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阿拉善左旗古城遺址

阿拉善左旗古城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3 10:26:59

『壹』 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


歷史的可愛之處往往以正史掩蓋其本來面目。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途中病逝海原,其陵墓所在地已成為世界之謎,當下眾說紛紜,筆者就搜集到的資料做了以下大膽推測:
關鍵詞一:古墩子
古墩子(由海原縣城向西到西安鎮過西安州古城,大約30公里路程),是一座圓土包,底部直徑在30米左右,高8米左右,周圍散落著大量的殘磚斷瓦,有藍磚布瓦、琉璃瓦等。其建築形式與皇家氣派的西夏王陵沒有什麼區別。有人說是是成吉思汗的陵墓,有人說是西夏國的祭祀台,有人說是「天都大王」野利遇乞的陵墓,眾說紛紜,迷霧團團。
關鍵詞二:亂堆子
亂堆子,即海原縣曹窪鄉亂堆子村,那裡有很多像墓堆的土丘。傳說這些土丘曾被塗抹成白色的圓包。據《蒙古源流》書載:成吉思汗去世後以輦奉柩,至於所卜久安之地,因不能請出金身,遂建白屋八間供養庇護。據當地老百姓講這里曾經就建有白屋八間。
關鍵詞三:掌印石
掌印石的發現也佐證了上述這一點,據《塞外雜識》載:「元人陵墓所在,不令人知。葬後必驅萬馬踏之使平,至草長無跡乃至。」於是蒙古民族在埋葬親友時,會將一子駝在葬前殺死,使母駝目睹慘狀(當時母駝會急的像發了瘋一樣,為了防止發瘋的母駝四處傷人,士兵就搬來一塊巨石,在中間鑿上一個窟窿,並插上木杠,栓住母駝)。因為駱駝敏感、長壽,又有驚人的記憶力,謁墓時把母駝前來,自會找到子駝被殺地,抬頭哀鳴,人們便知陵墓之所在。在曹窪鄉的一條溝里,人們發現了這塊二百餘津重的巨石,上面有插木杠栓母駝所鑿的孔和士兵們為穩住巨石而留下的手掌印。
關鍵詞四:駱駝台
駱駝台,在海原縣曹窪鄉脫烈村的南面有個叫「駱駝台」的地方。據說這里供養著蒙古人的神駝,也是祭祀神駝的高台神壇。元末人葉子奇在《草木子》一書中對成吉思汗去世後用墓地深埋,萬馬踏平,殺死子駝的描寫正與《塞外雜識》不謀而合,「駱駝台」就應該是供養駱駝的地方。
關鍵詞五:海喇都與哈老徒
來過海原的人都知道,街心廣場被命名為「海喇都廣場」。其實海原在元代時叫「海喇都」,清乾隆年間改名海城,1914年民國時期又改名為海原縣。當成吉思汗征西夏時到達此地,看到此處水草豐美,景色怡人,不禁發出:「將忘之國可以寨之,太平之國可以營之;飢餓之鹿可以果腹,耄耋之人可以息止」的感嘆,據《元史》(卷一)記載: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成吉思汗)崩於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薩里川「蒙語意為」黃土平原「,與海原地貌相符;「哈老徒」蒙語意為前哨、前鋒、哨位。鑒於明代以來海原就有「海喇都」的蒙古語地名,與「哈老徒」發音十分相近,釋義也完全一樣,所以「哈老徒之行宮」就是如今的海原縣城。海原縣城就是成吉思汗去世的地方。而《海原縣志》(光緒年)里有「元世祖取靈州,進兵鹽池州,命豫王(察哈台,成吉思汗次子)建國西安州」的記載,顯然,元代在攻打西夏時,在海原縣建立過行宮。2000年在改造海原縣城時曾分別出土了元代行宮建築物及構件、元代瓷器等金幣銀幣。

據以上可以大膽推測:成吉思汗去世時的行宮就建在今海原縣海喇都廣場。
成吉思汗陵墓就在今海原縣曹窪鄉脫烈村附近。由上述亂堆子、掌印石、駱駝台加之當地有不少元代遺址,而當地的脫烈村(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漢語音譯的兩種異寫),是當年拖雷駐扎的大方。附近還有花壇寺(祭祀駱駝的廟宇)遺址,其城池遺址依山而建,與阿拉善左旗的古城如出一轍,和唐宋西夏古城有迥然不同。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的曹窪!!!!

『貳』 長城遺址的明長城

明長城遺址西起甘肅嘉峪關市嘉峪關,經酒泉、高台、臨澤、張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縣,從五佛寺過黃河,在靖遠縣內沿黃河南岸延伸,高低起伏,一直東至山海關。甘肅境內長度約為1000公里,全用黃土夯築,夯層厚13--20厘米。
有的地段夯土層間夾藏木樁,雜草或沙夯實。高10米,上有1米高的女牆,設有垛口。底厚5--6米,頂寬2米,烽火台緊靠長城內側,高10米以上因黃土夯築,俗稱烽火墩。墩間距約為5公里,連矚相望,十分壯觀。迂隘口,山口,河口均在長城外築有瞭望台。嘉峪關,山丹,永昌,古浪等市縣境內保存完整,矗立在戈壁沙漠中,氣勢雄偉。 中國自秦、漢、隋、明的歷代長城在寧夏皆有遺跡,總長度達到1500多千米。故寧夏有「中國長城博物館」之稱。明代稱長城為「邊城」,在寧夏境內的主要有西長城、 北長城、東長城和固原內邊城,長度共約400多千米。其中位於銀川市西40餘千米的三關口明長城,仍然保存較完整。此關口是寧夏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銀川至巴彥浩特公路穿關而過,在關口處可看到長城遺址。三關即從東向西,設頭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後人稱之為三道關。這里山脈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險峻,兩山夾峙的山坳中,原建有關隘。
當年修築長城時,這里多沙礫少土壤,於是軍士們遍剖諸崖谷,得壤土數處。又因無水,做水車百輛,到關口20多千米遠的平吉堡取水,與壤土、礫石相拌,夯築而成,堅固異常。頭道關向西6千米即二道關,關口南側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頭,山頭上設有墩台,台11米見方,高約8米。三道關東距二道關4千米,此關兩山相夾,山谷狹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視谷底險峻,地形十分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築關時依山而砌有石質長城和深溝各一道。綿延縱橫的長城與墩台、烽火台左右連屬,實有西控大漠咽喉要道之險。 明代長城保存較好,也頗具代表性,明代為防禦元朝殘余勢力和韃靼、瓦剌諸部侵擾,在隋長城的基礎上大規模修築長城。但明代不稱「長城」,而稱「邊牆」。「河東牆」始建於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又稱「東大邊」、「橫城大邊」。西起橫城以北一公里黃河岸邊黃沙嘴,東經水洞溝、紅山堡、清水營,過鹽池縣至陝西定邊縣鹽場堡,全長約400千米,每隔150米一個墩台。長城高三丈,寬兩丈,牆頂路面非常寬闊,可供五匹馬並行。守望、巡邏的士兵常年在長城頂部道路上往來,軍事物資也在頂部運行。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由寧夏巡撫張禎叔、王詢先後在牆外挖「品」字形深坑44000多眼,以防敵騎靠近邊牆。其中紅山堡一帶,壕溝深寬皆兩丈,所以長城也被稱為「深溝高壘」。像這樣的城堡寧夏一共有150個。在古代30千米一城,15千米一堡,堡轄區內還有烽火台,沿交通要道或長城線路,每隔一定距離修一個烽火台,將邊防前線與內地連接起來。紅山堡距離水洞溝3千米,佔地20餘公頃,據史料記載紅…堡設操守官一名,操守兵235人鎮守此地,同時與其他兵營互相接應呈長龍之勢。

