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啟母闕游記

啟母闕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2-21 07:06:21

❶ 《西游記》、《格列佛游記》 各5篇摘抄 每篇500字左右 拜託了 是寒假作業 初一的

格列佛是英國一個酷愛航海旅行的人。他年青時學醫,後來在海輪上擔任外科醫生,多次環游世界,到過許多地方,有過不少的奇遇。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馬國的四次游歷。下面便是他的游歷見聞。
一六九九年五月四日,格列佛應「羚羊號」船長的雇請,乘船到太平洋一帶航海,因遇風暴,「羚羊號」觸礁沉沒了。他和五個水手跳入救生艇中逃生,可是半途那艇也翻了。格列佛隻身被風浪刮到利立浦特島上。上岸後,他由於過度疲乏,躺在草地上酣睡了一覺。待他醒來時,他覺得全身都動彈不得,他的四肢、身體被緊緊捆縛住了,連他的頭發也一根根地被縛牢在地上。他只能仰天躺著,太陽曬得他睜不開眼睛。這時,他聽到四周有一種輕微的嘈雜的響聲。同時,他感到他的左腿上有生物在爬動。那東西漸漸爬上他的身體,走到他胸膛,又去到他的下頷邊。格列佛略略把眼光朝下一看,只見一個不到六英寸的小人,兩手執著弓箭,背著箭壺,神氣傲然地領頭走著,後面跟著四十幾個小人,全是戎裝打扮。格列佛大喊了一聲,嚇得他們拚命奔逃。有的從他身上滾落到地面,有的自相踐踏負了傷。
過了一會兒,小人又圍攏過來。格列佛感到不耐煩了,把左手略微一翻動,便有幾百支箭向他射來,他覺得被針剌一般。格列佛只好躺著不動。小人在他右耳約三、四碼的地方,搭起了一座高台,一位很體面的長官模樣的人站在高台上,向他發布演說,意思是要他投降。格列佛別無出路,只好表示歸順。於是有五十個小人跑上前來,割斷了繩索,給他鬆了綁。格列佛用手指了指口,表示他餓得要命了。小人便在他身體兩側,安放了幾把梯子,上百個小人挑著籃子,把一籃一籃的食物輪流往他的口裡倒下去。格列佛一口得吞食二、三籃的食物,小人應接不暇地倒。他們為格列佛食量之大,驚奇不已。
接著小人用了一萬五千匹御馬把他拉進京城。皇帝(他比他的臣民高一指甲)帶領他的大臣們站在一座高塔上瞻仰格列佛的風采。小人國的居民也絡繹不絕地跑來觀看,因為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巨人。皇帝召開大臣會議,討論如何處置格列佛的問題。有人擔心格列佛的食量太大,他一人的伙食,可供一千七百二十個小人的食用。光飲食一項,就有可能引起國內的飢荒;有人主張把格列佛弄死,但又擔心他的龐大的屍體發臭後,會造成京城的瘟疫。最後,皇帝決定暫時讓格列佛留著,派了五百人給他當差,還叫了三百個裁縫,按國內最時興的樣式,給他趕制了一件衣服。
一天,格列佛得到國王的允許,讓他參觀皇城和皇宮。那皇城四周是城牆,高二英尺半,闊十一寸,每十尺之間築一雉堡。格列佛從西門跨進了城,他小心翼翼地在街上走著,生怕踩傷了市民。他身上穿著短衣,因為他怕衣襟掛壞了屋脊和房檐。街道兩旁的房屋都是三層至五層,每幢房子窗口和陽台都擠滿了看熱鬧的市民。兩條主要街道有五尺開闊,那些巷子只能容納格列佛的一隻腳。皇宮在城市中央,有一帶高二尺的御牆。國王希望格列佛參觀他宏大的宮闕,但格列佛無法進去。後來,他想出一個妙法:在御園中選了最大的幾棵樹木,用小刀把它削製成三尺來高的兩張椅子。一張放在外庭,一張放在內庭,他踩著椅子進入了宮殿,躺在宮內一塊空地上,抬頭仔細觀看宮殿。在那兒,他看到了豪華的陳設和簇擁著婢僕的皇後和公主。
小人國的幅員並不大。他們有著奇特的風俗。國王在選拔官吏時,讓人們在繩上跳舞,誰跳得高便可以當大官。財政大臣被認為是全國跳得最高的人(超出別人一英寸)。在盛大的節日里,官員們還在皇帝執著的橫桿上下表演特技。按表演技藝的高低,分別賞給不同顏色的絲帶。這個國家有兩個政黨。他們的區別是一黨穿的鞋跟高些,另一黨的鞋跟低些。高跟黨自認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國王則偏向低跟黨。因此,政府的官員都是低跟黨的人擔任。兩黨仇恨很深。皇太子則兩邊討好。為此,他的鞋跟一隻高,一隻低。
這個國家常和鄰近島國不來夫斯古發生戰爭。戰爭起因是利立浦特島國改變了吃雞蛋的習慣,不先磕破大端,而是要人們先磕破小端。國內那些慣於遵循古制的人不服,分成在「大端派」和「小端派」。他們互相攻擊對方是「異端邪說」。「大端派」在國內遭到鎮壓,他們便逃亡到不來夫斯古,引起兩個帝國的戰爭。不久前,不來夫斯古新造了一批戰艦,准備再度和利立浦特國開戰。格列佛為了表示對利立浦特的忠心,他跨過海面,用繩子把敵方的戰艦全部拉了過來。為此,國王賜給他尊貴的爵位。接著,國王又命令他把不來夫斯古滅掉,把它淪為自己的一個行省。格列佛不同意,他對皇帝說:「我永運不願做人家的工具,使一個自由、勇敢的民族淪為奴隸。」國王和大臣便對他不滿起來,要加害於他。
一次,皇宮失火。由於運水困難,格列佛撒了一泡尿澆滅了大火。這使皇後十分反感。加上海軍大臣嫉妒他的功勞,財政大臣又懷疑他的妻子和格列佛私通,於是國王召開了一次密謀會,要給格列佛定叛國罪,並把他的雙眼剌瞎。格列佛得知後,慌忙逃到不來夫斯古國。再從那兒找到了一隻小船,便乘船離去。他在公海上遇到一隻英國商船。他便搭乘這只商船,於是一七○二年回到倫敦。從而結束了他的第一次游歷。
格列佛第二次出遊是在一七○二年六月二十日。他乘坐「冒險號」往北美航海。於第二年六月到達布羅卜丁奈格島。他和水手們到島上找淡水,被一巨人追趕,他的朋友劃船逃跑了,他卻來不及逃走。格列佛躲在一塊象森林一樣的麥子地里(那麥子連穗至少有四十英尺高)。不一會兒,他看見一個巨人從田間上來,那巨人有普通教堂尖塔那麼高,邁一步有十來碼。格列佛聽見他的叫喚,那聲音比號筒還響幾度,初聽起來好象是空中響起的霹靂。巨人叫喚過後,便有七個巨人向他走來,手執鐮刀。這些巨人都比格列佛要高出十二倍,他們手中拿的鐮刀有六把普通的鐮刀那麼大。原來最先那個巨人是個富農,其餘的都是為他割麥的農民。一個割麥巨人走近格列佛躲藏的麥地。格列佛想到自己危險的處境:不是在麥地被鐮刀割死,便要被巨人踩死了。於是,他大聲在呼喊起來。
割麥巨人聽見喊聲,便向四面地里尋覓,好容易他才發現了格列佛。這時,巨人有點猶豫起來,那神情正如我們遇見了小蟲擔心被它蜇一下那樣。終於他俯下身來,將拇指和食指把格列佛夾了起來,放在眼前他仔細端詳著。格列佛盡量裝得老實,一動也不動。因為他已被舉在六十尺的高空,萬一從指頭中滑落下去,便要跌成肉餅。格列佛用手勢向巨人表示他被夾在手指間的苦楚。那巨人領會了,小心地把格列佛放進他的衣裾中,然後,他興奮地向主人那兒跑去。
那位富農把格列佛帶回家去。交給他的九歲女兒葛蘭達克利赤照管。格列佛在巨人床上睡了一覺。這里的老鼠大得嚇人,有兩只跑到床上來。格列佛不得不拔刀自衛,好容易才把其中一隻剌死了。村裡的巨人們都把格列佛當作小怪獸,紛紛跑來看他。有人提議可以利用格列佛去賺錢。於是,主人便把他裝在一個箱子里,帶他到各城鎮去展覽。主人還讓格列佛表演刀棒技藝,一時轟動了全國。後來,他被帶進王宮,為王後和貴婦人演出。皇後很高興,便從富農那裡把他買了下來。這時格列佛捨不得離開富農女兒葛蘭達克利赤,便向皇後提出一個請求:要把富農女兒留下當保姆。皇後答應了。
