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唐山十中地震遺址有感
① 求幾篇《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首先 方凳是姐姐 方達是弟弟。他們是龍鳳胎。
那天,媽媽和爸爸在卡車上親熱。兩個孩子在家裡。
突然地震了,媽媽剛想要沖到樓上去救孩子,卻被老公瞬間拽住,並說:我去! 結果,爸爸死了。
救援隊來了,要實施搶救。 兩個孩子同壓在一個水泥板下面。救援員說:您說你先就哪個孩子吧。如果救姐姐,把姐姐這頭水泥板撬開,弟弟那頭就會壓住;救弟弟,姐姐就會壓住。「
媽媽最後下了艱難的抉擇,選擇救了弟弟。姐姐聽見了,在那板子下流了眼淚。。。。
媽媽把姐姐抱出來後,以為女兒已經死了。便把姐姐和爸爸放在了一起(暫時的放屍體的地方) 背著弟弟走開了,,,(弟弟也只有一條胳膊了)
後來,方凳慢慢的醒了。 瘦弱弱的站起來,望見周圍的環境。,,
方凳被解放軍領養。慢慢的長大了。
上了大學,卻跟一個男同學。懷了孕! 沒臉見人,變消失了。。。養父心急如焚,之前,養母也病死了。就只剩他一人在家守著。
方凳與一個外國人結婚了。而且方凳在大學時懷的孩子也已經長大了,叫:點點。
這時,方凳的弟弟方達也長大了。結了婚,生了個男孩也叫:點點。(默契的體現吧)
汶川地震發生了、
在汶川地震的救災中,方凳和方達都參加了義務救援。他們都是 唐山救援隊。 並發現了彼此是親生姐弟!!!
方達帶著方凳回家。母女相認。!
樓主,我很辛苦耶! 自己打的哦!!多給分吧!!!!!!!!
樓上的根本沒說清耶!
② 作文當危險來臨時一觀《唐山大地震》有感600字
電影阿甘正傳觀後感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一理解,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屬於自己的生活的奇跡。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你都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這其實是影片在暗示: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麼,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註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的真實。幼年的阿甘腿有殘疾,阿甘的母親不得不為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子,以輔助行走。放學後,同伴們在路上譏笑他,玩弄他,追趕著扔石頭。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不在束縛著他,他奔跑如飛。同伴們追不上他,眼睜睜的束手無策。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後又進了大學並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戰。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於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倖免的人。看到這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後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麼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戰功顯赫而受到總統接見。這是導演為我們准備的一幕喜劇,但我們卻不會為此而覺得誇張,可笑。有的人常感覺生活負擔過重,面前困難重重,因此整天垂頭喪氣,鬱郁不歡。阿甘的信念這樣的單純,目標這樣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窮山惡水,他也以平常心視之,並最終一一跨過,這並不是說愚人之福,保持這種態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減輕他許多關於生命的重負,而使他達到生命之巔。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布巴,而干起自己並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於布巴的一句話)。。。。。。