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西周遺址發現
A.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的考古發現
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是琉璃河商周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墓地位於專城址東南部的黃土坡村。現已屬發掘西周時期墓葬共三百多座。墓葬按其規模可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中型墓都陪葬有車馬,隨墓主人生前身份高低而在陪葬車馬的數量方面有所差別。已發掘的車馬坑有數十座,多數為長方形豎穴坑。車皆為獨轅雙輪。車馬坑的方向和車馬的相對位置並不固定。馬匹排列整齊。坑中多有車馬飼飾件。少數車馬坑有殉人,殉狗現象。墓地發現兩輛帶有傘蓋的馬車,這在我國西周時期的考古發現中尚屬首例。
過去,北京被稱為「三朝古都」、「四朝古都」或「五朝古都」,玻璃河的考古發現,把北京作為都城的歷史,提前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由此算來,北京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古都。1988年,該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市政府決定建館予以保護和展覽,1995年8月建成並對外開放。
B. 中國近代考古五大新發現
近年還有很多考古發現,只列舉下面幾例:
2010年度古新發現:「南澳1號」明代沉船:
「南澳Ⅰ號」是我國沿海經過正式考古調查和發掘的明代沉船,它為解決中國海外貿易、航海、制瓷等諸多學術課題提供了翔實可靠的實證材料,研究明代中國經濟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線索。以陶瓷為例,沉船中大量的漳州窯系產品極富特色。由於漳州窯的屬性,目前國內傳世與出土的器物均不多見,窯址發掘亦多為殘件;本次發掘不僅提供了品種極為豐富的成品,同時也填補了16-17世紀間大航海時代我國海外貿易政策轉變、東南沿海經濟結構變化等資料的空白。
2011年考古發現:河南鄭州老奶奶廟舊石器時代遺址:
老奶奶廟遺址位於鄭州市西南郊、二七區侯寨鄉的櫻桃溝景區內。在50平方米發掘范圍內,發現3000多件石製品、12000多件動物骨骼及碎片、20餘處用火遺跡,以及多層迭壓、連續分布的古人類居住面。這處新發現非常清楚地展示了當時人類在中心營地連續居住的活動細節,同時也發掘出土一系列與現代人行為密切相關的文化遺存。老奶奶廟遺址的發現進一步將近年來在嵩山東南麓調查及發掘的數量眾多的舊石器地點完整地連接起來。這些地點既有臨時活動場所,也有長期居住的中心營地,還有專門的石器加工場所,以及擺放石堆與大象頭骨的特殊活動遺跡。其分布明顯成群組聚集,構成多個以基本營地為中心,各類臨時活動地點成放射狀分布的遺址群。遺址群沿古代河流兩側分布,有各自相對獨立的活動領域。新發現確切證明,早在距今3~5萬年前中原地區已有繁榮的舊石器文化與復雜的棲居形態。
2012年考古發現:內蒙古遼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遺址:
遼上京城址位於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由皇城(北)和漢城(南)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處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點,尚存三組東向的建築基址。其中北組的中部偏後,有三座地面保存較高的圓台形建築基址,編號為YT1、YT2和YT3。
根據發掘的遺跡形制和遺物可知,YT1應是一座磚木混合結構的六角形佛教建築基址。於遼代始建,至少進行過兩次大規模修築,金代以後才逐漸廢棄。YT2和YT3可確認是六角形塔基,二塔基的包磚、散水的做法和規格均與YT1相同。本次發掘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遼代都城遺址考古。根據考古發現的遺跡和遺物,可以確認西山坡是一處遼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遺址,位置重要,規模龐大。佛寺北組為東向的長方形院落,四周有院牆。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為大型的六角形磚木混合結構建築(YT1),左右兩側對稱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磚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築基址和廣場。YT1建築結構特殊,柱礎雕刻蓮花紋、龍鳳紋,出土刻畫寫實、彩繪貼金的泥塑造像,這些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座基址的等級和功能。這次發掘成果確認了西山坡建築遺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築性質,對重新認識遼上京皇城遺址的形制布局將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本次考古新發現為研究遼代考古、歷史、佛教和建築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3年考古發現: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漢木槨墓: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老官山」地點一處西漢時期墓地進行了搶救發掘工作,共發掘了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墓葬均早期被盜。墓葬為豎穴土坑木槨墓,分為有底箱和無底箱兩類。墓葬方向和大小相近。方向為南北向,槨室長5~7米、寬3~4.5米、高2~2.2米。