『叄』 阿拉善的歷史

阿拉善 歷史沿革

「阿拉善」是賀蘭山的音轉,賀蘭山名源於匈奴族賀蘭部在此住牧,阿拉善盟因賀蘭山而得名。
阿拉善地區是遠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據考古證實,舊石器時代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就有人類存在。舊、新石器過渡的代表—細石器文化的賦存和發現,進一步證明古居延地區是東、西石器文化的連接點。新石器、青銅、鐵器時代,歷代北方游牧民族在賀蘭山、曼德拉山、龍首山等處刻制了數以萬計的古代岩畫,成為研究古代游牧民族早期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和經濟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和珍貴的文化遺產。
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商周時期,弱水流域、居延海畔就有殷商周朝先民生活的足跡。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今阿拉善地區東北部始設北地郡。漢代,阿拉善地區分屬北地、武威、張掖三郡管轄。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征發兵卒18萬到河西戍邊屯田,北置居延、休奢兩縣。漢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居延縣隸屬張掖郡管理。東漢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改置「張掖居延屬國」。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設西海郡,轄居延一縣。
魏晉南北朝時期,魏國和西晉續設西海郡。北魏時,阿拉善地區為涼州所轄,北魏道武帝登國元年(公元386年),氐族人呂光建立後涼政權,領居延縣。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公元521年),居延古都屬柔然婆羅門領地。
隋朝至唐代初期,阿拉善地區屬甘州、肅州,也曾為突厥貴族所據。唐朝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王朝一度曾將「安北都護府」從漠北遷至漠南,都護府治所在同城,即今額濟納旗境內。唐玄宗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唐王朝設寧寇軍,統領居延軍務。「安史之亂」時,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斷,居延地區成為長安通往西域的「草原絲綢北道」。之後,居延地區先後為吐蕃、回鶻、契丹所部占據。
北宋仁宗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夏建國時設12監軍司,賀蘭山堅軍駐守賀蘭山沿線,守軍5萬人。在居延地區設置「黑山威福軍司」,治所為今額濟納旗東南黑城。
元朝設亦集乃路,屬甘肅行中書省管轄,管理軍政事務,總管府駐哈拉浩特(黑城)。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軍西路軍5萬騎出塞,兵鋒直指亦集乃路,哈拉浩特守將卜顏帖木爾降明,黑城廢棄。明朝時期,北元和瓦刺勢力先後占據阿拉善地區,明中期以後為蒙古達延汗屬部的游牧地。
清朝初年,蒙古鄂爾多斯部額琳沁、固魯岱青游牧阿拉善地區,1649年因大札木蘇叛亂,所部移牧河套地區。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76年),衛拉特准噶爾部部長噶爾丹擊敗和碩特部鄂齊爾圖汗。1677年,顧實汗孫和羅理率和碩特余部廬帳萬余,自新疆遷徙,途經青海大草灘,移牧阿拉善地區。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設旗編佐,正式設置阿拉善和碩特旗。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徙牧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阿玉奇汗族弟納扎爾瑪穆特之子阿喇布珠爾,率部西藏禮佛,歸路被阻,請求內附,清廷賜牧黨河、色爾騰地方。1729年阿喇布珠爾之子丹忠晉封多羅貝勒,雍正九年(1731年)以後移牧額濟納河流域。乾隆十八年(1753年),設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兩旗上不設盟,直屬清廷理藩院管轄。
民國時期,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直屬北洋政府蒙藏院和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員會管轄,寧夏護軍使和寧夏省兼管兩旗徒具虛名。期間,原屬阿拉善旗的磴口巴格(鄉)設縣級建置。
1949年9月23日和1949年9月27日,阿拉善旗和額濟納旗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1954年4月,成立寧夏省蒙古自治區,轄阿拉善旗和磴口縣,為專區級地方政權,隸屬寧夏省管轄。同年10月,因寧夏省建制撤銷並入甘肅省,寧夏省蒙古自治區易名甘肅省蒙古自治區。1955年3月,甘肅省蒙古自治區改稱甘肅省蒙古自治州。1955年11月,甘肅省蒙古自治州易名甘肅省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1956年2月,設立巴彥淖爾盟,轄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和巴彥浩特市,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領導。
1958年4月,巴彥淖爾盟與河套行政區合並,為自治區派出機構,盟府遷三盛公;同年8月,巴彥浩特市撤銷,恢復鎮級建置。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設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
1969年7月,中共中央變更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阿拉善左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領導,額濟納旗劃歸甘肅酒泉地區管轄,阿拉善右旗劃歸甘肅省武威地區管轄,歷時10年。
1979年7月,阿拉善左旗、額濟納旗、阿拉善右旗重歸內蒙古自治區領導。1980年4月,成立阿拉善盟,隸屬內蒙古自治區,為專區級建制,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盟府駐巴彥浩特。
歷史以來,在大漠南北、長城內外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行國汗廷之間的征戰中,在中原漢族人民和北方羌族、月氏、匈奴、鮮卑、烏桓、突厥、吐蕃、黨項、蒙古等少數民族友好往來、經貿交流和彼此融合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縱貫東西、進入西域,橫跨大漠、溝通中亞的草原「絲綢北道」,黑城即為這條十字交通線的樞紐。在今天的黃河岸邊、蘭山要塞、戈壁綠洲、瀚海大漠之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文物古跡。史前遺存、商周遺址、古郡重鎮、萬里長城、關隘要塞、城堡烽燧、屯田遺跡、冶煉場所、漢元墓葬、古代岩畫、居延漢簡、黑城文書、親王府邸和黃教寺廟構成了阿拉善地區燦爛絢麗的歷史文化。
阿拉善盟各族人民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人民。明末清初,土爾扈特人堅持抗擊沙皇俄國的滲透、擴張和入侵,捍衛祖國主權和民族利益,萬里東歸,回到祖國懷抱,建立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近代史上,阿拉善旗各族人民響應義和團運動,向外國列強宗教侵略勢力發動進攻,攻陷建有城堡的「三聖公」教堂,趕走了洋教士。1925年以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人以及蘇聯顧問烏斯曼洛夫和奧希洛夫等到阿拉善旗宣傳革命思想,共產國際戰士奧希洛夫犧牲在阿拉善草原。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派周仁山、蘇劍嘯等人到阿拉善地區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王公上層,引導抗日救亡運動。解放戰爭時期,黨多次派遣地下工作者進行革命活動,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在爭取阿拉善旗、額濟納旗民族上層和平起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阿拉善地區爭取人民民族解放的斗爭中,發揮中堅作用,何子成、曹動之等革命者和共產黨人把鮮血和生命獻給了阿拉善的民族解放事業。

