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村東南遺址
1. 濰坊昌邑有哪些名勝古跡
你好,昌邑的歷史名勝古跡有:
千戈庄龍山文化遺址、 昌邑高陽候墓、昌邑埠頭戰國墓、昌邑姜氏祠堂、 高陽侯墓 、 固王冢墓群 、 都昌故城遺址 、 密鄉故城遺址 、 石埠西村商周遺址
2. 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
http://shibei.qing.gov.cn/n1070/n1186/n2836/60965.html
1、天後宮
編號:C-1
地址:市南區太平路19號
時代:始建於明代
保護范圍:天後宮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太平路小學東圍牆,南至海岸線,西至江蘇路23號西圍牆及太平路小學操場西圍牆,北至廣西路北側。
2、海雲庵
編號:C-2
地址:四方區海雲街1號
時代:始建於明代
保護范圍:海雲庵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杭州路東側,南至興隆路北側,西至海雲街西側,北至圍牆外擴30米。
3、於姑庵
編號:C-3
地址:市北區錯埠嶺191號
時代:始建於明代
保護范圍:東、西以於姑庵圍牆為界外擴10米,南以於姑庵圍牆為界外擴20米,北以大殿北牆為界外擴45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京山炮台
編號:C-4
地址:青島山公園內
時代:德佔時期
保護范圍:以炮台為中心,四周各外擴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青島山公園。
5、匯泉炮台
編號:C-5
地址:市南區匯泉角
時代:德佔時期
保護范圍:東、南至海岸線,西以炮台外側為界,至海岸線,北以炮台外側為界,外擴1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南至海岸線,北至東海飯店南圍牆。
6、 棧橋回瀾閣
編號:C-6
地址:市南區太平路10號,棧橋公園內
時代:1891年
保護范圍:北至中山路南端以南棧橋北端,南至回瀾閣外海岸線,東西側為棧橋東西兩邊海岸線。
建設控制地帶:棧橋公園,(東至安徽路南端,南至海岸線,西至第六海水浴場東側,北至太平路北側。)
7、伊爾蒂斯兵營舊址
編號:C-7
地址:市南區香港西路11號
時代:1899——1901年
保護范圍:東至院內南北水溝的東側,南至大院南圍牆,西至大院西門,北至院內東西路北側。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佛濤路東側,南至香港西路南側,西至大院西門,北至大院北圍牆。
8、俾斯麥兵營舊址
編號:C-8
地址:市南區魚山路5號
時代:1899——1909年
保護范圍:東北至紅島路東北側,東南至通往二號校門東西路的南側,西至操場以北校園路的西側,北至圖書館以北東西路的北側。
建設控制地帶:中國海洋大學校園圍牆內。
9、德華銀行舊址
編號:C-9
地址:市南區廣西路14號
時代:1899——1901年
保護范圍:廣西路14號全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江蘇路東側,南至太平路南側海岸線,西至青島路西側,北至廣西路北側。
10、山東路礦公司舊址
編號:C-10
地址:市南區廣西路14號
時代:1899——1902年
保護范圍:廣西路14號全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江蘇路東側,南至太平路南側海岸線,西至青島路西側,北至廣西路北側。
11、游內山燈塔
編號:C-11
地址:市南區團島西南角
時代:1900年
保護范圍:以燈塔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團島西南島。
12、青島觀象台台址
編號:C-12
地址:市南區觀象二路19號、21號,觀象山公園內
時代: 1905年
保護范圍:氣象台院內。圓頂天文觀測室以外牆為界,四周外擴20米。
建設控制地帶:觀象山公園。
13、觀象山地磁房
編號:C-13
地址:市南區觀象二路21號,觀象山公園內
時代:1905年
保護范圍:地磁房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觀象山公園。
14、青島國際俱樂部舊址
編號:C-14
地址:市南區中山路1號
時代:1910——1911年
保護范圍:中山路1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浙江路東側,南至太平路北側,西至中山路西側,北至廣西路北側。
15、膠澳帝國法院舊址
編號:C-15
地址:市南區德縣路2號
時代:1913年
保護范圍:德縣路2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沂水路 14號院西圍牆,南至湖南路南側,西至明水路西側,北至德縣路北側。
16、小青島燈塔
編號:C-16
地址:市南區小青島公園內
時代:1900年
保護范圍:以燈塔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10米。
建設控制地帶:小青島公園。
17、中共青島支部舊址
編號:C-17
地址:四方區海岸路18號
時代:1923年
保護范圍:海岸路18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30米。
18、康有為故居
編號:C-18
地址: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
時代:1923——1927年
保護范圍: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19、花石樓
編號:C-19
地址:市南區黃海路18號
時代:1930年
保護范圍:黃海路18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至海岸線,西、北以圍牆為界,各外擴30米。
20、聞一多故居
編號:C-20
地址:市南區魚山路5號,中國海洋大學院內東北角
時代:1930——1932年
保護范圍:東、西、北至圍牆,南以聞一多雕像台階外為界外擴1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30米。
21、水族館
編號:C-21
地址:市南區萊陽路4號,魯迅公園內
時代:1931年
保護范圍:以水族館圍牆為界,東、西各外擴10米,南至海岸線,北至萊陽路北側。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魯迅公園東側,南至海岸線,西至魯迅公園西側,北至萊陽路北側。
22、老舍故居
編號:C-22
地址:市南區黃縣路12號
時代:1934——1937年
保護范圍:黃縣路12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黃縣路12號院圍牆為界,東、南、北各外擴50米,西至龍口支路西側。
23、觀象二路基督教堂
編號:C-23
地址:市南區觀象二路1號
時代:1938年
保護范圍:教堂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西、南各外擴30米,東至江蘇路西側,北至膠州路北側。
24、湛山寺
編號:C-24
地址:市南區芝泉路2號
