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成都
『壹』 成都三日游作文400字
我們來到了遊人踏水區,那裡的遊人可多了,裡面的小朋友在高興地打水仗,他(她)們的衣服都濕了,他(她)們的爸爸媽媽看著孩子們玩得這么開心,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踏水區中有兩只石頭青蛙和兩只石頭螃蟹。它們就像真的一樣,靜靜地看著嬉水的孩子們。
我們來到了泉邊,水中有幾只大白鵝,它們自由地在水中漂游,水下有很多魚游來游去,有金魚,鯉魚,鯽魚。魚和白鵝和諧共處,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幅畫面啊!
五龍潭變得越來越美了,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遊人來參觀,我們的濟南也會變得越來越有名氣。
一篇游記作文400字六:墨山游記(365字)
今天,我和好朋友江希航、彭程加上三位媽媽去了離家不遠的華容墨山,天氣晴朗,我們在山腳下的商店裡買了很多吃的東西。
我們開始爬山了,我們三人心情特別好,一路歡呼,媽媽們就忙著給我們拍照,在剛上山的路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和我們一樣高的帶刺小樹,問媽媽:「這是什麼呢?幹嘛要長刺,多危險呀!」媽媽說:「小樹會長刺是它為了不讓動物給吃掉,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本領。」哦!原來是這樣呀!哈哈,真有趣!
我們比賽跑到了山頂,發現了山頂上有很多大石頭,光溜溜,真好玩,我們三人把它當成了我們的游樂園,我們在大石頭上快樂的又蹦又跳,還照了很多照片,最有趣的
『貳』 成都市龍潭水鄉游記
今天下午,我驅車來到了這里,游覽一遍感觸良多。對其建築風格與經營模式還是有一專點意見。總的來說,龍屬潭水鄉修建得還是比較漂亮,但是身臨其境時總還是有幾種不習慣。
一、站在龍潭水鄉的小橋上,總是能看見四周高高的現代建築,(當然,拍照時找好角度是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的)感覺自己就像是井底之蛙。
二、擺明了是模仿江南園林景觀的卻偏偏在各個地方都能看見歐式建築的特點,更多的是到處散布著洋氣十足的銅塑像。真是有點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更討厭那四個中國苦力拉著外國洋婆子坐黃包車的塑像,要拉也該拉咱中國太太嘛!
三、幾條小巷子的牆上分別用《紅樓夢》中的十二金釵的名字命名,可是怎麼看怎麼不像那回事,北京的大觀園那十二金釵的院子給人多麼美感多麼讓人充滿憧憬。
四、總結一個字:雜!
發幾張我照的片片給大家看看,其實只看照片大家還是應該覺得這里很漂亮,但是如果你真正走進去,特別是節日人多時走進去,我保證你的美好映像要打折扣。
『叄』 成都武侯祠游記(600字)
今天去那旅遊了,省略N多字
『肆』 作文 國慶成都游記
一、閬中古城還是古今不相干好
閬中古城,為三國張飛墓地,國人知道的不少。今年國慶大假前往一游,那裡果然遊人如織。但游後感到與其名聲相比,也不盡人意。首先,古城少了許多古味;其次,一些火柴盒建築仍立於古城中,真是大剎風景。希望閬中的領導應痛下決心,忍痛割愛,在古城中去掉火紫盒建築。我個人認為,連那最高學府的「閬中一中」,也應挪動個適當位置才好。它畢竟去碰了張飛墓的靈氣,使那墓古而不古了。要是張三爺在世,卧榻之傍,豈容如此眾多現代學子吵鬧,一怒之下,定叫它片瓦不留。我看那「一中」,還是別去惹那氣壯山河的張三爺為好。最簡單辦法讓那校門另開,臨街讓出三、五十米,使古城中的現代景觀的含量少一點。畢竟張飛的靈寢之傍,那時並未辦有中學呀!至於城市規劃,城市管理,很值得到黃龍溪及其它地方看看,甚至平樂古鎮都可看一下。當然、閬中名氣太大,那些小地方不值一學。但我本意仍為閬中好,絕無惡意。話又說回來,張飛要是還活著,都想過點現代的安逸生活,這乃人之常情。問題是你要利用那古代的張飛來搞旅遊、發展旅遊經濟,那挨著住的人生活上就不能太現代了。至少靠著古城的那幾街幾巷、甚至一兩百米的地區,就得空出來,栽點古樹古木,還有那名聲在外的「張飛柏」。想過現代的生活也行,可以離那古董遠點,任你去過吧!給人以古今互不相乾的感覺為最佳。當然,水電氣、給排水應按現代設計。尤其那張飛想都不敢想的衛生間里的抽水馬桶、水沖廁所應現代化才行。因為這些參觀的人,允許你合理地弄虛作假。古董是供現代人去懷古的,而設施是供現代人去享用的。你若仍修建成兩塊石板下挖個坑的旱廁,張三爺當年受得了,那些現代去憑吊的人卻受不了。但任何現代設施,應隱蔽到不影響整體的古味才行。從閬中到蒼溪,沿途在修路,道路泥濘、坑凹不少可以理解。但那多個收費站,卻一點不少收,就讓人不可理解了。難道每輛汽車所交的養路費中,就不含道路改造費嗎?這些事省里相關部門也得管管才行。道路一爛也無心看風景了,再加上沿途的過路費交過不停,使那閬中的一點古味古興,給沖得全沒了。旅遊點與交通收費互相拆台,總有一天會弄得門前冷落鞍馬稀,那時再來打廣告就不靈了。現代旅遊熱正在興起之時,兩縣、市領導還是從長計議為好,不要守著個寶貝,硬要把它變成無人問津的土堆堆。走完泥濘道路,在那嘉陵江的左岸,眼前出現了一座高樓林立的城鎮,想來那便是蒼溪縣城。還未入城、公路右側的山崖上,首先呈現出一尊雄壯的雕塑。雕塑的是一位紅軍戰士,從一艘紅色的渡船頭,向著對岸飛去。原來,這里是一九三五年原紅四方面軍從通南巴出發,向川西北的松潘、阿壩地區進發時,過嘉陵江的第一渡口。這兒已有一座紀念館和一座紀念碑,並正在進行改建,以供人們瞻仰,並為後人留下永久的紀念。
二、漂亮的山區縣城___蒼溪
