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遺址有哪些
❶ 荊州有什麼歷史古跡
八七」來會議會址
新洲源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湖北省博物館
三峽紅葉醉遊人
蓮溪寺
古德寺
寶通寺
卓刀泉
木蘭山
古琴台
武漢荊州古城
龍泉山風景區
墨水湖
楚紀南故城
八寶山
荊州九龍橋、荊州大北門樓、萬壽寶塔、雞鳴城遺址、荊州三觀(即開元觀、玄妙觀、太暉觀)
❷ 荊州古城現有幾個城樓,分別在那
荊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里有保存較完好的荊州古城牆,城內東西直徑3.75公里,南北直徑1.2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城牆周長10.5公里,高8.83米,共六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均建有城樓。
荊州古城分為三層,外邊是水城,中間是磚城,裡面是土城。據說當年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腳條石縫中澆灌糯米漿,因而城牆特別堅固。傳說三國蜀將關雲長鎮守荊州,忽遇九位仙女下凡。傳王母娘娘旨意,說荊州刀兵動得太多,要收回置於神地,不準凡人爭奪。關公忠於其兄不讓荊州,於是想了一個計策,說:「你們在西北,我在東南,各築一城,城周五千步,天黑始,雞鳴止,誰先築好,誰就管理這個地方。九仙女用衣裙兜土,關公伐蘆葦築城。關公城就,九仙女城差一隅,雞尚未鳴。關公振動雞籠蘆席,公雞啼鳴,九仙女羞愧地上天去了。這就是現在荊州城北門外九女琢的來歷。又傳說張飛也挑擔土來幫二哥築城,可是來晚了,便將土倒在東門外,現今人們都把這兩座小口山似的土叫「張飛一擔土」。這些都是神話傳說,然而關公為了防範東吳,在漢代舊城旁築了一座新城,都是有歷史記載的。
城牆
相傳早在秦始皇時,荊州之地就出現了最初的城廓,漢代築起了正規的城牆,後經蜀將關羽、東吳守將朱然和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及梁元帝等幾次修葺擴建,使荊州古城堅實壯闊,但所有這些城牆都是土城建築。
歷史上大規模營建荊州磚城牆的記載,始見於《五代史》,五代十國時期的荊南節度史高季興,於公元912年,出動軍隊驅使十幾萬人築磚城牆;到宋代,南宋荊州安撫史趙雄,因「靖康」之役,城牆大毀,於公元1187年,大興土木,在十一個月的時間內,重修起周長10.5公里的磚城牆,還在城牆上建造戰樓一千餘間。元朝時,元兵攻佔荊州城,忽必烈下令將城牆全部拆毀。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公元1374年再次依舊基修復,周長9公里,高8.6米,城外掘護城河。明末張獻忠攻進荊州城後,城牆又被義軍拆除。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第三次依原基重修,這就是保留至今的荊州古城牆。
城池構築十分堅牢,為防止城牆因水浸腐蝕而下陷,城牆基腳全部用條石壘砌,用磚砌的城牆均用石灰糯米漿灌縫;城牆底下的兩個排水洞也全用條石砌成,洞內可容兩人並排行進;城外有護城河緊緊環抱。荊州城實屬易守難攻,故有「鐵打荊州」之說法。
城門
荊州古城牆的六個城門都有與當地的地理、歷史和習俗聯系的名稱。東門名迎賓門,南為南紀門,西門稱安瀾門,大北門名拱極門,小北門名遠安門,小東門名公安門(水門)。除小東門外,其它城門外均有曲城,為二重門,二門之間稱瓮城。城門洞和城門框均用條石、城磚砌成園頂。二重城門各設一合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
城門樓
六座城門上原來都建有城門樓,東門城樓名賓陽樓,小東門城樓名望江樓,西門城樓名九陽樓,南門城樓名曲江樓,小北門城樓名朝宗樓。
最出名的是曲江樓和景龍樓。在古代,南門臨長江,唐代宰相張九齡貶任荊州長史時,常登南門城樓,觀賞長江風光。南宋張軾任江陵知府時,也常登此樓懷古,他敬慕張九齡,因張九齡是曲江人(今廣東曲江縣人),又著有《曲江集》,故將南門城樓命名為曲江樓。景龍樓建在柳門(大北門)之上,古代柳門外有通向京都的大道,是荊州城交通要道,登此樓游覽者甚多,故名氣較大。
❸ 荊州有哪些著名景點
荊州又名江陵城,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著名景點有:
1.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2.市盆景園
3.洪湖藍田生態旅遊區
4、春秋閣
5.楚紀南故城
6.樊妃冢
7.放鷹台楚官殿遺址
8.金鳳騰飛 9.關公陳列館
10.洪湖
11.華容故道
12.江瀆宮
13.瞿家灣
14.開元觀
15.老萊山莊
16.八寶山
17.博物館
18.龍泉書院
19.三國公園
20.三袁故里
❹ 荊州有哪些名勝古跡
