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安寨遺址

安寨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2 04:55:56

❶ 土樓的歷史沿革

土樓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產生於11—13世紀(宋元時期),經過14—16世紀(明代的早、中期)的發展,至17—20世紀上半葉(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達到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而這一過程又與北方人民大規模的南遷密切相關,福建尤為明顯。
土樓在建築形式上,也經歷了從土堡(寨)到土樓的發展過程:生土夯築的長城、民居—生土夯築的土堡(寨)—堡(寨)宅合一的早期土樓—無石基土樓—成熟的土樓。 土樓的產生與中原居民大南遷是有著密切關系的。西晉永嘉年間(307—312年),由於北方連年戰亂,又出現罕見的大旱和蝗災,中原居民大量舉族南遷,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福建,帶來中原先進的文化,福建開始顯現新的生機。唐宗章二年(669年),唐高宗為了鞏固對福建的統治,派陳政、陳元光父子率中原府兵入閩,駐扎福建南部的漳州等地。唐末(7—8世紀),中原人民為避戰亂,又一次大規模地南遷,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福建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北部的建州等地。上述進入福建東南部漳州、泉州等地區的中原漢人,在與原住民的相互融合、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閩南話為代表的福佬民系,並通過隨後不斷向海外遷徙,形成了主要分布東南亞各國數以千萬計的閩南華僑群體。
北宋末期,特別是南宋時期(1127—1279年),由於北方受金人攻打、統治,中原民眾舉家南遷者甚多,這些南遷者多經江西贛州進入福建西南部的汀州,帶入中原的語言、文化,經過與當地文化的長期融合,形成了以客家話為代表的客家民系,並通過隨後的繼續向南、向海外的遷徙,形成了主要分布於中國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台灣的客家人群體,以及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客家華僑群體。
考古成果表明,從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中國乃至中亞、東亞的廣闊區域內,就開始了以生土夯築房屋、聚落建築的歷史。從11—13世紀始,傳統的生土建築藝術在特定的歷史大遷徙背景和特有的自然環境條件中,衍生並發展繁榮了「土樓」這一奇特的建築品類。福建土樓記載著這一歷史發展的全過程。
在土樓的建築形式上,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福建的生土夯築技術已相當成熟,福州新店戰國晚期至漢代古城遺址(公元前2世紀—前1世紀)、武夷山城村閩越王城遺址(公元前1世紀)等所遺留的城牆,均為生土夯築而成。唐五代(7—8世紀)以後,福建地區出現的具有強烈軍事防禦性質的堡、寨,其堡、寨的牆體也多以夯土依山而築。
這些生土夯築的土堡(寨),自古至今絕大多數被當地人稱為寨,基本上已毀,或僅存殘牆斷壁,或已被拆除重建,或僅作為地名沿用至今。上世紀40年代以前出版的《永定縣志》,就記載了許多寨的名稱,但其中多數已盪然無存,被後來興建的土樓或磚混建築所代替,極少數只留下部分可以辨別的遺存,至多僅存殘牆斷壁。迄今所知,南宋以前永定境內就有溪南里的新寨、赤寨、西湖寨、金寨、仁梓寨、龍安寨、水寨、高寨、犁頭寨、羅寨、永安寨,豐田裡的上寨、新寨、下寨、中寨、龍王寨、網崗寨、何家寨、黑雲寨、湖洋寨、銅鼓寨、地上寨、龍旗寨、廖湖寨,金豐里的太平寨、楊家寨、天德寨、蘇屋寨、曾屋寨、高頭寨、金山寨等等。這些寨均以生土夯築而成,既是民居,又是具有突出防衛功能的建築。
對於最古老的土樓的研究,目前發現最早記載「土樓」的文獻是《重修虔台志》。
《重修虔台志》記載:
「福建永安縣賊鄧惠銓、鄧興祖、謝大髻等,於嘉靖三十八年聚黨四千人,占據大、小淘水陸要道,築二土樓,鑿池豎柵自固,且與龍岩賊廖選勢成犄角……」
同書同卷接著又記載道:『已復攻圍土樓,禽賊首吳長富,斬一百一十九級,獨鄧興祖據樓抗拒,攻之不克。公委推官劉宗寅親詣連城益兵三千四百,屯姑田,潛夜部勒……而土樓仍未破也。漳南道調發把總郭成苗兵一千,永安縣民兵四百來。時賊中有投降何五福者,願為內應,興祖所遣細卒求救於龍岩廖選者,又為官兵所執,賊計窮,聽五福誘,鄧興祖、謝大髻出巢告招,伏起,二酋就縛,大兵乘勢攻入土樓,獲二酋妻,殺其拒敵者,余賊奔潰,兵焚其樓以旋」。
漳州土樓研究專家曾五嶽先生認為福建圓土樓發源於九龍江中下游及比鄰地區,是漳州先民抗倭的產物。土樓是明代九龍江下游及比鄰地區的漳州人在抗擊倭寇的血雨腥風中創造出來的,它最早出現的時間應是明嘉靖年間。