過了紅軍第一渡口,正式進入城區。蒼溪縣城修得很好,幢幢新樓櫛比鱗次,所有樓房鄰河依山而建。沿嘉陵江畔,建有寬闊的河濱公園,更讓人感到今日的蒼溪,的確今非昔比。要知道,在蒼溪這樣的山區,即或是縣城,要找一大片平地都十分困難。要建這樣的公園,首先得從那嘉陵江岸邊的亂石中,精心建造起河堤和保坎,再利用人造河濱平地,先得考慮修建足夠寬闊的道路,以使交通順暢,若有多餘地面,才能修建沿河公園。現已建成的公園,無論設計和施工,與大城市所建臨河公園相比毫不遜色。從此,這地處山區的百姓,無論城裡人、或是山裡人一旦進城來,也有了休閑的好去處。也能盡情地享受一下、過去只有住在大城市的人,才能享受到的現代休閑生活。我真為他們感到高興。從蒼溪出發後,天也漸漸放晴,公路狀況較好。那路修在半山腰,雖不寬但很平坦。彎道雖然多,但行道線十分清楚醒目。只要照章駕駛,行車是很安全的。我們開車的師傅是孩子們的好友,他駕車技術嫻熟、快慢適當。秋高氣爽、不冷不熱、空氣清新、視野開闊,我完全沒長途乘車的疲倦感。遙望遠山,那墨綠色的大小金字塔山峰,連綿不斷。對面的山腰上,一幢幢白牆青瓦的農舍,點綴其中,那生氣盎然的山區景色,清晰地呈現眼簾,這真讓我久看不夠。我在想,若是能在那路邊擺上桌椅、歇歇腳,再能喝上幾口剛沖好的清茶、是多麼爽快啊!……我們的車開過一山又一山、一彎又一彎、所見景色,把我過去印象中的「窮鄉僻壤」四字,遠遠拋在了腦後。我再向前方遠處看去,還能見到更遠更高的山山嶺嶺,灰濛蒙地。那些崇山竣嶺,可能便是秦嶺山脈吧?那遠處山嶺的天空中,有連綿飛渡的白雲,下面還有著厚厚的雲層。我想起學地理時老師曾講過,秦嶺淮河是我國南北方氣候的分水嶺。昨晚吃晚飯時看電視,中央台還預報,今天陝南地區有大到暴雨。若是真下了雨,那便是嶺北有雨嶺南晴呀!那我在中學學過的東西,在過了幾十年後,總算得以證實。再看山裡那層層梯田中,農民正高高興興地收割稻穀,這是一月前成都平原出現過的景象。一月後的今天,在這高寒山區再現了。種田人那收獲的喜悅,使我們這些過路人也能深深的感受到。進入廣元地界後,山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那對面山頂的大小金字塔沒有了,而變成了連續不斷的波紋狀。我們的公路也從山腰上升到了山嶺,彎道明顯減少了。這些年來大量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己見成效。那滿山遍野的林木,長得鬱郁蔥蔥。公路掩映在蒼翠的林木中,那白壁清瓦的農舍,不時一閃而過。這條漂亮的公路,把整個山區也變得靚麗起來。上好的道路、綠綠的青山、白白的牆壁青青的瓦、院落中吊曬著成串的包穀、田裡正收割著黃橙橙的稻穀……這不正是國慶大假出遊最想看到的風光嗎?游山不游水是一種遺憾,若見物不見人更是最大的遺憾。此次出遊不虛此行。
三、幾十年來的思念___母校廣中
過元壩鎮,轉眼間進入了廣元城。作為曾是廣元中學的學生,隨時都想回母校看看。已離去四、五十年了,又未事先預約,老師和老同學肯定是見不到了。但是,我還是很想進校去看看,去尋找一下幾十年前尚留至今的痕跡,去懷懷舊、安慰一下我那幾十年來的思念。同行的兒孫們知道我的心思,雖然已走過了進校的街口,仍轉了兩道彎,又問了一下路,將車開到了校門前。首先見到的是庄嚴大方的紅色大理石校招,橫置於高大的校門前,讓我心中好一陣激動。向校門里望去,正面是一棟漂亮的大樓,右書「學術廳」,左書「科學技術館」,校內更有多幢嶄新的樓房。進了校門,左邊是排列整齊的數個籃球場,有不少同學在玩籃球。校內道路寬闊、綠樹成蔭,學術廳前的園形水池和幾個異型花壇,顯得高雅而考究。我沉浸在回憶中,四處搜尋舊有的東西,比如一棵樹或一棟房。汽車還未停下我就發現校門方向己變了。原來的校門是向著南山,而今向著西面。我終於在科學技術館左側的道路邊,發現一棵巨大的釘著牌號的刺槐。我認定這棵刺槐是一九五三年秋天或五四年開春,由老師和同學們裁種於當時校內路邊的。因在以後的四、五年中,我們在校內也種過不少樹,但就沒裁過槐樹了。我與孫子孫女在也算古老的刺槐下合了影,那心中的尋古願望稍稍得點安慰。接著又在學術廳、大門口、校招前留了影。因時間不早,便依依不捨地離去。在車上,孩子們對我說:爸,你們學校那氣派,不像是中學,就是有些成都的高校也趕不上。這話聽後,在孩子們面前,我心中突然產生出一種榮耀感。此時,我暗暗在回憶著……是阿!我讀廣中時,廣中校是川北地區的重點中學,我們年級有劍閣、蒼溪、青川、旺蒼以及甘肅平武、北川等地的同學。廣中校的教學質量較高、校風也好,每年高考升學率在省內都名列前茅。我也靜靜地想了一下,那一生中都忘不了的母校,如今盡管非常氣派,在川內外有著很高的聲譽,連孩子們第一次見到就贊不絕口,……但孩子們這樣比是不對的,因我那母校,仍然是一所中學,她承擔的是中學階段的教學任務,不能去與高校相比。想到這里,我那激動的心情,這才慢慢平靜下來。
四朝天關明月峽___其關乃峽 其峽是關
汽車沿南河老路經過東山腳下,向老廣元城的北門開去,因我們要到朝天關的明月峽游覽。出了北門,路過千佛崖,便上了直達朝天關的高速路。逆嘉陵江而上,不久便到了聞名於世的朝天關。朝天關真名不虛傳,此地有清風峽和明月峽,所謂頭頂清風腳踏明月也。因已是午後四點多鍾,只遊了明月峽。只見那明月峽,原是一堵高高的石頭山,硬被嘉陵江水沖出一條豁口。那兩岸長約五、六百米豁口的陡崖上,連雀鳥都得小心翼翼才能站立。明月峽,其驚在於使人頭暈目眩湍急的江水,其險在於兩岸直插江水中筆直的陡崖。其關乃峽、其峽是關,無需人為建造、天生成就。人畜若想通過,一旦掉進急流江水中,定成為魚蝦口中糧。由於此地山連著山,一山更比一山高,在無數崇山竣嶺中,真是無路可尋。若要進出四川,只有沿嘉陵江岸而行的唯一通道。一旦到了朝天關清風明月二峽,只有望峽興嘆了。古時便在那陡壁上,水平鑿方孔,水平裝方木,下支撐,上鋪板,名曰棧道。以利行人及兵馬通行,這就是著名古棧道。即或到了二十世紀時,修建川陝公路,其唯一可行方案,仍是走清風、明月峽沿江鑿孔開路。由於岩石太堅硬,所鑿之孔,僅容車身之高。所開之道,僅是單行之道。解放後多次擴建,也只是雙行道罷了。這次游覽時,汽車在這路段來回開過,車身在崖腔中時隱時現。