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邑游記
① 台兒庄古城游記600字
游台兒庄古城
今年的國慶假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享有「江北水鄉」美譽的台兒庄,游覽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里畫廊卷不住」的壯麗古城。
走近古城風景區,遠遠地望去,一座年代久遠、飽經滄桑的古城,巍峨聳立在前方,厚厚的城牆,高高的城樓,青色的磚,灰色的瓦,古樸而又庄嚴。城門上方鑲嵌著「台兒庄」三個白色大字,特別醒目。進了城門,一派古代建築群落,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有高大威嚴的官府,插著彩旗的店鋪酒肆,古色古香的客棧;也有江南的小橋流水,假山奇石,綠樹成行;還有穿著古代服裝拖著長聲吆喝叫賣冰糖葫蘆的小販,穿梭在運河上五彩斑斕的畫舫,特別是金壁輝煌的天後宮、文學家賀敬之就讀過的翠屏學館、熱鬧非凡的水駁碼頭,以及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
三恪堂等景點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突然使我彷彿置身於另一個世界,時光倒流,回到了過去。
在古城展覽館,我們了解到台兒庄過去是古代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上驛站,南來北往的商人都樂於在此經商買賣,這里曾有著「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據說當年乾隆皇帝路過此地,看到這繁華的景象,寫下了「天下第一庄」題字。是的,古城大門前「水陸通」的牌坊,也一定見證了台兒庄往日的繁榮。
台兒庄還是一座抗戰名城,在台兒庄大戰紀念館,一邊瀏覽圖片,一邊聽爸爸講述那場戰役的故事,1938年,李宗仁將軍帶領中國軍隊在這里一舉擊敗了侵華日軍,取得了重大勝利,大長了中國人士氣,看到這里我更加喜歡這里了!
台兒庄古城游記
說起台兒庄,許多人對其印象還停留在半個多世紀以前的那場著名戰役。如今,這里的硝煙早已散去,而近年來修復改造的「台兒庄運河古城」已成為當地傾力打造的「江北水鄉、運河古城」的城市名片。
歷史上的台兒庄,曾是一座商賈雲集、建築風格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的秀美古城。據當地縣志記載「台兒庄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號稱天下第一庄」。據說當年這里是「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一派繁榮景象。但是數百年的戰火摧殘,尤其是1938年台兒庄大戰時日軍的炮火把這座文明古城夷為廢墟。
近年來,為了傳承古運河之文明,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當地政府把「台兒庄運河古城」的修復重建作為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按照「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台兒庄運河古城」一期工程已於2010年「五一」正式對外開放。說實話,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我去過不少原汁原味的歷史名城,如雲南的大理古城、山西的平遙古城等,對這個現代重建的「台兒庄運河古城」我是持懷疑態度的,當然也是抱著挑剔的眼光來游覽的。
進入景區,首先給人的印象是彷彿來到了江南水鄉:亭台樓榭依河而建,河渠縱橫四通八達,舢板舟楫悠悠穿行,好一派水鄉雅韻喲。
走馬觀花似地游完了「台兒庄運河古城」,總的印象非常好。據了解,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經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可的重建的古城有三座:華沙、龐貝、麗江。那麼「台兒庄運河古城」將是第四座重建的古城,整個古城建設全部完成後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未來還可能會考慮包裝上市。重建後的「台兒庄運河古城」,承載了大戰文化、運河文化和魯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真可謂是大手筆啊。
