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一部隊遺址心得
1.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的鍋爐房遺址
鍋爐房遺址位於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遺址東側,原是一座約三層樓高的鋼混大型建築,內設三台火力發電機組,主要用於實驗、飼育設施的供熱和備用電源。日軍敗退前將其炸毀,從目前的殘存情況已經無法得知鍋爐房的整體面貌。現僅存煙囪及建築遺跡、混凝土基座和海魚池舊址。 遺存類型:地下殘構
遺存規模:佔地面積969平方米
遺存材質:鋼筋混凝土
形制:煙囪及建築遺跡——三座鋼筋混凝土煙囪(中間一座僅剩半截)和與其相連的一榀鋼筋混凝土框架(含填充牆),以及混凝土框架西側的建築基礎遺跡。殘存的立牆呈南北向,長38米,厚0.8米,高15.6米。三根煙囪自南向北排列,與殘牆體相依附,間距6.7米,每根半徑都是1.6米。其中兩根煙囪完好,高21.6米;只能煙囪頂部殘損,殘高與立牆相同。
用途:鍋爐房是為七三一部隊供電、供熱的設施,煙囪及建築遺跡為該設施被破壞後的主體殘存。
保存概況:1918年對此遺址進行了清理,動遷民房3座,劃定保護范圍3282平方米,並在四周砌磚牆加以保護;2000年對其進行了單體保護。目前該建築處於閑置保護中,是七三一舊址的標志性建構築物之一。 遺存類型:地面殘跡
遺存規模:混凝土基座Ι、Ⅱ佔地面積均為16平方米
遺存材質:鋼筋混凝土
形制:煙囪及建築遺跡東20米有南北向排列的混凝土基座兩處,南側混凝土基座Ι底座長6.1米,高約3.2米,寬約2.6米,底座一端寬0.67米;北側混凝土基座Ⅱ長約6.1米,高約2米,寬約2.6米,牆厚0.6米,基座上有一個洞口,洞寬0.6米。
用途:不明建築殘跡。
保存概況:保存完好,目前處於閑置保護中。 遺存類型:地下構築物
遺存材質:混凝土
形制:海魚池舊址位於煙囪及建築遺跡東北方向約60米處,魚池由兩個長方形水泥槽構成,並設有換水閘門,排水孔。長約34.1米,寬約31.3米,深1.7米。
用途:海魚池是七三一部隊飼養食用海魚的水池。
保存概況:現被埋於地下,部分水泥池壁有風化現象。
2. 七三一部隊被稱為「人間地獄」,它究竟有怎樣讓人震驚的過去
七三一部隊將已遭凍傷的雙手泡入溫水中,取出後使勁一扯,皮骨畢現;將雙手放進零下190度的機器里,取出後把手指逐一敲碎;將人捆綁於十字架上進行爆破,死者四肢斷裂,眼球突現;將人和白鴿帶入毒氣室內,隨即施放毒氣;將人趕入負壓艙內,將艙內氣壓遞減,直至人體膨脹,腸臟溢出;將活人進行解剖,收集出來的器官皆是活生生的。
8604部隊長派飛機去東京軍醫學校取來腸炎沙門氏菌,讓他投放。他先在廚房把煮好的熱粥放涼一點,再放入細菌,在當地工作人員還沒來上班之前,把粥送進難民營。
真的令人發指!
3.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的黃鼠飼養室舊址
遺存類型:地面構築物
遺存規模:佔地面積112平方米,建築面積112平方米。
結構類型:木結構
形制:黃鼠飼養室舊址是一長方形東西向單層木板房,東西長25.2米,南北寬4.4米,高2.8米。室內部現存有96個砌築為一體的水泥方形地穴(原為100個),4行24列,每個水泥地穴平面為正方形,邊長0.8米,深1米。
用途:黃鼠飼養室為七三一部隊專門飼養黃鼠的地方。
保存概況:七三一部隊敗退前將木板房炸毀,只剩96個水泥槽。1986年11月至1987年5月,依據倖存勞工的回憶,對地面上的木板房進行了復原。2003年對飼養室棚頂進行了維修。此處遺址已設高牆、鐵門,與小動物地下飼養室舊址、凍傷實驗室舊址進行了群體保護。該遺存目前地穴部分保存較好。
4.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的城子溝野外實驗場遺址
位於平房區舊址西南4公里的平房區平新鎮平樂村轄區內,該遺址原是金代古城池,呈南北版長方形權約11.38公頃,外有土城牆,設東、南、西、北四門。1942年以後,七三一部隊以此作為臨時實驗場,遺址現存三面城牆遺址,城內為耕地。
遺存類型:地下殘跡
遺存規模:佔地面積約11.38公頃,長約360米,寬約316米。
遺存內涵:建於遼金時期的平樂古城,曾被七三一部隊用作野外實驗場使用。
遺存現狀:平樂古城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平新鎮平樂村南約1.5公里處。平樂古城的圍牆呈矩形平面布局,除南牆已毀壞,其它三面牆的遺跡仍清晰可見。村民們經常在古城牆附近行走,使古城牆成為鄉間小路。
5. 觀731部隊遺址有感——觀後感
以下為731部隊遺址的介紹,您可以參考以下內容作出觀後感想。
731部隊全稱滿洲731部隊(1941年8月使用此名),是日本侵略軍細菌戰制劑工廠的代號。
為掩人耳目,先後叫過「 加茂部隊」(1933年)、「東鄉部隊」(1938年——1939年,此時的秘密番號為「滿洲第六五九部隊」,取名東鄉部隊是為了紀念石井四郎心中的偶像東鄉平八郎)、「關東軍防疫給水總部」。
