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村遺址
A. 三國時期遺址
四川多。。全是蜀漢的
成都境內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國文化遺跡
(一)、市區:
1.衣冠廟/在武侯祠南約1.5公里處,其得名源於此地原有關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萬里橋和衣冠廟之間原有一座墓,人們認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為桓侯巷。
3.萬里橋/成都南門原大橋名叫萬里橋,其橋為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國後,人們一直稱其為萬里橋。此橋今已不存。
4.諸葛井/成都江南館街有一井,人們稱為諸葛井,相傳為諸葛亮所開鑿。井旁曾修有諸葛祠,現井、祠皆毀。
5.龍泉洛帶鎮/相傳劉禪在此落玉帶於井。
6.黃龍溪/相傳劉備稱帝時,此地出現黃龍。
7.黃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間曾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於是人們在此修建了黃忠祠,塑黃忠像。「文革」中黃忠祠、墓被毀。
8.洗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學內。塘邊相傳為趙雲住地遺址,而池塘就是趙雲洗戰馬的地方,清初,塘邊尚有「漢順平侯洗馬池」的刻石。現塘池被填平。
9.向寵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園內,現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區和平鄉九里村,殘存有一條長2000多米、寬7~8米的土埂,這就是人們稱為九里堤或者諸葛堤的遺跡。諸葛亮當年為發展經濟,防禦水害,提高糧食產量,住持修建了這條攔水堤壩。宋代太守劉熙曾重修,並在堤旁修諸葛廟,現已不存。
11.張飛營/在成都龍泉驛區。這里原為漢、唐時期的古驛站,張飛營遺址就在驛站口旁邊的山上。遺址面積約一平方公里,張飛曾屯兵於此配合劉備攻打成都。唐、宋時,這里有「古張飛營」石碑,現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彌牟鎮八陣圖遺址/明代已毀壞過半,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補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當時佔地36畝4分4厘,當時還存71壘。1981年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至今還存4壘,每壘高3米多。
2.八陣圖碑/新都桂湖公園,即升庵祠內收藏有原彌牟鎮武侯祠的「八陣圖碑記」明碑。碑高185厘米,寬115厘米,碑帽及篆書碑額已失,僅存碑身。碑文為陰刻楷書。
3.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處。新都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楊瞻立的「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馬維祺曾在墓前建馬超祠,並親書碑一通。如今馬超祠已被毀,墓僅存方圓百米的土堆。馬超祠舊址蓋起了一所馬超小學,明楊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雙流
1.葛陌/在雙流縣北4公里,金花、永福鄉交界處,為諸葛亮舊居。此處原有葛陌廟,已毀,現仍有葛陌村、諸葛井。
2.大口井/九江鄉大井村,相傳諸葛亮曾於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張飛頭/又名「福頭」,在太平鄉與簡陽縣武廟鄉交界處。
4.蔣公舊治坊/紀念蔣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諸葛亮曾在此設置堰官,以兵1200守衛。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師道發祥地,三國時張魯的祖父張陵曾在此設壇傳道。
(五)、大邑
1.趙雲墓和趙雲廟/趙雲死後下葬於大邑縣城東銀屏山麓。趙雲墓依山而建,狀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間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雲墓」。
2.鶴鳴山/鶴鳴山在大邑縣城北15公里處,張陵曾修道於山中。
(六)、邛崍
1.臨邛火井遺址/在火井鄉,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氣煮鹽煉鐵。
2.孔明鄉/今孔明鄉。
3.邛雅驛道遺址
(七)、蒲江
1.太清觀遺址/東漢道教創始人張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區:
1、德陽市
(1)德陽市:
a.秦宓墓宅(德陽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廣漢市:
a.張任墓(金雁橋西北側北外鄉桅桿村)
b.鄧芝墓(向陽鄉勝利村)
c.馬岱墓(向陽鄉張化村)
(3)綿竹市:
a.諸葛瞻父子雙忠祠(綿竹市城西郊)
b.蜀漢三叛石雕跪像(城區關岳廟內出土,鐫刻於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現存於雙忠祠內。)
(4)羅江縣:
a.白馬關(羅江縣白馬山上)
b.龐統墓、祠(羅江縣白馬關山)
c.落鳳坡(羅江縣北2公里處)
2、綿陽市
(1)綿陽市:
a.蔣琬墓、祠(綿陽市城西郊西山)
(2)梓潼縣:
a.七曲山大廟(梓潼縣城北9公里處)
b.卧龍山諸葛亮北伐遺跡(有諸葛寨、八卦井、武侯廟、飲馬池等)
c.翠雲廊(從梓潼到劍閣、閬中的數百里古道,有張飛柏、阿斗柏等)
(3)江油市:
a.陰平郡縣遺址(江油縣小溪壩鄉陰平壩,現有皇後山、點將台等)
(4)平武縣:
a.古江油關(平武縣南壩鎮)
