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游記
㈠ 去阿爾卑斯山旅遊預計要多少錢
做風機去阿爾卑斯山飛機票現在要5000遠左右、哪兒消費高去滑雪門票要1000元人民幣。如果不想賣紀念品的話手上最少帶2萬元
㈡ 去德國阿爾卑斯山旅遊 兩周 大概多少錢
阿爾卑斯山啊,好像在義大利,不過要去就去歐洲,一人不到2萬。如果單去阿爾卑斯山的話,差不多5000吧!參考參考!我就去了歐洲!蠻不錯的!
㈢ 《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謝謝各位啦!
思想內容:主復要是通過恰制爾德和詩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現了對拿破崙的侵略、英國干涉民族獨立運動等各種暴政的憤怒;對萊茵河、阿爾卑斯山……以及義大利建築和雕刻美的喜愛和欣賞;對盧梭、伏爾泰等歷史先進任務的尊敬;對反抗壓迫爭取獨立與自由的各國人民的贊美和鼓動;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厭惡和失望,有「抒情史詩」之稱。
藝術特色:1、詩人濃郁的主觀抒情貫穿全詩;2、豐富的對比手法構成長詩的另一特色;3、對大自然風光的描寫和抒情;4、語言生動、簡潔、流暢,並帶有音樂性。
㈣ 什麼季節去阿爾卑斯山旅遊是最好的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經瑞士、德國南部、義大利北部,東到維也納盆地,呈弧形貫穿了法國、瑞士、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六個國家,綿延1200公里。山勢高峻,平均海拔約達到3000米左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聳立於法國和義大利之間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因峰頂終年積雪而得名,是歐洲第一高峰。它位於歐洲中南部,是一條不甚連貫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該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過南歐和南亞,直到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從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遍及下列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僅有瑞士和奧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爾卑斯型國家。阿爾卑斯山脈長約1,200公里(750哩),最寬處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歐自然地理區域中最顯要的景觀。
阿爾卑斯山除了主山系外,還有四條支脈伸向中南歐各地:向西一條伸進伊比利亞半島,稱為比利牛斯山脈;向南一條為亞平寧山脈,它構成了亞平寧半島的主脊;東南一條稱迪納拉山脈,它縱貫整個巴爾干半島的西側,並伸入地中海,經克里特島和塞普勒斯島直抵小亞細亞半島;東北一條稱喀爾巴阡山脈,它在東歐平原的南側一連拐了兩個大彎然後自保加利亞直臨黑海之濱。大約1.5億年以前,現在的阿爾卑斯山區還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隨後陸地逐漸隆起,形成了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整個山區的地殼至今還不穩定,地震頻繁。近百萬年以來,歐洲經歷了幾次大冰期,阿爾卑斯山區形成了很典型的冰川地形,許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銳,山區還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磧湖。直到現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還有10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達3600平方公里,比歐洲國家盧森堡還要大。
阿爾卑斯山脈的植物呈帶狀分布。山地南坡,海拔800米以下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800~1800米為溫帶森林帶,其下部為以山毛櫸和冷杉為主的混交林帶,上部為由雲杉、冷杉、雪松等組成的針葉林;1800~2300米處,為森林上限;以上為高山草甸;再上則為裸露的岩石和終年積雪的山峰。夏天,這里氣候涼爽,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冬天,這里又成了滑雪、觀賞雪景的理想場所。
在阿爾卑斯山區,因為四周有高山保護,越深的山谷越乾燥,越高的山峰則有較多雨量。降雪量也是各地區不同。海拔700米的地區,有雪的日子每年約3個月;1800米地區,有雪的日子可達半年;2500米地區,有雪的日子可達10個月,2800米以上地區,則終年積雪。在冬天,阿爾卑斯山區經常陽光普照,而中部地方則相反,陰霾密布。故此冬天是旅遊阿爾卑斯山的最佳季節。
㈤ 去阿爾卑斯山旅遊一人多少錢
去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旅遊,去10天左右,人均的費用大概是20000-30000之間!