共出土遺物620餘件,其中陶器有罐、鼎、盆、缽、瓮、壺、井、灶等;漆木器有耳杯、奩、幾、盤、盒、木俑、馬、璧、杖、器座、案、半圓形器、織機模型等;銅器有弩機、帶鉤、扣飾、錢幣有「半兩」和「五銖」;另有少量鐵器、竹編器、草(棕)編器等。重要收獲有M1出土的50餘支木牘、M2出土的玉質印章和4件竹木製織機模型、M3出土的920餘支(編號數量)竹簡及人體經穴漆人像等。M1出土木牘書寫內容為官府文書和巫術兩類。M3竹簡為醫簡,經初步整理,醫書暫定名為《五色脈診》《敝昔醫論》《脈死侯》《六十病方》《病源》《經脈書》《諸病症侯》《脈數》《醫馬書》。墓葬年代初步推測為西漢景帝、武帝時期。出土四部織機模型應是迄今國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多綜多躡織機,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四川出土的醫簡是繼馬王堆之後出土的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醫簡醫學文物。
2014年考古發現:廣東鬱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
磨刀山遺址位於廣東省西部雲浮市鬱南縣。該遺址是廣東省首次發現並經科學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曠野類型遺址。4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取得突破性收獲——這里是廣東目前確認年代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存。這一發現填補了廣東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將該地區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歷史由距今13萬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數十萬年前,是廣東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該遺址的發現既是嶺南及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進展,為華南乃至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新材料,同時也為深入研究華南—東南亞地區舊石器文化的關系、區域人類起源與演化歷史以及東西方文化比較等國際熱點課題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機。
2015年考古發現:郭家廟曾國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郭家廟曾國墓地位於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國墓地,總面積120萬平方米以上,分為郭家廟曾國墓地和曹門廟墓區。郭家廟墓地分布在兩個相對獨立的山崗上,北崗為郭家廟墓區,南崗為曹門灣墓區,總面積達120萬平方米以上。墓地東距周台遺址、忠義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連墩戰國楚墓群1.5公里。2002年和2014年對郭家廟墓地的兩次發掘,證實這一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國高等級貴族墓地。2014年的考古發掘,因其重大的學術價值被評為當年的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此次展覽是首次將2002年和2014年郭家廟墓地的發掘成果展出。郭家廟曾國墓地與葉家山西周早期曾國墓地、文峰塔曾國墓地、擂鼓墩曾國墓群共同構建了曾國考古學的年代序列,為研究曾國歷史與周代封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考古發掘是指為了科學研究,經文物行政部門批准,根據發掘計劃,對埋藏文物的地方、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進行調查、勘探和發現、挖掘文物的活動或工作。考古發掘的文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
C. 江西境內所發現的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有哪些
富庶的臨川號稱「贛撫糧倉」,有著舉世公認的燦爛古代文化,自古就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臨川的文明與中華民族的文明同步。臨川酒廠出土的石斧石刀,證實新石器時代,臨川就有先民居住。到了堯舜時期,臨川先民與洪水進行了頑強的斗爭。臨川酒廠西邊17公里處三橋鄉的堯山,就是堯時先民的避水處。到了三千年前西周時期,臨川酒廠附近聚集了大量居民,在臨川酒廠東邊和南邊丘崗上,發現了西周時期文化遺址11處,西邊的樂家寨有西周時期文化遺址7處。遺址中發掘大量的生活用具,紅陶、硬陶、罐壇、扁型器腳等。在臨川酒廠西南1.5公里宜黃河西岸發現的羅家寨遺址,是戰國時期的一座城址,城址面積為13310平方米,城內發掘出大量陶罐,並有盂、罍、盤、鼎、餖等。罍是盛酒的器具,而鼎,則是可以用來釀酒的工具。由此證實,早在2500年前的戰國時期,臨川就有釀酒工藝。
D. 西周有什麼遺跡
歷代出土的西周青銅禮器、用具、兵器、工具、飾物,數以千計,近年更有成批的出土。 岐山西周宮殿線描復原圖
如1976年3月在陝西臨潼出土一批青銅器,達60件,其中的利簋的銘文載錄了武王伐紂的事,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同年12月又在扶風發現一個青銅器窖藏,內有微史家族的青銅器103件。
在陝西岐山、長安,河南浚縣、洛陽和江蘇丹徒等地的西周遺址和墓葬中,都發現了原始瓷器,有簋、豆、罐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徽屯溪西周墓出土的原始瓷器,有碗、盂、豆、尊、盤等,數量和種類都超過前代。