台兒庄古城游記
遊玩了台兒庄古城後,思想受到了一種撞擊,認識得到了一種顛覆。因為曾經已經固化了的「真善美」概念,在這里被「假善美」所演繹。
台兒庄在古運河邊,屬於山東棗庄市的一個鎮,界臨蘇北。在明清時期曾是一座繁華古鎮,也是因為運河,使這里商賈雲集、水路通衢。就連乾隆下江南也在此小住,所以,台兒庄堪為中國北方一個具有商業代表性的古城。
古城的悲劇命運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李宗仁將軍指揮下的台兒庄大戰,雖書寫了中華兒女杭日的民族豪氣,也與此同時把一座完好的古城,以及古城的文化,在戰火中夷為平地。據載,解放後在偌大的古城遺址上,僅存的破舊不堪的商宅民居已不足十幾家。
古城不在,昔日難尋。
2011國慶大假,我在回家路上走進了台兒庄古城。行前的旅遊願望並不迫切,因為已知這是一座復古作品,不是原滋原味,肯定會處處泛假。而做為假的東西也不會透出文化之美,這是我的先見想法。
但不是先見之明,因為想法在走進古城的那一刻就被顛覆了。
這是一個壯筆巨作呀!不是模仿是復原,是恢復幾百年前的古鎮,從原本的每間屋宅商鋪到街道、碼頭,都是從數百個老人的記憶中,從數千個流落在國內外有關古城的文獻記載中,經過專家、學者、畫家的整理、研討,愣是把原來的繁華舊貌包括文化,都一股腦的折騰出來了。
我是在燈火闌珊中入住古城的,隨便找了一家客棧住下。之後便是瀏覽古城屋檐下紅燈串串的夜景,由於晚間少有遊人,所以,恍如時空逆轉,回到了幾百年前,感受到了在靜謐中那份古代氣息,伴著運河流水的聲音,很愜意,很悠閑。
夜晚真的很安靜,開著木窗,透進了運河的水汽,潤心潤肺的,似夢似醒的一夜。待天光一亮我就迫不及待地走向了清晨的古街。
在古街中新的發現是,每一處房屋都有著文字記述,都把這座房屋的歷史和文化做以勾勒描述,從功能到居者,包括曾經的故事,一一道來。我一路賞析,一路感慨著。既感慨曾經的古城風貌,也感慨山東省為英雄台兒庄投資復建的這一恢弘文化巨作。
這絕非是一般的文化經濟作品,從完整復古的構建文化就看得出來,其用心不僅在旅遊經濟上,也絕非是以假亂真的藝術訴求和匠心所在,而是用心在文化上、在歷史上,在大氣磅薄的手筆上。
台兒庄古城不同於山西平遙古城,也不同於麗江古城、周庄古街,不是被歷史無意和有意保留下的城闕、街道,而是在被歷史摧毀的幾乎殘影不在的情況下,被復活的一座文化古城。
復活的古城是假的嗎?我看不是,因為它把文化復活了,所以假的很真。
於是便有感受,假也善,假亦美。
於是也有後說,不虛此行,他年再來。
② 有一種羅盤被面寫著七個字樣《任仰溪,新安休邑》是什麼意思
新安休邑,是指的安徽休寧縣,是我國最著名 的生產羅盤的地方。
從《休寧縣志》回中可以查到:屯溪答舊屬的休寧縣原名休陽縣,在吳永安元年因避景帝孫休名諱而改休陽縣為海陽縣,隨後縣名雖多次變更,但「海陽」一直在民間沿用,「直到民國28年,撤銷聯保,設區、鎮、鄉,以舊縣名命名縣城為海陽鎮」沿襲至今。
老羅盤,很多用仰溪命名,而任應該是姓氏,類似的比如還有汪仰溪等,總之,你可以把任仰溪當作一個品牌了。
③ 新安休邑漢氏羅盤價值多少錢
這是最高的估計啦 汪仰溪店羅盤應該沒有紫檀木,是用虎骨木製作,價格多少要看品相和歷史價值等,沒有見到實物誰也不知道多少錢。
④ 寫泰州名勝古跡的游記
泰州光孝寺,始建於晉朝,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歷史。 據史記記載,東晉義熙年間(公元-418年)僧覺禪在泰州創建道場古光孝寺。二千年前佛教傳入中國,諸多名山寶剎一般都是創於晉朝,興於唐朝,盛於宋朝。佛教在中國到宋代日益昌盛,至南宋時已達鼎盛時期,泰州光孝寺也在其列亦成為江淮之名剎。 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當時泰州,頗有地位,州臨范圍較廣,一直管到海邊,管著一大片鹽場。泰州自吳王劉濞煮海為鹽時起,就是重要的鹽產地,又因地處江淮之間水路交通要道,又成為重要的稅關。據《宋史》記載,紹興年間,泰州產鹽"三十餘萬席,為錢六七百萬緡"、"一州之數,過唐舉天下之數"。名臣范仲淹任泰州西溪鹽監。可見當時泰州之重要又為繁榮。州內古剎也同樣受寵,徽宗趙佶賜名為"崇寧萬壽寺";公元1111年即政和元年,因年號更改,又改賜名為"天寧萬壽寺",並賜田五千畝。用國家年號相賜寺名,應該說榮譽之高了。 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宋高宗趙構南渡,定都臨安。