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導十讀
Ⅰ 西游記讀書筆記10篇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2.
我最喜歡的書要數《西遊記》了。它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著作,是根據唐代的玄奘到遙遠的古印度天竺去講述佛教的事而改編的。裡面又加上了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懶惰貪吃、忠心耿耿的豬八戒;任勞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們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經,在我國佛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什麼?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只因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別什麼是妖怪,什麼是普通的凡人,孫悟空與唐僧彼此間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誤解。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長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想藉助孫悟空不在這一機會對唐僧痛下殺手,因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為懷,所以這個辦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孫悟空去為唐僧化緣了,白骨精發現這是天賜良機,便變作一個年滿十八歲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語哄騙了唐僧和剩下的兩個徒弟。剛要下手,孫悟空就回來了,他用火眼金睛認出來是白骨精舉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屍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孫悟空趕走,在兩位徒弟的勸說下,孫悟空便留了下來。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誤會了孫悟空。接下來,白骨精接二連三的變化,都被孫悟空識破。到了第三次變化,孫悟空忍無可忍。舉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為孫悟空接二連三的行凶,把孫悟空趕走了。這次唐僧真的誤會了孫悟空,本來孫悟空的目的是保護唐僧,沒想到卻錯以為行凶殺人。
只因為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卻沒有,所以彼此間產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誤會。
《西遊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
3.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錶面,不了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4.
「聖僧努力取經編,西宇周流十四年。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受迍邅。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大覺妙文回上國,至今東土永留傳。」這是我國四大名著《西遊記》的真實寫照。以前是看電視了解唐僧取經。這次通過看書卻品出了新的味道。
眾所周知,唐僧取經的成功離不開三個得力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的大徒弟要練過硬的本領,漂洋過海,尋訪名師。經過一番苦練終於練就了七十二般變化,一雙識別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才可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八戒最大的特點就是可愛。只要有他就會有笑聲,有人誤會他懶惰。其實收拾包袱、喂馬的工作他都一絲不苟,挑不出什麼錯來。但是他很小氣,總是暗地比較,自己比別人多幹了多少。的確,八戒在隊伍裡面確實是個人素質最差的一個。但是我想並不是由最好的人員組合起來的隊伍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隊伍的整體功效。一個強大的完整的隊伍,成員必須要有不同的特點和分工。你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通風報信的往往是八戒。而打不過就跑這個特點也只有八戒有。我記得以前有個將軍,他就是要用怕死的兵放哨。別人不解。他說假如用勇猛的士兵放哨站崗,遇到敵人一定會戰死,而膽怯的士兵則會跑回營中報信。這就是說明人員搭配問題的很好的一個例子。
在看《西遊記》的過程中我覺得唐僧確實是一位優秀的領導人。他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唐僧之所以能取回真經,不僅僅是有三個勇敢的徒弟,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無論是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還是各種美女誘惑他。他都毫不動搖,抱定一個信念:不悲觀、不氣餒,最終取得了勝利。最終唐僧師徒四人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其利斷金。取經途中孫悟空等人遇到困難時,雖有矛盾,但最後都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了師傅,上天入地,遍尋各方神聖。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團結,就沒有最後四人終成正果。
《西遊記》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它非常的好看,真不愧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5.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遊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孫悟空。
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著一本《西遊記》的連環畫,津津有味地看著,當孫悟空打敗了妖精,我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當他的齊天大聖,但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時,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記得那時候看連續劇,當看到此片段時,眼中便充滿淚水。因為我知道,當時的我就是孫悟空。
這只活蹦亂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們的化身。當他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就象徵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當他在花果山上無憂無慮地和群猴們玩耍時,就好似我們那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就好似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小心跑進了大人們的世界,並且搞得一團糟,大人們想哄住他,便封了他個弼馬溫,沒哄住。又封了個齊天大聖,還是沒有哄住。而後如來出現了,伸出他的飛掌將孫悟空束縛在五指山下。嚴慈的父親,終於壓服了他調皮的兒子。度過了漫漫的五百年後,觀世音的出現給了孫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經之路,也踏上了漫長的人生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布滿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工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在學校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有的則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有的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而唐僧則是心地善良,不願氣餒的人。若我們在學習上能個個都是唐僧,孫悟空,沙僧,有對學習的信念,那一定會取得成功。
隨著年齡的增長,《西遊記》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感謝吳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像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
6.