『肆』 內蒙古文物遺存十分豐富,藉此開展文物旅遊你有什麼看法

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密集,其民俗文化資源獨具特色,開發價值甚高。據科學普查和統計,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9621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9處[截止到2006年第六批國務院審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13 處,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6處[截止到2007年]。還有大量的館藏和民間收藏文物、檔案文獻等。自治區主體民族蒙古族,歷史悠久,民俗文化獨具特色,文化內涵深厚。此外還有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三個民族的文化及其他各族(如漢、滿、回、鮮等)文化與地域文化,都很有特色。不僅如此,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迅速,現代城鎮、工業文化及新農村牧區文化資源均具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經幾十年的開發,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取得了不小成就。當然,在開發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總結經驗教訓,將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推向更高一層,不惟非常必要,亦是十分緊迫的現實課題。本文通過內蒙古西部四盟市(即鄂爾多斯市、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阿拉善盟。後文簡稱西四盟市。)旅遊發展現狀調查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一些案例,對內蒙古歷史文化旅遊發展現狀進行簡析,並提出我們的意見與建議。
一、資源及其開發價值評估
西四盟市歷史文化資源相對豐富,較為密集。特別是該區域之活態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及其不同部族和氏族文化資源尤為豐富多彩。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之文物——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等共有113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4處,自治區級、旗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81處[截止第二次文物普查統計]。其中具有較高旅遊開發價值的或已經開發的即有下列:成吉思汗陵、薩拉烏蘇遺址、阿爾寨石窟、朱開溝遺址、秦直道遺址、十二連城城址、城川城址、「獨貴龍」運動舊址[以上在鄂爾多斯市境內];桌子山岩畫、滿巴拉僧廟[在烏海市境內];陰山岩畫、秦長城、三頂帳房古城遺址、雞鹿塞石城、沙金套海古墓群、阿貴廟、三盛公天主教堂[以上在巴彥淖爾市境內];居延遺址、定遠營、南寺、北寺[以上在阿拉善盟境內]等文物資源。此外,歷代之重要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及實物等可移動文物,其數量之多,不勝枚舉。
西四盟市為蒙古族鄂爾多斯、烏拉特、和碩特、土爾扈特等部族較聚集區域。這些部族各具獨特的部族文化,在其活態文化中至今尚保留著蒙古族悠久而優秀的文化傳統。其生產、生活、娛樂文化習俗均具獨特風采。鄂爾多斯和巴彥淖爾地區蒙古族以半農半牧生產方式為主,阿拉善地區蒙古族則以游牧生產方式為主。而不同部族間其餐飲、婚俗、歌舞、游戲和體育活動等在細節上則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尤其是在鄂爾多斯蒙古族文化中,至今還較完整地傳承和保留著蒙古族祭祀文化之傳統。如祭天、祭火、祭敖包和祭索魯錠(黑、白、花)、祭祖(成吉思汗祭祀、窩闊台祭祀、托雷祭祀、毛胡來祭祀)等;烏拉特文化中始終傳承和保留著蒙古族傳統手工藝;而和碩特和土爾扈特蒙古人至今則基本保留著傳統的游牧生產方式和祭駝文化傳統等。
截止2010年6月底,鄂爾多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5項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54項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6項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產生31名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84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巴彥淖爾市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5項;阿拉善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4項。產生2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蒙古族長調民歌傳承人。
這些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乃是黃河、沙漠等自然景觀外的又一最具優勢的旅遊資源支撐點,既有其社會價值,又有較高的經濟開發價值。旅遊業不僅是一種經濟范疇,也是一種文化交流的社會范疇。通過科學合理的開發,一方面可促進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一方面還能開發其經濟和社會價值,並且還能促進其優秀的文化內涵更快更好地得以發揚光大。
二、開發現狀及其面臨的問題
限於篇幅,本文不對每一景區之開發現狀及其所面臨的問題逐一探討,僅就整體上對以下幾方面提出看法。
(一)可以說西四盟市其歷史文化旅遊,正在從無到有,由小變大,逐步發展中。但仍顯現出明顯滯後或與其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不相匹配的現象。目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規模上,西四盟市的歷史文化旅遊景區景點,其開發均處在初級階段。
根據我們的實地調查,西四盟市歷史文化旅遊其開發,不外乎以下幾方面:歷史文化古跡或人文娛樂活動為背景的旅遊開發、農村牧區農牧家樂旅遊開發和自然景觀與當地人文資源相結合開發等幾種。展而言之即:首先,在這一地區,其歷史文化旅遊開發起步晚,規模小,尚未具備大旅遊環境。西四盟市現已開發或正在開發中的旅遊景區共有83處,其中以歷史文化旅遊為主題的景區景點有32處,占總數之38.5%。從規模上看,除了鄂爾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阿拉善盟的賀蘭山廣宗寺(南寺)生態旅遊區與福音寺(北寺)旅遊區及巴彥淖爾市維信國際高爾夫度假村等為數不多的3A級以上旅遊景區外,其餘大部分都屬於規模小或正在開發中的旅遊景區。各個景區旅遊接待設施與服務、產品結構、相關產業鏈等方面很不成熟。如:很多景區景點(包括出入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樂項目、游覽線路等)其最基本的基礎建設條件都很不健全。同時,包括上述之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阿拉善盟的賀蘭山廣宗寺(南寺)生態旅遊區與福音寺(北寺)旅遊區等所謂規模較大、較為成熟的3A級以上景區,多少年來一直未能很好地理順或解決其管理體制與機制方面的諸多問題(後文將專門剖析);其次,西四盟市各旗縣農牧家樂旅遊開發也在不斷地拓展之中。據統計,鄂爾多斯市農牧家樂點有幾百家,阿拉善盟牧家樂點有129家,巴彥淖爾市零零散散的農牧家樂也為數不少。其中除了少數規模較大些的綜合型農(牧)家樂外,大部分所謂農(牧)家樂,其實僅僅夠得上自發性的小型餐飲接待點而已;還有,西四盟市自然景觀旅遊景區,均採取將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捆綁在一起的開發模式,其在景區建設方面,無論是視覺形象抑或娛樂項目等方面,都沿用與人文資源相結合的思路——從較有名氣的響沙灣旅遊景區到其他不同規模的自然景觀開發區均不例外。但在具體挖掘與開發過程中,則存在著要麼相互雷同,要麼文化內涵不夠深入,要麼有意無意歪曲史實等不盡人意處。
(二)在宗教文化與祭祀文化資源開發模式或景區景點經營管理體制及機制方面,西四盟市一直在探索和逐步完善中。不過,經我們調查發現,無論是在已開發或正待開發的為數不少的宗教文化和祭祀文化景區景點,均存在著其開發模式不太適合或經營管理體制與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首先,由於將寺廟宗教文化資源和祭祀文化資源直接包裝成旅遊產品,完全以商業化模式進行開發,這即導致廣大信徒和宗教人士與祭祀活動組織者乃至於多數民眾的不滿;其次,開發商和寺廟宗教人士或民間祭祀活動主持者之間在利益分配問題上,往往出現矛盾:一方面雙方在門票收入提成比例上易生糾紛,另一方面則是隨著朝拜者的減少致使祭祀場所收入受影響而引起的矛盾。類似問題不僅在成陵旅遊區、准格爾旗油松王旅遊區、阿拉善左旗南北寺旅遊區等已開發運營的景區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而且在准格爾召旅遊區、烏審召旅遊區及其他召廟文化旅遊開發景區中,均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例如,成陵旅遊區新開發的景點和祭祀文化陵園區之間的整合開發問題,至今沒得到合理的解決。開發商、祭祀辦、成陵旅遊開發區管委會和達爾扈特及朝拜群眾各持己見,相互抵觸,始終沒能理順開發模式和經營管理體制與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而在阿拉善左旗南北寺、烏審召和准格爾召旅遊開發中,至今尚未出台或形成較為成熟的規章制度和規范化的經營管理體制與機制體系。
