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聖遺址
⑴ 香港的古代遺跡有哪些
香港法定古跡香港法定古跡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跡條例》所保護的歷史文物及建築。截至2008年7月11日共有法定古跡85項:港島區(28項)、九龍區(9項)、新界區(42項)、離島區(8項)。 [
前中央裁判司署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今香港終審法院)
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外部
香港大學鄧志昂樓外部(今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香港大學孔慶熒樓外部
香港禮賓府(前香港總督府)
域多利監獄
堅巷舊病理學院(今香港醫學博物館)
梅夫人婦女會主樓外部
都爹利街石階及煤氣路燈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主樓
聖約翰座堂
聖若瑟書院北座及西座
舊三軍司令官邸(今茶具文物館)
舊上環街市(今西港城)
舊中區警署
舊最高法院外部(今香港立法會大樓)
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
東區
柴灣羅屋(今羅屋民俗館)
銅鑼灣天後廟 (參考 天後 (香港))
南區
大浪灣石刻
香港大學大學堂外部
黃竹坑石刻
舊赤柱警署
鶴咀燈塔(自2006年3月3日 1 2)
灣仔區
舊灣仔郵政局(今環境保護署環境資源中心)
景賢里 [編輯本段]九龍區九龍城區
九龍寨城南門遺跡
前九龍寨城衙門
瑪利諾修院學校
深水埗區
李鄭屋漢墓(今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油尖旺區
尖沙咀前水警總部
前九龍英童學校
前九廣鐵路鍾樓
香港天文台總部 [編輯本段]新界區北區
上水河上鄉居石侯公祠
粉嶺天後宮
坪輋長山古寺
廖萬石堂
龍躍頭老圍門樓及圍牆
龍躍頭松嶺鄧公祠
龍躍頭麻笏圍門樓
龍躍頭覲龍圍圍牆及更樓
龍躍頭覲龍圍門樓
鏡蓉書屋
西貢區
大廟灣刻石
西貢上窯村
滘西洲洪聖古廟
佛頭洲稅關遺址
東龍洲炮台
東龍洲石刻
滘西洲石刻
龍蝦灣石刻
沙田區
沙田王屋村民宅
大埔區
上碗窯樊仙宮
文武二帝廟
大埔碗窯窯址
舊北區理民府
前政務司官邸
敬羅家塾
舊大埔墟火車站(今香港鐵路博物館)
荃灣區
三棟屋村(今三棟屋博物館)
汲水門燈籠洲燈塔
海壩村民宅
屯門區
何福堂會所馬禮遜樓(前香港達德學院本部大樓)
[編輯] 元朗區
二帝書院
山廈村張氏宗祠
屏山愈喬二公祠
屏山聚星樓
屏山鄧氏宗祠
廈村楊侯宮
新田大夫第
橫洲二聖宮
麟峰文公祠
八鄉元崗村梁氏宗祠
八鄉植桂書室
廈村鄧氏宗祠
離島區
大嶼山分流石圓環
大嶼山分流炮台
大嶼山石壁石刻
大嶼山東涌小炮台
大嶼山東涌炮台
長洲石刻
蒲台島石刻
橫瀾島橫瀾燈塔
⑵ 中國有哪些道教名山
道家名山
名山大川吸取天地靈氣,是修煉的絕佳場所。
東岳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西嶽華山
華山(Mount Hua),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華山是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山是中華民族的聖山。中華之「華」,源於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這一成果首先被孫中山所引用,創立「中華民國」。據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和歷代專家學者考證:華夏民族最初形成並居住於「華山之周」,名其國土曰華,其後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南嶽衡山
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嶽、壽岳、南山,為中國「五嶽」之一,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偏東南部,綿亘於衡陽、湘潭兩盆地間,,主體部分位於衡陽市南嶽區、衡山縣和衡陽縣東部。衡山的命名,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於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是上古時期君王唐堯、虞舜巡疆狩獵祭祀社稷,夏禹殺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間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物,死後葬於衡山赤帝峰,被當地尊稱南嶽聖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處位於衡山之中,佛祖釋迦牟尼兩顆真身舍利子藏於衡山南台寺金剛舍利塔中。
北嶽恆山
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
