,推進舍飼養殖工程。在舍飼養殖業深入發展的同時,青貯、紫花苜蓿等優質牧草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草業正在成為一項新興的產業,逐漸被廣大農牧民所認可。
小城鎮建設和小康進程明顯加快,商品經濟蓬勃發展,集市貿易非常活躍,政府所在地各類店鋪已達200餘家,商業一條街建設進一步完善,市場營銷兩旺。文教、衛生等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全鎮共有一所中學,一所中心校,15所村校9處教學點,在校師生3000餘人。1998年以來,經「雙基」達標驗收,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很大改善,辦學環境進一步優化,師資水平明顯提高,學生素質得到綜合發展。交通通訊方便快捷,構建起縣鄉村三級公路網路,公路總長192公里。移動與聯通通訊網路覆蓋全鎮各個角落,政府上網工程實現寬頻連接。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全力推進「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深入實施,全鎮現有地面衛星接收站40個,埋設有線電視桿178基,實現鎮政府所在地有線電視全面覆蓋。
E. 齊齊哈爾甘南縣生豬價格表
產,是稻米之鄉
查哈陽農場始建於1948年,位於大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嫩江右岸,黑龍江省甘南縣境內。北緯48°05′--48°30′,東徑123°56′--124°20′。全場幅員面積8.4萬公頃,耕地5.5萬公頃,林地0.8萬公頃,牧草地0.6萬公頃,水面0.27萬公頃。全場下設8個管理區,54個居民點,13個工業企業,固定資產6億元,總人口6.3萬人,年產糧豆33萬噸,是集農、林、牧、副、漁、工、商運、建、服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國有綜合農業企業。
查哈陽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沃野平疇,物阜糧豐。盛產水稻、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和甜菜、葵花、芸豆、西瓜等經濟作物及防風、甘草等中葯材。素有魚米之鄉,塞北江南的美譽。一九九六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定為「中國首家綠色食品大米生產基地」,查哈陽大米二OO二年通過日本JOA有機食品認證,一九九八年獲「世界華人食品博覽會」金獎,「東北十大傑出品牌」。近年來農場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兩牛一羊」為主的畜牧業快速發展,奶牛、肉牛存欄3萬頭,綿羊、山羊5萬只,建成了墾區小尾寒羊繁育生產基地。這里水資源非常豐富,屬東北大四大自流灌區之一,為水產養殖,水稻種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水稻面積已發展到2 7萬公頃,年產優質東北晚粳大米26 萬噸,稻草26 萬噸。
工業門類齊全,已形成糧食加工、甜菜製糖、乳製品、機械修造、建材生產行業,成為拉動農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醫療、保險、金融、、餐飲服務配套齊全,交通快捷便利,拉甘公路、齊查公路縱貫境內,連接周邊縣、旗、鄉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農場通訊發展迅猛,程式控制電話裝機達萬門以上,移動通訊更是便利快捷,已成為甘南縣東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匯集地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教育、衛生、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已建有初級中學三所、高級中學一所、國家二級乙等醫院一所、衛生院8所、電視轉播台、閉路電視覆蓋全場進入千家萬戶。