(三)在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方面,西四盟市作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並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有認識和協調方面的問題。首先,在歷史文物古跡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方面,缺乏完整的規劃和可行性方案。如,鄂托克旗阿爾寨石窟遺跡和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的西夏黑城遺址等文物古跡資源的旅遊開發,由於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實施方案,保護與開發工作仍面臨著難以逾越的瓶頸。阿爾寨石窟壁畫受損越來越嚴重,黑城遺址日益被風沙吞沒,這些均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同時,其旅遊開發也不知從何處著手,始終未能探索出既能保護又能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合理開發渠道;其次,在文化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資源的開發方面,缺乏可持續發展對策。尤其對活態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方面,面臨著很多新老問題。近幾年人們已經意識到對自然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採取不少具體措施,並有了一定成效。但多少年來所形成的習慣,人們並未對人文生態環境保護加以足夠的重視,其結果則導致了很多傳統文化遺產漸漸淡化或不斷地失傳。目前這里已逐漸意識到或認可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與緊迫性,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或文化生態保護等不同的方式,從上到下開始努力探索著合理可行的保護與開發措施。但在具體落實和實施當中,由於認識不足或措施不當,在文化生態保護與文化資源開發方面仍存在著不少問題。其具體表現即:在傳統的民俗文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方面至為突出。經此次調查發現,在西四盟市草原民俗文化旅遊開發過程中,有下述現象:一是,採取使當地牧民或農民完全脫離過去傳統的第一產業——農牧業經濟與生活方式,向新的第三產業(旅遊開發經營)方向過渡;一是,引入開發資金,對農村牧區某個區域大面積的土地和草場資源進行圈地,把原居民徹底搬遷或以不同的方式使之脫離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以便開發旅遊項目。事實上類似形式開發的旅遊景區,充其量只是一種仿古影視城似的人工打造之民俗表演接待區(點)而已,絕不屬於真正的民俗文化旅遊區(點)。民俗文化旅遊區其最主要的支撐點,應該是以活生生的土著居民活態民俗文化資源為背景。只有在對活態文化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的前提下進行民俗文化旅遊開發,才有可能保障民俗文化旅遊區的生存與其可持續發展。否則,既不利於文化資源的保護,又不利於文化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則將導致兩兩難以生存的慘淡結局。
至於在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生態保護方面,目前至少面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對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內涵及其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不少人將此文化與迷信活動混為一談。有部分人簡單地將此祭祀文化與中原地區帝王陵祭祀習俗完全等同起來。還有些人則將此文化現象看作落後於時代的舊習俗。還有則將祭祀文化當作僅是表演性項目或完全商業化的旅遊產品來看待。尤為令人堪憂的是,如此古老而優秀的文化傳統,目前漸漸趨於淡化,其神聖內涵日漸萎縮。第二,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隨著成陵保護區空間領域的縮小和異文化的滲透,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生態環境漸漸在消失。由於空間的狹小而祭祀文化的很多項目難以進一步恢復和拓展。同樣,因達爾扈特人口日益散居於異地,在成陵附近的達爾扈特居民漸漸被迫脫離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環境,達爾扈特繼承人的延續與文化傳承等方面問題多多。如果對此不及時採取合理的措施進行搶救,在不久的將來會完全失去祭祀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意義。第三,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新時代背景下,怎樣很好地保護和傳承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傳統和以合理的方式進一步開發利用此文化資源等問題,真切地擺在人們面前,亟待出台合理可行的方案以便實施。
此外,通過調查發現,在不斷開發草原旅遊或民族文化旅遊區的過程中,較普遍存在著對文化生態環境保護不夠重視的現象。在牧區好多區域內禁牧、產業轉移或城市化進程中,由於具體實施措施不得當而造成文化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同時導致文化旅遊可持續發展難以得到可靠的保障。在有些地方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盲目採取全面禁牧措施,從而違反了當地地貌生態與生物鏈規律,嚴重地破壞了文化生態環境,不僅沒有達到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的目的,反而引起很多社會問題,對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帶來了極其不良的影響。
(四)西四盟市歷史文化旅遊之開發,其所積累的經驗較其他地區而言比較多些,其發展進度在自治區理應居於前列。然而,這里在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合開發方面仍有這樣或那樣不足之處。近些年來,由於整合開發措施不到位,導致重復性建設較多,產品缺乏特色,種類單一、品位低,難以突破市場狹窄瓶頸。經調查發現,首先,各盟市乃至各旗縣之間很多景區景點,都泛泛地強調蒙古族整體歷史文化的共性特點,而忽視對各自所在區域歷史文化的差異性特色,從而走向相互基本雷同的重復性建設歪路,最終陷入難以打造品牌或不易拓展市場的困境;其次,從較大的歷史名勝古跡旅遊景區(或草原民俗文化旅遊區)到較小的農牧家樂旅遊點,均以單一的觀光或餐飲接待為主,而休閑娛樂、購物或體驗性項目等則少而又少。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力度,尤其有必要注重區域或部族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合,避免重復性建設,突顯特色,打造精品,共同拓展市場。眾所周知,西四盟市旅遊資源最大的優勢特點是除了沙漠和黃河自然景觀資源外,另外一個就是悠久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資源。從遠古薩拉烏蘇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到漢、匈奴、西夏等各代各族以及後來的蒙古各部歷史文化遺產,在西四盟市境內分布極其豐富,且各具特色,非常便於統一整合,深度開發。鄂爾多斯市應依託薩拉烏蘇古人類文化遺址、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遺跡、祭祀文化遺產以及鄂爾多斯各部歷史及其現當代活態文化資源進行開發;烏海市應分別將所居區域歷史文化傳統與當代產業發展時尚文化和現代書法與古代岩畫藝術文化有機結合,著重打造具有文化氛圍濃郁之多功能綜合型現代化城鄉旅遊集散中心;巴彥淖爾市應該依託河套歷史文化和烏拉特蒙古部族民俗文化遺產資源,著力突顯地域多元文化特色;阿拉善盟應重點突出西夏歷史文化遺產、絲綢之路與古驛站文化遺產、宗教寺廟文化遺產及蒙古族和碩特並土爾扈特部歷史文化資源特點而開發。
(二)宗教信仰和民間祭祀等特殊文化資源不宜於完全以私有化或商業化模式進行開發。因為宗教儀式和民間祭祀等活動,乃屬於民眾受憲法保護之信仰自由、民主權利范疇內之事項,其在旅遊開發過程中,無論有意或無意,一旦或多或少地使廣大民眾信仰自由受到不利影響,則應視為不恰當之開發方式,應即時加以糾正。如,將宗教活動和祭祀活動場所統統劃入景區門票控制區域內,毫無疑問地對朝拜者的朝拜或祭祀活動起到負面影響。所以,應將宗教活動場所或民間祭祀活動場所與旅遊項目活動區域分行管理,前者不宜於門票制管理,仍應歸屬民政民族與宗教事務部門和宗教行業協會或祭祀辦等部門進行統籌管理,以免上述一系列問題之出現。
(三)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保護與開發之提法,似乎人人耳熟能詳。然而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怎樣進行保護和開發等問題,很多人仍未能正確地理解與把握。這里至少涉及到要保護什麼、怎樣保護和開發等方面的問題。換言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某個單體遺產保護的層面上,而更重要的是對其整體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歷史文物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國家目下已有較完善的政策與法規。但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對活態文化的保護方面目前尚未出台完整的法規條例和具體實施方案。如此,則打著開發草原歷史文化旅遊旗幟,在牧區大量圈佔草場,並將土著牧民全部從開發區搬遷出去,重新建設人工景觀設施,命名其為什麼什麼草原文化旅遊區等做法,即完全違背了保護與開發的宗旨。所以在歷史文化旅遊開發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遺產及其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樣才有可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以文化支撐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以旅遊發展來促使文化保護之目的。

