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桑峪人遺址

桑峪人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3 01:34:37

① 翻譯段落

Huang hidden valley voiceover

Mere stories -- Gary cloud temple, the most famous Tibetan valley scenic spot are SanJin third-order type parts of 99 courtyard, separate houses, antique. Exceptional. Front has the scripture-stored tower, for the monastery, upstairs and downstair, original "the Tibetan scripture-stored law", "hidden", "theory of 4000 roll hide. Then have five Ursa major palace, capacious, momentum majestic. In gold Buddha, plastic god goddess, 18 arhats etc, more than 20 different attitude, lifelike.

Red cloud temple built on the mountain valley, cliff, temple, mountains around. According to the jiangnan tong (founded in shanxi, temples, Reconstruction in tang dynasty, Formerly, mulberry huang temple mount after emperor Tibetan temple was renamed in the legend, liu lu mountain, hide, which offered a hole, yun mountain to search in the hole, liu. "if GaoZu chuzi of load of lu:" live "season yue often include cloud, the usual to season." According to legend, a name change temple SongDuan arch years. Gary cloud templ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new yue: "are the mountains and cities, such as compound WeiJi with ancient temples, a red cloud". High above the door of the temple is auspicious cloud temple, writing board of of primitive simplicity, anhui province in qing dynasty is dangerous that big DengShiRu calligrapher. The inscription QingRen JiangPei has accommodation for shoes and green yue: "while the sunset, gu village picture water. Far Zhang ZhongMingXiang cabinet meet an old monk, deep forest barking. Light wave in the wind, the Buddha mountain pines roll a dream." courtyard

234-8 huang hidden valley national forest park is located in southeastern city tells the 30 kilometers, mulberry varieties, or yellow mulberry varieties are full of yellow. After generation in the family LiuBangCeng asylum oacean and renamed as the emperor, the Tibetan valley of geographical HanGaoZu micro often recorded: "hidden DangShan miscanthus, between the mountain, namely, the emperor hidden valley HanGaoZu refuge". The shade and towering mountain spring out, ancient, cloud, forest summer mist birds, plants and insects. Huang hidden holes, three holes, beauty, spring, spring disagreements, wash bowls horse steaks, immortal pool, such as surround like screen etc 72 sights around them. Red cloud temple for provincial key monasteries, 52, here in the 535 MuGu genius, incense and visitors. The park with its innate nature environment, precious historical monuments, charming legends and attracts tourists, make it become four north eastern, wanbei, shandong, the famous resort area.

20 - see huang hidden valley national forest park covers an area of 31 square kilometers, is the anhui province nature reserve and the scenic spot. Huang hidden valley,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vast, agriculture, forestry, water, procts is rich in resources, tourist resources are unique. So. 119 species of woody plants, there are more than 700, bi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1992 was 58 approval for national forest park

Huang hidden valley national forest park of forest, and decious broad-leaf trees with warm forest landscape hav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an ancient towering CangGu, torso, swarms sectors-connecting, a maze, green Gen as cover form beauty. A: spring, summer, lush carpet leaves in autumn and winter ripe red fruits are the season silver element tonal beauty. Three: the wind, the sea birds LinTaoRu sound, hill spring morning mist, there are, the sunset cloud has beauty; dynamic Four: full-bodied fragrance, relaxed, and fresh tempting inction beauty. With the spring, inviting here rock landscape, make countless visitors relaxed, its.

② 原始人類遺址分布有什麼特點

大同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皇朝的都城和遼、金兩代的陪都,是歷代的軍事重鎮,又是古代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頻繁交往的地方。這里具有獨特的塞上風貌,長城逶迤,山嶽崢嶸;並以名勝古跡數量多、規模大、品位高而聞名中外。
大同旅遊區擁有一系列古跡名勝,都是氣勢恢宏、聲名卓著的,其中不少名列《中國之最》:
中國三大石窟之一的雲崗石窟;
中國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的木構塔--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中國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
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佛殿之一--華嚴寺大雄寶殿;
中國最大的龍壁--明代代王朱桂府九龍壁;
建築奇觀懸空寺……
還有許多著名寺廟:
善化寺,其建築和塑像是遼、金代原作;
華嚴下寺,其薄伽教藏殿內的遼代塑像和天宮樓閣均為國寶;
朔州崇福寺,集唐、宋、遼、金各代建築、塑雕、文物於一堂;
……
它們都可以傲視同儕。)
五台山旅遊區
五台山旅遊區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東北部,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點北台葉門峰海拔3058米,被稱為「華北屋脊」。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
五台山主峰五座,東台望海峰可看雲海日出,南台錦綉峰的花的海洋,西台掛月峰可賞明月嬌色,北台葉門峰可覽群山層疊,中台翠岩峰可見巨石如星,更有天造奇觀:「熱融湖」、「冰脹丘」「石海石川」、「龍翻石」、「寫字崖」、「佛母洞」等。南北穿流的清水河,哺育著沿崖萬物生靈,有野生動物百種,奇花異卉萬枝,是美麗的高山自然公園。
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薩的道場,為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這里最早的佛教寺廟始建於東漢,經歷代修葺擴建已形成一定規模。現存寺院48處,僧尼數百人。五台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建成群、文物薈萃、珍品雲集,是中國古建、雕塑、繪畫的藝術寶庫。唐建南禪寺,佛光寺;始建於東漢,規模宏偉的顯通寺以及《華嚴經字塔》等千百件珍貴文物早已名揚四海。淳樸的民俗風情誘人動情,歷史的名人軼事給人以啟迪,眾多的僧尼生活引人入勝。
太原旅遊區
太原市是山西的首府、旅遊的集散地、現代山西的縮影。本區位於山西高原,北抵太原盆地北端,東依太行山西側,西達黃河岸邊,南與臨汾地區接壤;涵太原市、晉中地區、呂梁地區和陽泉市,是以汾河谷地眾多的旅遊點為主體的人文景觀旅遊區。
旅遊點的分布,以太原市為中心,沿鐵路和公路向四周擴散,其中沿南同蒲線向西南方向延伸的汾河兩岸及其周圍山地,形成了旅遊價值最高的景點集群區。
這里的精華旅遊點有:
晉祠古典園林,其宋代的建築和塑像尤為珍貴;
天龍山佛教石窟,其石雕像為中原地區罕見的佳作;
龍山道教石窟,是中國僅有的元代道教石窟;
雙塔永祚寺,其〖雙塔凌霄〗已居為太原的標志;
交城玄中寺 ,為佛教凈土宗的祖庭;
交城西北的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黃土高原上保存完整的綠色寶庫;
方山縣的北武當山,是集雄、險、奇、秀景色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榆次的城隍廟,是山西省年代最久的城隍廟之一;
平遙古城,是中國僅存的三座完整城池之一;
平遙雙林寺,內有數千尊彩塑是中國罕有的五代原作;
陽泉平定的娘子關,是唐平陽公主掛帥駐防的著名關隘;
昔陽的大寨,曾在現代農村發展史上名重一時;
汾陽的杏花村汾酒廠,是著名的汾酒之鄉;
祁縣喬家堡民俗博物館,把昔日晉商的豪宅變為展示晉中民俗風情的勝地。
現代化的「太舊」(太原--舊關)高速公路,穿越太行山天塹,使北京至太原的旅遊線成為一片坦途。
臨汾旅遊區
位於晉南,地處黃河中游,是中國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文物古跡遍布全區;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縱貫本區中部,由地塹所成的汾河下游谷地,風光秀麗;滔滔黃河在吉縣境內跌宕而下,形成壺口瀑布,懸注瀅旋,氣勢磅礴。臨汾旅遊區是一處以自然山水為背景,以歷史文化遺跡為主線的旅遊區。
臨汾旅遊區的旅遊點分布以臨汾市為中心向四面幅射。臨汾市,古稱平陽,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先祖帝堯建都之地。這里有:
堯廟和堯陵,蒼古悠悠,可證[堯都平陽]之說;
平陽鼓樓,是中國現存最高的鼓樓;
鐵佛寺,以藏有高6米的巨型唐代鐵鑄佛頭而著名。
由臨汾向西有:
吉縣的壺口瀑布,號稱中國第二大瀑布;
蒲縣的東岳廟,營造了迷離詭異的[地獄];
隰縣小西天,數千尊懸塑佛像和環樓玉宇構成了西方極樂世界。
向北至洪洞縣有:
霍山廣勝寺,其飛虹塔是中國最高的琉璃寶塔;
古大槐樹,是明初山西向中原大移民的集合出發地;
蘇三監獄,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縣級衙獄。
向南有:
襄汾的丁村文化遺址,以發掘出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而聞名中外;
丁村民俗博物館,原為典型的明、清民居,現展示晉南的民俗文化;
陶寺文化遺址,其年代與堯、舜、禹時代正好相當,是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佐證;
侯馬的晉國遺址,是春秋時代晉國都城[新田]所在地。
晉東南旅遊區
晉東南旅遊區包括了長治市和晉城市所轄范圍,古時均屬上黨郡,所以也有上黨旅遊區之稱;因為太行山縱貫全區東部,所以又將其稱為太行山旅遊區,而太行山自然是本區突出的旅遊資源。
本區境內多崇山峻嶺,海拔均在1500米左右,高者逾2000米,著名的有太行山、王屋山和中條山等山脈;其中的靈空山風景區、歷山自然保護區和蟒河自然保護區,是不可多得的自然風光旅遊區。古代傳說中神農嘗百的百山、舜耕歷山的舜王坪、共工所觶的不周山、精填海術石的西山,均在這些崇山峻嶺之中。太行山在近代抗日戰爭史上更是聲名顯赫,當時的抗戰主力八路軍總部就設在這里,給太行山留下了許多戰跡地。
晉東南旅遊區是山西省現存古寺廟最多的地區,據統計,遼、金代以前的寺廟建築,本區約佔全國現存總數的一半。其中最具欣賞價值的有:
晉城的青蓮寺,現存唐代原作塑像為稀有傑作;
長子縣的法興寺,其唐代的石殿、燃燈塔和宋代的塑像均是珍品;
高平的開化寺,大殿四壁滿繪宋代壁畫;
晉城的玉皇廟,宋代彩塑28宿像技藝高超;
平順的大雲院,大佛殿為五代遺物,內存五代壁畫21平方米;
平順的金燈寺石窟,有25孔石窟,大、小石佛不計其數;
長治的觀音堂,大殿滿壁縣塑組成金碧輝煌的西方聖境,是明代佳作。
運城旅遊區
運城地區位於山西省西南端,黃河中游北幹流以東,與河南,陝西隔河相望。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4°35′─35°41′,東經110°15′─112°04′之間,國土總面積14236.5平方公里,全區總人口萬人。
運城地區古稱「河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就中國成立以後,運城地區的社會經濟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已形成以紡織,造紙,化工,食品,冶金,建材,機械為支柱產業的門類較齊全的國經濟體系,成為我省重要的木棉生產基地。