《西遊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豬八戒是他們四司徒之中最讓讀者討厭的,可是我對他卻不這樣認為,他結合了大家的優點,雖然他不夠孫悟空那麼勇敢機智,但是他也會不停地運用一些自己的思維,在困難面前為大家出主意;雖然他沒有沙僧的任勞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會幫助大家提東西;雖然他沒有唐僧的優柔寡斷與善良,但是他也會動真情。
在生活中,像豬八戒特點的這種人好象是比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說是最少見的。為什麼這么說呢?證據如下:
(一)在新世紀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凡事都提倡『愛的教育』,無論對於小孩,年輕人還是成年人。小孩喜歡這樣的老師(當然外表除外),因為這種老師比較和藹,並且對外面的世界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他以前是天蓬元帥,當然了解世事啦),交給大家很多課外知識,從他平時的言語中可以發現他是個比較幽默的人,那麼就可以帶給大家很多歡樂。學生都是比較喜歡這樣的老師,不是嗎?
(二)除了小孩以外,現代年輕人更喜歡這種人,他們總是動不動就說愛情,像豬八戒這種人就是再合適不過了。豬八戒這種人對愛情有責任感,並且會用真心去愛別人,他不像孫悟空那麼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動別人,所以更能取得別人的信賴。俗話說,想要別人愛你,首先就要學會去愛別人。豬八戒已經學會了怎樣去愛人,所以他能獲得他人的愛。
(三)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輕人,老人和中年人。他們同樣需要豬八戒這種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責任心的人總是能取得別人的青睞與喜歡的。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麼多有責任心的人嗎?答案沒有人會清楚。我想會比較少見吧,現代人總是希望別人對自己負責,卻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應該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豬八戒也許是個幽默,有責任心且值得信賴的人吧。這是我對他的印象。
7.
英雄
——《西遊記》讀後感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愛的,就是《西遊記》.它光怪陸離,色彩斑斕,它又振奮人心.讀完《西遊記》,最感動於孫悟空,我驚嘆這個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則描繪了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並為崇高的理想而奮斗的人.
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範,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與一切進行斗爭.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打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看似很熱鬧,很精彩,我卻隱隱感到一層悲劇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廣大,在與命運的搏鬥中總顯得無助,單薄.人是無法與由這時代決定的宿命對抗的.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搏殺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會像貝多芬那樣為了多留給後人一些精神糧食而去"扼住命運的咽喉",更不會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樣高呼一聲:時代整個兒脫節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為大多數人為了瑣屑的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的英雄幾乎沒有,沒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們昭示了人的價值,英雄的浮士德則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了人們生存的價值.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 他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真正意義上的英雄總是出現在人類發展的時代交接點,在千年更替的時刻,人類不該對英雄主義精神漠然視之.現今社會太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的精神了.
英雄——孫悟空——《西遊記》已不僅僅是一部名著,更給我們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8.《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看完這部小說,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在打白骨精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變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著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里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里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從書中我們會悟出許多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9《西遊記》讀書筆記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回《西遊記》,第一次讀時,純粹是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節;後來再讀,對書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說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著(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著師傅。