由於川陝路已另闢了新道,因此車輛很少,行車比較安全。對岸的寶成鐵路,在穿過清風峽、明月峽時,也是隧道一個連一個,想來當年設計時,經峽口沿江而行,也為最佳方案。但游覽公路下的古棧道是要收費的,既然遠道而來,收費也得一游哇!從棧道上走過後,你不得不佩服我們的先古們,建此道要多大的勇敢和毅力啊!今天你要手提工具、身纏保險繩,在那陡壁上站一陣,向下望一眼腳下旋渦一個連一個的急流,立即會感到眼花頭眩起來。而古人是用手錘一下又一下在鑿孔,不到一米就要鑿上下對應的兩個孔,其難度可想而知。回到廣元城,汽車直開到南山腳下,這才看清楚,那十有九年遭水淹的南河壩子,己成了廣元市的新區。這么一走,才知道現今的廣元城,東起於元壩、西止於上下西壩、南止於南山腳下,其面積己是原老城的數倍了。城市高樓林立、道路四通八達,南河與嘉陵江上,所建的多座橋梁雄偉寬闊,給城市進一步發展,拓展出無限的空間。廣元城,已展現出全新的模樣。
五、莫讓天下雄關變鬧市
由於成廣高速公路己與陝西接通,老川陝路的車輛十分稀少。為了懷舊,我們沿老川陝公路向劍門關奔去。汽車過了沙溪壩不遠,便見前方正在建一座新城,那便是報紙上登過的建在上寺的劍閣縣新縣城。過了橋後,老川陝路突然變得漂亮起來。路傍臨河一邊裝有標志樁,樁上貼有反光膜。路面新鋪了瀝清,行道線清晰醒目,無論白天晚上行車都有安全感。看來,劍閣縣為開發劍門關這一旅遊資源,是下了一翻功夫的。在下午六時左右我們到了劍門鎮。待住進劍門賓館時,天全黑了。這賓館很大,但設施陳舊,無論窗戶或是衛生設備,十之七八是壞的,房間里的電視,十台有九台是爛的,而且是黑白十四吋的小屏幕,在成都有時垃圾桶中都檢得到。街上沒有路燈,只有按著燈光找飯館,先解決晚飯問題。不用問,這第一餐肯定是劍門豆腐。二十年前,孩子們還在中學時,我領她們來這兒旅遊過。相比之下,那時劍門鎮小而破舊,只有一家森林賓館,至今還在對外接待。因客滿,我們沒有住上。飯後,只好早些休息。第二天早上,我們才看清住地全貌。這兒緊臨關口、地勢較寬闊。一條新的水泥路面已鋪過賓館前面,只是還未修通。據賓館人講,現劍門關鎮不許任何人修建房屋,等待統一規劃和重新改造。賓館想作點修補都不允許,因考慮要拆除。看來,劍閣縣要出重拳來打造劍門關這一「天下雄關」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早餐後,我們去到關口,免不了要去那雄關漫道爬一翻。站在高處向關口的四處一望,人流如潮。那通關口的公路邊,外牆瓷磚貼在許多酒樓、農戶的外牆上,閃光奪目。大大小小的停車場和那酒家飯館門口,停滿了各色小車,真成了一條熱熱鬧鬧的城鎮街道。這一來,那「天下雄關」再也「雄」不了啦!那高高的山壁夾持下的關口,尤如城裡兩高樓中間的街道。我對此感嘆,嗚呼、天下「雄關」矣!我之所見:若劍閣縣政府真要辦好劍門關這旅遊熱點,應下狠心,拆去與「雄關」搶眼的的房房舍舍,讓都搬到關內鎮上湊熱鬧去。不僅雄關必「雄」,還應顯現「荒蠻」予以襯托,不受那不應有建築物的干撓。而且,按理那關外應「野性」十足。應讓人自然感到,因「雄」而人跡罕至,因處歷代爭戰是非之地,而百姓避之不及。那豈能是今天這樣?成為謀生、居住、發財而爭搶的商業口岸!天下雄關這種地方,即使常人,也不得已才去過往,因而,仍是亂石嶙峋為好。現開發為旅遊區,就得讓那去旅遊的人,仍在亂石雜草中去尋找,去攀爬那通關羊腸小道的樂趣。親身感受天下雄關游,不僅過關難,就是上到那關口都十分困難。這才叫「天下雄關」游呢!使人抬頭能見山勢之雄偉壯觀,低頭感到舉步為艱。當然,還得要有分寸,不得讓人望而卻步。這就要精心設計一下,也不能畫蛇添足、故弄懸虛。若能鑿一隧道,讓那已有幾十年歷史的公路改改道,恢復建路前的原貌,做到復舊如舊。若能再恢復到三國時期、蜀將姜維鎮守劍門關時的歷史風貌,讓遊人感到此關的渾厚歷史淵源。在旅途艱難行進中,又樂趣無窮。辦旅遊,就得增加歷史文化內涵才行。劍門關是歷戰必爭之要隘。我不曾考證,但三國時,確實屯兵守護。就是近代,紅四方面軍於一九三五年四月,曾奪關西進,四九年解放四川,入川的解放軍,也曾有過爭奪此關之戰。若要古,可找歷史學家指點,在景區內組織人員,扮成古代丁兵,把守要隘,採取古時營盤管理。同時用古官丁,維持旅遊線路安全和秩序、實行古為今用。通過官丁古法操練、古代兵器及戰術訓練表演、來豐富旅遊歷史文化內涵。節假日,也可摩仿古戰實例,組織關前攻防表演。還可配以聲、光、煙火,讓人在雄關前欣賞古戰的樂趣,可大大豐富旅遊者的歷史知識。若能如此,此地遊人必然蜂擁而至,若組織安排適當,遊人可以長久不衰。爬山是要消耗體力的,男女老幼、體弱體強者都會有。因此,不能只設計強者才能攀爬的線路。你看那九寨溝,方園數十公里,讓你自由去選取、去欣賞、品嘗。若體力不支你就上車吧!所以大家花了錢而不悔,還爭先恐後的去游。
『伍』 跪求!(關於四川景點)的500字游記!
都江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僅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人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渠首工程南側,從岸邊迅速隆起,主峰海拔2434米,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山東麓有距今約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芒城遺址,在中國同時期古城址中實為罕見。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對揭示古蜀文明具有重要意義。早在公元前二世紀,秦王朝即將青城山列為國家祭祀的十八處山、川聖地之一。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青城山地質地貌上以「丹岩溝谷,赤壁陡崖」為特徵,植被茂密,氣候適宜,林木蔥翠,古觀藏趣。