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偽滿遺址
Ⅰ 貨車破牆撞入偽滿皇宮遺址是怎麼回事
根據中國青年網長春2017年2月21日電消息稱: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20日向社會通報:2017年2月18日20時39分,一輛載滿貨物的大型貨車由於轉彎不當,直接撞上長春偽滿皇宮外圍宮牆,車身破牆而入,牆垛中部徹底撞斷,周圍圍欄大幅彎曲,宮牆損毀嚴重。事件並未造成人員傷亡,肇事司機被警方及時控制。目前,偽滿皇宮博物院第一時間對現場進行保護和勘察,並表示將適時啟動修復。
下圖為事故現場,偽滿皇宮遭貨物運輸車輛破牆而入,宮牆牆垛徹底撞斷,宮牆損毀嚴重。由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供圖:
Ⅱ 吉林的通化得名由來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簡介】
通化市位於吉林省南部,地處東經125°10' -- 126°44' ,北緯40°52' -- 43°3' 之間。東接白山市,西鄰遼寧省的鐵嶺市、丹東市,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慈江道隔鴨綠江相望,北連遼源市、吉林市。南北長238公里,東西寬108公里。全境幅員15,195 平方公里。
【名稱由來】
通化的名稱於光緒三年(1877年)設治始稱「通化」二字的命名含有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通化」的 「通」字,含有貫通之意,「化」字則為教化,也就是要用 所謂的「仁德、仁政」之類去教化百姓,含有通歸王化的意思。快大茂是通化縣政府所在地。快大茂地名的由來,眾說不一,在百姓中流傳的有,一說是,清朝的咸豐年間從京城 來了一個官人,當時這里時值隆冬數九,百姓脫帽跪拜,這 官人非常憐惜百姓,忙說:「快戴帽子」,從此便流傳下來 做了地名;二說是,清本有人們在此開墾種地,當時這里山 林茂密,在屯的西側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在轉彎處木把放 排需要急打錨,人稱「快打錨」,放流傳沿用音轉為「快大茂」;三說是,此山頭西側古時是風口,人們走到這里常常 刮掉帽子,故稱「快戴帽子」,以後便做了地名;四說是。 快大茂是滿語,因這里曾設台兵把守,意為前哨;五說是,是由屯北側帽子山得名,說是每逢雨後此屯的山就被茫茫的 霧而籠罩著,遠看山頂如同戴了一頂帽子一樣,故而得名。 據《通化縣志》記載;快大茂這個地方早為滿族的政 鄉。這里群山起伏,山林茂密,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次清太 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兵打仗路過此地駐扎,看到這里山清 水秀,鬱郁青青,故在臨行時說此地為「快當帽子」。此語 是滿語,其意思是「常青的樹林」。以後便留傳為地名。後 逐漸音變為「快大茂」。從《通化縣志》不同飯本中記載, 快大茂地名音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末板本記載,從清初到清末稱「決當帽子」;民國年間的版本記載,民國初年 到偽滿初期改「帽」為「茂」;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版本 記載,偽滿時期改「當」為「大」;此後流傳為「快大茂」,今仍之。
【氣候特徵】
2002年,通化市仍是一個高溫少雨年份。全區年平均氣溫6.3 ℃,比常年高0.8 ℃,比去年高0.7 ℃;降雨量694mm,比常年少87mm,比去年多1mm;日照時數2,276小時,比常年少82小時,比去年少182小時。春季氣溫特高,降水正常稍少。平均氣溫9.2 ℃,比常年高2.3 ℃,比去年高1.6 ℃。降水量1.2mm,比常年少11mm,比去年多28mm;夏季氣溫稍低,降水正常稍少,平均氣溫20.8 ℃,比常年低0.3 ℃,比去年低1.1 ℃。降水量441mm,比常年少42mm,比去年少59mm;秋季氣溫稍低,降水稍少。平均氣溫0.1 ℃,比常年低0.7 ℃,比去年低2.3 ℃。降水量88mm,比常年少25mm,比去年多17mm;冬季氣溫特高,降水特少。平均氣溫比常年高2.0 ℃,比前年高4.4 ℃。降水量26mm,比常年少28mm,比去年少49mm。冬季氣溫之高,降水之少,在歷史上均名列前茅。
【行政區劃】
全市面積15,1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61平方公里。2004年末全市人口226.4萬,其中市區人口45.5萬。通化市下轄梅河口、集安兩市、輝南、柳河、通化縣三縣和東昌、二道江兩區,以及通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集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梅河口經濟貿易開發區。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通化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通化市 面積15698平方千米,人口226萬人(2004年)。
東昌區 面積 383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134001。
二道江區 面積 378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134303。
梅河口市 面積2175平方千米,人口61萬。郵政編碼135000。
集安市 面積3408平方千米,人口23萬。郵政編碼134200。
通化縣 面積3729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134100。縣人民政府駐快大茂鎮。
輝南縣 面積2277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135100。縣人民政府駐朝陽鎮。