而據1997年版《南靖縣志》記載:全縣建造歷史500年以上的古土樓有18座。建築年代最久遠的是書洋鄉石橋村溪尾洋社的永安和書洋鄉下版寮村的輯光樓及裕昌樓。永安樓約建於元代中期,輯光和裕昌樓約建於元末(1368年左右),距今均已600餘年。明清時期建造的土樓佔52%。今存建築400年以上土樓有27座,300年以上有37座,200年以上有130多座。土樓建築技藝傳自鄰近的閩西。古土樓大多數請永定、上杭的泥匠和木工師傅來建造。清代以來,南靖客家人對土樓建造已相當熟悉。
根據永定縣土樓專家胡大新的研究,永定縣城郊鄉古二村的方形土樓龍安寨,始建於北宋時期,迄今已經有1000餘年的歷史,為最古老的土樓。2009年6月17日至7月6日,由福建省考古隊對龍安寨土樓進行考古試挖掘。在探溝范圍內,揭露出兩期相互疊壓的遺址和地層堆積,出土了北宋時期的近百件陶、瓷器殘片,器形有罐、碗、碟、爐等生活用品。第一期地層堆積為生土夯築而成的土牆遺址。第二期發掘的遺址有房子、道路、生土牆、護坡等。該土樓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充分證明,至少在北宋以前永定縣境內就產生了較為成熟的民居建築土樓。
宋元明時期(11—14世紀),由於社會動亂,許多戰事延至福建境內,再加上沿海地區時常遭受海寇侵襲,這些具有強烈軍事防禦性質的堡、寨形式所具有的功能,逐漸被移植到民居建築上。以四周夯土牆與圍牆內部木結構建築共同承重的土樓建築形式,逐漸大量出現。
特別是唐宋時期,客家民系在江西贛州、福建汀州地區形成後,不斷向福建的東、南方向拓展,不可避免地與先期進入福建並紮根於此的福佬民系居民產生沖突。而且客家民系進入福建後的二次遷徙,多以家族為單元,舉族而遷。為了擁有生存空間,適應新的生產、生活和防衛的要求,他們需要一種既能適應聚族而居、具有高度防禦性的要求,又必須適合當地特殊地理環境,就地取材,便於建造,在經濟成本、建築材料的獲取等方面具有可行性的建築。由土堡、土寨形式演化而來,集居住、防禦等功能於一體的實用的圍合型生土建築——土樓建築藝術逐漸在這一地區產生並發揚光大。福建土樓就是這樣在民族遷徙的歷史背景下,在長期的實踐中被創造並延續至今的,把中國沿襲了數千年的生土建築技藝推向頂峰。
公元11—13世紀(宋元時期),是福建土樓的產生形成階段,規模較小,大多沒有石砌牆基,裝飾也較粗糙,建造形式上呈正方形、長方形。這一時期,永定客家土樓以馥馨樓、日應樓、豫興樓、月成樓、源昌樓等為代表。 14世紀末開始至17世紀初(明代),隨著福建經濟、文化的發展,特別是明中葉以後福建沿海和閩西南山區寇、賊屢發,融防禦與居住為一體的福建土樓建築形式被廣泛採用。明末清初(17世紀)大學者顧炎武著《天下郡國利病書》第十六冊福建省部分引明萬曆(1573—1620年)版《漳州府志·兵防考》城堡條記載到:「漳州土堡,舊時尚少。惟巡檢司及人煙輳集去處,設有土城。嘉靖辛酉年(即嘉靖四十年,1561年)以來,寇賊生發,民間團築土圍、土樓日眾,沿海尤多」。標志著福建土樓進入發展階段。
這一時期,也是客家民系、福佬民系與當地人民經濟、文化互相交融的時期。據1997年版《南靖縣志》卷六的資料統計,由永定遷入南靖開基的有21個姓氏,遷入平和縣開基的有10多個姓氏。
而漳州土樓分布與客家民系的分布,基本重合,更說明了這個問題:
詔安縣土樓,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4個鄉鎮。前3個鄉鎮是純客家區。太平是客家福佬混居區,客家福佬人口比例約為6:4。
南靖縣土樓,分布在梅林鎮和書洋鎮。這兩個鄉鎮基本上是客家人居住,福佬居民約佔5%。
平和縣土樓,福佬人和客家人都住土樓。但土樓分布區主要在客家鄉鎮和福客混居鄉鎮。
華安的土樓比較少,目前只有64座,居住者有福佬人和福佬客。
實際上,現在南靖講閩南話的土樓居民,從他們族譜記載的遷徙路線,以及他們在從事宗教、祭祖,喪葬等活動來看,仍然保持客家民系的方式與特點。如「呂秀蓮的祖籍地南靖書洋呂厝(龍潭樓),現在是一個通用閩南話的村落。但該村呂姓是明代中期從永定大陂頭遷入的,老底子仍是客家。」 17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上半葉(清代、民國),福建省西部及西南山區的條絲煙、茶葉等加工業蓬勃興起,銷往全國及東南亞各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生態環境認識的提高,居民對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增長,為維護家族的共同利益,讓更多的宗親幾十人或幾百人聚族而居,以適應家族的興旺,居住的安全,方形、圓形和府第式等豐富多彩的土樓應運而生,建築形式漸趨考究,功能也向多樣化發展,出現了以土樓建築為主體的村莊。19世紀晚期,海外文化影響在部分土樓建造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一些土樓內出現了中西融合的建築形式與裝飾。福建土樓達到了鼎盛階段。
以五實樓、奎聚樓、永隆昌樓、裕隆樓、福裕樓、環極樓、遺經樓、富紫樓、衍香樓、裕德樓、業興樓、振成樓、振福樓、永康樓、僑福樓、善慶樓、福盛樓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土樓,是永定客家土樓在全盛階段的傑出代表。這些土樓表現出在公元17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數百年間,不僅規模空前龐大、結構越來越合理、功能越來越齊全、裝飾越來越講究,而且建築風格、種類向多元化趨勢發展的歷史進程, 是永定客家土樓在全盛階段的傑出代表。