b.李氏夫人墓(蜀漢江油關守將馬邈降魏,其夫人自縊,曾有李氏夫人祠,墓碑尚存)
3、廣元市
(1)廣元市:
a.葭萌古城(即葭萌關、昭化古城,廣元市南30公里昭化城牛頭山東北麓)
b.費禕墓(昭化古城西門外)
c.明月峽古棧道(廣元市朝天區)
(2)劍閣縣:
a.鄧艾墓、鄧艾廟(劍閣縣城北10餘公里北廟鄉孤玉山)
b.劍門關(劍閣縣城北30公里大劍山)
c.姜維墓(劍門關旁)
(3)青川縣:
a.陰平古道(相傳在摩天嶺有孔明碑)
b.鄧艾廟與武侯祠(三鍋石鄉西陽壩)
4、南充市
(1)南充市:
a.譙周墓(南充市文化宮內)
b.陳壽萬卷樓(南充城西1公里處果山)
c.王平墓(南充市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
(2)閬中市:
a.張桓侯祠(閬中縣城內)
b.嚴顏寺(花冠鄉天冒水山腰)
c.瓦口關(閬中縣雙山埡)
5、瀘州市
a.瀘州武侯祠(瀘州市城西忠山)
6、樂山市
(1)夾江縣:
a.諸葛亮點將台(在夾江縣城西,距千佛岩500米處)
b.龐坡洞(傳說是龐德公隱居處)
c.漢柏(傳說為龐德公所植,在木城鄉漢柏村石面渡附近)
7、雅安市
(1)蘆山縣:
a.姜維墓(蘆山縣城東北鳳凰山);
b.姜城故址(蘆山縣城關);
c.姜慶樓(廬山縣城南街姜侯祠內)
(2)漢源縣:
a.孟獲城遺址(漢源縣城東75公里處)
8、宜賓市
(1)南溪縣:
a.桓侯宮(俗稱張爺廟,在縣城三元街)
9.達州市
(1)渠縣:
a.八蒙山古戰場(在縣東北3.5公里處,相傳張飛與張合在此交鋒,有張飛立馬銘,曾建有桓侯廟);
(2)彭水縣:
a.張飛刁斗(傳有張飛銘文);
b.張飛妍石刻(傳說有張飛手指刻字,在太原鄉英光村石彭公路西側)
B. 詳細介紹福建永安抗戰遺址
抗日戰爭時期,永安曾作為福建省的戰時省會達七年半之久(1938年8月-1945年5月)。當時,隨省政府內遷永安的政府機關、 軍警機構、金融單位、大中專學校以及學術研究機構和團體多達一百多個,一批共產黨人、愛國進步文化人士也相繼匯聚永安。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這些共產黨人、愛國進步人士不顧個人安危,奮然而起,以筆作為武器,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進步文化活動,推動抗日救亡運動。戰時的永安,有9個出版社、19家印刷所、15家書店,先後出版了13種報紙、129種期刊、700多種圖書,形成了一個抗日情緒高漲、進步文化繁榮的局面,為推動全面抗戰,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繁榮東南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歷史地位和影響在當時的國統區僅次於重慶和桂林。
時過六十多年後,這些當年的抗戰遺址目前還較完整的保存有省政府辦公地(現永安文廟),中國國民黨直屬台灣黨部(文龍村土堡),省主席陳儀、劉建緒公館(吉山春谷齋,現春谷山莊),省教育廳(吉山「劉氏宗祠」),省立音樂專科學校(現吉山酒廠),省立永安中學(吉山「東方月」),省防疫大隊(吉山「萃園」)等20餘處,且大部分集中在吉山村。吉山村位於永安城區西南郊5公里處。
2004年,永安市人民政府對當年省政府的辦公地――永安文廟進行了大規模修復,並設立了抗戰進步文化陳列館,展出了大量的抗戰實物。2005年,又投資30多萬元將吉山挹秀樓開辟成永安抗戰文化名人館,以圖片、文字和實物的形式介紹了在抗戰時期為永安的抗戰事業做出貢獻的45位名人,還整修了22座抗戰遺址及古民居,
C. 南京永安公墓
早期的公墓——「義冢」
公墓,即公共的墓葬園地。
南京歷史上何時出現公墓?根據考古發掘,從原始社會開始,南京就有公墓形式的墓葬存在。考古學家在現今的北陰陽營、浦口三河鄉營盤山北坡兩處遺址都發現了原始社會帶有公墓性質的氏族墓地。
到了宋朝,官府公開設「漏澤園義冢」,也就是公墓,埋葬因戰亂死亡而無人認領的屍體,或埋葬因為家貧而無錢買墳地的死者。南宋時,朝廷在建康(也就是南京)的九華山龍光寺設立了公墓,埋葬死去的貧民。明代,官府則在南京的鳳台門外設義冢公墓,僅向家中有人死亡而無錢賣墳地的窮人收取少量安葬費用,有的甚至不收取費用。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戰亂中,有大批太平軍士兵和南京百姓死亡,這些屍體被叢葬於靈谷寺、安德門、秣陵關、溧水、下蜀、高資等21處,共掩埋了一萬七千多具屍體。在民間,這些集中的埋屍場所被稱之為「萬忠墓」、「暴屍冢」,其實也是公墓形式。
到了清末同治、光緒年間,南京四鄉皆有義冢公墓,而以城西北的空曠地最多,大多數公墓由金陵救生局、繼善堂、施材局等慈善機構設立。南門(即中華門)外的童善堂,還設有專門掩埋嬰幼兒屍體的義冢。
同治九年(1871年),江寧知府在北極閣山下設立義冢,集中埋葬暴露在外的屍體。次年,江寧府鹽巡道孫衣言管理善後局,將該地的墳墓一律遷葬到了清涼山。
民國公墓「見縫插針」
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後,國民政府在靈谷寺設立了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安葬歷次戰爭中陣亡的將士。
政府和慈善團體在南京城裡城外均設有公墓。珍珠橋附近、鼓樓二條巷和金銀街之間,文德里、七里街、黃土山有一些專門安葬客死南京的外地人的公墓。比如,在能仁里,就有安徽人的義冢地。
從1922年起到1947年,南京主要埋葬南京本地人的公墓則有華興公墓、永安公墓、花神廟公墓、合班山公墓、大營盤公墓、公葬公墓等。其中,華興公墓於1922年由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華僑在板橋鎮以南的華興村建立。永安公墓由私營仁孝殯儀館所建立,地點在中山門外。花神廟公墓創設於1947年,創辦人是私營中國殯儀館經理陶景寰,又被稱為「中國公墓」。合班山公墓位於邁皋橋東北,埋葬著死於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時遇難的南京市民。大營盤公墓位於安德門外,1937年對外開放,抗日戰爭時期被毀壞。
公葬公墓位於麒麟門外的小白龍山,佔地460畝,這里埋葬的最有名的人物是曾任江浙聯軍總司令的徐紹楨,日軍佔領南京後,公葬公墓被毀,目前只有徐紹楨墓保留了下來。
