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新賓遼金遺址

新賓遼金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2 16:10:58

A. 清帝王陵主要集中在遼寧新賓,河北省遵化還有什麼地方

清皇來室的陵墓共有5處:自遼寧沈陽的北陵(昭陵)和東陵,遼寧新賓的永陵(興京陵),河北遵化的東陵和易縣的西陵。河北境內的東、西二陵是對清朝的王城——北京而言的,東陵在北京東面,西陵在北京西面。

應該就是這個了,你們考試的時候美譽五個選擇就答 :北陵、東陵和西陵
的地址,應該是重點

B. 清軍入關前滿族人的歷史

滿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

1、戰國以後,肅慎人改稱挹婁,有時仍沿用舊稱。挹婁人也用「楛矢石砮」狩獵,種五穀並長於養豬,能織麻布,會造小船。

2、南北朝、隋、唐時期,肅慎、挹婁的後裔,相繼以勿吉、靺鞨的名稱出現,人口發展多達數十個部落。

3、唐代,大祚榮以粟末靺鞨為主體,在松花江上游、長白山北麓一帶,建立地方政權「振國」。

4、遼代女真人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居住在遼東地區的女真人,被稱為熟女真或系遼籍女真;居住在松花江以北廣大地區的女真人,被稱為生女真,或不系遼籍女真;居住在兩者之間的被稱為回霸(一作回紇)女真。

5、金朝佔領中原地區以後,貞元元年(1153年)遷都於燕京,實行「南遷北徙」的政策,女真人最初遷徒到燕山一帶.以後定居在華北地區,而漢人逐漸向北遷移。

6、元代女真人,一部分居住在遼陽等路的轄區內,與漢族雜居共處,逐漸與漢族融合;一部分散處在合蘭府水達達等路,即以今黑龍江省依蘭縣為中心,分布於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東達海岸的廣大地區。

7、明代女真人按其地理位置和社會發展程度,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明稱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分布在撫順以東,以渾河流域為中心,東達長白山東麓和北麓,南抵鴨綠江邊。海西女真分布於開原邊外,輝發河流域,北至松花江中游大轉彎處。

8、明中葉以後,女真各部互爭雄長,經常征戰,形成互相殘殺的混亂局面,女真人民遭受了極大的痛苦。清太祖努爾哈赤是建州左衛猛哥帖木兒的六世孫,具有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開始了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

(2)新賓遼金遺址擴展閱讀

滿族的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滿語為gusa(漢音固山)。滿洲人運用此軍事組織制度建立了清朝。

在平時,人們從事耕作、狩獵等活動;在戰時則應征為兵,起源於女真族的狩獵組織──牛彔。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員稱為旗人。到19世紀末隨著清朝的解體,八旗軍事組織制度不復 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後代仍自稱為旗人。

八旗的軍事組織制度是由滿族的首領努爾哈赤所制定。努爾哈赤起初將自己的軍隊分編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顏色的旗幟作為識別,成為「正黃旗」等。隨軍隊壯大,又將四旗加上邊框,成為「鑲黃旗」等,形成八旗。滿人靠著這軍事組織制度,於1636年建立清朝。

參考資料

網路-滿族



C. 新賓滿族自治縣的建制沿革

戰國來時為燕國地。

秦時隸屬遼自東郡。
漢初仍屬遼東郡。漢昭帝始元五年後屬玄菟郡高句麗縣地。漢末至三國仍屬玄菟郡。
唐初貞觀二十一年屬南蘇州、木底州地。唐高宗總章元年後,屬安東都護府,後隸屬渤海國地。
遼金時屬瀋州地。
元時隸屬沈陽路的瀋州。正統七年(1442年)二月,屬建州右衛。
公元一五八七年努爾哈赤在新賓永陵赫圖阿拉城建立女真國。據《新兵堡九聖神詞碑》記載:「蓋我皇大啟鴻圖,詒謀燕冀路徑如茲,得新兵一旅,沖鋒對壘……而有力此堡」,故稱之為新兵堡。後來,此地「人事日繁,商輳有四方來賓之象」,遂改名為新賓堡。更改縣名時,便以「新賓」而命名。原名興京取「發祥」之意。因清太祖曾創業於赫圖阿拉(即新賓老城),故含有龍興京城之意,所以尊赫圖阿拉為「天眷興京」。
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春在赫圖阿拉城即汗位,建立後金。天聰八年(1643年)以赫圖阿拉為「興業之地」,追尊為「天眷興京」,並「設城守尉駐此」。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增設理事通判廳,與熊岳遁判所轄之哨子河分界管轄。
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新賓縣成立新賓滿族自治縣。