境內有被譽為「中國第二長城」金大定年間完顏阿骨打征夫修建的「金界壕」遺址。群山環抱,碧波盪漾的太平湖水庫。雄偉壯觀的渠首引水工程。沃野千里,渠網交織,稻花飄香的塞北水鄉風光是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的佳地。
查哈陽歷經60多年的開發建設,勤勞勇敢、智慧的查哈陽人民,發揚「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譜寫出不朽的詩篇。
改革開放的查哈陽,敞開大門,竭誠歡迎各界朋友,有識之士前來觀光旅遊,洽談生意,投資合作,共展宏圖。
2008年 經 濟 概 況
(一)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2008年,查哈陽農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82億元,比2007年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5.59億元,比2007年增長21%,第二產業8800萬元,比2007年增長36%,第三產業4.35億元,比2007年增長17%。實現經營利潤553萬元,人均收入8900元。
(二)以水稻為主的基礎產業取得進一步發展
1、促進種植結構調整,謀求耕地效益最大化。農場實際播種面積5.5萬公頃,完成計劃的100%。其中糧豆作物面積3萬公頃,經濟作物面積1.1萬公頃,飼料作物面積1.05萬公頃,糧、經、飼比例為57:22:21。經過農場上下共同努力,克服了春季乾旱少雨、中期稻瘟病、秋季風災倒伏等自然災害,實現糧豆總產33萬噸,平均畝產554公斤,其中水稻總產26.5萬噸,平均頃產9 450公斤。糧豆總產、水稻總產達到較好水平。水稻高產攻關項目2000公頃,實收平均頃產10 665公斤,超額完成總局水稻高產攻關產量指標。2008年農場水稻被省科技廳定為「黑龍江省西部優質水稻生產示範推廣基地」。
2、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堅持水稻生產的「六個標准」(農時標准、田間作業標准、育壯秧標准、插秧質量標准、本田管理標准、收獲質量標准)確保了水稻穩產、高產。旱田在高效經濟作物為主的基礎上,提高了整地、播種、施肥、鏟趟、收獲等關鍵環節的標准,水旱田實現了平均畝效益365元的目標。1000公頃水田、旱田科技示範園區已經發揮作用。2008年農場水稻科技示範園區被評為總局級水稻科技示範園區。完成了退耕還林補植面積1 400公頃
F. 呼倫貝爾市名勝古跡有多少
呼倫貝爾市
海拉爾區
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 在海拉爾區境內。
呼倫縣署 在海拉爾區境內。
海公樓遺址 在海拉爾區境內。
滿洲里市
鮮卑人墓葬群 在滿洲里市扎賚諾爾礦區內。曾為「扎賚諾爾人」頭骨化石、松花江猛馬象化石、披毛犀牛化石遺存地。
牙克石市
清真寺 在牙克石市勝利西街。
扎蘭屯市
扎蘭屯 包括扎蘭屯市及西北一帶大興安嶺山地。山上松樺茂密;山谷中溪泉眾多;溪水匯集流入雅魯河和綽爾河,河旁草木茂盛,河中又有許多叢林綠洲。其中最有名的景點為秀水和吊橋公園。秀水位於市區北面,為內蒙古夏季避暑旅遊的第一勝地。1961年我國一批文化名人來此游覽後,共同商定將這段河流取名為「秀水」。吊橋公園位於市區北部,秀水環繞公園四周。
根河市
阿烏尼村岩畫 在根河市北部河岸。
大可魯大雅鳥獸保護區 在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境北部。
額爾古納市
哈撤兒斡耳朵古城 在額爾古納市黑山頭鎮。為成吉思汗大弟弟拙赤·合撒兒家族居住遺址。
元古可敦城堡遺址 在額爾古納市奇乾村。
明代衛所遺址 在額爾古納市上庫力村。
遼長城遺址 在額爾古納市境。
G. 赤峰市有哪些適合親子遊玩的地方
赤峰市的旅遊:
赤峰市植物園 植物園佔地四百畝,有植物五百多種,分為花卉觀賞區、樹木專類區、珍稀植物區、水上樂園區、森林功能區、盆景觀賞區、別有洞天區等多個景觀區。
位置:赤峰市紅山區紅山麓,距市中心3千米。
巴林奇石館 始建於l995年,是內蒙古唯一的奇石館,內設三個展廳和一個銷售廳。館內收藏有上萬件本地盛產的名石及圖章、工藝品和名人字畫等。「世界雞血石之王」是這里的鎮館藏品。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鎮,北距赤峰180千米。可從赤峰乘汽車前往。