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他雖然天生比較沖動,性格比較火爆,有時會因為一時沖動而殺生,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的,都是些殺人無數的強盜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卻不信,他不管怎麼樣都不讓悟空殺人,卻不去管那些惡人去害人,我總是覺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們師徒四人中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他總是被妖怪抓走。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經去另外一個西天了。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不僅念緊箍咒,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為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但是,唐僧卻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為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不僅不要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也從沒讓悟空幫他飛過。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始終堅持著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就是在路上躺著睡大覺,要麼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借口說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著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說:「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著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作用,如:在師傅被白骨精抓住時,他來到花果山想著辦法把猴哥給請了出來,最後,把師傅救了出來。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也會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麼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師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覺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師傅。 雖然《西遊記》已經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為這師徒四人,實在各有妙處,很吸引人。
10.《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看完這部小說,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在打白骨精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變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著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里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里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從書中我們會悟出許多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Ⅱ 西遊記第一回到第十回的讀書筆記多一點
你應該需要的就是它了,為你奉上:(如果不是請你一定追問,我盡力滿足你的要求)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陳光蕊喜中狀元,招為宰相女婿,被任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劉洪害死,其妻被搶,劉洪冒保赴任。陳被龍王救活,收於龍宮。其妻生子,拋於江中。被金山寺長老所救;起名江流,後又起法名玄奘。長老為其說知身世。玄奘尋見母親。後徑往京師,找外祖訴冤。劉洪被處極刑。陳光蕊還陽。玄奘入洪福寺繼續修行。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涇河龍王為使袁守誠預卜落空,私改降雨進辰,雨量。又以所佔失准搗毀袁守誠卦鋪。袁守誠斷言龍王因違旨將被唐丞相魏徵處斬。並讓龍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夢龍王求情,許之,命魏徵入朝隨侍,使其不能斬龍。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Ⅲ 西遊記的第十回讀書筆記怎麼寫
學生讀書筆記指導示例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要 「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怎樣專才能把書讀好呢?屬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話說:「最淺的墨水勝過最強的記憶」,
做讀書筆記當是一種傳統而又高效的讀書方法,只有多記勤寫,才能加深對所閱書籍的印象,
即所謂「眼過十遍,不如手過一遍」的道理就在此。
Ⅳ 《西遊記》導讀
人物性格: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性格特徵
