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雲梯關遺址
㈠ 黃河邊有哪些歷史事件
昔日的黃河故道,黃淮水患似猛獸逞凶施虐,致使哀鴻遍野.「渾黃流盡流清新,物換星移幾度秋」.今日的黃河故道,水碧天藍紅綠滿坡,桃花源里百姓安居樂業,一流的生態環境,令遊人流連忘返.歷史在前進,社會在進步,黃河故道就是一面巨大的鏡子,反映時代的變遷.
一、黃河故道的成因
廢黃河亦稱黃河故道、古黃河或淤黃河,古為淮河尾閭,源於河南桐柏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至雲梯關獨流入海,至宋歷三千餘年未見成災記錄.
北宋一百六十多年中,黃河決溢入泗、入淮大者有十次,「然旋決旋塞」.宋高宗南渡後,與金對峙,中原戰亂不定,加之南宋初,統治者曾「命杜充決黃以抗金兵,賴以掩護逃命,企圖保住自己小朝廷」.金統治者認為黃河南徙對自己有利,「乘勢利導之,以南宋為壑」、「不顧百姓死活」,任其南流.從1128-1193年,黃河入泗、入淮竟有八次之多,平均每八年一次,頻率比北宋快一倍,這就看出黃河已擺下必須入泗、入淮而歸海的陣勢.1194年(南宋光宗紹熙五年,也是金章宗明昌五年),黃河在河南省原陽縣(當時的陽武光祿村)境南岸決口,河水向東轉東北,沖到山東省的梁山泊(在梁山縣)分為兩支:北支入大清河(古濟水下游),經濟南之北到利津入渤海;南支侵汴水,繼由南清河即泗河,經濟寧、徐州、宿遷、泗陽到淮陰西南奪淮河到雲梯關入黃海.黃河南下半奪淮的局面確定了.30O年後,到1494年(明孝宗弘治七年)黃河又在梁山以上的河南省蘭封縣(解放後與考城合並稱蘭考縣)境南岸決口.劉大夏領導修築黃陵岡等七處堤壩,並於北岸築長堤,迫使黃河南徙,黃河始全流奪淮,從此全部黃河之水都由淮入海.黃河帶來的泥沙,延伸了海岸,淤墊了下游並使蘇皖之間破釜壙、白水壙、宮陵湖、萬家湖等陂塘小湖連成一個面積廣大的洪澤湖.年深日久,湖底淤高,湖東較低時遭水患、築堤攔洪,出現了著名的高家堰,經多次延長、加高、改造,成為今天的洪澤湖大堤.
1851年(清咸豐元年)淮河大水,大堤南端被沖破,大量淮水經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漫進大運河,在揚州以北分幾路東南流,進入長江而後入海.先是黃河半奪淮300年(1194—1494年),接著全奪淮361年(1494—1855年),淮水被趕南入長江之後,成為鵲巢鳩占的局面僅僅持續四年,到了1855年(清咸豐五年),黃河又在蘭封縣銅瓦廂北岸決口,全部河水流向泰山山地北面,再次經大清河入海,直到現在沒有改道.
黃河在蘇北從半奪淮算起共計661年,由於多年淤墊和多次決口泛濫,從淮陰以西直到海邊,出現一條長185公里的崗地,即古黃河大堤,淮南、淮北兩平原就是以這條崗地為分界的.
二、國民政府治淮始末
自清代咸豐元年(1851年)淮水南下,即有人提倡導淮.曾國藩、左宗棠、張謇等及民國後的北京政府,都提出過主張或組設機構,測量規劃,但均紙上談兵,未能實行.孫中山先生在《實業計劃》中也強調要為淮河開出海道路.1927年北伐後,國民政府於1929年1月成立有委員2O人組成的導淮委員會,直屬行政院,蔣介石自兼委員長,由水利專家莊嵩甫負實際責任.經工程師們和一德國專家到淮域各水查勘,擬定了《導淮工程計劃》,確定了入江入淮並舉方針.
民國24年國民政府又委派江蘇省主席陳果夫主持導淮,先後徵用淮陰、泗陽、漣水、高郵、寶應、興化、泰縣、東台、鹽城、阜寧、江都等12縣民夫16萬人,對楊庄至七套淤黃河予以疏浚.阜寧縣參役4萬人,負責本縣童營至北沙段工程,計31.7公里.七套以下拋棄了黃河故道,折向東北新鑿一河至套子口入海.1937年4月完成.計挖土言62OO萬立方米.陳於五月視察時,命名為中山河.它從淮陰之西的楊庄(楊庄活動壩於同年六月完成,戰時遭受破壞,解放後修復)起到海邊長167公里,上與張福河相接.底寬35米,提距250米,流量號稱350秒立方米,其實只有3OO米.