該區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其基本特徵是:氣候溫和,冬寒夏暖,熱量資源充足,夏秋雨水豐沛、光能、風能較豐富。

運城地區歷史悠久,山川壯麗,文物古跡星羅棋布, 風光名勝遍布各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歷山,孤峰山,另梁山, 五老峰,龍門天險,王官峪瀑布, 閆家池峪谷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有著名流口大禹渡 ,津渡和風陵渡。 有聞名華夏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築,如:南海峪岩洞遺址,西候渡遺址,禹王城遺址, 司馬光祖墓,晉文墓,晉南雲墓,關帝廟,永樂官,普救寺,飛雲樓等。 這些自然景觀和古文化具有極高的觀賞,游覽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

③ 誰知道虎皮口這個地方

在門頭溝,准確位置應在今天的門頭溝區永定鎮。

現存十餘座形制不同、風格各異的過街樓,過街樓是由城門、城關的建築形式演變而成,均橫跨在街巷、山澗、隘口處。其結構呈城台狀,下辟劵洞,平台上置殿堂,一般為雙層,故謂之樓。過街樓大多建在交通要道、行人必經之路上,位置重要,目標明顯,引人注目。它的基本功能為:一、標志性建築。表明過此樓即進入某某村寨或某某地點,且距離很遠就能看到它,識別它。二、保障安全。有些過街樓設置大門,夜間和緊要時刻可關閉,起到城關的作用。三、參拜神靈。有的過街樓上的殿堂供奉神像,人們從下走過,就等於參拜了神靈,猶如從居庸關過街塔下走過。四、裝點景緻。風格各異的過街樓散落在深山各處,規模形制均不相同,起到美化作用。據考證,現存京西山區的十餘座過街樓中,歷史最悠久的是建於明萬曆四年(1576年)的萬佛堂過街樓,保存最好、裝飾最華麗的當屬琉璃渠過街樓,現狀最殘破、已搖搖欲墜的是仰山娘娘頂過街樓,距市中心最近的要數圈門過街樓。茲分別介紹如下:

1、萬佛堂過街樓

萬佛堂村位於永定鎮馮村的西南,因古有萬佛堂寺而得名,現今寺已成遺址,僅存虎皮石牆、殘碑和柱石。

萬佛堂過街樓過去位於萬佛堂村的東口,而現今則在村西口外,原因很簡單:該村原在山上,十分不便,後整村遷出深山,以致過街樓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

過街樓坐西朝東,巨石砌就,高大宏偉,其北依山勢建石牆,其南臨澗,構成封閉式關城。其高6米余,進深5米,劵洞由大青石砌就,高3米,寬2米余。劵洞正上方石匾題字:「誓永不分爨,萬曆四年(1576年)建造」,共11個字,楷體。這段題字反映了明代純朴山民的心願,「爨」即是「灶」,發誓永遠不分家。過街樓原來安有大木門,夜間關閉,以保障村莊安全。

萬佛堂過街樓現保存尚好,略有殘破,可惜大門及城關上的房屋已不存。

2、陽坡園過街樓

陽坡園過街樓建於清代,地址潭柘寺鎮陽坡園村東。據介紹,該村村外有巨石,狀似元寶,故原名元寶園。後因村址位於陽坡之上,改名陽坡園。

過街樓坐北朝南,就地取材,山石砌就。城台通高5.45米,寬4.64米,劵洞高3.5米,寬2.5米,下鋪板石,為進村的重要通道。由於建在山道上,故此過街樓南低北高,略呈傾斜狀。城台上建女兒牆,牆下砌凸出的腰線,再下為方形泄水孔。出過街樓,有土路通往古剎潭柘寺。

陽坡園過街樓城台上無建築,為單層式。此過街樓保存完好。

3、軍庄過街樓

軍庄過街樓位於軍庄鎮軍庄村的南口,建於清代。軍庄,顧名思義,因古代在此設軍營、派兵駐守而得名,足見此處的地理位置頗為重要。軍庄至遲在明代已成村,村中有古跡隆恩寺、秀峰寺等,村北曾發現戰國墓葬。

過街樓坐北朝南,城台由青石、磚和卵石砌築。通高6米,寬6.3米,進深5米余,劵洞高4米,寬3米余,劵洞上方砌有「軍庄村」3個大字。樓上為3開間磚石房一座,現為村辦公用房,保護較好。

軍庄過街樓是京西山區保存較好的過街樓,現為區級文保單位。

4、石廠村過街樓

石廠村過街樓位於永定鎮石廠村東口,建於明代。該村附近盛產石板和石料,據記載,北京城內皇史宬、昌平的十三陵等建築,均使用此山石料。當年採石人員吃住在現場,而欽差督理則在村中設衙署,指揮管理,石廠村名由此而來。

過街樓建於明萬曆八年(1580年),由巨大青石板料搭建,高6.4米,寬10米,進深6米,門洞由3塊規整的青石建成方框式,門額題刻:「萬曆庚辰歲石廠東柵欄孟秋蓋造」。整個建築堅固朴實,形式獨特。

據介紹,石廠早年在東西村口處都安設有過街樓,白天開門,夜間關閉,由士兵值宿,故又稱東柵欄、西柵欄。西柵欄早年被毀,東柵欄(過街樓)成為明代採石業的歷史見證。

5、圈門過街樓

過街樓位於龍泉鎮門頭口村東,橫跨在一條寬闊的泄水溝上,該溝又稱門頭溝,這也是門頭溝區名的由來。圈門之名即來源於此過街樓,其始建年代不詳,僅從碑文獲知,清代有晉商出資重修。

過街樓坐西朝東,上建殿堂3間,硬山大脊黃琉璃瓦頂,大殿面闊11.6米,進深9米余,殿前有抱廈1間,裙牆皆為黃綠琉璃。下部為城台狀劵洞,據了解,過去共4個劵洞,均為磚石混砌,建築精良,解放後由於年久失修和妨礙交通等原因被拆除2個,另1個被壓在房基下,目前僅存1個,劵洞完好,其高4.5米,寬4.7米,進深11.24米。據溝旁現存殘碑記載,圈門為往來之要道,舊有關聖帝君、文昌大帝、葯王神祠。說明平台上之大殿為文昌閣和關帝廟,北殿為葯王祠堂,為過經商賈祈求身體安康、財源興旺之所在。

過街樓東側有大戲樓、窯神廟,構成一組與煤業習俗密切相關的文物古建。

圈門地處京西要沖,周邊煤炭資源十分豐富,自元代以來所產煤炭均供給京城。這里既是產煤中心,又是西進深山、東下平原的必經之地,是門頭溝最繁華的地區。昔日的過街樓下運煤的駝隊絡繹不絕,悠悠駝鈴聲回盪在山谷間,而如今只有這座過街樓成為歷史的見證。

圈門過街樓現為區級文保單位,損壞嚴重,可喜的是,據門頭溝區文委主任劉義全介紹,這座獨具特色的古建築將於年內開工修繕。

6.桑峪過街樓

桑峪過街樓位於軍響鎮桑峪村口,為清代建築,民國二十二年(1933)重修。據記載,該村元代已成村,因周邊多桑樹而得名,明代曾稱桑峪社村。

過街樓坐北朝南,磚石結構,高6.5米,寬11.6米,券洞高5米余,寬4.6米。券洞上方嵌石額,前額題「紫芝」、後額題「凝瑞」,城台四周建有女兒牆。城台上建有殿堂,共3間,門窗皆無,其頂部已改建成灰瓦頂。