D. 遼寧省著名景點大全

1.奉國寺

遼金元時期是奉國寺的鼎盛時期,到明清時期僅存大雄寶殿,清代續建六角鍾亭、四角碑亭、無量殿、牌坊、小山門和西宮禪院。奉國寺是中國國內現存遼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標志性古建築——大雄殿是古代遺存最大的佛殿,殿內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2.沈陽故宮

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

3.清昭陵

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敏惠恭和元妃博尓濟吉特氏的陵墓,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

位於沈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合一的游覽勝地。

4.玄貞觀

又名玄帝廟、俗稱上帝廟。中國古代道教宮觀。在營口市蓋州市西大街路北。現存大殿和山門。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

5.本溪水洞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際旅遊洞穴協會亞洲會員單位,是至今發現的世界第一長地下充水溶洞,被贊譽為「鍾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一此洞天」。

(4)新賓遼金遺址擴展閱讀

奉國寺

文物專家杜仙州在調查報告中贊譽「奉國寺大雄殿木構建築,千年仍平直挺健,是中國建築史一項極為光輝的成就。遼代七佛像高大庄嚴,權衡勻整,柔逸俊秀,神態慈祥,極為壯麗。梁架上飛天面相豐頤美悅,色調鮮明絢麗,是國內極為罕見的遼代建築彩畫實例。」

鑒賞家、文物專家楊仁愷在《中國書畫》一書中評價遼代彩繪時指出「奉國寺大雄殿梁架上彩繪依然保存很好,光彩奪目,其中的飛天造型特佳,猶存唐代風標,甚為稀見。」

主持過奉國寺維修工程的國家文物局古建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烈,曾評價奉國寺大雄殿為「中國古代遼(宋)以前保存至今最為宏大和最為完整的單檐四阿頂木構建築,建築規模是中國第一大雄寶殿。」

E. 初一歷史題

蘇州。杭州。
當時宋朝和日本是繼唐朝之後重新開始的友好來往。
和當時高麗等國 也有過外交來往

F. 後金在遼寧撫順新賓等地的遺跡有哪些

。「撫順」這一名字最早見於1384年,當時的明朝在渾河北岸高爾山下建磚城一座,取名撫順城。所謂撫順,就是「撫綏邊疆,順導夷民」之意。撫順是清王朝發祥地。1616年,努爾哈赤在撫順所轄新賓滿族自治縣的赫圖阿拉稱汗,自此拉開了中國清朝的歷史序幕。

撫順赫圖阿拉城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一座擁有400餘年的歷史古城。公元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這里登基稱汗,建立了大金政權,史稱後金。由此,赫圖阿拉城成為後金第一都城,清太宗皇太極尊赫圖阿拉城為「天眷興京」,昔日滿族「八旗鐵騎」就是從這里走向全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大清王朝。赫圖阿拉城是清王朝的發祥地,滿族崛起的地方。

薩爾滸風景名勝區
國家3A級旅遊區薩爾滸風景名勝區,原名大夥房水庫風景區,位於遼寧撫順東郊,距市中心15公里,面積26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10平方公里。爾滸真正的景觀價值還在於她歷史悠久的滿族文化,前清在這里發展壯大,努爾哈赤指揮的古今聞名的薩爾滸大戰成為後金西進遼沈,定鼎中原的序幕。
歷史上薩爾滸城堡林立,界藩城、薩爾滸山城是努爾哈赤後金政權所在地,蓮花背大營是清皇東巡行營,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個皇帝十一次在這里駐蹕。薩爾滸的行營遺址、歷史掌故、名人軼事、詩文碑刻等歷史文化內涵豐富,人文景觀沉澱厚重。

