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遺址
⑴ 平安寺的介紹
平安寺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東部,在父城遺址南大香山擂鼓台上。建築全部房屋用紅色岩石建成,因而又稱擂鼓台平安寺。
⑵ 對平安良渚想說點什麼
良渚文化為中國來新石器自文化遺址之一,分布地點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發現的該文化遺址。
於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續之間約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
(2)平安遺址擴展閱讀:
杭州三墩發展介紹:
杭州三墩周邊的地域也是十分繁華,北邊的是良渚,南邊的是申花,西邊是未來科技城,東邊是北部新城;交通上紫金隧道通車、紫金港立交,讓杭州三墩北到市中心的通勤時間降低,2號線直達市區。
古鎮三墩,歷史綿延1500餘年,傳西溪,良褚文化之血脈,水網密布,綠茵如被,五業興旺,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的美譽,是最典型的江南水鄉富有之地。
⑶ 世界上有哪些 署名 文化遺址
文化遺址 - 古遺址
從中石器時代到明清所遺留下來的歷史生活遺址。其中舊石器時代僅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地區發現幾十件打制石器,目前尚未發現有遺址,但這些難得的實物,證實了早在二三萬年前的青海並非荒無人煙之地,而是有比新石器時代更為古老的人類在此生存,創造了更為原始的遠古文化。
中石器時代遺址:貴南縣拉乙亥遺址,有30個灶炕,出土遺物1500餘件,多以打制石器為主,種類繁多,做工精細,類型穩定。骨制石磨製技能很高,骨針細長、尖銳、有眼。同國內同時期遺址比較,具有時代古老,面貌獨特,文化內涵及遺物數量豐富的特點。
新石器時代遣址:有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其中馬家窯文化在省內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民和、樂都等地,現已發現文化遺址,墓葬數百處,比較重要並經發掘的有大通上孫家寨、樂都柳灣、腦庄,民和核桃庄、陽窪坡,貴南尕馬台及循化蘇乎撒等處。由於文化內涵和地域的差異,又分石嶺下、馬家窯、半山和馬廠4個類型,其間共延續了2000年之久。
銅石並用時代遺址:境內發現的齊家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河湟谷地,其中以民和、樂都較為集中。經考古發掘的有樂都柳灣、貴南尕馬台、大通上孫家寨和民和清泉等處。尕馬台出土的一面銅鏡保存完好,銅錫之比為1:0.096,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的銅鏡。制陶、紡織有突破性進展。
青銅時代遺址:境內為辛店文化,化隆、循化、民和、樂都較集中,發掘遺址有民和核桃庄、樂都柳灣、大通上孫家寨、互助張卡山、共和合洛寺等近80 處。
青海土著文化遺址:主要有卡約文化和諾木洪文化。
文化遺址 - 古墓葬
漢代以來,河湟谷地、環湖地區保存有大量的古墓葬。現已發掘的漢代墓葬240餘座,其中上孫家寨200餘座。隨葬品有不同質量的陶、銅、鐵、金、銀、玉、石、木等生產、生活用具、裝飾品及車馬飾器、印章、錢幣、兵器、刑具等1萬多件珍品。一匈奴墓中出土篆刻有「漢匈奴歸義親漢長」文字的卧駝銅印,另一墓中出土一批漢代木簡殘片(400片),隸體墨書,流利俊秀,內容為公爵、等級制度、征戰功績、賞賜、軍隊編制、操練規定、作戰部署、兵車配備、弓弩使用等。另有一部分為新發現的《孫子兵法》佚文。平安縣城附近發現漢代畫像磚墓,是難得的藝術珍品。熱水唐代吐蕃墓葬群,有墓葬200餘座,出土了皮靴、鎦金飾品、木碗、木碟、木鳥獸、古藏文木牘等。特別是絲綢文物,其數量之多,品種之餘,圖案之美,技藝之精,時間跨度之大,均屬罕見。織物有織、綉、纈3大類和錦、綾、緙絲、平紋類織物(絹、紗、絁、紬)與繝等,幾乎包括了目前已知唐代所有絲綢品種。墓地曾被列為1983年全國6大重要發現之一。明代墓址僅發現6座,其中有祁秉忠和柴國柱之墓。
