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三蘇祠游記作文

三蘇祠游記作文

發布時間: 2021-02-21 03:53:14

① 尋找三蘇文化作文1000字

三蘇祠
秋的黃昏,飄飄灑灑的細雨如期而至。伴著細雨,撐著傘,隨著如織的人流,我信步進入了闊別已久的三蘇祠。

朱牆,棕房,黑瓦,綠景緻(參天古樹、翠竹掩映、荷葉連連、綠水縈繞),在細雨的潤澤下格外的顯眼;古樸典雅的樓台亭榭,詞意雋永的匾額對聯依然那麼熟悉而又親切。

我眼前展開的景向彷彿新的一般。

大門後的前廳正殿前那三棵需要三五人才可合抱的銀杏樹,雖歷經千年風霜雨雪的洗禮卻依就傲然屹立。是已近秋,彷彿不知初秋已至,高大的樹冠,還不知疲憊地披著綠衣,向過往的人們盡情展示綠意。老人們常說:「大門右側最古老的那棵是父親蘇洵,最高的是哥哥蘇軾,旁邊的弟弟蘇轍。」他們盤虯卧龍般的樹根緊緊地紮根在眉州故土,可我倒覺得這些樹根像蘇家三父子的長胡須飄逸於胸前。

往常我一定會沿著前廳、正殿、啟賢堂、來鳳軒、披風榭這路線逐一問候。或許想討個清靜,或是好奇,我避開喧鬧的人群,獨自踏上前廳門左側的幽徑,准備環游一下宅祠。

小道兩旁,滿眼翠竹,竹林後是朱紅色的圍牆,翠綠遮敝,圍牆努力用紅光填滿林間空隙。竹林間,一條清涼的小溪環道流淌,不見其發端與終極。雨點撒落水中,叮咚-叮咚,綻開的水波在我心中盪漾著、盪漾著……,這兒的一切都是綠的,竹的清香是淡綠的;秋的風是淡綠的;水也是淡綠的。眼前的綠彷彿因竹而生,不禁吟唱起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寧人瘦,無竹令人俗。」或許這就是竹的妙處。恍然間這才明白怪不得三蘇故居有「三分水,二分竹」的美譽。

尋著小溪,逆上來到「洗硯池」。初見池水幽綠著,與竹的綠相互呼應著。萬千竹子似無數毛筆欲將立插池中,飽蘸濃墨重彩;細看池水黢黑,果如墨汁之色。傳說有二,一則把池水說成墨汁,再則說成是洗硯所成。千百年來人們傳頌著蘇家洗墨勤學苦練的美德,原因如此。天道酬勤,蘇家的天地文章,揚名天下,洗硯池由此得名。

小徑旁的小溪水流進了路邊的荷塘。轉過眼去,路邊高纖的竹林,換成了高擎的荷葉。塘水如鏡,雨化成一粒粒珍珠跳入荷葉,又順著荷葉滾入荷塘,打碎了鏡子,漾出幾道斜斜的波痕。偶有幾聲鳥鳴,卻又很快消逝在竹林中。黃昏中是三蘇祠多麼靜謐啊!荷塘好像一個熟睡的嬰兒,臉上寫滿了恬靜與安詳。叮-咚-雨珠兒從傘尖蹦下,蹦入荷塘的聲音也可也聽見。

書房「來鳳軒」就在荷塘包圍中。靜以致遠,蘇家兄弟選擇在此發憤苦讀,雙雙高中,取得功名。鳳本是鳥中最高貴、出類拔萃的代表。鳳展其翼,百鳥皆收其翼。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唐宋八家中蘇家有三者。大有栽了「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後人,將書房改名「來鳳軒」。

書房對面便是木假山堂,據說,蘇洵偶得木假三峰,購置於家中,並撰寫《木假山記》。木假山,遠看是一個筆架正放於門前,近看突兀好似山峰,讓人猜不透。忽而想到了蘇軾在《題西林壁》中那首「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古詩來。這或許是主人們對其最好的註解。

「來鳳軒」前堂是啟賢堂。傳說中的「蘇老泉」就在堂邊。啟賢堂裡面供奉蘇家祖宗們的牌位、祖訓和四書五經之類的遺舊。蘇宅古井,綠苔叢生,泉水清冽可口;黃荊樹盤曲出枝,枯木逢春;井邊石墩上端放著木盆。這一切似乎徐徐地告誡著我們後世子孫關於「飲水思源」,「黃荊條下出狀元」,「金盆洗手」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看過來鳳軒、木假山堂、轉向「披風榭」此處有東坡石像。微雨中,只見溪畔石上,蘇東坡斜倚散坐,頭帶學士帽,胸前蓬蓬然長髯自然飄逸,神情悠遠而略帶沉思。四個鎏金大字「浩然正氣」高高地懸掛在披風榭門前。忽然一陣雄渾且豪放歌曲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傳入耳中。亭子中幾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老人們誦讀著,用二胡伴著樂,誦讀聲抑揚頓挫,給本來就極富有文化氣息的「三蘇故里」增添了幾分韻味,千古文章就這樣傳頌著。