時代:民國
保護范圍:寺院圍牆內。以塔外牆為界,四周各外擴2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芝泉路東側,南至鄖陽路南側,西以寺院圍牆為界外擴50米,北至烈士陵園南側地界。
25、世界紅卍字會青島分會
編號:C-25
地址:市南區大學路7號,魚山路37號
時代:1935年
保護范圍:大學路7號,魚山路37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26、太清宮
編號:C-26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青山村
時代:始建於漢代
保護范圍:以太清宮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東、西、北各外擴200米,南至太清宮南海岸。
27、明道觀
編號:C-27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刁龍嘴村
時代:始建於唐代
保護范圍:以明道觀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浴日奇觀刻石以西,南至棋盤石以南山頭與海拔665.0米山頭的連接線,西至海拔689.6米山頭與海拔646.8米山頭的連接線,北至海拔646.8米山頭與海拔800.5米山頭的連接線。
28、白雲洞
編號:C-28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刁龍嘴村
時代:始建於唐代
保護范圍:以白雲洞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輸水渠,南至白雲洞水庫以北,西至廟牆外擴500米, 北至後山的海拔465.0米山頭與海拔110.1米山頭的連接線。
29、上清宮
編號:C-29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青山村
時代:始建於北宋
保護范圍:以上清宮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30、太平宮
編號:C-30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仰口村
時代:始建於北宋
保護范圍:以太平宮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環海公路西側,南至觀象台以南的小山頭與海拔316.7米山頭的連接線,西至覓天洞以東海拔230.4米山頭與海拔316.7米山頭的連接線,北至白龍洞以北山脊線。
31、華樓宮
編號:C-31
地址:嶗山區北宅街道辦事處藍家莊村
時代:始建於元代
保護范圍:東至院圍牆外擴50米,南至主殿南牆外擴50米,北至翠屏岩北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梳洗樓東北山頂與東天門的連線,南至南天門與東天門、西天門的連線,西至煙靈崮與西天門、高家崮的連線,北至高家崮與梳洗樓東北山頂的連線。
32、明霞洞
編號:C-32
地址:嶗山區嶗山南部玄武峰之顛
時代:始建於金代
保護范圍:以明霞洞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200米。
33、華嚴寺
編號:C-33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仰口村
時代:始建於明代
保護范圍:東至山海奇觀刻石,南至塔院南牆以南500米溝底,西至魚骨石,北至大觀刻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環海公路西側,南至偏坡石,西至那羅延石窟西海拔689.1米山頂及海拔549.3米山頂連線,北至大觀刻石北海拔243.8米山頂。
34、蔚竹庵
編號:C-34
地址:嶗山區嶗山中部鳳凰崮下
時代:始建於明代
保護范圍:以蔚竹庵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200米。
35、關帝廟
編號:C-35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仰口村
時代:清代
保護范圍:以關帝廟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公路以西,南至水渠以南100米,西至西山跟,北以保護范圍為界外擴300米。
36、李家宅頭遺址
編號:C-36
地址:城陽區夏庄街道辦事處李家宅頭村西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以文物保護標志為中心,四周各外擴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37、童真宮
編號:C-37
地址:城陽區惜福鎮街道辦事處付家埠村南
時代:始建於漢代
保護范圍:以院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2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38、法海寺
編號:C-38
地址:城陽區夏庄街道辦事處源頭村東
時代:始建於北魏
保護范圍:以院圍牆為界,東、西各外擴20米,南、北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北以保護范圍為界,各外擴100米,南至源頭河北岸。
39、馬濠運河
編號:C-39-1、C-39-2
地址:黃島區長江路街道辦事處,井崗山路東側
時代:元代——明代
保護范圍:
1、黃浦江路以南至海濱段:西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東以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向東25.5米,南至濱海大道南海邊,北至黃浦江路北側道路紅線。
2、黃浦江路以北至香江路(現為馬濠運河公園):西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東至公園用地東道路的東側紅線,南至黃浦江路北側紅線,北至香江路北側紅線。
3、香江路以北至嘉陵江路:西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東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以東20米寬,南至香江路北側道路紅線,北至嘉陵江路北側道路紅線。
4、嘉陵江路至源江路:西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東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向東46米,南至嘉陵江路北側紅線,北至源江路北側紅線。
5、源江路以北至前灣港(保稅區用地范圍內):西至柏林路東側道路紅線,東至柏林路東側道路紅線向東22.5米,南至源江路北側道路紅線,北至前灣港海邊。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0、北阡遺址
編號:C-40
地址:即墨市金口鎮北阡村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以遺址最高處為中心,東至村東河溝,南至北阡村北邊,西至村西南北路,北至村路。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1、東演堤遺址