桑峪過街樓是門頭溝區較大的一座過街樓,現保存完好。

7.平原村過街樓
平原村過街樓位於潭柘寺鎮平原村,建於清代。該村明代成村,因地處一塊較大的平原上而得名。清代曾一度改稱太平庄,據傳康熙帝去潭柘寺過此村曾贊嘆「這里真是太平呵。」

過街樓坐北朝南,主要由山石砌築,現為單層建築。城台高6米余,寬4.6米,券洞高3米余,寬2米,檯面為平頂,原建築無存。過街樓現狀尚好。

8.琉璃渠過街樓

琉璃渠過街樓位於龍泉鎮琉璃渠村東口,俗稱燈閣,亦稱三官閣,創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元代時這里即設琉璃窯,明代置琉璃局,清代又遷北京城內的琉璃窯於此。後由於修水渠至此,解放後改村名為琉璃渠。

過街樓下部為城台狀,磚石砌築,高5米余,寬7米,檯面為虎皮石牆。門洞青磚發券,高3.5米,寬3米,進深約10米。城台券洞上方東額匾題:「帶河」,西額匾題:「礪山」,皆琉璃燒制而成,是眾多過街樓中唯一的琉璃額匾。東面城台兩側青石鐫刻「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楷體字。城台上設殿堂3間,東向,為硬山琉璃瓦頂建築。正脊兩端為卷龍吻,造像生動,正脊間有獸8隻。中間是一象馱寶瓶,寓意「太平有象」。脊內外側均是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懸琉璃匾額,西為「三官閣」,東為「文星高照」。前後欄牆由六角形幾何圖紋「龜背錦」琉璃面磚裝修,其琉璃製品皆為本地燒造。

前些年過街樓旁曾出土石碑,碑文記述:「神京西五十里許,有琉璃局者,以燒琉璃著名也。由王朝景、趙邦慶等首倡集局民共議,眾人踴躍稱善,捐資鳩工。庇材壘石為台,構木為門,下辟洞門便行人也,不數月厥工。閣之上,東向供奉文昌、三官,足以消除災禍也。」此碑撰文者為山西太原府榆次縣儒學生員郝信。

舊時附近村民每至歲時節令都要來此致祭三官大帝,而每到元宵佳節,過街樓上則遍懸各式花燈,光彩照人。

琉璃渠過街樓是北京地區古老琉璃燒造業的實物展示,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1990年北京市政府將其列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9.天橋浮過街樓

天橋浮過街樓位於龍泉鎮天橋浮村東頭,橫跨在著名的西山大道(亦稱玉河古道)上,從圈門西行4公里可到達。

過街樓為磚石砌就,城台上建築已損壞無存,券洞仍完好。券洞由12塊青石拱砌組成,其東面的石樑上刻有「天橋浮」3個大字,券洞外聳立白灰牆影壁。門洞高2米,寬3米,進深5米。

據記載,過街樓城台殿堂原供奉葯王和關帝。由於這里地處京西古道,經西可達峰口庵、王平口,明清以來,一直是繁忙的運輸線,過往商旅,為祈求身體安康、財源茂盛,常常上樓朝拜。

過街樓北側為三義廟遺址。該廟建於明代,供奉劉備、關羽、張飛,當年正殿、配殿、禪房齊備,可惜現在已成殘垣斷壁、荒草凄凄。

1947年底,這里曾發生著名的「天橋浮戰斗」。為配合解放軍攻打南口,牽制駐守門頭溝的國民黨軍隊,我北嶽軍分區獨立團在此激戰一夜,殲敵130餘人,勝利完成任務。至今,這里仍殘存多座碉堡、暗堡,村東立有在此戰犧牲的烈士紀念碑。

10.梁庄台上村過街樓

過街樓位於清水鎮梁庄台上村口。該村明代成村,以姓氏得名梁家莊,解放後分為台上、台下兩村。

過街樓建於清代,坐西朝東,由山石、磚灰砌築。高5米余,寬4米余,券洞高3.2米,寬2.3米,磚石發券。城台砌女牆,台上建有敞軒式建築,東面額書「梁庄台上村」5個大字。

過街樓總體保存完好。

11.仰嶺娘娘頂過街樓

過街樓地處妙峰山鎮陳家莊村北的山上,這里地勢險要,是南道去妙峰山進香的古道,穿過門洞即進入山裡。

據《妙峰山瑣記》載:仰嶺「山巔有瓮門,東向,鐫『孟常嶺雲聚寺』6字,短碣一,字多磨滅。」過街樓橫跨在仰嶺山口處,高5米,寬3米余,券洞高2米余,寬1米余,從兩側沿石磴可至城台。城台上建有閣樓,供奉三官大帝。現在閣樓已十分殘破,供像早已盪然無存,門額上鐫刻的字也已脫落。閣樓為木結構,高1.6米,寬2米,搖搖欲墜,隨時有倒坍的危險。券洞由磚石砌就,尚完好。站在這里西望,妙峰山娘娘廟殿宇如寸,隱約於煙樹之間。

據記載,明清以來每年四月初一至十五日,為妙峰山娘娘廟開廟期間。屆時,香客如雲、甲於天下。其中走南道的香客都要經過此過街樓,這樣在朝拜老娘娘之前,先參拜三官大帝。同時過街樓還題寫有文字,告誡香客「諸惡莫作」,勸人行善,積德才有好報,神靈可保佑。

仰嶺娘娘頂過街樓是京西地區現存最殘破的過街樓,隨時都有倒坍的危險,建議能盡早予以修整。

12.火村過街樓

過街樓位於齋堂鎮火村的村口,現存完好。據記載,該村明代已成村,附近靈岳寺香火興盛時,該村為過往香客歇腳用齋飯之地,稱「火爨村」,後簡稱火村至今。這里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先後燒毀該村7次。

過街樓為二層,建築靈巧朴實,是規模較小的一座。券洞高2米余,寬2米,石板甬道從下通過。城台為磚石結構,其上建有房屋,進深1間。整個過街樓掩映在綠蔭之間,成為火村的門面,體現了鄉村文化的底蘊。

13.十字道過街樓
過街樓位於永定鎮十字道村西口,主體建築仍存,多有損壞。據記載,該村明已成村,由於地處通往京城的要道,是東西南北往來的交叉道,故名。

過街樓為土石壘砌,為單層,通高4米余,寬6米,券洞高3米、寬2.3米,券洞牆上裝有安裝大門的石軸孔。早年券洞安有大木門,解放前這里設卡查驗過往行人,魚肉百姓。抗戰時期,日冠亦曾在此盤據,解放戰爭期間,這里曾發生過著名的「十字道阻擊戰」,重創國民黨軍。亦足見十字道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據記載,十字道過街樓建於清代,城關額題:「十字道關」4字尚存完好。

由於這里地處煤礦采空區,現該村已遷至山下馮村。

14.西板橋過街樓

過街樓位於大台辦事處原西板橋村。該村遼代時已成村,後分為東、西板橋兩村,由於地處煤礦采空區,全村已搬遷。

過街樓建於清代,坐西朝東,山石砌就,城關現為單層,高4米,寬6.4米,券洞高2.9米,寬2.9米,原城台上建築無存,北側有石階可通往城台。城台旁有古槐一棵,枝葉繁茂。其西面尚存石砌影壁,東牆題「紫氣東來」,西牆題:「西園翰墨」,已殘缺。

15.小龍門過街樓

過街樓位於清水鎮小龍門村。該村明代已成村,因地形似龍門而得名。由於地處要道,原有正城一道,過門一座,水門一座,現殘存墩台。

過街樓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坐東朝西,山石砌築。城關為單層,高4.5米,寬4.8米,進深2米,券洞高3米、寬2.4米。該過街樓與眾不同的是券洞內壁繪有壁畫。左側繪有菊花、寺廟、山水,為水墨畫;右側畫一碑,四框環繞蔓草,框內楷書:「……當修官門以鋪村口……大眾捐己之私也,所有合村花費開列於左……大清光緒九年三月。」

過街樓現存完好。出過街樓西行即是河北涿鹿縣。

16.燕家台過街樓

過街樓位於清水鎮燕家台村口。該村元代已成村,原名二龍台,明初村民聽說被選為皇陵,不願搬遷,而改村名為「晏駕台」,後依諧音改今名。

過街樓建築敦厚朴實,城台上建敞亭,較為簡單。城台高4米余,寬8米,券洞高3米,寬2米余。券洞上方鐫「燕家台」楷書3字。

燕家台過街樓現存完好。其附近近年曾出土商代貝幣,說明3000年前這里即有人類活動。

此外,在清水鎮黃塔村、齋堂鎮馬欄村等地也有過街樓。黃塔村過街樓建於清代,磚石結構,券洞高3米,側壁上存一青石匾,題:「宣統元年」4字。另在雁翅鎮淤白村東北山坳處,原有建於清代的過街樓,山石砌築,城台上殿堂供奉觀音菩薩。近年因修路而被拆毀。
過街樓這種風格獨特的建築,除歷盡風雨自然損壞外,大多數被人為拆毀無存,因此現存過街樓越發凸現其歷史價值。京西門頭溝區現存十餘座過街樓時代跨越明、清、民國,其遺存數量之多、品位之高,為北京市之首。希望它們能得到妥善保護。

④ 黑龍江穆棱共和鄉最早有人類遺跡

那裡是穆棱河的發源地,山清水秀,歷史悠久!
共和鄉的最早人類遺跡能溯到商周時期,漢魏、遼金的遺址都發現過。在鹼場村西,就有兩三處,東升村、東光村、太平村,北金廠、金峪口都有發現。
而且在共和鄉發現的古人房址里,2000多年前,當地古人就會盤火炕和火牆!