大人國是個半島,它的一邊和大陸相連。全國有五十一座大城,人口十分稠密。國王是個非常博學的人。他「頭腦清晰,判斷也很精確」。他向格列佛詢問歐洲的風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學術的情形。格列佛便向他講述了英國近百年來發生的大事。但他聽完卻說:「這些大事只不過是一大堆陰謀、反叛、暗殺、屠戮、革命和流放」,並指責說:「你的同胞中大多數人都屬於自然界中爬行地面的可憎的小毒蟲中最有害的一類。」格列佛建議幫他製造火葯和槍炮來鞏固國防。國王大為反感,認為發明這些殺人武器的人是「人類的公敵」,「他寧願拋棄半壁河山也不想聽聞這種秘密」。他要以理智和仁慈來治理國家。他對人的評價是:「誰要能使本來只生產一串谷穗、一片草葉的土地上長出兩串谷穗、兩片草葉來,誰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於人類,對國家的貢獻就更大。」於是格列佛認為,「這位君主具有種種令人尊敬、愛戴和敬仰的品質:他具有卓越的才能,無窮的智慧,高深的學問,治理國家的雄才,也受到人民的擁戴。」
格列佛在大人國住了兩年。有一次,他和國王出外旅行時,裝他的箱子被老鷹叼到半空中,然後又掉到海里,幸好遇見一隻英國海輪搭救了他。於是他在一七○六年六月回到了倫敦。結束了他的大人國旅行。
格列佛第三次出遊到了飛島國。那是在一七○六年八月五日,他乘坐大商船「好望號」到印度支那和馬來亞一帶航海。因受到海盜襲擊,他被海盜放逐到一條獨木舟上,幸好海浪把他送上了陸地。登上岸後,他了發現了一種奇異的現象:空中飛來了一座住滿了人的島嶼,把太陽遮蔽了六、七分鍾。然後,那飛島降落到地面,格列佛便乘機爬了上去。飛島上的人面貌和服飾都很奇特。「他們的頭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們有一隻眼睛凹在裡面,另一隻眼睛直沖著天頂」。他們的外衣上裝飾著太陽、月亮、星球的圖形;他們的發音器官和聽覺器官都很遲鈍,要用一個吹脹了的尿脬拍擊他的嘴和耳朵,他們才能說話和聽話,否則他們會把剛剛發生的事忘記。
島上的人總是惶惶不安,因為他們對天文很有研究。害怕太陽一天天接近地球,地球會被太陽吞食了。他們早上一遇見熟人,便首先問候太陽的健康。這個飛島只有一萬英畝左右,底層由金剛石層構成,靠一塊磁石操縱能隨意升降。飛島上住著國王和他的貴族們,還有些工匠、婦女和兒童。國王統治著飛島外的大片領土和屬國。如果臣民們不服從或進行叛亂,他便駕著飛島飛臨肇事地點的上空;輕則奪他們享受陽光與雨水的權利,重則用飛島直接落到他們的頭上,壓碎一切房屋建築和人畜。
格列佛在飛島上遭到冷遇。他沒住多久,國王便把他發遣到下界首都拉格多去。在這里,他結識了貴族孟諾第,參觀了他的田莊,同時訪問了國家科學院和學校。這里科學家們正興致勃勃地在進行各種可笑的研究:有的在埋頭設計如何從黃瓜里提取陽光;有的想把糞便還原為食物;有的想到用豬耕地;還有的想利用蜘蛛織網,用風箱打氣法治病等等。在學校教育中,這里的人,准備取消詞彙,認為這樣有益於健康。一位教授正在寫一本關於如何偵破反政府陰謀的書。於是格列佛向他介紹了蘭敦(暗指倫敦)關於這方面的做法。格列佛說:「那裡的居民差不多都是偵探、見證人、告密者、上訴人、起訴人、證明人、發誓控告人和他們手下的爪牙……在這個王國里製造陰謀的人大都是企圖抬高自己的政客身份,使一個軟弱無能的政府恢復元氣,鎮壓或者緩和群眾的不滿情緒,竊取沒收來的財物填滿自己的口袋,左右輿論使它能符合於個人利益。」教授聽了很高興,准備把它寫進書里去。
格列佛離開拉格多後,到了飛島另一屬地巫人島。這里的長官精通魔術,能把死去的鬼魂召喚前來。格列佛會見了亞歷山大、凱撒、龐貝、荷馬、亞里士多德等歷史上的有名人物。他還將羅馬的議會和現代議會作了一番比較,認為:「羅馬的議會好象是英雄和半神人的聚會,而現代的議會卻象是一群小販、扒手、強盜和暴徒。」同時,他還要求會見了古代英國農民,認為「他們風俗淳樸,衣服飲食簡單,一向公平交易,具有真正的自由精神,勇敢愛國,他們這些美德在過去都是很有名的」,而現在「都被他們的子孫為了幾個錢給賣光了」。後來,格列佛又游歷了拉格奈格王國,這里的臣子謁見國王時要舔地板,國王把毒葯撒在地板上殺死他不喜歡的大臣。在這里他還見到了長生不老的人,了解到長生不老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乘船到了日本。一七○九年四月,他搭乘荷蘭船回到英國。這次航歷時五年六個月,是時間最長的一次。
格列佛第四次游歷是在一七一○年九月,他擔任了商船「冒險家號」船長。當他航行到北美時,新招募來的水手劫奪船隻,他被扔到一個荒島上。格列佛上岸後,被一群類似猿猴的動物耶胡所包圍。正在危急之際,來了一匹灰色的馬,耶胡們害怕它,都跑散了。接著,又來了一匹栗色的馬。它們「舉動很有條理,很有理性」。馬們把格列佛帶回家去,並用一捆乾草和燕麥來招待他。格列佛搖頭表示他不吃這兩樣東西,馬感到很奇怪。剛好,這時有一隻乳牛經過,格列佛指了指乳牛的乳,於是馬領會了,便用牛乳來款待他。
馬的院子里有許多供它役使的耶胡。這些動物「臉又扁又寬,塌鼻子,厚嘴唇,咧著一張大嘴」,樣子怪難看的。馬比較了格列佛和耶胡的形狀,也把他叫做耶胡。格列佛感到很羞愧。格列佛向馬主人談起,在英國馬是被人們用來騎坐和拉車的,馬們聽了很是氣憤。接著,格列佛又談起百年來歐洲君主間發生的戰爭。馬問戰爭的起因和動機是什麼?格列佛說:「有時是因為君主野心勃勃,總認為統治的地面不夠大,人口不夠多;有時也因為大臣貪污腐化,唆使他們的主子進行戰爭,才好壓制或者轉移人民對於國內行政事務的不滿情緒。」馬批評說,這是缺乏理性的行為。
格列佛還談起法律和金錢的用處。他說歐洲的耶胡們認為:「不管是用錢還是攢錢,錢總是越多越好,沒有個夠的時候,因為他們天性就是這樣,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婪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馬對這點感到很費解。因為在馬的國家裡,雖然按馬的毛色不同分貴賤優劣,但它們都很友愛,「仁慈和友誼」是這個國家的兩種美德。它們不懂什麼叫罪惡,它們共同遵守的格言是發揚理性,並以理性來治理國家,教育下一代。在這里,年青的馬都要「學習有關節制、勤勞、運動和清潔的功課」。每四年春天舉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發現那裡有困難,大夥便踴躍捐助,互相支援。
格列佛感到「這些傑出的四足動物有許多美德,跟人類的腐化墮落對比一下,使我睜開了眼睛,擴大了眼界」。他願意和這些「可敬的『慧駰馬』在一起過一輩子,對各種美德加以研究和實踐「。「慧馬」們都很討厭耶胡,認為他們生性惡劣,為了爭奪一種閃光的石頭(暗指財寶)彼此爭吵不休,甚至引起內戰。在馬的代表大會上,「慧馬」們因發現灰色馬養了格列佛這樣的耶胡,它們責備灰色馬,要它把格列佛放走。於是格列佛自製了一隻小船,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馬主人,離開了「慧馬」國。在海上,他遇見了一艘葡萄牙商船,於一七一五年十二月返回英國。
格列佛前後四次游歷奇遇,歷時十六年零七個月。他把這些親身的見聞記載下來,「唯一目的是為了大眾的利益,所以不管怎樣我也決不可能感到失望」。

