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墩遺址
⑴ 上海著名古跡和遺址簡介
魯迅故居、蔡元培故居、黃炎培故居、宋教仁墓、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等。
1、魯迅故居
位於上海市山陰路上的大陸新村9號。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紅磚紅瓦的三層樓房.在此期間,魯迅寫了許多戰斗性雜文,並編輯《譯文》雜志,翻譯《死魂靈》等作品。
提倡木刻版畫,還編輯整理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電祝賀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陝北,1936年初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等等事情。
2、蔡元培故居
華山路303弄16號三層住宅一幢是中國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的故居,故居房屋已於1984年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簡稱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會址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是一幢沿街磚木結構一底一樓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築,坐北朝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樓下客廳舉行。
4、黃炎培故居
內史第(黃炎培故居),在上海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新川路218號。原為江蘇省川沙廳城王前街「內史第」,清咸豐九年舉人、內閣中書沈樹鏞的住宅。黃炎培故居在第三進內宅樓。
5、宋教仁墓
宋教仁墓是民主革命的先驅、中國民主憲政之父、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主要締造者宋教仁先生之墓,建於1924年6月。位於上海市閘北公園內。
⑵ 杭州有哪些宋代遺跡
【南宋御街】南宋御街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它南起皇宮北門,往北到達今天的武林路一代專,在臨屬安城的城市布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經過多次發掘,考古人員發現了多處御街的遺跡。如今的南宋御街,被改造成了一條仿古文化街。而其中也保留了幾處遺跡。在中山中路112號御街遺跡處,建設了一個開放式御街陳列館。這一博物館以2003年在杭州萬松嶺隧道建設施工時搶救性發掘的南宋御街為核心,包括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牆、河道、石砌水閘等部分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在中山中路112號御街遺跡處,建設了一個開放式御街陳列館。這一博物館以2003年在杭州萬松嶺隧道建設施工時搶救性發掘的南宋御街為核心,包括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牆、河道、石砌水閘等部分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南宋官窯遺址】發現的南宋官窯遺址主要有烏龜山官窯遺址和老虎洞官窯遺址(2001年考古十大發現)。經過考證,這兩處官窯遺址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南宋郊壇下官窯和修內司官窯。杭州也依託古窯址建立了南宋官窯博物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其他的南宋遺跡還有:太廟遺址、三省六部遺址、恭聖仁烈皇後宅遺址等顯示全部
⑶ 綽墩遺址的考古發掘
綽墩遺址自1998年以來已連續進行了六次考古發掘,遺址內揭示出了大量的文化遺存,其中包括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馬橋文化。綽墩遺址內涵最豐富、文化發展最鼎盛的當屬良渚文化時期,在200多平方米的范圍內,共發掘、揭示出水稻田24塊。其中的河道、房址、祭台及墓葬等共同構成良渚文化較完整的聚落形態。特別是由水溝、蓄水坑等組成的農田灌溉系統的發現,引起中外專家的濃厚興趣。它代表了整個江南原始文化,對研究原始社會的自然環境、人口比例、社會結構及人類生產生活諸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1998年秋,在遺址的原土墩西南坡布探方進行了第一次考古發掘,面積達220平方米。考古發現,遺址的文化堆積延續性特別長,它包含了馬家浜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崧澤文化(5500年左右)、良渚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馬橋文化(距今3000年左右)及以後各期的文化遺存。考古的最大收獲是清理了崧澤文化墓葬27座。其中,未成年人墓有10座,佔有相當的比例,而且多數無隨葬品。成人墓中發現了與原始成人習俗有關的青壯年拔牙現象。墓葬中隨葬品多寡不一,一般在6至13件之間,器物以鼎、豆、罐、壺、甑為主,另有少量的玉璜、玉玦等玉器出現。意外的是較多發現了陶盉,這些陶盉不僅造型優美,而且形式多樣,說明了早在5000多年前這里糧食比較充裕,釀酒相當普遍。