柳河縣 面積3348平方千米,人口36萬。郵政編碼135300。縣人民政府駐柳河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民族人口】
通化市有漢族、滿族、朝鮮族、回族等24個民族。全市總人口225.8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1.003萬人;市區45.43萬人;五縣(市)180.39萬人。2003年新出生16,923人,出生率為7.50‰,比去年上升0.05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0,119人,死亡率為4.49‰;全年凈增人口5,53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02‰ 。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2004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4.70元,比上年增長11.3%,城市人均消費支出5,222元,比上年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85.59元,比上年增長17.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3.8平方米。
我市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國企下崗職工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城鎮享受低保的人數達到10.8萬人;農村享受低保待遇的2.5萬人。
【歷史文化】
6000多年前,通化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這里是東北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王國和滿清貴族的發祥地,是高句麗文化、滿族薩滿文化的發源地。高句麗王國在這里設都425年,留存大量珍貴文物和文化遺址。全市各種文化遺址300多處,有4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萬發遺址是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通化市歷史悠久,古稱東邊。早在元朝中葉就有這個名字。距通化郊區發現的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這個地方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大抵在周秦以前,東北最古老的肅慎族就在這里活動。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14年)設遼東四郡,通化包括在西部的真番郡內。清朝統治中國後,為維護封建統治,把通化當作祖宗發祥之地,以保護祖宗陵寢為借口,於康熙十六年發布禁令,把通化地區封禁起來。從那時起,這里就沒有了人煙。直到光緒三年(1877年)清政府才開放了一部分禁地,同時根據現在渾江的原名佟佳江的滿語譯音,改東邊為通化,正式在通化設縣治。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偽滿州國建立偽通化省。1942年設通化市。1985年升為地級市,1992年通化市被國務院批准為邊境城市。
通化民族眾多,相互融合,創造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通化滿族剪紙是中國三大民族剪紙之一,有3位藝術家列入「中國十大民間剪紙大師」行列。
通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英雄楊靖宇在這里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四保臨江」的主戰場。通化是中國空軍的搖籃,中國第一所空軍航校就創建在通化,建有高志航(中國空軍之父)紀念館。
2004年,被CCTV評為全國十大魅力城市。
【地勢地貌】
通化市2/3以上的面積為山區,屬長白山系。南部是鴨綠江與渾江之間的老嶺山區,中部是渾江與輝發河之間的龍崗山,北部為低山丘陵區,是山地和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勢地貌。海拔最高的老嶺山脈東老禿頂子為1,589米,最低海拔集安市涼水朝鮮族鄉楊木村為108米。
【自然資源】
通化市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大小河流1,000餘條,水資源總量29.37億立方米。全市有大型水庫1座,積水面積548平方公里;中型水庫10座,積水面積1,070.32平方公里;小型水庫295座;池塘9,006個。豐富的水利資源促進了水利經濟的發展。全市有固定機電站1,017座,裝機27,649千瓦。全年水產成魚量10,362噸,魚種生產完成1,111噸,魚苗生產完成2.5億尾,水利經濟總收入1.2億元。
通化市為吉林省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林業用地面積1,048,000公頃,佔全市總面積1,530,793公頃的68.2%;有林地面積916,524 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7.5%;森林立木總蓄積6,621.1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62.9%。
野生經濟植物共13科,約1000餘種。其中,人參產量佔全國的40%,是「中國三大天然葯庫」之一。綠色食品資源190餘種,野生經濟動物有100多種,是中國著名的中葯之鄉、葡萄酒之鄉、人參之鄉和優質大米之鄉。另外礦產資源也比較豐富。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重金屬、非金屬和能源礦產在境內分布較廣。