編號:C-41
地址:即墨市店集鎮東演堤村西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東演堤村西水溝,南至東演堤北街的延長線向南300米,西至西演堤東水溝,北至東演堤北街向西延長線。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2、丁戈庄遺址
編號:C-42
地址:即墨市溫泉鎮丁戈庄村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公路以東250米,南至村莊民房,西至公路,北至溫泉河南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3、王吉墓群
編號:C-43
地址:即墨市溫泉鎮西皋虞村北
時代:漢代
保護范圍:東至石棚水庫大壩西端向西350米,南至西皋虞村北東西路向西延長線,西至石棚水庫大壩西端向西750米,北至海跋54米的小北山頂。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4、城陽漢墓群
編號:C-44
地址:即墨市通濟街道辦事處華僑村
時代:漢代
保護范圍:以墓封土外緣為界,四周各外擴3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30米。
45、劉若拙墓
編號:C-45
地址:即墨市東關小學內
時代:元代
保護范圍:墓院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至小學院牆,南以墓院牆外擴20米,北至學校南排教室。
46、即墨縣衙舊址
編號:C-46
地址:即墨市立法街29號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縣衙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7、雄崖所故城
編號:C-47
地址:即墨市豐城鎮南北所村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
南門:以南門東牆邊為界向東100米,以南門西牆邊為界向西100米,以南門南牆邊為界向南50米,以南門北牆邊為界向北50米。
西門:以西門東牆邊為界向東50米,以西門西牆邊為界向西50米,以西門南牆邊為界向南100米,以西門北牆邊為界向北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南門、西門各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8、中間埠雙塔
編號:C-48
地址:即墨市七級鎮中間埠村
時代:清代
保護范圍:塔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北以院圍牆為界,各外擴50米,南至公路。
49、天井山龍王廟
編號:C-49
地址:即墨市龍山街道辦事處天井山上
時代:清代
保護范圍:龍王廟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天井山全山保護。
50、金口天後宮
編號:C-50
地址:即墨市金口鎮金口村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天後宮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1、羅家村遺址
編號:C-51
地址:膠州市膠東鎮羅家村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羅家村南北路延長線,南以羅家村南民房東西路向南350米,西至村西南北路,北至羅家村南民房東西路。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2、趙家莊遺址
編號:C-52
地址:膠州市裡岔鎮趙家莊村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黃家河東崖路,西至黃家河西崖,南以水庫大壩為界,向北200米,北至趙家莊民房。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3、李子行遺址
編號:C-53
地址:膠州市洋河鎮李子行村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山溝,南至河溝,西至溝底,北至李子行村南3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4、大庄遺址
編號:C-54
地址:膠州市洋河鎮劉家大庄村西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大庄村民房,南至村南東西路,西至洋河崖小路,北至洋河崖小路。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5、三妹冢遺址
編號:C-55
地址:膠州市鋪集鎮三妹冢村西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商代
保護范圍:東至村西南河邊,南至河邊,西至村西南河邊向西600米處,北至東西生產路。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6、牧馬城遺址
編號:C-56
地址:膠州市裡岔鎮政府駐地西北
時代:西漢---明代
保護范圍:以城牆外緣為界,四周各外擴2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7、趙家莊漢墓群
編號:C-57
地址:膠州市裡岔鎮趙家莊東南
時代:漢代
保護范圍:東至山溝西邊,西至高壓電力線,南至橫溝村以北50米處,北至山溝南邊。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8、膠州城隍廟
編號:C-58
地址:膠州市蘭州東路99號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城隍廟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9、郭家河岩遺址
編號:C-59
地址:膠南市隱珠鎮郭家河岩村東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斷崖以東200米,南至道路,西至斷崖,北至道路以北3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0、向陽遺址
編號:C-60
地址:膠南市寶山鎮向陽村東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南北水溝向東300米,南至斷崖南小路,西至南北水溝,北至斷崖向北2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1、西寺遺址
編號:C-61
地址:膠南市大場鎮西寺村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小學西牆,南至村北民房,西以小學西牆為界,向西200米,北至村北民房向北6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2、河頭遺址