正殿(又名饗殿)在啟賢殿的前面。殿內供奉著三蘇父子的塑像,正中懸掛有「養氣」一匾。正殿前廊兩側,置放有鐵鑄大鍾一口,大鼓一架;正殿兩側各有一方牆門道,西為「文淵」,東為「學藪」。殿前人頭攢動,香火裊裊。雨中的縷縷青煙寄託著人們對三蘇父子無限的尊崇、愛戴和敬仰,也寄託著人們希望自己或者家人能得到先哲的護佑,能像先人一樣獲取金榜題名,功成名就。

緩緩步出大殿,走出大門,雨停了,夕陽用最後一絲餘力收回了自己金燦燦的光輝,暮色漸漸開始四合,將原先披在三蘇祠里各個角落裡的金紗蓋隱去了。只有大門旁那棵千年大榕樹依然笑容可掬和藹慈祥地目送著鄰人們的遠去。

回望熟悉且親切的三蘇祠,感覺自己好像又登門拜訪老鄰居一次,和他們攀談,做了一次長長的交心之旅。

② 祭三蘇發言稿,作文類

天,下著蒙蒙細雨,但是老師也帶著同學們高高興興地去參觀美麗的三蘇祠。
來到三蘇祠,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棵又高又壯的銀杏樹,微風一吹,它像一位慈祥的老爺爺微笑著向我們點頭。它已經活了300餘年,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沿著走廊上去,是蘇家大院,大院的橫匾上寫著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文獻一家。橫匾的兩旁還有一副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大院的正中央是正殿,正殿里有三蘇父子的塑像,蘇洵手中拿著書,看著前方,像在背誦詩詞;蘇洵的左邊是蘇轍,他手中拿著扇子,像在審判案子;蘇洵的右邊是蘇軾,他手中也拿著一本厚厚的書在看。我情不自禁地說:「三蘇父子多有文化呀!」

正殿的左邊是三蘇生平列館,那裡有蘇軾的行蹤圖,他走遍了北宋的江山:有江西廬山、杭州西湖、小峨眉山……他在這些地方寫過很多詩詞,比如在江
西廬山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還看見了蘇軾的書法作品,不拘一格,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高有
矮,充分體現了蘇軾的豪放性格。咦!那屋宇般大的「山」字是誰寫的呢?原來是蘇軾在連鰲山用掃帚蘸泥土寫的。

正殿的背後是蠟像館,那裡的蠟像栩栩如生,像真人一樣,那裡面還有好多故事呢!有烏台詩案、畫扇判案……

走出蠟像館,往西走,我們來到了東坡盤跎像,蘇軾半躺在石凳上,像在欣賞中秋之月,吟詩作文呢!

又過一座小拱橋,我們來到了林子,啊!林子多美呀!有馬蘭花、有玉蘭花、有海棠花……一朵朵、一簇簇,它們爭奇斗艷,開得是那樣美麗。每一朵花兒好像都在向人們炫耀自己的美麗,向人們放出燦爛的微笑。這時已經下午3s00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三蘇祠。

啊!美麗的三蘇祠啊!我真想用一千支歌、一萬首詩來贊頌你!

③ 作文 我心中的東坡文化

我心中的東坡文化
說起眉山,人們最熟悉的就是東坡肘子,和龍眼酥回了。東坡肘子肥而不答膩色香味俱全,是當時蘇東坡做的一道名菜,有空可以來眉山品嘗品嘗哦。龍眼酥中間有個紅紅的東西,兩旁是白白的,酥酥的糕,很美味哦。我們眉山還有最最最最最著名的三蘇祠。裡面植物很多,有小橋啊,小溪啊,竹子啊,庭院啊等等等等很多風景哩。