通化市旅遊資源豐富。列為國家重點文化保護單位的有集安市的「洞溝古墓群」 和「丸都山城」,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集安市內的「國內城」、「霸王朝山城」和「長川壁畫墓」等。「洞溝古墓群」有高句麗古墓1萬多座,最早的有2000多年歷史,最大的「將軍墳」被稱為「東方金字塔」。高句麗遺址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通化主要旅遊景點:靖宇陵園 ·羅通山城 ·五女峰國家級森林公園 ·千葉湖滑雪場 ·集安·高句麗王城 ·三角龍灣 ·集安洞溝古墓群 ·輝發古城 ·古墓壁畫·千葉湖 ·萬發撥子遺址 ·玉皇山公園 ·雲峰湖 ·三角龍灣 ·鴨綠江國境旅遊區 ·金廠滑雪場 ·龍灣自然保護區 ·龍灣國家級森林公園 ·通化師范學院 ·輝南龍灣國家級森林公園
【友好城市】
北京朝陽區 上海盧灣區 江蘇吳縣 遼寧撫順 青海西寧 黑龍江黑河 國際有 日本大阪,朝鮮滿浦,韓國首爾等
Ⅲ 通化歷史
通化市歷史悠久,古稱東邊。早在元朝中葉就有這個名字。距通化郊區發現的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這個地方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大抵在周秦以前,東北最古老的肅慎族就在這里活動。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14前)設遼東四郡,通化包括在西部的真番郡內。清朝統治中國後,為維護封建統治,把通化當作祖宗發祥之地,以保護祖宗陵寢為借口,於康熙十六年發布禁令,把通化地區封禁起來。從那時起,這里就沒有了人煙。直到光緒三年(1877年)清政府才開放了一部分禁地,同時根據現在渾江的原名佟佳江的滿語譯音,改東邊為通化,正式在通化設縣治。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偽滿州國建立偽通化省。1942年設通化市。1985年升為地級市,1992年通化市被國務院批准為邊境城市。
通化地處長白山旅遊區和鴨綠江開發帶,山青水秀,風光秀麗,一些奇特的自然、人文、歷史景觀,為發展旅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集安市是鴨綠江畔的一座美麗的小城市,氣候溫和,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稱。在鴨綠江上有中朝兩國合建的雲峰水電站,和老虎哨水電站,電站大壩的矗立,使原來湍湍流急的江水變成平穩如鏡的庫區,乘船暢游,山水之美不亞於桂林。通化市區玉皇山公園自然景觀群雄竟秀,參天古樹蒼郁挺拔,玉皇閣、望江亭、九龍亭、玉皇迷宮等景觀。古剎幽靜獨具魅力。
市郊鴨園溶洞鍾乳如瀑布神密莫測。江南高山滑雪場設有空中索道,雪質優良。輝南境內的「三角龍灣」是一處古代火山噴發自然形成的火山口湖。峻峭的山峰將湖面擠成三角狀,湖南面的巨石猶如利刃,直插藍天。羅通山林木蔥、山洞幽深、水溪縱橫,英額布水庫、灣灣川電站、三仙夾森林公園利用天然地形修鑿而成,巧奪天工。集安市曾是高名麗的都城,這里古跡眾多,保留著1500多年前的歷史文化遺產。巨型花崗岩石條砌成的王陵——「將軍墳」被譽為東方金字塔,「五盔墳」和「長川一號墓」中栩栩如生的壁畫生動描述了高名麗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狀況。古老而雄偉的「好太王碑」是考證高名麗歷史極為重要的文字。輝南縣的三角龍灣國家森林公園有古城牆、古烽火台和古戰場遺跡;通化市玉皇山公園內的玉皇閣歷史悠久、香客興旺;素有滑雪搖籃之稱的通化金廠滑雪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滑雪運動中心,設施齊全,曾七次舉辦全國滑雪比賽;通化縣的人參之路旅遊線和灣灣川旅遊渡假區、梅河口市的五奎山公園,磨盤湖公園,都是旅遊的好去處。
位置:通化地處北緯40°51』—43°01』,東經125°15』——126°44』;位於吉林省西南部,,西與遼寧省寬甸、桓仁、新賓、清源接壤,北與東豐、磐石、樺甸毗鄰,東與靖宇、江源、白山市接壤,南與朝鮮隔江相望,
面積:總面積15600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220萬。
行政區劃:現轄梅河口市、集安市兩個縣級市,柳河縣、輝南縣、通化縣3個縣和東昌區、二道江區兩個市轄區。
景觀:古墓群、輝發古城、通化溶洞、五女峰、龍灣、羅通山、磨盤湖、雞冠山、國內城、摩崖石刻、祥雲塔、好太王碑等。
Ⅳ 通化市多少年歷史
歷史由來
通化市於光緒三年(1877年)設治,始稱「通化」。「通化」二字的命名含有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通化」的 「通」字,含有貫通之意,「化」字則為教化,也就是要用 所謂的「仁德、仁政」之類去教化百姓,含有通歸王化的意思。快大茂是通化縣政府所在地。快大茂地名的由來,眾說不一,在百姓中流傳的有,一說是,清朝的咸豐年間從京城 來了一個官人,當時這里時值隆冬數九,百姓脫帽跪拜,這官人非常憐惜百姓,忙說:「快戴帽子」,從此便流傳下來 做了地名;二說是,清本有人們在此開墾種地,當時這里山 林茂密,在屯的西側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在轉彎處木把放 排需要急打錨,人稱「快打錨」,放流傳沿用音轉為「快大茂」;三說是,此山頭西側古時是風口,人們走到這里常常 刮掉帽子,故稱「快戴帽子」,以後便做了地名;四說是。 快大茂是滿語,因這里曾設台兵把守,意為前哨;五說是,是由屯北側帽子山得名,說是每逢雨後此屯的山就被茫茫的 霧而籠罩著,遠看山頂如同戴了一頂帽子一樣,故而得名。 據《通化縣志》記載;快大茂這個地方早為滿族的政鄉。這里群山起伏,山林茂密,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次清太 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兵打仗路過此地駐扎,看到這里山清水秀,鬱郁蔥蔥,故在臨行時說此地為「快當帽子」。此語是滿語,其意思是「常青的樹林」。以後便留傳為地名。後逐漸音變為「快大茂」。從《通化縣志》不同飯本中記載, 快大茂地名音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末板本記載,從清初到清末稱「快戴帽子」;民國年間的版本記載,民國初年 到偽滿初期改「帽」為「茂」;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版本 記載,偽滿時期改「當」為「大」;此後流傳為「快大茂」,今仍之。
