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窯遺址
① 北宋窯址在哪
論北宋官窯哥窯及其窯址[日期:2009-03-06]來源:中華汝瓷網 作者:蒙山老張 北宋官窯哥窯及其所生產的瓷器,無論在歷史上和現在這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歷來就有官哥不分的學說。北宋官窯哥窯瓷器必須肯定的一點就是:它們首先必須是汝窯瓷器,這是因為北宋官窯哥窯瓷器它們所使用的胎土與汝窯的胎土基本上都是汝州市的胎土,燒造工藝也基本上相同。在這里要特別說明注意北宋二字,只有北宋官窯哥窯瓷器才一定是汝窯器,南宋的官窯哥窯瓷器就不是汝窯器。這是很明顯而簡單的問題。而北宋汝窯器不一定就是北宋官窯哥窯瓷器,這也是很明顯而簡單的問題。北宋民汝窯怎麼能是北宋官窯瓷器呢?只有北宋的官汝窯才可能是北宋官窯瓷器。這些都是必須在頭腦裡面牢固樹立的概念,必須清清楚楚,不可混淆。只有概念清楚了,才可以對北宋官窯哥窯瓷器進行分析研究。不論是北宋官窯茶葉沫釉還是北宋官窯鐵骨大觀釉,鐵骨哥釉,鐵骨汝釉,銅骨魚子紋銅骨無紋汝瓷它們通常都是北宋汝官窯瓷器,這一點也是必須清楚地牢固樹立的概念。
北宋官窯哥窯瓷器有很多器型,很多釉色,很多種開片,都還未被挖掘出來。一些博物館學者專家所未見地器型,釉色,紋飾可以說民間多的很,當然說多的很也不是無限制的多。只是相對於它們所見過的品種可以說是多的很。例如:淡淡的像鸚鵡脖子上翠綠色的北宋官窯瓷器,一般人就很少見過,其造型有三牲尊,六棱長頸瓶等等。
一位資深的博物館專家其在文物系統工作了40多年,到處考察挖掘古窯址。他自己曾撰文說:都未曾見過茶葉沫釉北宋官窯器物,這種北宋官窯茶葉沫釉瓷器當然應該屬於北宋汝官窯器。而且是北宋宮廷用來祭祀天地社稷祖宗的最重要的禮器。北宋官窯多節琮式瓶單節琮式瓶,一些人恐怕單節琮式瓶是什麼樣子也未見過,連這個名字恐怕都未曾聽說過。實際上,單節琮式瓶就是一個天圓地方罐,應是從紅山文化天圓地方玉琮演變而來的一種造型。初看起來這種罐令人琢磨不透是什麼東西,實則含有極深刻的文化內涵,非常古樸典雅大氣,難得之極。
北宋茶葉沫釉還有很多很多文房用品北宋官窯哥窯瓷器大部分都開有較大的深的冰裂紋片和鱔血紋片,也有的開有梅花紋片,墨紋片和魚子紋片。這主要是在大藝術家宋徽宗的苛刻要求和指揮下,生動的體現紋飾美,以開片的紋飾來裝點瓷器,變敗筆為神奇而生產出的具有紋飾美的一批瓷器。宋徽宗所使用的汝官窯瓷器主要追求其釉色美和釉質美。其釉質要似玉非玉而勝似玉,釉色要具有天青色,月白色,粉青色,蝦青色,豆青色,鸚鵡綠色的翠綠色等等。總之,所有的汝窯瓷器沒有兩只完全一樣的顏色。除了要釉色釉質美紋飾美,還要求造型美。可以說歷朝歷代的所有瓷器沒有北宋徽宗時期造型更美的。北宋哥窯和官窯器真是美的無以復加而絕倫。如果用60倍的體視放大鏡觀察其胎釉,真是清澈如玉,很少見雜質,連氣泡都很難窺見,真是美也非凡,美也非凡。
如此美麗的官窯哥窯,其窯址究竟在哪裡呢?我認為其窯址就是汝州文廟窯。在文廟窯發現了汝州新窯器,而汝州新窯器又是宋徽宗自置窯燒造的,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宋徽宗大觀年間政和宣和年間燒造汝州新窯器。宋徽宗自置窯燒造的瓷器不是北宋官窯是什麼窯?不是汝官窯瓷是什麼瓷?誰能給出別的定義和概念?誰能給出其他更新的結論。
希望汝州人和汝州市政府,以及廣大的汝瓷愛好者,結合現在汝州新開發,真正的找出文廟窯的窯址。挖掘出更多的文廟窯產品器型,以期使我們陶瓷愛好者對汝窯官窯哥窯的認識更提升一步。把北宋官窯哥窯汝窯的歷史懸案找清楚,不要再把遺憾留給我們的後人。置此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應該大力呼籲:堅決不能把遺憾留給後人,以對國家和中華民族負責的精神,堅決把這些歷史懸案搞清楚,這才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精神之所在。
② 官窯的南宋
南宋時先後設立了「修內司窯」和「郊壇下窯」。南宋官窯器,胎為黑、深灰、淺灰、米黃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質細膩。釉面乳濁,多開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黃等。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而採用刮釉墊燒時,足上露胎而呈偏赤鐵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
器型除碗、盤、碟、洗等日用器皿外,還有仿商周青銅器的尊、鼎、爐、觚等陳設瓷和祭祀用禮器。
至今杭州鳳凰山麓尚留有: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等歷史遺跡,現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遺址上建有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③ 大宋官窯遺址在哪裡
你好!
