綉惠鎮古遺址
1. 綉惠鎮的自然條件
地理環境
舊章丘城東有蜿蜒起伏的長白山,西有肥沃富庶的錦川平原,北有松柏蒼翠的女郎山,南有柳綠花紅的桃花山。071線、綉江公路穿越南北,濟青高速公路橫貫東西。綉江河、漯河、綉惠渠流經境內,水清魚躍,兩岸柳拂溪橋,麥浪飄香,往來「如入畫圖邑」。
地質條件
境內地質構造形式為單斜面岩層,以塊斷為主,褶皺少見。地層依次為:古生代沉積系的二迭系,上部紫色砂頁岩、石英砂岩;下部黃砂岩、頁岩夾煤、鋁土等,總厚1500米。境內3山廣泛分布。中生代沉積岩系的侏羅系,綠色沙頁岩、石英砂岩、礫岩總厚375米。女郎山北坡廣泛分布。境內大部平原屬於新生代沉積岩土系的第四系,廣泛分布的黃土地,自上而下一般為黃土、微紅土、砂質黃土含古河道、洪積扇礫石層數層。
氣候條件
境內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季風區的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熱量適宜,雨量次之。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雨雪少乾冷。年鈞氣溫13℃,≥0℃積溫為4900℃~5000℃;年雨量為600~625毫米,乾燥度為1.2~1.3。全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水澆面積78%以上,盛產糧食、蔬菜等。
水文 境內屬小清河水系。其主要自然內河是綉江河、漯河,均匯流於小清河。
綉江河
因芹藻浮動,水紋如秀得名,屬長流河,發源於明水東麻灣龍眼泉,又匯百脈等諸水,南由金盤村匯西巴漏河入境,北至大溝崖村出境,分流入白雲湖和小清河。此河流經境內13公里,沿河截流提水灌溉、養殖、置水磨等,頗受其利。其「綉江春漲」為章丘八景之一。
漯河
原名獺河,亦稱楊緒溝,屬常流河。上游系東巴漏河,發源於淄博鎮門峪青龍灣,南由茂李村南入境,北至船北村地東北出境。經刁鎮入芽庄湖,流經境內東部地區4.65公里。此河對東部山區排洪,提高地下水位,沿河提水灌溉起著重要作用。
土壤
境內土壤主要為褐土,土體深厚,熟化程度高,表層質地適中,保肥保水,呈中性至微鹼性反應,耕作和通透性好,適種性廣。該土壤鉀元素養分含量較高,磷元素養分含量低,應增施磷肥及合理配方施肥能提高產量。
2. 想知道: 濟南市 山東英才學院附近哪有遺址
山東英才學院附近沒有遺址!距離山東英才學院的遺址最近的要到章丘市了!
章丘市有:
一、城子崖遺址
位於龍山街道武源河東岸高阜地帶。宛若城垣,鄉土史稱「鵝鴨城」,故名城子崖。 「龍山文化」代表遺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及周、漢文化遺存。南北長520米,東西寬430米,總面積20餘萬平方米。民國十七年(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吳金鼎首先發現。1930~1931年,進行2次發掘,揭露面積1.5萬平方米。城子崖遺址文化層厚達4~6米,
分上下兩層,上層出土的有豆鬲等灰陶器物,為東周時期遺存;下層出土器物以泥質夾砂黑陶為主,其中蛋殼黑陶器為稀世珍品,稱黑陶文化。因遺址與龍山鎮毗鄰下層所代表文化共同體便正式命名為「龍山文化」,年代在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1990年,對城子崖遺址進行再次發掘,發現距今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城和夏代城址,表明當時東部地區的社會生產力居於全國領先地位,是中國早期文明的中心之一。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立「城子崖遺址」碑碣1塊。1982年,立界碑4塊。被評為1990年度和「七五」期間全國雙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二、西河遺址
位於龍山街道龍山三村北約500米處, 東距龍山文化命名地——城子崖遺址約1600米。其主要文化遺存為西河文化時期,還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以及部分漢唐時期遺跡和遺物。遺址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約3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距今8400~7700年,填補了山東地區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空白。西河遺址發現並認識之後,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抽出部分人員於1991年6月在龍三磚廠北側進行了第一次發掘,發掘面積450平方米,發現了西河文化時期的兩座房子和部分灰坑,出土了大量陶器和石器。
三、東平陵故城
是漢代濟南國、濟南郡、平陵縣治所遺址。自公元前204年至815年,歷經1000年。位於龍山街道駐地東北約0.6公里處,西南與城子崖遺址相距近2公里。城址略呈方形,邊長各約1900米,總面積約360萬平方米。城址四周可見殘存的夯土城牆,寬10~30米、高1~4米不等,城牆頂殘寬2~7米,地下保留的牆基寬40米,有4座城門遺址。1975年,進行探測、發掘,搜集到大量遺物。陶器有板瓦、筒瓦、瓦當、平磚、空心磚、地下管道、路釘童棺、瓮缸、背壺、模拍等。器物花紋為禾鋤紋、羊角紋、雙鳥紋、人面紋等。文字瓦當為「千秋萬歲」「萬歲富貴」等。鐵器有鋤、钁、鏟、鋸、錛、斧、刀、劍、犁、范等。石器有磨、臼、柱礎、滑石錢范。銅器有鏃頭、五銖、貨幣、大泉五十、銅燈、銅洗,洗有銘文「延平元年制」。城內地貌南高北低,遺址中部西側300~400米的范圍內殘留大量殘渣、礦石、木炭、耐火材料和燒土,為當時的冶鐵遺址,說明當時手工業非常發達。另外,在群眾稱之為「殿基地」的城東北方向,出土大面積的夯土和鋪地磚及房基,證明這一帶為東平陵宮殿區。由此斷定東平陵城是漢代政治、經濟、手工業高度發達的重要城池。東平陵故城城址保存較好,四周城牆猶存,是山東保存最好的一座古代城址。1978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立碑碣1塊。2006年,被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小荊山遺址