④ 寫夏天游三蘇祠的寫景游記作文怎麼寫

的黃昏,飄飄灑灑的細雨如期而至。伴著細雨,撐著傘,隨著如織的人流,我信步進入了闊別已久的三蘇祠。
朱牆,棕房,黑瓦,綠景緻(參天古樹、翠竹掩映、荷葉連連、綠水縈繞),在細雨的潤澤下格外的顯眼;古樸典雅的樓台亭榭,詞意雋永的匾額對聯依然那麼熟悉而又親切。
我眼前展開的景向彷彿新的一般。
大門後的前廳正殿前那三棵需要三五人才可合抱的銀杏樹,雖歷經千年風霜雨雪的洗禮卻依就傲然屹立。是已近秋,彷彿不知初秋已至,高大的樹冠,還不知疲憊地披著綠衣,向過往的人們盡情展示綠意。老人們常說:「大門右側最古老的那棵是父親蘇洵,最高的是哥哥蘇軾,旁邊的弟弟蘇轍。」他們盤虯卧龍般的樹根緊緊地紮根在眉州故土,可我倒覺得這些樹根像蘇家三父子的長胡須飄逸於胸前。
往常我一定會沿著前廳、正殿、啟賢堂、來鳳軒、披風榭這路線逐一問候。或許想討個清靜,或是好奇,我避開喧鬧的人群,獨自踏上前廳門左側的幽徑,准備環游一下宅祠。
小道兩旁,滿眼翠竹,竹林後是朱紅色的圍牆,翠綠遮敝,圍牆努力用紅光填滿林間空隙。竹林間,一條清涼的小溪環道流淌,不見其發端與終極。雨點撒落水中,叮咚-叮咚,綻開的水波在我心中盪漾著、盪漾著……,這兒的一切都是綠的,竹的清香是淡綠的;秋的風是淡綠的;水也是淡綠的。眼前的綠彷彿因竹而生,不禁吟唱起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寧人瘦,無竹令人俗。」或許這就是竹的妙處。恍然間這才明白怪不得三蘇故居有「三分水,二分竹」的美譽。

⑤ 贊美蘇軾的文章

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里見。但蘇東坡的儒學境界並不高,但在他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像他在黃州和後來在惠州、瓊州的一段。那個時候詩都好,可是一安逸下來,就有些不行,詩境未免有時落俗套。

東坡詩之長處,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靜不如王摩詰,其忠懇不如杜工部。他們(蘇氏兄弟)的學術因罩上一層極厚的釋老的色彩,所以他們對於世務,認為並沒有一種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標准。他們一面對世務卻相當練達,憑他們活的聰明來隨機應付。

他們亦並不信有某一種制度,定比別一種制度好些。但他們的另一面,又愛好文章辭藻,所以他們持論,往往渲染過分,一說便說到盡量處。近於古代縱橫的策士。

出自錢穆《國史大綱》。

(5)三蘇祠游記作文擴展閱讀:

歷史對蘇軾的評價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范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

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

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范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等地都廣受歡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但是禁愈嚴而傳愈廣。到了南宋黨禁解弛,蘇軾的集子又以多種版本廣為流傳,以後歷代翻刻不絕。

⑥ 我想知道一些關於三蘇的知識

三蘇:蘇洵,蘇軾,蘇澈.
蘇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據說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仁宗嘉□元年(1056),他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嘉□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託有病,不肯應詔。嘉□五年,任為秘書省校書郎。後與陳州項城(今屬河南)縣令姚□同修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不久,即去世,追贈光祿寺丞。

蘇洵是有政治抱負的人。他說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當世之要,是為了施之於今。在《衡論》和《上皇帝書》等重要議論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張。他認為,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審勢、定所尚。他主張尚威,加強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氣,激發天下人的進取心,使宋王朝振興。由於蘇洵比較了解社會實際,又善於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以古為鑒,因此,他的政論文中盡管不免有迂闊偏頗之論,但不少觀點還是切中時弊的。

曾鞏說蘇洵頗喜言兵。蘇洵的《權書》10篇、《幾策》中的《審敵》篇、《衡論》中的《御將》和《兵制》篇,還有《上韓樞密書》、《制敵》和《上皇帝書》,都論述了軍事問題。在著名的《六國論》中,他認為六
國破滅,弊在賄秦。實際上是借古諷今,指責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審敵》更進一步揭露這種賄敵政策的實質是殘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復武舉、信用才將等主張。《權書》系統地研究戰略戰術問題。在《項籍》中,他指出項籍不能乘勝直搗咸陽的戰略錯誤。他還強調避實擊虛、以強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決戰、突擊取勝等戰略戰術原則。

蘇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優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強暴,藐視敵人,寫得有氣勢。《張益州畫像記》記敘張方賓士理益州的事跡,塑造了一個寬政愛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記》借物抒懷,贊美一種巍然自立、剛直不阿的精神。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歐陽修稱贊他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曾鞏也評論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煩能不亂,肆能不流(《蘇明允哀詞》),這些說法都是比較中肯的。藝術風格以雄奇為主,而又富於變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變、紆徐宛轉見長。蘇洵在《上田樞密書》中也自評其文兼得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溫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他的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煉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說》,以風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寫,即是一例。