Ⅳ 通化長春哪個城市歷史久
應該長春歷史悠久一些
通化古稱東邊。早在元朝中葉就有這個名字。距通化郊區發現的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這個地方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大抵在周秦以前,東北最古老的肅慎族就在這里活動。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14前)設遼東四郡,通化包括在西部的真番郡內。清朝統治中國後,為維護封建統治,把通化當作祖宗發祥之地,以保護祖宗陵寢為借口,於康熙十六年發布禁令,把通化地區封禁起來。從那時起,這里就沒有了人煙。通化市於光緒三年(1877年)設治,始稱「通化」。「通化」二字的命名含有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通化」的 「通」字,含有貫通之意,「化」字則為教化,也就是要用 所謂的「仁德、仁政」之類去教化百姓,含有通歸王化的意思。快大茂是通化縣政府所在地。快大茂地名的由來,眾說不一,在百姓中流傳的有,一說是,清朝的咸豐年間從京城 來了一個官人,當時這里時值隆冬數九,百姓脫帽跪拜,這官人非常憐惜百姓,忙說:「快戴帽子」,從此便流傳下來 做了地名;二說是,清本有人們在此開墾種地,當時這里山 林茂密,在屯的西側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在轉彎處木把放 排需要急打錨,人稱「快打錨」,放流傳沿用音轉為「快大茂」;三說是,此山頭西側古時是風口,人們走到這里常常 刮掉帽子,故稱「快戴帽子」,以後便做了地名;四說是。 快大茂是滿語,因這里曾設台兵把守,意為前哨;五說是,是由屯北側帽子山得名,說是每逢雨後此屯的山就被茫茫的 霧而籠罩著,遠看山頂如同戴了一頂帽子一樣,故而得名。 據《通化縣志》記載;快大茂這個地方早為滿族的政鄉。這里群山起伏,山林茂密,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次清太 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兵打仗路過此地駐扎,看到這里山清水秀,鬱郁蔥蔥,故在臨行時說此地為「快當帽子」。此語是滿語,其意思是「常青的樹林」。以後便留傳為地名。後逐漸音變為「快大茂」。從《通化縣志》不同飯本中記載, 快大茂地名音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末板本記載,從清初到清末稱「快戴帽子」;民國年間的版本記載,民國初年 到偽滿初期改「帽」為「茂」;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版本 記載,偽滿時期改「當」為「大」;此後流傳為「快大茂」,今仍之。
長春這片沃土,遠在四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繁衍。1951年,長春地區的榆樹市發現人骨化石證明,早在遠古時代,這片土地上的人類已進入了智人階段,屬母系氏族社會初期。1984年,農安縣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居住遺址,表明遠在新石器時代,這里的人們就已經掌握了原始紡織技術,進入著裝時代,原始農業也已經很發達。古代長春來自距今約7000年前古老的肅慎語「茶啊沖」,是古代肅慎祭天時候的祈福之語。因為祈福之地在喜都,後世漸用「茶啊沖」取代喜都(漢譯轉音為「長春」),成為地名。然茶啊沖歷史早於喜都數千載,實則後人混為一談。茶啊沖是長春最早的古典歷史稱謂。長春始建於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肅慎王國之第二個王都。時為肅慎南支(滿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稱為喜(三個七字讀音Xi,為紀念肅慎擊敗外族報喜之義而得名),肅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牆和宮殿,稱為喜都。此時已有人口約千戶,這是長春最早的古典歷史,所以「喜」也應該是長春的簡稱。公元前約1800年,肅慎南支的惠(穢)、漠(貊)兩族逐漸遷徙在喜都融合成為惠漠(穢貊)部族(滿族前身一支),為了紀念兩大部族融入肅慎王國,肅慎王遂改國號為德惠(得穢),改「喜都」為「合龍(合隆)城」。西漢時期建立扶余國,漸與中原東漢文化交流。道教傳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滿語「關口二郎」當為灌口二郎轉音,實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內有許多二郎神廟。改國都合龍城為「天罡城」。此時人口已經過萬,城牆和宮殿也改為石質建築。在此後漫長歲月里,這座古都雖改過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東北古代王國的王都。唐朝開元時期,長春地區成為唐『安北都護府』的一部分,時被中原人士稱為「書山府」,是唐朝發配文字獄犯人的地方,當時書山城被冤枉發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為文化之城,是許多中原學子嚮往的學習之地,所以「書山有路勤為徑」廣為流傳至今。此時長春已人口近十萬的大城市,城牆面積擴大了數十倍。也因為這一時期中原文化廣泛傳入東北亞地區,此後千年一直影響東北民族文化發展方向。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領袖大祚榮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國,改「書山府」為「隆州府」,定為國都。後遷都「敖東城」,但隆州府仍為渤海國文化經濟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萬。