中山河位於廢黃崗地,流量又如此渺小(淮河最大流量在15OOO秒立方米以上)談不上減除水患.且兩岸坡度、清坎等都不適應沿線松疏的沙質土壤,放水的第一年就被沖刷不堪,甚至成塊倒塌.在先就有不少專家反對利用廢黃,一位曾留美國的青年學者,怕自己人微言輕,觸動不了當局,特寄一包沙土給國外的教授,回信說除非兩岸都用水泥護坡,否則徒勞.
現在的中山河,已經過修整,改稱新淮河(只七套以下離開廢黃河尾段保留原名).它平時能蓄水及引洪澤湖水來灌溉阜寧、濱海上百萬畝的農田.
三、新中國創造整治廢黃河奇跡
建國後,整治廢黃河已成當務之急.黨領導人民戰勝了黃河災害,創造了治黃的奇跡.1951年動員7000民工,進行錢碼險段切灘、建堤、護坡等工程.1952年,蘇北治淮總指揮部分別在淮陰楊庄和濱海頭罾建閘,控制水位流量.歷年修整,增做大量工程.1978年做了「引射濟黃」工程,將射陽河水經濱海民便河、由北坍臨時翻水站引50立方米每秒流量進入灌溉總渠,通過姚彎洞入引江濟黃,再由大套翻水站補廢黃河灌溉水源.1980年建童營電灌站,安裝4台套電動機泵,計320千瓦,在廢黃河低水位時提水灌溉.沿堆先後建成茭菱、周門、單港、北沙和大套、北乾等翻水站,向廢黃河抽排渠北地區積水.阜寧縣境周門站60台套柴油機組,3529千瓦;單港21台套柴油機組,1855千瓦;北沙電排站6台套電機,1500千瓦.1998年建成古黃河大橋.329省路南通阜城,接204國道;北通漣水,接連寧高速公路.如今,交通便捷,四通八達.
四、黃河故道的人文之光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古淮河兩岸曾是文明富庶的樂土,其文化源遠流長.江淮流域最早的原始文化——青蓮崗文化遺址即在淮安、東北、廢黃河以南二里許的青蓮村發現.在廢黃河流域就多處發現這種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河南岸以陸庄為代表的阜寧縣境古文化遺址的石器等文物,均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物.漢獻帝興平年間,孫堅任鹽瀆縣令時,曾派遣其長子孫策到淮河下流一帶視察地形,准備抗擊曹操.北沙鎮北有土城,清順治時猶有城跡,四面相去各八九十丈.相傳為唐王征遼駐兵營壘.據《舊唐書》載,貞觀十九年命張亮、常何等率江淮嶺硤勁卒四萬、戰船五百艘,自萊州泛海趨平壤;李績、張士貴等率步騎勁卒六萬趨遼東,兩軍合勢,太宗親御以會之.當是時山陽瀆為轉運孔道,征遼舟師必經山陽瀆、射陽湖,由北沙淮河口入海,以趨萊州.期間就地屯兵,如唐家營、北沙土城皆當臨水要隘.傳說肯定是有所依據的.唐代,日本高僧圓仁從北沙上岸,溯河考察,提出興建水利設施方案.宋代詩人蘇軾,也曾由雲梯關向上視察過.抗金名將韓世忠、梁紅玉曾在鳳谷境內築過「韓城」,抗擊金兵.元末張士誠起義,曾派部隊將羊成父子駐扎淮東,扼守古黃河下游地區,古鎮羊寨遂聞名遐邇,日益繁榮.元將水軍都戶董搏霄與張士城義軍在北沙等地大戰七晝夜,後奪船渡淮而去.清朝兩江總督左宗棠率眾多官員沿故道視察,在北沙停舟,召見阜寧縣令,留下一段令人振奮的故事.清朝禮部主事、大詩人龔自珍考察故道,曾留下詩句:「雲梯關外茫茫路」、「一夜吟魂萬里愁」.眾多的廟宇遍布沿黃一帶,建築雄偉,氣勢非凡,羅邏的天王寺、蘆蒲的壽安寺、周門的三元官、羊寨的洪武廟、北沙的大寺庵,吸引了八方遊客慕名而至.雲梯關的名勝古跡在歷史上更是久負盛名.飛檐斗角的護碑亭(俗稱六角亭),巍峨矗立在廢黃河北岸.亭中有一巨碑,上刻「古雲梯關」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碑亭東側有一座建築精美、氣勢恢弘的禹王廟,清代朝廷高官常來此視察游賞,留下了不少楹聯和詩篇.乾隆、嘉慶兩帝曾為該廟親書匾額,禹王廟也因之身價百倍,名噪一時.廟的後邊,有一座著名古跡「望海樓」(又稱文昌閣),巍峨高聳,凌空欲飛.門旁有一副楹聯曰:「與水不爭能,力注八年唯注海;升堂思肯構,目窮千里更登台.」這一切都向人們展示出古關的神韻風采.