蘇洵論文,見解亦多精闢。他反對浮艷怪澀的時文,提倡學習古文;強調文章要得乎吾心,寫胸中之言;主張文章應有為而作,言必中當世之過。他還探討了不同文體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寫法。他特別善於從比較中品評各家散文的風格和藝術特色,例如《上歐陽內翰第一書》對孟子、韓愈和歐陽修文章的評論就很精當。

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質朴蒼勁。宋人葉夢得評其詩精深有味,語不徒發,正類其文(《石林詩話》)。其《歐陽永叔白兔》、《憶山送人》、《顏書》、《答二任》、《送吳待制中復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為佳作,但總的成就遠遜於散文。
蘇洵著作,宋代以多種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類編增廣老蘇先生大全文集》殘卷。通行本有《四部叢刊》影宋鈔本、《嘉□集》15卷。(郭預衡)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蘇轍(1039-1112) 北宋時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位成都市西南)人。字子由,號穎濱遺老。為北宋著名文學家,又有「小蘇」之稱。仁宗(趙禎)嘉佑年間進士。神宗(趙頊)時,王安石行新法,軾、轍力言不便。又嘗罷蔡確、韓縝、章n 、呂惠卿等,累官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後以事忤元豐諸臣,累貶徙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徽宗時,復官大中大夫,致仕。卒謚文定。蘇轍為文汪洋澹泊,與兄軾齊名。著有《詩傳》、《春秋傳》、《論語拾遺》、《孟子解》、《龍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欒城文集》等。

⑦ 蘇軾的人生經歷

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歷年1月8日),蘇軾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21歲高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
1059年
舉家前往京都,蘇邁降生。
1061年
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
1061年
任鳳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
任職史館。
1065年
妻喪。
1066年
父喪;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寧元年——元豐八年(1068~1086)
1068年
娶王閏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
返京;任職史官。
1070年
蘇迨降生。
1071年
任告監管;任杭州通判。
1072年
蘇過降生。
1073年
收留王朝雲。
1074年
38歲任密州太守。
1076年
40歲任徐州太守。
1079年
43歲任湖州太守;入獄。
1080年
謫居黃州,擔任黃州團練副使。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
歷代蘇軾畫像(16張)
哲宗(1086~1100)元祐年間太後執政(1085~1093)。
1086年
以翰林學士知制誥。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司令。
1091年
任吏部尚書;往京都;任潁州太守。
1092年
任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1093年
妻喪;太後逝世;調定州太守;河北軍區司令。
1094年
往惠州貶所;謫居惠州。
1096年
朝雲去世。
1097年
往海南;謫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後執政(1100)
1101
年,北返;往常州;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6歲。
1102年,即崇寧元年六月葬於汝州郟城釣台鄉上瑞里。

⑧ 以三蘇文化為題寫一篇讀書心得

「三蘇文化」的繼承發展既離不開硬體設施的打造,更離不開社會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的提高和有效制度機制的建立。在城市硬體建設中,「三蘇文化」更多地體現在古樹木、古民宅、古城牆和韻味悠長的亭台樓榭中。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了市政府擴建和修建三蘇祠、東坡碑林、東坡布衣雕像、八百進士堂和遠景樓的大動作。如果沒有廣泛的群眾性文化和專業基礎,曲終人則散。所以,還必須建立一支過硬的群眾性文化隊伍,郟縣的
「三蘇文化」品位才能越濃越醇!一個「文化三蘇」的出現將是郟縣發展之福!
當然,從文化的三個層面來理解,「三蘇文化」可這樣來確定它的載體和支點:一是實用文化。包括雕版書籍、宣紙、蘇詞歌賦、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二是藝術文化。包括蘇體字畫、建築藝術等。三是思想文化、哲學理念,它的載體是人。總之,應從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兩個方面人手盡可能讓「三蘇文化」更為鮮活具體,為大眾所理解、接受。
如今,招商選資,各地紛紛以人為本,舉起了文化新旗幟,以城市精神大打文化牌:北京市,圍繞「人文奧運」,以文化魅力吸引世界;杭州市提出「精緻和諧,大氣開放」;大連市提出「創造、創業、創世」的口號„„這些精神都成為了城市的名片。顯然,在鷹城,也散落著這么一種精神,就是作為三蘇文化核心的蘇軾所彰顯出來的處變不驚、通權達變、豁達樂觀、關注民生。這樣的傳統文化理應被溫故知新,作為一張城市名片存在。提起這些,市旅遊局局長張風嶺深有感觸,他說:「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發展旅遊產業,挖掘城市旅遊文化內涵,不僅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吸引外資、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包括郟縣三蘇園景區在內,實際上我市不少景區大有文章可做,我們要以務實創新的精神探索旅遊文化精髓,把它們打造成一張張城市名片。」
曾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有感而生便甚愛蘇軾。後來又驚訝於所看到的句子:「上下幾千年,沒人比蘇東坡更豐富。他似乎窮盡了生命的可能性,窮盡了中國文化的可能性,他抵達了生存的廣度與深度的極限。他生活在古代,卻比現代人更現代。他生命中的核心要素,提純了人類文化的『遺傳基因』。他詮釋了人之所以為人。他向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現代人示範,人的精神,可以噴發什麼樣的高度和廣度。一個蘇東坡,勝過十萬影視明星。」何其厚重、何等深奧,如此厚評令人對東坡先生肅然起敬、愛之又深。
以蘇軾為核心的三蘇園神秘而厚重,三蘇文化本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籍,值得更多人來思考研究。