❷ 安塞腰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請再寫幾個我國著名的文化遺產

1.明清皇陵

2.天壇

3.頤和園

4.孔廟5.周口店遺址

6.故宮

7.長城

8.高句麗壁畫墓

9.沈陽故宮
10.雲岡內石窟

11.平遙古城
12.承德避暑山莊容

13.秦始皇陵

14.莫高窟

15.龍門石窟

16.都江堰

17.大足石刻
18.蘇州古典園林

19.皖南古村落

20.廬山國家公園

21.武當山

22.麗江古城

23.拉薩布達拉宮

24.廣漢三星堆

❸ 請問一下福建龍岩這里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沒

永定土樓、冠豸山 毛澤東同志舊居 地址:和平路32 聖母宮 地址: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專 天馬風景區 地址屬: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 玄明山 地址: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 公平山 地址: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 國家4A級風景區龍硿洞 地址: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 睡美人 地址:306縣道 凈口宮 地址: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 雲顯宮 地址: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 國家森林公園富溪旅遊區 地址:203省道 青年林 地址: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

❹ 《安塞腰鼓》的資料

安塞腰鼓是陝西省的漢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飈,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國的各地展現風采,並為世界矚目。
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著陝北高原民眾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與性格。安塞腰鼓可由上千人一同表演。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大獎,近年來,它先後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回歸慶典,2009年國慶典禮等大型活動中表演,並赴日本、德國等地進行表演。