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的一生中出現了許多奇跡,但這些奇跡沒有、也絕不會引導你去羨慕他,你只會欣賞和阿甘一起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個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③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急需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今天《唐山大地震》上映,從前期點映和網上評論來看還是值得一看,因此下午剛好無事便去體育用品店買了兩張票加上換票的10元一共28元。結果一進電影廳就發現人挺多,都快坐滿了,看來都很期待。而且各個年齡層次都有,有小孩,學生,青年,中年還有老年,看來受眾群體還蠻多。等了大約10幾分鍾電影終於開演了。演了兩個多小時,看了以後也是深有感觸。
第一、堪稱催淚瓦斯。早先就看到劇照和預告片,感覺挺震撼的。結果發現催淚更震撼。出來後我發現幾乎每個人都哭過,中間甚至有個小孩哭的都很大聲。我至少哭了四次,主要是因為親人的生離死別、母親對孩子的愛以及母女相認的感動。這就不得不提徐帆的深刻表演。從初為人母演到老年,徐帆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我們。難怪馮導會說她是最棒的,這絕對不是吹。
第二、地震場面的震撼。其震撼之處體現在對細節的處理,有些災難的細節比《2012》還要殘酷,有得群眾演員當時就哭了。我想這要感謝馮導對大場面的處理,從《集結號》開始就已經不錯了。同時影片中也加入了08年汶川大地震的場景,在對比中更感到了唐山大地震的震撼,讓人如臨其境。
第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張國強、陳道明、張靜初等等演員的表演較徐帆不那麼出彩,但都發揮了各自的作用,將經歷地震時對妻子的保護,以養父角色對女兒的呵護,經歷地震陰影後對母親的誤解都令人佩服。以前覺得張靜初只是花瓶,現在看來對心理的刻畫也很到位。
第四、對人性和親情的理解。但凡涉及到災難必然會牽涉到人性、道德、親情等。本片是苦情災難片,自始至終徐帆都堅守對丈夫的愛情,對孩子的關愛,因為丈夫臨死之前拉了她一把她自老未嫁,因為救兒子而舍棄女兒愧疚一輩子,那一刻我感覺母親真的好偉大,對兒子和女兒的愛那麼撕心裂肺,忽然感覺只有在這種危難的時刻才能體現其偉大之處,但在平時可能只是一點一滴,那麼平凡,不能被我們感覺到。陳道明是徐帆女兒的養父(註:徐帆以為女兒已死)卻對她如親生女兒一般,當她的男友使她懷孕時陳打他的那一耳光是那麼解氣,那麼真實;妻子臨終時的淚奔讓我感覺到了他的柔情,那一刻一個剛強的軍人流下了男兒淚,其中飽含的是對妻子的愛。也許對親情和人性的拷問才是本片所要表現的,而這也是影片的精髓。
我感覺下午的時間和錢都沒有白花,回來的路上還與同學討論,回味。希望地震留下的只是陣痛,願死者安息,願所有的父母幸福健康!
--------------------------------------------------------------------
永遠的餘震
-----觀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從沒一部災難片讓我如此震撼,眼淚一直伴隨到影片終結。
這是一部反映唐山大地震的電影。
1976年7月27日深夜,在唐山,一場里氏7.8級大地震突如其來,活生生的城市瞬息之間夷為平地。那個時代我還是始齔之年,對於唐山大地震情形,毫無所知,多少年後也是知之甚少。大概是念中學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藍光閃過之後》。深夜,一道異常的藍光劃過天空,一戶人家,天藍色的布窗簾飛舞著,窗邊是一台風琴,緊接著大地震發生了,片刻變為廢墟。影片的其他情節都忘光了,但只有這個片段我銘刻於心,以致每到深夜,若是看到藍光,便本能想到唐山地震。
《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卻不雷同,地震發生前,天空一片緋紅。片刻,地震發生了,僅是23秒,一切變得灰飛煙滅。人承受不了的是,活生生的東西眨眼之間便消失了。24萬生命就這樣被吞沒了。
災難發生後便是救災,這場面想必很多觀眾在汶川大地震新聞中熟悉不過了,影片簡略帶過。影片以災難的名義講了一個平民故事,鏡頭對准了普通百姓一家,母親面對拯救雙胞胎的兩難境地,做出了痛心的選擇,為此煎熬了32年。地震造成的災難是大面積的,但震後人類內心的痛楚難以估算,以小見大是直達地震雙重災難的深刻反應方式。