荊州博物館——我國著名博物館之一,最為著名的是距今2000多年回前的西漢古屍,保存得答十分完好,在出土時皮膚還有彈性。1路,14路公共汽車可到,門票15元。 楚紀南故城——又稱紀郢,是春秋戰國時楚國的都城。因在紀山之南,故名。自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始都郢」至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有二十代國王在此建都,歷時四百餘年,為當時南方第一大都會。當年的土築城牆,至今猶存,有的地段高達6至7米。城址近正方形,曾出土大量的漢簡及精美的彩繪漆器。楚城位於荊州古城北5公里處,門票20元。 在荊州的江陵縣還有八寶山、楚墓和漢墓群,越王勾踐和彩漆木雕座屏均在此出土。由於此處古跡眾多,大量的墓葬還埋在地下須加以保護,因此尚未開辟成旅遊區。 荊州古城門、荊州博物館、荊州九龍橋、荊州大北門樓、萬壽寶塔、雞鳴城遺址、荊州三觀(即開元觀、玄妙觀、太暉觀)網上給你找的,希望對你有用...據我所知最值得看的還是荊州古城門、荊州博物館(有千年古屍哦..)
❺ 荊州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荊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春秋戰國時期,20代楚王定都荊州,長達411年。
楚先內民創造了堪與容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荊州出土的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和整套石磬編鍾,無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輝。
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一鳴驚人」的政治家楚莊王、楚國名相孫叔敖、吳國名將伍子胥、楚國名士申包胥、元末起義首領陳友諒、唐代著名詩人岑參、著名文學家「三袁」等等,都是從荊州這塊土地上走上歷史舞台。
荊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120回的《三國演義》,有72回寫到荊州。
「市內三國勝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長達10.5公里的荊州古城牆,被譽為「 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1992年發掘的雞公山文公遺址,經考古界鑒定為「中國第一,世界罕見」。
荊州還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國荊州國際龍舟節」,已成為荊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全市人民的盛大節日。
❻ 荊州有哪些古建築
荊州古城、荊州博物館、萬壽塔、章華寺等
❼ 荊州古城遺址有哪些
國家級大遺址保護荊州片區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中心區域,主要涵蓋楚紀南故城遺址、八嶺山、熊家冢、雨台山、天星觀、馬山、紀山、青山等古墓群和龍灣遺址等。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楚紀南故城有20個楚王在此建都411年,八嶺山有18個楚王、五代南平國3個帝王、明代11個藩王厚葬於此,龍灣遺址曾為楚靈王所建的章華台;荊州古城牆被專家學者譽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熊家冢楚墓是迄今為止我國發掘的同時代古墓中布局最完整、規劃最嚴謹、規模最大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
❽ 荊州有哪些物質文化遺產
荊州歷史博物館千年古屍,熊家冢歷史文化遺址車馬坑,張居正故里,荊州古城等等。
❾ 湖北荊州有什麼名勝古跡和特產
三峽紅葉醉遊人 三峽紅葉醉遊人 農歷小雪前後,北方及高山地區早已是銀妝素裹,而長江三峽此時正值金秋時節。峽中的紅橘剛開始收獲,乘船而下,但見兩岸漫山遍野的紅葉,在風中搖曳成為紅色的葉海,直把你迷醉。 登上瞿塘 峽口的赤甲樓,舉目四望,滿山的紅葉沿瞿塘峽北岸的山樑由近及遠一直延伸到赤甲峰下。沿瞿塘峽內幽靜的棧道... 「八七」會議會址 「八七」會議會址位於漢口鄱陽街139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7年7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的汪精衛叛變革命,實行「寧漢合流」,革命處在危急關頭。中共中央於8月7日在此召開緊急會議,總結大革命失 敗的經驗教訓。現舊址保存完好,1978年被辟為紀念館。1980年,鄧小平為紀念館題寫了「八七會議... 新洲 新洲是武漢市郊縣,南臨長江中游,北枕大別山,西靠武漢,東連黃州、鄂州。總面積1479平方公里,人口90萬。