安塞腰鼓是流傳在陝西省北部安塞縣一帶的一種民間廣場群體藝術,展現了陝北人民的一腔熱血,是陝北民間藝術中獨特而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它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了粗獷豪放,剽悍威武,剛勁激昂,氣勢磅礴,渾厚雄壯,威猛剛烈,鏗鏘有力,舞姿優美,瀟灑大方,流暢飄逸,快收猛放,有張有弛,群而不亂,變化多端等特點。安塞腰鼓融舞蹈、武術、體操、打擊樂、吹奏樂、民歌為一體。

集中表現了陝北人奪取勝利和豐收後的喜悅心情,融合了黃土高原人憨厚、實在、樂觀開朗的性格。同時,它是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再現,是黃河流域文化的組成部分。因而,它不僅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名揚海外,堪稱「中國一絕」和「中國第一鼓」。

安塞腰鼓從農村打到城市;從黃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從農家小院打到天安門前;從自編自演走向電影電視屏幕;從農運會打到亞運會;從陝北的窮山溝走上世界領獎台。安塞腰鼓以它獨特而精湛的藝術打遍全國,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不僅是黃土高原的代表,也是中國的代表,世界的代表!

安塞腰鼓依據不同的風格韻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輕松愉快、瀟灑活潑,動作幅度小,類似秧歌的風格;「武腰鼓」則歡快激烈、粗獷奔放,並有較大的踢打、跳躍和旋轉動作,尤其是鼓手的騰空飛躍技巧,給人們以英武、激越的感覺。目前,文、武腰鼓逐漸結合形成新的風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鄉與真武洞兩地最有特色。它們生動地反映了當地群眾憨厚、淳樸的氣質和性格特徵。特別在表演中,又有機地揉合了民間武術和秧歌舞動作,有弛有張、活而不亂,進退有序、氣勢磅礴、渾厚有力。群眾贊之為「式子慷慨碼子硬」。

如果說悠揚高亢的信天游是黃土高原的憂郁的詩情,那麼安塞腰鼓就是這片土地的頑強生命的吶喊和奔突。這是一種民間的舞蹈,更是一種深刻的文化現象,有濃厚的當地人民生活的氣息。

「腰鼓」是陝北各地廣泛流傳的一種民間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區的安塞縣、榆林地區的橫山、米脂、榆林等地最為盛行,是陝西民間舞蹈中具有較大影響的舞種之一。陝北腰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悠久的發展歷史。在一些主要流傳地區,幾乎是村村有鼓隊,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傳承,經久不衰。正由於它流傳的時間長、范圍廣,參加的人數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動律雖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風格和習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

安塞腰鼓由來已久,本是古代軍旅以增軍中士氣及傳遞情報所用,這里是用來表達勝利的歡呼和豐收的喜悅。頗密的擊鼓聲,強悍的步伐,變幻的陣勢,雄壯的吶喊,盡現男子陽剛之美,在國際上極富盛名。

安塞腰鼓多採用集體表演形式,鼓手(稱「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則數十人,多時可達百餘人。隊伍包括拉花女角、傘頭、蠻婆、蠻漢等角色,和「跑驢』、「水船」,等各種小場節目組成浩浩盪盪的民間舞隊。在表演上強調整體效果,要求動作的整齊統一和隊形變化的規范性,主要通過鼓手們豪邁粗獷的舞姿和剛勁有力的擊鼓技巧,充分展現生息在黃土高原上的男子漢們的陽剛之美。