我的眼淚就在母親兩難抉擇的時候開始滴落。
當母親無奈選擇了兒子方達,而有一線生存希望卻眼睜睜看到自己被拋棄,一行眼淚從方登的眼角流下來,也從我們眼角溢出。母親抱著方登的屍體痛哭,那是一種怎樣的撕心裂肺。然而方登奇跡般生還,人間就是這樣,充滿了很多變數啊。
因為電影院近在咫尺,所以我沒有攜帶坤包,更沒有帶紙巾。想不到,我的眼淚一直在飛舞,沒有紙巾,只能用手指不斷擦拭。周邊很多的人都這樣,我的餘光充分捕捉到。
地震結束了,餘震開始了。方登從這時開始怨恨母親的狠毒,於是她開始緘默不語,只有在入學登記名字的時候,才迸發出地震後的第一聲,堅持自己的名字叫王登。這之後她對自己的地震遭遇隻字不提,只說自己不記得了,更不用說回唐山尋找親人。然而,她的夢境還是出賣了她,在夢中一直重復著地震的情形。
僅存的兒子是母親元妮活著的希望。沒有方達,元妮也就活不下去,所以奶奶最終還是放棄了帶孫子到濟南的想法。而當年放棄女兒,一直是母親永遠的痛,冰封在心中,攔截了所有想法侵入,只是她不曾說出而已。她一直不願挪窩,更不肯挪地方,她用這種近乎殘酷方法廝守在親人消亡的地方,以此完成心靈的救贖。她說,每年這個時候都燒紙祭奠,每次都告訴他們回家路線,挪了窩,又得重新說。這句話加上演員徐帆略帶幼稚的聲調,當場讓觀眾笑起來,但笑後馬上流淚。帶笑的眼淚,極具殺傷力。
而這怨恨也存放在女兒方登的心裡,以致讀大學時不小心懷孕,她堅持退學也要生下女兒,秉持著「我是一個唐山人。 我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我邊上躺著的是我的爸爸」這個理由。她這樣做,無非就是說明一個道理,做母親的是不能放棄任何有生命的東西,她就用自己自虐式的前途來證明母親的錯誤,哪怕是無奈。
汶川大地震是個天然的轉機。當汶川大地震發生時,遁到加拿大生活的方登執著趕來當志願者,看到了一個母親救助女兒的現場,讓她有所觸動。而弟弟方達雖然是殘疾人,也是第一時間加入唐山志願隊。休息時候弟弟跟旁人的敘述讓姐弟相認,這神奇的相遇,充斥在方登心中32年的怨恨頓時消解。
母女重逢的時刻是怎麼樣的?
母親在廚房忙活,卻雕塑一般嘮叨了一句,怎麼躲我躲到那麼遠呢?但方登進入院子時,她漫不經心干著家務事,好久才說了一句,進來再說吧。近乎冷漠!但冷漠的假象就像地震發生前夕,底下潛藏著一股急流。當女兒在房間環視時,母親跪倒在女兒面前,壓抑32年的痛苦釋放出來,一哭泯恩仇。
恩仇經歷32年,因為另一場大地震而消逝。有人說,祛除陰影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同樣的陰影來驅趕,以邪壓邪。
走出電影院,所有觀眾神情凝重,似乎經歷了一場災難後的脫胎換骨。一起觀看的夫妻也不由自主十指相扣。人,都有求生的本能,一場躲不過的天災,也因求生的本能滋生那麼多的恩怨。而我們處在相對平和的環境,為何製造人禍讓親人朋友痛苦呢?珍惜家人,珍惜一切,這就是電影給我們的餘震吧。突然我覺得電影還是遵照張翎作家的意圖,改為《餘震》更為貼切,而《唐山大地震》僅是賺取噱頭而已。
④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我不是唐山人,也沒有親戚在唐山,但是不知為什麼,唐山大地震總是會牽動我的心。唐山大地震是我出生後記得的第一件大事,從那以後我就一直忘不了唐山這個地方。
對唐山大地震最初的記憶應該是在1976年的盛夏時節,因為唐山大地震我們山西也屬於有感區,個別地方的烈度甚至達到了五至六度,那場地震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很大的。那個時候整個北方風聲鶴唳,每天晚上都會聽到「嗚嗚」的警報聲。誰也不敢回屋去睡,大家都拿著被褥、椅子坐在遠離高大房屋的曠野。那時雖是夏天,但到了夜裡還是感覺頗冷,我父母抱著我,坐在椅子上困守天明。朦朧中我記得鄰居家的大哥哥,當時已經二十多歲了,穿著軍大衣坐在我的前面,背對著我。後來,我父親找到了單位一輛報廢以後被拆除了座位的吉普車,每天晚上,父親都把那台收音機用棉被包好放到櫃子底下,然後全家人步行幾里地到那輛破吉普車里睡覺。
轉眼間到了1986年,14歲的我在逛書店時偶然發現了一本錢剛先生寫的報告文學《唐山大地震》。黑色的封面,配著幾張經過處理的地震現場照片,顯得格外沉重。我當即買了它,然後捧回家一口氣讀完。那是怎樣一種感覺啊:一邊讀一邊流眼淚,讀到有的章節時禁不住號啕大哭,因為怕父母發現,還鎖著房門,把頭埋在被子里哭......這24萬遇難者,我不認識他們,他們與我無親無故,即使沒有這場地震我也許終生也不會與他們見面,但我就是為他們哭,不知為什麼......