青山岩臼旅遊區 1998年開發為冰臼地質公園,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景區由冰臼群和青山峰林組成,青山頂峰就是世界奇觀——冰臼群。這種大型冰臼群與以奇險著稱的花崗岩峰林融於一體的地質奇觀,在國內外尚屬首見,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和觀光價值。
位置:克什克騰旗新井鄉。從經棚鎮有專線旅遊車通達,車程不足1小時。電話:5226464。
紅山公園◆ 總面積約32公頃,是市區面積最大的公園。園內有月牙湖、五盤湖、姊妹橋等景點,並有敕勒園一座,內有數座蒙古包。
位置:赤峰城紅山區濱河路東段,市區東北2千米處。
紅山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中主要景區為紅山,山石皆呈紅色,怪石嶙峋,赤壁似火,綠樹繞紅山,巍偉壯觀。紅山既是赤峰的象徵,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位置:赤峰市紅山區英金河畔,距市區3千米。
洞山石窟寺 原名靈峰院千佛洞。石窟寺在洞山山腰鑿洞而建,距山頂約50米,由主洞和環洞組成,內有石刻佛像與小佛龕。
位置:赤峰市松山區城子鄉洞山村。
遼中京城遺址·大明塔 遼中京城規模宏大,城周長達15千米,由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城牆及城內建築大多被毀,現僅存磚塔三座,其中以大明塔最為著名。大明塔是我國現存遼塔中最大的一座,高80米,塔面有精美的菩薩浮雕。塔共13層,每層塔檐椽頭均掛有銅鈴,計1350隻,微風吹拂,千鈴共鳴。塔身第一層南面存有清咸豐四年重修時的蒙古文題記。
位置:寧城縣大明鄉。
特布日敦沙漠旅遊區◆ 以沙湖自然景觀和蒙古族風情為主要特色的旅遊區,聞名中外的「中華第一龍」就在這里出土。旅遊區內有草原5萬畝,與科爾沁沙地相連。沙漠中有一面積達1.4萬畝的湖泊,湖中又有十多座沙島,形成沙中有湖、湖中有島、島上有草、草中有鳥的奇特沙湖景觀。
位置:翁牛特旗朝格溫都蘇木布日墩嘎查境內。從赤峰坐中巴至烏丹鎮,再包車前往。
特勃隆克沙漠旅遊區 以觀賞自然景觀和體驗蒙古族風情為主。白色沙海為底色,點綴千姿百態的怪石山峰、萬頃湖泊和碧綠草原。有賽馬、射箭、滑沙、快艇、游泳、垂釣、沙漠駝隊探險等娛樂項目。
位置:翁牛特旗烏丹鎮,距赤峰市118千米。開放時間:8:30-17:30。
巴林蒙古部落 赤峰市旅遊局示範景區,設有數十頂古樸傳統的蒙古包。可盡情享受巴林草原的自然風光,感覺純朴的蒙古族民俗風情和傳統的蒙古族文化。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鎮。
喀喇沁親王府◆ 內蒙古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一座蒙古族親王府。現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置:喀喇沁旗王爺鎮,赤峰市區西南70千米處。
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園區◆ 阿斯哈圖蒙語意為「峻峭的岩石」。由冰川融水沖蝕形成,為罕見的花崗岩石林景觀。
位置:克什克騰旗巴彥高勒蘇木北大山上。
門票:50元。
達里諾爾湖 內蒙古第二大湖,與鄱陽湖和巴音布魯克湖並列為中國三大天鵝湖。湖域遼闊,水產豐富,鳥類眾多。湖區盛產鯽魚和當地俗稱「滑子魚」的瓦氏雅羅魚。湖四周有砧子山下岩畫群、元應昌路遺址和金界壕遺跡等歷史文化古跡。
位置:克什克騰旗達來諾日鎮。從赤峰乘長途汽車約6個小時可達。
貢格爾草原 草豐水美,野生動植物繁多。有堪稱「活化石」的紅皮雲杉林3.6萬畝,查干突河、貢格爾河繞林而過。雲杉林中的白音敖包山是蒙古族人民傳統的宗教活動祭敖包的聖地,民族風情濃郁古樸。
位置:克什克騰旗達來諾日鎮。
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最高點為敖包山,海拔1498米,在山頂可俯瞰保護區沙地雲杉林的全貌。貢格爾河橫貫保護區北側,敖包河由南緣悠然而去,尤如兩條白絲帶,構成了森林、草原、河流和諧共處的美麗圖畫。