龍溪自然保護區位於都江堰渠首工程北側,其地形從726米逐步抬升,最高峰光光山海拔4582米,形成鮮明的植物帶譜。生物多樣性豐富、獨特,是國寶大熊貓重要分布地之一。 2、比較分析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倫王國建於幼發拉底河上的納爾--漢謨拉比渠和古羅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廢,只有都江堰獨步千古,永續利用,長盛不衰。 青城山--都江堰地處四川成都平原西緣,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也是中國西部兩大地形階梯的轉折點,是兩大植物區系的交匯區。保護區內地形復雜,氣候多樣,為生物的形成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青城山是鄧崍山脈的前山帶,龍門山脈西南延伸部分,光光山海拔4582米,都江堰寶瓶口海拔726米,相對高差懸殊,大起大落,形成一系列斷裂褶皺的山峰,千姿百態,幽深莫測。青城山集道教文化、古建築文化、青城武功、青城易學、青城丹法於一山之中,是中國道教名山。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公元143年,道教創始人張陵創教於青城山中,次年定居天師洞,立24治(教區)。張陵四世孫張盛後裔在龍虎山建天師府後,歷代天師均要到青城山朝祖。青城山是中國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大洞寶仙九室之天",山內有全國最集中的道教宮觀建築群,始於晉,盛於唐,體現了中國西南民俗民風的特色,與公元1416年歷建武當山道教官贏建築群有歷不同,武當山體現的是宮廷建築特色,青城山的道教建築群自然、古老和悠久,體現出濃郁的中國西南地方特色和民族習俗。青城山道教自創建至今,宗派繁衍,久盛不衰,香火未斷。 3、真實性與完整性 都江堰創建時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至今猶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灌區范圍的擴大,從1936年開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漿砌卵石技術對渠首工程進行維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設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灘、低作堰","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沒有改變,都江堰發揮的效益越來越大。截至1 998年,灌溉面積達到到66.87萬公頃,同時,為四川50多個大、中城市,數百家工礦企業提供了工業和生活用水,成為世界最佳水資源利用的典範。 保護范圍內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植被覆蓋率達98%以上,自然景觀極為旖旎。古樹名木,比比皆是,天師洞內一棵1 800多年的古銀杏樹,高50餘米,胸徑2.3米,主幹高4米處圍徑約20米,1-5米間木鍾乳密集下垂,大小不一,形態各異,蔚為壯觀。張陵曾經居住的天師洞及上清宮、祖師殿、建福宮、圓明宮、玉清宮等全國道教重點宮觀,迄今保存完好;以樹皮為頂、原木為柱的橋、亭、柑、閣、廊獨具特色。隋代石刻張陵天師像,唐代開元神武皇帝敕書碑和唐代三皇造像等珍貴文物、道教經典等保存完好。 4、提名申報的根據准則 4-(1)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青城山在中國道教史上具有開創性 都江堰創建於公元前256年左右,距今已有2250多年的悠久歷史。兩千多年前,秦蜀郡守李冰借鑒前人治水經驗,根據當地的地理特點,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處的特殊地形,在恰當的位置選址作堰,利用高低落差,順應自然規律,在生產工具和施工技術比較落後的情況下,採用熱漲冷縮的原理,鑿離堆,劈開玉壘山,穿"二江"(鄲江、檢江即今走馬河、柏條河),化害為利,自流灌溉成都平原,造就了中外聞名的"天府之國",使成都平原成為中國著名的糧倉。經過兩干多年的發展,成為集防洪、灌溉、運輸、發電、水產養殖、旅遊及城鄉工業、生活用水為一體,綜合效益巨大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悠久的歷史和巨大的效益,開創了中國乃至世界水利工程之先河。青城山是中國道教創立的聖地,它按照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形態進行創新,逐步發展壯大,使之成為中國的國教,具有突出的文化價值和前所未有的開創性。 4-(2)都江堰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在世界科學技術史上獨樹一幟 李冰主持創建的都江堰,正確處理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等主體工程的關系,使其相互依賴,功能互補,巧妙配合,渾然一體,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統工程,聯合發揮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具體地說,利用魚嘴分水堤從眠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動將眠江60%的水引入內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時,又自動將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內江。