編號:C-62
地址:膠南市張家樓鎮河頭村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南北道路,南至村北東西路300米,西至南北路200米,北至村北東西路6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3、高戈庄遺址
編號:C-63
地址:膠南市藏南鎮高戈庄村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河道邊,南至高戈庄村南電力線以南500米,西至南北河溝東60米,北至高戈庄村南電力線以南3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4、董大庄遺址
編號:C-64
地址:膠南市泊里鎮董家大庄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小壩東端向東150米,南至小壩,西至小壩西端,北以小壩為界向北1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5、沙梁遺址
編號:C-65
地址:平度市南村鎮沙梁村西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青沙路以西200米,南至東西機耕路南100米,西至青沙路以西450米,北至東西機耕路北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6、韓村遺址
編號:C-66
地址:平度市明村鎮韓村西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以韓村西南水渠橋北端為界,向東250米,向南200米,向北西段為100米,東段為溝邊,西至溝邊。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韓村南北街向南的延伸線,南至水溝,西至膠萊河東岸,北至韓村以南民房。
67、寧戚冢
編號:C-67
地址:平度市馬戈庄鎮冢東村西
時代:春秋時代
保護范圍:以冢頂為中心,向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8、大澤山石刻及智藏墓塔林
編號:C-68
地址:平度市大澤山鎮高家村
時代:宋---民國
保護范圍:東至墓塔林東山脊線,南至墓塔林以南250米處,西至西峰頂、普賢門,北至北峰頂。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保護范圍以東山澗,南至道路,西至保護范圍以西200米,北至北峰頂以北100米。
69、崇德宮
編號:C-69
地址:平度市紅旗路91號
時代:清代
保護范圍:崇德宮(博物館)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南至紅旗路南側,東、西、北以保護范圍為界,各外擴50米。
70、城隍廟
編號:C-70
地址:平度市南關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東至宿舍樓,南至劇院,西至百貨大樓,北至新華書店。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1、千佛閣
編號:C-71
地址:平度市東關勝利路中端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以千佛閣外牆為界,四周各外擴2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2、美國教會醫院
編號:C-72
地址:平度市城南常州路西側
時代:1891年
保護范圍:醫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院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3、彭壽莘故居
編號:C-73
地址:平度市人民路現河公園北門西側
時代:民國
保護范圍:故居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以圍牆為界,各外擴50米,南至現河支流衛山河北邊,北至人民路北端。
74、左家院遺址
編號:C-74
地址:萊西市馬連庄鎮左家院村西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大沽河西岸,南至左家院村北邊,西至蘋果園西邊,北至蘋果園北邊。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5、長清遺址
編號:C-75
地址:萊西市牛溪埠鎮長清村東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長廣河西岸以西80米,南至村後大街,西至長廣河西岸以西350米,北至村後大街以北1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6、葛家埠遺址
編號:C-76
地址:萊西市院上鎮葛家埠村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葛家埠村河,南至葛家埠以北50米,西至小沽河東岸以東50米,北至崔家莊以南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葛家埠村河,崔家莊南北中心路以東50米,南至葛家埠村民房,西至小沽河東岸,北至崔家莊村民房。
77、西賢都遺址
編號:C-77
地址:萊西市望城街道辦事處西賢都村西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西賢都村西南北路向東50米,南至東西公路,西至西賢都村西南北路向西150米,北至東西公路向北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8、南嵐遺址
編號:C-78
地址:萊西市河頭店鎮南嵐村北
時代:商周
保護范圍:東至北嵐村西,南至南嵐河北岸,西至北嵐村西400米,北至南嵐河北岸以北3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9、魯格庄遺址
編號:C-79
地址:萊西市馬連庄鎮魯格庄村東
時代:周代
保護范圍:東至大沽河邊,南至大橋北100米,西至大堤以西100米,北至高壓線以南2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80、西沙埠遺址
編號:C-80
地址:萊西市牛溪埠鎮西沙埠村西
時代:戰國——漢代
保護范圍:東至西沙埠村民房,西至鄒家疃民房,南至水牛一路,北至水牛二路向北5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81、解文卿烈士就義處
編號:C-81
地址:萊西市水集街道辦事處義潭店村
時代:1947年
保護范圍: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30米。
3. 南常村位於薛城區的什麼鎮啊
薛城歷史悠久,現已查明境內各時期遺址28處,墓群32處,古墓9座,瓷窯遺址3處,故城遺址3處,冶煉遺址2處,點將台1處,教堂1處,革命紀念碑及革命紀念地7處。其中,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
第一節古遺址
一古文化遺址