⑤ 祁縣古代歷史人物王虯墓遺址

祁縣位抄於山西省中部,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太岳山北麓,汾河東岸。總面積854平方千米,總人口26萬人(2004年)。東有板山,西有白寺嶺,雙峰對峙,形成天然關隘,是進出上黨之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全縣轄6鎮2鄉(昭余鎮、東觀鎮、古縣鎮、賈令鎮、城趙鎮、來遠鎮、西六支鄉、峪口鄉),160個村民委員會,289個自然村。境域面積85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6.1萬人。

人物不詳

⑥ 齋堂鎮的旅遊概述

齋堂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其中「東胡林人」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專寒嶺關屬城、靈水村龍王廟戲台及「柏抱榆」、「柏抱桑」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唐朝的靈岳寺、明清古居山莊、沿河城敵台、土城門更是遠近聞名。後桑峪天主教堂是北京郊區建立最早,規模較大的一座教堂。為了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充分利用好旅遊資源,齋堂鎮正在大力開展旅遊事業。成立齋堂旅遊公司,並推出「品味古鎮齋堂,打造七色山城」的七色旅遊項目。「七色」分別是指以革命紀念地為主題的赤色旅遊;以代表皇權的長城、關隘為主題的橙色旅遊;以觀賞黃草梁為主的黃色旅遊;以品嘗野兔、小河魚等綠色食品為主的綠色旅遊;以青堂黛瓦的爨底下和京西靈水村為主的青色旅遊;由永定河、清水河藍色水帶引出的藍色旅遊和以當地地質礦藏紫石為旅遊資源推出的紫色旅遊。
齋堂鎮以旅遊業作為帶領地區群眾致富的切入點。通過對老景區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與新景點的開發,形成旅遊網路,逐步成為全區的旅遊中心,激活旅遊消費市場,帶動齋堂鎮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

⑦ 門頭溝有什麼歷史,古老一些的,或者遺址之類的

門頭溝區歷史悠久,從1萬年前的「東胡林人」起,其歷史演變大致分為史前文明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宋、遼、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門頭溝區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人類的祖先始居在天然洞穴之中,約1萬年前,東胡林人離開了祖先洞居的巢穴,來到門頭溝區清水河谷東胡林黃土台地居住、生活、繁衍,人類的歷史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在東胡林人生活的遺址中,發現了用小螺殼製成的項鏈和用牛肋骨穿成的骨錫,反映出人類對美的追求和原始畜牧業的萌芽n此外,在沿河城的大東宮村、齋堂鎮柏峪村等地,都發現了這一時期古人類生活的遺跡。 門頭溝區地處古冀州。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年)設燕、薊政區,區境屬薊,燕並薊後,區境屬燕。戰國時期,燕為七雄之一,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5郡。區境東部,今龍泉、永定、潭柘寺三鎮范圍均屬漁陽郡,其餘地域屬上谷郡。在軍庄村一帶春秋戰國墓葬中出土的燕國刀幣、青銅劍、青銅戈等,說明了當時境內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水平。秦並六國後,行郡縣制,區境屬廣陽、上谷二郡。三國時,區境屬幽州。公元250年,魏徵北將軍劉靖屯兵幽州,為解決軍糧和發展農業生產,組織軍士1000餘人,修建車箱渠(引水渠)和戾陵堰(攔水壩),於境內三家店處引漂水(永定河)人高梁河,使薊城南北灌田2000頃。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西晉佛教盛行,晉憨帝建興四年(316)在區境內修建佛教名剎潭柘寺,初建時稱嘉福寺,後屢經擴建、改名。因寺後有龍潭,寺前有朽樹,故稱潭柘寺。東晉政權偏安南方,北方出現了由少數民族統治者建立的割據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發司、幽、定、冀四州10餘萬人,修築畿上塞圍,東起上谷,西至黃河,廣袤干里,今境內尚留有北魏長城遺跡。東魏武定三年(545),平遠將軍元勒動用民工1500餘人,在區境內河北襯西北築城戍邊。 隋朝,南北統一,「罷天下諸郡」,設州縣二級地方行政建制。區境內上葦甸鄉、王平地區辦事處范圍以東屬幽州薊縣,其餘地域屬燕州沮陽縣。唐武德五年前,在境內馬鞍山修建慧聚寺(明代重修後改名萬壽寺,俗稱戒台寺)。大業三年(607)年,州廢,區境分屬薊、懷戎二縣。唐興隋亡,建中二年(781),析薊縣西部與廣平縣東部置幽都縣,區境東部屬廣平縣。縣治所由原古城(石景山區)遷至區境內辛秤村(今分東、西辛秤),此為境內設縣之始。光啟中年(885。888),置永興、礬山二縣,區境西部屬礬山縣。乾寧三年(896),李克用兵征幽州盧龍軍節使劉仁恭,渡木瓜澗(區境內清水河流域)被劉所敗。劉仁恭撤礬山縣、幽都縣置玉河縣,區全境屬玉河縣。五代初,契丹勢力進入華北。為報契丹援立之功,天福三年(938),後晉高祖石敬塘割燕、雲等16州歸契丹,玉河縣屬契丹。開泰元年(1012),遼改幽都縣為宛平縣,宛平縣名始於此。宋、金結盟攻遼,遼敗,玉河縣先屬宋,後歸金。金天眷元年(1138),玉河縣廢,區境歸屬宛平縣。遼、金兩代,興寺拜佛,眾多高僧到潭柘寺、戒台寺研習佛法。戒台寺雖建於唐,但其規模和樣式基本是遼代的風格,是我國北方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其中佛塔、石經幢、戒壇等,都是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遼三彩」在中國瓷器史上佔有特殊地位。龍泉務遼瓷器窯遺址中出土的遼代「壽昌五」年款的三彩殘片,解開了遼三彩燒造地不明之謎。同時,從瓷窯火膛內發現大量灰渣及未燃盡的煤核,不僅說明門頭溝區在遼代已能用煤,而且把用煤歷史從記載中的元代提前到遼代,甚至更早;元朝,區境大部分屬宛平縣,僅沿河城一帶初屬礬山縣,後屬懷來縣。元宗教開明,諸教並存,區境內燕家台通仙觀、後桑峪村天主教堂等均為當時建築。境內設立的「西山煤窯場」「琉璃渠窯場」,說明煤炭、石灰的開采和琉璃製品的燒制已成規模。1340年著名學者熊夢樣在齋堂村完成了北京地區年代較早的著名方誌書《析津志》的撰寫。 明洪武元年(1368),元大都改稱為北平府,後又改為順天府,宛平縣屬之。嘉靖三十三年(1554),沿河城地區歸屬宛平縣,至此,區全境屬宛平縣。明遷都北京後,大興土木,從而促進了煤炭、建材業的進一步發展。據明代戶部《萬曆會計錄》記載,僅乾清官在門頭溝境內就有70餘座直屬皇宮的煤窯產業。皇宮的擴建,使琉璃燒造業更加發達。自明清以來,北京地區所用的琉璃製品大多出自頭溝區。景泰二年(1451),為加強西部防禦能力,在區境內沿河口設守備營,駐守要塞,轄石港口、東小龍門口、天津關口、洪水峪口、黎元嶺口等17處隘口,總長200多公里。此後,又在境內沿河城、齋堂城修築要塞,並派抗侯名將戚繼光在境內加修長城和敵台,駐兵把守40餘公里,成為京師西部、北部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物遺址亦是今境內旅遊的一道風景線。 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經濟勢力的侵入,刺激了國內民族工業的發展。1872年,清政府在區境內創辦了北京第一家以蒸氣動力為提升設備的近代工業——通興煤礦(今門頭溝煤礦前身)。1883年,又創辦了北京第一家近代機械工廠——神機營機器局,製造新式火炮。 中華民國三年(1914)10月,順天府改為京兆地方,宛平縣隨屬。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開始在區境內宣傳馬列思想,建立黨的組織,領導工農運動。1927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在門頭溝礦區建立了第一個支部——門頭溝特別直屬支部。1932年,在西部山區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田莊高小黨支部,成立了第一個縣委——中共宛平臨時縣委。到1949年建國前,中國共產黨在區境內共建立了230餘個支部,發展6700餘名黨員。「七七」事變後,八路軍鄧(華)宋(時輪)支隊到齋堂一帶開辟平西抗日根據地。1938年3月,在東齋堂材建立了北京地區最早的人民政權——宛平縣政府。由於戰爭的發展與變化,宛平縣政府轄界變動頻繁。