❺ 福建土樓的人文歷史

同宗血緣凝聚力
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土樓集體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強烈的家族倫理制度。土樓的建造,一般都是在同宗血緣家族的最高大的樓體和堅固的牆基穩重存在和發揮作用。同宗聚居的土樓里,一樓之內乃「一公之孫」。樓內數十、數百人中,有父母、兄弟、叔侄、妯娌、婆媳等宗親關系,多代同堂,擁有共同的祖輩,最高長輩具有絕對權威,同樓人聚居共財。
道家哲學思想
在客家土樓建造中,八卦的運用可謂精彩絕倫,不僅八卦土樓完全以八卦精髓為建樓指南,而且其他類型的土樓建造亦多用八卦擇地定位,鎮宅禳邪,出煞保安。在田樓,建於樟州市詔安縣官陂鄉大邊村,其建造完全按八卦精義進行。主樓共分八卦、八大部分,每卦八開間,合六十四卦六十四開間。八卦八等分勻稱,每等分之間從一層直起泥牆作防火牆。八卦樓內門戶講究,每家的家門都有門楣和堂號。門框懸帖各種八卦平安符,樓上樓下除精美鏤雕花窗外,還有特殊的八卦保安厭勝吉符意義的門窗彩畫。
濃厚的文化性
客家人重視文化教育,在中國山區農村中早已形成一種特別的風氣。尊師重教的傳統,使許多土樓內專設學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學堂,供本樓及鄰近子弟學習文化。土樓家族有一習俗,族中有人中了秀才以上科場功名之後,都在祠堂前池塘外沿兩邊豎石筆一對。石筆,古稱「謗木」,即後來的華表,它是功成名就、地位榮耀的象徵。石筆是一種華麗而壯嚴的石雕物,依中舉級別、品位高低和文武不同,石筆長短、底座式樣和筆身雕刻均各不同。在客家地區,不少土樓門前豎有石筆。土樓家族還很注意「興詩立禮」,樓內隨處可見的對聯無時不在激勵後輩學子求上進。土樓明珠振成樓,除具獨特的八卦建築風格外,樓內一幅幅對聯和題詞,就是前輩期望後輩知書識禮成大器的家訓,深具典型意義。 生土建築的活化石
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永定客家土樓是永定客家人從黃河流域輾轉遷徙到永定之後,將遠古的生土建築藝術發揚光大並推向極致的特殊產物。公元13世紀(元代)以後,永定客家土樓已相當普遍。公元15世紀70年代(明代中葉)以後,永定客家土樓進入了成熟期,建築工藝爐火純青,造型多樣化,功能日趨完善。公元17世紀50年代(清代初)以後,永定客家土樓進入了全盛時期。甚至到了2001年仍有人建土樓。從明代起,隨著永定人遷居鄰近地區南靖、平和、新羅、大埔等地的人口漸多,永定客家土樓的建築工藝也開始傳播到那裡。 現存最古老的土樓——龍安寨。方形土樓,坐落在城郊鄉古二村,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沒有石腳牆基。今存遺址(包括部分殘牆)。
最富麗堂皇的圓樓——振成樓。坐落在湖坑鎮洪坑村,建於民國元年(1912),被稱為「土樓王子」,以中西合璧、內部空間設計精緻多變而著稱。2環,外環高4層,直徑57.2米。
最令人震撼的土樓群——初溪土樓群。位於下洋鎮初溪村海撥400-500米大山深處的山腰上,山勢峻峭,形成於明代初(公元13世紀初)至現代。包括5座圓樓在內的近百座土樓,是人與自然完美結合、和諧相處的典範。
規模最大的圓樓——承啟樓。坐落在高頭鄉高北村,又名天助樓,被稱為「福建土樓王」。始建於明祟禎年間(1628年~1644年),直徑73米。「高四層,樓四圈,上下四百間;圓套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鼎盛時期住過800多人。
現存年代最久的五鳳樓——裕隆樓。坐落在高陂鎮富嶺村,始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佔地面積5113平方米,3堂2橫式。1959年出版的《中國古代建築史》一書對該樓作過詳細介紹。
佔地面積最大的土樓——永隆昌樓。府第式方樓,坐落撫市鎮新民村,建於清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佔地面積達11519平方米。全樓共有95個廳堂、624個房間、144道樓梯、7口水井、8個門坪、16個大小樓門。 沙石蛋白建堅固土樓
福建土樓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現今逾千座土樓分布於福建西南山區,主要分為圓樓、方樓及五風樓等,建築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紅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墻厚達一米至二米的土樓,堅固得可以抵禦野獸或盜賊攻擊,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涼等功用。
美國曾誤為核彈發射井
形狀獨特的客家土樓,竟在六十年代的冷戰時期,被美國誤為核彈發射井,雖經過20年的研究,用間諜衛星拍下無數圖片(土樓的俯視圖),但仍無法了解1500座「核彈發射井」中的「機密」,中情局在1985年終派出一對夫婦偽裝遊客,到福建閩西永定縣調查,終於發現那些「發射井」,原來是歷史悠久的土樓,絕不是間諜衛星所發現的「核武設施」,才令美國當局鬆了口氣。