由於戰亂,上述大部分公墓後來都無人管理。貧窮人無錢買墳地,只好在這些無人管的公墓里隨便選塊空地,見縫插針,解決了喪事。這種「寒酸」的墓穴佔地只有幾個平方米,大部分沒有墓碑,主要是因為家屬貧困,只好把親友安葬在這種不用交費的公墓,而且好幾年都沒人前來上墳。
「土葬區」與「火葬區」
南京解放後,民國時期留下的各個公墓因缺乏管理,幾乎都成了「亂墳崗」。解放以後,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安定。一個問題顯現出來:墳墓佔地越多,農業耕地就越少。
人民政府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在南京實行殯葬改革,重新組建新的公墓,在南郊建了黃金山、花神廟等公墓。記得當時殯葬改革的宗旨是:改土葬為火葬,改多佔土地為少佔土地,最終達到不佔土地。
考慮到當時一些人一時難以接受火葬這種形式,南郊公墓分成了「土葬區」與「火葬區」兩個區域。也許是為了鼓勵更多人採用火葬,公墓方面對土葬區每個墓穴的收費為30元,火葬區則便宜得多,每個墓穴為12元。
筆者清楚記得,當初花神廟的公墓,一條青石路將兩個墓區分開來,火葬區清一色的都是大墓碑的水泥墳墓,相比之下,土葬區就顯得有點簡陋。
曾有墳堆「大攀比」
改革開放以後,南京的公墓管理走上了正軌。但也有一段時間,很多人竟然搞起了墳堆「外包裝」的攀比。
有人覺得自家本來的祖墳墳堆佔地太小太「寒磣」,竟給墳墓搞起了「裝修」,搞得好似活人住房。
還有的人家,乾脆放棄原來的墓地,另外買了大面積的墓穴,搞出了「宮殿」式的墳包。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南郊的花神大道,就可見到馬路兩側的「洋墳包」五花八門,雜亂無章。
為了根除這個現象,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南京市有關部門統一規劃興建了新型公墓,新型墓園里,單個墓穴佔地很少,但都是「精裝修」。
在南郊的普覺寺、隱龍山、祖堂山等公墓,墓穴佔地面積一般都在兩個平方米以內,墳主只要一次性交納墓穴費、管理費,以後每年清明上墳掃墓,就不再另收取任何費用。墓園的整體環境更是清幽,墳主進入墓園,就如同進了公園。
D. 永安在什麼地方
永安市位於福建省中部偏西,北緯25°33』,—26°12』,東經116°56』—117°47』。面積2941.1平方千米。轄6街道辦事處、7鎮、5鄉(含民族鄉)。人口31.88萬。通行閩中方言永安話。 永安為省林區重點市縣,蜜柑、綠茶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有稻米、甘薯、小麥,大豆、花生、甘蔗、蔬菜,油茶籽、油菜籽、油桐籽、山蒼子、筍干(特產白筍干「玉蘭片」)、香菇、紅菇、板栗、葯材、土紙、松脂,桃、李、柿。永安是省主要工業能源和原材料生產基地,有電力、煤炭、建材、森工、冶金機械、化工、針紡、造紙、皮革、服裝、食品加工、文教藝術用品、化纖、塑料、包裝材料等工業門類。鷹廈鐵路跨境59千米,永加支線27千米,共設12站,還有8條鐵路專用線通廠礦。公路以國道205線,省道305、208為線主幹,通車991千米。安砂至清流可通輪船。 主要城鎮——燕江:市人民政府駐地,曾名浮流,新興工業城,下渡村為鄒韜奮誕生地。西洋:永安、漳平、大田三縣市物資轉運點。貢川:鐵路、公路、沙溪航道並行,傳統名產草席。安砂:工業區,福建省永安礦務局、安砂水電廠設此。曹遠:福建水泥廠、福建化纖化工廠(原維尼綸廠)、永安煤礦設此。吉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鄉),抗戰時期福建省主席辦公廳、國民黨省黨部、台灣特別黨部遷此。上坪:山區集鎮,海拔1120米。小陶:1953至1956年寧洋縣政府駐地,1930年張鼎丞、鄧子恢在此進行革命活動。青水:畲鄉集鎮。 城東北桃源洞風景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30.6平方千米,包括桃源洞、百丈岩、葛里坑、修竹灣、桃花澗(栟櫚潭)。鱗隱石林6片景區。「一線天」長120米,狹逼直挺。百丈岩峭壁壯觀,清泉甘冽,迷幻清幽。還有聞風台、望象台、跨虹橋、百丈泉、石頭城、「紫雲低」、天池等景。大湖石林風景區包括鱗隱石林、翠雲洞、壽春岩、洪雲山、十八洞、石洞寨泉等115個景點。小陶甘乳岩溶洞有七級地下飛瀑。古跡游覽地還有天斗山火山遺址、槐南普禪山、城北龜山公園,登雲塔(南塔)、凌霄塔(北塔),貢川明代駙馬城,槐南安貞堡、青水畲族大腔戲古戲台,安砂步雲、仰山雙塔和紅軍烈士紀念碑,九龍湖(安砂水庫)游覽區,永安抗戰文化遺址。
E. 福建.永安的傳說
一、主要榮譽
中國魅力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地質公園 中國筍竹之鄉 中國竹子之鄉 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
二、基本情況
位於閩中偏西,東靠大田縣,西鄰連城縣,南毗漳平市,北與明溪縣、三元區接壤。因境內九龍溪與巴溪匯合於城區西,形似燕尾,故別名「燕城」,市標為「群燕騰飛」雕塑,市樹為香樟,市花為含笑。明景泰三年(1452年)設縣。抗日戰爭時期,福建省會內遷永安達7年半之久,許多名噪當代的思想文化界人士雲集於此,為當時東南抗戰文化名城。1984年撤縣設市,現轄4個街道、4個鄉和7個建制鎮,設30個社區居委會、228個行政村,總面積2942平方公里,地貌特徵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常住總人口35.9萬。
三、發展定位
到2010年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文明開放、率先崛起的海峽西岸區域中心城市。
四、市情特點