阿爾卑斯山的內景色十分迷人,是容世界著名的風景區和旅遊勝地,被世人稱為「大自然的宮殿」和「真正的地貌陳列館」。這里還是冰雪運動的聖地,探險者的樂園。
阿爾卑斯山山地冰川呈現一派極地風光,是登山、滑雪、旅遊勝地。阿爾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許多湖泊。最大的湖泊萊芒湖,另外還有四森林州湖、蘇黎世湖、博登湖、馬焦雷湖和科莫湖等。美麗的湖區是旅遊的勝地。西、中阿爾卑斯山風景宜人,設有現代化旅館、滑雪坡和登山吊椅等。冬季滑雪運動吸引大量遊客。山麓與谷地間的不少村鎮,山清水秀,環境幽雅,每年都有大量遊客來此旅遊。
㈥ 《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主要講了什麼
喬治·戈登·拜倫(1788~1824)是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1788年1月22日出生在一個古老沒落的貴族家庭。1801年就讀於哈羅中學,1805年入劍橋大學。1807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懶惰的時日》。
《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是英國詩人拜倫的作品。
1811年7月拜倫回到英國。這次旅行孕育了後來的《東方敘事詩》,並在歸途中創作了《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的第一、二章,內容就是這次出國游歷的所見所聞。這兩章在1812年發表時,震動了歐洲詩壇。
全詩共四章,後兩章完成於詩人流亡時期,是詩人在滑鐵盧戰役之後在比利時、瑞士、義大利等地的見聞與感想。長詩主要是浪漫主義抒情,但其中也有直接刻畫現實、諷刺現實的章節,還有些章節直接抒發詩人對哲學、政治和藝術的見解。
在浪漫主義文學中,《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第一次以政治和社會問題為題材,內容獨特而新穎。
長詩主人公恰爾德·哈洛爾德是一個叛逆的貴族青年,一個孤獨而憂郁的漂泊者,是「拜倫式英雄」的雛形。他深深地熱愛自己的祖國,而又厭惡、憎恨周圍空虛的現實生活。他高傲的性格,使他不為庸俗虛偽的上流社會所容;而他的貴族習氣,又使他不與人民交往。由於對生活的厭倦、冷漠而陷入難以解脫的痛苦之中,終於悲憤地離開了祖國,到海外去尋求解脫,開始了孤獨而憂郁的漂泊生活。
《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主要通過恰爾德和詩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現了對拿破崙的侵略、英國干涉民族獨立運動等各種暴政的憤怒;對萊茵河、阿爾卑斯山……以及義大利建築與雕刻美的喜愛與欣賞;對盧梭、伏爾泰等歷史先進人物的尊敬;對反抗壓迫爭取獨立與自由的各國人民的贊美與鼓動;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厭棄與失望,有「抒情史詩」之稱。
長詩第一章主要是描寫在拿破崙的鐵蹄下,西班牙人民的苦難、他們的反抗以及對自由解放的渴望。詩人贊揚西班牙人民的過去和它不屈的現在,歌頌由農民手工業者組成的游擊隊反對入侵者的英勇斗爭,塑造了一位參加薩拉哥撒保衛戰的西班牙女游擊隊員的光輝形象。對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的統治者,對入侵者拿破崙,詩人表示了極大的憎恨。同時,詩人又感到西班牙人民反對侵略者的斗爭,歸根到底只不過對本國的君主制度有益,所以在詩篇中又流露出前途無望的悲哀。
第二章,恰爾德·哈洛爾德來到希臘,希臘人民正遭受土耳其的奴役而尚未起來斗爭。詩人站在被土耳其奴役的希臘土地上,眼望著燦爛而凄涼的歷史遺跡,回憶著希臘偉大光榮的過去,哀嘆著近代希臘的懦弱,詩人激勵希臘人民起來斗爭,追回失去的自由:「誰想要獲得自由,必須自己起來斗爭。」
相隔六七年之後,拜倫完成了第三章(1816)和第四章(1818)。這期間,詩人的生活發生了極大轉折——永遠地被逐出祖國。他忍受著難以言狀的憂郁,帶著自尊與痛楚,從一個國土走向另一個國土。
第三章的開頭,詩人以極其深沉的歌聲唱出被上流社會放逐的憤懣,對女兒的思念。詩人來到比利時,憑吊滑鐵盧戰場,評說拿破崙的功過;從比利時沿萊茵河來到日內瓦湖畔,詩人以昂揚的情緒追憶法國大革命,謳歌它的先驅者——啟蒙主義者盧梭、伏爾泰,表達自己對啟蒙主義者自由平等思想的忠誠。
第四章是在詩人流亡到義大利後寫的。當時義大利正處於奧地利的統治之下,被分裂成許多小邦。詩人用義大利光榮的歷史、義大利當時民族的災難,激勵愛國志士起來推翻奧地利的暴虐統治,實現民族的統一和解放。
第三、四章同前兩章相比較,恰爾德·哈洛爾德的形象減弱,而詩人本人的形象大大加強,拜倫把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想,隨時隨地地自由地抒發出來,因此這兩章政論色彩表現得異常強烈。第三、四章創作時間正值義大利、希臘等國人民斗爭高漲之時,而詩人又同斗爭發生了實際聯系,從而使他的創作獲得一種新的生氣和力量,表現出了對自由必勝的信念:
但自由啊,你的旗幟雖破而仍飄揚天空,
招展著,就象雷雨似的迎接狂風;
你的號角雖已中斷,餘音漸漸低沉,
依然是暴風雨後最響亮的聲音。
你的樹木失了花朵,樹干遍體鱗傷,
受了斧鉞的摧殘,似乎沒有多大希望,
但樹漿保存著,而且種子已深深入土,
甚至已傳播到那北國的土地上,
一個較好的春天會帶來不那麼苦的瓜果。
詩人在恰爾德·哈哈爾德的形象里,反映出自己生活與性格的某些特點:高傲孤獨,放盪不羈,對上流社會的憎惡與鄙視等。但主人公那種冷漠靜觀的消極的生活態度則與詩人不同。詩人熱切關注人民的斗爭,焦慮著人民未來的命運與前途,懷抱著從事英雄事業的理想。
㈦ 去阿爾卑斯山旅遊多少錢
去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旅遊,去10天左右,人均的費用大概是20000-30000之間!