《唐山大地震》這本書在我心裡刻下了深深的印記,至今,我幾乎記得書中描寫過的每一個人物的名字和事跡,我仍然會背誦書中那位盲藝人資希聖老人所吟唱的那首小曲:
說得是一九七六年
七月二十八日那一天
發生了一次大地震
地震的中心在唐山
許多的樓房被震毀
許多人埋在廢墟間
......
從那時起,我就始終關注著唐山,關注著它發生的每一件事,關注著它的變化,關注它的重建和新生。三十年過去了,唐山重新崛起於祖國大地,當我得知唐山市的總產值甚至超過了省會石家莊而成為河北省第一的時候,我不僅僅感到欣慰,而且感到驚訝,驚訝於唐山人的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唐山是一座不幸的城市,24萬人的生命被生生奪去,16萬人成了殘廢,1萬多個家庭解體,7000多個家庭全家遇難......這是何等慘烈的災難?多少人一覺醒來就與親人生死兩相隔?多少人眼睜睜地看著親人在廢墟下一點點喪失生命的痕跡而束手無策?多少人的親情被生生扯斷?又有多少人,無法面對親人的死亡而以自殺的方式隨著親人離去?這是一種怎樣的殘酷?世界上究竟有幾個城市,承擔過如此慘痛的損失?
唐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面對如此慘重的災難和損失,唐山人沒有沉淪,沒有整日哭哭啼啼。他們掩埋了親人的屍骨,洗靜身上的血跡,擦乾臉上的淚痕,他們站了起來,重新建設了一個更美、更壯麗的唐山!
唐山也是一座感恩的城市。唐山人的感恩不僅表現在抗震紀念碑上銘刻的碑文,幾乎在我看到過所有的唐山人對地震的回憶中,都流露出對全國人民所給予的支援那種發自肺腑的感激。這不是主旋律的高調,而是人們真誠的感恩之心。
我熱愛唐山,我崇敬唐山,因此在大地震30周年之前一個月開始,我就開始廣泛搜集唐山大地震的文字和圖像資料。其中,我在一個攝影論壇上搜集到了唐山當地一位姓蔡的工程師自己拍攝的地震照片——不是我們總見到的那些經典新聞照片,而是來自一位地震親歷者自己的視角;我還搜集到了反映地震前唐山舊貌的幾十張彩色照片,真可謂彌足珍貴。每當我看到這些照片,看到那建築,那街道,那人……淚水就忍不住在我眼眶裡打轉……
7月4日,我讀到了「豬喂我」大哥寫的這篇《三十年前7月28日的回憶——唐山大地震》,立刻被它深深吸引。讀著讀著,眼淚不禁奪眶而出……從那天起我就關注著大哥的帖子,一邊看,一邊流淚……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我始終難以忍住淚水,就是因為這篇文章觸及到了我們內心的傷痛——這種傷痛不僅屬於唐山人的,也屬於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災難,但為唐山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而痛苦的人們。我為文中的小廖阿姨流淚,為大哥父親的自責流淚,為每一個感人的故事流淚,也為每一個唐山人心中永遠的傷痛流淚……
今天,又到七月二十八日,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我陪著「豬喂我」大哥,一起為那24萬亡靈守夜。大哥在那個災難的時刻到來之時所發的那些帖子,再次讓我流淚,突然間我完全讀懂了大哥心中的痛,也讀懂了唐山人心中的痛。
今夜,唐山燈火闌珊的街頭應該又是燭光點點,紙灰飄舞,淚水飛揚……請大家不要忘記,還有7200戶全家遇難的人們,他們和我們一樣,曾經是活生生的人……請不要忘記他們!