❷ 游醫聖祠作文600字

南陽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坐落在豫西南的醫聖祠。
走上九級台階,迎面看到的是一個子母闕,下面雕刻著一對朱雀,代表方位和吉祥。走進醫聖祠,看見的是一個長3.5米的照壁。照壁的正面刻有已幫中醫黃竹齋老先生所著的《醫聖張仲景傳》。兩側分別刻著著名學者任應秋給《張仲景傳》寫的一幅對聯:陰陽有三,辨病還需辨證;醫相無二,活國在於救人。照壁後面刻有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的續言。走過照壁就可以看到一座表情莊重,深想苦思的張仲景石像。我想可能是張仲景為了如何編寫好《傷寒雜病論》而思考吧!石像的兩邊有兩條長廊,長廊的花崗石上刻著許多醫學知識,還有十大名醫的塑像:他們有的和張仲景一樣苦思;有的背著葯筐准備上山采葯;有的則是慈祥地站在那裡,可能是在不厭其煩地回答老百姓提出的問題吧?總之是形態各異。
走過一道朱紅色拱形的門庭,就到了醫聖祠的後祠,這里長眠著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的張仲景,我們輕輕地走過,怕要驚醒沉睡的他。張仲景就葬在那個俯斗形、四角用石斗雕成羊頭的棺材中,這就是他的墓地。
如今醫聖祠的名字,已經享譽中外了,許多外國遊客都來游覽醫聖祠,這不都是託了張仲景的福嗎?而醫聖祠也正是我們南陽走向新時代的堅固橋梁。

❸ 徐霞客游記 天台山游記賞析

《游天台山日記》這篇游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著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

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游天台山日記》是明代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記》的開篇之作,是公元1613年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時所記,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准確。

(3)啟母闕游記擴展閱讀

《徐霞客游記》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徐霞客的游歷大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雖然他的母親也鼓勵他,並為他製作遠游冠,以壯行色,但直到天啟五年(1625),他每次出遊的時間都不會太長,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

第二階段則自天啟五年(1625)他母親王孺人逝世後直到崇禎十二年(1639),這期間歷游浙、閩、贛、楚、粵西、黔、滇等地。

徐霞客的游歷日記,在他自己有生之年並未加以整理編次。他於崇禎十三年(1640)從雲南回到故家之後,將游歷所記原稿托給他的家庭教師季夢良整理。季夢良先是推辭,後來要接受這項任務之時,徐霞客就過世了,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紉攜去,但此時文稿已有部分遺失。

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僅將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帶回,徐屺仍將文稿托給季夢良,於是季夢良遍搜遺帙手跡,整理殘稿,補上王忠紉所沒有補的那部分,按照地區分類,整理成篇。《徐霞客游記》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夢良的整理之功,這也是《徐霞客游記》的第一個抄本。

❹ 徐霞客的雁盪山游記

太多了 貼不下
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xuxiake/
1、《雁盪山游記》
雁宕山,省稱雁山,今稱作雁盪山。山頂有積水長草之窪地。故稱"盪"據傳秋時歸雁多宿於此,山亦名為雁盪山。其山在浙江溫州地區,並分為南、中、北三段,北雁盪山面積最大,靈峰,靈岩,太龍湫為雁盪風景三絕。此日記所記乃北雁盪山遊程,對其三絕皆有記敘。
該記主要記敘了作者游覽北雁宕山一路所見。記中對北雁宕山主要景觀靈峰、靈岩、大龍湫三絕加以了詳盡描繪,並對許多細微奇景如龍鼻水、老僧岩、獨秀峰等也進行了描繪。該記層次分明,語言奇峻,尤其對山形水勢之細微區別的把握極見功夫。寫景亦非單獨寫景,而是極大地融進觀察者的主觀感受,讀起來倍增真實感,其藝術感染力也得到加強,特別是13日、14日兩日記,文字奇峻中見優美,具形具象、亦景亦情。