阿爾卑斯山的內景色十分迷容人,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區和旅遊勝地,被世人稱為「大自然的宮殿」和「真正的地貌陳列館」。這里還是冰雪運動的聖地,探險者的樂園。
阿爾卑斯山山地冰川呈現一派極地風光,是登山、滑雪、旅遊勝地。阿爾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許多湖泊。最大的湖泊萊芒湖,另外還有四森林州湖、蘇黎世湖、博登湖、馬焦雷湖和科莫湖等。美麗的湖區是旅遊的勝地。西、中阿爾卑斯山風景宜人,設有現代化旅館、滑雪坡和登山吊椅等。冬季滑雪運動吸引大量遊客。山麓與谷地間的不少村鎮,山清水秀,環境幽雅,每年都有大量遊客來此旅遊。
㈧ 去歐洲阿爾卑斯山旅遊一周需要多少花費
機票往返,便宜的話4500搞定,趕上旺季就貴了,大概8000也夠了。
到了法國住青年旅館,很便宜,大城市不過40吧。小城市20就可以,這些都能在網上查到,並且能預定。
看風景的話,可以到ANNACY(安納西),靠近阿爾卑斯山
其他的看你消費如何了 ,如果手頭寬裕那就奢侈一下 ,阿爾卑斯山游覽的核心景區在沙木尼鎮。在那裡可以坐纜車直接上主峰勃朗峰, 但那裡的賓館貴得嚇人 ,如果住哪裡里的話, 恐怕要2-3W ~~
㈨ 阿爾卑斯山好么
阿爾卑斯山脈是吸引歐洲旅遊者的一個巨大的磁石,從旅遊資源說,它與地中海沿海並駕齊驅,每年有幾千萬國際旅遊者到這里的各個國家旅遊。阿爾卑斯山的基本核心部分在瑞士和奧地利境內,兩國的旅遊業因受阿爾卑斯山之惠而極其繁榮昌盛。阿爾卑斯山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其山地氣候以夏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而陽光明媚為特色;地形有犬牙交錯的陡峭山峰,也有坡陡底平的寬谷,加上綠色植被覆蓋,景色壯麗而變化萬千;山地湖水和高山積雪可以滿足多種旅遊需要。夏季可進行避暑、療養和風景觀賞旅遊,冬季可開展滑雪運動旅遊。
本節將首先把阿爾卑斯山脈作為一個整體予以介紹,然後再分別介紹旅遊業非常發達的山國瑞士和奧地利。
一、阿爾卑斯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大陸山地骨架的主體。山脈的核心部分呈東西向延伸,而兩端向南彎曲。西端向南彎曲並逐漸降低,到達法、意邊界一帶的利古里亞沿海,成為法、意兩國海岸旅遊地的背景山地。東端向南彎曲進入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國。該山脈相當寬闊,山體大部分在瑞士和奧地利境內,但北坡擴展到德國南部,南坡擴展到義大利北部。
阿爾卑斯山地的旅遊業發展歷史較為悠久,而且歐洲各國旅遊者對其不同部分有特殊的偏愛。
(一)阿爾卑斯山地的地形與景觀
阿爾卑斯山地可分為高阿爾卑斯山、石灰岩山地、瑞士高原、侏羅山四個部分。其中山脊部分是它的核心。