公元916年,契丹建國,逐漸強大。長春地區成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於契丹的一個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將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為「耶律德光城」。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國,將長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龍府,遷都中都(北京)之後,改稱隆州「寬城府」(寬城子),為北方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時的大金國,國富民強,從西方傳來的景教(基督教)成為大金三大國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寬城子成為東北亞最大的基督教聖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眾有數十萬,此時的寬城人口近百萬,城市已具備規模,城牆高大分為內外兩城,宮殿隨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華,百姓安居樂業,有專門傳道的牧師在教堂講道,大多數信徒為富有的地主階級,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辦的最大的教堂聽道。此後蒙古日益強大,攻佔寬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攻下來,蒙元由於信仰藏傳佛教,所以認為這里是景教的不詳之地,才會久攻不下,遂下令將寬城子城牆拆毀,百姓遷移到遼陽和中原等地,這座千年古都變為一片廢墟,又將廢墟挖地三尺,夷為平地,所以今天幾乎上找不到這座古城的任何痕跡,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點留下一點殘存的遺跡。明朝後期女真再次勃興,建立大清帝國,長白山成為滿洲族(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祭祖的聖地,在原來古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南部伊通河畔的驛站成為去長白山的必經之路,乾隆幾次在夏季到長白山祭祖路過這里時都發現這里的氣候比盛京涼爽很多,而且風景宜人,便順口說出「長白千載古喜州,春光無限在寬城」的詩句,後來嘉慶登基後去長白山祭祖,來到這個驛站時也發現這里氣候很涼爽,又聽說先帝說過的話,便在嘉慶五年(1800年)開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機構。取其中第一句的兩字設「長春廳」。清政府嘉慶5年(1800年)於新生城地方設「長春廳」。設理事通判、巡檢各一,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務,隸屬於吉林將軍;從此使這座千年古都又重新建制。清道光五年(1825年)長春廳治所由新生城遷至北面的寬城子(原寬城遺址南),仍名長春廳;
Ⅵ 誰幫忙找個關於通化景觀的作文
通化市於光緒三年(1877年)設治,始稱「通化」。「通化」二字的命名含有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通化」的 「通」字,含有貫通之意,「化」字則為教化,也就是要用 所謂的「仁德、仁政」之類去教化百姓,含有通歸王化的意思。快大茂是通化縣政府所在地。快大茂地名的由來,眾說不一,在百姓中流傳的有,一說是,清朝的咸豐年間從京城 來了一個官人,當時這里時值隆冬數九,百姓脫帽跪拜,這 官人非常憐惜百姓,忙說:「快戴帽子」,從此便流傳下來 做了地名;二說是,清本有人們在此開墾種地,當時這里山 林茂密,在屯的西側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在轉彎處木把放 排需要急打錨,人稱「快打錨」,放流傳沿用音轉為「快大茂」;三說是,此山頭西側古時是風口,人們走到這里常常 刮掉帽子,故稱「快戴帽子」,以後便做了地名;四說是。 快大茂是滿語,因這里曾設台兵把守,意為前哨;五說是,是由屯北側帽子山得名,說是每逢雨後此屯的山就被茫茫的 霧而籠罩著,遠看山頂如同戴了一頂帽子一樣,故而得名。 據《通化縣志》記載;快大茂這個地方早為滿族的政 鄉。這里群山起伏,山林茂密,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次清太 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兵打仗路過此地駐扎,看到這里山清 水秀,鬱郁青青,故在臨行時說此地為「快當帽子」。此語 是滿語,其意思是「常青的樹林」。以後便留傳為地名。後 逐漸音變為「快大茂」。從《通化縣志》不同飯本中記載, 快大茂地名音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末板本記載,從清初到清末稱「決當帽子」;民國年間的版本記載,民國初年 到偽滿初期改「帽」為「茂」;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版本 記載,偽滿時期改「當」為「大」;此後流傳為「快大茂」,今仍之。
編輯本段【氣候特徵】
通化是一個四季變化比較明顯的城市