⑧ 關於西湖虎峪的歷史故事

薊州區
編輯
同義詞 薊縣(天津市薊縣)一般指薊州區
薊州區隸屬於天津市,位於天津市最北部,地處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截至2012年,全縣總面積1593平方公里,下轄26個鄉鎮、一個城區街道、949個行政村、15個社區,總人口96萬人。[1] 2012年,薊州區地區生產總值283.7億元,比2011年增長15.3%。[2]
薊州區古稱漁陽,春秋時期稱為無終子國,戰國時稱無終邑,秦代屬右北平郡,唐朝設薊州。新中國成立後,屬河北省轄縣,1973年9月劃歸天津市,相沿至今。[3]
薊州區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區縣,也是天津市的逗後花園地,被列為全國生態示範縣和全國首家綠色食品示範區。截至2014年,區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文物保護點268處,革命戰爭遺址和紀念地160多處。夏商遺存,西周遺址,漢墓群,唐宋元遼墓葬,清王爺陵和太子陵等古遺跡遍布全區。
2016年6月,《國務院關於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6〕98號):同意撤銷薊縣,設立天津市薊州區,以原薊縣的行政區域為薊州區的行政區域,薊州區人民政府駐文昌街街道府前街2號。[4]
中文名稱
薊州區
外文名稱
Jizhou District
別 名
漁陽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天津
下轄地區
1個街道,25個鎮,1個民族鄉
政府駐地
文昌街道府前街2號
電話區號
022
郵政區碼
301900
地理位置
天津市最北部
面 積
1593平方公里
人 口
96萬人(2012年)
方 言
薊縣話(近似於唐山方言)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盤山、梨木台風景區、黃崖關長城、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八仙山
火車站
薊縣站、薊縣南站、翠屏山站
車牌代碼
津H
行政代碼
120225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 地貌
▪ 氣候
▪ 水文
4 自然資源
▪ 水資源
▪ 礦產資源
▪ 生物資源
5 人口民族
▪ 人口
▪ 民族
6 交通
▪ 公路
▪ 鐵路
7 經濟
▪ 綜述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8 社會
▪ 科技
▪ 教育
▪ 衛生
▪ 體育
▪ 文化
9 旅遊
10 著名人物
11 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編輯

薊州區 (6張)

公元前26至21世紀,黃帝遷居北方,他的一個部落來到這一帶定居。黃帝為求治國修身養性之道,兩次來到城北府君山(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黃帝死後,陶唐成為首領。從那時起,這里的先民們就開始取土壘城,建立古城,雄居北方。虞舜時,分天下為十二州,冀為九州,面積最廣,薊屬其境,是北方重鎮。[5]
3000多年前,周武王滅商分封天下,封召公於燕,以報其輔佐之恩。召公奭率其宗族來到這里,建立了燕國,都城就在今薊縣城(一說在北京廣安門一帶)。相當於諸侯國都城。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秦在這里設無終縣,屬右北平郡並為郡治。相當於省會。[5]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東漢建立,漢光武帝劉秀在全國設13個州,在今北京地區設立幽州,州治就在無終,相當於省會。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滅後周,建立隋朝。隋大業末年,無終縣改名漁陽縣,並為郡治。當時,隋初有名的大臣榮毗就是薊縣人。
隋朝末年(618年),為反抗煬帝無道統治,農民起義領袖高開道率領農民義軍攻下北平城,隨後攻下漁陽城,自立為燕王,年號始興,定都漁陽城。至此,從周召公奭在此建都開始,至無終子國、韓廣的遼東國、霍光的博陸侯國,薊縣這塊古老的土地已有五定國都的歷史。相當於諸侯國都城。
唐開元十八年(730年),置薊州,領漁陽、三河、玉田三縣,治所在漁陽縣,相當於地級市。
元太祖十年(1215年),鐵木真佔領薊州,改隸大都路,領漁陽、平谷、玉田、遵化、豐潤五縣,州治在漁陽縣。
元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賜額盤山少林寺為北少林寺。相當於地級市。
明朝建立後,洪武年初,漁陽縣省入薊州,領玉田、遵化、豐潤、平谷四縣。相當於地級市。[5]
清代,薊州隸屬順天府,仍領玉田、遵化、豐潤、平谷四縣。相當於地級市。
民國二年(1913年)2月,薊州改縣,名薊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薊縣隸屬河北省。
解放後薊縣隸屬河北省,為省轄縣。
建國後至1973年7月,屬河北省轄縣,薊縣就稱為河北省薊縣,曾經劃歸廊坊地區管轄。[5]
1958年,薊縣、三河、大廠三縣合並,稱薊縣。
1962年,薊、三、大分開。
1973年8月,劃歸天津市。
2016年6月,《國務院關於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6〕98號):同意撤銷薊縣,設立天津市薊州區,以原薊縣的行政區域為薊州區的行政區域,薊州區人民政府駐文昌街街道府前街2號。[5]

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4年,薊州區下轄1個街道、20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區政府駐文昌街道府前街2號。

類別
列表

街道 文昌街道
鎮 漁陽鎮、下營鎮、羅莊子鎮、馬伸橋鎮、出頭嶺鎮、西龍虎峪鎮、五百戶鎮、官莊鎮、白澗鎮、邦均鎮、洇溜鎮、別山鎮、桑梓鎮、尤古庄鎮、侯家營鎮、施古鎮、上倉鎮、下窩頭鎮、楊津庄鎮、下倉鎮
鄉 穿芳峪鄉、許家台鄉、禮明庄鄉、東趙各庄鄉、東二營鄉
民族鄉 孫各庄滿族鄉
參考資料來源[6]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薊州區位於天津市最北部,南距天津市區115公里,西距北京市區88公里、首都國際機場68公里,東距唐山90公里,北距承德220公里,居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居北緯39°45'至40°15',東經117°05'—117°47',全區總面積1590平方公里。[3]

地貌
薊州區地勢北高南低,呈階梯分布。北緣最高點為九山頂,海拔1078.5米,南部最低處在馬槽窪,海拔1.8米。南北高差1076.7米。山區面積840.5平方公里,平原面積504.72平方公里,窪地面積245.2平方公里。[1]

氣候
薊州區氣候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1.5℃,降水量678.6毫米,無霜期約195天。氣候特徵一是季風氣候鮮明,風向季節更替明顯,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二是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小,受大陸影響顯著。三是逗雨熱同季地,夏季高溫,季風盛行,降水集中。四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少雨,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降水多,秋季氣溫明顯下降,冷暖適中,冬季氣候寒冷、大地封凍。[1]

水文
薊州區的內河是州河,主要流經薊縣平原區,貫穿南北。州河自上而下接納支流有:黎河、沙河、果河、淋河、幺河等支流。薊州區境內的一級河道有薊運河、泃河、州河,薊運河是由泃河和州河兩大支流匯合而成。此外,薊州區還有翠屏湖位於城東4公里處,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庫容量15.59億立方米。[1]

自然資源
編輯

水資源
薊州區是天津市重要的水源地,地上水年平均徑流量10.5億立方米,地下水年可采量2.4億立方米。有天津逗大水缸地之稱的於橋水庫,始建於1959年,總面積135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4.2億立方米,最大庫容量15.59億立方米。全縣有中、小河流17條,匯入薊運河注入渤海。截至2012年,薊州區共有小型水庫12座,可養淡水水面17.4萬畝。其中,於橋水庫是天津市主要水源供應基地。[1]

礦產資源
截至2015年,薊州區境內初步探明有礦藏30餘種。金屬礦產有錳礦、鐵礦、金礦、鉬礦、鎢礦。非金屬礦產有水泥灰岩礦、紫砂陶粘土礦、白雲岩礦、大理石礦、鉀礦、麥飯石礦、鉀長石礦、硅石礦、海泡石礦、粉石英礦等。其中,錳硼礦在中國首次發現,對礦物學和礦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大理石、疊層石、麥飯石、紫砂陶土和盤山麥飯石礦泉水等,其中紫砂陶土品質國內一流,儲量達60億噸,且出露地表,易於開采。盤山麥飯石礦泉水,有十餘種對人有益的微量元素。[1]

生物資源
截至2015年,薊州區野生植物達近千種,名貴及稀有植物69種,動物資源有脊椎動物296種,昆蟲420種。動植物資源中,葯用動植物達427種,是天津市最大的野生中葯材基地。[1]

人口民族
編輯

人口
2012年末,薊州區戶籍人口8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8.8萬人,非農業人口15.4萬人,男性42.9萬人,女性41.3萬人,性別比例103.9:100。出生人口9075人,薊州區人口出生率為10.78‰,死亡率為7.07‰,自然增長率為3.71‰。[2]
2015年末,薊州區戶籍人口85.6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9.52萬人,非農業人口16.14萬人。在總人口中,男性43.6萬人,女性42.06萬人,性別比為103.7:100。全縣人口出生率為8.77‰,死亡率為5.96‰,自然增長率為1.7‰。[8]