自初九日別台山,初十日抵黃岩。日已西,出南門三十里,宿於八嶴aò。
十一日 二十里,登盤山嶺。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又二十里,飯大荊驛。南涉一溪,見西峰上綴圓石,奴輩指為兩頭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過章家樓,始見老僧真面目:袈衣禿頂,宛然兀立,高可百尺。側又一小童傴僂於後,向為老僧所掩耳。自章樓二里,山半得石樑洞。洞門東向,門口一梁,自頂斜插於地,如飛虹下垂。由梁側隙中層級而上,高敞空豁。坐頃之,下山。由右麓逾謝公嶺,渡一澗,循澗西行,即靈峰道也。一轉山腋,兩壁峭立亘天,危峰亂疊,如削如攢,如駢筍,如挺芝,如筆之卓挺立,如襆頭巾之欹傾斜。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雙鸞、五老,按翼聯肩。如此里許,抵靈峰寺。循寺側登靈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後,側有隙可入。由隙歷磴數十級,直至窩頂洞。則窅yǎo深遠然平台圓敞,中有羅漢諸像。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 飯後,從靈峰右趾覓碧霄洞。返舊路,抵謝公嶺下。南過響岩,五里,至凈名寺路口。入覓水簾谷,乃兩崖相夾,水從崖頂飄下也。山谷五里,至靈岩寺。絕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闢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向屏霞嶂。嶂zhàng高險如屏障的山頂齊而色紫,高數百丈,闊亦稱之。嶂之最南,左為展旗峰,右為天柱峰。嶂之右脅介於天柱者,先為龍鼻水。龍鼻之穴從石罅直上,似靈峰洞而小。穴內石色俱黃紫,獨罅口石紋一縷,青紺gàn紅青色潤澤,頗有鱗爪之狀。自頂貫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內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為獨秀峰,小於天柱,而高銳不相下。獨秀之下為卓筆峰,高半獨秀,銳亦如之。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隔龍湫與獨秀相對者,玉女峰也。頂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過雙鸞,即極於天柱。雙鸞止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袈裟傴僂,肖矣。由嶂之左脅,介於展旗者,先為安禪谷,谷即屏霞之下岩。東南為石屏風,形如屏霞,高闊各得其半,正插屏霞盡處。屏風頂有「蟾蜍石」,與嶂側「玉龜」相向。屏風南去,展旗側褶中,有徑直上,磴級盡處,石閾限之。俯閾而窺,下臨無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圓穴,側有一長穴,光自穴中射入,別有一境,是為天聰洞,則嶂左第一奇也。銳峰疊嶂,左右環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而小龍湫下流,經天柱、展旗,橋跨其上,山門臨之。橋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頂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靈岩之外觀也。
十三日 出山門,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參差,流霞映彩。高而展者,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夾者,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為觀音岩。岩側則馬鞍嶺橫亘於前。鳥道形容道路險絕盤折,逾坳右轉,溪流湯湯,澗底石平如砥。沿澗深入,約去靈岩十餘里,過常雲峰,則大剪刀峰介立澗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連雲峰。從此環繞回合,岩窮矣。龍湫之瀑,轟然下搗潭中,岩勢開張峭削,水無所著,騰空飄盪,頓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傳為諾詎jù那觀泉之所。堂後層級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飯庵中,雨廉纖不止細雨下個不停,然余已神飛雁湖山頂。遂冒雨至常雲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絕磴三里,趨白雲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見客至,望去。再入一里,有雲靜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隱,卧床數十年,尚能與客談笑。余見四山雲雨凄凄、不能不為明晨憂也。
十四日 天忽晴朗,乃強清隱徒為導。清隱謂湖中草滿,已成蕪田,徒復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頂。余意至頂,湖可坐得,於是人捉一杖,躋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四望白雲,迷漫一色,平鋪峰下。諸峰朵朵,僅露一頂,日光映之,如冰壺瑤界,不辨海陸。然海中玉環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內石筍森森,參差不一。三面翠崖環繞,更勝靈岩。但谷幽境絕,惟聞水聲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巒累累,下伏如丘垤dié丘垤即小土堆,惟東峰昂然獨上,最東之常雲,猶堪比肩。
導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須越三尖。余從之,及越一尖,路已絕;再越一尖,而所登頂已在天半。自念《志》雲:「宕在山頂,龍湫之水,即自宕來。」今山勢漸下,而上湫之澗,卻自東高峰發脈,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轍而東,望東峰之高者趨之,蓮舟疲不能從。由舊路下,余與二奴東越二嶺,人跡絕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狹,兩邊夾立,如行刀背。又石片稜稜怒起,每過一脊,即一峭峰,皆從刀劍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見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盡處,一石如劈,向懼石鋒撩人,至是且無鋒置足矣!躊躇崖上,不敢復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級,遂脫奴足布四條,懸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從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僅容足,無餘地。望岩下斗同「陡」,下同深百丈,欲謀復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飛陟zhì登。持布上試,布為突石所勒,忽中斷。復續懸之,竭力騰挽,得復登上岩。出險,還雲靜庵,日已漸西。主僕衣履俱敝破,尋湖之興衰矣。遂別而下,復至龍湫,則積雨之後,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大倍於昨。坐至暝日落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 寺後覓方竹數握,細如枝;林中新條,大可徑寸,柔不中杖太柔軟不宜作拐杖,老柯斬伐殆盡矣!遂從岐度四十九盤,一路遵海而南,逾窯嶴嶺,往樂清。

游天台山日記

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北,有華頂、赤城、瓊台、桃源、寒岩等名景,其中以石樑飛瀑最為著名。
該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著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此為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時所記,時間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游覽並另作一記。
該記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准確,從此篇我們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記的基本風格。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 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聞此於菟即老虎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馬首西向台山,天色漸霽。又十里,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自奉化來,雖越嶺數重,皆循山麓;至此迂迴臨陟,俱在山脊。而雨後新霽晴,泉聲山色,往復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今人攀歷忘苦。又十五里,飯於筋竹庵。山頂隨處種麥。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適有國清僧雲峰同飯,言此抵石樑,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向國清相待。余然同意之,令擔夫隨雲峰往國清,余與蓮舟上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就石樑道。行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乾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盆中物也。又三十餘里,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轟風動,路絕旅人。庵在萬山坳低窪處中,路荒且長,適當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 飯後,雨始止。遂越潦積水攀嶺,溪石漸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並無曉晴。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燁燁原指火燃極旺,此指日熾,決策向頂。上數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洞,乃從小徑。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僧結庵於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qiè滿足所望。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樑,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樑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後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後。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匯轉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yù門坎,水從坳中斜下。三級俱高數丈,各級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意指攀住樹枝爬上高岩,蓮舟不能從。暝色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樑卧虹,飛瀑噴雪,幾不欲卧。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樑即在亭外。梁闊尺余,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頹kùi原意為垮塌,此處指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余從樑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過曇花,入上方廣寺。循寺前溪,復至隔山大石上,坐觀石樑。為下寺僧促飯,乃去。飯後,十五里,抵萬年寺,登藏經閣。閣兩重,有南北經兩藏。寺前後多古杉,悉三人圍,鶴巢於上,傳聲嘹嚦聲音響亮而清遠,亦山中一清響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宮,覓瓊台、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國清去萬年四十里,中過龍王堂。每下一嶺,余謂已在平地,及下數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日暮,入國清,與雲峰相見,如遇故知,與商探奇次第。雲峰言:「名勝無如兩岩,雖遠,可以騎行。先兩岩而後步至桃源,抵桐柏,則翠城、赤城,可一覽收矣。」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顧,取寒、明兩岩道,由寺向西門覓騎。騎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頭,雨止,騎去。二里,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一溪從東陽來,勢甚急,大若曹娥。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深過於膝,移渡一澗,幾一時。三里,至明岩。明岩為寒山、拾得隱身地,兩山回曲,《志》所謂八寸關也。入關,則四周峭壁如城。最後,洞深數丈,廣容數百人。洞外,左有兩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筍突聳,上齊石壁,相去一線,青松紫蕊,翁蓯wēngcōng草木茂盛於上,恰與左岩相對,可稱奇絕。出八寸關,復上一岩,亦左向。來時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數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淺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數丈,上岐立如兩人,僧指為寒山、拾得雲。入寺。飯後雲陰潰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頂上,對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視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闊八十步,深百餘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從石隘仰登。岩坳有兩石對聳,下分上連,為鵲橋,亦可與方廣石樑爭奇,但少飛瀑直下耳。還飯僧舍,覓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草木盤垂其上,內多海棠紫荊,映蔭溪色,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壁上鑿孔以行,孔中僅容半趾腳,逼身而過,神魄為動,自寒岩十五里至步頭,從小路向桃源。桃源在護國寺旁,寺已廢,土人茫無知者。隨雲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墮,竟無宿處,乃復問至坪頭潭。潭去步頭僅二十里,今從小路,返迂迴三十餘里。宿。信桃源誤人也。
初七日 自坪頭潭行曲路中三十餘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漸夾狹窄,有館曰桃花塢。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飛泉自上來注,為鳴玉澗。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兩旁山皆石骨,攢簇擁巒夾翠,涉目成賞,大抵勝在寒、明兩岩間。澗窮路絕,一瀑從山坳瀉下,勢甚縱橫。出飯館中,循塢山窪東南行,越兩嶺,尋所謂"瓊台"、"雙闕",竟無知者。去數里,訪知在山頂。與雲峰循路攀援,始達其巔。下視峭削環轉,一如桃源,而翠壁萬丈過之。峰頭中斷,即為雙闕;雙闕所夾而環者,即為瓊台。台三面絕壁,後轉即連雙闕。余在對闕,日暮不及復登,然勝風景已一日盡矣。遂下山,從赤城後還國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 離國清,從山後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為僧舍凌雜,盡掩天趣。所謂玉京洞、金錢池、洗腸井,俱無甚奇。