位於刁鎮茄庄村南約500米處, 總面積約24萬平方米。1991年春,縣博物館文物調查時發現該遺址。 是年10月至1992年2月,濟南市文物處與縣博物館對該遺址瀕臨消失部分進行了搶救性發掘。1993年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對其進行第二次發掘。兩次發掘面積共計600餘平方米。發掘結果表明,遺址文化堆積原為1.5~2米,內涵較為單純,主要為西河文化遺存,具有明顯的氏族部落特徵。小荊山遺址發現一處氏族墓地。墓葬年代距今約8000~9000年。墓地位於居住區東南30米處,墓坑東西向密集排列有序,形制為南北長方形豎穴。葬式以單人仰身直肢葬為主,發掘過程中出土了大量的石、骨、蚌、陶器。陶器以夾砂紅褐陶和紅陶為主,灰陶和灰褐陶佔一定比例,均手制,陶器燒成火候較低。該遺址是山東目前所知為數不多的新石器時代較早時期遺址中較為重要的一處,填補了山東地區北辛文化以前考古學文化的空白,對於了解和認識海岱地區乃至國內同時期文化面貌,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2006年,被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大康遺址
2001年5月,市博物館對相公庄鎮大康遺址進行調查清理,共開探方2個,清理灰坑5個、新石器時代墓葬1座,出土陶器、石器等10餘件。
六、馬安遺址
2004年4月13日至2005年10月28日, 濟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章丘市博物館對雙山街道馬安村馬安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共開探方77個,發掘面積5150平方米,發掘墓葬102座,灰坑239個,出土各類文物157件。
七、王官遺址
位於刁鎮王官村南,屬北辛文化至戰國時期的遺址。遺址東西寬約600米,南北近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1989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對此遺址進行試掘,區域內主要為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遺存, 是泰沂山系以北的一處重要古文化遺存。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焦家遺址
位於龍山街道焦家村西約800米處。 遺址中部隆起,四周低平,為大汶口文化遺存,並有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代、漢代的遺存。其東西長約900米,南北寬約700米,西部一直延伸至歷城區境內。1987年發現,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試掘,出土及採集大量石器、陶器等。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王推官遺址
位於寧家埠鎮王推官村南,向北可延伸至村中。東西約800米,南北約200米,面積16萬平方米以上, 文化堆積厚約2.5米,包含有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和漢代的遺存。198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
1989年曾先後對該遺址進行試掘,清理房址6座、灰坑96個、墓葬16座、
灶1個,出土各類陶器30餘件。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侯家遺址
位於明水街道侯家莊北約700米, 1987年3月文物普查時被發現。文化堆積厚約1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主要為春秋、戰國時遺存,採集遺物有陶鬲、豆、盆、罐等,是濟南地區東周時期的重要遺址之一。
十一、寧家埠遺址
位於寧家埠鎮寧家埠村北約200米處。 1988~1989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進行大規模發掘。遺址面積約20萬平方米,有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和漢代遺存,以商周時期遺存最為豐富,出土遺物有陶鬲、豆、簋等,保存較好。
十二、巡檢遺址
位於相公庄鎮巡檢村西北, 1987年4月文物普查時發現。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5米左右,主要為商周時期遺存,是濟南市商周時期重要遺址之一。
十三、邢亭山遺址
位於曹范鎮北3公里處。遺址南北地勢略高,向東為緩坡,西為大溝,河邊台地,屬龍山文化時期遺址,東西寬約150米,總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遺址文化層厚約2.5米,最深處達3米以上。1982年發現該遺址,1985年曾試掘,出土的遺物有石、骨、蚌、陶器等,陶器以黑色多見,器類豐富多彩,造型優美別致,1995年,被公布為濟南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四、南河遺址
位於綉惠鎮南河村東200米處,1987年3月文物普查時發現,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2米以上, 主要為商周時期遺存,採集遺物有陶鬲罐等,是濟南市商周時期的重要遺址之一。
十五、埠村東南遺址
位於埠村街道埠村東南約100米,西巴漏河東岸,1987年11月文物普查時發現,面積約1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0.5~2.4米,主要為北辛文化遺存。
十六、黃桑院遺址
位於龍山街道黃桑院村北,198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面積約10萬平方米,包含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等時期遺存,以岳石文化最為豐富,是濟南市岳石文化的重要遺址之一。
十七、土鼓城遺址