世界文化遺產清永陵
永陵位於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在新賓縣城西21公里,滿語稱"恩特和莫蒙安".是努爾哈赤父親、祖父、曾祖、遠祖及伯父、叔叔等皇室親族的陵墓。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始建。清天聰8 年(1634年)稱興京陵,順治16年(1659年)尊為永陵。至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
永陵是著名的清初關外三陵之首(另外二陵是坐落在沈陽的福陵和昭陵)。也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寢建築群。現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它具有我國古代建築的優秀傳統和滿族藝術風格,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陵內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貼木爾、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1648年,清世祖福臨追封猛哥貼木爾為「肇祖原皇帝」、福滿為「興祖直皇帝」、覺昌安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為「顯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來永陵謁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動成為清代的國家大典。永陵陵園最初並沒有修建殿堂樓閣,建築均為青磚青瓦,肅穆庄嚴。隨著清王室的強盛,這座清王室營造最早、安靈最多的陵園也日趨完善。康熙十六年,永陵改建,青磚青瓦變成了紅牆黃瓦,陵園的規模和格局也基本定型。現存的永陵古建築群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等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為一萬一千多平方米。
清永陵是滿族祖先留下的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與沈陽的昭陵、福陵一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清永陵輝煌的陵園建築與秀麗的大自然交相輝映,景色萬千,已成為海內外遊人參觀游覽的歷史名勝和與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紐帶與橋梁。
永陵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冰窖、果樓等部分組成。啟運殿是永陵的主體建築。整個陵寢佔地1.1萬余平方米。
游撫順不能不游新賓,游新賓不能不游永陵。這不僅因為這里埋葬著"肇祖原皇帝"孟特穆、"興祖直皇帝"福滿"景祖翼皇帝"覺昌安、"顯祖宣皇帝"塔克世等"四帝""四後",還因為這里的一切都閃爍著蒼茫的、令人神往的歷史光照。 乾隆皇帝東巡到此,封此樹曰"神樹"並御制《神樹賦》一篇,又將其刻成卧碑傳世。現仍存於永陵宮。 永陵始建於天命九年為"東京陵",順治十五年回遷興京陵,順治十六年定為"永陵"。從康熙二十一年至道光九年的一百年間,逕相玄燁、高宗弘歷、仁宗禺琰、宣宗敏寧四朝四帝先後至此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適時,萬人隨駕,連綿數十里。至今想來,也令人嘖嘖。

樓主 有點長 不要介意 從撫順網還有網路中找的 ~~

G. 想知道滿族歷史全部尤其是內蒙古的

滿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惟一在中國歷史上曾兩度建立過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滿族歷史悠久,其淵源可上溯到距今約6000-7000年前肅慎族系新開流文化[1]和茶啊沖文化。公元前22世紀肅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今吉林省長春市),早期肅慎王國的第二代王室開始在此修建土坯城牆和宮殿,此時已有人口約千戶。我國考古學界認為今黑龍江省寧安市鏡泊湖南端的鶯歌嶺原始社會遺址[2],距今3000年左右,相當於西周時期,當是肅慎的文化遺存。出土了許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豬、陶狗、陶熊。豬的飼養,說明古時民族部落已經過著相對穩定的以原始農業為基礎兼漁獵的原始生活。陶豬、陶狗、陶熊是作為陪葬品埋入墳墓的,是對死者靈魂崇拜的一種有力的證明。」滿族的先民肅慎自公元前22世紀的舜禹時便見諸史籍。《山海經》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竹書紀年》載:「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肅慎)來朝,貢弓矢。」禹定九州時,周武王、成王時,肅慎均派使來貢,最著名的貢品為「楛矢石砮」。周人稱「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公元前夏商周時的肅慎王國、漢至兩晉時的挹婁、北魏時的勿吉、隋唐時的靺鞨、北宋至明時的女真。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之前清朝在東北方向上的全部領土,大致上西迄貝加爾湖、葉尼賽河、勒拿河一線,南至山海關,東臨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個亞洲東北部海岸線,包括楚克奇半島、堪察加半島、庫頁島、千島群島的廣闊地區是滿族先民(肅慎族系)的發祥地。
史書上關於滿族的祖先和中原往來最早的記載見於周代,周武王時,肅慎人貢獻過「楷矢石奢」。成王時,肅慎又派使來貢。成王命大臣榮伯作「賄息慎之命」。周人在列舉其疆土四至時,稱:「肅慎、燕、毫,吾北土也。」 漢代以後,不同朝代的史書上分別記載的挹婁(漢、三國)、勿吉(北朝)、靺鞨(隋、唐)、渤海、女真(遼、宋、元、明),是肅慎的後裔,都是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
渤海郡國
渤海國7世紀末(唐代中期)粟末靺鞨(滿族先人的一部)領袖大祚榮建立了渤海國。其統轄地域北至松花江下游、南至朝鮮半島北部、東臨大海、西南達今遼寧省北部及東部。建國初期有編戶十餘萬,人口數十萬,後期人口逐漸增至五百萬左右。從而獲得了「海東盛國」的稱譽。到9世紀末,渤海國被遼所滅。
遼金時期
遼代(相當於北宋)時期,中國東北地區分別有南女真(熟女真)、北女真、生女真、黃龍府女真、順化女真、長白山女真等等,這些女真部族之間並不相互統屬。其中生女真的完顏部逐漸強大,建立金朝(1115年-1234年),或稱大金、金國。創始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女真完顏部領袖),都城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區)。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後遷都中都(今北京),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天興三年(1234年)時滅於蒙古與南宋聯合進攻,共經歷9位帝王。金朝是當時中國華北、東北地區的一個強大政權,其全盛時代的統治范圍為:東北到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堪察加一帶,包括庫頁島、千島群島;西北到河套地區;西邊接壤西夏;南邊以秦嶺到淮河一線與南宋交界。
金朝在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不斷向外擴張的過程中,女真各部也很緊密的集合在一起,人們對一個統一的女真民族的認識更加清晰,在金朝統治中原時期,進入中原的女真人雖逐漸漢化但保持著相對的民族獨立性,直到1234年金朝被蒙古帝國所滅,除當初留在東北以及後來陸續回到東北的女真人以外,留在中原的女真人在長期與漢民族雜居的過程中逐漸融合,最終成為構成北方漢民族的一部分。
明清時期
明代女真分為建州、海西(扈倫)、東海(野人)女真三部。