E. 西周有哪幾處遺址發現女性墓葬最好是女性貴族墓葬.
西周初年,武王克商和周公東征後,為鞏固王朝的統治勢力,大規模的分封諸侯。目前所發現西周時代各諸侯國的青銅器,不僅數量眾多,且分布亦廣。近年來,由於中國考古挖掘的資料日益增多,尤其是西周各侯國及方國大墓的相繼出土,使得西周豐富多樣的青銅器、玉器等得以為世人所見。在各侯國及方國所出的青銅器及所伴隨的墓葬現象中,其中所謂的夫妻異穴墓此一墓葬制度,在西周中期之後,不僅在各國國君與夫人墓中常見,年代的跨渡更幾乎橫跨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例如位於山西天馬―曲村的晉侯墓地,截自目前為止已出土9組晉侯與其夫人之異穴合葬墓。其中我們在女性貴族墓葬中看到豐富陪葬品的出土,有些在數量及精緻度上與男性貴族墓不相上下,甚至由有甚者。
大河口西周墓地位於山西翼城,佔地面積約4萬余平方米,有墓葬千餘座。M2為一座三鼎墓,土壙豎穴,東西向,墓主頭向西,墓口長3.51米、寬2.49米、墓底長4.2米、寬3.47米、自深8.2米,兩棺一槨,墓主為女性,仰身直肢。隨葬銅器有鼎3件、簋1件、甗1件、盤1件、盉1件、盆1件、鍾1件等,陶器有鬲1件、罐1件、三足瓮1件、未燒結碎陶器7件,玉石串飾7 件、項飾2件、玉玦8件、握玉2件、柄形飾2組。另外還發現蚌器和貝等。在M2銅甗內壁發現有鑄銘「唯正月初吉霸(□)伯作寶甗其永用」。
西周中期弓魚國國君弓魚伯墓及其夫人井姬墓。位於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1974~1975年寶雞市博物館發掘。1號墓墓主為弓魚伯,2號墓墓主為井姬。年代約在昭、穆之際。兩墓東西並列,都是土坑豎穴墓,墓室南面有斜坡墓道並有隨葬的車馬坑。墓室內築木槨,安放棺木。□伯墓墓室南北長5.2米,東西寬8.48米,木槨長3.2米,寬4.2米。槨內分隔成深淺不同的甲、乙兩室,乙室底下有一腰坑。□伯埋於較大的乙室,有內外兩層棺。甲室另埋一人,有人認為是弓魚伯之妾。兩墓都有殉葬人,□伯墓殉7人,井姬墓殉2人。
F.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的展廳分布
本館的基本陳列為《燦爛的古燕都文化》。
館內共七個展示廳:有序廳、青銅禮器廳、墓葬車馬坑廳、青銅酒器兵器廳、陶器玉器漆器廳等。以大理出土的西周燕國文物(102組件),重點展示古燕國文化的風貌神韻。
西周燕都遺址面積5.25平方公里,涉及6個自然村。遺址發現、試掘於20世紀60年代,正式發掘始於1972年,1973年~1974年有重大發現,定性為西周早期燕國始封地。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西周燕都遺址經過了4次大規模的發掘。西周燕都遺址不僅有西周時期的城垣,還有西周時期的燕侯墓葬,這在我國西周各諸侯國的考古中是獨一無二的。大量(?#93;)燕侯銘文青銅器的出土,充分證明這里就是燕國的始封都邑。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十一年(前1045)克商封召公於燕。而我們今天的首都北京,是和琉璃河董家林的燕都古城一脈相承的,於是北京建都建城的歷史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國,由此,此遺址被稱為「北京城的發源地」。遺址包括古城遺址、生活區和墓葬區3個部分。其中,古城遺址約為南北向方形或長方形,北城牆全長829米,東、西城牆僅存300米左右。城外有深約2米的護城壕。宮殿區位於城址的北中部,附近有祭祀和生活遺址。墓葬區位於城址的東南,被京廣鐵路分割為Ⅰ區、Ⅱ區。Ⅰ區為中、小型墓葬,隨葬品少,多殉人、殉狗,是商遺墓地;Ⅱ區多大、中型墓,隨葬品豐富、規格高,但極少見殉人、殉狗現象,可能是周人墓地。兩區中的大、中型墓葬多陪葬有車馬,最大的車馬坑陪葬有42匹馬。出土文物數千件,以陶器、青銅器為主,還有原始瓷器、鉛器、玉器、石器、瑪瑙器、角器、骨器、牙器、蚌器、漆器、木器以及蚌殼等。陶器有壺、鬲、鼎、簋、罐等明器或實用器。青銅器包括禮器、容器、兵器、車馬器、工具等類別。其中青銅禮器有鼎、簋、爵等,兵器有戈、矛、匕首等。
G. 西周王城遺址內發現大型墓了嗎 墓主確定是誰了 嗎