綽墩遺址的第二次考古發掘面積為320平方米。首先清理出良渚房址兩座。一座為長方形,房子開闊有11米,進深6.5米。其建築結構除了已具備房基、梁架、屋頂外,牆體運用蘆葦、竹、木材等作為牆骨來增加牢度。另一座房子為圓形,東側是門道,中間是灶坑,旁邊是窖穴。這座圓形房子是專門用來炊煮的廚房。圓形房子外西北部有兩灰坑,說明那時人類已有一定的環保意識,不僅炊煮分設,而且已有專用的垃圾坑。其次,發現了崧澤文化墓葬6座、馬家浜文化墓葬12座。崧澤墓葬主要出土了質地精良的玉璜1件、玉耳墜2件、螢石飾品1件及多件色澤如玉的石鉞、石錛。在馬家浜文化地層中出土了1件磨製光潔的蛇紋石紡輪,是7000年前原始先民手工紡織勞動的又一例實物。在探方的西南部清理出崧澤房址1座,發現了土牆居住面、灶坑、柱洞等遺跡。接著,在崧澤房址的南面,發現了兩座規模較大的唐代船型磚室墓,可惜早已被盜僅剩墓底,而墓磚上所留下」天子問什」等刻字,讓人幾多遐想,但還是無法證明唐代名伶黃番綽墓的真實存在。
第三次考古發掘發現了馬家浜文化房址1座、灰坑1個、墓葬5座;崧澤文化房址1座、灰坑1個、水井1口;良渚文化房址2座、灰坑8個、祭台1座;馬橋文化至東周時期的灰坑14座、水井6口;唐代、宋代墓葬各2座,宋代水井2口。這些遺跡中,馬家浜文化房址在江南地區屬首次發現,而良渚文化時期祭台的又一次發現,無疑證明這時期的祭祀活動十分頻繁,且有專門掌管祭祀活動的巫師,社會已出現貧富分化和被劃分成不同地位的各個階層。另外,在這次考古中共出土各類文物200百多件,其中,馬橋文化的陶器數量最多,有泥質陶、印紋陶、原始瓷三種質地。器形有凹圜底罐、凹足鼎、實足甗、三足盤和簋、豆等。這些陶器的紋飾美輪美奐,有籃紋、席紋、回紋、梯格紋、雲雷紋、葉脈紋等等,進一步豐富了對馬橋文化的認識。
第四次發掘在遺址的東南部,考古面積380平方米。主要發現了兩座良渚文化的淺地穴式房址和這一時期的池塘。在編號為F11的房址內出土了兩件罕見的精品。一件是通體刻有鳥紋的闊把黑皮陶壺,其精湛的製作工藝宛如鬼斧神工,代表了良渚文化制陶工藝的最高水平,令人驚嘆不已;另一件彩繪木漆碗出土時色彩鮮艷,亦屬這時期極少發現的精品。考古揭示出以河道為中心的良渚文化時期的聚落。一條東北向西南走向的河道由通道和內灣兩部分組成。在已揭露的長達45米的南堤岸邊有夯築結實的的紅燒土塊,而在北堤岸上發現了密密麻麻的木樁。這種周邊修成陡坡並有紅燒土夯築再加上栽滿荊棘的設施,可能是古人用於護衛的防禦牆。在河道內彎出口處發現了一塊木塊。它長1.1米、寬0.7米、厚0.23米。其周邊還有枝木、木樁、木鍥。木塊的二側邊異常平整,底部光滑微凹,上部居中處有一錠象形的鼻孔鈕。木塊的一端有砍伐時留下的斷面,另一端表面從上至下呈45度的斜面,形似船頭。經科學鑒定,木塊的材質為二針松,乾重94.4公斤、可排水177公斤、載重極限達82.7公斤,因此斷定這木塊是原始先民的渡河工具。在河的兩岸除發現了房址外,還發現了以家庭為單位的良渚墓葬7座。
2002年秋至2003年春,考古隊進行了第五次考古發掘工作。發掘工作分二期,總發掘面積1128平方米,發現遺跡164處。有灰坑、墓葬、水井、水田、房子、河道、溝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發現了馬家浜文化時期25塊水田。這些水田是利用自然形成的低窪地或依地勢開墾的小塊農田,旁邊還有用於灌溉的排水溝、蓄水坑等。在田塊土樣中淘洗出大量的炭化米粒,有長粒型、橢圓型等多種形態,經江蘇農科院檢測表明,每克土樣的水稻植物蛋白石密度超過5000個,也就是說這些田塊均有大量水稻生長過。通過對水稻植物蛋白石定性分析證明,炭化的米粒是粳稻,從而又一次確定6000多年前崑山地區已有人工栽培的水稻田。在164處遺跡內出土了各時期的器物363件,有陶器、石器、骨器等,其中一把馬家浜時期的象牙梳彌足珍貴,它不僅在太湖流域屬首次發現而且對進一步研究馬家浜時期的氣候條件、自然環境、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有重要意義。
2003年至2004年,進行第六次考古發掘。發掘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2003年12月2日~2004年1月10日,發掘300平方米;第二階段從2004年2月23日~4月30日,發掘420平方米;第一、二階段合計發掘面積720平方米。共發現各類遺跡147處。其中有墓葬13座,灰坑45個,水井16口,水田遺跡64塊,房址3座,河道1條,水溝5條。出土各類器物167件。其中馬家浜文化49件,崧澤10件,良渚25件、馬橋44件,春秋2件,戰國18件,漢代1件,唐宋17件,明代1件。器形以陶器為主,少量石器和骨器。陶器種類較多,有罐、鼎、釜、瓮、豆、盆、盤、缽、提梁壺等;石器有斧、刀、鏃、鑿等;骨器有鏃,另有銅器、金器、玉器等。現將主要工作可以說綽墩遺址代表了整個江南原始文化,它對剖析長江下游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重要作用。
⑷ 浙江有什麼文化遺址
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
河姆渡遺址是我國長江流域一處極為重要的新石內器時代遺址,位於容浙江省餘姚市。遺址保存完好,內涵豐富,以發達的耜耕稻作農業、高超的干欄式建築、獨特的制陶技術為文化特徵,真實地反映了7000年前長江流域繁榮的史前文明。
其發現和發掘動搖了中華遠古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的一元論,有力地證明了長江同樣是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發祥地。