古黃河兩岸歷代都曾出現過傑出的人才.從淮河流域起義造反的劉邦、項羽,都曾從這里帶出成群的英雄豪傑;明朝的朱元璋也是從這里起義造反的,他的手下名將也有不少是江淮英雄.就阜寧來看,清代的裴蔭森、王文錦、水安瀾,「二次革命」烈士臧在新、伏龍等,以及一些知名的革命烈士,他們都是地靈人傑.國共兩黨都有頂尖式人物出生在古淮河邊、廢黃河畔.如共產黨領袖人物的周恩來,國民黨的干將顧祝同等.
五、新四軍紅色文化在這里有獨特優勢
1940年10月黃克誠率領的八路軍五縱隊主力部隊遵照中央指示和陳毅電令,兼程南下,突破頑軍鹽河、古黃河防線,進入鹽阜,繼而是八路軍與新四軍會師.當時的華中央、中央黨校曾在阜寧的侉周、汪朱集一帶駐過,新四軍的軍部在阜寧的侉周、周門、停翅港、單家港等地駐過.停翅港的一汪清水照過陳毅等新四軍領導人的身影.曾召開過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的那所老屋還在.在古黃河上及古黃河畔曾發生過壯烈的劉老莊戰斗、著名的單家港戰斗、陳集殲滅戰等.古黃河堤下聳立著高高的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還有堆上的北沙人民抗日紀念碑……當年劉少奇同志就是沿著古黃河的大堤北去山東,再由鐵道游擊隊的護送到延安去的.著名作家陳登科的長篇小說《淮河邊上的兒女們》,就是以淤黃河兩岸的革命斗爭事跡作為素材而創作的.
六、桃花源式的優美生態環境
古黃河今日已失去往昔猛獸般的洪水泛濫,而溫順地流淌著清清的河水.高而寬的古黃河大堤上生長著各種果木,栽種著高粱玉米、紅薯、豆菽等雜糧.楊柳如煙如霧,不乏幾人合圍的近百年老柳,樹叢里活動著牛羊,多種多樣的鳥兒來此棲息.這里遠離工業的污染和城市的喧囂,農人家在這里平靜地生活.民風淳樸,有桃花源般的境界.這里是觀光農業的人們絕好去處.到這里看看古黃河的風貌,看看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嘗嘗黃土地上生長的鮮果,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真是快樂無比.羊寨的「桃緣牌」紅富士蘋果譽滿九州.古黃河堤下也可見滿目的稻田;蓮荷滿池,賞心悅目.
隨著329省道和入海道高架橋的開通,古黃河正以厚實的歷史、迷人的自然風光吸引更多的人.
黃河平,天下寧,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萬道金光,射向古黃河畔.黃河故道酣暢地呼吸著這如許清新的空氣.