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北嶽恆山與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1982年,恆山以山西恆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中嶽嵩山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 「岳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部,西鄰古都洛陽,東臨古都鄭州,屬伏牛山系[2]。介於東經112°56′07″~113°11′32″,北緯34°23′31″~34°35′53″。
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主峰峻極峰位於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連天峰位於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通鄭汴,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古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和道教聖地,功夫之源。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詩經》有「嵩高惟岳,峻極於天」的名句。
江蘇茅山
茅山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南北約長10公里,東西約寬5公里,面積50多平方公里。
茅山是中國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也是中國六大山區抗日根據地之一。山上景點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勝景,峰巒疊嶂,雲霧繚繞,氣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迴,靈泉聖池星羅棋布,曲澗溪流縱橫交織,綠樹蔽山,青竹繁茂,物華天寶。
茅山主峰大茅峰似綠色蒼龍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風景區於198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森林公園,批准為省甲級風景名勝區。同時,這里既是道教聖地,又是抗日根據地,其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景觀、革命歷史觀融為一體,勝似仙境。
茅山總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九霄萬福宮雄居其上,二茅峰、三茅峰蜿蜒而下,與主峰高低起伏,相映成輝。
(2)道聖遺址擴展閱讀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參考資料:網路-道教
⑶ 孔子故里號稱「三孔」的文化遺址是哪三個
孔府孔廟孔林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山東的曲阜,是孔子的故鄉。這里有一座巨大的宮殿式建築----孔廟,有中外歷史上罕見的世襲了七十多代的貴族府第----孔府,有一片比曲阜縣城大一倍的園林墓地----孔林。孔廟、孔府、孔林簡稱為「三孔」,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孔廟
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國,幾乎是每一個省府或縣城,都有一座孔廟,但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全廟南北長1公里多,佔地327畝,共有廳堂殿廡400多間,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五十四門坊,前後共9進庭院,布局嚴謹,氣勢雄偉,是我國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
孔廟的主體建築為大成殿。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闊45.78米,深24.89米,殿高24.8米,殿基佔地1836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巨大的古建築之一,可與故宮的太和殿媲美。這個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兩條巨龍,飛騰於雲彩之中,兩龍之間有一寶珠,故名之曰二龍戲珠。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氣勢磅礴。殿內有巨大的孔子塑像,像高3.3米,神采奕奕,威而不猛。孔子像兩側是顏回、曾參、孔及、孟軻「四配」的塑像,身高2.6米。另有「十二哲」塑像,身高2米。
孔廟里共碑碣3000餘塊,被人們視為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寶庫。最為珍貴的是22塊漢魏六朝石刻。