高阿爾卑斯山由抗蝕性強的結晶岩構成,它們形成各種形態的山峰。魯日峰(瑞士,海拔3650米)呈尖錐狀,馬特峰(瑞士-義大利,4477米)呈金字塔狀,勃朗峰(法國-義大利,4807米)呈渾圓狀。各高峰的山坡很陡峭,下部往往形成碎石堆;2750米高度以上有永久積雪及冰川。最長的冰川長達32公里。山地受古冰川侵蝕,形成深邃的U形谷。從谷底向上,植被種類隨高度而變化。平坦的谷底種植著莊稼,谷坡上覆蓋著森林。在2000米高度(森林分布上限)以上,高山草甸取代森林,成為優良的牧場。草甸每到春天百花盛開,絢麗多彩。再向高處,氣候過於寒冷,植物不能生長,草甸逐漸過渡到高山凍原。因此,高阿爾卑斯山的景觀很有旅遊吸引力,既有田園風光,又有自然景觀,森林遍布,風景美麗。這里地勢崎嶇,相對高差很大,視野中往往出現十分壯觀、犬牙交錯的背景線。有時在谷地內還有湖泊分布,更給大自然增加了光彩。冬季,高阿爾卑斯山的降雪量普遍很大,積雪厚度通常在7米以上,並可保存6個月之久,所以這里又有冬季體育運動旅遊資源。
石灰岩山地分布於高阿爾卑斯山南北兩側。北側在瑞士境內有著名的少女峰和艾格爾峰,向東與奧地利境內的蒂羅爾山相連。南側伸展在義大利境內。在石灰岩山地,既有高聳的白色斷崖和台階狀斜坡,又有尖峭的高峰。峽谷、洞穴、地下河等喀斯特地形隨處可見,地表水系不發育,岩石裸露,比較荒涼。個別山地較高,山上有冰川發育,其景觀和氣候適宜冬、夏兩個季節旅遊。
瑞士高原是阿爾卑斯山脈向北伸延的部分,由較軟岩石構成。它地形相對較低,在地表外力作用下,被切割成丘陵和淺緩的谷地。在發生古冰川作用的地方,有許多古冰川堆積物。該地區是肥沃的農業區,人口比阿爾卑斯山脊稠密得多。突出的旅遊資源是湖泊,它們位於石灰岩山地的山麓,著名的有日內瓦湖、圖恩湖和盧塞恩湖、博登湖等。
侏羅山位於瑞士高原西北,它沿瑞、法邊界呈西南-東北向延伸,其高度比阿爾卑斯山低得多,景觀也遠不如阿爾卑斯山那樣挺拔壯觀,但它被一些河流所切割,形成不少峽谷;山水相映成趣,令人賞心悅目。
(二)阿爾卑斯山的氣候
阿爾卑斯山具有大陸性山地氣候特點,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和涼爽,但隨著高度而發生變化。冬季時,受中歐的高氣壓系統控制,形成晴朗、乾燥、無風的天氣,最適宜冬季山地體育運動,但在瑞士高原有降雪。春季時,高氣壓系統分裂,地中海地區的低氣壓系統與北歐的低氣壓系統有時相互合並,在阿爾卑斯山以北形成一個低氣壓區。在這樣的條件下,會形成一種局部的地方風。乾暖氣流常常沿山谷自南吹向北。這種乾熱風春季經常出現,使積雪迅速融化,有造成雪崩的危險。有時,這種風在阿爾卑斯山北側的山麓湖泊上形成暴風,並伴有雨、雪或冰雹。
夏季降水最多,午後還常常發生雷暴。降水量隨高度上升而增加,但在同樣高度上,朝西的向風坡降水量為背風坡的兩倍。有些雨影區十分乾燥,如位於瑞士西南部的羅訥河上遊河谷,因處於勃朗峰的雨影區,年降水量僅609毫米,由於夏季乾燥,因而農作物需要進行灌溉。而在朝西的向風坡,年降水量可達2450毫米。冬半年在高度大的地方,積雪時間長,但也受山坡方位影響。南坡陽光較充足,雪被保存時間沒有北坡長久,北坡常常處在雨影區。阿爾卑斯山中的谷地,冬季日溫差很大,白天增暖,夜間山上冷空氣由於比重大而流入谷底,使溫度大大降低。這種情況,加上山坡方位對日照的影響,決定了旅遊住宿地常常被定位在南坡谷地兩側,山谷聚落的分布亦然。
西阿爾卑斯山受來自大西洋和地中海方向的氣流影響較大,比山脈東段濕潤,也略溫和。從西到東,氣候的大陸性不斷增強,在奧地利東部,夏季極其炎熱,且多雨,而冬季卻十分寒冷。
(三)阿爾卑斯山旅遊業的形成與發展
阿爾卑斯山的自然環境對農業不利,但農業卻又是該山區的重要產業。山地農業屬勞動密集型,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業變得愈來愈艱難,愈來愈無利可圖。這導致年青人外流,偏僻山區人口減少。旅遊業被看成是這些地區補充收入和提供就業機會的手段,因而瑞士和奧地利政府提倡和重視旅遊業。於是農民開始經營高山旅遊業,他們向旅遊者出租房舍,並將旅遊業與農業結合起來。這就開創了瑞士和奧地利兩國家庭經營小規模旅遊業的傳統。