沙溝遺址該遺址位於沙溝鎮沙溝五村村內,遺址南部有條古河道穿過,整個遺址幾乎全部被村莊覆蓋,只中間留有空地。遺址為高出河床兩米左右的台地,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400米,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在遺址范圍內,地面散見許多陶器殘片。經三次考古調查,搜集各類標本達300餘件(片)。石器有石斧、石鏃、石環、石錛、石鏟等,陶器有盆形鼎、罐形鼎、鏤孔杯、高足杯、罐、盆、鬲、豆、器蓋等,陶質有磨光黑陶、褐陶、夾砂紅陶及少量的白陶。另外,還發現幾座殘墓,一為兒童墓葬,頭東腳西,骨架上覆蓋紅陶罐片;一為成人墓葬,仰身直肢,頭東腳西,有隨葬品黑陶杯、罐、白陶鼎等;另一墓為南北向,出土有褐陶鬲、罐等。前兩墓屬於新石器時代,後一墓屬於東周時期。該遺址現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奚村遺址該遺址位於夏庄鄉奚村磚廠的南部,大明河東岸,南靠河北庄西部田灣村北,河西岸是龐庄村,總面積約兩萬平方米。此遺址在耕土下是文化層,出土文物有石斧、夾砂紅陶鼎足、壺片、磨光黑陶殘片等,根據出土文物初步鑒定為新時器時代遺址。
灰谷堆遺址該遺址位於夏庄鄉潘樓村東南約500米、古蟠龍河北岸。明萬曆十三年《滕縣志·古跡考》載:「仲虺墓在奚仲墓東,俗呼為灰谷堆,灰虺訛也。」由此知奚仲之十二世孫商湯左相仲虺葬於此。整個遺址呈台形,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表面暴露有大量的夾砂泥質褐陶、灰陶及黑陶殘片,所見文物有鬲腿、豆柄以及其它器物的口沿、底等,根據器物的殘片,初步定為商周遺址。
薛城區境內古文化遺址一覽表
名稱位置面積
4. 煙台龍口到內蒙旅遊景點大全
南山公園
南山公園位於煙台市南部,坐落於海拔百餘米的山腰,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仰望南山,層巒疊嶂,俯瞰北海,水天一色,自然景色迷人。早在1934年就因此處規模盛大的梨花盛會而得「煙台市第一游覽公園」之美名。
南山公園佔地2000餘畝,有公園區、花卉區、動物園、森林區和兒童游樂場五個主要分區,是煙台市主要的旅遊、休閑景點,每年接待中外遊客50多萬。
公園區主要有人工湖、棲雲閣、憩園等景點。節假日,約上親朋好友三五人,到人工湖上泛舟,已成為深受市民喜愛的休閑方式。登上棲雲閣,憑欄遠眺,觀山色、眺海景,大有「碧海青山來眼底都是秀色,詩情畫意涌胸中盡成佳吟」之感,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花卉區有盆景園、玫瑰園、牡丹園等幾個區,四季鮮花不斷,繁花似錦。公園與美國聖迭哥市友好合作而建的玫瑰園,內有各種珍奇的異國玫瑰,花開時節,奼紫嫣紅、爭奇斗艷。
動物園內有80多種動物,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0多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0多種。目前公園已成功進行了多種動物的繁殖,包括東北虎、獅、熊、河馬、孔雀、駱駝、狼、梅花鹿、馬等。
森林區有植物近3萬株,各類草坪9000平方米,有著絢麗多姿的森林景觀和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為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兒童游樂場是孩子們歡樂的海洋,各種或有趣、或刺激、或益智的游戲,吸引著孩子們也吸引著童心未泯的大人們投入其中,尋找健康與快樂。
南山公園一年四季都會給你提供投入自然、放鬆身心的良好場所。春天,你可以到牡丹園、玫瑰園來賞花,可以登上棲雲閣觀山色遠眺,看雪後銀裝素裹的山巒,看波濤洶涌的大海,可以帶上孩子到動物園和森林裡來,觀察動植物們怎樣過冬,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到南山公園來吧,帶上你的家人,帶上你的知心好友來吧,在這里你會度過一個輕松愉快的假日。
2、7、21、23、42、44、46路公交車直達。
南山景區為AAAAA級景點
歸城城址位於山東省龍口市城東南6.5公里縣境最高山峰——萊山之間,萊陰河自南向北穿過故城,匯黃水河向西北匯入渤海。
據文獻記載,歸城為周代萊國的國都。《春秋》宣公七年(公元前602年),「夏,公會齊侯伐萊。」杜預註:「萊國,今東萊黃縣。」自《元和郡縣圖志》至《齊乘》、《讀史方輿紀要》,以及《春秋》、《戰國策》的一些疏箋者俱襲此說。清人葉圭綬《續山東考古錄》對此雖有懷疑,但無新說。範文瀾、郭沫若等亦持舊說。王獻唐在《黃縣已其器》一書中,據灰城出土銅器否了歷來以灰城為「萊子城」的說法,認為「黃縣灰城為國故都,古名城,後轉音為灰城」,又轉為歸城。
新中國建立後,文物部門多次對該城址進行調查、勘測、發掘和清理。1973~1974年,省文物復查工作隊在南埠村、和平村發掘墓葬5座。1985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於和平村西北進行局部鑽探,初步掌握了古城址內各類文化遺址的分布情況。文化堆積以內城區最豐厚,深度可達2米,主要為西周至春秋時期遺存。墓葬分布較廣,以和平村、南埠村北、姜家村南等處較為集中,多年來迭有重要文物出土。據近人王道新《黃縣志稿•金石目》所記,清光緒八年(1882年)秋,灰城大於家村出土古璽1紐;二十二年(1896年)春,城東南魯家溝出土銅器10件,其中3件有銘。《黃縣金石雜記》謂光緒年間出土周瓦當多件,上鈐印文;傳說1914年前後,內城出土4銅鍾,不久又有方鼎出土;1931年前後,溝北村出土5件銅鍾。光緒《登州府志》載,此地曾出土古樂器。1951年4月,在南埠村東北出土銅器8件,須皿及盤、皆有銘,系已其國媵器。稍後,和平村南又出土「己侯鬲」,與上述已其器皆屬春秋。1965年春,姜家村水庫工地出土銅器一宗,其中尊、卣有銘。1969年,在小劉家村東南出土「啟尊」、「啟卣」等銅器一批,與姜家村一宗均屬西周早期。此外,大於家、董家、東遲家、曹家各村附近,以及內外城牆土中亦有銅、陶器等零散出土。
故城分內城與外城。內城在盆地中部的台地上,略呈長方形,南北長780米,東西寬450米。現有城牆遺址2處:一在姜家村北、和平村西,殘牆東西長67米,西端為內城之西北轉角處,寬17米,東部寬2米,牆高3.5米,頂面現為農田,黃褐色粘土夯築,個別牆段有大石雜砌;一在姜家村東南,殘牆東西長52.8米,南北寬7.8米,高12.5米,亦為黃褐色夯土,夯層厚6~8厘米不等,為內城之西南角,俗稱「點將台」。外城環內城四周築建,北牆在鳳凰山陽坡之半,南牆在南山陰坡山腰,東西牆皆築於山崗頂部,周約10公里,均為夯土牆。由於自然剝損和歷代挖土造田,大部分牆段已盪然無存。現存殘跡僅3處:一在北山村內西北部,地名「後城子」;一在大於家村西北300米處,鳳凰山南坡山腰,地名「田家塋」;一在董家村東500米處頂上。外城其餘夯土遺跡,多散見於農田耕土之下,城牆走向,因之可循。許多流傳至今的地名,如大於家村北的「城子後」,南埠村東南的「城子前」,曹家新村西的「城子頂」等,都是古城位置的佐證。
2006年歸城城址作為周代的古遺址,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歸城城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想知道: 濟南市 山東英才學院附近哪有遺址
山東英才學院附近沒有遺址!距離山東英才學院的遺址最近的要到章丘市了!