『伍』 阿拉善的歷史 蒙語作文

「阿拉善」是賀蘭山的音轉,賀蘭山名源於匈奴族賀蘭部在此住牧,阿拉善盟因賀蘭山而得名。
阿拉善地區是遠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據考古證實,舊石器時代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就有人類存在。舊、新石器過渡的代表—細石器文化的賦存和發現,進一步證明古居延地區是東、西石器文化的連接點。新石器、青銅、鐵器時代,歷代北方游牧民族在賀蘭山、曼德拉山、龍首山等處刻制了數以萬計的古代岩畫,成為研究古代游牧民族早期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和經濟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和珍貴的文化遺產。
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商周時期,弱水流域、居延海畔就有殷商周朝先民生活的足跡。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今阿拉善地區東北部始設北地郡。漢代,阿拉善地區分屬北地、武威、張掖三郡管轄。漢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征發兵卒18萬到河西戍邊屯田,北置居延、休奢兩縣。漢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居延縣隸屬張掖郡管理。東漢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改置「張掖居延屬國」。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設西海郡,轄居延一縣。
魏晉南北朝時期,魏國和西晉續設西海郡。北魏時,阿拉善地區為涼州所轄,北魏道武帝登國元年(公元386年),氐族人呂光建立後涼政權,領居延縣。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公元521年),居延古都屬柔然婆羅門領地。
隋朝至唐代初期,阿拉善地區屬甘州、肅州,也曾為突厥貴族所據。唐朝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王朝一度曾將「安北都護府」從漠北遷至漠南,都護府治所在同城,即今額濟納旗境內。唐玄宗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唐王朝設寧寇軍,統領居延軍務。「安史之亂」時,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斷,居延地區成為長安通往西域的「草原絲綢北道」。之後,居延地區先後為吐蕃、回鶻、契丹所部占據。
北宋仁宗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夏建國時設12監軍司,賀蘭山堅軍駐守賀蘭山沿線,守軍5萬人。在居延地區設置「黑山威福軍司」,治所為今額濟納旗東南黑城。
元朝設亦集乃路,屬甘肅行中書省管轄,管理軍政事務,總管府駐哈拉浩特(黑城)。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軍西路軍5萬騎出塞,兵鋒直指亦集乃路,哈拉浩特守將卜顏帖木爾降明,黑城廢棄。明朝時期,北元和瓦刺勢力先後占據阿拉善地區,明中期以後為蒙古達延汗屬部的游牧地。
清朝初年,蒙古鄂爾多斯部額琳沁、固魯岱青游牧阿拉善地區,1649年因大札木蘇叛亂,所部移牧河套地區。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76年),衛拉特准噶爾部部長噶爾丹擊敗和碩特部鄂齊爾圖汗。1677年,顧實汗孫和羅理率和碩特余部廬帳萬余,自新疆遷徙,途經青海大草灘,移牧阿拉善地區。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設旗編佐,正式設置阿拉善和碩特旗。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徙牧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阿玉奇汗族弟納扎爾瑪穆特之子阿喇布珠爾,率部西藏禮佛,歸路被阻,請求內附,清廷賜牧黨河、色爾騰地方。1729年阿喇布珠爾之子丹忠晉封多羅貝勒,雍正九年(1731年)以後移牧額濟納河流域。乾隆十八年(1753年),設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兩旗上不設盟,直屬清廷理藩院管轄。
民國時期,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直屬北洋政府蒙藏院和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員會管轄,寧夏護軍使和寧夏省兼管兩旗徒具虛名。期間,原屬阿拉善旗的磴口巴格(鄉)設縣級建置。
1949年9月23日和1949年9月27日,阿拉善旗和額濟納旗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1954年4月,成立寧夏省蒙古自治區,轄阿拉善旗和磴口縣,為專區級地方政權,隸屬寧夏省管轄。同年10月,因寧夏省建制撤銷並入甘肅省,寧夏省蒙古自治區易名甘肅省蒙古自治區。1955年3月,甘肅省蒙古自治區改稱甘肅省蒙古自治州。1955年11月,甘肅省蒙古自治州易名甘肅省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1956年2月,設立巴彥淖爾盟,轄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和巴彥浩特市,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領導。
1958年4月,巴彥淖爾盟與河套行政區合並,為自治區派出機構,盟府遷三盛公;同年8月,巴彥浩特市撤銷,恢復鎮級建置。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設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
1969年7月,中共中央變更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阿拉善左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領導,額濟納旗劃歸甘肅酒泉地區管轄,阿拉善右旗劃歸甘肅省武威地區管轄,歷時10年。
1979年7月,阿拉善左旗、額濟納旗、阿拉善右旗重歸內蒙古自治區領導。1980年4月,成立阿拉善盟,隸屬內蒙古自治區,為專區級建制,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盟府駐巴彥浩特。
歷史以來,在大漠南北、長城內外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行國汗廷之間的征戰中,在中原漢族人民和北方羌族、月氏、匈奴、鮮卑、烏桓、突厥、吐蕃、黨項、蒙古等少數民族友好往來、經貿交流和彼此融合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縱貫東西、進入西域,橫跨大漠、溝通中亞的草原「絲綢北道」,黑城即為這條十字交通線的樞紐。在今天的黃河岸邊、蘭山要塞、戈壁綠洲、瀚海大漠之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文物古跡。史前遺存、商周遺址、古郡重鎮、萬里長城、關隘要塞、城堡烽燧、屯田遺跡、冶煉場所、漢元墓葬、古代岩畫、居延漢簡、黑城文書、親王府邸和黃教寺廟構成了阿拉善地區燦爛絢麗的歷史文化。
阿拉善盟各族人民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人民。明末清初,土爾扈特人堅持抗擊沙皇俄國的滲透、擴張和入侵,捍衛祖國主權和民族利益,萬里東歸,回到祖國懷抱,建立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近代史上,阿拉善旗各族人民響應義和團運動,向外國列強宗教侵略勢力發動進攻,攻陷建有城堡的「三聖公」教堂,趕走了洋教士。1925年以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人以及蘇聯顧問烏斯曼洛夫和奧希洛夫等到阿拉善旗宣傳革命思想,共產國際戰士奧希洛夫犧牲在阿拉善草原。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派周仁山、蘇劍嘯等人到阿拉善地區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王公上層,引導抗日救亡運動。解放戰爭時期,黨多次派遣地下工作者進行革命活動,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在爭取阿拉善旗、額濟納旗民族上層和平起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阿拉善地區爭取人民民族解放的斗爭中,發揮中堅作用,何子成、曹動之等革命者和共產黨人把鮮血和生命獻給了阿拉善的民族解放事業。