民族
薊州區是一個多民族散雜居的地區,人口最多的為漢族,少數民族主要為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等民族,此外有薊州區內有天津市唯一的民族鄉——孫各庄滿族鄉,少數民族人口占鄉總人口33.7%。[2]

交通
編輯

公路
津薊高速公路,京哈、津圍、邦喜、寶平等干線公路和縣鄉公路在薊州區交匯。[9]

鐵路
京秦鐵路、大秦鐵路橫亘境內,津薊鐵路直抵城區。主要火車站有薊縣站、薊縣南站和翠屏山站。[9]

經濟
編輯

綜述
薊州區
2008年,薊州區國內生產總值189.6億元,完成財政收入28.15億元。薊州區固定資產投入達到36.9億元。三次產業構成達到21.7:54.9:53.3。
2012年,薊州區地區生產總值283.7億元,比2011年增長15.3%。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5億元,增長11.7%;第二產業增加值87.9億元,增長18.1%;第三產業增加值169.3億元,增長14.4%。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9.6:30.3:60.1調整為9.3:31.0:59.7,第二產業比重略有上升。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2.8%、42.8%和54.4%,分別拉動增長0.4、6.2和7.9個百分點。按照戶籍人口計算,薊州區人均生產總值34104元,增長15.4%。[2]
2012年,薊州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0.4億元,增長28.4%。城鎮投資增長較快,全年完成355.2億元,增長76.1%。2012年末薊州區各類金融機構和營業網點167家,其中銀行類單位137家,典當類單位2家,證券類單位2家,保險機構19家,保險代理類單位2家,小額公司2家,擔保服務類單位3家。[2]
2015年,薊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0.54億元,比2014年增加39.6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同比增長12.7%。按三次產業劃分,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1.13億元,同比增長0.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6.39億元,同比增長8.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3.02億元,同比增長16.6%。三次產業結構由2014年的8.7:32.8:58.5調整為8.0:29.8:62.2,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0.4%、25.1%和74.5%,二、三產分別拉動GDP增長3.2和9.5個百分點。按照常駐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2733元,同比增長7.3%。[10]

第一產業
薊州區是天津市的農業大區,是中國首家綠色食品示範區和中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畜牧業是薊州區的傳統產業,已建成生豬、肉牛、肉羊、肉鴨、肉雞、蛋雞、奶牛、水產品、特種養殖等9大類145個養殖小區,產品常年供應天津、北京兩大城市及周邊地區。
干鮮果品主要有核桃、板栗、柿子、蘋果、紅果、梨、葡萄等,尤其是盤山柿子、燕山板栗、大棉球紅果、黃崖關蜜梨、野生酸棗和獼猴桃。
2012年,薊州區農業總產值完成55.5億元,比2011年增長12.0%。其中,種植業產值25.4億元,增長11.0%;林業產值0.4億元,增長8.5%;畜牧業產值26.4億元,增長13.6%;漁業產值3.3億元,增長7.1%。實現農業增加值2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0%。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3.6億元,增長0.6%;林業增加值0.3億元,增長5.8%;畜牧業增加值11.2億元,增長8.0%;漁業增加值1.4億元,增長5.0%。[2]
2012年,薊州區豬存欄39.95萬頭,同比增長3.2%;出欄62.05萬頭,同比增長2.7%。牛存欄7.63萬頭,增長4.8%;出欄10.38萬頭,增長4.3%。羊存欄11.04萬只,增長3.4%;出欄16.72萬只,增長3.0%。家禽存欄497.15萬只,增長3.9%;出欄699.97萬只,增長5.8%。淡水養殖面積23571畝,同比增長0.6%。水產品產量28746噸,增長2.1%,其中的養殖水產品產量24132噸,增長2.0%。[2]
2015年,薊州區完成農業總產值65.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0.6%,其中,種植業產值32.48億元,同比增長7.9%;林業產值0.48億元,同比增長2.7%;畜牧業產值30.87億元,同比增長0.5%;漁業產值1.37億元,同比下降60.7%。實現農業增加值31.1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0.6%,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7.19億元,同比增長6.5%;林業增加值0.3億元,同比增長0.5%;畜牧業增加值13.04億元,同比增長0.5%;漁業增加值0.6億元,同比下降60.2%。[10]

第二產業
獨樂寺
2012年,薊州區工業增加值完成56.5億元,增長16.6%,按可比價格計算增幅高於服務業6.9個百分點,拉動薊州區經濟增長4.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27.9%;全部工業總產值完成328.5億元,增長19.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3.9億元,增長27.6%;實現增加值42.5億元,增長28.2%,佔全部工業的75.3%,增長了6.8個百分點。[2]
2012年,薊州區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12.0億元,增長23.3%;實現利稅總額34.6億元,增長31.2%;實現利潤總額23.1億元,增長25.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08.0億元,增長34.3%;實現利稅總額12.5億元,增長62.7%;實現利潤總額6.8億元,增長45.1%。[2]
2015年,薊州區完成工業總產值453.76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78.11億元,同比增長14.9%。實現工業增加值80.34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9.72億元,同比增長17.1%。實現工業銷售收入408.63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40.86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工業利潤32.89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8.56億元,同比增長2.1%。[10]

第三產業
2012年末,薊州區金融業增加值完成7.5億元,比2011年增長24.3%。2012年末全縣各類金融機構和營業網點167家,其中銀行類單位137家,典當類單位2家,證券類單位2家,保險機構19家,保險代理類單位2家,小額公司2家,擔保服務類單位3家。[2]
2012年末,薊州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50.3億元,同比增長15.9%,其中儲蓄存款251.3億元,同比增長18.4%。人均儲蓄存款3.0萬元,同比增長18.5%。各項余額166.1億元,同比增長23.5%。[2]
2015年末,薊州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89.11億元,比年初增加56.92億元,增長13.2%,其中,居民儲蓄余額343.7億元,比年初增加16.98億元,增長5.2%;各項余額272.27億元,比年初增加33.7億元,增長14.1%。[10]

社會
編輯

科技

薊州區風景照 (18張)

2012年,薊州區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224家,其中企業轉型85家、招商引進22家、創業創辦117家。創業創辦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占認定總數的52.2%,開始成為發展的主要增長點。新發展科技科技小巨人企業10家,總數達到26家。31個項目獲得市級以上科技立項,其中天津華能北方熱力有限公司逗焦化尾氣余熱回收成套裝備地項目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專利申請量突破600件,達到604件。其中,發明專利153件,實用新型專利437件,外觀設計專利14件,專利質量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2]
2012年,薊州區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221家,其中企業轉型4家、招商引進37家、創業創辦180家。新發展小巨人企業6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家,開發逗殺手鐧地產品8個,培育領軍企業3家;各類科技成果登記184項,獲天津市科技進步獎5項;全縣專利申請量達4000多件。[11]

教育
截至2015年末,薊州區有各級各類教育機構463所,其中,初中52所,高中13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小學115所,幼兒園253所,廣播電大1所,成人中專1所,鄉辦農校27所。全年學校招生23750人,畢業人數21394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4646人,在校生14658人,畢業生5532人;中等專業學校招生1446人,在校生3510人,畢業生1476人;初中招生7186人,在校生23461人,畢業生7198人;小學招生10472人,在校生54471人,畢業生7188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4811人。全年成人業余教育學校共培訓結業40506人。[2]

類別

學校列表


高等院校 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民辦)
主要中學
天津市薊州第一中學 天津市薊州第二中學 天津市薊州第四中學
天津市馬伸橋中學 天津市邦均中學 天津市楊家樓中學
天津市上倉中學 天津市擂鼓台中學

衛生
2012年,薊州區人民新址、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開工。2012年末薊州區有各類衛生機構646個,其中,縣、鄉兩級3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90個,衛生監督和疾控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學校1所。衛生機構床位1629張,其中,縣級762張,鄉鎮級867張。衛生技術人員4453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494人,注冊護士818人,葯師(士)168人。[2]
2012年,完成507所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和8所基層手術室、急診室、國醫堂標准化建設和集中供養中心傳呼工程。18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落實,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54.8%,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疾病系統管理率達到84.2%。婦女兒童健康行動計劃扎實推進,累計受益18萬人。[2]
截至2015年末,薊州區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53個,其中,達標的村衛生室521個。衛生技術人員4699人,其中,職業醫師1427人,注冊護士848人。醫療床位1838張,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1.7名,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1張。[11]