161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起兵統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的族號,改稱「滿洲」,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漢族、蒙古、朝鮮、呼爾哈、索倫等多個民族納入同一族名之下,滿族自此形成。同時,也有一部分遼代女真的後人並未被編入八旗, 變成現在的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但他們是今天滿族的近親,值得一提的是,當初被編入八旗的還有當時相當數量的遼東漢人、蒙古人,少部分朝鮮人,甚至一些俄羅斯人,在八旗內部長期融合的過程中,他們已徹底融入了滿族。
作為血統最為「純正」的組成部分,建州女真人被稱為「佛滿洲」(舊滿洲),其他 人則被稱為「依徹滿洲」(新滿洲)。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 「清」,同時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關滅李自成,建立了覆蓋滿洲、前明關內領土及西北新領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因滿洲族大部分定居在關內,故官方改稱為「滿族」,建國以後延用滿族稱謂至今。

滿族,全稱滿洲族,辛亥革命後被稱為滿人、滿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滿族散居中國各地,以居住在遼寧的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山東等省區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廣州、銀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點。現在的主要聚居區已建立岫岩、鳳城、新賓、青龍、豐寧等滿族自治縣,還有若干個滿族鄉。2000年統計的滿族人口數為1,068萬。
滿族(滿文: 拉丁轉寫:Manju),舊稱滿洲族,之前亦稱為滿民、滿人、旗人等,滿族舊稱女真,後改名滿洲族。目前滿族人口超過一千萬(據2000年統計滿族人口為1,068萬),滿族主要分布在遼寧(5,385,287人),河北省(2,118,711人),其他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山東等省區及北京、天津、福州、成都、西安、廣州、烏魯木齊等大、中城市400餘萬。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點。

H. 古代時候的城池名字

1.幽州。

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即現在的北京市。

出處:唐·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2.蘭陵。

即現在的山東省棗庄市。

出處:唐·李白《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鬱金酒的香氣芬芳四溢。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最後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3.姑蘇。

即現在的蘇州市。

出處: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徽州。

即現在的安徽省。

出處:明·湯顯祖《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岳之游》: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譯文:想要識得金子銀子的氣息,多多到黃山白岳游覽。我這一生最痴迷的事情,就是不在做夢的時候到訪徽州。

5.長安。

即現在的西安市。

出處:唐·盧綸《長安春望》: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春生 一作:春來)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譯文:東風吹拂,微微春雨灑過青山;登高遠望,長安城中房舍疊嶂,草色閑閑。故園就在夢中,可是何時才能歸還;冬去春來,江上舟來舟往,又有幾人得以還家。