鈞瓷,始於唐盛於宋,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早期的鈞窯廣泛分布於古豫州潁川郡扒村(今河南省禹州市神後鎮)一帶,因宋鈞官窯位於夏啟大享諸侯、均封天下的「鈞台」附近而得名。
大概在這一帶
④ 宋朝有哪五大官窯
一般說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汝窯為首 但是也有人說是柴窯為首回所以有柴窯、答汝窯、官窯、哥窯、鈞窯的五窯之說 但是目前還沒有發現柴窯的東西 還有到了清朝末年 均窯遺址被發現 所以有家有萬貫不如均窯一片的說法
⑤ 官窯的北宋
官窯起自唐,有兩種涵義,一是指貢器,一是指官廠。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紀~十四世紀),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採取的形式是「官監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那時,唐代在產瓷區設有司務,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綏為新平(景德鎮)司務,奉詔監燒獻陵祭器。宋代設監,如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趙仁濟監理越州窯務。到了元代則設局,以提領監陶,後改為本設總管。他們燒出的「景德年制」,「樞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別稱為「景德窯』,「樞府窯」等。
官窯之謂,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汴梁,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州)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前者為北宋官窯,後者為南宋官窯。
官窯是在宋大觀及政和年間於汴梁所造,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鳳凰山下設立官窯,又稱修內司官窯或內窯,郊壇下設立的郊壇下官窯,器形較多,有直徑大過一尺的大型產品。
從1128年元世祖忽必烈設置「浮梁磁局」,到二十世紀清朝覆亡,景德鎮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廠所在地,中國的官窯制度在這里延續了632年,江西景德鎮也由此擁有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精湛的官辦瓷廠。景德鎮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絕流入民間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為中國目前品類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豐富的官窯遺址和「地下瓷都」。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南宋顧文薦《負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葉在其《垣齋筆衡》中對北京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當時的京師即汴京(今開封),因宋代汴京遺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為止,尚未發掘出北宋官窯遺址,對於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因此,時至今日,關於北宋官窯遺址在何處,仍有不同說法,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否認北宋官窯的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它與南宋時的修內司官窯先後存在。 南宋顧文薦《負睻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葉寘在其《垣齋筆衡》中對北京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明代《事物紺珠》、《留留青》因襲此說。當時的京師即汴京(今河南開封),因宋代汴京遺址已沉入地下,至今日為止,尚未發掘出北宋官窯遺址。對於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因此,時至今日,關於北宋官窯遺址在何處,仍有不同說法,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否認北宋官窯的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它與南宋時的修內司官窯先後存在。支持第三種說法的人較多。
北宋官窯傳世品很少,形質與工藝與汝窯有共同處。器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胎體顯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質瑩潤溫雅,尤以釉面開大裂紋片著稱,不同於南宋官窯和汝窯及龍泉窯瓷器。底有文釘燒痕,有「紫口鐵足」的特徵。
⑥ 宋五大官窯的位置在哪裡
宋代五大名窯
鈞 瓷
北宋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的八卦洞。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鈞瓷的又一特徵是釉面上常出現不規則的流動狀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鈞窯瓷器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奇珍,品種繁多,造型獨特,以瑰麗異常的鈞釉名聞天下。其成就在於釉中加入銅金屬,經高溫產生窯變,使釉色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美如朝暉晚霞,被譽為「國之瑰寶」,在宋代就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盛譽。