❺ 徐霞客游記第十八篇浙游日記翻譯

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北,有華頂、赤城、瓊台、桃源、寒岩等名景,其中以石樑飛瀑最為著名。

該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著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此為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時所記,時間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游覽並另作一記。

該記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准確,從此篇我們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記的基本風格。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聞此於菟即老虎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馬首西向台山,天色漸霽。又十里,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自奉化來,雖越嶺數重,皆循山麓;至此迂迴臨陟,俱在山脊。而雨後新霽晴,泉聲山色,往復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今人攀歷忘苦。又十五里,飯於筋竹庵。山頂隨處種麥。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適有國清僧雲峰同飯,言此抵石樑,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向國清相待。余然同意之,令擔夫隨雲峰往國清,余與蓮舟上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就石樑道。行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乾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盆中物也。又三十餘里,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轟風動,路絕旅人。庵在萬山坳低窪處中,路荒且長,適當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飯後,雨始止。遂越潦積水攀嶺,溪石漸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卧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並無曉晴。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燁燁原指火燃極旺,此指日熾,決策向頂。上數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洞,乃從小徑。

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僧結庵於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qiè滿足所望。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樑,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樑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後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後。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匯轉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yù門坎,水從坳中斜下。三級俱高數丈,各級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意指攀住樹枝爬上高岩,蓮舟不能從。

暝色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樑卧虹,飛瀑噴雪,幾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樑即在亭外。梁闊尺余,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頹kùi原意為垮塌,此處指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余從樑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

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過曇花,入上方廣寺。循寺前溪,復至隔山大石上,坐觀石樑。為下寺僧促飯,乃去。飯後,十五里,抵萬年寺,登藏經閣。閣兩重,有南北經兩藏。寺前後多古杉,悉三人圍,鶴巢於上,傳聲嘹嚦聲音響亮而清遠,亦山中一清響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宮,覓瓊台、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國清去萬年四十里,中過龍王堂。每下一嶺,余謂已在平地,及下數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日暮,入國清,與雲峰相見,如遇故知,與商探奇次第。雲峰言:「名勝無如兩岩,雖遠,可以騎行。先兩岩而後步至桃源,抵桐柏,則翠城、赤城,可一覽收矣。」

初五日有雨色,不顧,取寒、明兩岩道,由寺向西門覓騎。騎至,雨亦至。

五十里至步頭,雨止,騎去。二里,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一溪從東陽來,勢甚急,大若曹娥。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深過於膝,移渡一澗,幾一時。三里,至明岩。明岩為寒山、拾得隱身地,兩山回曲,《志》所謂八寸關也。

入關,則四周峭壁如城。最後,洞深數丈,廣容數百人。洞外,左有兩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筍突聳,上齊石壁,相去一線,青松紫蕊,翁蓯wēngcōng草木茂盛於上,恰與左岩相對,可稱奇絕。出八寸關,復上一岩,亦左向。來時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數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淺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數丈,上岐立如兩人,僧指為寒山、拾得雲。入寺。飯後雲陰潰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頂上,對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視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闊八十步,深百餘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從石隘仰登。岩坳有兩石對聳,下分上連,為鵲橋,亦可與方廣石樑爭奇,但少飛瀑直下耳。還飯僧舍,覓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草木盤垂其上,內多海棠紫荊,映蔭溪色,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壁上鑿孔以行,孔中僅容半趾腳,逼身而過,神魄為動,自寒岩十五里至步頭,從小路向桃源。桃源在護國寺旁,寺已廢,土人茫無知者。隨雲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墮,竟無宿處,乃復問至坪頭潭。潭去步頭僅二十里,今從小路,返迂迴三十餘里。宿。信桃源誤人也。

初七日自坪頭潭行曲路中三十餘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漸夾狹窄,有館曰桃花塢。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飛泉自上來注,為鳴玉澗。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兩旁山皆石骨,攢簇擁巒夾翠,涉目成賞,大抵勝在寒、明兩岩間。澗窮路絕,一瀑從山坳瀉下,勢甚縱橫。出飯館中,循塢山窪東南行,越兩嶺,尋所謂"瓊台"、"雙闕",竟無知者。去數里,訪知在山頂。與雲峰循路攀援,始達其巔。

下視峭削環轉,一如桃源,而翠壁萬丈過之。峰頭中斷,即為雙闕;雙闕所夾而環者,即為瓊台。台三面絕壁,後轉即連雙闕。余在對闕,日暮不及復登,然勝風景已一日盡矣。遂下山,從赤城後還國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離國清,從山後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為僧舍凌雜,盡掩天趣。所謂玉京洞、金錢池、洗腸井,俱無甚奇

8

❻ 台兒庄古城游記600字

游台兒庄古城

今年的國慶假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享有「江北水鄉」美譽的台兒庄,游覽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里畫廊卷不住」的壯麗古城。

走近古城風景區,遠遠地望去,一座年代久遠、飽經滄桑的古城,巍峨聳立在前方,厚厚的城牆,高高的城樓,青色的磚,灰色的瓦,古樸而又庄嚴。城門上方鑲嵌著「台兒庄」三個白色大字,特別醒目。進了城門,一派古代建築群落,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有高大威嚴的官府,插著彩旗的店鋪酒肆,古色古香的客棧;也有江南的小橋流水,假山奇石,綠樹成行;還有穿著古代服裝拖著長聲吆喝叫賣冰糖葫蘆的小販,穿梭在運河上五彩斑斕的畫舫,特別是金壁輝煌的天後宮、文學家賀敬之就讀過的翠屏學館、熱鬧非凡的水駁碼頭,以及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
三恪堂等景點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突然使我彷彿置身於另一個世界,時光倒流,回到了過去。
在古城展覽館,我們了解到台兒庄過去是古代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上驛站,南來北往的商人都樂於在此經商買賣,這里曾有著「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據說當年乾隆皇帝路過此地,看到這繁華的景象,寫下了「天下第一庄」題字。是的,古城大門前「水陸通」的牌坊,也一定見證了台兒庄往日的繁榮。

台兒庄還是一座抗戰名城,在台兒庄大戰紀念館,一邊瀏覽圖片,一邊聽爸爸講述那場戰役的故事,1938年,李宗仁將軍帶領中國軍隊在這里一舉擊敗了侵華日軍,取得了重大勝利,大長了中國人士氣,看到這里我更加喜歡這里了!