1、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素有「金山銀水」之稱。森林資源集存量大,林地面積38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3.2%,木材蓄積量2200萬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是我國南方48個重點林區縣(市)之一;竹林面積100.2萬畝,居全省第二位,農民人均擁有6.7畝竹林,居全國第一位。礦產資源頗具特色,現已探明的礦種有41種,其中石灰石儲量4.6億噸、無煙煤2.6億多噸,均居全省前茅,重晶石儲量1899萬噸,列全國第三位。水力資源潛力極大,境內水資源總量83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資源2.6萬立方米,為福建省人均佔有量的7.5倍,可開發的水力資源39萬千瓦,已建成水電裝機30萬千瓦。境內發現溫泉出露點7處,大多為低礦化淡水,水質優,易開采。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A級風景區桃源洞—鱗隱石林,桃源洞系國家水利風景區,其景點「一線天」全長120米,被譽為全國之最,鱗隱石林被譽為「東南奇秀」,有我國第二大石林之稱;有被譽為「綠色植物基因庫」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寶岩;有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民俗文化活化石的青水「大腔戲」,有享譽東南的吉山抗戰文化遺址;有堪稱清代建築藝術瑰寶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槐南安貞堡等一系列古民居;有九龍竹海、紫雲山省級森林公園;有變化莫測的普禪山風光、度假消暑的天然勝景九龍湖,還有明代古跡貢川駙馬城等。到2010年,要努力成為海峽西岸生態休閑旅遊勝地。
2、工業基礎比較雄厚,是福建省新興的工業城市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8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211家,其中中央、省、三明市屬企業21家,市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0家。永安的水泥、人造纖維、石灰石、重晶石產量均居全省第一。境內有永安林業、福建水泥2家上市公司,永林股份公司「永林藍豹」 牌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其生產的「永林藍豹」 牌中密度纖維板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永林股份生產的強化木地板、中密度纖維板獲得國家出口免驗,成為全國中纖板和地板行業中首家獲得「出口免驗」資格的企業;全市有6個國家級免檢產品,全市榮獲省級以上品牌總數位居全省山區縣(市)首位。已形成紡織、林竹、汽車及零部件、建材、化工及化纖等五大主導產業,2007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31億元。到2010年,要努力成為全省工業用紡織品生產基地、林竹集成板生產基地、載貨車及專用車生產基地、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生產基地、化工及化纖生產基地。
3、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是閩西北與閩南的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中轉、集散地。鷹廈鐵路、205國道、307省道、208省道貫穿境內。努力構築便捷通,道境內鐵路總長129.55公里,鐵路干線東到福州,西通龍岩、深圳,南達廈門,北上江西、浙江和上海等省市,開通至福州的「永安號」旅遊專列;毗鄰永安的連城冠豸山機場成功試航,沙縣機場動工建設;途經永安的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2008年底三明段可實現試通車,2009年可全線貫通;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全線開工建設;永安至寧化高速公路獲國家批復立項,今年將動工建設;全力做好永安至漳州高速公路、過境鐵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城市南區開發、管道燃氣工程、舒展溫泉等一批重點城建項目日趨完善,正積極培育紡織、林竹及農副產品、汽車及零部件、建材及裝飾等專業市場和大型現代商業購物中心。這些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建成,必將進一步增強永安作為海峽西岸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全市擁有大小客貨站14個,專用貨場9個;公路通車里程2800公里,其中國道77公里、省道59公里,99%的行政村道路實現硬化。2007年客運發送量730萬人,貨運發送量698萬噸。電力供應較為充足,擁有水、火電裝機容量75.38萬千瓦。郵電通信發達,行動電話信號已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互聯網覆蓋60%行政村,所有行政村全部開通程式控制電話。
4、城市化水平比較高,積極創建一流的城市人居環境。城市化水平較高,城市規劃區196.38平方公里,建成區18.01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57.8%;城市道路總長度125公里;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2%,人均公共綠地9.1平方米;城市每萬人擁有公交車9.13標台;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5.5平方米。大力實施「南商北工」、「東擴西進」的城市發展戰略,南面南區一期規劃佔地1.5平方公里,建設為人口容量2萬人的高標准行政居住休閑區,作為城市副中心和行政中心的功能初步完善,並全面啟動埔嶺汽車工業園區建設;北尼葛開發區按照「一區四園」(即尼葛工業園、大興工業園、金銀湖工業園、水東工業園)30平方公里的總體布局開發建設,其中尼葛工業園已開發用地面積4200畝,2007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3億元;認真抓好「四路」建設,正加快解放路拓寬建設、香樟大道拓寬改造和城市南北第二通道——燕江大道建設、高速公路南北互通口與城市連接線建設,將使城區交通環境大為改善。