為徽、欽二宗祝福,敕改當時統治區域內大寺為光孝寺者甚多。又賜名該寺為"報恩光孝禪寺"。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泰州遭戰禍,光孝寺被毀。後寺僧祖彥復修,工未竣而人先歿。紹熙年間(公元1190年-公元1195年)蜀僧別峰(名寶印,字坦叔,為著名詩人陸游至友)徒德范和尚應轉運陳損之聘來任住持。時寺隨粗建而大役多未之舉。此間宋金之間的關系相對和緩,人心思定。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德范建鍾樓。繼而,籌建大雄寶殿,需費甚巨,見者縮頸。居士劉洪獨施錢五百萬樂助,隨後施者不勸而集,瞬即集錢四千萬有奇。興工之初,得提舉常平使王寧之助,殿得建成。殿"為重屋八楹,東西百三十六尺,南北九十六尺,高百一十尺。佛、菩薩、阿羅漢三十一軀"。佛像後陡壁上嵌塑彩色海島,眾僧佇立礁石,工藝精湛。公元1199年,大殿建成,繼任提舉常平使韓梃取《華嚴經》語,書"最吉祥殿"四字為額。這樣泰州光孝寺的大雄寶殿亦稱為最吉祥殿延續至今,乃至於光孝寺在海外創建的道場台北華嚴蓮社、美國華嚴蓮社的大殿也都為最吉祥殿。此時又另建高閣大楹,用寧宗趙擴在潛邸時書賜光孝寺住持覺深之"碧雲"二字為額。余如方丈室、寢室、廚庫、水陸堂及左右廡廂,亦同時建成。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四月,德范徒書記蜀僧祖興請時任寶謨閣待制,著名詩人陸游(放翁)撰《泰州報恩光孝禪寺最吉祥殿》碑文,記其始末。陸游在碑文中詳細記敘了光孝寺的歷史,又作長篇七言銘文,銘文中贊美泰州"海陵奧區名寰中,長淮大江為提封";贊美光孝寺"是邦巍然千柱宮,中有廣殿奉大雄"、"咨爾梵眾極嚴恭,熙運共慶千載逢" 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天竺大講寺(在今浙江杭州市)僧方誌應聘來寺重建殿宇並請浙江布政司參政邑人劉萬春(字延之,號忠孕居士)書"碧雲方丈",上題"宋額",下署"忠孕居士",制額改懸於方丈室。此後,大殿(最吉祥殿)成為祝厘道場,地方官司遇有朝賀、慶祝諸大典,相沿於此行禮。 清朝初年,殿宇因年久失修,山門、佛殿岌岌可危。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僧玉田應聘來寺,茸圮修墜,增建佛殿、齋堂,並鑄金剛經大鍾。又經幾十年風雨至清朝康熙乾隆之間,光孝寺又一度敗落不堪。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有南京金陵大寶華山慧居寺(後改為隆昌寺)僧性慧(字炳一)蘇北里下河人。因返里省親道經泰州駐錫光孝寺目睹寺宇頹敗,住僧寥落,不勝嗟嘆。後地方士紳盛邀,出任住持而負復興之責。因為性慧法師為寶華山法系傳人,而寶華山又稱為律宗第一山,律宗傳戒道場。則光孝寺改禪宗為律宗。曰為光孝律寺,一直至今。 性慧即為光孝律寺一世祖。其徒圓能(俗姓張,興化人,字西林,別號香雨)二十七歲接任住持,能善詩、書、畫、原齋堂"當思來處"之橫匾及法座兩側之柱聯,皆其手書。他毅然以修復寺宇為己任。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四月開工,當年秋,大殿即完工。和碩恭親王弘晝賜書"最吉祥殿"殿額。越二年,於大殿後建香雨樓(以圓能號名樓),增左右長廊。嗣後,觀音、地藏、韋馱、天王、山門等殿或修或建,次第告成。圓能徒明慈建方丈前後樓於碧雲閣故址,仍以"碧雲方丈"為院額。又建齋堂、祖堂,並於方丈院西增構精舍,辟為園苑。圓能徒孫定蓮(字煥然、善詩,《海陵詩匯》采其詩作)復於殿東建廳事,專為地方官司祝厘之所。更在廳事後建千華戒壇,專供僧徒受戒之用。此寺經圓能等祖孫三代十年左右時間苦心經營,樓殿、僧房、長廊達二百餘間,寺僧達千餘人,四時經聲不絕。傳戒亦沿為常例,每逢傳戒期,求戒僧徒四方雲集,千年古剎,名震遐邇。泰壩監摯廣寧張世駿及真州副貢頁團升先後撰《興修光孝寺碑記》、《重修光孝寺碑記》,分別由徐步雲及宮制錦(字石泉,邑人)書寫勒石。兩塊石碑由於時境變遷已毀壞無存。但《重修光孝寺碑記》有一拓片,系汪秉性先生的百年家藏,他在公元1996年11月1日光孝寺大雄寶殿(最吉祥殿)落成,佛像開光前夕,將此家藏捐贈給光孝寺。碑文記載了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之前圓能祖孫三代重修光孝寺的業跡。 道光末年,江蘇巡撫梁章鉅(字閎中,又字苣林,福建長樂人)過泰州,曾應知州張之杲(字東甫,浙江錢塘人)之邀游,訪光孝寺,在其所作《下河舟中雜詩》中寫道: 此間刺史舊同官,助我清游續古歡。 