台兒庄古城游記

說起台兒庄,許多人對其印象還停留在半個多世紀以前的那場著名戰役。如今,這里的硝煙早已散去,而近年來修復改造的「台兒庄運河古城」已成為當地傾力打造的「江北水鄉、運河古城」的城市名片。
歷史上的台兒庄,曾是一座商賈雲集、建築風格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的秀美古城。據當地縣志記載「台兒庄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號稱天下第一庄」。據說當年這里是「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一派繁榮景象。但是數百年的戰火摧殘,尤其是1938年台兒庄大戰時日軍的炮火把這座文明古城夷為廢墟。
近年來,為了傳承古運河之文明,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當地政府把「台兒庄運河古城」的修復重建作為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按照「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台兒庄運河古城」一期工程已於2010年「五一」正式對外開放。說實話,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我去過不少原汁原味的歷史名城,如雲南的大理古城、山西的平遙古城等,對這個現代重建的「台兒庄運河古城」我是持懷疑態度的,當然也是抱著挑剔的眼光來游覽的。
進入景區,首先給人的印象是彷彿來到了江南水鄉:亭台樓榭依河而建,河渠縱橫四通八達,舢板舟楫悠悠穿行,好一派水鄉雅韻喲。
走馬觀花似地游完了「台兒庄運河古城」,總的印象非常好。據了解,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經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可的重建的古城有三座:華沙、龐貝、麗江。那麼「台兒庄運河古城」將是第四座重建的古城,整個古城建設全部完成後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未來還可能會考慮包裝上市。重建後的「台兒庄運河古城」,承載了大戰文化、運河文化和魯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真可謂是大手筆啊。

台兒庄古城游記

遊玩了台兒庄古城後,思想受到了一種撞擊,認識得到了一種顛覆。因為曾經已經固化了的「真善美」概念,在這里被「假善美」所演繹。
台兒庄在古運河邊,屬於山東棗庄市的一個鎮,界臨蘇北。在明清時期曾是一座繁華古鎮,也是因為運河,使這里商賈雲集、水路通衢。就連乾隆下江南也在此小住,所以,台兒庄堪為中國北方一個具有商業代表性的古城。
古城的悲劇命運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李宗仁將軍指揮下的台兒庄大戰,雖書寫了中華兒女杭日的民族豪氣,也與此同時把一座完好的古城,以及古城的文化,在戰火中夷為平地。據載,解放後在偌大的古城遺址上,僅存的破舊不堪的商宅民居已不足十幾家。
古城不在,昔日難尋。
2011國慶大假,我在回家路上走進了台兒庄古城。行前的旅遊願望並不迫切,因為已知這是一座復古作品,不是原滋原味,肯定會處處泛假。而做為假的東西也不會透出文化之美,這是我的先見想法。
但不是先見之明,因為想法在走進古城的那一刻就被顛覆了。
這是一個壯筆巨作呀!不是模仿是復原,是恢復幾百年前的古鎮,從原本的每間屋宅商鋪到街道、碼頭,都是從數百個老人的記憶中,從數千個流落在國內外有關古城的文獻記載中,經過專家、學者、畫家的整理、研討,愣是把原來的繁華舊貌包括文化,都一股腦的折騰出來了。
我是在燈火闌珊中入住古城的,隨便找了一家客棧住下。之後便是瀏覽古城屋檐下紅燈串串的夜景,由於晚間少有遊人,所以,恍如時空逆轉,回到了幾百年前,感受到了在靜謐中那份古代氣息,伴著運河流水的聲音,很愜意,很悠閑。
夜晚真的很安靜,開著木窗,透進了運河的水汽,潤心潤肺的,似夢似醒的一夜。待天光一亮我就迫不及待地走向了清晨的古街。
在古街中新的發現是,每一處房屋都有著文字記述,都把這座房屋的歷史和文化做以勾勒描述,從功能到居者,包括曾經的故事,一一道來。我一路賞析,一路感慨著。既感慨曾經的古城風貌,也感慨山東省為英雄台兒庄投資復建的這一恢弘文化巨作。
這絕非是一般的文化經濟作品,從完整復古的構建文化就看得出來,其用心不僅在旅遊經濟上,也絕非是以假亂真的藝術訴求和匠心所在,而是用心在文化上、在歷史上,在大氣磅薄的手筆上。
台兒庄古城不同於山西平遙古城,也不同於麗江古城、周庄古街,不是被歷史無意和有意保留下的城闕、街道,而是在被歷史摧毀的幾乎殘影不在的情況下,被復活的一座文化古城。
復活的古城是假的嗎?我看不是,因為它把文化復活了,所以假的很真。
於是便有感受,假也善,假亦美。
於是也有後說,不虛此行,他年再來。

❼ 求以下四篇古代游記的文學評論以及譯文

《佛國記》全文九千五百多字,別名有《法顯行傳》、《法顯傳》、《歷游天竺紀傳》、《佛游天竺記》等。它在世界學術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不僅是一部傳記文學的傑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是研究當時西域和印度歷史的極重要的史料。法顯去印度時,正是印度史上的黃金時代—芨多王朝(320年-480年)有名的超日王在位的時代,關於芨多王朝古史缺乏系統的文獻記載,超日王時的歷史,只有依靠《佛國記》來補充。中國西域地區的鄯善、於闐、龜茲等古國,湮滅已久,傳記無存,《佛國記》中所記載的這些地區的情形,可以彌補史書的不足。《佛國記》還詳盡地記述了印度的佛教古跡和僧侶生活,因而後來被佛教徒們作為佛學典籍著錄引用。此外,《佛國記》也是中國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中國與印度、波斯等國的海上貿易,早在東漢時期已經開始,而史書上卻沒有關於海風和航船的具體記述。《佛國記》對信風和航船的詳細描述和系統記載,成為中國最早的記錄。

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書法,尤愛王羲之的字。他聽說王羲之的書法珍品《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裡,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他派監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去與辨才接近,尋機取得 《蘭亭集序》。蕭翼對書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談得很投機。待兩人關系密切之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倒不差。」蕭翼追問是什麼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訴他是 《蘭亭集序》真跡。蕭翼故作不信,說此帖已失蹤。辨才從屋樑上取下真跡給蕭翼觀看,蕭翼一看,果真是 《蘭亭集序》真跡,隨即將其納人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關 「詔書」。辨纔此時方知上當。 辨才失去真跡,非常難過,不久便積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根據這一故事創作了一幅《蕭翼賺蘭亭圖》。閻立本在畫中將蕭翼的機智、狡猾和辨才和尚的謹慎、疑慮刻畫得非常傳神,人木三分。 唐太宗從辨才和尚那裡得到《蘭亭集序》真跡之後十分高興,將其視為神品,令當時的書法名家趙模、馮承素等人臨摹數本,分賜給他的親貴近臣。唐太宗生前對《蘭亭集序》愛不釋手,曾多次題跋,死後又將其隨葬。後來,他的陵墓在五代時被一個叫溫稻的軍閥盜掘了,《蘭亭集序》從此失傳。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都是摹本和臨本,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能從中看到它的風姿和神采 。

❽ 分別概括 《佛列格游記》游歷4個國家

格列佛是英國一個酷愛航海旅行的人。他年青時學醫,後來在海輪上擔任外科醫生,多次環游世界,到過許多地方,有過不少的奇遇。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馬國的四次游歷。下面便是他的游歷見聞。

一六九九年五月四日,格列佛應「羚羊號」船長的雇請,乘船到太平洋一帶航海,因遇風暴,「羚羊號」觸礁沉沒了。他和五個水手跳入救生艇中逃生,可是半途那艇也翻了。格列佛隻身被風浪刮到利立浦特島上。上岸後,他由於過度疲乏,躺在草地上酣睡了一覺。待他醒來時,他覺得全身都動彈不得,他的四肢、身體被緊緊捆縛住了,連他的頭發也一根根地被縛牢在地上。他只能仰天躺著,太陽曬得他睜不開眼睛。這是,他聽到四周有一種輕微的嘈雜的響聲。同時,他感到他的左腿上有生物在爬動。那東西漸漸爬上他的身體,走到他胸膛,又去到他的下頷邊。格列佛略略把眼光朝下一看,只見一個不到六英寸的小人,兩手執著弓箭,背著箭壺,神氣傲然地領頭走著,後面跟著四十幾個小人,全是戎裝打扮。格列佛大喊了一聲,嚇得他們拚命奔逃。有的從他身上滾落到地面,有的自相踐踏負了傷。