孔府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漢元帝封孔子十二代孫孔霸為「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賜金二百斤,宅一區」。這是封建帝玉賜孔子後裔府第的最早記載。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宋徽宗時封為世襲「衍聖公」,孔府也就稱「衍聖公府」。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包括廳、堂、樓、軒等463間,共九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事實上目前世界上還找不到子孫持續七十七代更久的人家。
孔府有前廳、中居和後園之分。前廳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衍聖公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享有較大的特權。前廳另設知印、掌書、典籍、司樂、管勾和百戶廳等六廳辦事機構,為孔府服務。
中居即內宅和後花園,是衍聖公及其眷屬活動的地方。內宅的前後樓是府上老爺、太太、少爺和小姐的住房,現陳列著當年的生活用品;如古老的紅木傢具和新式的沙發。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房間內就擺設著當時結婚時用的中西結合的傢具。
最後一進是花園,又名鐵山園。園內假山、魚池、花塢、竹林以及各種花卉盆景等一應俱全。尤為難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樹,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為世所罕見。
孔府現在還保存著不少歷代珍貴文物,如商周銅器、元明衣冠、古代書畫、名人墨跡以及竹雕玉琢、瓷器琺琅等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大批明清以來的文書檔案。整個孔府宛如一座珍藏無數的博物館。
孔林
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坐落於曲阜城北.佔地3000餘畝。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
孔林神道長達1000米,蒼檜翠柏,夾道侍立,龍干虯枝,多為宋、元時代所植。林道盡頭為「至聖林」木構牌坊,這是孔林的大門。由此往北是二林門,為一座城堡式的建築,亦稱「觀樓」。四周築牆,牆高4米,周長達7000餘米。林牆內有一河,即著名的聖水——洙水河。洙水橋北不遠處為享殿。是祭孔時擺香壇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獸。享殿之後,正中大墓為孔子墳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東邊為其子「泗水侯」孔鯉墓;前為其孫「沂國述聖公」孔子思墓。據傳此種特殊墓穴布局稱之為「攜子抱孫」。
孔子墓前東側有三亭,是宋真宗、清聖祖和清高宗來此祭孔時停留之處,叫作「駐蹕亭」。
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氣派較大、墓飾規格也高的,要數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妻子的墓——於氏坊。這位於氏夫人原來是乾隆皇帝的女兒,因當時滿漢不通婚,皇帝便將女兒過繼給一品大臣於敏中,又以子女名義下嫁給衍聖公,故稱於氏坊。
孔林里還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書面名盛一時。他的墓穴位於內圈外側的東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孔尚任曾為康熙皇帝導游孔廟和孔林,由於他學識淵博,講解生動而深得皇帝的賞識。
參考資料:
⑷ 耶路撒冷的遺跡有哪些
耶路撒冷()這個名稱,根據傳統的說法,是取自兩個希伯來文"ir"--意思是城市和"shalom"--意思是和平,耶路撒 冷體現著人類最崇高的渴望,即全人類的和平。猶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在相距不遠的各自的神聖場所自由舉行宗教儀式。經過了5000年的風風雨雨,"和平之城"能迎來真正的和平嗎? 耶路撒冷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飽經滄桑的聞名古城。耶路撒冷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3000年來此定居的一個迦南人 部族耶布斯人(閃米特人一支)。公元前2000年,耶布斯人在此前次建造了城堡,命名為"耶路撒利姆",在閃米特語中意為"和平之城"。公元前1020,耶路 撒冷成為古色列王國的首都。由於耶路撒冷地處歐,亞,非洲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20世紀初,一直處於周圍大國的爭奪,佔領之中,多次易主,備受戰米洗劫,曾多次被毀又重建。 先後有迦南人、猶太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拜占庭人、埃及人、阿拉伯人、中世紀十字軍、土耳其人和英國人佔領過這座城市。 耶路撒冷且有異常濃厚的宗教色彩,這在全球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曾先後長期統治該城,其中猶太教500多年,基督教400多年,伊斯蘭教1200多年。