新州縣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塘堰湖叉星羅棋布,縣風景優美,旅遊資源豐富。道觀河風景旅遊區山青水秀 ,風光旖旎。區域內由72座秀美的山峰和一座水域浩大的人工湖泊構成,山隨湖走,湖依山轉,山水林寺,...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即南洋大樓,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首、民眾樂園旁邊,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1996年11月20日,該館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樓由愛國華僑簡氏兄弟於1917年興建,大樓共有六層, 系水泥鋼筋結構,十分堅固。1927年1月1日至當年9月20日,這里一度是武漢國民政府的辦公處...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地處風景秀麗的東湖之濱,這里收藏了20多萬件歷史文物,舉世聞名的曾侯乙編鍾、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等珍貴文物都是湖北省博物館中的展品。館內藏品多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為了解研究古代楚國的歷史文 化、科學、藝術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料,如新石器時代京山崛家嶺文化的蛋殼彩陶紡輪;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玉人... 蓮溪寺 在武昌丁字橋南面約兩公里的盤龍山上,有一座馳名中外的古剎――蓮溪寺。它是武漢的四大佛教叢林之一,也是武漢市目前唯一的一座佛教「女眾叢林」――尼姑庵。蓮溪寺創建於元末明初,當時的香火很旺盛。現今的蓮溪寺 座北朝南,佔地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所存主要建築大都為元明時所建。蓮溪寺整個院落結構嚴謹,布局... 古德寺 在武漢四大佛教叢林之中,古德寺的歷史比其他三寺都要短。1877年(清光緒三年)由一位法號叫隆常的禪師在漢口今解放大道東段、黃浦路北段一帶的坡地建起,而後因香火一天天旺盛,於1921年秋開始了大規模的擴 建工程,前後歷時13年至1934年才告竣工。古德寺坐東朝西,佔地規模最大時20000多平方米,建... 寶通寺 寶通寺位於武昌洪山南麓,殿宇亭樓,依山勢而建,宏偉壯麗,為荊楚名剎。寺內現存建築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至光緒五年(1879年)間重建的。其建築特點是所有建築皆隨山勢而起伏,隱現自然,層迭有致,掩映 於蒼松翠柏之間,殿閣庄嚴古樸,蔚為壯觀。寺內較有名的建築是洪山寶塔。該寺素以寺內有三眼泉水以... 卓刀泉 武昌偏東南有一座山,模樣象一隻虎視眈眈的老虎趴在那兒。山前有一座古廟,廟里有一口由三層條石砌成的小井――卓刀泉,為武昌著名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卓刀泉北臨東湖風景區,東倚伏虎山。相傳東漢末年,蜀將關羽 駐兵於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宋代因泉建寺廟,名「御泉寺」,曾是香...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位於武昌紅巷13號,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這里原是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舉辦的北路學堂,後改為湖北省甲種商業學校、湖北省高等商業學校佔地面積約1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6350平方米。 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國民政府於1927年1月從廣州遷到武漢,作為中共中央農委書記的毛澤東積極倡導並... 木蘭山 木蘭山道教叢林位於武漢市區東北郊58公里的黃陂縣境內,山熱峭拔,奇石嶙剛,松柏疊翠,寺廟林立,是歷代佛教、道教薈萃之勝地。整個風景區分為古寨區、石景區、花苑區、山莊區四區。木蘭山廟宇,始於隋,興於唐, 盛於明,先後曾出現過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古佛千餘尊的壯觀場景。木蘭山宗教建築的特點是:一是「佛中有... 龜山電視塔 龜山電視塔是中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座鋼筋混泥土結構的多功能電視塔,坐落在龜山之顛。