『陸』 阿拉善右旗找得到駱駝骨嗎

阿拉善盟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阿拉善一詞,最早記載於《蒙古秘史》,是關於阿拉善的詞義,有幾種解釋,此處為漢語賀蘭山的音轉。)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東經97°10′-106°52′,北緯37°21′-42°47′,西與甘肅省酒泉市、張掖市、金昌市、武威市、白銀市相連,東南隔賀蘭山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吳忠市、銀川市、石嘴山市相望,東北與巴彥淖爾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733.48公里,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政策,1954年,阿拉善成立專區一級的政權機構--寧夏省蒙古自治區。之後由於區劃變更,先後改稱甘肅省蒙古自治區、甘肅省蒙古自治州、甘肅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1956年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和巴彥浩特市,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管轄。1969~1979年,阿拉善左旗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阿拉善右旗(由阿拉善左旗析置)和額濟納旗由甘肅省管轄。1980年4月,阿拉善盟正式成立,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盟府駐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亦是阿拉善左旗旗府駐地)。
〔地形地貌〕 地形呈南高北低狀平均海拔900-1400米,地貌類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湖盆、起伏灘地等,土壤受地貌及生物氣候條件影響。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分布特徵,由東南向西北依次分布有灰鈣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湖盆和低窪地區有鹽鹼土和沼澤土。著名的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橫貫全境,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佔全盟總面積的29%,居世界第四位,國內第二位。巴丹吉林沙漠以高陡著稱,絕大部分為復合沙山。相對高度從外緣的5-20米,向內逐漸增高到200-400米,最高達500米。高大沙山互不連接,峻峭陡立,巍巍壯觀。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多為新月形流動或半流動沙丘鏈,一般高10--200米。沙漠中分布有500多個咸、淡水湖泊或鹽鹼草湖,其中較大的有古日乃湖、拐子湖、沙日布日都、頭道湖、查干高勒、敦德高勒、輝圖高勒、巴彥霍勒、烏日圖霍勒、圖蘭太湖、通古勒格淖爾、英格田、特莫圖、通湖音高勒、樹貴湖、浩木肯高勒、伊和吉格德等。北部戈壁分布較廣,面積約9萬多平方公里,佔全盟總面積的33.7%。陰山余脈與大片沙漠、起伏灘地、剝蝕殘丘相間分布,東南部和西南部有賀蘭山、合黎山、龍首山、馬鬃山連綿環繞,雅布賴山自東北向西南延伸,把盟境大體分為兩大塊。賀蘭山呈南北走向,長250公里,寬10--50公里,平均海拔2 700米。主峰達郎浩繞和巴彥筍布日,海拔分別為3 556米、3 207米。賀蘭山巍峨陡峻,猶如天然屏障,阻擋騰格里沙漠的東移,削弱來自西北的寒流。是外流域與內流域的分水嶺。
〔氣候〕 地處亞洲大陸腹地,為內陸高原,遠離海洋,周圍群山環抱,形成典型的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風大沙多,冬寒夏熱,四季氣候特徵明顯,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攝氏6--8.5℃,1月平均氣溫-9--14℃。極端最低氣溫-36.4℃; 7月平均氣溫22--26.4℃,極端最高氣溫41.7℃。年平均無霜期130--165天。由於受東南季風影響,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量從東南部的200多毫米,向西北部遞減至40毫米以下;而蒸發量則由東南部的2 400毫米向西北部遞增到4 200毫米。年日照時數達2 600 - 3 50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147--165千卡/千方厘米。多西北風,平均風速每秒2.9--5米,年均風日70天左右。
〔水文〕 黃河流經阿拉善左旗的烏索圖、巴彥木仁蘇木,在境內流程達85公里,年入境流量300多億立方米。額濟納河是盟內唯一的季節性內陸河流,發源於祁連山北麓,流至巴彥寶格德水閘分二支。西為木仁高勒(西河),注入嘎順淖爾(亦稱西居延海);東為鄂木訥高勒(東河),下記分數支,注入蘇泊淖爾(亦稱東居廷海)、京斯田淖爾(又稱古居廷海、天鵝湖)和沙日淖爾。額濟納河在盟境內流程200多公里,年流量lO億立方米。賀蘭山、雅布賴山,龍首山等山區許多沖溝中一般有潛水,有些出露成泉。在三大沙漠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500多個,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其中草地湖盆面積1.07萬平方公里,集水湖面積400多平方公里。這里綠草如茵,湖水盪漾,被稱為沙漠中的綠洲,是良好的牧場。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已發現的86種,分布在540多處。已探明儲量的有鹽、煤、硝、鹼、花崗岩、大理石、螢石、水晶石、石墨、金、銀、冰洲石、鐵、鉛、銅,膨潤土、稀土、鎢、銻等共54種、416處,尤以俗稱