愛讀劍南碑記好,碧雲香雨一庭寬。 咸豐年間,兩淮鹽運使喬松年駐泰州,作《海陵八景詩》八首,贈羽士宋陽裕,取光孝寺"規模宏麗,僧律嚴密,有樓曰'香雨'",定為海陵後八景之一"梵宮花雨"。 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住持德厚聯合鎮江、揚州十大寺聯合進京請龍藏一部,藏香雨樓上,因改樓名為"藏經樓"。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退居法成(字少雲,善書能畫)及其徒孫德厚,徒曾孫谷鳴修茸方丈前樓(實為谷鳴主修),珍藏光孝寺歷代相傳之室--《汝帖》,定樓名為"傳汝樓"。方丈室後特為退居法成起居之所,定名"小休",並由法成手書"小休"(附跋)為額。 民國時期,國家多故,地方不靖,寺趨頹敗。培安和尚於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授常惺法師記。待其圓寂後,常惺法師遂於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春,入主光孝。常惺法師接任住持後,即創辦光孝佛學研究社(即光孝佛學院),以造就宏法人材。常惺法師接任住持時,適值蘇北大水為災,他協助當時政府募集賑款,辦收容所。除大殿、方丈室及退居齋、庫房而外,悉數供給難民居住。民國二十二年春(公元1933年)常惺法師授南亭、葦宗、脫煩三人記其法名依次為曇光、曇影、曇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春,常惺法師因擔任中國佛教會秘書長,廈門南普陀寺住持閩南佛學院院長、北平萬壽寺住持則將光孝寺住持一職文給南亭擔任。南亭和尚一身擔負教務寺務與會務(泰縣佛教會會長)三副重責,從容就道,分頭發展。剋期完成全縣寺廟總登記,召集青年僧伽施以救護訓練,集合城鄉諸山僧尼誦、講仁王般若經,以護國安民,表現了佛教救世度生的熱誠。擴大招生,增聘教授,調整教材,分班授課,一時弦歌之聲遠播,修學秩序井然,在日報闢佛教副刊,使光孝佛學院一時名震遐邇。 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新四軍挺進蘇北,陳毅司令第二次來泰與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李明揚等商洽團結抗日大計時,曾應邀假藏經樓下,對該部軍官、教導總隊宮佐作了闡述團結抗日救國道理,宣傳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的講話。 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春,住持一職由南亭交其法弟葦宗接替。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秋葦宗和尚病逝。次年春由南亭法徒沛霖和尚接任住持,民國三十六年春(公元1947年)南亭和尚特代沛霖傳法予妙然、廣靜、昌言三人,助理寺務。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冬,妙然、沛霖先後至上海,並由妙然將光孝常住文物攜至上海銀行保存。昌言、廣靜同赴武昌佛學院求學。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春,南亭尚奉其師焦山退居方丈智光大師,應台灣其徒孫成一法師函邀赴台。1950年後,南亭和尚等在台灣弘法傳戒,辦僧教育,創辦佛教雜志,講經,做法會等籌辦佛教會,由是台灣佛教,方始脫離齋教型式,恢復了祖國佛教的傳統規模。1952年創辦華嚴蓮社於台北。1964年春間南亭和尚念其光孝寺選其在台光孝學生成一、妙然、守成授予光孝菩提記,成一法名瑞定,妙然法名瑞清、守成法名瑞棲。責被等矣兩岸交通後負責返里修復光孝祖庭。 1949年以後,光孝寺寺僧亦大部離散。主要建築均被逐步拆除。如千華戒台殿宇、大雄寶殿、藏經樓、天王殿及廡廂等,材料移作他用。遺址亦改建廠房。原明代建築西板堂,也因年久失修,倒塌不存。尚存僅山門殿、法堂、碧雲丈室及傳汝樓、小休樓等建築。 1984年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泰州市佛教協會,並將光孝寺列為江蘇省重點寺廟之一,逐步恢復舊日規模。1986年11月,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十五屆大會在尼泊爾王國首都加德滿都召開。