體育
2011年,薊州區新建健身休閑中心1個、路徑工程80個,為部分健身小區更換了體育器材,提高了體育基礎設施條件。2011年成功舉辦了薊州區首屆農民運動會,開展了全民健身日、逗三八地 婦女健身杯體育通訊賽、職工趣味運動會、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和正月文體活動月、元宵節文體活動展演、消夏納涼文體系列活動等群眾性體育活動。2011年在參加天津市青少年各項體育比賽中,共獲得37枚金牌、30枚銀牌、23枚銅牌,98人次進入前八名。[2]
2012年,組織參加的天津市青少年田徑、籃球、乒乓球、跆拳道四個項目的比賽,共取得第一名16人次、第二、三名9人次。群眾體育蓬勃開展。相繼舉辦了正月文體活動月,三八健康杯體育活動通訊賽,逗麴院風荷杯地中國象棋、乒乓球、游泳比賽,第六屆老年人健身大會,迎慶十八大舞動新薊州逗掛月杯地廣場舞大賽,第九套廣播體操推廣及鼓樓廣場消夏健身展演等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2]
2015年,薊州區參加了天津市農民中國象棋比賽和乒乓球比賽,天津市青少年跆拳道、乒乓球、籃球、田徑青少年錦標賽,共取得1個第一名、2個第二名、3個第三名,第四至第八名11項(人)次。相繼舉辦了逗正月文體月地,鄉鎮農民象棋、乒乓球、廣場舞和五子棋海選賽,區級農民象棋、乒乓球、廣場舞、五子棋總決賽、全民健身日、薊縣第四屆廣場舞大賽、逗聯合杯地薊縣乒乓球大賽、逗萬事興杯地第十六屆職工趣味運動會、第九屆老年健身大會、逗京津冀地國際公路自行車挑戰賽、天津市第六屆山野運動大會等。[11]

文化
薊州區
2012年末,薊州區共有劇團1個,群眾業余演出團隊234個,農村集體文化中心949個,公共圖書館1個,總藏書11.8萬冊,電影放映單位1個,播放影片304場。[2]
2012年,薊州區擁有廣播機構1個,全年播出稿件1870件。IP電視節目60套,比2011年增加了9套,用戶1.9萬戶。數字電視節目161套,模擬電視節目46套,數字和模擬電視用戶14.5萬戶。[2]
截至2015年末,薊州區有劇團一個,演出場次達到280場,接待觀眾超過42萬人次。縣鄉文化館(站)27個,群眾業務演出團隊234個。縣級圖書館1個,藏書15萬冊。影劇院1個,演出場次達到2333場,接待觀眾達到2.6萬人次。

旅遊
編輯
截至2015年,薊州區有盤山風景、黃崖關長城,翠屏湖度假、城區古文物、中上元古界標准地層剖面和八仙山原始次生林自然保護區等六大旅遊景區。其中,盤山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八仙山和中上遠古界標准地層剖面分別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薊州區內還有國家重點保護的千年古剎——獨樂寺和白塔寺、鼓樓、文廟、公輸子廟、關帝廟、城隍廟、天仙宮等文物古跡。[12]


簡介
圖片

盤山
盤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盤山始記於漢,興於唐,極盛於清。歷史上建有72座寺廟和眾多玲瓏寶塔,一座皇家園林──靜寄山莊,早在唐代就以逗東五台山地著稱佛界,以逗京東第一山地馳名中外,民國初年盤山同泰山、西湖、故宮等並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4]
盤山

黃崖關長城
黃崖關長城是國家4A級景區,黃崖關長城始建於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7年),明代包磚大修,1985年修復了城牆3025米,樓台20座,八卦關城、水關各一座,全段長城牆體和敵樓建在海拔700多米的山脊上,陡峭險峻,被長城專家譽為逗萬里長城的縮影地

望採納

⑨ 古代商湯桑林築壇禱雨在今鞏義市魯庄鎮桑家溝是嗎

南邊聳立著巍巍嵩山,北邊奔騰著浩盪的黃河,秀麗的伊洛河懷抱里唱歌,這便是鞏義市的所在。

這里一片古老的土地,考古資料證實,十五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們就在這里生息勞作了。

古來,鞏義市就是中國東西交通的要沖,是兵家常常爭戰的地方。

於是,產生在此或以此地為背景的傳說,不少都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

後異射日、嫦娥奔月處在市西南的訾殿一帶;炎黃會盟築壇沉壁處,位於伊洛河入黃河的神都山上;伊洛河黃河匯合處的洛芮是河出圖洛出書的地方;沙魚溝鄉古洛口的伏羲台是伏羲畫出八卦的地方;湯王不惜焚身求雨的聖地在古桑林魯庄;曹植牧馬芝田,遇見洛神宓妃的地方即在芝田洛河邊。

如果說傳說是虛無飄渺的彩雲,而全市遍布的古老遺跡,則是可以震撼人心的歷史鑒證。分布在市區、鄉鎮的一百多處文物古跡,無不包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穎智慧、辛勤的血汗,無不使華夏後人嘆服。

鞏義市的人文景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八處,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十二處。鞏義市公布和尚未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亦逾百處之多。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宋皇陵,分布在鞏義市的孝義鎮、芝田鎮、西村鎮、回郭鎮,佔了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昔日,這曾是巍峨壯觀的帝王陵寢。北宋九個皇帝,除欽、徽宗二帝被金人擄俘北國客死他鄉外,其餘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廣義、真宗趙恆,仁宗趙禎、英宗趙曙、神宗趙項、哲宗趙煦都葬於此。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宏殷的墓,世稱謂"七帝八陵"。

史載:趙匡胤為遷都洛陽,也為鞏義市山川風水所動,即把皇陵定於此地了。從趙匡胤登級第三年始,就開始了興建北宋皇陵,前後共營建了一百六十多年。龐大的帝陵兆城之內,附有皇後墓二十一座,親王、公主、皇子、皇孫、諸王夫人墓一百四十四座,名將勛臣墓八座,另有皇親子孫墓二百餘座。其中包拯墓,寇準墓吸引後人常有憑吊者。

北宋皇陵每陵佔地八百餘畝,包括兆域佔地兩千畝左右。有三部分組成,上官、神城和下官。上官南有鵲台二,中有乳台二,鵲乳台建有樓觀,北有神道和神城接連。神城以高大的陵台為中心,四周建有城牆,並有四個城市樓,四個角樓,另有記載,陵台前陳有獻殿。上官建有官牆,官牆內有五個大型官殿,供守陵軍和祭祀用。後陵亦如此,只是形制小些罷了。

皇陵、後陵及名將勛臣、親王、皇子神道兩側樹立了規模數量不等的石刻儀仗。尤皇陵最為壯觀,望柱、石獅、石象、石羊、石虎、瑞禽、角端、文臣、武將、阿拉伯、印度、中亞諸外國客使、象奴、控馬官,每陵五十八件,無不是精雕細刻,栩栩如生,似向遊人述說歷史的風風雨雨。後陵每陵石刻三十四件,體個較皇陵小些。北宋皇陵區內現存石刻近千件,是北宋遺留石刻精品最多的地方,為研究中國古代藝術提供了難得的實物。

宋陵的地面磚木建築,城、樓、殿、觀皆已與歷史災難共同泯滅去了。可現存的巨大夯土遺址,高大呈覆斗狀的陵台,仍會以一種古老蒼涼的氛圍給人一種歷史的凝重感和美感,它們會告訴遊人許多古老的故事。

搶修保護永定陵和永昭陵工程正在進行,它將以更加生動的面目迎接國內外遊人。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力山石窟寺,是被稱為中國十大石窟,排行第六位的大型石窟之一。這座石窟寺,是拓拔氏建立北魏政權,定都洛陽後首先修建的佛教聖地之一。它位於風景秀麗的伊洛河畔,建在邙山土嶺突兀而出的一片石崖上,景美地奇,北魏、唐代,這座寺院一直為皇帝所重視,不斷拓修,這里居住和尚最多時曾達到過三千人,可見這所寺院之大。石窟寺地面現存大、中、小佛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洞窟五座。它雖比不上雲崗、龍門諸石窟那樣雄偉龐大,但小巧玲瓏,精雕細刻,是中國石窟藝術中的珍品。那瀟灑飄逸的飛天,慈眉善目高鼻樑的佛像,演奏各種民族器樂的樂技,告訴人們古老民族的服飾、舞姿、民族融合初始鮮卑人的面目,中華民族豐富的樂器形態,演奏方法。尤其中國僅存的帝後禮佛圖,那前呼後擁宏大的場景,不能不使人想像到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不能不使人聯想到當時全社會對佛教的虔誠。

建在明末和清代於市區一河之隔的康氏莊院,集古寨堡、民居為一體,巍巍壯觀,青堂瓦舍,錯落有致,遠眺似一幅頗大的民俗畫卷。古建築專家稱,這是我國現存的、典型少有的北方古代民居博物館。這個庄園建築總面積64300平方米,33個庭院,53座樓房,313間。另有平房97間,窯洞73孔。康氏先祖,經營土地,經營運輸、買賣,氣吹似富了起來。於是曾掛過雙千頃牌;於是建起了這些房屋;於是也有了慈禧太後躲八國聯軍由西安歸京,康家捐皇上百萬兩白銀,慈禧太後封他家為康百萬的典故;於是他參與了山東臨沂賑災,山東省民間敬的活財神就有了康百萬的形象。康氏庄園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申報升為國家級。