5、四個建設取得較好成績,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長足的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7年實現生產總值107.7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0.13億元,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5.3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28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十強第六位。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改革開放以來獲全國教育、民政、科技、衛生、計生優質服務、綠化、體育、保險、糧食生產先進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等20多項全國性殊榮,還榮獲全省精神文明建設、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黨建工作、科普先進市等30多項全省性殊榮,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二連冠」、省雙擁模範城「五連冠」。
F. 農安縣永安鄉哪個屯發現古代墓地
長春市農安縣永安鄉艾干吐村劉寶山屯西500米的五台山上,遺址東側緊鄰波羅湖
G. 三明永安在什麼地方
永安市位於福建省中部偏西,北緯25°33』,—°12』,東經116°56』—117°47』。面積2941.1平方千米。轄6街道辦事處、7鎮、5鄉(含1民族鄉)。人口31.88萬。通行閩中方言永安話。
永安為省林區重點市縣,蜜柑、綠茶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有稻米、甘薯、小麥,大豆、花生、甘蔗、蔬菜,油茶籽、油菜籽、油桐籽、山蒼子、筍干(特產白筍干「玉蘭片」)、香菇、紅菇、板栗、葯材、土紙、松脂,桃、李、柿。永安是省主要工業能源和原材料生產基地,有電力、煤炭、建材、森工、冶金機械、化工、針紡、造紙、皮革、服裝、食品加工、文教藝術用品、化纖、塑料、包裝材料等工業門類。鷹廈鐵路跨境59千米,永加支線27千米,共設12站,還有8條鐵路專用線通廠礦。公路以國道205線,省道305、208為線主幹,通車991千米。安砂至清流可通輪船。
主要城鎮——燕江:市人民政府駐地,曾名浮流,新興工業城,下渡村為鄒韜奮誕生地。西洋:永安、漳平、大田三縣市物資轉運點。貢川:鐵路、公路、沙溪航道並行,傳統名產草席。安砂:工業區,福建省永安礦務局、安砂水電廠設此。曹遠:福建水泥廠、福建化纖化工廠(原維尼綸廠)、永安煤礦設此。吉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鄉),抗戰時期福建省主席辦公廳、國民黨省黨部、台灣特別黨部遷此。上坪:山區集鎮,海拔1120米。小陶:1953至1956年寧洋縣政府駐地,1930年張鼎丞、鄧子恢在此進行革命活動。青水:畲鄉集鎮。
城東北桃源洞風景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30.6平方千米,包括桃源洞、百丈岩、葛里坑、修竹灣、桃花澗(栟櫚潭)。鱗隱石林6片景區。「一線天」長120米,狹逼直挺。百丈岩峭壁壯觀,清泉甘冽,迷幻清幽。還有聞風台、望象台、跨虹橋、百丈泉、石頭城、「紫雲低」、天池等景。大湖石林風景區包括鱗隱石林、翠雲洞、壽春岩、洪雲山、十八洞、石洞寨泉等115個景點。小陶甘乳岩溶洞有七級地下飛瀑。古跡游覽地還有天斗山火山遺址、槐南普禪山、城北龜山公園,登雲塔(南塔)、凌霄塔(北塔),貢川明代駙馬城,槐南安貞堡、青水畲族大腔戲古戲台,安砂步雲、仰山雙塔和紅軍烈士紀念碑,九龍湖(安砂水庫)游覽區,永安抗戰文化遺址。
H.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的歷史
阜南縣,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屬內陸開發較早地區,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上中游結合部北岸。阜南城區是阜陽距離市區最近的縣城,城北新區於2010年開始建設。
阜南縣國土面積1768平方公里,耕地146.8萬畝,轄29個鄉鎮和一個省級工業園區,345個村(居),人口172.1萬。阜南是三國名將呂蒙、解放軍著名將領聶鶴亭將軍的故鄉。曾出土春秋時期青銅器「龍虎尊」等一批國家級文物。
阜南縣素有「名優特產縣」、「天然資源庫」之稱,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中國柳編之鄉、全國唯一的農業(林業)循環經濟示範試點縣,安徽省林業十強縣、文化先進縣。也是中國承接產業轉移投資環境十佳縣、蘇商投資中國首選城市最具潛力城市、2010年浙商最佳投資城市。
(8)永安村遺址擴展閱讀
阜南縣的著名人物:
1、張鶴騰
張鶴騰(1556-1635)字元漢,號鳳逵。明代潁州(今安徽阜陽)人,明末兵部尚書張鶴鳴之胞弟,明朝官員。
張鶴騰於萬曆二十三年(1595)考中進士,授山東潞城縣令,旋調任榆次縣令。其時,潞城、榆次兩縣均發生飢荒,張鶴騰救濟災民,煮粥散發,投葯治療病者,施棺予死者,收棄嬰於縣衙兩廡。令老婦撫養,頗受當地民眾稱頌。天啟間升任刑部主事,又調任戶部廣西典事。
他清查大倉銀庫,革除積弊,歲得萬金,全數上繳。因績被提升為郎中,督餉延綏。後張鶴騰以目疾告歸,寓居潁州。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率農民軍破潁州,張鶴騰與其兄張鶴鳴、鶴鳴子大壯一起被殺。
2、朱炎昭
朱炎昭幼年家貧,天資聰穎,受族裡親鄰資助,始有入塾就讀之機。9歲喪父,18歲時,歲荒世亂,隨母偕同弟、妹避兵亂外逃,途中喪母。
21歲輾轉來到鹿邑,被獨具慧眼的歲貢朱啟元收為義子並續讀。三年後始在南羅樓教村塾,他治學嚴謹,教書認真,受業者都非常滿意,因之名聲大振,他自己也倍感愜意。
I. 山西哪有些革命舊址、遺址、歷史古跡
山西的古跡
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涌現出一批風景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遙(第二批)、祁縣 、新絳、代縣(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汾市(13處)