光孝寺第十七代法系傳人,台灣華嚴蓮社董事長成一法師與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相遇。成一懇求趙朴初幫助恢復祖庭光孝寺。朴老答復"我會盡力"。1988年,海峽兩岸管道開放,成一、妙然回到祖庭光孝寺,以光孝寺法系人的身份立字據,由原來泰州北山開化禪寺退居方丈肇源老和尚先在常惺、南亭二公靈前拜法,完成法系手續後,再由他代表沛瀮老和尚傳法給松林、禪根二師。1989年6月,經泰州市政府批准成立光孝律寺修復委員會。肇源任光孝寺修復委員會主任、光孝寺住持。1990年3月肇老圓寂,松林繼任住持,繼續修復天王、山門二殿以及大雄寶殿奠基。1994年松林圓寂,禪根再行繼任,此後至1996年11月經過十載的辛苦努力,光孝寺山門、天王、最吉祥三座大殿,全堂佛像,先後落成開光,佛日因而得以重輝。 2000年春,住持禪耕,化緣既了,證入涅盤,2003年12月14日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弘法大和尚入主光孝,榮任住持,為光孝律寺第十八代法系傳人。 光孝律寺淵源流長,久遠歷史,薪火不斷,紹隆佛鍾,佛法昌隆。
⑤ 有哪些寫「山水游記」的古代文言文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
水聲潺潺,而泄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
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滁,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
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
發,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登泰山記》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
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
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⑥ 借鑒與朱元思書的寫作手法,以「這里風景獨好」寫一篇300字的游記
潮陽—一個坐落於廣東省汕頭市的古城,它瀕臨南海,四處都散發著古樸的氣息。這座古城有著許多歷史悠久的建築物,也出過許多名人,例如:北宋的許申,明朝的林大春,清代的鄭之橋……真可謂是千年古邑,人才濟濟啊。 潮陽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地方,海門就是其中一處。 海門鎮位於潮陽東部沿海,蓮花峰景區也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汕頭八大景之一。請跟隨我的腳步,讓我帶你一起去游覽蓮花峰的美麗風景吧! 進入海門蓮花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都是翠綠的,聚集在一塊的青山。山不高,極其普通,卻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 我們往前走著,來到亭子里休息、觀賞風景。在亭子下,有幾門大炮,它們都朝向大海。聽導游叔叔介紹:這幾門大炮是反清康時期的大炮製成的,當時是為了防海盜的。1939年,日本鬼子侵略南海一帶,經過海門,見海邊有幾門大炮,就不敢肆意侵入海門。 我們接著向下游覽。一路上,各種花兒十分鮮艷,紅的、黃的、紫的、白的……為小路增添了許多春意。一陣微風吹來,風里夾著花的芳香,使我心曠神怡。 前面就是沙灘了,我飛快地向前奔去。啊!神秘而又偉大的大海,時而平靜,時而狂怒。平靜時,海水懶洋洋地靠近海邊,輕輕地拍打著細細的沙子,就像母親輕輕地撫摸自己的孩子;狂怒時,直向海邊沖來,把沙子捲入大海,就像獅子在捕捉獵物一樣…… 我愛海門蓮花峰風景區,這里獨特的風景也使人們留戀忘返,它簡直就是潮汕地區里的一顆旅遊明珠!
⑦ 寫山水游記的古代文言文有哪些
寫山水游記的古代文言文有這些:
《蝴蝶泉》