三大教 在城內留下了不同時期建造的宗教遺跡有200餘處,最著名的如猶太教聖殿唯一的殘跡哭牆,基督教的聖墓教堂,伊斯蘭教的阿克薩清真寺和薩赫萊清真寺。三大宗教都把 耶路撒冷視為本教的聖地。 戰前的耶路撒冷由老城和新區兩部分組成。老城的城牆是16世紀上半葉奧斯曼帝國在古城廢墟上重建成的,城內面積僅1平方公里,後來形成了穆斯林區,基督教區,猶太人區和亞美尼亞人區4個區(如圖), 居民大部分是阿拉伯人。老城外的新區是19世紀中葉發展起來的,城西部分發展最快,居住的幾乎全是猶太移民。 1917年至1947年,耶路撒冷被英國委任統治30年。 1947年聯合國分治計劃規定耶路撒冷由聯合國管理,其范圍包括耶路撒冷市和郊區城鎮,東端為阿布·迪斯,南端為伯利桓,西端為艾因·卡里姆,北端為舒法特,面積為158平方公里。 第一次中東戰爭後,耶路撒冷沿1949年停戰線被以色列和約旦瓜分,耶路撒冷從此分成由約以分別佔領的東、西部,稱東區和西區。1950年1月,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久的首都。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又佔領了耶路撒冷東區。1967年6月,以色列頒布法律,宣布東西耶路撒冷合並,並將市區范圍擴大為176平方公里,把約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並入其中。目前 全市人口65萬,其中猶太人45萬,巴勒斯坦人18萬,基督徒1.4萬。1980年7月,以色列議會通過議案,把耶路撒冷定為以色列"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聯合國安理會於1980年8月20日通過決議, 認為以色列議會的法案是違反國際法的。在此前後,聯合國曾多次通過決議,遺責以色列吞並耶路撒冷。迄今為止,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不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1988年11月,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並宣布耶路撒冷市為其首都。 最近引起巴以沖突的"以色列人強行進入聖殿山阿克薩清真寺事件",聖殿山位於耶路撒冷老城的西北角,聖殿山這個名稱來源於猶太教,居說猶太教第一聖殿當年就建在這里,現在只剩下一段殘跡--哭牆。 現在聖殿山上建有兩座伊斯蘭教的清真寺,薩赫萊清真寺(又名岩石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薩赫萊清真寺中有一塊長方形岩石,可以反映出三大宗教糾纏共生,同時彼此又不願意包容的歷史現狀。 岩石長17.7米,寬13.5米,高出地面1.2米。據古老的猶太教記載,上帝為考驗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讓他帶著自己的獨子以撒到摩利亞山上,在上帝指定的地方殺以撒獻祭。忠誠的亞拉伯罕正要 舉刀殺自己的兒子時,上帝派使者阻止了他,並命他以一隻公羊代替。這個故事在猶太教的歷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傳說當年亞拉伯罕捆綁以撒,就是把他放在這塊石頭上准備獻祭的。因此這塊 長方形的岩石在猶太教中一直被視為"聖石"。而在比猶太教晚了一千多年的基督教傳說中,這塊石頭則被視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類始祖亞當的地方。世界各地嚴肅的基督教徒因而都渴望能有機會向這塊石頭膜拜。但是這塊"聖石"現在 卻存放在伊斯蘭教威嚴的清真寺中,因為據伊斯蘭教傳說,這塊石頭是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踏腳石。就在先知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第9年,也就是公元619年的一個晚上,忽聞大天使伽百利來召。先知 跟隨他乘坐一匹面如女子的飛馬,急飛耶路撒冷,踏著一塊巨石升入九重天,聆聽真主安拉的祝福和啟示,然後又於當天晚上飛回麥加。據說這塊石頭即是當年穆罕默德升入九重天時的踏腳石,至今石頭上還留有先知當年踩下的腳印。伊斯蘭教因此在這塊 石頭周圍修起了兩座精美的清真寺,並把這塊地方稱為"尊貴的禁地"。這里也因此而成為伊斯蘭教除麥加和麥地那之外的第三大朝聖地。 苦街是基督教的聖地,基督教教徒又叫它為"悲哀之路",傳說耶穌受難前,曾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從這條路走向刑場--著名的公元4世紀建築"聖墓教堂"。 被三大宗教共同尊稱為聖城的耶路撒冷老城,只有不足1平方公里。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標記:在它四周圍繞著奧斯曼帝國蘇萊曼大帝修建的城牆,高12米,長約4公里,共有8個城門(如圖)。居住在舊城東南區的猶太人傳統上走雅法門,而居 住在舊城區的穆斯林則走大馬士革門等。
⑸ 我國的古文化遺址、古國度有哪些。謝謝謝謝謝
古印度
佛陀與夢幻交織的世界--印度文化
