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老遺址
A. 古城遺址的山東濟南
位於濟南市槐蔭區段店鎮古城村東。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2米,主要為商周時期遺存。保存較好。遺址地望與歷代文獻記載之祝阿故城相符,是濟南市商周時期的重要遺址之一。
B. 濟南的歷史遺跡 作文
城子崖遺址----恢復了一段歷史本來面貌,「鵝鴨城」的傳說更令人深思:
4000多年前,山東章丘這片土地上就有一座很氣派的城市,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的陶器,預決吉凶的卜骨,夯實的的城牆等等,都說明這里曾經是一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
1928年4月4日,當時還是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學生的山東籍學者吳金鼎來到平陵進行考古調查。平陵在章丘龍山東北,早在春秋時期就是一個重要的城邑。吳金鼎登上高阜東眺,一個長方形小城垣狀台城映入眼簾,這就是城子崖,當地人俗稱「鵝鴨城」。說起鵝鴨城,相傳是養鵝鴨的地方:唐初,唐太宗五子李佑被任命為齊州都督,李佑驕奢淫逸,特別喜歡斗鴨、斗鵝,在平陵養了許多善斗的鴨鵝,老百姓就諷刺這里叫鵝鴨城。「養鵝鴨何必建城?」吳金鼎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了一段不尋常的考古。
歷史在城子崖改寫
吳金鼎在城子崖西面的斷崖上看到火燒的痕跡裸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土裡有陶片、貝殼和動物的骨頭,隨手挖幾下,竟挖出兩枚粗糙的骨針,再細察土層,不見金屬、瓷器碎片,更無煤渣,吳金鼎意識到這是一處遠古文化遺址。隨後的1930年和1931年,中國第一代考古學家兩次對城子崖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科學發掘,一個以磨光黑陶為主要特徵、被命名為「龍山文化」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在沉睡了4000多年之後又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這一發現,證明中國東部在4000多年前存在著一個土生土長、不同於彩陶文化的黑陶文化。
20世紀20年代,國外考古學家根據仰韶文化的彩陶與中亞和遠東的彩陶有近似之處,提出了中國史前文化西來說的假說,有意無意地對中國古代文明進行貶低,不是將中華文明的歷史估計過短,就是將中華文明的高度估價過低。當這種假說甚囂塵上之時,城子崖考古發現無疑是一道文化宣言,黑陶文化讓「中國文化西來說」不攻自破。當時參加考古發掘的學者無不為之感激涕零,在他們的考古報告中寫道:「我們替中國原始問題的討論找到了一個新的端緒」,「希望由此漸漸地上溯中國文化的原始,下釋商周歷史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田野考古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一個可循的軌道」。在城子崖遺址田野發掘和資料整理中,剛剛步入這一領域的中國考古學家在掌握和運用地層學和類型學方法的能力上有了突進式的提高,把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田野發掘水平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標志著中國近代考古學從齊魯大地上正式起步了。
C. 濟南的老建築有哪些
洪樓教堂
火車站南面經一路上的濟南鐵路局辦公樓
經二路的郵局\人民回銀行
經三緯二路口西南的建築答
沿經二\三路向西路邊可找到一些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對面的校區
四門塔
靈岩寺
總之不多了,百年以上的建築越來越少,所謂的現代化建築,已經讓人們找不濟南市的特徵了。
希望你能找到一些。
D. 濟南有那些傳統文化古跡
濟南素有「泉城」的美稱。泰山山脈豐富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至濟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擋,於市區噴涌而出形成眾多泉水。
在濟南的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最負盛名。噴涌不息的泉山在市區北部匯流而成的大明湖和位於市區南部的著名佛教勝地——千佛山交相輝映,構成了濟南「一城山色半成湖」的獨特風景線。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濟南市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
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西元1019-1083年)任齊州(今濟南)知州時贊美道:「齊多甘泉,冠於天下」。清代著名小說家劉鶚(西元1857-1909年)在《老殘游記》中詳盡描述了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美麗景色。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境內發現以紅褐色陶器為標志的西河類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遺址10多處。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說明濟南作為城市的歷史在4000年以上。當時,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就誕生並生活在濟南一帶。