南二里,過第二峽之南,有村當大道之右,曰波羅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異,余聞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擔先趨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棲僧舍,而余獨從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馳.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漱根竅而出,清洌可鑒.稍東,其下又有一小樹,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匯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蝴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勾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遊人俱從此月,群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余在粵西三里城,陸參戎即為余言其異,至此又以時早未花.詢土人,或言蝴蝶卻其花所變,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類而來,未知孰是.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記 (原文)
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
水聲潺潺,而泄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
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滁,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
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
發,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登泰山記》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
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
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自余為戮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 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 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土婁)為類.悠悠乎與灝氣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⑧ 成都三星堆游記,450字左右(小學作文)
今天,我來到成都的古代遺址之一——三星堆。在那裡我可真是大開眼界:有一排排戴著金面罩的人臉面具;有一棵大約三、四米高的通天神樹;有掛滿銅錢的搖錢樹;還有一個個形狀各異的酒壺……
三星堆是因為發掘時挖了三個滿是寶貝的土堆,所以叫做三星堆。通過講解員的講解,我認識了三星堆的四大法寶。
第一個法寶是金杖。金杖有一米多長,是古代的高等人物所有的,它不但很長,而且很細,在杖的外麵包了一層金箔,金箔很薄,一動就容易損壞。不過金杖不是很直,有的地方已經彎曲,可還是很壯觀的。
第二個法寶是通天神樹。因為樹很高,製作不方便,難度很大,古人使用擰管子的原理,先分段製作,後進行拼裝。仔細觀看這棵神樹,它的造型圖案,是由古人想像的龍、鳥所構成,十分精美。
第三件法寶是青銅做的人。它雙握著空心拳,伸在胸前,然而這兩只手是有一段距離,錯位伸出去的,樣子很像一個巫師,大家猜測它當時一定是握著金杖或象牙什麼的。讓大家想不到的是這個銅人居然身高有二米,真讓人不可思議。
第四件法寶是一個青銅人臉面具,不過這個人臉很是奇怪:臉是寬寬的;眼睛是突出來的、有十厘米長;耳朵大大的,是長方形的;嘴長長的,但它是凹進去的;頭上還有一個「F」形狀的裝飾物,而這個裝飾物與臉一樣長。
還有好多出土的文物同樣也很引人注目,我就不一一列舉說明了。
游覽完三星堆,我不禁由衷地贊嘆,這里真是神奇呀!但我也不禁疑惑,前人是如何製造出如此精美的物件的呢?——我為我的先人們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