❻ 陝西省延安市安塞縣真武洞鎮雷坪塔村怎走

北首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博物館 在寶雞市龍泉巷第四中學內。為原始母系氏族社會的遺址博物館。1959年建立,有三個陳列室。一是墓葬陳列室,陳列瓮棺葬、二次葬、合葬、仰身葬共30多具,以及隨葬品。二是房屋遺跡陳列室,陳列房子遺跡一座。三是遺物陳列室,展出石器、陶器和骨器等300多件。 金台觀 在寶雞市車站北約0.5公里處。為明代遼東道人張三豐修道處。有中院和東、西偏院三部分。建於明初。朱楹雕欄,極為壯麗。地處市區北面高台,登台可俯視全市。現已在觀內建立博物館。 神農祠 在寶雞市渭河南岸之峪家村,北距寶雞市5公里。相傳炎帝神農生於蒙峪,產後其母姜氏抱至九龍泉內沐浴,在瓦峪撫養長大,後人遂於此地修祠紀念。祠內有正殿、東西廡殿、鍾亭及魁星亭等建築。祠外有一清泉,名九龍泉。此地南依秦嶺,西臨渭水,風景幽美。 天台山# 在寶雞市區南20餘公里處。海拔1998米。群峰爭秀,飛瀑流泉。相傳遠古時期神農氏(炎帝)在此治理水患、教民稼穡、嘗識百草等,有關的傳說和遺跡甚多,如黃帝焚香求教於炎帝的燒香台、炎帝首創「日中為市」的太陽市遺址,停放炎帝遺體的神農骨台等。為道教名山之一,有老子騎牛過玄關圖刻、八景宮道院以及孫臏修道地月南洞、點將台、觀象台、論道處等遺址。景色幽麗。 炎帝陵 在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鄉常羊山上。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炎帝的陵寢。據傳,神農鄉是炎帝神農氏的生長地,盛唐前神農境內的天台山,姜水畔就有規模宏大的神農廟、炎帝殿,而且至今仍有神農寢骨台和「九龍泉」殘碑等遺跡。 太平寺塔 在岐山縣城內西街。為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高28米。由於整個塔身斗拱繁密,顯得特別秀麗。塔建於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歷代雖有修葺,原貌並未改變。原建於宋太平寺內,現為城關中學。 五丈原 在岐山縣城南約20公里。高1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西接麥里河,東界石頭河,南臨棋盤山,北據渭水。形勢險要,可攻可守,為古代行軍布陣之地。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六齣祁山,駐兵於此。北端建有諸葛武侯祠,祠內有明、清楹聯匾額,詩詞碑碣多塊,獻殿牆壁嵌有清刻岳飛書寫的前後《出師表》石碣40方。 周公廟 在岐山縣城北7.5公里。三面環河,北有鳳凰山,東為鳳凰堆,相傳是《詩經》「鳳凰鳴矣,於彼高岡」之地。南面是谷口,《詩經》「有卷者阿」即指此。廟始建於唐代,現存為清代晚期建築。內有唐、宋以來的歷代碑刻數十通,其中以唐大中二年(848年)敕賜潤德泉答詔和鳳翔節度使崔琪奏狀、謝表刻石和韓愈、蘇軾題詩為最佳。廟周有楸、柏、槐、楊等高大樹木,有的相傳是漢、唐所植。 東湖 在鳳翔縣東門外。分內外二湖,內湖為宋文學家蘇軾任鳳翔府判官時重疏,外湖為清光緒年間(1875-1908)鳳翔知府開鑿,統名曰東湖。面積約14萬平方米。湖水從城外西北角鳳頭泉引來。泉水東西分流,如鳳凰展翅飛翔,城以此得名。由宋迄今,屢毀屢修。內湖原有三公(周公、召公、太公)祠和蘇公祠,現已改建為鳳翔博物館。 雍城遺址* 在鳳翔縣南。是春秋時期秦國都城。先後經歷19個王公,歷時290多年,這里一直是秦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活動的中心。雍城平面大致呈方形,東西長約3300米,南北寬約3200米,總面積為10.56平方公里。城內布局嚴整,道路縱橫交錯。目前已發現三處大型宮殿區,1號宗廟建築群遺址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殿堂均為土木結構,大屋頂,四面坡,屋頂由雙楹柱支承。這是迄今所見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築群遺址。