過了一會兒,小人又圍攏過來。格列佛感到不耐煩了,把左手略微一翻動,便有幾百支箭向他射來,他覺得被針剌一般。格列佛只好躺著不動。小人在他右耳約三、四碼的地方,搭起了一座高台,一位很體面的長官模樣的人站在高台上,向他發布演說,意思是要他投降。格列佛別無出路,只好表示歸順。於是有五十個小人跑上前來,割斷了繩索,給他鬆了綁。格列佛用手指了指口,表示他餓得要命了。小人便在他身體兩側,安放了幾把梯子,上百個小人挑著籃子,把一籃一籃的食物輪流往他的口裡倒下去。格列佛一口得吞食二、三籃的食物,小人應接不暇地倒。他們為格列佛食量之大,驚奇不已。

接著小人用了一萬五千匹御馬把他拉進京城。皇帝(他比他的臣民高一指甲)帶領他的大臣們站在一座高塔上瞻仰格列佛的風采。小人國的居民也絡繹不絕地跑來觀看,因為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巨人。皇帝召開大臣會議,討論如何處置格列佛的問題。有人擔心格列佛的食量太大,他一人的伙食,可供一千七百二十個小人的食用。光飲食一項,就有可能引起國內的飢荒;有人主張把格列佛弄死,但又擔心他的龐大的屍體發臭後,會造成京城的瘟疫。最後,皇帝決定暫時讓格列佛留著,派了五百人給他當差,還叫了三百個裁縫,按國內最時興的樣式,給他趕制了一件衣服。

一天,格列佛得到國王的允許,讓他參觀皇城和皇宮。那皇城四周是城牆,高二英尺半,闊十一寸,每十尺之間築一雉堡。格列佛從西門跨進了城,他小心翼翼地在街上走著,生怕踩傷了市民。他身上穿著短衣,因為他怕衣襟掛壞了屋脊和房檐。街道兩旁的房屋都是三層至五層,每幢房子窗口和陽台都擠滿了看熱鬧的市民。兩條主要街道有五尺開闊,那些巷子只能容納格列佛的一隻腳。皇宮在城市中央,有一帶高二尺的御牆。國王希望格列佛參觀他宏大的宮闕,但格列佛無法進去。後來,他想出一個妙法:在御園中選了最大的幾棵樹木,用小刀把它削製成三尺來高的兩張椅子。一張放在外庭,一張放在內庭,他踩著椅子進入了宮殿,躺在宮內一塊空地上,抬頭仔細觀看宮殿。在那兒,他看到了豪華的陳設和簇擁著婢僕的皇後和公主。

小人國的幅員並不大。他們有著奇特的風俗。國王在選拔官吏時,讓人們在繩上跳舞,誰跳得高便可以當大官。財政大臣被認為是全國跳得最高的人(超出別人一英寸)。在盛大的節日里,官員們還在皇帝執著的橫桿上下表演特技。按表演技藝的高低,分別賞給不同顏色的絲帶。這個國家有兩個政黨。他們的區別是一黨穿的鞋跟高些,另一黨的鞋跟低些。高跟黨自認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國王則偏向低跟黨。因此,政府的官員都是低跟黨的人擔任。兩黨仇恨很深。皇太子則兩邊討好。為此,他的鞋跟一隻高,一隻低。

這個國家常和鄰近島國不來夫斯古發生戰爭。戰爭起因是利立浦特島國改變了吃雞蛋的習慣,不先磕破大端,而是要人們先磕破小端。國內那些慣於遵循古制的人不服,分成在「大端派」和「小端派」。他們互相攻擊對方是「異端邪說」。「大端派」在國內遭到鎮壓,他們便逃亡到不來夫斯古,引起兩個帝國的戰爭。不久前,不來夫斯古新造了一批戰艦,准備再度和利立浦特國開戰。格列佛為了表示對利立浦特的忠心,他跨過海面,用繩子把敵方的戰艦全部拉了過來。為此,國王賜給他尊貴的爵位。接著,國王又命令他把不來夫斯古滅掉,把它淪為自己的一個行省。格列佛不同意,他對皇帝說:「我永運不願做人家的工具,使一個自由、勇敢的民族淪為奴隸。」國王和大臣便對他不滿起來,要加害於他。

一次,皇宮失火。由於運水困難,格列佛撒了一泡尿澆滅了大火。這使皇後十 分反感。加上海軍大臣嫉妒他的功勞,財政大臣又懷疑他的妻子和格列佛私通,於是國王召開了一次密謀會,要給格列佛定叛國罪,並把他的雙眼剌瞎。格列佛得知後,慌忙逃到不來夫斯古國。再從那兒找到了一隻小船,便乘船離去。他在公海上遇到一隻英國商船。他便搭乘這只商船,於是一七○二年回到倫敦。從而結束了他的第一次游歷。

格列佛第二次出遊是在一七○二年六月二十日。他乘坐「冒險號」往北美航海。於第二年六月到達布羅卜丁奈格島。他和水手們到島上找淡水,被一巨人追趕,他的朋友劃船逃跑了,他卻來不及逃走。格列佛躲在一塊象森林一樣的麥子地里(那麥子連穗至少有四十英尺高)。不一會兒,他看見一個巨人從田間上來,那巨人有普通教堂尖塔那麼高,邁一步有十來碼。格列佛聽見他的叫喚,那聲音比號筒還響幾度,初聽起來好象是空中響起的霹靂。巨人叫喚過後,便有七個巨人向他走來,手執鐮刀。這些巨人都比格列佛要高出十二倍,他們手中拿的鐮刀有六把普通的鐮刀那麼大。原來最先那個巨人是個富農,其餘的都是為他割麥的農民。一個割麥巨人走近格列佛躲藏的麥地。格列佛想到自己危險的處境:不是在麥地被鐮刀割死,便要被巨人踩死了。於是,他大聲在呼喊起來。

割麥巨人聽見喊聲,便向四面地里尋覓,好容易他才發現了格列佛。這時,巨人有點猶豫起來,那神情正如我們遇見了小蟲擔心被它蜇一下那樣。終於他俯下身來,將拇指和食指把格列佛夾了起來,放在眼前他仔細端詳著。格列佛盡量裝得老實,一動也不動。因為他已被舉在六十尺的高空,萬一從指頭中滑落下去,便要跌成肉餅。格列佛用手勢向巨人表示他被夾在手指間的苦楚。那巨人領會了,小心地把格列佛放進他的衣裾中,然後,他興奮地向主人那兒跑去。

那位富農把格列佛帶回家去。交給他的九歲女兒葛蘭達克利赤照管。格列佛在巨人床上睡了一覺。這里的老鼠大得嚇人,有兩只跑到床上來。格列佛不得不拔刀自衛,好容易才把其中一隻剌死了。村裡的巨人們都把格列佛當作小怪獸,紛紛跑來看他。有人提議可以利用格列佛去賺錢。於是,主人便把他裝在一個箱子里,帶他到各城鎮去展覽。主人還讓格列佛表演刀棒技藝,一時轟動了全國。後來,他被帶進王宮,為王後和貴婦人演出。皇後很高興,便從富農那裡把他買了下來。這時格列佛捨不得離開富農女兒葛蘭達克利赤,便向皇後提出一個請求:要把富農女兒留下當保姆。皇後答應了。 大人國是個半島,它的一邊和大陸相連。全國有五十一座大城,人口十分稠密。國王是個非常博學的人。他「頭腦清晰,判斷也很精確」。他向格列佛詢問歐洲的風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學術的情形。格列佛便向他講述了英國近百年來發生的大事。但他聽完卻說:「這些大事只不過是一大堆陰謀、反叛、暗殺、屠戮、革命和流放」,並指責說:「你的同胞中大多數人都屬於自然界中爬行地面的可憎的小毒蟲中最有害的一類。」格列佛建議幫他製造火葯和槍炮來鞏固國防。國王大為反感,認為發明這些殺人武器的人是「人類的公敵」,「他寧願拋棄半壁河山也不想聽聞這種秘密」。他要以理智和仁慈來治理國家。他對人的評價是:「誰要能使本來只生產一串谷穗、一片草葉的土地上長出兩串谷穗、兩片草葉來,誰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於人類,對國家的貢獻就更大。」於是格列佛認為,「這位君主具有種種令人尊敬、愛戴和敬仰的品質:他具有卓越的才能,無窮的智慧,高深的學問,治理國家的雄才,也受到人民的擁戴。」