(4)宋墩遺址擴展閱讀: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河姆渡鎮河姆渡村的東北 ,距寧波市區約20千米,是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約7000—5000年前)遺址。
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堆積厚度4米左右,上下疊壓著四個文化層。其中,第四文化層的時代,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地層之一。第三、四文化層保存了大量的植物遺存,動物遺骸,木構建築遺跡和構件,以及數以千計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
⑸ 吉林省北宋古代遺址
吉林並不在北宋的疆域,北宋時期的古代遺址有:
渤海國二十四塊石遺址,位於敦化市東南。
楊木頂子山城,位於和龍市頭道鎮石國水庫東南10華里,楊木頂子溝的山頂部。
永勝遺址,位於敦化市江東鄉永勝村北。
小城子古城遺址,位於位於朝陽鎮東北約7公里的小城子村。
羅子溝古城,位於汪清縣羅子溝鎮古城村東側。
雙城子古城,位於位於德惠縣朝陽鄉向西北2.5公里。
友誼村遼墓群,位於梨樹縣白山鄉友誼村至鄭家村一條東西走向的慢崗之上。
⑹ 聊城宋古城遺址在哪啊
聊城宋古城遺址就在聊城東昌路以南,昌潤路以西,湖南路以北,東城牆路以西,被東昌湖圍繞著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古城。現在主街道已經修復好了。
⑺ 綽墩遺址的簡介
綽墩遺址位於江蘇省昆抄山市巴城鎮正儀綽墩村,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800米,總面積約,中心區面積29萬平方米,考古證明,距今已有6000餘年。文化內涵從下至上依次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馬橋文化,另有唐宋時期遺存。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進行太湖地區考古調查時發現該遺址。1982年7月30日至8月7日,南京博物院在崑山文化館配合下,對遺址進行調查與發掘。1998年至2004年由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及崑山文物管理所三家合作,先後進行了六次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3393平方米,發現新石器時期至唐宋時期各類遺存450處,其中,有房址14座、墓葬95座、灰坑177個、水井90口、水稻田64塊、水溝8條、河道2條,出土各類器物1000多件。
⑻ 中國有那些著名遺址
史前時期的小南海洞穴遺址、下川遺址、裴李崗遺址、北首嶺遺址、半坡遺址、廟底溝遺址、柳灣遺址、屈家嶺遺址、青龍泉遺址、興隆窪遺址、王因遺址、西朱封遺址、三里河遺址、北陽平遺址、頂獅山遺址等;對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和夏文化問題有重要意義的陶寺遺址、二里頭遺址、東下馮遺址等;商周時期的偃師商城、安陽殷墟、豐鎬遺址、周原遺址、琉璃河遺址、洛陽東周城遺址和銅綠山遺址、大甸子遺址、前掌大墓地等;漢唐及其以後時期的漢長安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曹魏北朝鄴城遺址、隋大興城唐長安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隋唐揚州城遺址、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北庭高昌回鶻佛寺遺址、遼中京遺址、金中都遺址、元大都遺址,以及漢杜陵陵園遺址、滿城漢墓、馬王堆漢墓、大葆台漢墓、廣州南越王墓和南越王宮城遺址、磁縣北朝大墓、明定陵和龍泉窯遺址、南宋官窯遺址、靈武窯遺址、福建建窯遺址等
⑼ 嘉興所有文化遺址
編號 級別 分類 名稱 時代 地址 公布日期
1 國家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 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 1921年 市區南湖 2001.6.25
2 國家 古文化遺址 馬家浜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南湖鄉馬家浜村 2001.6.25
3 省級 古建築 王店曝書亭 清 秀洲區王店鎮廣平路1號 1981.4.13重新公布
4 省級 古建築 長虹橋 明清 秀洲區王江涇鎮一里街東南京杭運河上 1997.8.29
5 省級 名人史跡 沈鈞儒故居 清 市區環城南路南幫岸3號 1997.8.29
6 市級 古文化遺址 吳家浜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新塍鎮吳家浜村 1981.10.12
7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雙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王江涇鎮雙橋村 1981.10.12
8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雀墓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東柵鄉雀墓橋村 1981.10.12
9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陶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大橋鄉陶墩村 1981.10.12