長安城外,河流原野,縱橫交錯,一直延伸到天邊浮雲之外,長安城中,宮闕參差錯落,籠罩在一片殘陽之中。又有誰理解我這位讀書人,生逢亂世,孤身一人,滿頭白發,形容憔悴,漂泊流盪在荒遠的秦關。

I. 歷史年代表

中國歷史年代表∶

1、原始社會

五帝∶炎帝、黃帝、堯、舜、禹

約前2528年-前2029年(約500年)

2、先秦時期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470年)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554年)

周朝∶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275年),東周∶前770年 -前221年(549年)

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295年)

戰國∶前475年 -前221年(254年)

3、秦漢時期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16年)

西楚王朝∶前206年-前202年(5年)

漢朝∶

西漢∶前202—公元8年11月(210年),東漢∶25年-220年(195年)

新朝∶公元8年12月-23年10月(16年)

玄漢王朝∶23年10月-25年(2年)

4、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220年-280年(60年)包含魏,蜀,吳;

魏∶220年-265年(45年)

蜀∶221年-263年(42年)

吳∶222年-280年(58年)

晉朝(266年-420年)包含西晉,東晉;

西晉∶265年-316年(51年)

東晉∶317年-420年(103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五胡十六國∶304年-439年(135年)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

南朝·宋∶420年-479年(59年)

南朝·齊∶479年-502年(23年)

南朝·梁∶502年-557年(55年)

南朝·陳∶557年-589年(32年)

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北朝·北魏∶386年-534年(148年)

北朝·東魏 ∶534年-550年(16年)

北朝·西魏∶535年-557年(22年)

北朝·北齊∶550年-577年(27年)

北朝·北周∶ 557年-581年(24年)

5、隋唐時期

隋朝∶581年-619年(38年)

唐朝(618年—907年)包含唐朝前期,武周,唐朝中後期

唐朝前期∶618年-690年(72年)

武周∶690年-705年(15年)

唐朝中後期∶705年-907年(202年)

6、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891年-979年(89年)包含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國,馬楚,南漢,南平,北漢;

7、宋元時期

宋∶960年-1279年(320年)含北宋,南宋;

北宋∶960年-1127年(16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152年)

大蒙古國∶1206年-1271年(66年)

元∶271年-1368年(98年)

北元∶1368年—1402年(35年)

8、遼金夏

遼朝∶916 年-1125年(210年)

西遼∶1124年-1218年(94年)

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190年)

金朝 ∶1115年-1234年(120年)

大理國包含前大理,後大理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316年)。

9、明清時期

明∶1368年-1644年(277年)

南明∶1644年-1662年(19年)

後金∶1616年-1636年(21年)

清前期∶1636年-1840年(205年)

10、近代時期

晚清∶1840年-1912年(73年)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38年)

11、新中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9)新賓遼金遺址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經歷了幾個社會形態∶

一、原始社會

人類蒙昧時代∶公元前100世紀以前

舊石器時代∶ 約公元前100世紀-公元前41世紀

華夏文明初始時代之三皇(部落聯盟首領)傳說時期∶公元前41世紀到公元前26世紀

華夏文明初始時代之五帝(部落聯盟首領)傳說時期∶約前26世紀-前2070年

二、奴隸社會

1、萌芽階段∶前2070年-前1559年

2、發展階段∶前1559年-前1046年

3、衰落階段∶前1046年--前221年

三、封建社會

1、萌芽發展階段∶前841年--前221年

2、大一統時期∶前221年--316年

3、大分裂時期∶420年--581年

4、民族大融合時期∶581年-907年

5、民族分裂時期∶916年--1271年

6、封建沒落時期∶1271--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封建崩潰時期∶1840-1912年

2、封建終結時期∶1912-1949年

五、新民主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6年

六、社會主義社會

初級階段∶1988年-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年表

J. 細說渾河及其改道是怎樣的

渾河,是現在流經沈陽南沿的最大自然河流,是遼寧省的第二大河,它原是遼河的大支流。1958年在盤山縣六間房堵住外遼河後,它才與太子河合流成為渾太水系。渾河,是一條偉大的河流,是世世代代養育了沈陽人的母親河。渾河,發源於清原縣滾馬嶺海拔七百五十米處,有「渾河之源」石碑一方。自東而西流經清原、新賓、撫順、沈陽、遼中、海城、台安等市縣,由原遼河口營口入海。全長四百一十五公里,流域面積一萬一千四百八十一平方公里。