⑨ 以我去過眉山為題的作文

好久沒到這方來,東坡湖上添新彩!東坡湖位於四川眉山,是宋代大文豪三蘇父子的故鄉。
今天是正月初六,這里,人們正沉浸在過年的傳統的熱鬧氣氛之中。人們在忙碌了一年之後,走在路上,談論的話題,總離不開盤點昨日的心情與心景的感受,在心靈豐收的時刻高談浪漫,但面對自己走過的路,又總是嘆息!路上見到最多的還是老人們和小孩們的歡聲笑語。人們或三三兩兩,或一群一群慢悠悠地閑談著朝河邊廣場聚去,象無數條江河,匯集成人的海洋!
向前,由北向南,左邊是新建的古樸典雅的十里河邊走廊,遠遠望去,龍燈、花燈、獅子燈熱鬧非凡,鑼聲,鼓聲,歡笑聲,還有現代交響,正把城市的節日裝扮!
再向南,即步入東坡湖廣場,廣場設計有點現代風范,但也不失古樸典雅,廣場四周建築風格獨特,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來到這里,你可欣賞廣場上的各種古典雕塑,有東坡醉月的歷史再現,有詩,有畫;高山流水,古韻傳真,有樂可感,濃濃的古文化會讓你陶醉其中,留連忘返!
繼續向南,左邊是與東坡湖廣場遙相呼應的「遠景樓」。「遠景樓」源自眉山三蘇祠,他的外形設計和內部結構,都是設計師精心構思而成,內涵豐富。這里的「遠景樓」大約是原境的幾倍。傳說這里是蘇東坡出仕為宮剩風而去之地,古時又稱為玻璃江。從「遠景樓」觀景,綠茵華蓋,湖光山影,波光鱗鱗,美不勝收。樓記中說:登樓,可一攬東坡湖的美景,此樓又稱眉州第一景樓!
東坡湖原是眉山的岷江,留給我們的印象是百年寂寞,只有河邊的水鳥和河裡的魚兒充滿幻想。從前,鳥們可以把巢築在河岸,魚們可把卵產在荇草間。河的兩岸,老百姓種得最多的莊稼是甘蔗林,也就是青紗帳。種在這里的甘蔗,夏天江河發水,水來水淹,離河岸越近,腰就越不直,味也淡,收割的季節,人們也不願咀嚼,砍下橫七豎八地被打成捆,或廉價送進榨糖廠,或做柴燒。八十年代,政府組織群眾整治岷江,從眉山城的上游截斷舊江,理順河道,築堤引流,形成新的岷江主河道。岷江被整治後,舊河床的水勢減緩,從此,岷江象一匹烈馬被馴服,造福百姓。二十世紀末眉山建市,政府力行舊河床開發,對舊河道進行修邊整理,山水園林古樸典雅型城市規模已初步形成,新興的城市平地崛起!眉山城從原來的直徑三里三變成了直徑十里三

⑩ 參觀眉山三蘇祠體會和收獲(作文)

讀後感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指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把自己的感想、專收獲寫下來.讀後屬感內容較為豐富,可以寫自己讀文章時引起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受到的啟發和教育;也可以寫從文章中學到的新知識.
寫讀後感一般應做到三點:
1、要讀懂原文的內容.「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先讀後感.因此,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讀,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內容,才會寫出自己的真實體會.
2、寫自己體會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敘述的內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體會最深的內容來寫.體會不深,感想不豐富,讀後感就寫不成功.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