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棗園新石器遺址
1. 山西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分別哪幾種類型
山西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可分為磁山文化和棗園遺存兩種類型。版
磁山文化代表物是山權西長治武鄉縣石門鄉鼻子灣村出土的一件石磨盤和一件石磨棒,遺物形制同河北武安縣磁山遺址出土的石磨盤如出一轍,因此將這些遺存歸屬於磁山文化的范疇。牛鼻子灣村位於漳河流域,地理位置與磁山文化分布區相毗鄰。
棗園遺存位於山西翼城縣北橄鄉棗園村,棗園村在翼城縣城東北約10千米處,滑家河、澆底河分別從村子的西北、東南通過。
遺址中有不少用火燒過的獸骨、大量的陶片,以及部分石、陶質生產工具。這些文化遺存年代與磁山文化和老官台文化基本相當,距今約7500多年。
2. 翼城有什麼好玩的景點,還有
關帝廟:始建於清乾隆七年,重修於1988年,是臨汾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內目前翼城縣保存最為容完好的古建築之一。是翼城縣古建築最具特色的風景之一。在其中軸線上,南為過路戲台、石坊,中為過殿,最後為春秋樓。南部東西為兩列長廊,後部左右造三座配殿。全部面積1470平方米。
佛爺山:是翼城縣東部的一座山,屬中條山脈,地理坐標為東經112°,北緯35°,海拔1800餘米,面積約萬余公頃,山上最高氣溫20℃,最低—10℃,霧期不超過一個月佛爺山風景區內,東面有遼寨河,西面有張馬河,主峰佛爺山,西面有娘娘嶺,南面有七座仙女峰,北有五龍山,東有尖山。
翼城四聖宮:位於翼城縣城東南50公里外西閆鎮曹公村。創建於元代,因供奉「堯、舜、禹、湯」四聖而得名。四聖宮建築保存比較完整,中軸線由南向北建有舞樓、獻殿(已毀)和正殿,東、西兩側有廊房和看樓。正殿和舞樓均為元代建築,其中舞樓建於元代至元年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造型古樸莊重,是元代戲台建築中的優秀作品。四聖宮東側有關帝廟,建有戲台(已毀)、正殿及東、西看樓,是自成一體的一組清代建築。
3. 翼城五中簡介
http://ke..com/pic/18/11945913658311267.jpg
地理位置
山西省翼城縣位於省境西南,中條、太岳兩山之間,縣境東臨沁水,西接曲沃,北和浮山、襄汾眥鄰,南與絳縣、垣曲相連。不僅地處臨汾、運城、晉城三市交界處,而且屬秦、晉、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帶。翼城總面積為1163平方公里,下轄:唐興鎮、南梁鎮、里寨鎮、隆化鎮、橋上鎮、西閆鎮6個鎮和中衛鄉、南唐鄉、王莊鄉、澆底鄉4個鄉,縣政府駐唐興鎮。
歷史悠久
翼城,古稱唐國,自古為晉南承東啟西之咽喉要地。西周周成王封叔虞(桐葉封弟)於此,後曾改稱晉。春秋時為晉都故絳,北魏太和十二年置北絳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為翼城縣,唐天祜三年改為澮川縣,宋復名翼城縣,金升為翼州。元復稱翼城縣,沿用至今。
翼城歷史悠久, 人文氣息濃厚,是中華民族古文明發祥地之一。本地文物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考古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境內即有人類棲居,現存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以及商、周與漢屬文化遺址多達40餘處。史載:翼古稱唐,屬堯及其後裔開疆封域。西周初年,周成王戲剪桐葉為珪,封其弟叔虞於唐,都今翼城西之唐城,旋遷都於今翼城東南翔翱山下之故城,以山形為舒翼之鵬,故名翼。至其子燮父改唐為晉,開啟晉之春秋霸業。目前,已發掘的國家、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和古遺址8處,市、縣級重點保護文物古跡近300處。保存完好的古遺址有:葦溝—北壽城西周文化遺址,天馬—曲村晉文化遺址,棗園新石器文化遺址等6處。古墓葬有西周唐叔虞墓、周將軍閻沒墓、周小子侯墓、周鄭太子墓等數十處。古建築有明代玉皇樓、元代四聖宮、元代舞樓(喬澤廟)、清代關帝廟、明代木牌坊、石牌坊、文峰雙寶塔等上百處。古碑碣石雕有:元裕公和尚道行碑、宋蘇軾書《醉翁亭記》碑、清風竹驚鶴圖碑等數十通。