位於明水街道綉水居東。 《水經注》 雲:「濟水右納百脈水,百脈水出土鼓縣故城西(按:土鼓城百脈水出其西,楊緒溝水逕其東,二水之間其城在焉)」。1973年,文物普查,在綉水村東發現有漢代陶片。1980年,明水大街展寬時,在小峨眉山北端挖出編鍾3個。
十八、舊軍遺址
據舊《章丘縣志》 載:「清平軍在縣治北一十五里舊軍鎮」。宋景德三年(1006年),齊州以章丘置清平軍。宋熙寧三年(1070年),廢軍復為縣,隸齊州,稱舊清平軍鎮。後沿革為舊軍鎮。時,舊軍鎮水陸交通便利,村西南有白雲湖,盛產魚蝦、藕葦。小清河從村中穿過,船隻往來如梭,景似江南。明洪武二年(1369年),外縣移民遷至舊軍鎮落戶,以姓氏集中居住。李姓住李家亭街,孟姓住南北孟家寨。為防洪水、戰亂,築土圍牆。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舊軍鎮設稅課局,收白雲湖稅達56年之久。清咸豐十一年 (1861年) ,舊軍圍牆重修加高按古城式樣建炮台、城樓。四門有石鐫橫額:東作、西成、南、拱北。民國初,為南北交通要道,汽車站設於鎮中心。解放後,存有孟氏故宅1處,
現已殘缺不全。1981年文物普查時,將清平軍城垣和孟氏故宅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十九、寧戚城遺址
據舊《章丘縣志》 載,在縣治東北12.5公里。《水經注》雲:「寧戚城當在濟水之南,獺河之東。 」1981年,文物普查,在刁鎮東南張官、王官兩村之間發現大片文化層,有灰陶豆、
罐燒土層及漢代墓葬多處。因張官、溪柳兩村窯場用土,遺跡大部破壞。所掘陶器屬戰國、秦、漢時期文物。
二十、水寨城遺址
漢建安十二年(207年) ,黃巾軍首領張角為屯兵,在今水寨鎮城子庄建城堡,稱黃巾固(齊人壘堡為固故名)。
二十一、冶鐵遺址
位於棗園街道權庄村東南400米處。南北長30米,東西寬20米,總面積600平方米。上邊現一窯口,有生鐵渣、鐵钁頭、磚瓦、灰陶器等。四周崖壁有紅燒土多處,均屬漢代遺物。1981年,文物普查,定為漢代冶鐵遺址,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十二、廣宗、平郭故城遺址
章丘市文祖鎮《魏書·地形志》雲,東平原郡領縣六,五曰廣宗。舊《章丘縣志》載:「廣宗城在縣治東南五十里文祖鎮」。文祖鎮為章(丘)、萊(蕪)通衢。鎮東南青山下與鎮北孤山南分別為廣宗、 平郭兩城。城南大溪西通爪漏河(今西巴漏河)。近年來,群眾在文祖鎮南「夜戰溝」,挖出大批鐵桿鏃頭、刀幣、錢范等物,多屬戰國、秦、漢遺物。
3. 與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內容有關的濟南歷史遺跡、
遺跡名稱:黃崖山山寨
地點:山東長清縣孝里鎮境內大峰山東北側2公里
由來:黃崖山山寨方圓0.7平方公里,距濟南市59公里,海拔426米,因山崖呈黃色而得名黃崖山,清朝咸豐6年間(公元1856年)江蘇儀徵人張積中在山上建寨避兵講學,遂張名為黃崖山寨 。 黃崖山東西南三面異峰突起,絕壁如削,唯西北向有一崎嶇小徑,蜿蜒通向山頂。自張積中來黃崖山後,砌牆成寨。並修築疊澀式房屋一千二百餘間,總建築面積達六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祭祀堂」、「詠歸台」、「璇璣書屋」、「吳家宅子」等,山寨和房屋建築遺址至今脈絡清晰。現存的「一寨門」,寨牆厚1.6米,高2.5米,長五百餘米,全部用青石砌成,建有排槍、箭孔;「二寨門」兩側建有哨樓,寨牆厚1米,高2.5米,長600米。山寨主建築「祭祀堂」為凹字形鎖皮廳,東西長21.1米,南北寬13.2米,現僅存3.5米高殘牆。堂西南800米有一處院落,稱「吳家宅子」,曾是濟南知府吳載勛避兵之處,現存完整石屋4間。
遺跡名稱:碧霞元君祠
地點:山東濟南市章丘綉惠鎮
由來:錦屏山興盛於清初。章丘綉惠鎮山頭店村秀才韓陽成出家修道,於雍正七年(1729年)來此山修煉。他白天下山化緣,夜晚棲息山洞。在周邊鄉村村民的鼎力支持下,歷經20多年籌集物資,大興建築,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成碧霞元君祠和老君堂兩大建築群,使錦屏山名聲遠揚。
遺跡名稱:玫瑰翠屏山旅遊區
地點:平陰縣城西南10公里
由來:玫瑰翠屏山旅遊區屬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以翠屏山為中心的平陰玫瑰是中國玫瑰的代表,不僅栽培歷史悠久,而且花大瓣厚,色艷味濃,品質優異而聞名中外,每逢花開季節,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坐落在玫瑰鎮境內的翠屏山周圍遍植玫瑰萬余畝。翠屏山頂的「寶峰寺」建於北魏,院內的多佛塔建於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明嘉靖年重修。多佛塔雄偉壯觀,青石築成,十三層八棱狀,高19.7米,現有88蹲立雕佛石鑲嵌在四周的佛龕內;冠剎高1.9米,內分三級,寶瓶外文字清晰可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上有奇石怪樹,迂迴曲折的山間台階,「水山疊翠」、「二郎劈石」等名勝山石,點綴著山巒。存有南北朝石刻、廟宇的遺址、道庵、摩崖造像(唐代)、碑刻多處,風格獨特。玫瑰翠屏山風景區聞名中外,1985年濟南市將翠屏山列入了市八大旅遊區之一。
遺跡名稱:濟北王墓
地點:山東省長清縣城西南15公里處
由來:濟北王墓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諸侯王墓,由雙乳山漢墓、福祿山漢墓及東辛漢墓組成。
遺跡名稱:洪範池
地點:山東平陰縣城西南30公里的洪範池旅遊區
由來:
景區東、西、南三面環山,山下多泉,長年不涸。屬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旅遊區內有大小泉水九處,山峰一百餘個,有唐、宋、明以來的遺址建築,名人文筆,碑文、石雕,茂密的山林和遍布境內的干鮮果園。「龍泉水」亦稱「洪範浮金」,泉水長年不息,「匯泉水庫」集水為湖,在此可遠眺「雲翠山」、「油簍寨」、「大寨山」和「天池山」。還有唐刻石佛、「閣老書屋」等景點。「雲翠山」南天觀山景集中區,又是古廟會舊址,峰頂東眺泰山,西觀黃河,四周群山環抱,綠樹常青。「大山監山」又名大寨山,有古廟、古墳於其上,自然景色更為別具一格。兩峰相連之峭壁懸崖,壁長30多米,寬僅一米有餘,謂之「仙人橋」、「昧心橋」,明代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萬曆皇帝的老師於慎行過後回首提筆「阿彌陀佛」手跡尚存。東有透風崖,雲自山崖夾縫中穿過。山景集中體現在「雲翠山」、「大寨山」之中,「雲翠山」的南天觀有石結構的「蓬萊閣」、回陽洞、「日月泉」、古戲台亭閣,院內有於閣老的碑文等。於林,明代文學家、萬曆皇帝的老師於慎行的墓地,有44株國內稀有的白皮鬆,以及萬曆皇帝的親筆提字和漢白玉石刻及部分石雕。