自從我父親去世以後,我每天下班都要為父親點燃一柱香祭奠他老人家。而今夜,我點燃了兩柱,一柱為了父親,一柱為了唐山那些未曾謀面的遇難者。我願與大哥一起,為唐山,為唐山人,為唐山的蒙難,為唐山的新生,亦歌,亦泣!
⑤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500字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再者唐山大地震時當時交通不發達,只有軍隊能進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後死了24萬人。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都動員起來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直升機飛進來了,挖掘機進來了,全國各地的志願者都來了。時代不同了!唐山的觀眾看完以後是感動,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⑥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題記怎麼寫
愛不會絕跡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我是這樣寫的,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包含的意義太多,回太大。用題記的答話不好概括。你也可以用「愛不會絕跡」來做題記,我覺得這句話可以多方面理解,寫起作文來也比較有思路!希望你喜歡!
⑦ 觀唐山大地震的心得體會
,每次,我將記憶努力地向前延伸時,最深的那個點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是我一生最早的記憶,也是心中一份無法抹掉的痛。那時,我剛剛6歲,地震的一瞬間,父親將睡夢中的我迅速挾到了屋外,緊接著就是房屋的斷裂、人們的驚叫、呼號……當觀看電影《唐山大地震》時,眼淚奪眶而出,不僅是因為災難來襲,更為災難之後愛的釋懷,淚水融進了自己對親情和生命的檢視與感動,溫暖著這份積郁多年的心靈之痛…… 7月22日,電影《唐山大地震》感動上映,這不是一部全景式的災難片,而是帶有文學色彩的情感電影,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大愛與真情的故事: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塊坍塌的預制板下壓著一對年幼的孿生姐弟,但救援條件只允許搶救其中一個,另一個則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情急之中,心痛欲絕的母親選擇了「救弟弟」,而姐姐從屍體堆里「復活」被收養後,始終記恨著母親對自己的「放棄」,一直生活在陰影中,從未想過回唐山尋找親人,而母親更是因為「放棄」女兒始終生活在內心深處的「廢墟」里……這是一場持續32年的情感煉獄,影片的每個情節都自始至終地觸碰著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經歷著一場心靈的「地震」,哭並感動著…… 在一片寂靜的黑色中,一隻蜻蜓出現在銀幕上,緊跟著是一大片成群飛舞的蜻蜓,而人們根本沒有預示到這是地震的前兆。當鏡頭撫過這座安詳的城市——電影院放著《楓樹灣》,爸爸和孩子玩著畫手錶的游戲,媽媽把涼水泡過的最後一個西紅柿給了兒子,夫妻偷閑在悶熱的車廂內溫情……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然而,當天空出現一片異樣的紫光時,地面開始搖晃,瞬間整個城市天崩地裂。23秒,唐山被夷為一片廢墟,驚魂未定的李元妮在斷壁殘垣中艱難地扒著磚石,餘震再次襲來,悲痛欲絕的她幾近嘶啞地哭嚎著:「老天爺,你個王八蛋!」短短八個字,如尖刀般直刺觀眾的心,瞬間引爆觀眾的情緒……淚,奪眶而出。面對影片再現的災難,我們無聲的哭泣,不僅僅是為了重溫那些苦難和哀慟,更重要的是為了銘記,為了從哀痛中汲取力量。