位置:克什克騰旗達來諾日鎮。
巴林左旗召廟 遼代石窟寺。石窟開鑿在谷內南向的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內存有釋迦牟尼、菩薩等佛像,均較完整。
位置:巴林左旗楊家營子鎮,縣城西南25千米的峽谷中。可從林東鎮包車前往。
遼上京遺址◆ 遼上京建於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的第三年(918年),是契丹族開國之初建立的都城。一直到元代,這里一直是北方草原地區規模較大的一座城池,也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遼金遺址。遺址周長約6400米,由皇城遺址和漢城遺址兩部分組成。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現存3座城門,內原有大內、官署、府第、廟宇、作坊區和窯址。漢城在南,是工匠居住之地。如今城內遺跡大多被白音戈洛河沖毀。
位置:巴林左旗林東鎮沙里河畔。
曼坨山莊 被譽為塞北第一庄,以古樸秀麗的塞外風光和濃郁的歷史人文古跡奇觀聞名。兼具現代派和塞北草原民族風情,是集吃、住、行、游樂、購物、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旅遊度假樂園。
位置:克什克騰旗達日罕烏拉蘇木,達里諾爾湖南岸。
紅山湖 原名紅山水庫,是遼河水系的國家大型水利樞紐。現已開辟為融餐飲、客房、康體健身、休閑旅遊、商務會議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區。
位置:翁牛特旗烏敦套海鎮。
克什克騰溫泉◆ 俗稱「熱水湯」,是赤峰三大溫泉之一,有「東方神泉聖水」之稱。
位置:克什克騰旗熱水塘鎮。
遼祖州城遺址 遼祖州城曾是遼初重要的政治活動中心。祖州城依山而築,呈不規則的五角形。城牆全為夯土築,牆寬8米,高近3米。城中後半部築有內城,內城後面有兩大殿址。
位置:巴林左旗哈達英格蘇木石房子村。
遼慶陵 聖宗永慶陵、興宗永興陵、道宗永福陵由東向西排列組成陵園建築群,又被稱為東陵、中陵、西陵,規模宏大,陵墓內隨葬物品豐富。
位置: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蘇木北15千米的瓦林烏拉山谷中。
薈福寺 俗稱東大廟。清康熙帝次女榮憲公主主持興建。今仍保持原有規模,有大門、前殿、後殿、東西配殿及後東側室等,殿內佛像壁畫俱存。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鎮。
馬鞍山森林公園 總面積3萬余畝,因山形近似馬鞍而得名。公園環境幽雅,森林茂密,山內古松、奇峰、雲海、清泉堪稱四絕,有「塞北小黃山」之美稱。馬鞍山水庫位於森林公園附近,可供遊人垂釣劃船,還可品嘗漁家風味餐。
位置:喀喇沁旗錦山鎮東南5千米。
響水玉瀑 老哈河流經此地,直沖崢嶸的石山,然後急瀉入深谷,順著寬約50米、深約30米、長達700多米的山峽奔騰而下,發出擂擊萬張鼙鼓般的響聲,形成「響水玉瀑」的奇觀。清乾隆皇帝曾兩次揮毫題詩於此。
位置:敖漢旗敖洞蘇莫蘇木。
打虎石水庫 打虎石塞外度假旅遊區的中心。水庫南岩山下有一巨石,相傳唐名將李存孝曾在此打死猛虎,至今石頭上的四個虎爪印清晰可見,因此得名。攔河大壩建於兩山之間,約千米長,大壩兩端用白色石條鋪砌級台階供遊人攀援。庫區設有游泳場和釣魚台。
位置:寧城縣西泉鄉。
釋迦佛舍利塔 通稱遼慶州白塔,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約高70米。塔外表嵌有佛、菩薩等像及樂舞、宴飲等畫面。塔上鑲嵌有銅鏡數百面,日光下燦爛奪目,與白堊土粉飾的塔身相輝映。塔內存有遼代小塔、經卷及建塔石碑等重要文物。
位置: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蘇木,遼慶州城遺址內西北角。
耶律羽之墓群 規模宏大的遼代前期墓葬,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位置:阿魯科爾沁旗罕蘇木蘇木,朝格圖山南麓。
赤峰市應該算是旅遊的大市吧,不知道是根據什麼標准了,可以肯定的是赤峰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