(1940年8月改組為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同年12月2日創立關東軍防疫給水部支隊,平房地區設施成為總部)、「滿洲二五二零二部隊」(蘇聯攻克柏林後,為了掩人視線,於1945年5月更為此名)。731部隊偽裝成一個水凈化部隊。731部隊把基地建在中國東北哈爾濱附近的平房區,建有佔地300畝的大型細菌工廠。
這一區域當時是 傀儡政權滿洲國的一部分。一些研究者認為超過10,000名中國人,朝鮮人,以及 聯軍戰俘在731部隊的試驗中被害,另外,據日本作家森村誠一在《惡魔的飽食》中稱,通過「特別輸送」進入到731部隊的「馬路大」需要進行編號,而從1939年以後,進行了兩輪編號,每一輪編號極限為1500,於是在抗戰結束時,共計有3000人死於此。
但是對於數量的多少還存在爭議。日本投降前夕,匆忙撤退,為毀滅罪證將工廠炸毀,大批帶菌動物逃出,給當地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731部隊是日軍陸軍產下的惡魔部隊。他們把生物學和醫學轉用為武器,並實施國際法上禁止的細菌戰。隊員們對自己的經歷嚴守秘密,其中許多人隱姓埋名地生活著。
6.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的鐵路專用線舊址
遺存類型:地面構築物
遺存規模:佔地面積6400平方米(長約895米,自新疆大街北側本部圍牆起至動物繁育室舊址西側鐵路線盡端)
遺存材質:磚、混凝土
用途:鐵路專用線南與平房火車站連接,北通第一倉庫,全長4公里,中間設3處臨時站台。七三一部隊所用的器材、動物、細菌彈殼、燃料以及生活物資甚至部分被實驗者都用火車直接運至這里。七三一部隊生產的各種細菌,培育的母本動物和專用設備,也從這里發往各地。
保存概況:解放後,該鐵路專用線經過改修,現繼續使用,基本保持原狀。
7.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的南門衛兵所舊址
遺存類型:地面建築 遺存規模:佔地面積71平方米,建築面積71平方米。
結構類型:磚混結構
形制:南門衛兵所舊址位於本部舊址南100米處,始建於1939年。為磚混結構的平頂單層建築,帶有兩根方形煙囪。平面呈不規則的八邊形,東西長9米,南北寬8米,房屋部分高3.7米,加上煙囪總高7.1米,是原七三一部隊本部五個衛兵所中僅存的一個。當年以本部、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為中心在其外圍建一圈長5公里、高2.5米、寬1米的土牆,牆上架設高壓電網,牆外挖有一圈寬、深各3米的護城壕。沿土牆建有5個衛兵所。如今土牆、電網、防護溝已不存,僅剩南門衛兵所。
用途:南門衛兵所示通往七三一部隊細菌實驗基地的重要關口。
保存概況:該建築目前保存完好,作為陳列館的門衛室和發票室使用。
8.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的焚屍爐舊址
遺存類型:地面殘構
遺存規模:佔地面積3.8平方米
遺存材質:磚、混凝土
形制:焚屍爐舊址位於動物焚燒爐舊址西南100米處,鍋爐房已經完全不見,僅保留高16.3米的方形煙囪一座。
用途:焚屍爐是焚燒日本人屍體的地方,是七三一部隊三處焚屍爐中的一座。
保存概況:該建築損毀嚴重,目前處於閑置並保護中。
9.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的教化街營外宿舍舊址
遺存類型:地面建築
遺存規模:佔地面積565平方米
建築類型:磚混結構
形制:教化街營外宿舍舊址位於南崗區教化街副36號,其建築為一層磚混結構,現存部分約33米,寬約24米。
用途:原為尤戈維奇小學(以中東鐵路總工程師尤戈維奇之名命名),日偽時期曾作為七三一部隊市內的營外獨身宿舍。
保存概況:解放後作為哈鐵教化幼兒園使用,現為哈爾濱鐵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使用。目前東側已經拆除,並經過修整、改造。
10.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的小動物地下飼養室舊址
遺存抄類型:地下建築襲
遺存規模:佔地面積104平方米,建築面積104平方米
結構類型:鋼混結構
形制:小動物地下飼養室舊址位於本部舊址的北側,黃鼠飼養室舊址東南,始建於1939年。該建築是一處鋼混結構的地下建築。整體為曲尺形平面,分為穴道部分和地穴部分。穴道部分為長方形,東西向,穴道洞口面向西,穴道長5.4米,寬1.8米,底部深3米,有12級台階。地穴呈方形,內部分為三間,主室為長方形,東西長6.4米,南北寬3.5米。在主室的南側有長10米,寬3.2米的2條長方形耳室,耳室為圓拱頂,底部距頂部高2.8米。在兩個耳室的兩側牆壁上各有上中下三排水泥槽用來擺放鼠籠。
用途:小動物地下飼養室是七三一部隊用來專門飼養小白鼠等動物的場所。
保存概況:遺址處於地下且為鋼混結構,所以保存完好,1985年4月至5月,陳列館對該地下室進行了全面維修。此處遺址已設高牆、鐵門,與黃鼠飼養室舊址、凍傷實驗室舊址進行了群體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