丁村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臨汾縣丁村,位於襄汾縣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縣山西襄汾縣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
牛王廟戲台 元 山西省臨汾市臨汾縣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東大街北一側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
山東岳廟元至清山西省蒲縣城東二公里的柏山之巔
柿子灘遺址舊石器時代山西省吉縣東城鄉西村
曲村--天馬遺址 周 山西省曲沃縣曲村、翼城縣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縣曲村北
侯馬晉國遺址 東周 山西省侯馬市遺址在侯馬市汾、澮兩河交匯處
廣勝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縣東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廟元山西省洪洞縣
晉城市 (14處)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8公里的陳慪鎮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東南15公里的聖佛山東麓
開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遊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遊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縣城西15公里的禮義鎮
龍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梁泉村
小會嶺二仙廟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小會村
崔府君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禮義鎮
西溪二仙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西溪村
青蓮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南17公里的澤州縣硤石山腰
玉皇廟 宋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13公里府城村後的黃土崗上
晉城二仙廟 宋 山西省晉城市東12公里的澤州縣金村鄉東南村
澤州岱廟宋至明山西省澤州縣晉城市冶底村
長治市 (18處)
正覺寺金至明山西省長治縣看寺村
觀音堂明山西省長治市
潞安府城隍廟元至清山西省長治市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1938年 山西省武鄉縣
洪濟院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沁縣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鄉縣大雲寺宋至清山西省武鄉縣
會仙觀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東25公里的監漳村西
沁縣大雲院宋至清山西省沁縣郭鎮
原起寺宋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興寺 唐 山西省長子縣 城東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慶寺 宋 山西省長子縣紫雲山
三嵕廟金至清山西省壺關縣鄉南陽護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順縣東北25公里王曲村
大雲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23公里的實會鄉實會村北龍耳山中
龍門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65公里的石城鄉源頭村北二里許的龍門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順縣
明惠大師塔五代山西省平順縣長治市平順縣虹霓村
九天聖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順縣城西10公里處的北社鄉東河村西的土丘上
呂梁市(6處)
馬茂庄墓群東漢山西省離石市
安國寺明山西省離石市
太符觀金至清山西省汾陽市
興東垣東岳廟金至清山西省石樓縣
香嚴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縣
則天廟 金 山西省文水縣
晉中市(11處)
榆次城隍廟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喬家大院清山西省祁縣
平遙城牆 明 山西省平遙縣
鎮國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遙縣
雙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遙縣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平遙文廟金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祆神樓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後土廟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遺址 商 山西省靈石縣
資壽寺明山西省靈石縣
陽泉市 (2處)
關王廟 宋 山西省陽泉市
大王廟金至明山西省盂縣
朔州市(3處)
廣武漢墓群 漢 山西省山陰縣