印度是我國的緊鄰,但由於連綿高聳的喜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們對於這位鄰居的情況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經"在中國人的耳朵里成了艱難的代名詞,和古代埃及的尼羅河、兩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長江一樣,印度河、恆河同樣醞釀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倫、中國、印度同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在距今五十萬年以前,印度次大陸就已有了遠古先民,他們同樣是刀耕火種、漁獵採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印度境內遍布了居民點,人們已開始從事農業,馴養家畜,製造精美的生活用具。這一切,為一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的誕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亞次大陸,有一個頭枕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腳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陳躺,又生機無限的古老國度。這就是被人稱作"月亮之國"的印度,因其國土形狀宛若牛首,也有人稱之為"牛顱之國"。
神遊文明古國--印度 聖詩般的純美曲調
恆河,從喜馬拉雅山起步,走過一個被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環抱的亞洲半島,滋潤了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輝燦爛的文明,成為一個國度的「聖河」。而這個幸運的國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
聖詩般的純美曲調
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
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嚮往返璞歸真。而印度傳統音樂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裡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一首「拉格」。至於歌曲的內容,則源於北印度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傳統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發音,歌者音質純凈,令歌曲保持一種簡潔、純美的聖詩感覺。即使你聽不懂歌詞,也能體會到自然的神聖與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藝術」。它除了強調舞蹈的節奏感,還十分強調伴奏音樂必須悅耳動聽,由莊重的詩歌和風格純朴的音樂組成。這本是用於祭祀的舞蹈,能充分體現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廟舞女在廟宇里表演。這一舞蹈的動作關鍵在於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彎,雙膝分開,而雙腳則要像一把半開的扇。雖然有嚴格的動作規范,但其實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大多數時候表演都是即興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個人風格都十分強烈。
現在,這種傳統的舞蹈在一股復古的潮流中再度興起。不過,古時候的Natyam一般是獨舞,而現在群舞更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艷麗傳統服裝的舞女,在動聽的音樂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獨舞更勝一籌。時至今日,Natyam更發展成一套講究技術的藝術體系.
泥爐碳火烹調的美食
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乾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攝氏度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鍾,甚至一兩秒鍾,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天竺之魂——印度古國青銅雕像展
古代印度是神話之邦,宗教、哲學異常發達。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徵、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印度青銅造像的傳統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時代的青銅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紀相繼興起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為古代印度藝術包括青銅造像提供了永恆的主題。印度中世紀(公元7——13世紀),印度青銅造像達到鼎盛時期。