關鍵詞 :西遊記 孫悟空 叛逆 追求自由 抱打不平 疾惡如仇
1.內容摘要: 孫悟空是《西遊記》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從花果山稱王到大鬧天宮,主要表現他反抗神權,追求自由的叛逆性格;二是護衛唐僧到西天取經,集中體現他不畏自然艱險,征服邪惡勢力的斗爭精神。前後兩個階段性格基本統一。本文對《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這個中心人物多層次性恪特徵進行論述。
2.《西遊記》雖是神魔小說,但並非是作者憑空捏造出來的。這本書撲朔迷離的內容下,隱藏著對深刻的社會問題的抨擊。吳承恩生活的明代,統治階級政治腐敗,生活糜爛,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整個社會的秩序處於混亂狀態。《西遊記》是作者的思想與現實撞擊而成的產物。書中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和人世間貪圖享樂、昏庸無能的封建統治者在本質上是如出一轍的,只是同樣的草包套用了不同的皮囊。替玉皇大帝擒拿孫悟空的如來佛之流,也不過是封建帝王鎮壓人民反抗斗爭的一群幫凶。作者特意塑造了孫悟空這樣一個正義勇敢的形象,意在和這群神仙魔怪形成強烈的反差。孫悟空是一個藐視權威、敢於造反的鬥士,是一位能上天入地、降龍伏虎的英雄。而且不乏人情味。作者賦予孫悟空無窮的膽量和本領,使其對這些神魔構成極大威脅。在孫悟空的眼中,統治者的寶座並不是銅澆鐵鑄,千年不倒的。在他看來,「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他遵從的不是君臣之禮,尊卑有別。而是正義當頭,勇者為王。因此敢於無所畏忌地挑釁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提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反動」口號;敢於揭穿眾神庄嚴外表下掩藏的懦弱無能的本質。孫悟空生在景色優美,處處鶯歌燕舞、瓜果飄香的花果山。在這里,充滿了平等和友愛,可以「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這里是人間的福地,是孫悟空眼中避開剝削、沒有壓迫,可以自由自在生活的樂土,是惟一能夠遠離一切污濁和喧囂的凈土。神仙佛祖居住的天宮,是一個以玉皇大帝為首的等級森嚴的統治機構。唐僧師徒西行途中所經過的國度,雖地域風情各不相同,但都妖魔橫行,弱肉強食,禍國殃民的罪惡行徑隨處可見。有的國王為了從妖道那裡求得長生不老,不惜殘害僧侶。比丘國的國王竟然殘忍到要吃掉1111個幼童的心肝。甚至唐僧心馳神往的西天「極樂世界」,也並非如他想像的那樣一派寧靜祥和,至善至美。而惟有孫悟空居住的花果山水簾洞天,「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孫悟空在取經途中親身經歷,耳聞目睹了天界、人間乃至西天也存在的種種丑惡黑暗的現象,更覺花果山的可愛與可貴,對花果山的同類許諾:「功成之後,仍回來與你們共樂天真。」同樣,豬八戒雖然從威風凜凜的天蓬元帥,降為一個醜陋不堪的豬身,但是細想起來,豬八戒並不朝思暮想地懷念在天上做天神的逍遙時光,他最留戀的卻是在凡間高老莊快樂幸福的生活。可見那個所謂的天國和人間相比,實際上是一個冷冰冰、毫無人情可言的名利場。
3.《西遊記》這部作品,實現了現實與神話的完美統一。吳承恩寫孫悟空,妙就妙在讓他具有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神通,但也並非所向披靡、無所不能。唐僧一行要過火焰山,孫悟空設計取來鐵扇公主的寶扇,卻又被假扮成豬八戒的牛魔王騙了回去,他有火眼金睛,但偶爾也會判斷錯誤。孫悟空與二郎神鬥法,將自己變成了一座小廟,身體的其他部位都變得非常逼真,但惟有身後那條猴子尾巴無法處置,只得將它變成一根旗桿,豎在了小廟的後頭。但是旗桿從來都應該是立在前面的,正是這條尾巴讓二郎神識破了孫悟空的計謀。如此一來,孫悟空的形象便給了讀者更多的真實感。
4.《西遊記》堪稱是古典小說中一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名著。在世界范圍內,《西遊記》被翻譯成英、法、德、意、俄等多種不同國家的文字。英國大網路全書稱《西遊記》「是中國一部最珍貴的神奇小說」。因此,《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多層次的性格特徵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不畏自然艱險,征服邪惡勢力的斗爭精神,他具有鋤強扶弱,抱打不平的英雄本色,他掃盪妖魔鬼怪不但是為了保護唐僧取經,而且也是為民除害。他疾惡如仇、敢於斗爭、有膽、有才、有識。
取經路上,他掃盪妖魔鬼怪不僅是為了保護唐僧取經,而且也是為民除害,他要鏟除一切妖魔怪,盪盡黑暗他「志秉忠良之心與人間抱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第四十四回)具有很強的救世精神,所以他與妖魔的斗爭是正義的。他有膽、有才、有識、也是源於他與妖怪的斗爭是正義的。比如:在比丘國,孫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個小兒的心肝煎葯,而他卻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葯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孩子的性命;他三借芭蕉扇,熄滅了火焰山的大火,既開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當地人民的困苦。經過高老慶,他不由分說地把除妖之事包攬下來,而且說什麼:「你的造化,我有營生…….這正是一來照顧郎中,二來又醫得眼好」(