汝 瓷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磁器名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宋人葉寘在《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可見汝窯是繼定窯之後為宮廷燒制貢瓷的窯場。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裹足支燒,器物底部留有細小的支釘痕跡。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左右,約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
官 瓷
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有南北之分。據文獻記載,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官府設窯燒造青瓷,稱北宋官窯。宋室南遷杭州後,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窯,名修內司窯,也稱「內窯」。後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別立新窯,即郊壇下官窯。以上統稱南宋官窯。
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於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盤、碗,也有仿周、漢時期青銅器的鼎、爐、觚、彝等式樣,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配也甚為講究,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層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稱「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稱「鐵足」。
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定 瓷
宋代北方著名瓷窯。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於晚唐、五代,盛燒於北宋,金、元時期逐漸衰落。北宋定窯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紋飾以蓮花、牡丹、萱草為常見,畫面簡潔生動。定窯除燒白釉外還兼燒黑釉、綠釉和醬釉。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福」、「官」等字。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淚痕之特點。
哥 瓷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這里所說的哥窯是指傳世的哥窯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地優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
傳世哥窯瓷器不見於宋墓出土,其窯址也未發現,故研究者普遍認為傳世哥窯屬於宋代官辦瓷窯。長期以來,人們主要是根據文獻記載和傳世實物對其進行研究。南宋人葉寘的《坦齋筆衡》明確指出南宋官辦瓷窯有兩個:一是郊壇下官窯,其窯址已在杭州烏龜山被發現;另一個是修內司官窯,其窯址至今未發現。有學者根據刊於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論》中對修內司官窯特徵的記載,認為傳世哥窯即宋代修內司官窯
⑦ 南宋官窯博物館的景色特點
一、特點:
南宋官窯博物館圍繞陶藝特色,在陳列中突出了觀眾的參與性,設置了別具一格的官窯陶吧,既直接顯示了古代傳統陶瓷工藝,也為觀眾開辟了動手制陶的空間,在杭州各博物館中開創了觀眾參與性的先河。
二、整體布局:
博物館展示內容包括三個展廳的文物陳列和怍坊、龍窯遺址保護性展示,是一個以南宋官窯為中心題材,以遺址和遺址發掘出土文物為主要展品,兼有其它歷代陶瓷文物和現代仿古瓷佳作的綜合性陶瓷陳列。全館陳列面積約2000平方米,依次為第一展廳、第二展廳、第三展廳、有保安監視,並指揮方向。作坊遺址保護展示大廳、龍窯遺址保護展廳廊共五個部分,
1)展廳以人工採光為主, 自然採光為輔,展廳與保護建築間有甬道相連。
2)設在第二展廳,從歷史風貌、製作工藝,器物賞析三個角度,通過展示大量的出土文物、標本,結合圖版、文字、景箱等輔助材料,系統介紹了南宋官窯建立、發展的淵源南宋官窯瓷器的造型風格、胎釉特點、裝飾藝術及美學內涵,南宋官窯製作工藝的全部過程及其獨樹一幟的高超之處,生動地再現了南宋官窯的蓋世光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南宋時期杭州的都市風貌和當時制瓷匠的聰明才智。
⑧ 杭州有哪些宋代遺跡
【南宋御街】南宋御街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它南起皇宮北門,往北到達今天的武林路一代專,在臨屬安城的城市布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經過多次發掘,考古人員發現了多處御街的遺跡。如今的南宋御街,被改造成了一條仿古文化街。而其中也保留了幾處遺跡。在中山中路112號御街遺跡處,建設了一個開放式御街陳列館。這一博物館以2003年在杭州萬松嶺隧道建設施工時搶救性發掘的南宋御街為核心,包括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牆、河道、石砌水閘等部分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在中山中路112號御街遺跡處,建設了一個開放式御街陳列館。這一博物館以2003年在杭州萬松嶺隧道建設施工時搶救性發掘的南宋御街為核心,包括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牆、河道、石砌水閘等部分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南宋官窯遺址】發現的南宋官窯遺址主要有烏龜山官窯遺址和老虎洞官窯遺址(2001年考古十大發現)。經過考證,這兩處官窯遺址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南宋郊壇下官窯和修內司官窯。杭州也依託古窯址建立了南宋官窯博物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其他的南宋遺跡還有:太廟遺址、三省六部遺址、恭聖仁烈皇後宅遺址等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