都江堰建於眠江彎道處,江水至都江堰,含沙量少的表層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層水流向凸岸,將洪水沖下來的沙石大部分從外江排走。進入內江的小部分沙石,利用伸向江心的虎頭岩的支引、寶瓶口的節制和"離堆"的頂托,將大部分沙石從飛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寶瓶口引水口和灌區幹流免遭泥沙淤塞;利用寶瓶口引水口控制進水量,既保證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過量洪水湧入內江灌區,造成災害。都江堰能自動調節進入灌區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成為天府糧倉。都江堰是成功運用自然彎道形成的流體引力,自動引水、泄洪、排沙的典範。建堰時,李冰還在江中埋石馬作淘灘標志,立"三石人"觀察水情消長,開創了中國古代水情測量的先例。歷代對都江堰水利工程都非常重視,逐步完善了管理機構,建立了歲修、防洪等維護制度,積累和總結了"六字訣"、"三字經"、"八字格言"等寶貴的治水經驗,使古堰持續發展,相沿不廢。兩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這樣偉大的科學成就,世界絕無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 872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1833-1905)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1 986年,國際灌排委員會秘書長弗朗傑姆,國際河流泥沙學術會的各國專家參觀都江堰後,對都江堰科學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給予高度評價。1 999年3月,聯合國人居中心官員參觀都江堰後,建議都江堰水利工程參評2000年聯合國"最佳水資源利用和處理獎"。 4-(3)青城山道教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華民族文化劃時代的傑作,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自中國道教在青城山創建以來,道脈繁衍,逐步從山中擴大到山外,乃至全國,以後歷代龍虎山的天師多來青城山朝祖。晉時,青城山為巴蜀道教中心。青城山道士杜光庭對老子理論進行注釋和傳播,對道教理論進行研究整理,被道教界稱為"扶宗立教,天下一人"。1995年,全國全真派傳戒教務法會在青城山舉行。因此。青城山道教對中國道教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創建,是中華民族卓越智慧的偉大創造,是科學管理和維護的結晶。李冰吸取古蜀民族的治水經驗,就地取材,採用"竹籠"、"榪槎"、"干砌卵石"、"羊圈"等獨特的工程技術,年年進行防洪和歲修,費省效宏。都江堰這一獨創的河工技術,被廣泛運用於黃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防洪搶險之中。自漢代以來,在治理突發性洪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科學原理至今仍作為抗洪搶險的先進方法而被廣泛運用。都江堰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劃時代的傑作。 4-(4)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天師道的祖山、祖庭 公元143年(漢安二年),道教創始人張陵來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黃老之學"創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師道,張陵"羽化"山中,青城山便以道教發源地和天師道祖山、祖庭名標史冊。漢晉之際,道教逐步興旺,范長生移居青城山,助李雄建立成漢政權,蜀中一時安定繁榮,天師道成為成漢政權和蜀民的精神支柱。公元618-907年間,唐王朝祟奉道教,中國道教進入一個繁盛時期,青城山尤其興旺。唐僖宗封青城山為希夷公,親草祭文,命青城山修靈寶道場周天大醮,設醮位2400個(道士設壇做法事)。至此,中國道教發展進入鼎盛時期,山中道觀達40多處,先後演變成7個教派。9世紀晚期,道教學者杜光庭對各派道法進行深入研究,圓融各派,成為一代宗師。他居青城近30年,著述約30部250多卷,是道教理論集大成者,影響遍及中國道教名山和東南亞各國,成為"道門領袖"之一。五代時,道教音樂進入宮廷。青城道士張孔山傳譜的古琴曲《流水》,1 977年被美國錄入鍍金唱片,由"旅行者二號"太空飛船帶入太空,在茫茫宇宙尋覓人類知音。現在,青城山仍是弘揚中國道教文化的主要場所。中國道教協會於1 995年在青城山舉行中國全真派第二次傳減法會,全國各大道教名山住持參加傳戒。青城山住持、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傅圓天被推舉為"全真律壇嗣天仙正宗第23代傅圓天大律師"。青城山道教古建築群至今保存完好,不可多得。 自己選幾段吧
『陸』 求游記一篇,最好是在四川的!500多字!快哦!