章丘市有:
一、城子崖遺址
位於龍山街道武源河東岸高阜地帶。宛若城垣,鄉土史稱「鵝鴨城」,故名城子崖。 「龍山文化」代表遺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及周、漢文化遺存。南北長520米,東西寬430米,總面積20餘萬平方米。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吳金鼎首先發現。1930~1931年,進行2次發掘,揭露面積1.5萬平方米。城子崖遺址文化層厚達4~6米,
分上下兩層,上層出土的有豆鬲等灰陶器物,為東周時期遺存;下層出土器物以泥質夾砂黑陶為主,其中蛋殼黑陶器為稀世珍品,稱黑陶文化。因遺址與龍山鎮毗鄰下層所代表文化共同體便正式命名為「龍山文化」,年代在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1990年,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再次發掘,發現距今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城和夏代城址,表明當時東部地區的社會生產力居於全國領先地位,是中國早期文明的中心之一。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立「城子崖遺址」碑碣1塊。1982年,立界碑4塊。被評為1990年度和「七五」期間全國雙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二、西河遺址
位於龍山街道龍山三村北約500米處, 東距龍山文化命名地——城子崖遺址約1600米。其主要文化遺存為西河文化時期,還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以及部分漢唐時期遺跡和遺物。遺址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約3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距今8400~7700年,填補了山東地區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空白。西河遺址發現並認識之後,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抽出部分人員於1991年6月在龍三磚廠北側進行了第一次發掘,發掘面積450平方米,發現了西河文化時期的兩座房子和部分灰坑,出土了大量陶器和石器。
三、東平陵故城
是漢代濟南國、濟南郡、平陵縣治所遺址。自公元前204年至815年,歷經1000年。位於龍山街道駐地東北約0.6公里處,西南與城子崖遺址相距近2公里。城址略呈方形,邊長各約1900米,總面積約360萬平方米。城址四周可見殘存的夯土城牆,寬10~30米、高1~4米不等,城牆頂殘寬2~7米,地下保留的牆基寬40米,有4座城門遺址。1975年,進行探測、發掘,搜集到大量遺物。陶器有板瓦、筒瓦、瓦當、平磚、空心磚、地下管道、路釘童棺、瓮缸、背壺、模拍等。器物花紋為禾鋤紋、羊角紋、雙鳥紋、人面紋等。文字瓦當為「千秋萬歲」「萬歲富貴」等。鐵器有鋤、钁、鏟、鋸、錛、斧、刀、劍、犁、范等。石器有磨、臼、柱礎、滑石錢范。銅器有鏃頭、五銖、貨幣、大泉五十、銅燈、銅洗,洗有銘文「延平元年制」。城內地貌南高北低,遺址中部西側300~400米的范圍內殘留大量殘渣、礦石、木炭、耐火材料和燒土,為當時的冶鐵遺址,說明當時手工業非常發達。另外,在群眾稱之為「殿基地」的城東北方向,出土大面積的夯土和鋪地磚及房基,證明這一帶為東平陵宮殿區。由此斷定東平陵城是漢代政治、經濟、手工業高度發達的重要城池。東平陵故城城址保存較好,四周城牆猶存,是山東保存最好的一座古代城址。1978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立碑碣1塊。2006年,被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小荊山遺址
位於刁鎮茄庄村南約500米處, 總面積約24萬平方米。1991年春,縣博物館文物調查時發現該遺址。 是年10月至1992年2月,濟南市文物處與縣博物館對該遺址瀕臨消失部分進行了搶救性發掘。1993年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對其進行第二次發掘。兩次發掘面積共計600餘平方米。發掘結果表明,遺址文化堆積原為1.5~2米,內涵較為單純,主要為西河文化遺存,具有明顯的氏族部落特徵。小荊山遺址發現一處氏族墓地。墓葬年代距今約8000~9000年。墓地位於居住區東南30米處,墓坑東西向密集排列有序,形制為南北長方形豎穴。葬式以單人仰身直肢葬為主,發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的石、骨、蚌、陶器。陶器以夾砂紅褐陶和紅陶為主,灰陶和灰褐陶佔一定比例,均手制,陶器燒成火候較低。該遺址是山東目前所知為數不多的新石器時代較早時期遺址中較為重要的一處,填補了山東地區北辛文化以前考古學文化的空白,對於了解和認識海岱地區乃至國內同時期文化面貌,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2006年,被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大康遺址
2001年5月,市博物館對相公庄鎮大康遺址進行調查清理,共開探方2個,清理灰坑5個、新石器時代墓葬1座,出土陶器、石器等10餘件。
六、馬安遺址
2004年4月13日至2005年10月28日, 濟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章丘市博物館對雙山街道馬安村馬安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共開探方77個,發掘面積5150平方米,發掘墓葬102座,灰坑239個,出土各類文物157件。
七、王官遺址