遺跡名稱:四門塔
地點: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蘇家莊
由來:四門塔景區位於濟南市南部山區,為我國現在最古老的單頂石塔,景區地處柳埠國家森林公園。氣候屬季風氣候,地形屬山陵地形。該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郎公和尚曾在神通寺做過主持,當時僧人達500餘眾(公元351年)。景區內有隋代的四門塔,唐代的千佛崖和龍虎塔,唐以後的主要遺跡有元、明、清代的碑刻、故墓、塔林、湧泉、瀑布、竹林;景區內的金牛山空中花園,每年夏季為夏令營基地和農業生態游基地。主要景點有神通寺大殿、四門塔、墓塔村、龍虎塔、千佛崖石窟造像、湧泉庵遺址、竹林、金牛山空中花園。唐南平長公主顯慶三年為唐太宗李世民祈福增壽,於顯慶三年在四門塔千佛崖刻坐佛一尊,豐滿的面型,顯得秀麗而安祥,現存千佛崖南第一尊即是。四門塔對面有一座金牛山,傳說一個金牛居於山上,每年三月出來一天,一蠻人將其抓住,從此該山每年三月有一石洞滴水,據說是山神懷念金牛而流的眼淚。景區內有按三星級標准興建的四季村賓館,為遊客吃、住提供優質服務;有22路公交車直達市區,還有很多個體大客車相通;有導游為遊人提供服務,並設有旅遊商品商店,出售木魚石等旅遊紀念品。景區東有跑馬嶺世界動物園、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旅遊的最佳季節為春夏秋三季,春天有漫山遍野的桃梨,芬芳怡人,夏季是避暑和品嘗各種山珍野味的好去處,秋季為各種干鮮果品豐收的季節。著名的特產有糖酥煎餅、山楂、粟子、核桃、蘋果等,景區內各種干鮮果品可供遊人購買。
遺跡名稱:雙乳山漢墓
地點:濟南市長清區西南15公里的歸德鎮雙乳山山頂上
由來:
雙乳山漢墓距濟南市38公里。始建於西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據考證該墓是濟北王劉寬之墓。因該墓破壞嚴重,1995年10月至1996年7月,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群鑿山為陵,為呈「甲」字形的豎穴石坑木槨墓,直接鑿岩成穴,總面積約1500平方米。分墓室和墓道兩部分,總長85米。墓室在南郊,基本呈正方形。墓室總深度達22米,面積約100平方米。總鑿石室達8700平方米。墓內隨葬銅器、玉器、漆器、鐵器、陶器、金餅、車馬器具和家禽等2400餘件。出土玉器以玉覆面和玉枕最為精緻,玉覆面由額、頤、腮、頰、頜、耳等部分組成,形象生動,對稱協調,渾然一體,且十分獨特。此外,墓內還隨葬有雙轅或單轅、結構各不相同馬車5輛,所用車馬器大多鎦金或裝飾金銀的雲雷紋、飛禽走獸紋等紋樣,十分精緻。該墓未經盜擾,保存完整,隨葬品較豐富,增進了人們對漢代考古、歷史等方面的認識。雙乳山漢墓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為保護這一古跡,供國內外各界研究、參觀游覽,西漢濟北王陵博物館正在加緊建設。博物館總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由王墓、後墓、陵園、藏寶館、王陵廣場、博物館配套用房6部分組成。建設濟北王陵博物館將為進一步進行學術考察研究提供良好環境。雙乳山古漢墓屬人文景觀,現已進行開發。
遺跡名稱:危山兵馬俑
地點:濟南章丘市聖井鎮政府駐地南方附近的危山風景區半山腰上
由來:危山兵馬俑是目前山東地區發現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馬俑陪葬坑,是「我國繼秦始皇兵馬俑、陝西咸陽楊家窪兵馬俑之後,發現的第三大兵馬俑坑。」
這些應該夠五個吧。你是燕山初一的吧。咱們都是。這個作業我已經做完了。要求雖然是有關歷史書的。但哪有這么正好的。只要交作業都會給你分的。以前那個印章作業不就是么。要求這么多。我用了一個課間的時間做好的。交上去還得8分呢。而且還晚交了。所以。。給我分吧。至少我也挺努力了哈。~參考資料:我的作業。
4. 章丘市的環境問題
市情概況
章丘市地處齊魯腹地,南依泰山,北臨黃河,西距省會濟南市區40公里,是省轄、濟南市代管的縣級市,總面積1855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街道),908個行政村(居),總人口100.4萬。
章丘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先人早在9000年前即在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並創造了歷代英才。有城子崖遺址、齊長城、東平陵故城等眾多歷史遺跡,近年發現的洛庄漢墓、危山彩繪兵馬俑名揚海內外。歷代名人輩出,是戰國時期哲學家鄒衍、唐代名相房玄齡、宋代詞人李清照、近代商業資本家孟洛川的故鄉。章丘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25種,是全國重點產煤縣(市)、優質鋁土出口基地和石灰石儲區。境內自然景觀優美,有百脈泉、七星台、錦屏山、朱家峪民俗村等風景區。市區群泉噴涌,素有「小泉城」之稱。交通便利,膠濟鐵路、濟青路、經十東路和濟青高速、濟萊高速貫穿東西,O九路、章萊路縱貫南北;濟南國際機場距市區35公里。
近年來,我市緊緊抓住濟南東擴的發展機遇,提出了「建設濟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的定位,確立了「一二三四六六」的總體發展思路:即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小康、建設和諧章丘「一個總目標」,牢牢把握富強、和諧「兩個主題」,突出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升級、社會結構升級「三個升級」,堅持富民優先、科教優先、環保優先、節約優先「四個優先」,在更高層次上實施科教興市、工業強市、依法治市、城鎮帶動、外向拉動和可持續發展「六大戰略」,在更高水平上推進現代產業建設、現代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城市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六大突破」,努力實現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和諧發展,把章丘建設成為全省首善之區的首善之地。