風景迷人
翼城山川秀美,自然風光迷人,全縣東、北、南三面環山,西和西南是略有起伏的平原,中部為丘陵。山脈除東南部屬中條山系外,其餘均為太岳山系。主要山峰有西北部塔兒山、北部和尚功德山、東部佛山、東南部歷山。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其中歷山2358米為最高。主要河流有澮河及其支流續魯峪河、翟家橋河、田家河、淺底河、滑家河等。境內還有三個較大的水泉:灤池泉、沙象和溝泉。本縣旅遊資源豐富 :位於縣域東南的歷山舜王坪風景區為華北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地勢奇特,為絕佳的避暑勝地;區內的瓜子寨、梳妝台、玄雲洞、十八盤、桃花洞、珍珠簾、黑龍潭等景點,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此外,還有佛爺山風景區、翔山風景區、綿山風景區、亞洲鐵路高橋-----海子溝大橋、介湖水上樂園、北關世紀文化廣場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正在以全新的面貌招徠眾多遊客。
4. 翼城縣的歷史
翼城來,自古為晉南承源東啟西之咽喉要地。傳說周成王以天子無戲言而封弟叔虞於唐。唐叔虞子燮父徙居晉水旁,則該稱晉侯。傳至晉孝侯,改國都名為「翼」(平陽絳邑縣東翼城)即今天的翼城縣。晉獻公改聚名為絳,都絳。絳,按照杜預的說法就是「今平陽絳邑縣」,因此可知,翼跟絳並非同一個地方,不過因為新都名叫做絳,因此舊都翼史稱「故絳」。可知,翼城縣,自春秋以來,先後名為翼、故絳。北魏太和十二年置北絳縣,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置新安縣,屬北絳郡。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7年)廢入北絳縣,故址在今翼城縣境內。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59年)改為翼城縣,唐天祜三年改為澮川縣,宋復名翼城縣,金升為翼州。元復稱翼城縣,一直沿用。現全縣總人口32萬。
5. 山西發掘出的屬於舊、新時代的遺址有哪些
舊石器時代有:
芮城西侯度、芮城匼河、襄汾丁村、陽高許家窯、朔州峙峪、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岩廈遺址、吉縣柿子灘、蒲縣薛關遺址、襄汾大崮堆山史前石器製造場遺址等等。
新石器時代:
夏縣西陰村、翼城棗園、襄汾陶寺、芮城清涼寺、靈石逍遙遺址、垣曲古城東關、翼城北橄、垣曲寧家坡陶窯遺址、垣曲下馬遺址、臨汾高堆遺址、臨汾下靳墓地、太原光社,義井遺址、長治小神遺址、太谷白燕遺址等。
6. 翼城最繁華的地方在哪
翼城縣是全國經濟增幅最有競爭力的百強縣之一,是臨汾市的鋼鐵大縣、鑄造強縣和果菜名縣。縣域總面積為1170平方公里,摺合174萬畝,轄4鄉6鎮,212個村委會,總人口30.6萬人。
區位優越,交通十分便利。翼城縣位於山西省南部,地處黃河流域汾澮之間。東北部群山環抱,西南部平坦遼闊;東西寬44公里,南北長53公里,境內平川、丘陵、山區大體各佔分三分之一。地理座標為北緯35°23′—35°52′,東經111°34′—112°03′。翼城自古為承東啟西之咽喉要地,縣境東臨沁水,西接曲沃,北和浮山、襄汾眥鄰,南與絳縣、垣曲相連。不僅地處臨汾、運城、晉城三市交界處,而且屬秦、晉、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帶。縣城距沁水30公里,曲沃25公里,垣曲101公里,臨汾86公里,晉城156公里,運城120公里,太原360公里,西安354公里,鄭州328公里,北京965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被譽為「小隴海線」的侯月(山西侯馬—河南月山)電氣化鐵路、晉韓(山西晉城—陝西韓城)二級公路以及正在建設的陽侯(陽城—侯馬)高速公路橫穿東西;臨翼、王續、翼么三條二級出境公路縱貫南北,與同蒲、隴海、京廣、京九等鐵路干線融於一體,與大運、晉焦、長治至太原、運城至西安大三角高速公路緊密相接。全縣城鄉公路密如織網,10個鄉鎮和9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油路,總里程達1600餘公里。