格列佛在大人國住了兩年。有一次,他和國王出外旅行時,裝他的箱子被老鷹叼到半空中,然後又掉到海里,幸好遇見一隻英國海輪搭救了他。於是他在一七○六年六月回到了倫敦。結束了他的大人國旅行。

格列佛第三次出遊到了飛島國。那是在一七○六年八月五日,他乘坐大商船「好望號」到印度支那和馬來亞一帶航海。因受到海盜襲擊,他被海盜放逐到一條獨木舟上,幸好海浪把他送上了陸地。登崖岸後,他了發現了一種奇異的現象:空中飛來了一座住滿了人的島嶼,把太陽遮蔽了六、七分鍾。然後,那飛島降落到地面,格列佛便乘機爬了上去。飛島上的人面貌和服飾都很奇特。「他們的頭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們有一隻眼睛凹在裡面,另一隻眼睛直沖著天頂」。他們的外衣上裝飾著太陽、月亮、星球的圖形;他們的發音器官和聽覺器官都很遲鈍,要用一個吹脹了的尿脬拍擊他的嘴和耳朵,他們才能說話和聽話,否則他們會把剛剛發生的事忘記。

島上的人總是惶惶不安,因為他們對天文很有研究。害怕太陽一天天接近地球,地球會被太陽吞食了。他們早上一遇見熟人,便首先問候太陽的健康。這個飛島只有一萬英畝左右,底層由金剛石層構成,靠一塊磁石操縱能隨意升降。飛島上住著國王和他的貴族們,還有些工匠、婦女和兒童。國王統治著飛島外的大片領土和屬國。如果臣民們不服從或進行叛亂,他便駕著飛島 飛臨肇事地點的上空;輕則奪他們享受陽光與雨水的權利,重則用飛島直接落到他們的頭上,壓碎一切房屋建築和人畜。

格列佛在飛島上遭到冷遇。他沒住多久,國王便把他發遣到下界首都拉格多去。在這里,他結識了貴族孟諾第,參觀了他的田莊,同時訪問了國家科學院和學校。這里科學家們正興致勃勃地在進行各種可笑的研究:有的在埋頭設計如何從黃瓜里提取陽光;有的想把糞便還原為食物;用豬耕地;還有的想利用蜘蛛織網,用風箱打氣法治病等等。在學校教育中,這里的人,准備取消詞彙,認為這樣有益於健康。一位教授正在寫一本關於如何偵破陰謀的書。於是格列佛向他介紹了蘭敦(暗指倫敦)關於這方面的做法。格列佛說:「那裡的居民差不多都是偵探、見證人、告密者、上訴人、起訴人、證明人、發誓控告人和他們手下的爪牙……在這個王國里製造陰謀的人大都是企圖抬高自己的政客身份,使一個軟弱無能的政府恢復元氣,鎮壓或者緩和群眾的不滿情緒,竊取沒收來的財物填滿自己的口袋,左右輿論使它能符合於個人利益「。教授聽了很高興,准備把它寫進書里去。

格列佛離開拉格多後,到了飛島另一屬地巫人島。這里的長官精通魔術,能把死去的鬼魂召喚前來。格列佛會見了亞歷山大、凱撒、龐貝、荷馬、亞理士多德等歷史上的有名人物。他還將羅馬的議會和現代議會作了一番比較,認為:「羅馬的議會好象是英雄和半神人的聚會,而現代的議會卻象是一群小販、扒手、強盜和暴徒。」同時,他還要求會見了古代英國農民,認為「他們風俗淳樸,衣服飲食簡單,一向公平交易,具有真正的自由精神,勇敢愛國,他們這些美德在過去都是很有名的」,而現在「都被他們的子孫為了幾個錢給賣光了」。後來,格列佛又游歷了拉格奈格王國,這里的臣子謁見國王時要舔地板,國王把毒葯撒在地板上殺死他不喜歡的大臣。在這里他還見到了長生不老的人,了解到長生不老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乘船到了日本。一七○九年四月,他搭乘荷蘭船回到英國。這次航歷時五年六個月,是時間最長的一次。

格列佛第四次游歷是在一七一○年九月,他擔任了商船「冒險家號」船長。當他航行到北美時,新招募來的水手劫奪船隻,他被扔到一個荒島上。格列佛上岸後,被一群類似猿猴的動物耶胡所包圍。正在危急之際,來了一匹灰色的馬,耶胡們害怕它,都跑散了。接著,又來了一匹栗色的馬。它們「舉動很有條理,很有理性」。馬們把格列佛帶回家去,並 用一捆乾草和燕麥來招待他。格列佛搖頭表示他不吃這兩樣東西,馬感到很奇怪。剛好,這時有一隻乳牛經過,格列佛指了指乳牛的乳,於是馬領會了,便用牛乳來款待他。

馬的院子里有許多供它役使的耶胡。這些動物「臉又扁又寬,塌鼻子,厚嘴唇,咧著一張大嘴」,樣子怪難看的。馬比較了格列佛和耶胡的形狀,也把他叫做耶胡。格列佛感到很羞愧。格列佛向馬主人談起,在英國馬是被人們用來騎坐和拉車的,馬們聽了很是氣憤。接著,格列佛又談起百年來歐洲君主間發生的戰爭。馬問戰爭的起因和動機是什麼?格列佛說:「有時是因為君主野心勃勃,總認為統治的地面不夠大,人口不夠多;有時也因為大臣貪污腐化,唆使他們的主子進行戰爭,才好壓制或者轉移人民對於國內行政事務的不滿情緒。」馬批評說,這是缺乏理性的行為。

格列佛還談起法律和金錢的用處。他說歐洲的耶胡們認為:「不管是用錢還是攢錢,錢總是越多越好,沒有個夠的時候,因為他們天性就是這樣,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婪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馬對這點感到很費解。因為在馬的國家裡,雖然按馬的毛色不同分貴賤優劣,但它們都很友愛,「仁慈和友誼」是這個國家的兩種美德。它們不懂什麼叫罪惡,它們共同遵守的格言是發揚理性,並以理性來治理國家,教育下一代。在這里,年青的馬都要「學習有關節制、勤勞、運動和清潔的功課」。每四年春天舉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發現那裡有困難,大夥便踴躍捐助,互相支援。

格列佛感到「這些傑出的四足動物有許多美德,跟人類的腐化墮落對比一下,使我睜開了眼睛,擴大了眼界」。他願意和這些「可敬的『慧駰馬』在一起過一輩子,對各種美德加以研究和實踐「。「慧馬」們都很討厭耶胡,認為他們生性惡劣,為了爭奪一種閃光的石頭(暗指財寶)彼此爭吵不休,甚至引起內戰。在馬的代表大會上,「慧馬」們因發現灰色馬養了格列佛這樣的耶胡,它們責備灰色馬,要它把格列佛放走。於是格列佛自製了一隻小船,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馬主人,離開了「慧馬」國。在海上,他遇見了一艘葡萄牙商船,於一七一五年十二月返回英國。

格列佛前後四次游歷奇遇,歷時十六年零七個月。他把這些親身的見聞記載下來,「唯一目的是為了大眾的利益,所以不管怎樣我也決不可能感到失望」。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