我想,這場災難帶給我們的,除了苦難,除了哀慟,更多的喚醒了人們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激發起人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的成長,在影片下半時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得到了完美的註解,正在成為一種重塑中國未來社會形態的巨大精神力量。 災難過後,是營救。鏡頭從地震的大場面,轉而注視起方家的變故。一塊水泥板下,同時壓住了方登、方達這對雙胞胎姐弟倆,當被救援隊告知只能救其中一個的時候,李元妮這位年輕的母親無助地哭喊著:「都救,兩個都得救啊!」在多次「救哪個」的反復詢問中,李元妮本能地想保住眼前的兒子,一句虛弱的「救弟弟」令人感到了一陣撕心裂肺的痛……面對失去的生命,面對震後慘狀,我淚流不止,一組組毀滅性的數字在我頭腦中縈繞——24.2萬人罹難,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部震亡,4202人成為孤兒……想著的時候,影片中的小女孩在大雨中從屍體堆中站起,用驚恐的眼神打量著眼前陌生而可怕的世界,讓我感到陣陣心痛,生命的堅強沖擊著我整個靈魂,這種「堅強」應該是一種更大意義上的堅強。我想,地震撕開的不只是唐山那個巨大的斷裂帶,更是中華民族的傷口,特別是影片表現汶川地震救援時,我們每個人都深切地感受到淚水中人們用堅強迎戰災難,用堅強溫暖彼此,用堅強凝聚起中國力量。 災難,留下的是悲愴和親情。影片中濃濃的親情讓觀眾感受到了強大的愛與力量。沒有刻意地煽情,沒有牽強地附會,朴實的情感,平實的畫面和家常的語言,卻把人人離不開的血濃於水的「親情」的威力發揮到了最大極限,幾度催淚——當小方達被奶奶帶走而又汽車上下來,母子相擁的那一刻,淚情不自禁地從眼角滲出;當母子一起祭奠死去的親人,元妮邊燒紙錢邊聲淚俱下地念叨,而方達說出「早知這樣,當初還不如救我姐呢」時,母親一巴掌打了過去,也打在了觀眾的心上,淚再次洗面;當方登在大學因懷孕而悄悄退學「隱居」多年回來後,養父帶著深深的愛歇斯底里地責問她「這些年你都去哪了」時,關切之情,聞之而淚從心涌;當方登從加拿大回國參加汶川地震救援時,她抱著一位哀嚎著「我要我女兒的腿——」的四川母親而默默抽泣,她聽到弟弟在旁與唐山救援隊員講述說母親32年「心裡就守著那堆『廢墟』過日子」時,糾結了她32年的心結終於開始不動聲色地融化。整整一個段落,涕淚交加……廢墟之下,時光之上,親情沒有末日。 哭過之後,是感動。當弟弟帶著姐姐從汶川災區回家時,假裝鎮靜的母親在廚房包著餃子, 顫抖的手卻掩飾不住內心的慌亂。方登進屋後,看到牆上供著父親和自己的照片,照片下面放著一盆西紅柿,她輕輕地拿起一隻,原來這么多年來,母親一直記得地震前晚答應要給女兒買西紅柿的事情,一直沒有忘記自己。這時,只聽到母親說:「西紅柿都給你洗干凈了,媽沒騙你。」當方登回過頭,母親蹣跚著跪在女兒面前,聲淚俱下地哭訴著:「我給你道個歉吧。你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呀?這么些年你咋就不給我個信兒啊?我還以為你跟你爸在一塊呢,我成天地惦著你們倆啊,我惦了你們32年,你咋就不理我呢?你到底是上哪兒去了?你咋才回來啊,登啊,登啊……」這一跪,讓我渾身顫栗,淚如雨下。因為一個「救弟弟」的選擇,女兒記恨了32年,母親愧疚了32年,32年裡親人不是親人,這個無奈的選擇真的那麼難以原諒嗎?真的值得記恨32年嗎?當一家人去為仍然活著的女兒起墳,方登看到里邊安放的是她的書包和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的那一刻,方登幾乎不能原諒自己,真誠地向母親懺悔著:「看到弟弟活著,我很高興,那是我弟弟啊。媽媽,對不起,對不起!」母女倆抱頭痛哭,觀眾無不動容,親情在那一刻涅槃……透過淚水,我們感受到災難中人性的溫暖。 伴著片尾曲《心經》悲憫的歌聲,淚水中,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一位母親堅守著對丈夫的忠誠,堅守著對兒女的感情,看到了一個女兒從恨到理解到懺悔而實現了對自我的超越,也看到了親情的博大、愛的力量和生命的堅強。我想,災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災難,我們每一個唐山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靜下心來,接受電影《唐山大地震》帶來的心靈震撼。 生命可貴,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