幽幽青城山
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這次有幸去四川一游。
到了成都,漫步在成都大街之上,景點之中,此時驚嘆於成都人生活之悠閑。我們到達成都,可能是連天氣都歡迎我們,成都出現了少有的晴天,人們三五成群,漫步在灑慢陽光的街道上。公園的茶園當中,悠閑的成都市民圍坐在一起悠閑的喝著茶,桌子上面擺著花生、瓜子等小吃,無憂無慮的聊著天,曬著太陽。看著陽光撒在他們的臉上,喝著茶嗑著花生、瓜子這樣如此的悠閑的情景,我都想坐下享受這悠閑的時光。
晚上漫步於成都繁華的春熙路,此時驚嘆於成都女孩之美麗。以前早就聽說成都乃全國美女最多的城市,來了以後看到如此多的美女,才真正體會到了「到了四川嫌結婚太早」的真正含義。成都MM首先皮膚非常的好,看上去猶如嬰兒的皮膚,吹彈可破,異常白皙;其次身材都非常苗條,連40多歲的媽媽級的身材都保持的異常之好;成都MM打扮都比較時尚,有一句廣告語「人靠衣裝」,如此好的先天條件再加上打扮,成都MM看上去就更漂亮了。可以毫不考張的說,在成都的春熙路之上,想找個稍微丑點的女孩都難,真的即羨慕又同情成都的男同胞們,羨慕的是每天都有這么多美女可以看,同情的是這么多美女卻只能找一個做自己的女朋友,呵呵,玩笑之言。我們在成都真正洗了一回眼睛。(成都方言,看美女叫洗眼睛)
這次旅遊是廠家負責招待,所以吃的地方都比較好,成都人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全是當地特色菜,此時才體會到川菜之美味,川菜位於四大菜系之首的美譽果然名不虛傳。外地的川菜和在成都的川菜雖然都謂之川菜,但是在成都吃到的川菜才是正宗的川菜。德庄的火鍋、大榮和的川菜、錦里的小吃,無一不讓我們大飽口福。 到了旅遊景區,驚嘆於四川之美麗。青城山、西嶺雪山、都江堰、峨眉山,每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處景點都各有特色。青城山的幽靜:一進入青城山的大門,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里衫樹高聳挺拔,直入雲天;路邊的石階上布滿青苔,環境幽深而僻靜,甚至連自己的呼吸聲都可以聽得到。如果是陰雨的天氣,我想這里肯定會雲霧飄裊,猶如仙境。於滄海在如此美景之下,竟然心懷叵測之心,感覺金庸大師不應如此安排,在如此美景之下,應該是仙人所居之地;西嶺雪山的激情:杜甫的千古佳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使我在到西嶺雪山之前一直以為西嶺雪山會充滿人文氣息,但是到了以後才發現這里是年輕人放縱激情的地方。高山滑雪、雪地摩托、熱氣球、滑翔傘,無一不讓人血液沸騰。我也嘗試了人生中第一次滑雪,穿上厚重的靴子,踏上長長的雪橇,練習了一會兒就可以在雪地上飛馳,風從耳邊呼嘯而過,那種感覺So cool!都江堰的歷史:整個四川之所以謂之「天府之國」,都江堰發揮了重要作用。來我們剛好趕上開閘放水,滔滔岷江水從閘口噴薄而出,直奔下流而去,去灌溉千萬畝良田。看到歷史上這偉大的工程,心裡悠然對李冰父子充滿了無限敬意;峨眉山的庄嚴秀麗:經過長達六個小時的車程,才到達峨嵋山腳,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銀裝素裹,冰松銀雪的奇觀,全身的勞累被眼前的美景所驅散。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被冰雪覆蓋的石階兩旁到處是冰雪滿枝的松樹,望眼望去,雲霧裊繞。如此奇景,感覺自己好像走進了一副美麗的山水畫,上峨嵋山的當天剛好是聖誕節,又感覺自己好像到了童話般的聖誕。站到萬佛頂,遠眺雲霧之中的金頂,在陽光的照耀下,金經大殿金光閃閃,時而一朵白雲從金頂旁邊漂浮而過,宛如人間仙境,此時感覺心裡頓如空鏡,如此佛家之地,人間獨有。晚上用過晚餐,在華南地區最大的氡溫泉中洗去了幾天來的勞累。
看過雄偉的樂山大佛以後,下午離開了美麗的四川,當飛機起飛的哪一刻,感覺一絲的戀戀不舍。今後有機會一定再到四川來,那時候再欣賞美麗的九寨和黃龍。
『柒』 參觀成都名勝古跡的作文!