2002年,通化市仍是一個高溫少雨年份。全區年平均氣溫6.3 ℃,比常年高0.8 ℃,比去年高0.7 ℃;降雨量694mm,比常年少87mm,比去年多1mm;日照時數2,276小時,比常年少82小時,比去年少182小時。春季氣溫特高,降水正常稍少。平均氣溫9.2 ℃,比常年高2.3 ℃,比去年高1.6 ℃。降水量1.2mm,比常年少11mm,比去年多28mm;夏季氣溫稍低,降水正常稍少,平均氣溫20.8 ℃,比常年低0.3 ℃,比去年低1.1 ℃。降水量441mm,比常年少42mm,比去年少59mm;秋季氣溫稍低,降水稍少。平均氣溫0.1 ℃,比常年低0.7 ℃,比去年低2.3 ℃。降水量88mm,比常年少25mm,比去年多17mm;冬季氣溫特高,降水特少。平均氣溫比常年高2.0 ℃,比前年高4.4 ℃。降水量26mm,比常年少28mm,比去年少49mm。冬季氣溫之高,降水之少,在歷史上均名列前茅。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全市面積15,1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61平方公里。2004年末全市人口226.4萬,其中市區人口45.5萬。通化市下轄梅河口、集安兩市、輝南、柳河、通化縣三縣和東昌、二道江兩區,以及通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集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梅河口經濟貿易開發區。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通化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通化市 面積15698平方千米,人口226萬人(2004年)。
東昌區 面積 383平方千米,人口32萬。郵政編碼134001。
二道江區 面積 378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134003。
梅河口市 面積2175平方千米,人口61萬。郵政編碼135000。
集安市 面積3408平方千米,人口23萬。郵政編碼134200。
通化縣 面積3729平方千米,人口24萬。郵政編碼134100。縣人民政府駐快大茂鎮。
輝南縣 面積2277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郵政編碼135100。縣人民政府駐朝陽鎮。
柳河縣 面積3348平方千米,人口36萬。郵政編碼135300。縣人民政府駐柳河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編輯本段【民族人口】
通化市有漢族、滿族、朝鮮族、回族等24個民族。全市總人口225.8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1.003萬人;市區45.43萬人;五縣(市)180.39萬人。2003年新出生16,923人,出生率為7.50‰,比去年上升0.05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0,119人,死亡率為4.49‰;全年凈增人口5,53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02‰ 。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2004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4.70元,比上年增長11.3%,城市人均消費支出5,222元,比上年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085.59元,比上年增長17.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3.8平方米。
我市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國企下崗職工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城鎮享受低保的人數達到10.8萬人;農村享受低保待遇的2.5萬人。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6000多年前,通化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這里是東北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王國和滿清貴族的發祥地,是高句麗文化、滿族薩滿文化的發源地。高句麗王國在這里設都425年,留存大量珍貴文物和文化遺址。全市各種文化遺址300多處,有4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萬發遺址是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通化市歷史悠久,古稱東邊。早在元朝中葉就有這個名字。距通化郊區發現的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這個地方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大抵在周秦以前,東北最古老的肅慎族就在這里活動。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14年)設遼東四郡,通化包括在西部的真番郡內。清朝統治中國後,為維護封建統治,把通化當作祖宗發祥之地,以保護祖宗陵寢為借口,於康熙十六年發布禁令,把通化地區封禁起來。從那時起,這里就沒有了人煙。直到光緒三年(1877年)清政府才開放了一部分禁地,同時根據現在渾江的原名佟佳江的滿語譯音,改東邊為通化,正式在通化設縣治。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偽滿州國建立偽通化省。1942年設通化市。1985年升為地級市,1992年通化市被國務院批准為邊境城市。
通化民族眾多,相互融合,創造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通化滿族剪紙是中國三大民族剪紙之一,有3位藝術家列入「中國十大民間剪紙大師」行列。
通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英雄楊靖宇在這里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四保臨江」的主戰場。通化是中國空軍的搖籃,中國第一所空軍航校就創建在通化,建有高志航(中國空軍之父)紀念館。
2004年,被CCTV評為全國十大魅力城市。
2008年,被中央評為全國首個醫葯城.