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舜耕山、舜井、娥英河、舜廟,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西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西元前1世 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西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西元11世紀)。我國現有最古老的單層石塔——四門塔,具有極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李清照、辛稼軒、李苦禪等名人紀念館陳列了他們的作品及其重要文獻資料。。
趵突泉
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園林,風光秀麗,內涵豐富。名列濟南七十二泉之冠的趵突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泉水分三股並發,水花四濺,噴射數尺,壯如白雪三堆,稱「趵突騰空」,蔚為奇觀。泉水質潔甘美,用來沏茶,色清、味醇、爽口、坐在泉東端的「望鶴亭茶社」飲泉品茗,令眾多遊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趵突泉還是歷代唱戲說書的場所。春夏秋雙休日上午在白雪樓戲劇舞台有專場京劇演出,以「釣金龜」、「望江亭」等經典劇碼為主,還可以看到山東特色戲劇呂劇、柳子戲,以及曲藝等節目,遊人還可以與演員聯歡、聯唱,自娛自樂。
大明湖
大明湖之名始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城西南有濼水……北為大明湖。」總面積86公頃,湖水面積46.5公頃。湖畔楊柳依依,湖上荷葉連連,清人劉劉鳳誥寫聯贊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還是歷代名人聚集薈萃之地,13世紀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發出「園林美麗,堪悅心目,山色湖光,應接不暇」的感嘆。位於湖心島的歷下亭,上懸清高宗御書「歷下亭」匾額。亭前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是杜甫的詩句。加之園內有「遐園」、「稼軒祠」、「北極閣」等景點綴其間,令遊客賞景之餘不忘記懷古,極受海內外遊客好評。
千佛山
千佛山位於市區南部,古稱歷山,相傳虞舜(舜是我國原始社會晚期著名的賢君之一),曾耕稼於此,故又稱舜耕山。隋開皇年間(581-600),佛教盛行,隨山勢雕刻了數千佛像,始稱千佛山。千佛山主峰海拔二百八十餘米,山上多巨石,廟宇亭台各據其勝,有飽經崢嶸歲月的唐槐,始建於隋唐幾經興廢的古?興國寺,以及著名的「齊煙九點坊」、「文昌閣」、「舜祠」、「大佛頭」等名勝。在此登高遠眺,山下泉城美景盡收眼底。
靈岩寺
靈岩寺坐落在長清縣境內,是唐宋時代負有「四絕之首」美名的海內古?。
寺中現有天王殿、鍾鼓樓、大雄寶殿等古建築。其中千佛殿里環列的40尊彩色泥塑羅漢,是宋代泥塑之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他們大小與真人相似,形狀姿態各有不同,表情互異,神態逼真,而且其肌肉與脈絡都表現的栩栩如生,書畫大師劉海粟觀後稱之為「靈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齊長城
齊長城修建於西元前404年以前,完成於齊宣王時期(西元前319年——西元前301年)。早於秦始皇修建的「萬里長城」百餘年。
齊長城西起濟南市長清縣境內,東至青島市黃島區小珠山,蜿蜒千餘里,是古代一項巨大的軍事防禦工程。
四門塔
四門塔坐落於泉城柳埠鎮青龍山麓神通寺遺址東側,是我國現有最古老的單層石塔。
四門塔全部用大塊青石砌成,塔頂用二十三行石板層層疊築,成四角攢尖方錐形屋頂。整個形體簡介質朴、渾厚大方,是單層塔的早期建築範例。
五峰山
五峰山位於長清縣城東南40餘里,佔地面積4.83平方公里。五峰山與泰山、靈岩並稱魯中「三山」。山中,峰、宮、觀、亭、台相互掩映、風景絕佳。南北朝時,佛教在此發展,蓮花洞內數百尊佛像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金元時期道教在此興盛。歷史上五峰山道觀曾4次受到皇帝的敕封。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融為一體,景景生輝,處處生情。
E. 我知道中國最古老的城市是濟南,那濟南是不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呢
我也希望濟南城市歷史長點,不過有些專家說,中國的歷史只能有4000年,5000年那是沒有真憑實據的,不想埃及和巴格達,真實的城市遺址存在。咱們的發現遺址算不上城市的定義。
F. 濟南的歷史文化
濟南的主要歷史文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方言
濟南話屬北方語言,冀魯官話-石濟片。而伴隨著城區的拓展,普通話的推廣以及外來人口的擁入,在七嘴八舌的城市語言中,濟南的母語正走向消隱。
2、城市象徵
濟南市市樹:柳樹。濟南市市花:荷花。
3、飲食文化
濟南是八大菜系的魯菜發祥地,歷來傳承有序。
泉城大包:選料精細,做工考究,配料豐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醇厚,花色品種多。
名士多烤全羊:泉城「十大名吃之一」,清朝末期即名聲大起。
黃家烤肉:濟南名吃黃家烤肉起源於章丘,以豬肉為主料,秘方配料,用水果樹枝熏烤製成,口味略咸。
燒烤:回民小區、紙箱廠燒烤、啊里吧吧燒烤、一九燒烤、饢食烤吧、好旺角、良田燒烤、新疆食府等。