10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陸家墳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新豐鎮北湯村 1981.10.12
11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支家橋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新篁鎮支家橋村 1981.10.12
12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曹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余新鎮金星村 1981.10.12
13 市級 古文化遺址 步雲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步雲鄉步雲小學 1981.10.12
14 市級 古墓葬 皇墳山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嘉北鄉木橋港村 1981.10.12
15 市級 名人墓葬 沈曾植墓 近代 秀洲區王店鎮太平橋村 1981.10.12
16 市級 古建築 國界橋 清 秀洲區洪合鎮洪合村 1981.10.12
17 市級 古建築 秀城橋 明 市區缸甏匯 1981.10.12
18 市級 古建築 秋涇橋 明 市區閘前街 1981.10.21
19 市級 古建築 雙魁巷 民國 市區光明街 1981.10.21
20 市級 古建築 金明寺西施妝台 清 市區環城南路198號 1981.10.21
21 市級 古建築 冷仙亭 清 市區秀州路 1981.10.21
22 市級 古建築 落帆亭 明清 市區杉青閘 1981.10.21
23 市級 古建築 倉聖祠 清 市區南湖小瀛州 1981.10.21
24 市級 古建築 瓶山、項家祠堂井 宋、明 市區中山路69號 1981.10.21
25 市級 古建築 清真寺 明清 市區大年堂前13號 1981.10.21
26 市級 古建築 覺海寺 明清 市區斜西街363號 1981.10.21
27 市級 古建築 血印寺 明清 市區三塔路越秀橋東 1981.10.21
28 市級 古建築 子城 清 市區府前街4號 1981.10.21
29 市級 名人史跡 沈曾植故居 清末 市區新興街道姚家埭11號 1992.10.20
30 市級 名人史跡 朱生豪故居 近代 市區南大街東米棚下 1992.10.20
31 市級 古建築 北溪橋 清 秀洲區虹陽鄉東南村 1992.10.20
32 市級 古建築 魚池匯橋 清 秀洲區塘匯鄉魚池匯村 1992.10.20
33 市級 古建築 文星橋 清 秀城區南湖鄉南湖村 1992.10.20
34 市級 古建築 三步兩爿橋 明 秀城區鳳橋鎮北石佛寺 1992.10.20
35 市級 古建築 塔塘橋 清 秀城區余新鎮西南1里 1992.10.20
36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鍾家港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洲區王店鎮四聯村 1992.10.20
37 市級 古文化遺址 姚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時期 秀城區新豐鎮繁榮村姚家村 1992.10.20
38 市級 古文化遺址 高地遺址 春秋時期 秀城區大橋鄉衛國村 1992.10.20
39 市級 古墓葬 嚴助墓 漢 市區少年路北端 1992.10.20
40 市級 古文化遺址 白墳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秀城區鳳橋鎮永紅村 2000.5.30
41 市級 石刻 攬秀園 元至清 市區鴛湖路 2000.5.30
42 市級 古建築 明倫堂 清 市區少年路72號 2000.5.30
43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文生修道院 1902年 市區光明街159號 2000.5.30
44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秀州中學行政樓、校史樓 1900年 市區秀州路443號 2000.5.30
45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高家洋房 近代 市區紫陽街159號 2000.5.30
46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宏文館 1928年 市區道前街13號 2000.5.30
47 市級 近代優秀建築 天主教堂 1917年 市區紫陽街51號 2000.5.30
48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金九避難處 1932-1934年 市區梅灣街76號 2000.5.30
49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韓國臨時政府要員住所 1932-1934年 市區日暉橋17號 2000.5.30
50 市級 現代重要史跡 侵華日軍炮樓 1937-1938年 市區火車站 2000.5.30
51 市級 名人史跡 汪胡楨故居 1928年 市區帆落浜39號 2000.5.30
52 市級 名人史跡 唐蘭故居 近代 市區秀水兜67號 2000.5.30
⑽ 山東境內的宋元遺址
山東境內的宋遠遺址是宋朝留下來的,也是現在的名勝古跡,旅遊景點很受旅遊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