編輯本段【地勢地貌】
通化市2/3以上的面積為山區,屬長白山系。南部是鴨綠江與渾江之間的老嶺山區,中部是渾江與輝發河之間的龍崗山,北部為低山丘陵區,是山地和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勢地貌。海拔最高的老嶺山脈東老禿頂子為1,589米,最低海拔集安市涼水朝鮮族鄉楊木村為108米。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通化市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大小河流1,000餘條,水資源總量49.37億立方米。全市有大型水庫1座,積水面積548平方公里;中型水庫10座,積水面積1,070.32平方公里;小型水庫295座;池塘9,006個。豐富的水利資源促進了水利經濟的發展。全市有固定機電站1,017座,裝機27,649千瓦。全年水產成魚量10,362噸,魚種生產完成1,111噸,魚苗生產完成2.5億尾,水利經濟總收入1.2億元。
通化市為吉林省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林業用地面積1,048,000公頃,佔全市總面積1,530,793公頃的68.2%;有林地面積916,524 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7.5%;森林立木總蓄積6,621.1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62.9%。
野生經濟植物共13科,約1000餘種。其中,人參產量佔全國的40%,是「中國三大天然葯庫」之一。綠色食品資源190餘種,野生經濟動物有100多種,是中國著名的中葯之鄉、葡萄酒之鄉、人參之鄉和優質大米之鄉。另外礦產資源也比較豐富。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重金屬、非金屬和能源礦產在境內分布較廣。
通化市旅遊資源豐富。列為國家重點文化保護單位的有集安市的「洞溝古墓群」 和「丸都山城」,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集安市內的「國內城」、「霸王朝山城」和「長川壁畫墓」等。「洞溝古墓群」有高句麗古墓1萬多座,最早的有2000多年歷史,最大的「將軍墳」被稱為「東方金字塔」。高句麗遺址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通化主要旅遊景點:靖宇陵園 ·羅通山城 ·五女峰國家級森林公園 ·千葉湖滑雪場 ·集安·高句麗王城 ·集安洞溝古墓群 ·輝發古城 ·古墓壁畫·千葉湖 ·萬發撥子遺址 ·玉皇山公園 ·雲峰湖 ·三角龍灣 ·鴨綠江國境旅遊區 ·金廠滑雪場 ·通化師范學院 ·輝南龍灣國家級森林公園(含三角龍灣等龍灣群)
編輯本段【友好城市】
北京朝陽區 上海盧灣區 江蘇吳縣 遼寧撫順 青海西寧 黑龍江黑河 國際有 日本大阪,朝鮮滿浦,韓國首爾等
編輯本段[交通]
通化交通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公路、鐵路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以集錫線(303國道)、鶴大線(201國道)、黑大線(202國道)、營扶線為主的連接東北三省和進關出海的公路網路。沈吉線、梅集線、鴨大線鐵路縱橫交錯,有直達北京、青島、沈陽、長春、大連、寧波、白河等地的旅客列車。
Ⅶ 通化縣歷史
四棚中學自1969年8月以來,已經有40多年的辦學歷史。 1969-1973通化縣四棚農民。 1973年至內1979年,通化縣第九中學,高中和初中容的子部門。 1979年8月到現在四棚鄉農村初中。現在佔地面積24畝,建築面積?4160平方米,為了優化條件為學校辦學,縣,鄉各級政府在2007年建設2700萬平方米建教學,宿舍建在2008年和160平方米1300 M2外屋。 2009年進一步規范了鄉鎮政府大樓,學校圍牆500延長米。現有教師38人,教學班8人,在校學生287人,240寄宿生。縣教育委員會領導人多年來在各級的正確領導下,教師和學生的努力,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曾多次被評為優秀學校。 2002年被評為吉林省農村初中學校系統示範學校的改革。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和奉獻精神,嚴謹求實的突出特點,深受廣大的師資力量,嚴謹的教練,形成了良好的教學風格和學風,為家長和社會培養了一批人才。今天,四個工作室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全校師生員工的熱情和精神,嚴謹的工作態度,扎實工作為中產階級創造而努力奮斗!