早在漢代,渾河就見於史籍的記載,《漢書·地理志》中管它叫小遼水。「渾河」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遼史·地理志》:「渾河在東縣、范河之間。」東縣河就是太子河。渾河又叫「瀋水」。《沈陽縣志》載:「渾河,城南十里,一名瀋水。」沈陽,是因沈陽地處瀋水之北(陽) 而得名。瀋水之名最早見於《元一統志》:「舊稱瀋水,水勢湍激,沙土混流,故名渾河。」明代出版的《遼東志》《全遼志》皆說:「渾河……即古瀋水,郡以此故名。」由此可見,瀋水之名當在元代或元代之前產生。

《沈陽網路全書·瀋水》條目載:「今渾河流經沈陽部分的河段古名。瀋水原為唐代渤海國瀋州瀋水縣境內河流名。遼代天顯三年(929年) 瀋水縣廢,瀋州及瀋州瀋水縣人民遷至今沈陽境地。遷徙來的渤海人,慣用故土地名,把故土的山名、河名搬用到新居之地,瀋水一名也套用在渾河流經沈陽的河段上。遼代瀋州、元代沈陽路、明代沈陽衛、今沈陽市均以此水得名。」因此,我們可以說渾河流經沈陽的河段舊稱瀋水,應始於遼代天顯三年以後。當時的瀋水在今沈陽城北。

只有當渾河改道城南之後,因城處於瀋水之北,才有沈陽名稱的出現。

渾河鳥瞰

渾河,在沈陽境內,在歷史上至少有兩次大的改道。清代繆潤紱《陪京雜述·古跡·七十二泡》載:「按即內池,土人(本地人) 呼為旱龜。」又繆潤紱著《沈陽百詠》有詩道:「潦水無勞閘放行,不愁春雨漲連城。雨晴恰稱妾心意,七十二坑春水平。」詩人自注說:「城內有池七十二,謂之泡子。春夏之交,雨潦歸澤,水不外泄,而無泛濫之虞。城內資其儲蓄為不時之備雲。」沈陽還流傳有渾河改道的軼聞。《東三省古跡遺聞》載:「省(城) 北八里二檯子村,有一關帝廟,額曰觀泉寺。傳者謂唐時增修,考遼金時,渾河之水,曾由寺前東流,故此寺名為觀泉寺。」《沈陽縣志》「瀋水」條按語也說:「瀋水故道本在今縣治城北。」但是,這條渾河故道到底在哪兒呢?

《北陵志略》說:「陵前之河,原為渾河河身……」現今的新開河(又稱北運河),曾名永利河,是清宣統三年(1911年) 春,沿渾河古道重新挖掘的。位於沈陽城北的新樂遺址發現後,專家對遺址前沙河子沙土礦進行科學鑒定證明,七千二百年前,渾河主道是流經沈陽城北的。「它是一條古河道,水域寬闊,流量很大」。這個古河道,就是渾河在古「沈陽」境內早年的河道。

渾河在沈陽境內的第二條古河道,就是萬泉河、五里河,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小瀋水。這條水道今已不復存在,它的走向和1952年人工挖掘的南運河走向大致相同。在南運河流經地,原有萬泉河、萬柳塘、青年公園、南湖等湖泊,這些湖泊在南運河開挖之前,都是些大水泡子。南運河沿線附近有許多沙崗,俗稱沙山。它們就是河流在廢棄的河道上,留下的牛軛狀河跡湖和河流帶來的大量沙礫堆積的沙丘,是一條較大河流作用的結果。因此,人們常說的小瀋水,即萬泉河、五里河,原先即是古渾河從「沈陽」城北,又改道流經城南的河道。

當渾河經過兩次大的改道後,其走向就是現在渾河的主河道;而原河道仍有水流,卻變成了渾河的分流,水量也減少了。渾河改道沈陽城南的最晚時間,當在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 以前,因為元貞二年有了「沈陽」的名稱。這說明在此之前,渾河已改道城南。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