㈡ 雲梯關的歷史沿革
響水縣黃圩鎮雲梯關村境內,有一塊巨碑,上刻四個隸書大字:「古雲梯關」。這就是史志上所載的「雲梯關」遺址。
雲梯關原是古淮河的入海口,在明代它曾是蘇北海防重地,築土城五座,設置大河衛,駐兵防守。明初,洪武帝在京師和全國各地設置衛所,衛以下設千戶所和百戶所,一個衛的總兵力為五千六百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國設置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個,其中就有一個大河衛。明成祖時,內外衛增設到四百九十三,其中仍有大河衛,衛所就設在雲梯關。
康熙三十五年(1696)當時的總理河道大臣董安國說過:「雲梯關以下為昔年海口,今則日淤日墊距海二百餘里。」
由於黃河所挾帶泥沙全部由雲梯關出海,海岸迅速擴展,至清康熙年間海口已下移五十餘華里,至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改道由山東入海時,雲梯關已距海一百四五十華里了。故至清中葉以後,這里已不再置軍戍守,僅存雲梯關之名了。為了存其遺跡,清嘉慶十五年(1801年)在這里立一塊石碑,高245厘米,寬11O厘米,碑心陰刻隸書古雲梯關四字,字長47厘米,寬45厘米。上款正楷陰刻嘉慶十五年十月穀旦,落款亦楷書陰刻三韓馬慧裕書,另一行陰刻小楷江蘇淮安府山安河務周知師兆龍勒石。
因雲梯關是河防重地,自黃河奪淮後,黃淮合流,屢有決堤泛濫之災,朝廷的河防官吏,如河道總督等,常來雲梯關勘察,或駐此督導河防工程,這里也就逐步增建許多可觀的官衙殿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河督張鵬翮為鎮水患,奏請在雲梯關敕建禹王廟。殿宇為五進、兩廂,各數十間,外圍花牆。據禹王廟碑記,二套有明代古寺崇福寺,因年久廟圮,神像露野,張河督囑移供於禹王廟中,使禹王廟成為多神廟。
與水不爭能,力盡八年惟注海;升堂思肯構,目窮千里更登台。
雲梯關20世紀40年代毀於戰火。1943年日寇侵華,把雲梯關的建築和周圍樹木全部平毀,現僅存一塊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豎立的「古雲梯關」四字石碑一塊。
1987年,當地政府修建了護碑亭,將這塊「古雲梯關」石碑重新樹立了起來。
1990年「古雲梯關」遺址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雲梯關雖因黃河復歸故道而逐漸名匿聲銷,但它在歷史上所作的貢獻卻不可磨滅。作為交通要沖,它為推進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作為海防關隘,它為抗禦倭寇作出重大的貢獻;作為險要河防,它為防治水患提供過有益的借鑒,作為古隘勝地,它為旅遊事業的發展曾譜過篇章。
㈢ 江蘇亞邦葯業集團的集團快迅
首創工程化產品 「明邦」市場優勢凸顯
江蘇亞邦葯業集團研發出新抗感染葯物第四代喹諾酮類產品普盧利沙星片「明邦」,它是江蘇省科技廳確立的省級科研項目,具有以下幾點優勢1、抗菌譜廣,對綠膿桿菌為主的耐葯性G-菌抗菌力強。2、適應症廣,與其它常用抗菌葯無交叉耐葯性。3、口服吸收好,起效快,作用持久,體內無蓄積。4、無光毒性,安全性高,不良反應率較左氧氟沙星低。5、首創工程化產品,擁有原料葯規模化生產技術支持。它是亞邦葯業首創的工程化產品,從研發到生產該品種全程採用工程化、系統化,產品原料由子公司常州亞邦制葯公司提供,公司技術中心對制劑生產等流程進行嚴格控制。亞邦葯業採用工程化生產無論在原料成本控制,還是在質量控制上都凸顯優勢。「明邦」在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的前提下,合理的控制了原料成本,諸多優勢將大大提高其在市場流通中的競爭力。
規范經營 規范生產 企業穩步發展—亞邦制葯獲得七隻產品GMP證書
4月11日—13日,由江蘇葯監局委派專家組對常州亞邦制葯有限公司生產的鹽酸小檗鹼、丙谷胺、鹽酸普奈洛爾、呋塞咪、克霉唑、甲磺酸帕珠沙星、普盧利沙星七隻產品進行GMP認證及再認證。
專家組根據《葯品生產質量規范認證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檢查,對常州亞邦制葯有限公司申請GMP再認證的5隻產品、新認證的2隻產品現場檢查予以通過。目前公司已經從葯監部門取得了GMP證書。
呼吸系統用葯又添新寵——羅紅黴素氨溴索分散片國內首家獲批