從伊洛河朔黃冶往上,是十數里的古陶瓷遺址,其中有著名於世,迄今中國發現最早,規模最大,出土品類最多的大、小黃冶唐三彩遺址,還有中國白瓷最早的產地,白河白瓷遺址。

在伊洛河和黃河交匯處的右側,是河谷切斷的邙山,山嶺上仍有逶迤城牆的殘缺。這便是翟讓、李密率領瓦崗軍曾經攻克的隋朝最大的興洛倉,是他們創下分糧於民史跡的地方。

伊洛河南側的芝田鄉稍柴村廣闊的田野上,地邊地頭,地里,時常出現形狀各異的磨製石器等器物和遺跡,這里就是夏代的都城斟尋遺址了。

還有早已載入歷史課本的漢代冶鐵遺址,就在夾津口鄉鐵生溝村。地面尚存的球墨鑄鐵塊兒,其質量,使我們現在的人也望塵莫及。

地面遺存不再贅述。過去,人們常用鍾靈毓秀一詞形容鞏義市這地方。鞏義市以前稱鞏縣,秦朝開始的稱謂。

也許是巧合,也許真應了鍾靈毓秀的意思。 唐代鞏縣縣令杜甫的曾祖杜依藝,定居鞏縣後,家裡育出了著名詩人杜審言,又培育了一代詩聖杜甫。一九六二年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杜甫被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唐代鞏縣縣令白居易的祖父白鍠,家裡育出了偉大詩人白居易。

詩聖杜甫就誕生在鞏義市南窯灣村,誕生他的窯洞人稱聖人窯。他幼時,"七月庭院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的院落,現為杜甫故里紀念館。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寫了大量贊頌祖國、同情人民苦難的詩作,最後客死湖南平江縣洞庭湖的一葉小舟之上,暫厝平江,四十三年後,其孫杜嗣業遵祖父遺願,將其骨殖移葬於和故里隔伊洛河相望的邙山嶺上。幾年前,鞏義市有識之士社會集資,已將位於康店鄉邙山嶺上的杜甫陵園修葺一新,蒼松翠柏,亭廊綴點,成了一處旅遊熱點。

晉朝的稽含是世界上第一個植物學家,著作《南方草木狀》蜚聲中外,故里即在魯庄鄉的魯庄村。他死後亦葬在魯庄,其墓地亦成了後人憑吊的場所。

鞏義市的人文景觀往往溶於美麗的自然景觀中。在道教聖地老廟山裡,不但以玉仙聖母廟在附近幾省聞名,這里的自然景觀尤使人留戀忘返,現是省級自然風景區--浮戲山雪花洞景區。

這個景區的山,古稱石城山,登高望遠,巍峨參錯的環形山,為一堵壯偉的城牆。若遇雲霧天,登高觀望,眾山頭又若浮游水上的鵝鴨水鳥在嬉戲,極為生動,故人又稱為浮戲山,古代就是自然名勝留下了不少文人騷客的詩篇,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來此山巡遊,封了茶山,人喚作趙封山。

這個景區中,除了玉仙聖母廟這一古跡,另有二十餘座古山寨,可以稱雄北方。古山寨上石砌的城牆纏綿起伏於山峰谷壑中,石砌的城門樓台,寨中的石砌房屋、石磨、石碾,都如一首首古老的歌,向人們敘述著一個個古代發生在這座山中的故事。有考古者認為,這些山寨,早的起於唐代,最晚的也該是清代了。有明代農民起義軍聚義的山寨,也有清代武狀元牛宣躲避戰亂的山寨。考古專家驚訝中原地區竟有如此古寨堡群。這山中還有明代、元代古人採集銀礦的銀洞,銀洞中有刻文可證,銀洞中有古人們留下的工具、器皿可證。

景區中,最為神奇的要數洞穴了。納水洞終日水聲淙淙;老君洞"九層天九層地",忽有大廳又忽縮小,順小洞下循,亦然見大廳,又漸小,此景反復九層,可著人逾萬。在諸多洞穴中,最著名的莫過雪花洞了。雪花洞不同於其它石灰岩形成的溶洞,它是方解石經水溶水蝕漸變的,地質學家認為它已有一億歲之多了,洞內可行進處五百餘米,大廳可容人數千,小洞可幾人同行。洞內石瀑石幔、石鍾乳形態各異,均入美好的故事,又皆色如晶玉、翡翠,燈光射之,輝彩四熠。尤其洞壁上四處布滿雪花狀石,燈光下晶瑩閃亮,使人如入童話世界。這種雪花石在其它洞穴中未有發現,故被地質學家稱為"天下第一雪花洞"。為這洞,景區也被喚作了"浮戲山雪花洞景區"了。

景區中的水也很具特色,趙封山下的小龍池天旱天澇總是清水盈池,不增不減,經上海有關部門化驗鑒定,這是可以和嶗山礦泉相媲美的礦泉水。蜿蜓的玉仙河貫穿景區南北,時爾被擋水壩攔成一個個水塘,山頂俯視,尤如一條銀線串連了一方方明鏡。豬娃潭瀑布等瀑布則如一掛掛銀簾,使人心爽目清。

能造成景區瑰麗氛圍的,莫過於大片大片的南方樹木了。這個景區四周高山,北有一彎曲峽谷通連外域,即是嚴冬,區內溫度仍高外八度以上,加之水氣滋潤,竹林四季翠綠,白檀、黃檀虯枝相連,青藤爬山比高,松柏蒼海蔽日,整個景區綠樹覆率在百分之九十八,山高林密,景區里又形成了耍峪、桃花峪諸清爽宜人、幽谷纏延的小景區。

這里山也竣奇,有不少桂林式山景,雞鳴石、八戒石、夢筆生花峰、箭穿山等等,都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正在建設中的洛芮風景區,分布在伊洛河黃河匯合處兩岸。一側依站街鎮杜甫故里為中心,建設杜甫祠、仿唐一條街、小武當山,整修興洛倉。另一側以南河渡鄉邙山頭處神都山為中心,大興綠化,重建炎黃二帝會盟壇、瞻黃亭,整修女媧洞,山腳下整修河王廟,雕塑河圖洛書的故事,洪溝五十萬年前古人類遺址處修建古村落,修理聞名於世的大力山石窟寺和民國時期陝西、安徽、河南三省督軍主席劉雪亞、劉茂恩兄弟的故居。再配植兩岸綠柳,開發河中泛舟娛樂諸項目,使遊人在領略大自然的同時,在這里追朔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脈。

還有位於康店周平王時所建東周故城蒼老的城牆,建於黃河岸邊山嶺上的明代興佛寺,位於魯庄鄉的滑國故城遺址、蘇秦墓等等,都頗具引人的魅力。

鞏義市的風光旅遊,還在不斷增添著新的內容。小關鎮的丁煙村,三面環山,過去是個窮困的山村,這些年富裕了,村裡仿古園林式建築毗連,清新宜人。工廠的機器聲,軍樂隊的演奏聲,漾溢著激奮向上的現代氣息。十八里盤山公路纏繞山樑,諸山頭植滿蒼松翠柏,臨村山上,石砌長城式城垛蜿蜓起伏,山上開辟了狩獵場所。山上山下宛然一幅山莊園林景色。在這里可一睹小康村的景象。

鞏義市開發利用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還有許多,國家將鞏義市定為中原旅遊區的重點縣市,和開封、洛陽、鄭州、登封市同列榜名。鞏義市的旅遊資源,為國內外許多專家稱許感慨,稱之為中原的明珠。隨著鞏義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國家、集體、群眾對旅遊業投入的增加,鞏義市未來的景色將會更加迷人,吸引更多的各方來客。

⑩ 徐州有哪些景點

徐州旅遊景點有:

1、雲龍湖風景區:位於風景秀麗的徐州市區南部,是江蘇省著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湖面波光浩渺,三面青山疊翠,現有水面5.8平方公里,陸地面積5.6平方公里。景區內風光如畫,文物古跡眾多,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有「雲湖泛舟」、「水上世界」、「十里長堤」、「湖濱垂鉤」、「荷風漁歌」、「杏花春雨」、「湖山詩廊」、「奇石神韻」、「漢畫像石」、「果樹盆藝」、「金山塔影」、「大型沖浪」、「遊船畫舫」等著名景點和大型娛樂設施。

4、水月禪寺:前後歷程據《後漢書》載:「笮融在下邳(今睢寧縣)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又堂閣周回,可容三千許人。

作黃金塗像,衣以錦彩。每浴佛,輒多設飲飯,布席於路,其有就食及觀者,且萬餘人」。上海同濟大學提供資料考證:笮融所建之塔,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和形象描述的「天下第一塔」。在黃懺華所著的《中國佛教史》中,視之為「此佛教流布於民間也」。

5、艾山:位於江蘇省北大門,蘇北魯南交界處的連防鄉境內,主峰海拔197.2米,幅員20平方公里,傳說古時遍山生艾,故名艾山。它由大小九個山頭組成,又稱「九頂艾華山」。艾山歷史悠久,古有「國之巔泰之也,邳之巔艾之也」(艾山奶奶廟碑文錄)之說。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