Ⅷ 求;通化市通化縣英戈布歷史簡介。
通化市歷史悠久來,古自稱東邊。早在元朝中葉就有這個名字。距通化郊區發現的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這個地方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大抵在周秦以前,東北最古老的肅慎族就在這里活動。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14前)設遼東四郡,通化包括在西部的真番郡內。清朝統治中國後,為維護封建統治,把通化當作祖宗發祥之地,以保護祖宗陵寢為借口,於康熙十六年發布禁令,把通化地區封禁起來。從那時起,這里就沒有了人煙。直到光緒三年(1877年)清政府才開放了一部分禁地,同時根據現在渾江的原名佟佳江的滿語譯音,改東邊為通化,正式在通化設縣治。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偽滿州國建立偽通化省。1942年設通化市。1985年升為地級市,1992年通化市被國務院批准為邊境城市。
Ⅸ 通化市歷史
通化市歷史悠久,古稱東邊。早在元朝中葉就有這個名字。距通化郊區發現的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證明,這個地方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大抵在周秦以前,東北最古老的肅慎族就在這里活動。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14前)設遼東四郡,通化包括在西部的真番郡內。清朝統治中國後,為維護封建統治,把通化當作祖宗發祥之地,以保護祖宗陵寢為借口,於康熙十六年發布禁令,把通化地區封禁起來。從那時起,這里就沒有了人煙。直到光緒三年(1877年)清政府才開放了一部分禁地,同時根據現在渾江的原名佟佳江的滿語譯音,改東邊為通化,正式在通化設縣治。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偽滿州國建立偽通化省。1942年設通化市。1985年升為地級市,1992年通化市被國務院批准為邊境城市。
通化地處長白山旅遊區和鴨綠江開發帶,山青水秀,風光秀麗,一些奇特的自然、人文、歷史景觀,為發展旅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集安市是鴨綠江畔的一座美麗的小城市,氣候溫和,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稱。在鴨綠江上有中朝兩國合建的雲峰水電站,和老虎哨水電站,電站大壩的矗立,使原來湍湍流急的江水變成平穩如鏡的庫區,乘船暢游,山水之美不亞於桂林。通化市區玉皇山公園自然景觀群雄竟秀,參天古樹蒼郁挺拔,玉皇閣、望江亭、九龍亭、玉皇迷宮等景觀。古剎幽靜獨具魅力。
市郊鴨園溶洞鍾乳如瀑布神密莫測。江南高山滑雪場設有空中索道,雪質優良。輝南境內的「三角龍灣」是一處古代火山噴發自然形成的火山口湖。峻峭的山峰將湖面擠成三角狀,湖南面的巨石猶如利刃,直插藍天。羅通山林木蔥、山洞幽深、水溪縱橫,英額布水庫、灣灣川電站、三仙夾森林公園利用天然地形修鑿而成,巧奪天工。集安市曾是高名麗的都城,這里古跡眾多,保留著1500多年前的歷史文化遺產。巨型花崗岩石條砌成的王陵——「將軍墳」被譽為東方金字塔,「五盔墳」和「長川一號墓」中栩栩如生的壁畫生動描述了高名麗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狀況。古老而雄偉的「好太王碑」是考證高名麗歷史極為重要的文字。輝南縣的三角龍灣國家森林公園有古城牆、古烽火台和古戰場遺跡;通化市玉皇山公園內的玉皇閣歷史悠久、香客興旺;素有滑雪搖籃之稱的通化金廠滑雪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滑雪運動中心,設施齊全,曾七次舉辦全國滑雪比賽;通化縣的人參之路旅遊線和灣灣川旅遊渡假區、梅河口市的五奎山公園,磨盤湖公園,都是旅遊的好去處。
位置:通化地處北緯40°51』—43°01』,東經125°15』——126°44』;位於吉林省西南部,,西與遼寧省寬甸、桓仁、新賓、清源接壤,北與東豐、磐石、樺甸毗鄰,東與靖宇、江源、白山市接壤,南與朝鮮隔江相望,
面積:總面積15600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220萬。
行政區劃:現轄梅河口市、集安市兩個縣級市,柳河縣、輝南縣、通化縣3個縣和東昌區、二道江區兩個市轄區。
景觀:古墓群、輝發古城、通化溶洞、五女峰、龍灣、羅通山、磨盤湖、雞冠山、國內城、摩崖石刻、祥雲塔、好太王碑等。
Ⅹ 大栗子鎮的偽滿皇帝溥儀行宮原來是給誰建的或者原來的房子是幹嘛的
偽滿洲國皇宮是日本人建的,據說牆厚五米多,穿甲彈都打不穿,堅固異常。日本人版以建設自己國家權的熱情來蓋得。本來是打算征服中國後,將天皇移到這里來做皇帝。日本投降前夕,美國往本土扔原子彈,日本就打算放棄本土,全國移民滿洲堅守,皇宮就在偽滿洲國皇宮,請蘇聯調解與盟國的關系。不過後來蘇聯對日宣戰並進攻東北,這個計劃流產了,但皇宮留了下來,確實是非常兼顧,地下工事也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