游成都武侯祠有感 成都何處最迷人?我認為不是那麻麻辣辣的火鍋,也不是風情萬種的川妹的花裙子的背後。而是武侯祠。 武侯祠最迷人之處,不是因為有了諸葛亮,古來為相用兵者,高出諸葛,不乏其人;也不是因為有了劉備,古來為帝者,論賢能霸氣及歷史功績,比他優秀的,不計其數。 但君宦同祠、文官武官,同居一室。放眼宇宙,卻獨此一家。但這還不足以讓武侯祠成為成都最具魅力的地方。如果不是那風起雲涌浪花淘盡英雄的80年,你可以到別處去遊了。你錯過了活在三國的機會,但三國風雲,你不能錯過。 否則,你就白來成都。 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期蜀國皇帝劉備和丞相諸葛亮的君臣合廟祠堂,是中國紀念諸葛亮名勝中最負盛名的一處。位於成都市武侯祠大街231號。這些,在網上都可以搜查得到。 還有許多東西,在網上是查不到的。即便我說了,你也未必明白。 只有當你站在那一副副滲入胸堂的對聯前,只有當你站在孔明像前,仰望頭頂上「淡薄明志,寧靜致遠」8字時;只有當你站在諸葛亮孫子諸葛尚前讀著他的歷史,不到20歲,就血濺沙場時;只有當你面對白手起家成群雄四起的劉備時.......你才明白,這一趟,沒有白來。 現在無論何人在何時在何地經歷何事,三國里的人,都經歷過了。這是我在武侯祠里,最直接的感受。看歷史,看的就是當下的人生。 諸葛亮。27歲時經不起劉備的誘惑而出山,47歲生子,54歲死。這個蜀漢CEO,是累死的。是必躬親,家底薄,老闆無能,手下沒有會管理的中層,而競爭對手又強。因而他以累死的方式,落實了前後出師表。 說他死得早,其實比他死得早的還有另一人——龐統。現在人們還經常拿他的名字來猜成人的迷。旁捅。龐統是三國里唯一可以與諸葛亮齊名的人,他死時,才三十六歲。他的死,劉備和諸葛亮是有責任的,高級管理人,適合坐在辦公室里指揮,不適合上前線。而像張飛那樣的猛將,只適合前線,不適合當管理者。但龐統上了前線,張飛當了經理。所以蜀漢得付出代價。損失這樣的兩個人,我覺得影響到蜀漢根基。 在我們的工作中,有多少人只配當管理不配當業務,而又有多少人只配當技術工而不配當管理者呢? ...... 游成都武侯祠
第一天,我們一家來到位於成都市區的武侯祠參觀。
武侯祠乃三國勝地,建於公元223年,是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三國時期最大的遺跡博物館。
一踏進大門,就看到劉備和他的兒子、孫子的石像。據說劉備的耳過雙肩、手過膝蓋,石像果然如此。我們繼續走,看到了關羽、張飛、曹操等的石像。石像中,關羽是紅臉;張飛是黑臉;曹操是白臉,紅臉代表正義;黑臉代表脾氣暴躁;白臉代表奸詐。接著,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的石像。聽導游說,諸葛亮28歲出山作劉備的軍師,真了不起啊!然後我們看到趙雲的石像,我原以為趙雲是一位騎著白馬的英俊少年,但卻是一位白發飄飄的老人。原來,趙雲是眾將軍中最長壽的一位,大家為了紀念這位「常勝將軍」而雕刻成的。在這里,我們還參觀了三國武將用過的兵器,岳飛所抄寫的《出師表》,字字剛勁有力,文中的「帝」字有十幾種寫法,真讓人嘆為觀止。
武侯祠,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三國時期的故事。
杜甫草堂游記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一位年近半百的老人,騎著一匹瘦骨嶙峋的馬,帶領著全家老小向成都趕來。他就是在中國乃至世界詩壇上名垂千秋的大詩人杜甫。
一千二百多年以後,詩人馮至在為杜甫所寫的傳記中深情地寫道:「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詩歌
2004年正月初七,成都的天氣陰郁寒冷,天空中不時飄下淅淅瀝瀝的微雨。這一天,是成都人的傳統節日——「人日」游杜甫草堂。每年的這個時候我會來到杜甫草堂,緬懷這位流寓成都並在成都的一座茅屋裡居住過三年零九個月的老詩人杜甫。其實也談不上什麼緬懷和歌頌,只是想看看詩人清癯憂憤的塑像,看看那個他曾經居住過的簡朴的茅屋,體會一個流落異鄉的人可能會有的孤獨和寂寞。
在草堂北門外的一輛三輪車上買了一小袋滾燙的糖炒板栗,用雙手兜著』—面聞著透過栗殼散發出來的香氣,一邊迎著細雨和寒風進了杜甫草堂。剛進門就碰見一個熟人,他問我是不是來參加杜詩朗誦會的。我說,不是,只是來閑逛的。原來今天草堂內有一個特別的活動,人們將在這個寒冷的冬日舉辦一場杜詩朗誦會,紀念這位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最貧寒最孤獨的詩人。我往周圍一打量,果然看見許多文質彬彬的人穿著唐裝或厚厚的冬衣往裡走,神情里既有對詩人的敬仰肅穆,又有為這次活動准備的熱情和興奮。
