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保護西柏坡遺址
㈠ 在西柏坡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
一、頒布首部土地法:
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徹底的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
二、解放第一座大城市——石家莊
1947年11月6日,我軍對石家莊發起進攻,經6晝夜激戰,於12日解放石家莊並在大石橋下活捉了敵第32師師長劉英,共殲敵24000餘人。
三、統一解放區的財經工作
1947年7月14日,華北財經辦事處在平山縣夾峪村成立,由董必武任主任,華北采辦成立後,統一協調除東北之外的其他各解放區的財經政策,為解放戰爭的財力供給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中央工委在西柏坡還領導了華北地區的經濟建設和軍工生產。
四、指揮三大戰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黨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揮的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五、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後,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應當採取的基本政策。
㈡ 西柏坡中央舊址據說是復建,原址被水庫淹了,真是這樣嗎
沒錯。現在的舊址下面是崗南水庫,1958年修建,現址在原址位置上後推了500米,上升了57米。
希望有幫助
㈢ 西柏坡舊遺址是真的嗎
是真的,當時的黨中央和軍隊的指揮中樞曾經都在這里。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專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屬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全中國,故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命運定於此村」的美譽。為我國革命聖地之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5A級景區。
西柏坡一帶村莊很多,為什麼偏偏選中西柏坡作為中央工委的駐地呢?朱德總司令的秘書潘開文當時實地參加了考察和選擇,他回憶說:「我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一是村子要適當集中,將來後委一些機關要來,能放得下(至於中央、毛主席來不來,誰也沒說,我們更不知道,並且那應該是以後的事);二是交通要便利,便於和各解放區的聯系;三是安全問題。盡管洪子店、郭蘇、夾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標也大,人多不便於保密。西柏坡村子較小,後邊有個小山好防空,並且離周圍村有一段距離(1公里左右),便於保密;四是住宿條件。西柏坡當時許多房子被鬼子燒了,但基礎很好,便於建設,將來住在一起比較集中,方便工作。」
㈣ 西柏坡紀念館兩個務必是什麼
兩個務必是抄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要求全黨在勝利面前要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後要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相關介紹:
西柏坡紀念館採用「以史帶人,以人帶物」的陳列方式,精心把握陳列韻律,重點設計了序廳大型群雕、三大戰役半景畫館、電報長廊和「兩個務必」浮雕牆四個亮點。合理利用現代化展示技術和手段,陳列形式豐富多樣。
(4)怎麼保護西柏坡遺址擴展閱讀
「兩個務必」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首先,從直接背景看,「兩個務必」形成於中共中央進駐西柏坡時期,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前夕。解放戰爭中後期,中央工委、後委和毛主席、黨中央先後從陝北向華北轉移,進駐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
從1947年5月中央工委進駐西柏坡,到1949年3月毛主席、黨中央由西柏坡移駐北京,前後不到兩年時間。黨中央駐西柏坡時期,三大戰役的發動和全面勝利,標志著全國勝利即將來臨。
㈤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的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1977年建立的西柏坡紀念館由中共中央舊址、陳列館、書法石刻園和傳統教育系列工程4個教育參觀區域組成。中共中央舊址大院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的舊居及解放軍總部舊址,中共中央舊址大院的前後院之間是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會議舊址;大院的最西部是1948年中共中央九月會議舊址。
陳列館現有12個展廳,內藏革命文物2000餘件,書法石刻園內鑲嵌有贊頌西柏坡的300餘幅書法題詞。傳統教育系列工程有五大中央書記銅像、領袖風范雕塑園、西柏坡紀念碑等。
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駐地。位於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1948年 9月,中共中央曾在此召開九月會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1949年 3月,中國共產黨還在此召開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的中共中央舊址大院,是1958年修建崗南水庫後,於1971年開始在原址北面山坡上按原布局、利用原房屋構件等復原修建的。大門向南,分前後兩院,面積1.6 萬平方米,建築為磚木結構平頂房。前院自東而西一座座小院依次為周恩來舊居、任弼時舊居、毛澤東舊居、軍委作戰室舊址、劉少奇舊居、董必武舊居、中共中央九月會議舊址。後院東北部三間窯洞式建築為朱德辦公室和居室舊址。大院西部前後院之間有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舊址。