在醫葯市場,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向來以市場定位準、研發新葯層出不窮贏得行業矚目的亞邦葯業集團又推出一重磅新葯——鎮克舒爾(羅紅黴素氨溴索分散片)。該葯歷經10年研發,凝聚亞邦葯業集團及眾多科研人員的智慧結晶,擁有發明專利支持,於2010年1月15日獲得新葯證書和注冊批件,同時獲得復方羅紅黴素分散片及其制備方法發明專利。這也是目前國內首家獲得批準的獨家劑型產品。本產品具有快速釋放,迅速起效等特點。分散片集中了片劑、顆粒劑和混懸劑的優點,具有分散迅速、溶出和吸收快、起效迅速、攜帶和服用方便的特點。分散片象普通片劑一樣具有劑量准確、體積小、運輸攜帶方便等優點。崩解和溶出速度比普通片劑更快,同時又具有靈活多樣的服用方法:即可如普通片劑用水吞服,也可先將其分散在水或飲料中服用,尤其適合老人、兒童和吞服困難的患者。
亞邦愛普森黨員幹部開展「愛事業、愛家鄉」主題教育活動
7月1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8周年,江蘇亞邦愛普森葯業有限公司組織全司黨員幹部開展「愛事業、愛家鄉」主題教育活動。
活動中,該公司40多名黨員幹部參觀了兄弟企業——江蘇亞邦生緣葯業有限公司,游覽了江淮平原第一關——古雲梯遺址。在江蘇亞邦生緣葯業有限公司參觀學習期間,受到了亞邦生緣葯業有限公司領導的熱烈歡迎,聽取了亞邦生緣葯業公司企業發展情況經驗介紹,並參觀了該公司的倉儲和生產車間。隨後,全體黨員幹部驅車游覽了家鄉的名勝古跡,江淮平原第一關——古雲梯關遺址。
通過對該項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全體黨員幹部對黨、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也對兄弟企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進一步增強了主人翁精神、集體主義使命感和責任感,提高了政治思想水平。
原江蘇亞邦生緣葯業有限公司銷售員孫軍挪用資金被判刑
2008年7月28日,江蘇省濱海縣人民法院下達刑事判決書,被告人孫軍,曾用名:孫從樓,男,1953年2月13日出生於江蘇濱海縣,漢族,高中文化,原江蘇生緣葯業有限公司業務員,住濱海縣東坎鎮尚河西路70-3號。因本案於2008年5月13日被刑事拘留,同月22日經濱海縣公安局決定取保候審。
濱海縣人民檢察院指控被除告人孫軍於1998年8月至2008年1月期間,利用擔任江蘇亞邦生緣葯業有限公司(原鹽城生緣葯業有限公司)銷售員的職務之便,將公司開到沭陽縣沂濤醫院的13404元葯品,沭陽縣韓山鎮衛生院4813元葯品,沭陽縣精神病院的4279元葯品,泗陽屠園衛生院的5604元葯品,泗陽張家圩衛生院的2325元葯品,鹽城東仁醫院的3551元葯品,鹽城市救護站2360元葯品,東台市頭灶衛生院的2928元葯品,響水縣運河葯站的4303.9元的葯品,合計價值43567.9元的貨款歸個人所用。案發後,被告人孫軍已交出全部涉案贓款,並被單位領回。
濱海法院認為,被告人孫軍利用職務之便,將本單位資金挪為個人使用,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其行為已構成挪用資金罪,公訴機關指控成立。鑒於案發後被告人孫軍退出全部贓款,在開庭審理過程中,認罪態度好,可酌情從輕處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一款,第七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作出判決如下:被告人孫軍挪用資金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執行(緩刑考驗期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判決後,孫軍未提出上訴。
㈣ 雲梯關的古雲梯關的設想
為貫徹國務院討論並原則通過的《關於加快江蘇沿海開發戰略》和《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精神,挖掘響水古雲梯關歷史文化,加快響水旅遊業發展。經過初步考察學習、查閱史料,現整理如下: 浙海關創設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大海關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初具現代海關職能的機構。浙海關舊址是寧波典型的公署建築,建於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三層樓。
「江海關」,清康熙二十四年,清廷頒《馳海禁》,結束了從明初開始實行的海上自我封閉政策,在沿海設立四大海關,其中,「江海關」(即江蘇海關)便設在上海。1853年小刀會起義期間,其辦公場所被毀,1860年前後,在外馬路近白渡路口343號重建,1922年由外籍建築師改建為三層西式花園洋房。這便是上海保留至今最早的一處海關舊址。