詩歌朗誦會在一個臨時搭建的露天舞台上舉行,我站在一株含苞欲放的紅梅樹下,遠遠地觀望著這個別致的舞台。舞台背後是古典的建築、森森的樹木和霧蒙蒙的天空,杜甫的塑像在一扇打開的木門內靜靜地兀立著,淡漠地看著後人激情澎湃地吟頌他當年寫下的詩作。這是一次古典與現代的對話,雖然朗誦者不可能
准確地傳達詩人當時的心境,但在詩人曾經生活的地方高聲朗誦那些光芒依舊的詩篇,我們仍然能感到詩人生命與內心的力量。出人意料的是』這次杜詩朗誦會的參與者不光有本地的文人雅士、市民,還有特邀的全國文藝界知名人士,以及在成都留學的外:國留學生。當這些穿著大紅色唐裝的外國人用尚顯生澀的漢語朗誦杜甫的名篇時,我覺得這些生活在另一個國度和另一種文化背景下的人,已然被中國詩歌的魅力征服了。
現場有一個記者采訪看熱鬧的成都市民,一個小孩自告奮勇地站出來說,我也要朗誦_首杜甫的詩。於是他用童稚的嗓音朗誦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話音剛落,引來眾人一陣開心的微笑。孩子顯然是弄錯了。是啊,杜甫的詩是不適合天真懵懂的孩子們的,它只適合那些經歷過苦難,然而還對生活抱著滿腔熱情的人。
我捧著余溫尚在的糖炒板栗在空闊的園子里繼續行走著。盡管今日的草堂分外熱鬧,人們高聲誦讀著、談笑著,似乎這是一個關於詩人的盛大節日,但是我卻忽然體會到了詩人內心的孤獨。我特意走到「大廨」內那尊杜甫的銅像前——那是一尊我特別喜歡的杜甫塑像,老年的杜甫雙膝跪立在船頭上,身體清瘦,看起來只剩下一襲長衫和嶙峋的骨頭,然而他的眼睛滿含著憂思憤慨,滿含著濰於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我用手輕輕撫摸著他銅質的肉身,目光幾乎不敢同他的目光相對接。在他的目光下,我的多愁善感和所謂的卷憫之心都顯得渺小卑怯,甚至連現在的文字也如同粗糲的沙石,一無用處。
走出很長一段路以後,我還在後悔手中沒能捧上一炷香,對於我們崇敬的詩人,惟有這么隆重的儀式才配得上詩人的高貴。
成都游記——望江樓 平生第一次去成都,第一次感受到巴蜀人民的熱情、地道的四川火鍋、當地小妹口中的四川話,還有具有濃郁巴蜀風情的美景。 大家都說如果不好好的品嘗一下當地的特色就白來成都了! 不過,我是一個對吃沒有太大興趣的人,不過這里也有我喜歡的山水美景。雖然時間短促,但還是游覽了一下成都的望江樓! 望江樓其實就是成都的一個河邊公園,裡面主要的景緻就是中唐時期最著名的藝妓詩人——薛濤的紀念館。地方很小,但是很美。給大家分享一下裡面的美景: 上面是望江樓的正門,中規中矩,古色古香!但是並不出奇。 這里讓我眼前一亮,夾道的青竹給整個甬路搭上了翠綠的屏障。走在這樣的路上,心情舒暢,感覺空氣都充滿了快樂的因子。 穿過綠竹甬道的假山水池,雖是人工雕琢,但不失自然之靈氣。環水繞山,青山亦能翠綠水幾許? 這里就是前面提到的薛濤紀念館了。薛濤是中唐時期著名的藝妓詩人,祖籍長安,是中唐蜀地的一方才女。八、九歲能知音律,能篇詠,善辭辯。為詩一生,成詩五百首,有《錦江集》傳世。 這口井就是當年薛濤用過的井,後人命名為「薛濤井」。 這里應該是薛濤當年經常梳洗打扮的地方。我到哪裡的時候,很多藝術專業的學生正在這里寫生。旁邊的景緻也非常好! 水池的出水口,也或許是入水口吧,上面有一座小橋,橋面是這種虯曲的龍紋圖案。可能天生的中華情結,從小就喜歡這種龍紋的圖案。 臨出來時經過這樣的一個地方,因為在修繕,所以沒看清名稱地點。不過這不耽誤我為之駐足,真的是太美了! 走出望江樓,回首剛剛走過的路,彷彿進入到了世外桃源一般。腦海中的亭台樓閣還沒有隱去,看見眼前繁華的現代樓宇。恍如隔世,那種清心雅緻,是多少鋼筋混凝土都不能給予的。 我那顆渴望自然,渴望自由的心又開始跳動了!
『捌』 美麗的成都作文300字急急急!!!
成都是我的家鄉,我的家鄉最近幾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一環路以外就是專田野,現在擴大到三環路了屬。一環路從四車道變化成六車道,二環路從六車道變成八車道。不僅公路擴大了,還修建了下穿隧道和上跨立交橋。過去常堵車的道路,現在也不堵了。以前從城中心出城至少需要1小時,可現在只需要半小時。成都的變化真大!
離我家最近的南郊公園不再收取門票了,向市民免費開放,公園里還有健身器材。二環路上的麗都公園,以前裡面是一棵棵小樹苗,現在已經是一棵棵高聳入雲的蒼天大樹了。自從二環路變成八車道以後,中間就開始用綠化隔離往不同方向行駛的車子,慢車道也用花草樹木作隔離帶隔離著,把二環路打扮的更加美麗。每當清晨上學時我走到二環路時,都聞到新鮮的空氣。成都的變化可真大!
我們的家鄉正在變化,變得更有美麗,更可愛,更有現代,我越來越喜歡我的家鄉了!雖然現在路上有時還是有一點點堵,不過現在已經開始建設地鐵了,所以今後我們的家鄉會變得更通暢、行人也很守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