位於刁鎮王官村南,屬北辛文化至戰國時期的遺址。遺址東西寬約600米,南北近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1989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對此遺址進行試掘,區域內主要為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遺存, 是泰沂山系以北的一處重要古文化遺存。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焦家遺址
位於龍山街道焦家村西約800米處。 遺址中部隆起,四周低平,為大汶口文化遺存,並有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代、漢代的遺存。其東西長約900米,南北寬約700米,西部一直延伸至歷城區境內。1987年發現,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試掘,出土及採集大量石器、陶器等。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王推官遺址
位於寧家埠鎮王推官村南,向北可延伸至村中。東西約800米,南北約200米,面積16萬平方米以上, 文化堆積厚約2.5米,包含有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和漢代的遺存。198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
1989年曾先後對該遺址進行試掘,清理房址6座、灰坑96個、墓葬16座、
灶1個,出土各類陶器30餘件。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侯家遺址
位於明水街道侯家莊北約700米, 1987年3月文物普查時被發現。文化堆積厚約1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主要為春秋、戰國時遺存,採集遺物有陶鬲、豆、盆、罐等,是濟南地區東周時期的重要遺址之一。
十一、寧家埠遺址
位於寧家埠鎮寧家埠村北約200米處。 1988~1989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進行大規模發掘。遺址面積約20萬平方米,有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和漢代遺存,以商周時期遺存最為豐富,出土遺物有陶鬲、豆、簋等,保存較好。
十二、巡檢遺址
位於相公庄鎮巡檢村西北, 1987年4月文物普查時發現。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5米左右,主要為商周時期遺存,是濟南市商周時期重要遺址之一。
十三、邢亭山遺址
位於曹范鎮北3公里處。遺址南北地勢略高,向東為緩坡,西為大溝,河邊台地,屬龍山文化時期遺址,東西寬約150米,總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遺址文化層厚約2.5米,最深處達3米以上。1982年發現該遺址,1985年曾試掘,出土的遺物有石、骨、蚌、陶器等,陶器以黑色多見,器類豐富多彩,造型優美別致,1995年,被公布為濟南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四、南河遺址
位於綉惠鎮南河村東200米處,1987年3月文物普查時發現,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2米以上, 主要為商周時期遺存,採集遺物有陶鬲罐等,是濟南市商周時期的重要遺址之一。
十五、埠村東南遺址
位於埠村街道埠村東南約100米,西巴漏河東岸,1987年11月文物普查時發現,面積約1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0.5~2.4米,主要為北辛文化遺存。
十六、黃桑院遺址
位於龍山街道黃桑院村北,198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面積約10萬平方米,包含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等時期遺存,以岳石文化最為豐富,是濟南市岳石文化的重要遺址之一。
十七、土鼓城遺址
位於明水街道綉水居東。 《水經注》 雲:「濟水右納百脈水,百脈水出土鼓縣故城西(按:土鼓城百脈水出其西,楊緒溝水逕其東,二水之間其城在焉)」。1973年,文物普查,在綉水村東發現有漢代陶片。1980年,明水大街展寬時,在小峨眉山北端挖出編鍾3個。
十八、舊軍遺址
據舊《章丘縣志》 載:「清平軍在縣治北一十五里舊軍鎮」。宋景德三年(1006年),齊州以章丘置清平軍。宋熙寧三年(1070年),廢軍復為縣,隸齊州,稱舊清平軍鎮。後沿革為舊軍鎮。時,舊軍鎮水陸交通便利,村西南有白雲湖,盛產魚蝦、藕葦。小清河從村中穿過,船隻往來如梭,景似江南。明洪武二年(1369年),外縣移民遷至舊軍鎮落戶,以姓氏集中居住。李姓住李家亭街,孟姓住南北孟家寨。為防洪水、戰亂,築土圍牆。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舊軍鎮設稅課局,收白雲湖稅達56年之久。清咸豐十一年 (1861年) ,舊軍圍牆重修加高按古城式樣建炮台、城樓。四門有石鐫橫額:東作、西成、南、拱北。民國初,為南北交通要道,汽車站設於鎮中心。解放後,存有孟氏故宅1處,
現已殘缺不全。1981年文物普查時,將清平軍城垣和孟氏故宅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十九、寧戚城遺址
據舊《章丘縣志》 載,在縣治東北12.5公里。《水經注》雲:「寧戚城當在濟水之南,獺河之東。 」1981年,文物普查,在刁鎮東南張官、王官兩村之間發現大片文化層,有灰陶豆、
罐燒土層及漢代墓葬多處。因張官、溪柳兩村窯場用土,遺跡大部破壞。所掘陶器屬戰國、秦、漢時期文物。