據《阜寧縣志》記載:「宋元以前,北沙即為海口,自黃河奪淮合流入海,淤沙漸漲,有土套(河灣)十餘,形若雲梯,故以名雲梯關。」清河督靳輔在《開辟河口》一書中提及:「雲梯關者,不知起自何時,乃黃淮二瀆所由入海者也,往時關外即海。」由此可知「雲梯」關名來源於關口地理形勢。據推算,雲梯關最遲建於宋元之時。據《史記.東越列傳》、《戰國策》、《竹書紀年》、《晉書孫恩傳》等古籍記載,在這里建立關卡,徵收關稅,鞏固國防,以便通商航運,因此雲梯關是歷代海防關卡國門之一,故當年繁華似錦,理所當然。 民間流傳,當年唐朝開國名將薛仁貴東征歸來,程咬金曾經在雲梯關為他接風洗塵,迎接凱旋。早今還流傳著當年薛仁貴用過的卸馬台、拴馬樁及程咬金用過的戰馬飲水槽等物。
元代建都北京,漕糧主要通過海運,以淮河漕運的龐大船隊一般都經此出入,或南下閩浙,或北上齊魯,或逆淮西行。雲梯關遂成了漕運的重要關口。當時漕運北京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是蘇州的漕糧起運時走太倉的劉家港入海,經海門水路抵淮安,再經淮河到達雲梯關入海北上;二是江南其他一些地區漕糧都先集中到揚州,然後再裝上船北上射陽湖.過雲梯關入海抵京。雲梯關附近至今仍保留著大關、錢碼頭、楊碼頭、王碼頭等地名,足見關隘當年的規模和功能。
明清之際,此處是蘇、魯、遼民間海運要道,往來商船均由此出入。
《海關研究》2003年第二期登載了作者李健撰寫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海關之一------雲梯關」,雲梯關現今研究、考查的科學價值 鹽城早在宋元之時就有海關——雲梯關。公元1194年,當時的海岸線在今天的灌雲縣——響水——雲梯關——羊寨一帶,以東全都是黃海海面。據記載:「北宋、元之前,北沙(地名)即為海關口,自黃河奪淮合流入海,淤沙漸漲,有土套十餘,形若雲梯,故以名雲梯關」。
「自古黃河十八彎,歷史上有個雲梯關。雲梯關,真古老,相傳周朝建,嘉慶重修好……」這首在黃河故道流傳的童謠中所說的雲梯關,位於今天的響水縣黃圩鎮境內。史書記載,自唐代到清代的一千多年時間里,雲梯關被歷代帝王視之為掌上明珠,它背靠黃河,雄視黃海。史家稱其為「江淮平原第一關」。
日本高僧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一書以及唐人的多篇詩文中都曾提及此關,這說明關隘的建造年代最遲在唐代。
據《廟港(今阜城)鎮志》載:「宋元以前,關當淮河之口,以後沙土東漲,有土套十餘,形若雲梯,故名雲梯關。」。雲梯關當古淮河入海口北岸(南宋高宗建炎),淮河水勢浩盪,舟楫便利,朝廷便在此設立關卡,徵收關稅,鞏固國防,以便通商航運。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黃河奪淮以後,即變為黃河入海口。雲梯關控河面海,曾是海運門戶和內河水路交通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是各個王朝的國門之一。明初在此設大河衛,築土城五座,屯兵駐防,以禁倭寇侵擾。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十六年(1557年),倭寇曾兩次入侵雲梯關,均被當地軍民擊敗。清康熙至咸豐年間,河道總督等大員常年駐扎於此。「雲梯關外茫茫路,一夜吟魂萬里愁」,這是清朝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龔自珍在雲梯關發出的感慨。經過幾百年的淤沙填積,海流的再搬運,海岸線逐漸向東延伸,至清代康熙年間,海口已由雲梯關下移五十餘里,到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北歸由山東入海時,雲梯關距海口已達130多里,雲梯關由原來的關隘變成了陸野,由於徹底失去了關防功能,這一年,清政府正式撤消了雲梯關。 2003年,泰國佛教學會還捐贈了3萬多冊經書,用於修復雲梯關重建時充實資料。2004年底,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欄目專門對雲梯關遺址進行采訪拍攝。
據專家考證,中國還未發現第二個像雲梯關這樣集多功能於一體的古關遺址。因此.史家稱其為「東南沿海第一關」。望海樓為雲梯關最高建築,始建於唐代,初名海岱樓。唐杜甫《後出塞》詩句有:「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雲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寫的就是當年雲梯關航運盛況。登樓東眺,淮水茫茫,白帆點點,風光無限。
鹽城工學院社會學專家曹海林博士認為,鹽城的歷史是比較久遠的,但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卻不是很多,發現這樣的遺址的確非常難得,應該充分利用起來。「在現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城市都靠這種歷史文物和遺址開發旅遊資源,打造城市名片,鹽城完全可以學習和借鑒別人成功的做法。」。曹海林博士表示,首先政府應該引起重視,在經過考證後,確定文物的規模和價值,從而將其從地下挖掘出來,來打造城市名片,這也是對鹽城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提升,世人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文物遺址來進一步了解鹽城、熟知鹽城。