西周都城鎬京和豐京一起並稱為「豐鎬兩京」,是西周時代的首都,京城版,作為西周首都沿用權近三百年,又稱西都、宗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即位後,由豐遷都鎬京。
豐鎬遺址(豐京、鎬京)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馬王鎮、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為西周都城遺址。豐鎬是西周文王所建豐京和武王所建鎬京的合稱,豐在河西,鎬在河東。近年的考古已經基本確定了豐鎬的城址和遺址面積,通過多學科的精確定位,確定了豐鎬兩京的遺址面積總計近17平方公里[1] ,是一個巨型都城遺址。1933年調查發現,1951年起開始發掘。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馬王村、洛水村、客省庄等地有夯土建築基址,客省庄附近的10餘座基址,多數在100平方米上下,其中4號基址的面積超過1800平方米。在張家坡、客省庄及普渡村等地發現了墓葬,以及祔葬的車馬坑、馬坑、牛坑等,總數有1000餘座。
1984年在張家坡發掘 3座大、中型墓,其中的157 號墓是有兩條墓道的「中」字形大墓,墓中所出銅器有井叔銘文,發掘者認為是井叔的墓葬,位於其兩側的是井叔妻室的墓。井叔應該是西周時期的一個地方官員。
H. 考古學家發現的商周遺址是什麼
一個朝代雖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滅亡,但是這個時代的文明卻不會因此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會有一些承載著文化的遺跡重見天日,給人們講述著那段昔日的故事。今天我們說的這個遺跡是古老的商周遺址,它的重見天日顛覆了考古界的認知,甚至有專家建議把它修建設成公園。
事情發生在2017年的4月份,在彭陽紅河流域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員們正在進行著考古調查研究。在考古人員們的細心探索下發現了姚河塬商周遺址。這個遺址佔地面積達到了60萬平方米,大約是整個塬地的三分之一。
這個遺址中專家發現有墓葬,祭祀遺址,制陶作坊,制銅作坊,車馬坑,池渠系統,路網,壕溝等遺跡,其中考古專家通過出土的文物諸如陶片,青銅車馬器等,可以推斷出這個遺址的時期應處於商朝的晚期到西周中期之間。
在這個遺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各種作坊,都印證了這個遺址的等級非常高,專家在其中一個深度達16米的墓葬中,發現了四輛青銅馬車,在墓葬旁邊有兩個殉葬的馬坑,其中殉葬的馬坑裡的馬頭都是頭朝北方,這可以斷定這個墓的墓主人的地位不低。
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都很重視禮樂制度,一個人的生前地位往往會決定他死後的墓穴規格。在周朝時,只有天子在出行的手能夠享受六匹馬的車架,而這個墓穴的主人可以享受四匹馬的車架,其地位應該是諸侯,這么高地位的周代墓穴還是第一次在寧夏地區被發現。
陝西省考古研究員、商周考古學家張天恩據此判斷:這個墓葬的主人應該是諸侯國中地位較低的諸侯,因為雖然貴為諸侯但是諸侯間也有實力高低地位尊卑。中國自古以中原為腹地,地位高的實力強的諸侯的封地自然也是在中原地區,所以在寧夏地區的諸侯自然是地位稍次的。
I. 豐鎬遺址中發現了什麼對西周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豐鎬遺址中發現了夯土基址、房子、制骨作坊、陶窯、灰坑、窖藏坑和墓葬、車馬坑等遺跡,為全面認識西周文化的面貌和內涵,確立西周遺址和墓葬的分期奠定了基礎。
J. 山西廣撒考古英雄帖調查的西周遺址里隱藏著什麼驚天秘密
所謂山西廣撒英雄帖不調查的西周遺址—— 坊堆—永凝堡遺址位於山西內省洪洞縣中部,因容出土大量西周時期遺物,尤其是以發現西周早期帶字卜骨而著名,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學者認為該地為兩周時期古楊國所在,並與晉國及周王室關系密切,是研究晉文化、晉國歷史非常重要的地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