❼ 安塞農民畫的主要特徵

安塞民間繪畫講究裝飾,注重色彩效果,追求強烈的感覺印象,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1、安塞農民畫作者首先注重表現意境和神態。一般不講究人物比例,也不太懂得透視原理,首先在意境和神態上做文章。2、安塞民間繪畫把現實和理想美妙地結合起來。
3、安塞民間繪畫在顏色上非常大膽,明快、和諧、鮮活。
4、安塞民間繪畫在構圖上非常大膽,以情為上,以意為主,以神為美,抽象、誇張、簡練、浪漫。
5、安塞民間繪畫的整個基調和情緒是健康、朴實、昂揚向上的。 1、畫板:固定畫紙用,尺寸可大可小。
2、毛筆:根據需要可分為一般毛筆(用於上大塊顏色)和勾線筆(用於勾邊線)。
3、畫紙:一般為水粉紙。
4、各種顏料:一般為水粉顏料。 安塞民間繪畫同陝北地域文化一脈相承,有著深刻的自然、歷史、社會文化背景。安塞民間繪畫受到陝北特殊的地域文化、包括陝北地區漢族宗教文化、民間文化以及安塞腰鼓、信天游等群眾文化的影響。安塞地處延安之北,是古代軍事要地,取意「安定邊塞」而得名,境內的蘆子關早在唐宋時就建造五城,以護塞外,當地至今流傳著「蘆子關,蘆子關,風蕭蕭兮延水塞,安得壯士控北藩」的詞句。因此,從安塞民間繪畫中明顯融匯著這種特殊歷史條件和特殊地域下形成的粗擴豪放、雄壯昂揚的氣勢,其中既有關中文化的影響,又有塞北文化的滲透。安塞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漫無邊際的丘壑、山崗之間,理想與現實的沖突,逼迫中經受著生存的磨礪,從而激揚了生命本體的精神張力,造就了渾朴寬厚、強悍而富於創造的品質。
安塞農民畫作品粗獷凝煉的線條、濃烈的詼諧的色彩、雄壯渾厚的形象、崇高美妙的意境、隨心所欲地行筆運色,無不承受著這種精神品質的遣使。安塞民間繪畫既然根植於古老的漢族傳統文化沃土,它與新時代新文化觀念的融合,必然移植了這塊土地質朴純真的品性,同時又洋溢著新文化的精神風采。民間藝術家們以他們特有的眼力和手法,多角度地觀察表現豐富的生活和陝北黃土高原發生的變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安塞地處陝北一個偏僻的縣城,交通不便、信息阻塞,這一面造成了安塞今天經濟的落後,另一面卻鎖住了民間藝術的古老傳承。據文物發掘顯示,歷史上這里並不是一個文化落後地區。相反這里的文化積淀非常豐厚,這里曾經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遠在新石器文化時期,這里就大量活動著我們遠古的先民們。資料記載在1987年的文化普查中,在安塞有文物點330處,古文化遺址有178處。其中,仰韶文化遺址12處,龍山文化遺址160餘處。遠古文化遺址如此集中,說明當時這一地區的自然條件是適宜先民們生活和發展的。

❽ 阜寧巢城遺址在什麼地方

不知道,沒有聽說過.靠近阜寧的寶塔鎮(建湖縣),那裡有個塔很有名氣,可以去下.許個願什麼的,但一定要還願.就是說第二年在同一天一定要去.還有阜寧外灘.哈哈.
到射陽海邊也可以啊.