最初到阿爾卑斯山的旅遊者,是夏季來瑞士觀賞風景。19世紀初,有個別外國上層人士到瑞士的湖泊觀賞美麗風光。接著,有許多英國人到這一山區度假旅遊,瑞士的采爾馬特和法國的夏夢尼山谷被開發成登山運動中心。19世紀70年代,鐵路通到了阿爾卑斯山,旅遊進一步擴大,一些溫泉醫療在瑞士的聖莫里茨和奧地利的巴特伊施爾等地變得時髦起來。盡管在19世紀70年代,阿爾卑斯山從挪威引進了滑雪運動,此後十年又從荷蘭引進了滑冰運動,但是直到20世紀20年代以前,來阿爾卑斯山的主要還是夏季旅遊者。1924年,第一屆冬季奧運會在阿爾卑斯山法國境內的夏夢尼山谷舉行。從此滑雪設施開始在歐洲廣泛興建,法國建立了第一批旅遊勝地,包括阿爾普迪埃、蒂涅和瓦勒迪澤爾。雖然滑雪中心仍然只為少數富有的上層人士服務,但到1924年時,冬季旅遊者已經大大增加。當時到瑞士的以英國人為主,而到奧地利的以東歐和東南歐人為主。兩次世界大戰及其政治後果完全破壞了這種旅遊地理格局。戰後,瑞士的旅遊業迅速恢復,在建立旅遊中心的同時,也大力發展了旅遊住宿地。直到1950年,在阿爾卑斯山的旅遊業中,瑞士一直佔有優勢地位。同期,奧地利也開始重建其旅遊業,發展速度極快。到1955年,奧地利超過了瑞士,成為阿爾卑斯山首要旅遊區。而法國從1960年才開始迅速發展自己的旅遊地。
到本世紀80年代,瑞士和奧地利的旅遊業都停滯不前。原因之一是,西方國家經濟不景氣及其他旅遊目的地的競爭,其二是,國家在使旅遊基礎設施現代化方面行動滯緩,旅遊業不易得到資金來完成其現代化。
在這兩國中,夏季的風光旅遊人數大為下降,但冬季體育運動旅遊人數仍穩步增長。
由於歷史、語言、交通和經濟因素的共同作用,歐洲各國旅遊者向阿爾卑斯山不同區域的移動有一定的差別。瑞士和奧地利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德國客源市場,但到奧地利旅遊的德國人要多得多。荷蘭人更喜歡去奧地利而不太喜歡去瑞士。比利時人差不多以相等的人數到瑞士和奧地利旅遊。去義大利的德國人多集中於上阿迪傑。法國人主要進行國內旅遊,但也有相當多的旅遊者到瑞士的中部和東部,以及到奧地利和義大利西部旅遊。
㈩ 滑雪達人垂直速降阿爾卑斯山,壯觀驚險,你在旅行中做過哪些刺激甚至危險的事情
滑雪達人垂直速降阿爾卑斯山,壯觀驚險,我在旅行中體驗了高空跳傘。刺激甚也挺危險的,聽到腎上腺素就狂飆。作為極限運動的老大,高空跳傘絕對是刺激與勇敢者的極限,跳下前做的各種心理建設,在出艙後伴隨教練的掌控,感覺世界盡在你腳下,眼中,甚至是骨血,這種失控的自由感在辦公室中、大城市的燈紅酒綠中真的體會不到。紐西蘭的陶波湖以及皇後鎮附近的山脈滿足你高空跳傘的所有需求,並且安全系數也是最高的。
蹦極也叫機索跳,戰勝自我,挑戰生命極限,比跳傘刺激,最貼近死亡的一次經歷,不是說這項運動怎麼怎麼,而是跳下去再彈起來那種生理極限的瞬間,耳邊的風聲馳騁而去,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而放棄,你絕對會後悔的。而世界上第一個商業笨豬跳台卡瓦勞橋,奧克蘭海港大橋或者納維斯繩索蹦極,任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