古雲梯關海防、海運、海關、水利等遺址是響水人民的財富,也是整個全人類的財富,通過文化的橋梁讓世界各國人民參與到享受中國唐宋元明清的歷史文化中來。規劃建設古雲梯關旅遊區,用現代文明之光,照亮固守了近1300年的古雲梯關文化,是展示古代海防、海運、海關、水利宏偉景象好造福人類,惠及子孫的千秋大業。
古雲梯關是國家測繪局認可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的節點之一,廢黃河是黃河和淮河的入海的故道,雲梯關正位於其北面。
綜上所述,雲梯關作為海防、海運、海關、水利等的綜合遺址,應該籌建「海防、海運、海關、水利等遺址博物館」。 重鑄古雲梯關之魂。遵循「遺址保護,延伸開發」的原則,圍繞古雲梯關遺址,挖掘海防、海運、海關、水利等歷史,重新演繹古雲梯關昔日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
在現有一期古雲梯關禹王寺建築群和廢黃河萬畝防護林的基礎上,挖掘古代海防、海運、海關、水利等遺址,建設主題遺址博物館、風俗民情展示館、歷史傳說和水域風光(廢黃河文化)、人文生態景觀。發揚光大淮海戲、風箏藝術(1992年江蘇省政府命名「風箏之鄉」),發展濃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長三角地區以古淮文化和古關文化為特色的重要旅遊景區。
加強橫向聯合區域合作,注重與周邊旅遊業發達地區及客源地進行信息交流與合作,發揮資源綜合利用的整體優勢。拓寬和共享旅遊市場,以達到響水旅遊業持續發展。 運用現有的古雲梯關一期禹王寺、大雄寶殿、望海樓、護碑亭等旅遊資源,在做好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展開風景區旅遊宣傳策劃。在沿海高速公路、204國道及景區路口設置古雲梯關風景區旅遊標識指示牌,連同灌河新八景、灌江口沿海自然旅遊資源、紅色旅遊資源、產業文化旅遊資源、農家樂等一起開闢地接一日游旅遊線路,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客運站、大酒店、公交車、計程車和城市醒目位置宣傳以古雲梯關為核心的響水旅遊資源。加快古雲梯關風景區二期工程招商引資及建設進度,促進響水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同時認真挖掘和引導響水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把小尖的柳編工藝品、泥人、淺水藕、花卉、無公害蔬菜,南河的長毛絨玩具、西瓜,老舍的紅鑲邊綠扁豆、東亞飛蝗、七彩山雞,黃圩的千張百頁、牛肉,響水鎮、大有鎮的草雞蛋、草雞、蟲子雞、中山河酒,七套的杜仲、銀杏、羊肉、雜糧,六套的菊花、甜葉菊、辣根、花生,陳家港的海產品、海鮮醬油、花炮、貝殼工藝品等提升檔次,注重產品包裝和宣傳,擴大生產規模,打造響水特色,走向旅遊大市場,豐富響水旅遊產業發展。
響水縣旅遊局
2010年3月1日
㈤ 響水雲梯關2017距離縣城多少里
古雲梯關,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海關。位於今江蘇省響水縣黃圩鎮雲梯村境內,在明清時代是防倭重鎮。明洪武帝在京師和全國各地設置衛所,明成祖時,雲梯關就是大河衛的衛所。明嘉靖三十四年 (一555年)和十六年(一55漆年),倭寇曾兩次入侵雲梯關,均被當地軍民擊敗。 上刻四個隸書大字:"古雲梯關"。這就是史志上所載的"雲梯關"遺址。 這里原是灌河的入海口,宋光宗紹熙五年(一一9四年),黃河奪淮以後,即變為黃河入海口。在明代它曾是蘇北海防重地,築土城五座,設置大河衛,駐兵防守。明初,洪武帝在京師和全國各地設置衛所,衛以下設千戶所和百戶所,一個衛的總兵力為五千六百人。明洪武二十六年 (一三9三年),全國設置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個,其中就有一個大河衛。明成祖時,內外衛增設到四百九十三,其中仍有大河衛,衛所就設在雲梯關。明嘉靖三十四年 (一555年)和十六年(一55漆年),倭寇曾兩次入侵雲梯關,均被當地軍民擊敗。 因雲梯關是河防重地,自黃河奪淮後,黃淮合流,屢有決堤泛濫之災,朝廷的河防官吏,如河道總督等,常來雲梯關勘察,或駐此督導河防工程,這里也就逐步增建許多可觀的官衙殿閣。康熙三十九年(一漆00年),河督張鵬翮為鎮水患,奏請在雲梯關敕建禹王廟。殿宇為五進、兩廂,各數十間,外圍花牆
㈥ 雲梯關的今日概況