二十、水寨城遺址
漢建安十二年(207年) ,黃巾軍首領張角為屯兵,在今水寨鎮城子庄建城堡,稱黃巾固(齊人壘堡為固故名)。
二十一、冶鐵遺址
位於棗園街道權庄村東南400米處。南北長30米,東西寬20米,總面積600平方米。上邊現一窯口,有生鐵渣、鐵钁頭、磚瓦、灰陶器等。四周崖壁有紅燒土多處,均屬漢代遺物。1981年,文物普查,定為漢代冶鐵遺址,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十二、廣宗、平郭故城遺址
章丘市文祖鎮《魏書·地形志》雲,東平原郡領縣六,五曰廣宗。舊《章丘縣志》載:「廣宗城在縣治東南五十里文祖鎮」。文祖鎮為章(丘)、萊(蕪)通衢。鎮東南青山下與鎮北孤山南分別為廣宗、 平郭兩城。城南大溪西通爪漏河(今西巴漏河)。近年來,群眾在文祖鎮南「夜戰溝」,挖出大批鐵桿鏃頭、刀幣、錢范等物,多屬戰國、秦、漢遺物。
6. 昌邑歷史
一、歷史沿革
昌邑市歷史悠久,據北孟千戈庄出土的黑陶片鑒定,屬龍山文化,距今4000多年。據載夏禹分天下為九州始,此地即屬青州,春秋設城邑。屬紀國,齊師滅紀,改稱都昌,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析北海安鄉置昌邑。金代昌邑屬山東東路益都府濰州。明洪武九年,改屬萊州府,洪武十年並入濰縣。1941年,昌邑縣人民政府在瓦城成立,1945年日軍投降,分置昌邑、昌南兩縣屬膠東區西海專區,1950年改屬昌濰專區,1983年屬濰坊市。
二、文物古跡
(一)古文化遺址
1、千戈庄龍山文化遺址 位於現北孟鄉千戈庄西南50米處,南北長20餘米,東西寬100餘米,內涵不太豐富,暴露較少,曾出土素麵加沙黑陶器殘片。
2、石埠西村商周遺址 位於現石埠鎮西村西50米牛頭埠南坡,東西長200餘米,南北寬100餘米,文化層厚1.5米。內涵豐富,有大量的陶片和獸骨,上周時代的繩紋器物殘片多有出土。1981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呂山周代遺址 位於飲馬鎮山陽村北(西距濰河約1000米),整個遺址坐落在呂山西南坡上,西北東南向,長300餘米,寬200餘米,陶片暴露較多,出土有豆把,罐口沿,鬲足等標本,現藏市圖書館。
(二)古城遺址
1、故城遺址 位於龍池鄉利漁村東南方約2000米處,南北寬200餘米,東西長300餘米,古城址比周圍地面高出1餘米,被利漁村民拓為耕地。遺址有許多被鹽鹼腐蝕的陶片,紋飾難辨。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密鄉故城遺址 位於圍子鎮古城村。故城遺址東西南北各500米。解放後群眾用土將四周原有城牆殘基取平,但遺跡尚存。西牆北端,開挖了1條寬20餘米、深2米的南北大溝,暴露出許多磚瓦陶片和一口古代水井,井壁有陶圈壘成,現已淤平。遺址出土文物有:卷雲紋瓦當、"齊化法"刀幣、銅戈、銅鏃等。
3、都昌故城遺址 位於今昌邑市第一中學、昌邑師范、市人民醫院、市檢察院駐地,北城牆在現檢察院北側,南城牆在市人民醫院南端,東與西關相鄰,西與劉家辛戈毗連,東西300餘米,南北400餘米,昌邑一中基建時出土許多漢代陶器,現藏市圖書館。昌邑師范南側曾掘出一口陶圈砌成的水井,早已淤平。1978年文化館基建,挖出漢代陶片及卷雲紋瓦當若干。 4、膠陽故城遺址 西漢時為膠陽候國,位於塔爾堡鎮高陽村。遺址南北長450餘米,東西寬300餘米,高陽村座落其上。城址破壞嚴重,面貌全非,在該城內只能發現漢代的磚瓦殘片。
(三)古墓葬
1、埠頭戰國墓 位於現石埠鎮埠頭村北100米的土埠頂上,封土高3.5米,封土底徑約22米。墓室為土穴,內有積石,穴長寬各約3米。1977年,從封土底部挖出器物若干,其中有銅敦一件,玉璧殘部一件,水晶扳指一件,水晶環兩個,瑪瑙環、玉環各一件,銅帶勾一件,骨器兩件。這是戰國時期卿、大夫的墓葬。
2、高陽候墓 位於塔爾堡鎮高陽村西南約1000米處,堡陔埠的南端,原有封土高約10米,"文革"期間將封土取平,現可辨墓道口痕跡。此冢即高陽候孫並之墓。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固王冢墓群 位於雙台湘南興福、北興福村西,虞河東岸。原有墓葬九座,稱為"九頂蓮花冢",並各有其名--斗冢子、升冢子、簸箕冢子、蓋墊冢子、半邊冢、東高廟、西高廟、焦冢子、仙姑冢,到底那座是固王冢尚難斷定。"文化大革命"中,有四座被挖,五座尚存。在被挖的仙姑冢與升冢子中出土了一批陶器與銅器。陶器主要有盉盉、耳環、雞形器、鳥形器等,全為泥制灰陶,造型生動;銅器有印章、洗、帶勾、勺、駑機等,非常精緻,其中銅印為方形長、寬、高均為2.3厘米,上有四個篆字"劉小字印",頂有橋式鈕。根據出土文物鑒定為東漢墓葬。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大埠漢墓 位於都昌大埠村西端,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畫像石2塊,長1.1米,寬1.5米,厚0.18米,正面刻有人像。這是一座東漢墓葬。
5、林家埠漢墓 位於石埠鎮林家埠村南150米處,墓葬封土高約3米,底徑約7米。1975年在墓南側開挖排水溝時,發現銅壺1件,重15公斤,還有瓷壺2件,現已不存。根據出土文物鑒定為漢代墓葬。
6、黃福墓 位於都昌鎮黃家辛戈村西北,昌邑縣印刷廠東,墓室為石頭結構。原有封土高約10米,四周圍有磚牆,院門向東,並有台階數級可攀。院內植松柏,墓前有明代楊士奇所撰墓碑兩塊,墓道兩旁有白理石石人,石馬,為明代御葬,抗日戰爭期間,墓室被盜,"文化大革命"期間,圍牆被拆,石人、石馬被砸。1979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黃元御墓 位於都昌鎮黃家辛戈村南300米處,風土高1.5米,底徑2.5米,墓前有石碑一座。1985年確立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文物
銅器有:"五銖"錢范,膠西候印,"O"幣,刀幣,"銅仿壺"與"半兩銅錢"等。工藝美術有:玉璧,木雕水牛牧童,"思我良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