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遼 山西省應縣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縣
運城市(22處)
馬村磚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縣
青龍寺元山西省稷山縣
絳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絳縣
福勝寺元、明山西省新絳縣
稷益廟明山西省新絳縣
太陰寺金山西省絳縣
萬榮東岳廟 元至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後土廟 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稷王廟金山西省萬榮縣
臨晉縣衙元至近代山西省臨猗縣
禹王城遺址 東周至漢 山西省夏縣
司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縣
西陰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夏縣
東下馮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商山西省夏縣
解州關帝廟 清 山西省運城市
泛舟禪師塔唐山西省運城市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濟縣
永樂宮 元 山西省芮城縣
西侯度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芮城縣
清涼寺元山西省芮城縣
廣仁王廟唐山西省芮城縣
芮城城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縣
忻州市(11處)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縣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縣
邊靖樓明山西省代縣
雁門關明山西省代縣
平型關戰役遺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縣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縣
南禪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縣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縣
顯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廣濟寺大雄寶殿元山西省五台縣
大同市(12處)
雲岡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遼、金 山西省大同市
華嚴寺 遼、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遺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龍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懸空寺 明 山西省渾源縣
荊庄大雲寺大雄寶殿金山西省渾源縣
渾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渾源縣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靈丘縣
覺山寺塔遼山西省靈丘縣
許家窯一侯家窯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陽高縣、河北省陽原縣
太原市 (5處)
晉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龍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晉陽古城遺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竇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龍山石窟東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
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
J. 三明革命遺址
三明管轄縣市:永安市,大田縣、尤溪縣、沙縣、明溪縣、清流縣、寧化縣、將樂縣、泰寧縣、建寧縣。轄區內主要革命遺址有:
寧化縣紅軍醫院舊址:http://www.59766.com/hongselvyou/photo/20051215153721395.jpg
寧化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後,非常重視衛生事業的發展,1933年9月,中央內務部作出各區設立紅軍後方醫院或分院的決定。寧化把農村土醫、郎中組織起來,經一段時間的培訓,從事救治前線生病、負傷後轉移來的紅軍傷病員,同時還經常替群眾看病。當時,各醫院的條件都很差,通常只有3—5個醫生和十幾個護士,擔負著幾百個傷病員的救死扶傷治療。由於敵人的封鎖,葯品非常緊缺,主要以中草葯為主。寧化共在城關謝氏家廟、湖村石下邱氏宗祠、方田丁氏宗祠、以及泉上、禾口、安遠等地辦起了20多所紅軍後方醫院。
寧化長徵集結出發地:http://www.fj.xinhuanet.com/news/2005-10/13/xin_051002130930370213827.JPG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戰勝困難、敢於勝利的傑作,令世界震驚。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戰勝困難、敢於勝利的傑作,令世界震驚。紅軍長征在福建的集結出發地有長汀、寧化這兩個地方。
長汀: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和二十四師約2萬多人守衛在這里。紅一軍團於廣昌戰役後,奉命東進福建建寧、泰寧,爾後抵達長汀;紅九軍團參加廣昌戰役後,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而留在長汀;紅二十四師的前身是閩西地方武裝組建成立的紅十二軍,1934年春在瑞金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直屬總部獨立第二十四師,在保衛連城戰斗後到長汀。