經濟實力顯著提升。2007年,完成生產總值320.5億元,增長18.9%,地方財政收入17.9億元,增長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654元和7051元,增長12.4%、13%。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407家,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46家,華電章丘發電、中國重汽、可口可樂、中氟化工、豐匯機械、香港安莉芳服裝等大項目建成投產,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裝備、精細化工、機械製造、能源動力等主導產業為支撐的發展格局。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前50強,列2007年度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第30位,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第40位,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第9位。
城鄉環境顯著變化。圍繞建設現代化山水園林中等城市目標,突出特色,建設精品,實施城區「三縱六橫」框架路和村村通硬化路工程,城鄉道路通車里程達到2017公里。濟南植物園、朱家峪、七星台等景點建成開放,高起點規劃了「兩泉三河五湖」城市水系,實施百脈泉廣場公園一體化、眼明泉公園、清照詞園等泉水特色工程,「小泉城」特色進一步凸顯。實施大綠化工程,城市綠化面積達到124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9%,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百脈泉公園獲國家4A級景區稱號,被聯合國評為「全球優秀生態旅遊景區」。
自然環境:
地理位置
章丘市位於山東省中部,濟南市區東50公里處,北緯36°25′-37°09′,東經117°10′-117°35′之間。西鄰濟南市歷城區,東連淄博市,南交泰安、萊蕪市,東北與鄒平縣接壤,西北隔黃河與濟陽縣相望。南北長70公里,東西寬37公里,總面積1855平方公里。市治明水,城區面積23.5平方公里。
膠濟鐵路、濟青公路、濟青高速公路、經十東路、章萊路、潘王路、0九路縱橫貫通交錯,四通八達。濟南國際機場位於章丘境內,半小時車程可達京滬、京福高速公路,3小時車程可達青島港口。
地 質
南部屬魯西隆起區,北部為濟陽凹陷區,屬旋扭性構造魯西系的外旋層部位,南北向與北西向壓扭性斷層發育。這些斷層的垂直錯動與水平側移,嚴重破壞了古代沉積地層的連續性。特別是文祖斷層,兩盤南北向位移15公里,使斷層兩側在地形、地質和地下水源等方面,形成顯著的東西差異。地質構造形成普遍為單斜岩層,以塊斷為主,褶皺少見。岩層走向北西60°,傾向北東30°,傾角7°~13°。各地質時代的地層發育齊全。山區自南而北分布為變質岩、石灰岩、頁岩、煤層、火山噴出岩等,丘陵河谷和沖積平原則廣泛分布泥岩,下部為淡水灰岩,上部為砂礫石層及各種土類。
地 形
地處泰沂山區北麓,與華北平原接壤,長城嶺綿延於南,長白山矗立於東。地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自南而北依次為山區、丘陵、平原、窪地,分別佔全市總面積的30.8%、25.9%、30.7%和12.6%。最高峰為南部的雞爪頂,海拔924米;最低處系北部辛寨鄉朱家窪一帶,海拔15米。
氣 候
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季風區的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雪少乾冷。年均日照2647.6小時,日照率60%;年均氣溫12.8℃,高溫年13.6℃,低溫年11.7℃;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一般為500~700毫米。季風,因受地勢影響,反映不明顯,除5月份以C(靜風)及SSW(南南西)為主導風向,其他月份以C(靜風)及ESE(東南東)為主導風向,相對濕度為65%,最高年均73%、最低年均59%。無霜期192天,最長218天、最短167天。
水 文
境內大部地區屬小清河水系,東南部少數山區屬大汶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黃河、小清河、綉江河,東、西巴漏河,漯河、巨野河等。黃河為西北界河,從歷城區大沙灘西南入境,至黃河鄉常家莊入鄒平縣,過境河段27.08公里,年均徑流量425億立方米。小清河位於西北部,從歷城區北柴家莊東北入境,至水寨鎮小賈庄入鄒平縣,過境河段18.8公里,年均徑流量7.77億立方米。綉江河,源於明水百脈泉,全長32.8公里,最後注入小清河。東巴漏河,在東南部,屬季節河,源於淄博市博山區,由石門入境,至相公庄鎮寨子入漯河,全長34.4公里。西巴漏河,在中南部,屬季節河,源於垛庄鎮四角城北坡,至綉惠鎮金盤村北入綉江河,全長68.8公里。漯河,於相公庄鎮龍灣頭上接東巴漏河,至刁鎮東北入芽庄湖,全長28公里。巨野河,西支源於歷城區大龍堂拔槊泉,東支源於北曹范村西,兩支在龍山鎮北匯入杜張水庫,全長46.8公里。主要湖泊白雲湖,在西北部,總面積17.4平方公里,水面積7.5平方公里,水深1~3米。芽庄湖,在市東北角,總面積5.38平方公里,水面積2.17平方公里,水深一般1.9米。
摘自《走進章丘》
5. 素有「金高唐」之美譽的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山東省高唐縣,地處魯西平原,聊城市北部,轄七鎮八鄉,748個行政
廣告嗎?資料有誤!至少沒提到街道辦事處的情況!