龜山電視塔於1986年建成,標高311.4米,比號稱「歐洲桅桿」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的高塔還要高出一截,因而,曾有「 亞洲桅桿」之美稱。104米至135米間的塔樓設有旋轉廳、瞭望廳和露天平台。天氣晴朗時登臨塔樓,江... 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於漢陽龜山西麓,月湖東畔,是為紀念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的。古時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師曾龜山腳下彈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聽懂其志在高山和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 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的他便將琴摔碎,發誓從此不再彈琴。琴台始建... 長春觀 長春觀位於武昌大東門外,創建於元代。現存的建築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該觀住持何合春率道友四處慕化而建。長春觀是武漢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道教古建築群。寺內建築有王殿四官殿、來威殿,客堂以及展 後登山石級等主要建築。1931年又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修繕,前展後疣、門廊過道更臻於完善,恢復並... 晴川閣 晴川閣在漢陽長江岸邊的龜山腳下,與黃鶴樓遙遙相對,為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晴川閣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7年),取唐代詩人崔顥登黃鶴樓寫下的詩句「晴川歷歷漢陽樹」中的「晴川」二字命名。 晴川閣的歷史雖然沒有黃鶴樓那樣悠久,但由於這里的視野極好,樓台的造型也好,使它贏得了「楚國晴川第... 武漢荊州古城 荊州位於湖北省中南部,人們時常說的俗語「大意失荊州」,出典就在這里。荊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存著眾多的名勝古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荊州古城,該城保存完整,裡面有玄妙觀、關帝廟及鐵女寺等 。在荊州,有許多古跡都是跟三國故事有關的。城北5公里處的紀南城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保存得也... 武漢長江大橋 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1955年9月1日興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車。它是我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整座大橋異常雄偉,上層是公路,下層是鐵路,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 。橋身共有8個橋墩,每孔跨度128米,可讓萬噸巨輪通行無阻。底層有電梯可直達公路橋面,站在橋上... 龍泉山風景區 龍泉山風景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郊20公里處。它瀕臨梁子湖,東南北三面環水,兩條山脈自西向東連綿9公里,形成風景區內7.6平方公里的幽谷風光帶。龍泉山在唐代以前被稱為江夏山,有許多隱逸之士及騷人墨客都曾在靈 泉幽谷居住過。唐天寶末年,宰相李奚在此鑿地得泉,形成東西兩井。令人稱奇的是這兩口井能占驗天氣,... 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 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位於武昌蛇山南麓的閱馬場北端,原為湖北咨詢局大樓。1908年籌建,1910年落成,佔地28畝,共有房11棟,建築面積6000餘平方米。大樓主體建築為二層磚混結構西式樓房,面闊73米, 進深42米,坐北朝南。上層屋頂正中伸出一座望樓,成為當時閱馬場軸線的制高點,視野開闊,頗為壯觀。... 墨水湖 墨水湖位於歸元寺以西、漢陽大道以南,它由龍陽湖、太子湖等十幾座大小湖泊匯集而成。古時曾是漢陽十景之一,即「平塘古渡」。墨水湖湖面寬廣,湖岸曲折,面積最大時曾達到30平方公里,盛產淡水魚。傳說五代十國時 期,昭明太子編完《昭明文選》後,在湖內洗筆而將湖水染黑,故後人稱之為墨水湖。此處不僅風光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