⑹ 仰韶村遺址是怎麼發掘的
在河南省澠池縣城北,有一處三面臨水的小村莊,因北望高聳的韶山,故稱仰韶。20世紀20年代,仰韶村發生了一件人類文化史上的大事,這就是仰韶遺址的發現。
最先揭開仰韶遺址神秘面紗的是瑞典地質和考古學家安特生,1921年,他帶領一支發掘隊來到仰韶村,尋找中華遠古文化的遺存。經過30多天的挖掘,獲得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及人骨標本,他撰寫了《中華遠古之文化》一文,詳細報道了仰韶村遺址的發掘成果,並按照考古學的慣例,將這批以彩陶為主要標志的遠古文化命名為「仰韶文化」,又稱彩陶文化。仰韶文化的發現。揭開了中國考古學研究和原始社會史研究的第一頁。中國近代考古學由此開端,仰韶村也從此馳名中外,成為史學界、考古學界嚮往的古文化聖地。
新中國成立以後,仰韶遺址又先後進行了兩次發掘,再次獲得了大批文化遺存,澄清了遺址的文化內涵,同時修正了安特生的一些錯誤認識,為研究中國史前社會發展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研究表明,仰韶遺址長900餘米、寬300餘米,面積30萬平方米。
仰韶中期彩陶盆仰韶遺址所代表的仰韶文化年代距今約7000—5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中期,是黃河流域勢力最為強大的史前文化,也是中國同時期各類新石器文化中分布范圍最廣泛的一支,共發現遺址1000多處,主要分布區以陝、晉、豫為中心,西達河西走廊,東至魯西,北達冀中和內蒙古河套一帶,南至漢水流域。
以仰韶村等重要遺址的發掘為基礎,綜合地域和時代所造成的文化面貌上的差異,可以將仰韶文化分為三個主要地區、七種類型、三個發展階段。其中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是仰韶文化的發展中心,可分為北首嶺、半坡、廟底溝和西王村等類型,代表了這一地區仰韶文化發展的全過程;在豫中地區可分為廟底溝、大河村類型;在豫北冀南一帶,則可分為後岡、大司空類型。各類型之間在文化面貌上各自有地域特色。
仰韶文化向人們展現了中國母系氏族由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當時人們過著定居生活,有比較穩定的村落。人們從事鋤耕農業生產,種植粟、黍、稻穀等作物,飼養豬、狗、羊和馬等家畜,採集榛子、栗子、松子和朴樹子等果實及水生物等。彩陶盆內多見魚紋和網紋等形象,是當時漁獵活動的真實寫照。
仰韶文化的房子有圓形和方形半地穴式、圓形和方形地面式,晚期還出現了方形地面連間式,始終以半地穴式房子最為流行。屋內正對門向的中心設一火塘,有些灶坑內嵌有保存火種的夾砂陶罐。有的在門內兩側築有低矮的小牆,有的在門道與居室之間有淺方坑形的門坎。屋內居住面和壁面都塗抹草拌泥土並修整得光滑平整,部分經過烘烤,十分堅硬。圓形房屋周壁牆中有密集的壁柱,室內中間有多根主柱以支撐屋頂,復原起來似現在的蒙古包形式。方形房子結構與圓形房子大體相同,也在坑壁和室內挖有柱洞,復原起來呈四角攢尖的方錐體。
埋葬制度多樣,有單人葬、多人葬、單人一次葬和集體二次葬,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俯身葬、屈肢葬,個別的實行同性合葬,還有瓮棺葬形式。成人都有成片的公共墓地,同一氏族的成員比較集中地埋葬在一起,隨葬品一般比較平均,看不出太明顯的貧富差別。兒童瓮棺則成群或零星地分布在居住區的房屋旁邊,以瓮、罐、缽、盆為葬具。
仰韶文化的制陶技術已相當成熟,最能代表當時的工藝水平。仰韶人有專門燒陶的窯場,有橫穴窯和豎穴窯兩種形式。陶窯由火膛、火道、窯算和窯室等部分組成,陶坯置於窯室底部多孔的窯箅之上。火焰經過底部的火道、火孔進入窯室,燒造出精美的紅陶。一般都用泥條盤築法製成,普遍採用慢輪進行修整,雖然以手工方法製成,但器形規整、色澤光潤、構思巧妙。在陶器表面還施加各種紋飾,其中裝飾作用最強的是彩陶花紋,這是當時最有成就的一種原始藝術。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構圖精巧合理,與優美的器物造型相結合,達到了相當完美的境地,成為中國原始藝術創作的範例。半坡類型的彩陶紋飾,以紅地黑花為主,也有原地紅花或加白衣飾黑、紅兩色花的,主要有人面形紋、魚紋、鹿紋等動物形象和象徵草木、穀物的植物花紋。神話化的人面紋圖像,頭上和嘴角都有化妝式的裝飾,似含有某種巫覡性質。魚紋佔主導地位,數量多、變化大、形象也逼真,其組合有單體和復體兩種形式,不少圖案是兩條以上的魚紋相重疊或相連形成一組紋飾,非常生動。廟底溝類型的彩陶紋飾進入了成熟發展期。以弧線、弧邊三角、曲線、圓點和半圓形、鳥紋裝飾等元素,採用二方連續的裝飾方法,構成整組花紋環繞器壁,顯得絢麗多彩,還出現了多彩紋飾,白地或紅地自邊,紫紅彩、白彩相間,更顯得富麗堂皇。
仰韶文化還有一定數量的刻畫符號,目前主要發現在圜底缽口沿的黑彩寬頻紋上,有50多種。這些符號多是在陶器燒成後刻畫上去的,最多的是一道豎劃,其次是二道豎劃、X形、Z形、正鉤形、倒鉤形、T字形等形狀,也有的像植物形,還有其他多種形式。一般認為是起源階段的簡單文字或者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