❾ 土樓的來歷是什麼呀

土樓,是利用未經焙燒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夾牆板夯築而成牆體(少數以土坯磚砌牆)、柱樑等構架全部採用木料的樓屋,簡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築牆作為承重系統的任何兩層以上的房屋。根據《現代漢浯詞典》的解釋,所謂「樓」,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子」。據此,一層的房子,即使以生土牆承重、以木料作為柱樑等構架,也不能稱為土樓,只能稱為土屋。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漢民族傳統民居的瑰寶。
土樓是分布在中國東南部的福建、江西、廣東三省的客家地區,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生土與木結構相結合,並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築。它們是幾次中國乃至東亞歷史動盪和民眾大遷徙的產物。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品類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樓。
土樓已被嚴格確認的福建土樓建築有3000餘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龍岩永定縣、福建省漳州南靖縣和華安縣,其中又以客家土樓為代表。土樓的興建高潮是在中國動亂與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遷移之際。這些時期包含唐末黃巢之亂、南宋政權南移與明末清初。直至17世紀之後,不但讓客家人最後定居於中國東南沿海,也讓土樓分布地點以中國閩粵地區為大宗。出於抵禦山林野獸、強盜的需要,並體現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種形式特殊的建築的。
土樓的產生與中原居民大南遷是有著密切關系的。西晉永嘉年間(307—312年),由於北方連年戰亂,又出現罕見的大旱和蝗災,中原居民大量舉族南遷,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福建,帶來中原先進的文化,福建開始顯現新的生機。唐宗章二年(669年),唐高宗為了鞏固對福建的統治,派陳政、陳元光父子率中原府兵入閩,駐扎福建南部的漳州等地。唐末(7—8世紀),中原人民為避戰亂,又一次大規模地南遷,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福建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北部的建州等地。上述進入福建東南部漳州、泉州等地區的中原漢人,在與原住民的相互融合、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閩南話為代表的福佬民系,並通過隨後不斷向海外遷徙,形成了主要分布東南亞各國數以千萬計的閩南華僑群體。
北宋末期,特別是南宋時期(1127—1279年),由於北方受金人攻打、 統治,中原民眾舉家南遷者甚多,這些南遷者多經江西贛州進入福建西南部的汀州,帶入中原的語言、文化,經過與當地文化的長期融合,形成了以客家話為代表的客家民系,並通過隨後的繼續向南、向海外的遷徙,形成了主要分布於中國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台灣的客家人群體,以及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客家華僑群體。

考古成果表明,從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中國乃至中亞、東亞的廣闊區域內,就開始了以生土夯築房屋、聚落建築的歷史。從11—13世紀始,傳統的生土建築藝術在特定的歷史大遷徙背景和特有的自然環境條件中,衍生並發展繁榮了「土樓」這一奇特的建築品類。福建土樓記載著這一歷史發展的全過程。
在土樓的建築形式上,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福建的生土夯築技術已相當成熟,福州新店戰國晚期至漢代古城遺址(公元前2世紀—前1世紀)、武夷山城村閩越王城遺址(公元前1世紀)等所遺留的城牆,均為生土夯築而成。唐五代(7—8世紀)以後,福建地區出現的具有強烈軍事防禦性質的堡、寨,其堡、寨的牆體也多以夯土依山而築。
這些生土夯築的土堡(寨),自古至今絕大多數被當地人稱為寨,基本上已毀,或僅存殘牆斷壁,或已被拆除重建,或僅作為地名沿用至今。上世紀40年代以前出版的《永定縣志》,就記載了許多寨的名稱,但其中多數已盪然無存,被後來興建的土樓或磚混建築所代替,極少數只留下部分可以辨別的遺存,至多僅存殘牆斷壁。迄今所知,南宋以前永定境內就有溪南里的新寨、赤寨、西湖寨、金寨、仁梓寨、龍安寨、水寨、高寨、犁頭寨、羅寨、永安寨,豐田裡的上寨、新寨、下寨、中寨、龍王寨、網崗寨、何家寨、黑雲寨、湖洋寨、銅鼓寨、地上寨、龍旗寨、廖湖寨,金豐里的太平寨、楊家寨、天德寨、蘇屋寨、曾屋寨、高頭寨、金山寨等等。這些寨均以生土夯築而成,既是民居,又是具有突出防衛功能的建築。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