2005年4月,鹽城市考古工作者對「雲梯關」遺址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考古挖掘,歷時專38天。考古調查中,在雲屬梯關遺址地下4.5米深處分別發現了保存比較完好的明代房屋遺址及明代早期的陶瓷,進一步佐證了已搜集到的相關史料的真實性。2006年6月,有媒體揭露雲梯關遺址在被發掘一年後,無人看護,任由風吹雨淋,多處坍塌,當地政府決定對考古坑實行保護回填,古關又將重新埋入黃土。引2007年1月,中國最古老海關遺址——響水縣黃圩鎮境內的古雲梯關復建工程正式啟動,該項耗資千萬元的復建項目將重現唐宋年間「江淮平原第一關」的雄姿。古雲梯關復建工程分4期建設,一期工程完成土地徵用、拆遷、圍牆和中大殿的建設。再利用2~3年時間恢復建成關內禹王廟、寮房、望海樓、和山門等建築群,再現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擬收集整理黃圩鎮境內有關歷史典故、民間傳說等文化資料,為古雲梯關生態文化旅遊規劃編製做好前期准備工作。
㈦ 阜寧縣盤龍古寺和靈塔是一家的嗎
喬冠華故居 清水河 朦朧塔 施耐庵紀念館dd范公堤遺址 顧正紅烈士故居內 海春軒塔 九龍口風景容區dd灌河 永寧寺 鹽城新體育館 小海溫泉dd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望夫台 射陽縣息心寺 陸公祠dd董永祠墓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 夕照雙株 淮東古寺dd響水臨近景點東海 灌河大橋 鯨群暢游過灌河 鎮海禪寺dd胡喬木故居 馬家盪 泰山寺 鹽城市博物館dd古雲梯關 臨近景點羊寨桃花 馮道立故居 射陽河口風景區dd海堤公園 射陽街區風景 鹽城國家級珍禽自 郝柏村故居dd阜寧外灘 顧正紅烈士故居 大豐斗龍庄園 巢城遺址dd卻金亭 荷葉亭 吳嘉紀祠堂 古雲梯關dd馬良廟 興國寺 大縱湖風景區 三倉烈士陵園dd宋曹故居 王橋戰斗烈士紀念
㈧ 響水縣雲梯關導游詞500
古雲梯關,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海關。位於今江蘇省響水縣黃圩鎮雲梯村境內,在明清時代是防倭重鎮。明洪武帝在京師和全國各地設置衛所,明成祖時,雲梯關就是大河衛的衛所。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和十六年(1557年),倭寇曾兩次入侵雲梯關,均被當地軍民擊敗。
上刻四個隸書大字:"古雲梯關"。這就是史志上所載的"雲梯關"遺址。
這里原是灌河的入海口,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黃河奪淮以後,即變為黃河入海口。在明代它曾是蘇北海防重地,築土城五座,設置大河衛,駐兵防守。明初,洪武帝在京師和全國各地設置衛所,衛以下設千戶所和百戶所,一個衛的總兵力為五千六百人。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全國設置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個,其中就有一個大河衛。明成祖時,內外衛增設到四百九十三,其中仍有大河衛,衛所就設在雲梯關。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和十六年(1557年),倭寇曾兩次入侵雲梯關,均被當地軍民擊敗。
因雲梯關是河防重地,自黃河奪淮後,黃淮合流,屢有決堤泛濫之災,朝廷的河防官吏,如河道總督等,常來雲梯關勘察,或駐此督導河防工程,這里也就逐步增建許多可觀的官衙殿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河督張鵬翮為鎮水患,奏請在雲梯關敕建禹王廟。殿宇為五進、兩廂,各數十間,外圍花牆。
㈨ 鹽城市區附近有什麼景點
喬冠華故居 清水河 朦朧塔 施耐庵紀念館dd范公堤遺址 顧正紅烈士故居 海春軒塔 九龍回口風景區dd灌河 永寧寺 鹽城新體育館答 小海溫泉dd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望夫台 射陽縣息心寺 陸公祠dd董永祠墓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 夕照雙株 淮東古寺dd響水臨近景點東海 灌河大橋 鯨群暢游過灌河 鎮海禪寺dd胡喬木故居 馬家盪 泰山寺 鹽城市博物館dd古雲梯關 臨近景點羊寨桃花 馮道立故居 射陽河口風景區dd海堤公園 射陽街區風景 鹽城國家級珍禽自 郝柏村故居dd阜寧外灘 顧正紅烈士故居 大豐斗龍庄園 巢城遺址dd卻金亭 荷葉亭 吳嘉紀祠堂 古雲梯關dd馬良廟 興國寺 大縱湖風景區 三倉烈士陵園dd宋曹故居 王橋戰斗烈士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