6. 尋找八上歷史(人教版)課本內容有關的濟南遺跡,至少5處,每處寫出遺跡名稱、地點、由來。
好心幫你找的,即便不用也要感謝我呀~
遺跡名稱:黃崖山山寨
地點:山東長清縣孝里鎮境內大峰山東北側2公里
由來:黃崖山山寨方圓0.7平方公里,距濟南市59公里,海拔426米,因山崖呈黃色而得名黃崖山,清朝咸豐6年間(公元1856年)江蘇儀徵人張積中在山上建寨避兵講學,遂張名為黃崖山寨 。 黃崖山東西南三面異峰突起,絕壁如削,唯西北向有一崎嶇小徑,蜿蜒通向山頂。自張積中來黃崖山後,砌牆成寨。並修築疊澀式房屋一千二百餘間,總建築面積達六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祭祀堂」、「詠歸台」、「璇璣書屋」、「吳家宅子」等,山寨和房屋建築遺址至今脈絡清晰。現存的「一寨門」,寨牆厚1.6米,高2.5米,長五百餘米,全部用青石砌成,建有排槍、箭孔;「二寨門」兩側建有哨樓,寨牆厚1米,高2.5米,長600米。山寨主建築「祭祀堂」為凹字形鎖皮廳,東西長21.1米,南北寬13.2米,現僅存3.5米高殘牆。堂西南800米有一處院落,稱「吳家宅子」,曾是濟南知府吳載勛避兵之處,現存完整石屋4間。
遺跡名稱:碧霞元君祠
地點:山東濟南市章丘綉惠鎮
由來:錦屏山興盛於清初。章丘綉惠鎮山頭店村秀才韓陽成出家修道,於雍正七年(1729年)來此山修煉。他白天下山化緣,夜晚棲息山洞。在周邊鄉村村民的鼎力支持下,歷經20多年籌集物資,大興建築,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成碧霞元君祠和老君堂兩大建築群,使錦屏山名聲遠揚。
遺跡名稱:玫瑰翠屏山旅遊區
地點:平陰縣城西南10公里
由來:玫瑰翠屏山旅遊區屬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以翠屏山為中心的平陰玫瑰是中國玫瑰的代表,不僅栽培歷史悠久,而且花大瓣厚,色艷味濃,品質優異而聞名中外,每逢花開季節,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坐落在玫瑰鎮境內的翠屏山周圍遍植玫瑰萬余畝。翠屏山頂的「寶峰寺」建於北魏,院內的多佛塔建於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明嘉靖年重修。多佛塔雄偉壯觀,青石築成,十三層八棱狀,高19.7米,現有88蹲立雕佛石鑲嵌在四周的佛龕內;冠剎高1.9米,內分三級,寶瓶外文字清晰可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上有奇石怪樹,迂迴曲折的山間台階,「水山疊翠」、「二郎劈石」等名勝山石,點綴著山巒。存有南北朝石刻、廟宇的遺址、道庵、摩崖造像(唐代)、碑刻多處,風格獨特。玫瑰翠屏山風景區聞名中外,1985年濟南市將翠屏山列入了市八大旅遊區之一。
遺跡名稱:濟北王墓
地點:山東省長清縣城西南15公里處
由來:濟北王墓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諸侯王墓,由雙乳山漢墓、福祿山漢墓及東辛漢墓組成。
遺跡名稱:洪範池
地點:山東平陰縣城西南30公里的洪範池旅遊區
由來:
景區東、西、南三面環山,山下多泉,長年不涸。屬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旅遊區內有大小泉水九處,山峰一百餘個,有唐、宋、明以來的遺址建築,名人文筆,碑文、石雕,茂密的山林和遍布境內的干鮮果園。「龍泉水」亦稱「洪範浮金」,泉水長年不息,「匯泉水庫」集水為湖,在此可遠眺「雲翠山」、「油簍寨」、「大寨山」和「天池山」。還有唐刻石佛、「閣老書屋」等景點。「雲翠山」南天觀山景集中區,又是古廟會舊址,峰頂東眺泰山,西觀黃河,四周群山環抱,綠樹常青。「大山監山」又名大寨山,有古廟、古墳於其上,自然景色更為別具一格。兩峰相連之峭壁懸崖,壁長30多米,寬僅一米有餘,謂之「仙人橋」、「昧心橋」,明代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萬曆皇帝的老師於慎行過後回首提筆「阿彌陀佛」手跡尚存。東有透風崖,雲自山崖夾縫中穿過。山景集中體現在「雲翠山」、「大寨山」之中,「雲翠山」的南天觀有石結構的「蓬萊閣」、回陽洞、「日月泉」、古戲台亭閣,院內有於閣老的碑文等。於林,明代文學家、萬曆皇帝的老師於慎行的墓地,有44株國內稀有的白皮鬆,以及萬曆皇帝的親筆提字和漢白玉石刻及部分石雕。
遺跡名稱:四門塔
地點: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蘇家莊
由來:四門塔景區位於濟南市南部山區,為我國現在最古老的單頂石塔,景區地處柳埠國家森林公園。氣候屬季風氣候,地形屬山陵地形。該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郎公和尚曾在神通寺做過主持,當時僧人達500餘眾(公元351年)。景區內有隋代的四門塔,唐代的千佛崖和龍虎塔,唐以後的主要遺跡有元、明、清代的碑刻、故墓、塔林、湧泉、瀑布、竹林;景區內的金牛山空中花園,每年夏季為夏令營基地和農業生態游基地。主要景點有神通寺大殿、四門塔、墓塔村、龍虎塔、千佛崖石窟造像、湧泉庵遺址、竹林、金牛山空中花園。唐南平長公主顯慶三年為唐太宗李世民祈福增壽,於顯慶三年在四門塔千佛崖刻坐佛一尊,豐滿的面型,顯得秀麗而安祥,現存千佛崖南第一尊即是。四門塔對面有一座金牛山,傳說一個金牛居於山上,每年三月出來一天,一蠻人將其抓住,從此該山每年三月有一石洞滴水,據說是山神懷念金牛而流的眼淚。景區內有按三星級標准興建的四季村賓館,為遊客吃、住提供優質服務;有22路公交車直達市區,還有很多個體大客車相通;有導游為遊人提供服務,並設有旅遊商品商店,出售木魚石等旅遊紀念品。景區東有跑馬嶺世界動物園、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旅遊的最佳季節為春夏秋三季,春天有漫山遍野的桃梨,芬芳怡人,夏季是避暑和品嘗各種山珍野味的好去處,秋季為各種干鮮果品豐收的季節。著名的特產有糖酥煎餅、山楂、粟子、核桃、蘋果等,景區內各種干鮮果品可供遊人購買。
遺跡名稱:雙乳山漢墓
地點:濟南市長清區西南15公里的歸德鎮雙乳山山頂上
由來:
雙乳山漢墓距濟南市38公里。始建於西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據考證該墓是濟北王劉寬之墓。因該墓破壞嚴重,1995年10月至1996年7月,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群鑿山為陵,為呈「甲」字形的豎穴石坑木槨墓,直接鑿岩成穴,總面積約1500平方米。分墓室和墓道兩部分,總長85米。墓室在南郊,基本呈正方形。墓室總深度達22米,面積約100平方米。總鑿石室達8700平方米。墓內隨葬銅器、玉器、漆器、鐵器、陶器、金餅、車馬器具和家禽等2400餘件。出土玉器以玉覆面和玉枕最為精緻,玉覆面由額、頤、腮、頰、頜、耳等部分組成,形象生動,對稱協調,渾然一體,且十分獨特。此外,墓內還隨葬有雙轅或單轅、結構各不相同馬車5輛,所用車馬器大多鎦金或裝飾金銀的雲雷紋、飛禽走獸紋等紋樣,十分精緻。該墓未經盜擾,保存完整,隨葬品較豐富,增進了人們對漢代考古、歷史等方面的認識。雙乳山漢墓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為保護這一古跡,供國內外各界研究、參觀游覽,西漢濟北王陵博物館正在加緊建設。博物館總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由王墓、後墓、陵園、藏寶館、王陵廣場、博物館配套用房6部分組成。建設濟北王陵博物館將為進一步進行學術考察研究提供良好環境。雙乳山古漢墓屬人文景觀,現已進行開發。
遺跡名稱:危山兵馬俑
地點:濟南章丘市聖井鎮政府駐地南方附近的危山風景區半山腰上
由來:危山兵馬俑是目前山東地區發現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馬俑陪葬坑,是「我國繼秦始皇兵馬俑、陝西咸陽楊家窪兵馬俑之後,發現的第三大兵馬俑坑。」
7. 跪求:與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內容有關的濟南歷史遺跡!急!!!!!!!!