『柒』 中國沙地最早是在哪裡出現的

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維吾爾語意''進去出不來的地方'', 人們通常稱它為''死亡之海''。它位於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面積三十二萬四千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漠四周,沿葉爾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車爾臣河兩岸,生長發育著密集的胡楊林和樹柳灌木,形成沙海綠島''。特別是縱貫沙漠的和闐河兩岸,長生蘆葦、胡楊等多種沙生野草,構成沙漠中的''綠色走廊'', ''走廊''內流水潺潺,綠洲相連。林帶中住著野兔、小鳥等動物,亦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點生機。

考察還發現沙漠中地下水儲存量豐富,且利於開發。有水就有生命,科學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區論''。 浩翰沙漠中,迄今發現的古城遺址無數,尼雅遺址曾出土東漢時期的印花棉布和刺綉。

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

騰格里沙漠位於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肅省中部,東抵賀蘭山,南越長城,西至雅布賴山。騰格里為蒙古語,意思是象天一樣浩渺無際。

騰格里沙漠海拔1200多米,總面積3.67萬平方公里。沙漠上沙丘、湖盆、山地、殘丘及平地相互交錯,其中沙丘佔70%以上,多為新月形沙丘鏈,高10-30米,常向東南移動。騰格里沙漠還有大小湖盆400多個,多為淡水湖,可供人畜飲用,周圍植物生長茂盛,為主要牧場,適合於開展沙漠探險、觀光等旅遊活動項目。

第五大沙漠--柴達木沙漠

柴達木盆地沙漠是中國第五大沙漠,面積3.49萬平方公里。柴達木沙漠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一個巨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的腹地。海拔2500米-3000米,是中國沙漠分布最高的地區。乾旱程度由東向西增大,東部年降水量在50~170毫米,乾燥度2.1~9.0;西部年降水量僅10~25毫米,乾燥度在9.0~20.0。盆地中呈現出風蝕地、沙丘、戈壁、鹽湖及鹽土平原相互交錯分布的景觀。

第六大沙漠--庫姆塔格沙漠

庫姆塔格沙漠面積為2.28萬平方千米。在新疆東部、甘肅西部、羅布泊以南,阿爾金山以北。「庫姆塔格」為維語,「庫姆」為沙漠,「塔格」為山。「庫姆塔格」即為沙山。多流動沙丘,快速向西南移動,有與塔克拉瑪干沙漠會合的趨勢。

『捌』 磴口縣的名勝古跡

陰山壁畫
位於磴口縣陰山格爾敖包溝和默里赫圖溝的近萬幅岩畫組成了綿延千里的藝術畫廊,鐫刻著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珍品。早在公元六世紀初,陰山岩畫就被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發現,並記錄在著名的《水經注》中。
古城遺址
窳渾古城遺址
窳渾古城,蒙語為保爾浩特,漢語也稱土城子,位於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西南約三公里處,建於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該城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最長250米,南北最長200米,北與西北被沙漠覆蓋,牆寬9~13米,南牆中部有一缺口寬約20米,約為城門。該城東牆北牆,殘高1~2.5米。城中部略偏東處有一面積為10000平方米的台,探得文化層有1~3米深。文化層下層為漢代文物,較厚,出土大量灰陶器和漢代建築材料;中層為唐代文物,出土文物有白瓷器物殘片數種;上層為明、清文化層,較厚,有大量鈞窯瓷殘片,如青花瓷殘片。在斷垣殘壁的表面也可揀到鐵鏈、三梭銅合金箭鏃等。
臨戎古城遺址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磴口縣補隆淖辦事處河拐子村西。建於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是漢武帝建立的朔方郡郡址所在。該城呈長方形,城牆由黃土夯實築成。南北牆長約450米,東牆長637.5米,西牆長620米,古城的西北部及東北部還殘留著0.5~2米高的土垣。城內出土文物有:繩紋磚、瓦、罐、壺、瓮、盆等灰陶片,上面都帶有繩紋、波浪、方格、斜方格等紋飾,此為漢代陶器的明顯特徵。城中央偏西北方,有一座鐵製作坊遺址,距遺址近千米的地段上布滿鐵器殘片。還有極少灰陶片和紅陶片,類似遼至西夏遺物。古城垣外的東南部,也有制鐵作坊遺址,出土文物有箭頭、戟、刀等殘存物。
三封古城遺址
亦稱陶升井古城,位於磴口縣原哈騰套海蘇木約5公里處,建於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古城築有內城和外城。內城土垣長約118米。外城在北部及西南部有殘存的土垣。內城西南角有一坍塌的土丘。內城內外,磚、瓦、陶片俯首可得,箭挺、箭簇數量不少,均為東漢遺物。內城東南角和外城相近處0.5米深的土中,發現有文化層。遺址范圍內有武帝和王莽時期的五株、大泉錢幣等文物。
阿貴廟
阿貴廟屬「紅教」,即寧瑪教派,尊蓮花生為師祖,公元774年蓮花生就在此開始了傳教活動。廟宇始建於公元1798年,佔地100多公頃,海拔1500米,定藏名為「拉西布仁·嘎定林阿貴」,阿貴即山洞,因此處奇洞攀岩,仙境妙筆,故得名阿貴廟。整座廟宇雄偉壯麗,結構緊湊,屬典型的藏式建築。
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
位於磴口縣巴彥高勒鎮東南2公里處,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上唯一的以灌溉為主的一首制大型平原閘壩工程,堪稱「萬里黃河第一閘」。同時兼有發電、交通、旅遊等多項功能。該工程是巴彥淖爾市唯一的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國家水利部評定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納林湖
納林湖地處烏蘭布和沙漠腹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納林套海農場境內,距離磴口縣縣城40公里,交通便利。該湖地處陰山山脈南部,三盛公水利樞紐風景區北部,哈騰套海自然保護區的東南部。她位於黃河水利樞紐、阿貴廟、雞鹿塞、漢代古墓群、生態園區等景點的中心位置,是整個大的旅遊區域的駐足休憩的理想場所。
哈騰套海保護區
於2005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保護區總面積185.4萬畝,其中天然林面積52.25萬畝。
烏蘭布和沙漠
烏蘭布和沙漠主要生長有甘草、花棒、麻黃、肉蓯蓉、鎖陽、沙棘、梭梭等多種名貴葯材和稀有植物,並有大小湖泊200多處。
冬青湖
冬青湖景區地處烏蘭布和沙漠腹地,距磴口縣城55公里。湖水面積5000畝,由主湖、東湖和南湖組成。豐水時水深5米,枯水時水深3米,湖水清澈見底。湖中有草魚、鯉魚等魚類,有蘆葦、水草等植物。
夢幻峽谷
位於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與阿拉善左旗交界處的敖倫布拉格鎮境內的陰山余脈中,距磴口縣城90公里,被當地牧人譽為「七彩神山」。 在地理學上「夢幻峽谷」屬丹霞地貌。