礦藏遍布,資源優勢明顯。翼城三面環山,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以煤、鐵、石灰岩為主的三大礦產資源,現已開發利用。已詳查探明的礦藏有金、銀、鉛、錫、鋁、鋅等有色金屬和大量的花崗岩、石英石、大理石、白雲石、重晶石、硅石、洋坩、硃砂、硫磺等非金屬礦藏和含多種稀有元素的礦藏共30餘種,尤以煤、鐵為最。據勘探詳查,鐵礦礦點有12處,儲藏量近1億噸;煤炭總儲量近20億噸,其中貧瘦煤、貧煤15億噸,無煙煤近5億噸,含煤面積194.4平方公里,且多屬低硫、低灰、高發熱量優勢電煤。全縣共有各類煤礦46座,年生產能力達600萬噸,加上正在籌建的與發電廠相配套的年產300萬噸的大型動力煤煤礦,煤炭年產量可達到1000萬噸。翼城石灰岩資源面廣點多,分布於南梁、中衛、王莊、隆化、里砦等5個鄉鎮,年開採石料在55萬方左右。
翼城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08.7小時,年平均氣溫11.8℃,年平均降水量為510—585毫米,年河川徑流量0.87億m3。全縣水資源總量為1.476億m3,重復水資源量為0.203億m3。全縣有中、小型水庫15座,總庫容量5726.2萬m3,塘壩55座,水井791眼,農業用井671眼(深井255眼)。其中小河口水庫為中型水庫,位於澮河北支,庫容量4430萬m3。翼城可集中利用的城區生活污水、工業園區污水與礦坑排水總量共計1026.1萬m3/a,年產900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將於明年建成投用。
環境寬松,重工產業強勢崛起。翼城物產豐富,發展工業得天獨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就有礦業開采與生鐵冶煉。漢武帝時還於翼城置鐵官,督辦本縣冶鐵事宜。改革開放以來,翼城采礦、煉鐵業迅猛發展,煤炭、冶煉已成為縣域工業的支柱產業。特別是我縣的動力煤巨大儲量和開采能力,成為發展火力發電、煤化工業的絕佳選擇。為此,縣委、縣政府把建設坑口電廠,加快煤炭轉化列為全縣工業調產的戰略重點,並積極申批投資55.43億元的2×60萬千瓦坑口火力發電項目。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翼城縣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冶煉業。「翼城生鐵」憑借含硫低、純度高、品質優飲譽大江南北。不僅供應國內市場,而且遠銷韓國、日本。進入21世紀,全縣上下堅決貫徹國家產業政策,致力傳統產業新型化,接替產業規模化,內引外聯,關小上大,提檔升級,一批現代化鋼鐵企業集團蜂擁而起,形成了年產國際優質生鐵300萬噸的產業規模。近年來,翼城縣以建設名列全省的「鋼鐵大縣、鑄造強縣、果菜名縣、煤電重縣」為目標,突出工業科技調產,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制定了「翼城縣招商引資優惠辦法」,出台了一系列稅費優惠、財政支持、人才引進、引資獎勵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努力營造加快發展的「凹地」效應,切實加強院縣、院企合作,同全國20餘所重點院校和10餘家國內外大中開型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使一批科技含量高、經營規模大、市場前景好、帶動力強的重點項目相繼在翼城落戶並投產。2002年,總投資18億元,集煉鐵、軋鋼、軋材、焦化為一體的年產百萬噸鐵、百萬噸鋼、百萬噸材的山西宏陽鋼鐵公司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投產;全國組合機床行業「龍頭老大」大連機床集團投入巨資將其主導產品通用機床的組裝移師翼城,建起了萬台機床生產基地;豐昆、福旺、振澮、華爾、華樂等鑄造企業生產的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鑄造項目相繼投入批量生產,形成了年產鑄件50萬噸的產業規模。目前,全縣已建起城東鋼鐵工業、封比汽車制動鑄造、華爾車床鑄件加工、澮史精密鑄造、里砦生鐵冶煉等五大工業園區。一個以冶煉、煤炭為主,食品加工、鑄造、機械、建材為輔的主導產業突出、布局日趨合理的工業體系正逐步形成。