二、 追求自由,反對神權,對神佛依然保持桀驁不馴的一貫作風,歸於佛門並不意味他對神佛的無條件服從,他仍然堅守著自已的獨立人格,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敢於向一切權威挑戰,始終保持充沛的戰斗熱情,從不氣餒,不管你是什麼人,也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堅持返求民主的精神,到西天後他被封為「斗戰勝佛」正體現了他的 叛逆性和妥協性的性格特點。孫悟空對自由的追求是從最根本的自然生命開始的,他天生地養,無父無母、一開始就在精神上超越了宗法制和社會對人的種種限制和約束。孫悟空本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的「天產石猴」,他出世後,就在這仙山福地里過著「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然的本性使孫悟空在傳統束縛面前顯得桀驁不馴。如《西遊記》寫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因則是復雜的,但可以從兩方面體現出孫悟空追求自由反對神權.一是,靈霄寶殿,等級森嚴;玉帝昏瞶,仙卿庸碌。他們只知君君臣臣,打恭作揖,只會侈談仁義,玩弄騙術;卻不識賢能,不會用人。詔召孫悟空而官封弼馬溫,已屬大材小用;旨諭自幼以桃裹腹的齊天大聖而讓其去看守蟠桃園,更屬天下奇聞。信手摘些嘗嘗鮮,又何足為怪?自是與入園偷盜不同。二是,孫悟空作為地上妖仙,從不以為自己比誰低賤,四海龍王也只是他的「鄰居」;作為齊天大聖,從不以為自己比誰高貴,河漢群神也都是他的「朋友」。天不拘兮地不羈的自由自在生活,成了他的人生樂園。正是這種恍若與生俱來的自由平等觀念,決定了他在等級秩序面前目無尊卑而又不我知,顯得格外心高氣傲而又任情任性。因此,當他一旦感到身受屈辱或壓迫,「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便成為他對付天宮等級秩序的總辦法。這種狂傲美,本質上是屬於新世紀的曙晗。而作為孫悟空的自由平等觀念發展的結果,卻是使他被如來佛設計壓在五行山下,完全失去了自由。這就是說,孫悟空的大鬧天宮,並不是由於他對物質上的貪求,而是由於玉帝「不會用人」造成的結果,而是由於他那恍若與生俱來的自由平等觀念發展的必然。要注意的是,作者對神佛的態度是揶揄,而對孫悟空的態度則是欣賞。
照我看來,把孫悟空鬧亂天宮的原因是寫成由於戀物盜物而觸犯了天條,還是寫成由於對天條抱不平之恨而任性驅物,實際上它是對人物靈魂善惡的真寫照,也是區分宗教故事中的惡魔與神話故事中的反叛英雄兩種性靈的試金石。這是不可不作辨析的重要問題。
閻王殿里他強行勾掉生死簿上猴屬之類,更使他「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成為真正的自由人。因此、在他眼中上至皇帝,下至農夫都不自由的。他追求的是絕對的自由。於是,作為既存秩序與權威象徵的神佛總是力圖束縛他,而孫悟空則不斷反抗這種束縛,最具象徵意味的是緊箍兒。對唐僧,他舉棒就要打,對觀音也厲聲斥責:「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麼生方兒害我!」「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來,讓我逍遙自在耍子便了,…….你怎麼送他一頂花帽,「共我戴在頭上受苦?」(第十五回)諸佛贊揚如來的大法孫悟空又對唐僧道:「師傅,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不成戴金箍兒,你還念什麼緊箍兒肯勒我?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苣么菩薩再去捉弄他人。」(第一百回)孫悟空受朱紫國王的敦請去救金聖娘娘,妖怪譏諷他是替朱紫國為奴,他罵道:「我受朱紫 請之禮,又蒙他稱呼管待之恩,我老孫比那王位還高千倍。他敬之如父母,事之如神明,你怎麼說出「為奴」二字!(第七十一回)可見,他不甘願認臣僕自居,還要維護自已高傲的人格獨立性體現了作者對舊的人格理想的批判和對新忍氣吞聲人格理想的追求,實則是批判明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唐僧是封建知識分子和虔誠佛教徒的復合體形象,在取經的路上卻表演現為百嫵一能,一聽說有妖怪,億就嚇得戰戰兢兢,坐不穩馬鞍,取經遇到困難,他除了乞哀苦憐,就只會笑。唐僧與孫悟空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孫悟空表現的具積極的、樂觀的、正因如此,他每一場的戰斗都會全身心投入、積極作戰並且戰無不勝。所以到西天後他被封為「戰無勝佛」。如孫悟空護衛唐僧去西天取經,從猢猴到斗戰勝佛,可以說是一個實現個人價值的典範,在追求個人成功的過程中,我們離不開團隊合作。在追求個人成功的過程中,我們離不開團隊合作,因為沒有一個人是萬能的,即使神通廣大如孫悟空,也無法獨自完成取經大任,然而,我們卻能夠通過建立人際互賴關系,通過別人的幫助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對於團隊而言,夥伴之間的友好相處和相互協作至關重要,無論是力量型的人,完美型的人,活潑型的人還是和平型的人,都可以任憑自已的性格魅力,來贏得團隊夥伴的支持。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最終實現個人與團隊的共同成功。
三、 孫悟空的性格是動物的本性與人的社會屬性的完美結合,猴子的機靈、頑皮、酷愛自由、勇於反抗與人的好名好勝,好戴高帽的自尊性格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他具有多層次性格特徵。
孫悟空他具有動物與人的屬性,他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現出他的動物性,好動、說他是猴,他的外形是孤扮面凹臉尖嘴,兩腮無肉,羅圈腿,拐子步,活脫脫的一副猴子相,在黃風嶺王老者家借宿時,王老者形容他是「拐子臉、別頦腮、窩公嘴、紅眼睛的一個癆病鬼」。在寶林寺,僧官一見他就說:「真個是生得醜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只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第三十六回)盡管他能七十二變,都改變不了他的動物自然屬性,一是猴子尾巴,在與二郎神打鬥時他變成廟宇,尾巴只得變得旗桿立在後面,結果被二郎神識破;二是猴子的紅屁股,(第四十三回)唐僧師徒三人被金角大王捉住,孫悟空孌做小妖去救,而八戒一見就道:「你雖變了頭臉,還不曾變得屁股,那屁股上兩塊紅不是?我因此認得是你。」孫悟空走到廚房,在灶底摸一把,將兩屁股擦黑。八戒看見笑道:「那個猴子去那裡混了一會,弄做個黑屁股來了。」盡管如此,妖怪還是從中看出了破綻;三是猴子的本能,孫悟空聽菩提祖師講道,「喜得他抓自撓腮,眉開眼笑,思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說他是人,人的喜怒哀樂,好名好勝,好戴高帽等心理狀態,勇於斗爭反抗等社會特點他到一概具全。並且他「一生受不得氣」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異想天開地去追究求一種「超升」的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更加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於是他歷盡千山萬水,出海訪仙學道。這都完全具備了人的心理,如打白骨精後,唐僧執意要驅趕孫悟空,孫悟空一片忠心不被理解。在無可挽回時他堅持向唐僧行禮拜別。