在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行程中,仰韶文化不斷吸收周邊文化因素,又給周圍文化以不同程度的影響,逐漸形成為中華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部分,共同為中華民族文化機體的形成創造了條件。仰韶遺址的發掘,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中國的遠古文化,在撩開史前文化面紗、觸摸中華文明起源的同時,也拉開了中國田野考古的序幕,在當時起到了科學認識本民族發展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作用,同時也讓外國人更好地了解中國在歷史上創造的輝煌,它一經發現,立刻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標志,為中國考古學研究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基礎。
⑺ 四大道教名山都是哪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為: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雲山和江西龍虎山
神秘空靈——武當山,道教聖地,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方圓400公里,屬大巴山東段。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有元、明建築群等風景勝跡,居於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截至2013年,武當山有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全山保存各類文物5035件。
碧水丹崖——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貴溪市境內。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其中天門山最高,海拔1300米。龍虎山是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幽然仙境——青城山,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聖地,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白岳仙關——齊雲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名山之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聖地,古稱白岳、雲岳。位於徽州(一府六縣,府治歙縣,包括今黃山市大部,宣城市績溪縣,江西婺源縣)休寧縣城西約15公里處。海拔585 米,方圓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齊雲岩得名,以幽深奇險著稱。境內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二十四澗及其他許多洞泉飛瀑,與黃山、九華山合稱"皖南三秀",素有"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譽。間以幽洞、曲澗、碧池、青泉,匯成勝境。
⑻ 哈爾濱的名聖古跡
太陽島風景區 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 冰燈游園會
聖索菲亞大教堂 風車山莊 冰雪大世界
龍塔 中央大街 極樂寺
東北虎林園 防洪紀念塔 玉泉狩獵場
龍珠二龍山滑雪場 二龍山旅遊風景區 松花江公路大橋
哈爾濱冰球館 文廟 斯大林公園
夢幻樂園 新瀉友誼園 松花江
松峰山自然保護區 兆麟公園 黑龍江省博物館
閻家崗舊石器時代遺址 哈爾濱游樂園 兒童公園
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 東北烈士紀念館 七級浮屠塔
哈爾濱動物園 金國都城上京會寧府遺址 731部隊罪證遺址
蕭紅故居 哈爾濱森林植物園 長壽國家森林公園
平山狩獵場 烏吉密滑雪場 一面坡國家森林公園
萬佛山 歐亞之窗 依蘭巴蘭河漂流
尚志碑林 九站公園
哈爾濱不算阿城歷史一共也就一百年,哈爾濱抗聯紀念館以前是哈爾濱偽警察廳,文廟是張學良修的,道外的古梨園的梨樹是張學良栽的,還有中央大街一條街的建築,基本都有點故事。道外靖宇大街,南崗果戈里大街,秋林哈站附近的老建築,還有哈爾濱的很多教堂。不是我不和你說詳細,主要是哈爾濱不像別的城市,它的歷史太短,又都是歐式建築,很多很多有故事的名勝古跡現在都在利用,比如現在的市銀行以前好像就是日本人的一個辦公樓。現在還在用的松花江大橋就是日本人蓋的,連接道里和南崗的主橋。。。霽虹橋是1921年蓋的,趙一曼逃跑時就經過霽虹橋,一般那種建築上面都會掛盤標注建於哪年,以前是做什麼的,什麼風格的建築。剩下就是阿城的金上京文化了,坦白說,阿城的文化可以說是哈爾濱強扒過來的,硬給人家取消市設區,這就變成了1000年的歷史
⑼ 你覺得「良渚古城遺址」最令你震撼的地方是什麼
我認為良渚古城遺址最令人震撼的地方是城市的布局三重向心式的結構,在之後的版幾千年的都權城都有這樣設計良渚還是這些5000年古城中其中規模最大的,擁有最完善水利系統的,最大規模的工程建設的,以及良渚城特有的良渚石鉞文。
⑽ 成都五大古城遺址是哪五個
1、洛帶古鎮
洛帶古鎮地處成都市龍泉驛區境內,是成都「東山五場」之一,被譽為專「中屬國西部客家第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