4、史前文化
濟南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已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這一時期的遺址全省發現約七八處,其中僅濟南、章丘就有4處。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時期的遺址,已在境內發現8處,是山東省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
(6)濟南老遺址擴展閱讀:
濟南的主要地方特產:
1、章丘大蔥
濟南種植大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優良品種「大梧桐」,一般株高150至170厘米,最高達到2米,單株重1斤左右,有的達到3斤多,章丘大蔥被稱譽為「世界蔥王」。
2、龍山小米
濟南名產「龍山小米」,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向皇帝進貢。
3、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因產於濟南市章丘區明水地帶(明水街道)而得名,是山東省的著名特產之一。
4、黃河大米
位於魯北平原南部,瀕臨黃河,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是濟陽縣發展水稻生產的一大優勢.以優質黃河大米水灌溉產出的濟陽大米,被成為濟陽黃河大米。
5、平陰阿膠
阿膠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葯「三寶」,因產於老東阿縣(今平陰縣東阿鎮)而得名。現東阿鎮已被認定為「中國阿膠之鄉」,具備「阿膠原產地」標志認證。
6、紅玉杏
紅玉杏又稱「金杏」,主產於濟南市歷城、長清,有2000多年栽培歷史,為山東杏中之魁。
7、長清木魚石
木魚石,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空心的石頭,學名「太一餘糧」、「禹余糧」、「石中黃子」,俗稱「還魂石」、「鳳凰蛋」,象徵著吉祥如意、佛力無邊,可護佑眾生、辟邪消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濟南
G. 濟南有哪些古建築
濟南部分古建築
解放閣( 1948年 歷下區黑虎泉西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濟南地方團成立會址
(1922年 市中區育英中學內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府學文廟 (明、清 歷下區大明湖路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清真南大寺( 明、清 市中區洛源大街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折頗多,但不必多講,反正最後順利地出來了。
洪家樓天主教(1906年 歷城區洪家樓北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門緊鎖,唯有一看門人,問之,則曰:
「都回家過年去了,沒人,不讓進」
廣智院 1905年 歷下區廣智院街省
萬竹園 (1912年 趵突泉公園內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北大寺 清 市中區回民小區內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福寺 明 槐蔭區小飲馬庄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長春觀後閣樓( 明 市中區回民小區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巡撫院署大堂( 清 歷下區珍珠泉內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升陽觀正殿 (清 歷下區慈林院街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升陽觀正殿很難找,但升陽觀的大門被我們找到了。
升陽觀的正門是這樣的——
觀里有道士,一身道袍,東北口音,很客氣,很耐心的給我講了升陽關正殿的走法。
呂祖廟三大殿 (明 市中區趵突泉院內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下亭( 清 歷下區大明湖公園內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鐵公祠( 清 歷下區大明湖公園內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題壁堂 (清 歷下區壽康樓街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浙閩會館( 清 歷下區黑虎泉西路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龍潭秦瓊故居 (始建於唐 天橋區五龍潭公園內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華陽宮 (明、清 歷城華山鎮華不注山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督城隍廟( 清 歷下區明湖小區內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黨家莊西清真寺 (清 歷城區黨家莊內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三慘案蔡公時殉難地( 1928年槐蔭區經四路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老舍故居( 