唐僧不受,他就拔毫毛又變出三個行者,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還特意叮囑沙僧:「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手段,不敢傷我師父」。當他忍氣吞聲回到花果山時,小說寫道:大聖在那半空里看,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法。「(第二十七回)這種心潮起伏的描寫還有很多,另外他的好名好勝,好戴高帽,孫悟空兩次反下天界都與此有關,頭一次他初登仙界,被封為弼馬溫,開始還勤勉盡職、後來得知這是個「未入流」的卑賤官職,感到受了極大的愚弄和侮辱,推倒公案,打出天門。第二次,王母娘娘設蟠桃大會,宴請各路神仙做了齊天大聖的孫悟空自視甚高,以為可以當「席尊」沒想到幡桃會上根本沒有他的位置,一氣之下,攪亂了幡桃會,又跑回了花果山。當天兵天將奉命來圍剿時,不滿才變成了反抗。喊出了「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激烈口號。盤絲洞蜘蛛精在濯垢泉洗浴,我想:「我若打它呵,只消把棍的往池中一攪,打便打死了他,只是低了我老孫的名頭,常言道「好男不跟女斗」,我這般一個漢子,打殺這幾個丫頭,著實不濟。「他不肯打,於是惹出不少麻煩來。等等這些都體現了人的本性,孫悟空又是神,他戰無不勝,都是憑借「降龍伏虎踢天弄井」的手段:七十二段的變化,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和手中用的那根要大就大,要小就小,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如果沒有這些神通廣大的本領。天宮無法鬧妖怪無法除。所以他是猴人,神三者合一的藝術典型是一個被理想化了的神話英雄。悟空的這些性格特徵反映了被壓迫者勇於反抗的造反精神和勞動人民要解除世上一切惡勢力的美好理想和強烈願望。因此,這個形象一直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總之,我們認為,要全面把握孫悟空的性格特徵,就要全視角、多層面地理解這個形象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不僅要從作者所處時代來認識,亦要從民族文化和人類普遍精神的高度來研究。由以上論證不難看出,孫悟空實際上是封建時代事功型的鬥士形象;其形象的基本內核,便是為造福人類的事業而奮斗的抗爭與進取精神。時代變革,人類正在日新月異地進步,惟有孫悟空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這些精神,將永遠啟迪和激勵著當代及後世的人們!
@@@@@@@@@人物性格:
1.孫悟空:勇敢,忠誠,但又時脾氣急躁,卻不時一種本性一路上保護唐僧使得最終西去取經成功;立下了主要的汗馬功勞。
2. 豬八戒:在小說的前半部他是一個好吃懶做,花心,喜貪小便宜,打小報告,取經決心不堅定的徒弟,但後半部他雖還有這些小毛病,但他的取經決心變得堅定,而且,在對付一些妖魔鬼怪的時候不時還打頭陣,幫助大師兄。他為人憨厚耿直,擔心地不壞,他的一些小毛病可以說給小說平添了些樂趣。使取經的路上不至於那麼乏味。
3.沙僧:他可以說是自歸順佛門到最終取經成功的這一路上最老實穩中,最服從指揮的,可謂是任勞任怨,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
4. 唐三藏:西去的領導者,執行者,為人善良,但是固執鑽牛角尖,對於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一回,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孫悟空逐出師門,還好悔改及時,道歉認錯。除此之外還有就不一一舉列,總而言之佛家思想根深蒂固。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爛多彩的神鬼世界。作者用他的筆法把人類的主要的四種本質忠,懶,實,善及鬼怪的善惡寫的淋淋僅至。
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頒此解釋則取當時事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繕諧劇,故雖述變化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Ⅳ 求十篇西遊記的讀書筆記
自己想吧
Ⅵ 寫《西遊記》的十篇讀書筆記
你不會自己寫?抓住人物就可以了,描寫
Ⅶ 急求西遊記十篇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看完這部小說,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在打白骨精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變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著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里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里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從書中我們會悟出許多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西遊記》讀書筆記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回《西遊記》,第一次讀時,純粹是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節;後來再讀,對書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說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著(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著師傅。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他雖然天生比較沖動,性格比較火爆,有時會因為一時沖動而殺生,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的,都是些殺人無數的強盜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卻不信,他不管怎麼樣都不讓悟空殺人,卻不去管那些惡人去害人,我總是覺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們師徒四人中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他總是被妖怪抓走。