『玖』 有知道阿拉善具體情況的嗎 當地政府對奇石資源如何管理

阿拉善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3個旗,共23個蘇木(鎮)、190個嘎查(村),是自治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蒙、漢、回等28個民族的20萬兒女長期生活在2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睦相處,攜手共進。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阿拉善地區是遠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距今數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這里就留下了人類活動的足跡。6000多年前的曼德拉山岩畫,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古代先民在阿拉善地區的生產生活情景;舉世矚目的黑城遺址,曾是漢、唐、西夏和元帝國的軍事重鎮、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和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都曾在這里留下優美的篇章;額濟納弱水河畔,居延海煙波浩淼,相傳蘇武在此牧羊十八載不返。阿拉善宗教文化博大精深,六世達賴曾在賀蘭山南寺(廣宗寺)講經傳道,圓寂於騰格里沙漠深處的承慶寺;蒙藏文化事業的先驅—阿旺丹德爾用蒙藏兩種文字著述40餘部著作,其卓越才識和超人建樹使阿拉善宗教文化和蒙古語言文學的水準步入了世界頂端。和碩特與土爾扈特兩大蒙古部落,在這里世代聚居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承,300多年前,土爾扈特部歷盡艱辛,回歸祖國,寫下了「東歸英雄」不朽的史詩。譽滿神州的中國航天第一港—「東風航天城」座落在盟內額濟納旗,創造著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又一個的「第一」,舉世矚目的「神舟」號飛船從這里騰向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
蒼天般的阿拉善,多彩迷人。阿拉善系蒙古語,意為五色斑斕的地方。金色的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橫貫全境。其中,巴丹吉林是世界上最高、最美麗的沙漠,有140多個湖泊星羅棋布,碧空、黃沙、天鵝、湖水,一線相接,天地難辨。阿拉善是目前我國唯一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大漠戈壁中,有我國最集中的胡楊林,每每深秋,悄然之中,一片濃綠變成金黃,弱水河畔流光溢彩,遊人如織。 巍巍賀蘭山綿延250公里,猶如一條綠色長龍,橫亘在阿拉善的東南緣,主峰海拔3556米,是內蒙古最高峰。賀蘭山還是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分布著54萬畝天然次生林,有脊椎動物177種,其中有馬鹿、盤羊等18種國家級保護動物。這里峰巒疊障,蒼松翠柏,雲霧繚繞。山坡谷底花草叢生,清泉潺潺。深山幽谷中,有建於乾隆年間的廣宗寺和嘉慶年間的福因寺。
「天漠漠兮地接天,戈壁風勁沙飛旋」。阿拉善的黑色戈壁,廣袤無垠。尤以額濟納旗馬鬃山戈壁最為讓人震撼。戈壁奇石,記錄著這里的地質和氣候變遷,「雛雞出殼」、「歲月老人」,栩栩如生;葡萄瑪瑙,流珠掛玉,令人嘆為觀止。驕陽下,海市蜃樓亦幻亦真。
敖倫布拉格大峽谷、額日布蓋大峽谷,「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海森楚魯怪石,若悟空嬉鬧,或八戒酣睡,還有雄鷹展翅,惟妙惟肖。
吉蘭泰、雅布賴等鹽湖像銀色珍珠鑲嵌在阿拉善大地上。這里湖鹽品質好,儲量居內蒙古第一位。其中,吉蘭泰鹽湖已有200多年開采歷史,是我國第一座機械化采鹽場。賀蘭山下蘊藏的太西無煙煤,品質一流,享譽國內外。
阿拉善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她獨特的文化。曼德拉山岩畫、賀蘭山岩畫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其中的曼德拉山岩畫以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分布密集、延續時代長,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是人類藝術的寶庫。居延遺址曾出土了大量的漢簡和西夏文物,其中,居延漢簡與殷墟、甲骨文、敦煌遺書並稱為二十世紀東方文明的四大發現。黑城是「絲綢北道」上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漢唐以來留下了許多優美的邊塞詩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阿拉善的大漠風光。1716年至1746年,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在這里從事宗教活動。阿旺丹德爾是阿拉善的著名學者,一生用蒙藏兩種文字著有40餘部著作。 敖倫布拉格大峽谷位於阿拉善左旗敖倫布拉格鎮境內,敖倫布拉格鎮距離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僅60多公里的砂石路,到巴彥浩特近300公里,路況較好,沿途有幾個蘇木鎮,吃住不成問題,非常適合有車的朋友進行大漠自助旅遊。峽谷包括多處奇特景觀,主要有:七彩神山、人根峰、石駱駝等。它們的形似與神似堪稱世界自然景觀一絕。美麗的景色讓遊人留連忘返。

七彩神山

阿拉善左旗敖倫布拉格鎮境內的陰山,被當地牧人譽為「七彩神山」。大山呈紅、黃、灰、白等多種顏色,在夕陽的映襯下,山體流光溢彩,如七彩哈達環繞,如夢如幻…..。「夢幻峽谷」由深紅色的沙石構成,全長5公里,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瑰麗無比,氣勢恢宏。該峽谷歷經萬年的風雨剝蝕,洪水沖刷,而今滄桑壯美。置身其間,峰迴路轉,一步一景,彷彿步入夢幻世界。峽谷中有一塊紅色巨石,看上去很普通,但其白色的沙紋竟然驚現出蒙文「阿拉善」三個字,令人驚嘆。
這只是一部分,關於阿拉善盟對奇石的管理您想了解哪方面。

『拾』 阿拉善盟有哪些旅遊景點

天鵝湖景區
天鵝湖地處騰格里沙漠東部邊緣,位於通古淖爾蘇木西南12公里處,南北長約內1500米,東西寬約500米,湖水面容積約3.2平方公里。此湖屬古代湖泊因乾旱而被分割的時令湖之一,因存在地下承壓水而不幹枯。
賀蘭山原始森林
賀蘭山具有獨特的生態系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地處蒙古高原中部南緣,華北黃土高原西北側,西南鄰近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西北第一大南北走向的山脈,根屬陰山山系。海拔3656.1米。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具有溫帶乾旱半乾旱山地森林的典型特點。系草原至荒漠的過渡地帶,賀蘭山有復雜多樣的動植物區和比較完整的山地生態系統,具有色調分明的垂直景觀,呈現梯度分布。1992年經國家批准建立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納入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