1931-1934年市中區南新街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德國領事館舊址 (1901年 市中區經二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德華銀行舊址 (1901年 市中區經二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日本總領事館舊址( 1938年 槐陰區經三路240號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五三紀念碑 (1928年 歷下區趵突泉公園內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津鋪路洛口鐵路大橋 (1912年天橋區洛口鎮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銀行濟南分行舊址( 1926年經二路緯一路147號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德華銀行辦工樓舊址( 1901年市中區經二路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山東郵務管理局舊址 (1920年市中區經二緯三路158號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瑞趺祥布店(鴻記) (1923年市中區經二緯三路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隆祥布店(西記) (1924年 市中區經二路252號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萬字會濟南道院舊址 (1942年市中區文化西路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舊濟南博物館)
黃台火車站( 1911年 歷下區黃台車站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奎虛書藏」樓 (1936年 歷下區大明湖路257號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將軍廟街天主教總堂 (1895年歷下區西熨斗隅街1號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齊魯大學建築群 (1917至1924年 歷下區文化西路44號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齊魯大學醫學院建築群 (1911至1915年 歷下區文化西路107號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基督教自立會禮拜堂 (1926年槐陰區經四路425號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同仁醫院門診住院部舊址 (20世紀30年代 槐蔭區經五路396號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膠濟鐵路辦公樓舊址( 1911年天橋區經一緯三路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山東高等學堂教習舊址 (1904年市中區經七緯一路103號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津浦路鐵路賓館( 1909年 天橋區緯一路1號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市萬字會舊址 (清末民初 魏家莊民康里4、6號 省級優秀文物保護單位)
李狀元府( 清末 市中區鞭指巷9、11號)
狀元府建築的色彩比別家鮮亮,門也比他家高達一些。
時過境遷,狀元府威風不在,狀元府里住上了小商販。
濟南老城牆 (資料來自網上)
府城隍廟與將軍廟 (清 將軍廟街7、13號 )
只有這里,讓人覺著7、13號是古建築,但它已被文革和市場經濟變得很難看了。
府城隍廟與將軍廟,向里走,半天走不到頭,但見到的卻多是這樣的平房。
九華樓 清末民初 後宰門街2號
這里好像已經拆了,但又要重建,據說一些石雕已經鎖在了倉庫里,沒法拍了。這是舊址照片(不確切)。
田家公館( 清末民初 後宰門街86號 )
這是本院內唯一沒翻修的建築,聽說這里曾經住的是鹽商(如果沒錯鹽商應該姓田),不光是住,既然是公館,那這里也是鹽商辦公的地方。
民居 (清末 興隆店街8、10號 )
鍾鼓樓樓基( 明代 鍾樓寺街北首)(照片可能有誤)
原正誼中學南教學樓( 1917年明湖路247號 )
舊縣長金有大宅 (1910年 寬厚所街55號 )
濟南飯店( 1939年 經四路 )
外國洋行( 清末民初 緯六路27號 )
真武廟 (明代 全福庄 )
山東省民生銀行舊址( 1932年經二路166號 )
北洋大戲院( 民初 通惠街1號 )
原德國人住宅 (20世紀30年代 緯二路106號 )
民居(約50張相片 過去的普通民房未發)
後宰門街關帝廟(年代不詳,有近百年了吧,在一工地,正准備翻修)
民居(大戶人家的)
這座房子曾是一個將軍的住處。
這似乎不是民居
這里叫徐家花園。
H. 濟南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濟南素有「泉城」的美稱。泰山山脈豐富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至濟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擋,於市區噴涌而出形成眾多泉水。