舊址和故居內均有復原陳列。1976~1978年,修建了西柏坡紀念館。
㈥ 現在開放參觀的西柏坡舊址據說是復建,原址被水庫淹了,真是這樣嗎
是的,原西柏坡舊址在現在的水庫底下,那時候在滹沱河沿岸,地勢平坦,糧產豐富。後來58年修建崗南水庫,把原來的地方給淹了。人們被迫遷移到山坡上了。現在的舊址是按照原來的樣子復制的。
㈦ 關於西柏坡的一些歷史資料
西柏坡這個冀西山區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水土肥美。據史書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於唐代,因村後坡嶺上翠柏蒼郁而得名。
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她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匯處。
在一片向陽的馬蹄狀山坳里,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距華北重鎮石家莊僅90公里。
交通方便,易守難攻,既適宜危機時刻向山裡撤退,順利時又便於向城市進軍。從經濟條件來看,西柏坡村一帶村莊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灘地肥美。
地寬糧豐,稻麥兩熟。聶榮臻元帥曾這樣說過:「平山縣可稱得上是我們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較發達的農業經濟,有利於保障軍民的經濟供給,為黨中央駐地提供物質基礎。
(7)怎麼保護西柏坡遺址擴展閱讀:
1948年3月20日,黨中央作出了移至華北同中央工委合並的決定。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率領黨中央機關由陝西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告別了生活戰鬥了十三度春秋的陝北根據地,向西柏坡轉移。
3月24日到達中央後委駐地——山西臨縣雙塔村。4月11日到達了晉察冀軍區駐地阜平縣城南庄。4月23日,周恩來、任弼時等同志率部分工作人員先期到達了西柏坡,黨中央與中央工委勝利會合。
5月1日,黨中央在西柏坡開始辦公,中央前委、工委、後委即行撤銷。毛澤東因准備赴蘇聯談判,在阜平逗留了一段時間,5月26日到達西柏坡。
㈧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的介紹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坐落在河北省平山縣境內,距省會石家莊80公里,此處曾版是中共中央和解放權軍總部所在地。建國前中共中央的許多重要會議在此召開,包括三大戰役在內的一系列戰役在此運籌和指揮,毛澤東的幾十篇光輝著作在此誕生,它是當年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1982年國務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㈨ 西柏坡遺跡是真的嗎
是真的,當時的黨中央和軍隊的指揮中樞曾經都在這里。黨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揮了回震驚中外的遼沈、淮答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全中國,故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命運定於此村」的美譽。為我國革命聖地之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5A級景區。
西柏坡一帶村莊很多,為什麼偏偏選中西柏坡作為中央工委的駐地呢?朱德總司令的秘書潘開文當時實地參加了考察和選擇,他回憶說:「我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一是村子要適當集中,將來後委一些機關要來,能放得下(至於中央、毛主席來不來,誰也沒說,我們更不知道,並且那應該是以後的事);二是交通要便利,便於和各解放區的聯系;三是安全問題。盡管洪子店、郭蘇、夾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標也大,人多不便於保密。西柏坡村子較小,後邊有個小山好防空,並且離周圍村有一段距離(1公里左右),便於保密;四是住宿條件。西柏坡當時許多房子被鬼子燒了,但基礎很好,便於建設,將來住在一起比較集中,方便工作。」
㈩ 西柏坡在哪裡
西柏坡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中部。
西柏坡總面積為 16440 平方米,曾是中共中央回所在地,中答共中央、毛主席指揮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震驚中外。
召開了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對解放中國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此,西柏坡有「新中國從這里來」和「中國的命運就在這個村子裡」的美譽。作為中國革命聖地之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西柏坡盛產柿子、黑棗、優質薄皮核桃、紅杏、酸棗等乾果鮮果和胡椒、豆類、花生、小米、高粱等小雜糧。
(10)怎麼保護西柏坡遺址擴展閱讀:
西柏坡地處暖溫帶,屬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氣溫12.5℃。
西柏坡,這個冀西山區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水土肥沃。據史料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於唐代。它是以村後山坡上青翠的柏樹命名的。1935年,村裡的一位老師把「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