面向市場,現代農業縱深拓展。農業是翼城縣的傳統經濟。早在西周古唐,就曾孕育了「異畝同穎」大面積豐收的景象。盛唐時期,南梁翔翱泉附近五鄉之境便「奇樹蓊鬱,芳畦霍麋,紫穗飄香,青花吐色」。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翼城縣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業得到長足發展,先後被國家、省有關部委樹為「商品糧基地縣」、「平原綠化先進縣」、「瘦肉型豬基地縣」、「畜牧產業化示範縣」。翼城人依據山區、丘陵森林茂密,土層深厚,林草廣袤;西南平川沃野萬頃,日照充足,水利條件優越的條件,瞄準市場需求,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使農業生產快速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全縣掀起了向設施農業、綠色農業、現代農業全面進軍的高潮,全力打造「果菜名縣」的品牌。到2003年,已發展日光溫室10000餘座,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8萬畝,棗草間作20萬畝,丘陵山區酸棗接大棗1800萬株,優質干鮮果基地6.3萬畝。並順利完成「舜都」牌果蔬、「舜田」牌小雜糧兩大系列農產品商標注冊和綠色認證。同時,全縣發展「百戶萬頭」集中養殖園區4個,養殖大戶400餘戶;堯森公司率全省之先,建起了國際領先水平的組合式氣調保鮮庫和三條農副產品深加工生產線;中港公司、舜都公司、澮史乳業等分別在特養業、中葯材、果品、小雜糧等多種領域擔當起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一個打破傳統種植結構,以市場為目標,以效益為中心,全面與國際接軌的農業產業化格局已初步形成,現代農業正在向縱深拓展。
社會進步,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翼城縣委、縣政府堅持政治、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並駕齊驅,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及各項工作的全面進步。通過「三講」教育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認真落實「十六大」精神,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全縣各級黨的組織更加堅強,基層組織得到鞏固,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目前,全縣已有國家級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6個,市級文明村17個,文明先進村46個,「十星級文明戶」6000餘戶。已建成園林化新村47個,文明學校64處,文明聯村路96條,文化活動中心20餘個,並涌現出了一大批文明村的典型,文明村鎮的質量和水平大大提高。十五期末,「撤縣設市」是翼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經營城市」是翼城縣吸引外資參與縣城建設的主體思路。圍繞這一思路,近幾年來,翼城縣鋪開了水、路、電等基礎設施和市政建設工程項目,完成了29處飲水解困工程和南水北調、灤水北引、小河口水庫除險加固等重點水利工程,完成了王莊、橋上、老官莊110KV三座變電站建設和五座變電站增容改造,新建了一批商貿中心。2003年,總投資2.6億元的解放路拓寬改造工程已全面啟動,目前正加緊建設。與此同時,全縣經濟出現強勁增長態勢。2003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3.4億元,比上年增長18% ;財政收入首次突破2億元大關,達到2.3456億元,比上年增長46.4%;現價工業增加值完成12.8億元,比上年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929元,比上年增長1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02元,比上年增長7.75%,成為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提升最快」的百強縣之一。