在濟南的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最負盛名。噴涌不息的泉山在市區北部匯流而成的大明湖和位於市區南部的著名佛教勝地——千佛山交相輝映,構成了濟南「一城山色半成湖」的獨特風景線。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濟南市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
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公元1019-1083年)任齊州(今濟南)知州時贊美道:「齊多甘泉,冠於天下」。清代著名小說家劉鶚(公元1857-1909年)在《老殘游記》中詳盡描述了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美麗景色。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境內發現以紅褐色陶器為標志的西河類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遺址10多處。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說明濟南作為城市的歷史在4000年以上。當時,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就誕生並生活在濟南一帶。
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舜耕山、舜井、娥英河、舜廟,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 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我國現有最古老的單層石塔——四門塔,具有極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李清照、辛稼軒、李苦禪等名人紀念館陳列了他們的作品及其重要文獻資料。。
趵突泉
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民族形式的自然山水園林,風光秀麗,內涵豐富。名列濟南七十二泉之冠的趵突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泉水分三股並發,水花四濺,噴射數尺,壯如白雪三堆,稱「趵突騰空」,蔚為奇觀。泉水質潔甘美,用來沏茶,色清、味醇、爽口、坐在泉東端的「望鶴亭茶社」飲泉品茗,令眾多遊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趵突泉還是歷代唱戲說書的場所。春夏秋雙休日上午在白雪樓戲劇舞台有專場京劇演出,以「釣金龜」、「望江亭」等經典劇目為主,還可以看到山東特色戲劇呂劇、柳子戲,以及曲藝等節目,遊人還可以與演員聯歡、聯唱,自娛自樂。
大明湖
大明湖之名始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城西南有濼水……北為大明湖。」總面積86公頃,湖水面積46.5公頃。湖畔楊柳依依,湖上荷葉連連,清人劉劉鳳誥寫聯贊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還是歷代名人聚集薈萃之地,13世紀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發出「園林美麗,堪悅心目,山色湖光,應接不暇」的感嘆。位於湖心島的歷下亭,上懸清高宗御書「歷下亭」匾額。亭前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是杜甫的詩句。加之園內有「遐園」、「稼軒祠」、「北極閣」等景點綴其間,令遊客賞景之餘不忘記懷古,極受海內外遊客好評。
千佛山
千佛山位於市區南部,古稱歷山,相傳虞舜(舜是我國原始社會晚期著名的賢君之一),曾耕稼於此,故又稱舜耕山。隋開皇年間(581-600),佛教盛行,隨山勢雕刻了數千佛像,始稱千佛山。千佛山主峰海拔二百八十餘米,山上多巨石,廟宇亭台各據其勝,有飽經崢嶸歲月的唐槐,始建於隋唐幾經興廢的古剎興國寺,以及著名的「齊煙九點坊」、「文昌閣」、「舜祠」、「大佛頭」等名勝。在此登高遠眺,山下泉城美景盡收眼底。
靈岩寺
靈岩寺坐落在長清縣境內,是唐宋時代負有「四絕之首」美名的海內古剎。
寺中現有天王殿、鍾鼓樓、大雄寶殿等古建築。其中千佛殿里環列的40尊彩色泥塑羅漢,是宋代泥塑之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他們大小與真人相似,形狀姿態各有不同,表情互異,神態逼真,而且其肌肉與脈絡都表現的栩栩如生,書畫大師劉海粟觀後稱之為「靈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齊長城
齊長城修建於公元前404年以前,完成於齊宣王時期(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早於秦始皇修建的「萬里長城」百餘年。
齊長城西起濟南市長清縣境內,東至青島市黃島區小珠山,蜿蜒千餘里,是古代一項巨大的軍事防禦工程。
四門塔
四門塔坐落於泉城柳埠鎮青龍山麓神通寺遺址東側,是我國現有最古老的單層石塔。
四門塔全部用大塊青石砌成,塔頂用二十三行石板層層疊築,成四角攢尖方錐形屋頂。整個形體簡介質朴、渾厚大方,是單層塔的早期建築範例。
五峰山
五峰山位於長清縣城東南40餘里,佔地面積4.83平方公里。五峰山與泰山、靈岩並稱魯中「三山」。山中,峰、宮、觀、亭、台相互掩映、風景絕佳。南北朝時,佛教在此發展,蓮花洞內數百尊佛像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金元時期道教在此興盛。歷史上五峰山道觀曾4次受到皇帝的敕封。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融為一體,景景生輝,處處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