遺跡名稱:黃崖山山寨
地點:山東長清縣孝里鎮境內大峰山東北側公里
由來:黃崖山山寨方圓0.7平方公里,距濟南市59公里,海拔426米,因山崖呈黃色而得名黃崖山,清朝咸豐6年間(公元1856年)江蘇儀徵人張積中在山上建寨避兵講學,遂張名為黃崖山寨 。 黃崖山東西南三面異峰突起,絕壁如削,唯西北向有一崎嶇小徑,蜿蜒通向山頂。自張積中來黃崖山後,砌牆成寨。並修築疊澀式房屋一千二百餘間,總建築面積達六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祭祀堂」、「詠歸台」、「璇璣書屋」、「吳家宅子」等,山寨和房屋建築遺址至今脈絡清晰。現存的「一寨門」,寨牆厚1.6米,高2.5米,長五百餘米,全部用青石砌成,建有排槍、箭孔;「二寨門」兩側建有哨樓,寨牆厚1米,高2.5米,長600米。山寨主建築「祭祀堂」為凹字形鎖皮廳,東西長21.1米,南北寬13.2米,現僅存3.5米高殘牆。堂西南800米有一處院落,稱「吳家宅子」,曾是濟南知府吳載勛避兵之處,現存完整石屋4間。
遺跡名稱:碧霞元君祠
地點:山東濟南市章丘綉惠鎮
由來:錦屏山興盛於清初。章丘綉惠鎮山頭店村秀才韓陽成出家修道,於雍正七年(1729年)來此山修煉。他白天下山化緣,夜晚棲息山洞。在周邊鄉村村民的鼎力支持下,歷經20多年籌集物資,大興建築,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成碧霞元君祠和老君堂兩大建築群,使錦屏山名聲遠揚。
遺跡名稱:玫瑰翠屏山旅遊區
地點:平陰縣城西南10公里
由來:玫瑰翠屏山旅遊區屬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以翠屏山為中心的平陰玫瑰是中國玫瑰的代表,不僅栽培歷史悠久,而且花大瓣厚,色艷味濃,品質優異而聞名中外,每逢花開季節,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坐落在玫瑰鎮境內的翠屏山周圍遍植玫瑰萬余畝。翠屏山頂的「寶峰寺」建於北魏,院內的多佛塔建於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明嘉靖年重修。多佛塔雄偉壯觀,青石築成,十三層八棱狀,高19.7米,現有88蹲立雕佛石鑲嵌在四周的佛龕內;冠剎高1.9米,內分三級,寶瓶外文字清晰可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上有奇石怪樹,迂迴曲折的山間台階,「水山疊翠」、「二郎劈石」等名勝山石,點綴著山巒。存有南北朝石刻、廟宇的遺址、道庵、摩崖造像(唐代)、碑刻多處,風格獨特。玫瑰翠屏山風景區聞名中外,1985年濟南市將翠屏山列入了市八大旅遊區之一。
遺跡名稱:濟北王墓
地點:山東省長清縣城西南15公里處
由來:濟北王墓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諸侯王墓,由雙乳山漢墓、福祿山漢墓及東辛漢墓組成。
遺跡名稱:洪範池
地點:山東平陰縣城西南30公里的洪範池旅遊區
由來:
景區東、西、南三面環山,山下多泉,長年不涸。屬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旅遊區內有大小泉水九處,山峰一百餘個,有唐、宋、明以來的遺址建築,名人文筆,碑文、石雕,茂密的山林和遍布境內的干鮮果園。「龍泉水」亦稱「洪範浮金」,泉水長年不息,「匯泉水庫」集水為湖,在此可遠眺「雲翠山」、「油簍寨」、「大寨山」和「天池山」。還有唐刻石佛、「閣老書屋」等景點。「雲翠山」南天觀山景集中區,又是古廟會舊址,峰頂東眺泰山,西觀黃河,四周群山環抱,綠樹常青。「大山監山」又名大寨山,有古廟、古墳於其上,自然景色更為別具一格。兩峰相連之峭壁懸崖,壁長30多米,寬僅一米有餘,謂之「仙人橋」、「昧心橋」,明代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萬曆皇帝的老師於慎行過後回首提筆「阿彌陀佛」手跡尚存。東有透風崖,雲自山崖夾縫中穿過。山景集中體現在「雲翠山」、「大寨山」之中,「雲翠山」的南天觀有石結構的「蓬萊閣」、回陽洞、「日月泉」、古戲台亭閣,院內有於閣老的碑文等。於林,明代文學家、萬曆皇帝的老師於慎行的墓地,有44株國內稀有的白皮鬆,以及萬曆皇帝的親筆提字和漢白玉石刻及部分石雕。
遺跡名稱:四門塔
地點: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蘇家莊
由來:四門塔景區位於濟南市南部山區,為我國現在最古老的單頂石塔,景區地處柳埠國家森林公園。氣候屬季風氣候,地形屬山陵地形。該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郎公和尚曾在神通寺做過主持,當時僧人達500餘眾(公元351年)。景區內有隋代的四門塔,唐代的千佛崖和龍虎塔,唐以後的主要遺跡有元、明、清代的碑刻、故墓、塔林、湧泉、瀑布、竹林;景區內的金牛山空中花園,每年夏季為夏令營基地和農業生態游基地。主要景點有神通寺大殿、四門塔、墓塔村、龍虎塔、千佛崖石窟造像、湧泉庵遺址、竹林、金牛山空中花園。唐南平長公主顯慶三年為唐太宗李世民祈福增壽,於顯慶三年在四門塔千佛崖刻坐佛一尊,豐滿的面型,顯得秀麗而安祥,現存千佛崖南第一尊即是。四門塔對面有一座金牛山,傳說一個金牛居於山上,每年三月出來一天,一蠻人將其抓住,從此該山每年三月有一石洞滴水,據說是山神懷念金牛而流的眼淚。景區內有按三星級標准興建的四季村賓館,為遊客吃、住提供優質服務;有22路公交車直達市區,還有很多個體大客車相通;有導游為遊人提供服務,並設有旅遊商品商店,出售木魚石等旅遊紀念品。景區東有跑馬嶺世界動物園、國家森林公園等景點。旅遊的最佳季節為春夏秋三季,春天有漫山遍野的桃梨,芬芳怡人,夏季是避暑和品嘗各種山珍野味的好去處,秋季為各種干鮮果品豐收的季節。著名的特產有糖酥煎餅、山楂、粟子、核桃、蘋果等,景區內各種干鮮果品可供遊人購買。
遺跡名稱:雙乳山漢墓
地點:濟南市長清區西南15公里的歸德鎮雙乳山山頂上
由來:
雙乳山漢墓距濟南市38公里。始建於西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據考證該墓是濟北王劉寬之墓。因該墓破壞嚴重,1995年10月至1996年7月,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群鑿山為陵,為呈「甲」字形的豎穴石坑木槨墓,直接鑿岩成穴,總面積約1500平方米。分墓室和墓道兩部分,總長85米。墓室在南郊,基本呈正方形。墓室總深度達22米,面積約100平方米。總鑿石室達8700平方米。墓內隨葬銅器、玉器、漆器、鐵器、陶器、金餅、車馬器具和家禽等2400餘件。出土玉器以玉覆面和玉枕最為精緻,玉覆面由額、頤、腮、頰、頜、耳等部分組成,形象生動,對稱協調,渾然一體,且十分獨特。此外,墓內還隨葬有雙轅或單轅、結構各不相同馬車5輛,所用車馬器大多鎦金或裝飾金銀的雲雷紋、飛禽走獸紋等紋樣,十分精緻。該墓未經盜擾,保存完整,隨葬品較豐富,增進了人們對漢代考古、歷史等方面的認識。雙乳山漢墓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為保護這一古跡,供國內外各界研究、參觀游覽,西漢濟北王陵博物館正在加緊建設。博物館總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由王墓、後墓、陵園、藏寶館、王陵廣場、博物館配套用房6部分組成。建設濟北王陵博物館將為進一步進行學術考察研究提供良好環境。雙乳山古漢墓屬人文景觀,現已進行開發。
遺跡名稱:危山兵馬俑
地點:濟南章丘市聖井鎮政府駐地南方附近的危山風景區半山腰上
由來:危山兵馬俑是目前山東地區發現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馬俑陪葬坑,是「我國繼秦始皇兵馬俑、陝西咸陽楊家窪兵馬俑之後,發現的第三大兵馬俑坑。」
這些應該夠五個吧。你是燕山初一的吧。咱們都是。這個作業我已經做完了。要求雖然是有關歷史書的。但哪有這么正好的。只要交作業都會給你分的。以前那個印章作業不就是么。要求這么多。我用了一個課間的時間做好的。交上去還得8分呢。而且還晚交了。所以。。給我分吧。至少我也挺努力了哈。~
8. 驪山有哪些古跡遺址
驪山是秦嶺北側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20餘千米,遠望山勢如同一匹駿馬,故名驪山。驪山溫泉噴涌,風景秀麗多姿,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為帝王游樂寶地。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是游覽勝地,曾營建過許多離宮別墅。這里有被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烽火戲諸侯的烽火台等。
驪山風景秀麗,相傳周幽王在此建驪宮,秦始皇時改為「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為離宮,唐太宗營建宮殿取名「湯泉宮」,唐玄宗再次擴建取名華清宮,因以溫泉為特徵,又稱華清池。
驪山是我國名山之一,是唐華清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山勢峻峭斷層地貌別具一格,其森林景觀獨具特色,有千畝側柏林、驪山擰擰柏、八戒顯形樹等。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驪山均留下烙印,古跡遺址星羅棋布、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離宮別墅皇家風范、地熱溫泉極具魅力。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的驪山北麓,它南依驪山的層巒疊嶂之中,山林蔥郁;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卧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秦始皇陵陵園按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咸陽的布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築有內外兩重城垣,陵園分內城垣和外城垣,陵區內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陵區封土呈四方錐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刷陵墓,秦始皇還下令將南北向的水流改成東西向。級階梯,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為了防止河流沖陵園的南部有一個土冢,築有內外兩道夯土城牆,分別象徵皇城和宮城。在內城和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馬廄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員的墓室。秦始皇帝陵以其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著稱於世。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我國秦始皇陵則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地下宮殿是秦始皇陵墓建築的核心部分,位於封土堆之下。陵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眾多,內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多處。秦始皇陵共發現10座城門,南北城門與內垣南門在同一中軸線上。墳丘的北邊是陵園的中心部分,東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東西兩側還並列著4座建築遺存,有專家認為是寢殿建築的一部分。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我國發現的體型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由此埋葬在地2000多年的寶藏得以面世,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
兵馬俑坑現已發掘3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0000多件青銅兵器。坑內的陶塑藝術作品是仿製的秦宿衛軍。近萬個或手執弓、箭、弩,或手持青銅戈、矛、戟,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的陶質衛士,分別組成了步、弩、車、騎4個兵種。
從石瓮水潭處攀援西行是從東綉嶺通往西綉嶺的一段險道。要上行,必須手足並用,盤旋而上,如同雞上架一般,故而得名。
牡丹溝溝中有泉,稱「美泉」。據說,用這股美泉澆灌的牡丹,花色特別嬌艷。
驪山華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