1934年9月30日上午,紅九軍團在長汀鍾屋村觀壽公祠堂門前草坪召開群眾大會,告知紅軍要轉移,要鄉親們做好堅壁清野,並向赤衛隊、少先隊發送槍支、彈葯。下午3時,紅九軍團分兵兩路出發,經河田到長汀,在城內休整4天後,於7日晨抵達與瑞金相鄰的長汀古城,當晚到瑞金。第二天拂曉到武陽。當天,軍團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從中央帶回消息,紅二十四師及於都補充一團劃為紅九軍團建制。10日,全軍團集結在會昌朱子壩、獅子壩一帶,次日向會昌北面的珠蘭埠進發,休整5天後,於16日下午4時許出發,在夜幕中渡過濂江向西疾進,離開中央蘇區。
紅二十四師奉中央軍委「10月份汀州城不能丟失」的命令,負責擔任東線阻擊任務,師領導組織地方游擊隊、赤衛隊一起阻擊敵人,直至11月1日汀州被敵佔領。
寧化:有紅五軍團主力,中央縱隊,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約2萬人。1934年10月10日,獨立第七師(紅五軍團34師前身)從寧化湖村出發抵城關後,編入紅五軍團,開始向西轉移;12日,紅三軍團主力部隊根據中革軍委命令,將防務交地方紅軍接管,彭德懷率主力部隊撤出防禦陣地,在鳳凰山進行了短時間休整後,開始向西轉移;同日,紅九軍團後方機關和中革軍委直屬炮兵營奉命從寧化的曹坊、滑石、淮陽等地向集結地出發。中革軍委直屬營和紅三軍團後方醫院從寧化方田出發;獨立第七師、紅三、紅五軍團以及部分後方醫院也於10月12日分別從城關、湖村、方田等地出發,開始長征。
北山革命紀念園: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ews/node37955/node37957/node37979/node69470/images/00344870.jpg
寧化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蘇區縣之一,亦是紅軍長征在全國的四個起點縣之一。現還保存著較多的革命文物和革命遺跡,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旅遊的好場所。
北山革命紀念園景區座落於城區的北山公園內,面積5萬平方米,它集古寧化微縮風景和革命歷史文物於一體。現保存為數可觀的革命歷史文物和革命遺跡,如庄嚴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無聲的訴說著當時寧化11萬人口就有1.3萬人參加紅軍,0.33萬人為革命犧牲壯烈故事;氣宇軒昂的毛澤東《如夢令·元旦》銅雕,深動地再現了1931年毛澤東率紅四軍在寧化寫下了光輝的《如夢令·元旦》詞篇時,那戰馬嘯嘯,紅旗獵獵的動人場面;革命紀念館內陳列著的梭標長矛、土槍土炮、號角大刀等革命文物和眾多革命烈士英勇業跡的介紹,則無不令人肅然起敬。還有明代"鯉魚跳龍門"壁雕、古寧化微縮景觀壽寧屋橋等。園內湖光山色,樹影婆娑,融古代建築與現代園林於一體,風采別具。
泰寧縣紅軍街:http://www.fjql.org/image/pic/129.jpg
福建省泰寧縣是中央革命根據地21個蘇區縣之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工農紅軍在此燃起了革命的烽火,建立了紅色政權,並一度成為閩贛省物資供應和經濟文化建設的中心。當年中國工農紅軍總部就設在這里,朱德和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指揮紅軍作戰。至今在城區老街兩旁仍完好保留著當年紅軍用繁體字書寫的大幅標語、巨幅文告等革命遺跡。為紀念這一段光榮革命斗爭歷史,當地政府將該街命名為「紅軍街」,並列入革命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泰寧在創建蘇區過程中,經歷了敵我雙方三進三出的拉鋸爭奪的艱苦卓絕的戰斗歷程:
第一次是1931年5月31日,毛澤東、朱德指揮工農紅軍攻陷建寧,取得了第二次「圍剿」斗爭勝利之後,於6月4日即派紅三軍團第六師乘勝解放泰寧,在這里建立了泰寧縣歷史上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泰寧支部,並將泰寧正式列入中央蘇區的版圖。
第二次是1932年10月19日,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劉伯堅率部第二次進駐泰寧,迅速恢復了泰寧縣革命委員會及5個區、56個鄉的紅色政權,成立了中共泰寧縣委,在全縣范圍內第一次開展了分田地。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總政治部舊址:http://www.59766.com/hongselvyou/photo/20051215154613910.jpg
位於寧都縣黃陂鎮排下村上排,1930年12月,以魯滌平為總司令、張輝瓚為前敵總指揮的國民黨10萬軍隊,採取「並進長追」(亦稱「分進合擊」)的戰略,向紅一方面軍發動第一次「圍剿」。紅一方面軍採取「誘敵深入赤色區域待其疲備而殲滅」的戰略方針,在分析敵我形勢後,決定將紅軍集結到根據地中部的寧都黃陂、小布一帶向敵軍展開攻擊。1930年12月1日至24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朱德同志駐此並居住,研究制定了第一次反「圍剿」紅一方面軍的作戰方案。舊址原為「佑聖閣」,磚木結構,上下兩棟,均面闊五間,佔地面積400餘平方米。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亦名"周恩來舊居"。坐落在建寧縣人民政府後院的小白樓民國21年(1932)10月,紅軍再次由江西廣昌進入建寧,周恩來率領的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駐在這里,直到民國22年底。1979年1月,經整修復原,並對外開放,其中陳列了周恩來當年領導的紅軍總政治部在建寧革命實踐的史跡文物,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