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經去另外一個西天了。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不僅念緊箍咒,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為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但是,唐僧卻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為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不僅不要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也從沒讓悟空幫他飛過。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始終堅持著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就是在路上躺著睡大覺,要麼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借口說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著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說:「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著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作用,如:在師傅被白骨精抓住時,他來到花果山想著辦法把猴哥給請了出來,最後,把師傅救了出來。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也會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麼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師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覺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師傅。 雖然《西遊記》已經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為這師徒四人,實在各有妙處,很吸引人。
寫在前面——電視劇《西遊記》從小到大已經不厭其煩地看了無數遍,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也許中國的古典四大名著里,感情最深的就要數《西遊記》了。最近去書店在書架上看到《西遊記》原著,突然再次萌生一種要接近真實的想法。
說再次萌生這種想法是因為幼年時曾經試圖看過原著,可惜當時肚子里墨水太少了,打開書滿眼不是電視里的活潑場面,卻是一堆陌生的字和詞,也正是那個時候,各種古典名著使我產生了畏懼情緒,心裡有了一種「看不懂的就叫名著」的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保持了許多年,直到最近重新開始看《紅樓夢》我才如夢方醒,不是名著晦澀,而是初印象太不合時宜了。
所以得出一個結論:其實名著還是晚點兒看的好,小孩子家家的最好看點兒適合自己看的書,什麼童話大王啦之類。
而關於「接近真實」的說法則是因為這些年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實在常常讓人失望,導演的理解和原來小說作者的理解往往相去萬里,這也讓我對從小就頂禮膜拜的楊潔版電視劇《西遊記》不得不產生懷疑——尤其是看了楊潔變成楊潔奶奶以後所重新拍攝的《西遊記》續集以後。所以,我買來吳承恩同學寫的《西遊記》,我的目的就是接近真實,接近一個真正的《西遊記》,真正的孫悟空唐三藏豬八戒沙和尚。
人是在否定自己的過程里長大的,推翻傳統顛覆概念,否定再否定,不期然的精彩才能頻頻出現。
廢話多了沒用,本讀書筆記就從花果山的地理位置說起!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
——《西遊記》第一回
電視劇里並沒有交代花果山到底在哪兒,除了孫悟空口口聲聲稱呼東海龍王為「老鄰居」能透露一點點信息以外。而因為電視劇里的花果山的戲都是在湖南拍攝,所以給人一個感覺花果山就在湖南。(花絮:電視上知道,當初拍攝西遊記,未來的奧運跳水冠軍熊倪去演小猴子,不慎摔傷了頭,熊倪,湖南人。)
看原著第一回,其實表達得也比較模糊,不過是神話傳說里的區域劃分,東南西北四塊,東為首,花果山就在老大東勝神洲的傲來國海中,所以離東海非常近,跟東海龍王是「老鄰居」。而且「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雖然書里寫「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但其實後來四個洲都有涉及到,孫悟空出生在東方,花果山水土養育他成長為一個未來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不過別急,到底過了多少年孫悟空才開始叱吒風雲,似乎很久。《西遊記》里的時空關系比較有意思,天上地下的往往時空錯亂,這也是需要接近的事實之一。
這樣先建立一個比較虛擬的空間,吳承恩老爺子是不是不太明白地球是個球這個事實?或者他是按照中國神話的標准寫的?總之《西遊記》里雖然有東南西北海,但不要等同於現實里的,神話,建立在虛擬的空間里,我們遨遊在虛擬的空間里追尋真實的人物性格和內心感受。
我就這點愛要不要
Ⅷ 西遊記第10回讀後感
這個你可以從他們的堅持不懈開始講起,如何引申到我們的生活中進行寫作。
(8)西遊記導十讀擴展閱讀:學校版教育是由專職權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有計劃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並最終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達到預定目的的社會活動。
學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育的具體活動受到社會需求影響,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趨勢,承擔著對社會輸送人才的職能。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