縣域遼闊,環保容量很大。翼城縣縣域總面積達117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38.1%。2003年,縣委、縣政府積極實行「關小上大」,對全縣65座100m3以下的小高爐全部予以關停取締,在澮河兩岸、縣城周圍實施綠色生態屏障工程,在山區實施退耕還林和天保工程,建設了百里百米經濟林帶,全縣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空氣自凈能力強,環境容量大。去年我縣已完成了區域環評,對包括2×600MW煤電項目在內的全縣排污總量進行了科學計算,還有較大的環境容量。初步確定的隆化鎮北衛、南唐鄉南唐、北唐三處預選廠址都遠離環境敏感區、環境敏感點,距離煤源均不超過20公里,由於運輸里程短,可有效減少二次揚塵污染。
歷史悠久,極具人文魅力。翼城是中華民族古文明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跡繁多,文化底蘊深厚。考古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境內即有人類棲居,現存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以及商、周與漢屬文化遺址多達40餘處。史載:翼古稱唐,屬堯及其後裔開疆封域。西周初年,周成王戲剪桐葉為珪,封其弟叔虞於唐,都今翼城西之唐城,旋遷都於今翼城東南翔翱山下之故城,以山形為舒翼之鵬,故名翼。至其子燮父改唐為晉,開啟晉之春秋霸業。目前,已發掘的國家、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和古遺址8處,市、縣級重點保護文物古跡近300處。保存完好的古遺址有:葦溝—北壽城西周文化遺址,天馬—曲村晉文化遺址,棗園新石器文化遺址等6處。古墓葬有西周唐叔虞墓、周將軍閻沒墓、周小子侯墓、周鄭太子墓等數十處。古建築有明代玉皇樓、元代四聖宮、元代舞樓(喬澤廟)、清代關帝廟、明代木牌坊、石牌坊、文峰雙寶塔等上百處。古碑碣石雕有:元裕公和尚道行碑、宋蘇軾書《醉翁亭記》碑、清風竹驚鶴圖碑等數十通。
翼城山川秀美,自然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位於縣域東南的歷山舜王坪風景區為華北最大的自然保護區。舜王坪地勢奇特,年平均氣溫10℃—12℃,為絕佳避暑勝地;區內的瓜子寨、梳妝台、玄雲洞、十八盤、桃花洞、珍珠簾、黑龍潭等景點,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此外,還有佛爺山風景區、翔山風景區、綿山風景區、海子溝大橋、介湖水上樂園、北關世紀文化廣場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正在以全新的面貌招徠眾多遊客。
翼城不僅地靈人傑,而且人氣頗佳,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翼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文沉澱,這就是「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敢於創新,勇於奉獻,不甘落後,爭創一流」的「翼城精神」。正是憑著這種精神,翼城縣的多項工作都在全市全省領先。相信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黨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翼城縣委、縣政府一定會帶領全縣人民迎難而上,克難攻堅,與時俱進,把翼城縣建設的更加美好。
編輯詞條
7. 臨汾的旅遊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國遺址、丁村民宅、陶寺遺址、天馬遺址、牛王廟戲台、霍州州署大堂、千佛庵柿子灘遺址、大悲院、洪洞玉皇廟、柏山東岳廟、霍州窯址、老君洞、鄉寧壽聖寺、汾城古建築群東羊後土廟、霍州觀音廟、四聖宮、普凈寺、王曲東岳廟、南撖東岳廟、喬澤廟戲台堯陵、鐵佛寺、師家溝古建築群、媧皇廟、小西天(千佛庵)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高堆遺址、金城堡遺址、堯廟、下靳遺址、仙洞溝碧岩寺、彭真故居、祝聖寺、霍州鼓樓、韓壁遺址追封吉天英碑、掛甲山摩崖造像、大墓塬墓地、克難坡、狄城遺址、安坪遺址、千佛洞(隰縣)麻衣寺磚塔、郎寨塔、翠微山遺址、芝麻灘遺址、清微觀、文廟大成殿、橋北遺址、熱留關帝廟隰縣鼓樓、丁村遺址、陶寺遺址、丁村民宅、寺頭遺址、趙康古城遺址、晉襄公墓、沙女遺址南大柴遺址、大張遺址、關帝樓、普凈寺、汾城古建築群、永和文廟大成殿、千佛洞、真武祠南石遺址、裕公和尚道行碑、翼城棗園新石器遺址、葦溝北壽城遺址、河雲遺址、四牌坊、故城遺址曲沃古城遺址、里村西溝遺址、方城遺址、四牌樓、薛家大院、東許遺址、望絳墓地、薛關遺址明代監獄、永凝堡遺址、坊堆遺址、上村遺址、侯村遺址、明代移民遺址、碧霞聖母宮、泰雲寺師村遺址、上張遺址、洪洞關帝廟、凈石宮、馬牧華嚴寺、女媧陵、商山廟、腰東漢墓群 國家AAAA級景區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臨汾汾河公園臨汾市堯廟-華門旅遊區、古縣牡丹文化旅遊區、彭真故居 國家級森林公園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 其他風景區麻衣寺、歷山舜王坪、堯山森林公園、荀子文化園、金代磚墓、真人祠、永和關、龍子祠延慶觀、海東摩崖、姑射山、五鹿山、皇天後土廟、水神廟、馬頭關、藺相如故里、元代戲台平陽鼓樓、大雲寺、剪桐封國、四十里山、龍澍峪、觀日亭、結義廟、景明旅遊區
8. 棗園的歷史資料
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山西省翼城縣隆化鎮棗園村。面積約2萬平方米。1991年、1999年山西省考專古研究所進行發掘屬。出土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夾砂褐陶次之,器形有泥質雙耳折唇壺、圜底缽、平底缽、假圈足缽、折腹平底缽、盆、三足盂、器座及夾砂鼓腹罐、直腹罐、釜等。是山西省迄今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典型遺址。2004年出版有《翼城棗園》。
9. 翼城歷史最早是什麼時期
翼城,古稱唐國,自古為晉南承東啟西之咽喉要地。西周周成王封叔虞(桐葉封弟)於此,後曾改稱晉。春秋時為晉都故絳,北魏太和十二年置北絳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為翼城縣,唐天祜三年改為澮川縣,宋復名翼城縣,金升為翼州。元復稱翼城縣,沿用至今。
翼城歷史悠久,
人文氣息濃厚,是中華民族古文明發祥地之一。本地文物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考古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境內即有人類棲居,現存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以及商、周與漢屬文化遺址多達40餘處。史載:翼古稱唐,屬堯及其後裔開疆封域。西周初年,周成王戲剪桐葉為珪,封其弟叔虞於唐,都今翼城西之唐城,旋遷都於今翼城東南翔翱山下之故城,以山形為舒翼之鵬,故名翼。至其子燮父改唐為晉,開啟晉之春秋霸業。目前,已發掘的國家、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和古遺址8處,市、縣級重點保護文物古跡近300處。保存完好的古遺址有:葦溝—北壽城西周文化遺址,天馬—曲村晉文化遺址,棗園新石器文化遺址等6處。古墓葬有西周唐叔虞墓、周將軍閻沒墓、周小子侯墓、周鄭太子墓等數十處。古建築有明代玉皇樓、元代四聖宮、元代舞樓(喬澤廟)、清代關帝廟、明代木牌坊、石牌坊、文峰雙寶塔等上百處。古碑碣石雕有:元裕公和尚道行碑、宋蘇軾書《醉翁亭記》碑、清風竹驚鶴圖碑等數十通。
10. 山西農耕時代文化遺址有哪些
山西農耕時代的文化遺址有山西柳林高紅商代遺址。該遺址在高紅村南的一座山樑上,這座山樑被東西橫貫柳林的三川河三面環繞,北鄰307國道。整個山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南部坡度較緩,西、北部陡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