柳灣墓地
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一處原始社會墓地。位於樂都高廟鎮柳灣村後,西距縣城17公里。墓地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1974-1980年進行發掘,共發現墓葬1730座,包括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其中馬廠類型1041座。出土文物37000餘件。墓地包括文化類型之多,墓葬之密集,文物之豐富,為國內外考古界所矚目。墓葬為豎穴土坑墓,次為帶有墓道的土洞墓。多有木棺,形狀為:大頭小尾的梯形棺,長方形呈木盆式棺、獨木棺。葬法有單身葬、合葬,並有隨葬品。它的發現對研究我國原始社會氏族有重要學術意義。
文化遺址 - 古城堡
自古以來,青海是中原通往西域、吐蕃的重要通道,加上古代諸多民族形成的割據政權,因而有較多的古城堡遺址,據省考古工作者調查,已知古城遺址百餘處,較為重要的有:
海晏三角城:漢代西海郡城址,王莽時所建,城址保存較完整。東西長650米,南北寬600米,城牆殘高4米,4門可辨。城內發現虎符石匱1尊,還發現西漢和新莽時的五銖、貨幣、大泉五十及東漢銘文瓦當,唐代蓮花紋瓦當和宋代崇寧重寶、聖宋寶等錢幣。
伏俟城:又稱鐵卜加城,位於青海湖西7公里處。城牆保存較好,東西長220米,南北寬200米,牆高12米 ,寬17米,南門寬10米。城為吐谷渾在公元6世紀修築,是晉、南北朝、隋、唐4代吐谷渾王國國都,為當時中西交通樞紐。
石堡城:位於湟源城西20公里處的哈拉庫圖,坐落在褐紅色三面斷崖的方台上,又稱西山營盤台。吐蕃始築於唐宋元六年(718年),叫鐵仞域。因地處交通要沖,地勢險峻,唐時為一重要軍事據點。唐蕃雙方反復爭奪,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曾發掘出開元通寶300枚及陶、磚片等。
西寧古城:初建於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僅築南、北、西牆,更名西平郡。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修築新城,周長4500米,城牆高、厚各15米,有城門,角樓4座,敵樓19座,邏鋪34所。1575年,原城牆加大,表面砌磚。清雍正三年(1725年)大修。
文化遺址 - 石窯寺
河湟地區有西寧北禪寺石窯、平安寺台尕寺石窯、夏宗石窯等。北禪寺石窟位於西寧土樓山半崖中,有近200個洞龕,初建於北魏。現遺存有隋、唐、宋、元時期壁畫。
原始舞樂史上的一顆明珠——大通上孫家寨出土舞蹈花紋彩陶盆
1973年秋季,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了一件距今約5000年的珍貴文物。這就是曾引起歷史、考古、藝術、體育界的極大興趣,聞名中外的舞蹈花紋彩陶盆。
彩陶盆高12.7厘米,口徑28.5厘米,平底侈口,質地細膩,器表呈桔紅色。更為可貴的是陶盆內壁繪有三組舞蹈人花紋,每組五人。舞蹈者頭上留有發辮,背後下部飄拂著飾物,手拉著手,似在勞動、狩獵之餘,在草地或小河邊,踏著音樂節奏,盡情地跳舞、唱歌,以祝豐收。它再現了先民們生動活潑的舞樂活動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舞蹈花紋陶盆出土於上孫家寨甲區第384號墓,伴隨出土的還有彩陶盆、粗陶罐、骨紡輪、蚌殼裝飾品等,說明墓主人不僅是一位生產能手,而且是一位舞樂藝術家。
這件彩陶盆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馬家窯類型。馬家窯文化因首先發現於甘肅臨洮馬家窯而得名,該文化的遺址和墓葬,主要分布在甘肅西南部和青海東部的河湟地區。在青海除了上孫家寨,在樂都腦庄、民和核桃庄也有發現。馬家窯文化以精緻的陶器和流暢的花紋著稱,但出土這樣形象地反映原始社會先民們舞樂活動的文物,在我國考古史上還是第一次。
⑷ 中國十大靈異事件
這個也是我在網上搜索的
中國十大真實靈異事件
蘇北鄉村鬼事喪屍生存手冊
關中鬼事
華師大怪談
橋頭索命鬼異聞
夜半遇鬼事件
我父親的靈異事件
女生宿舍恐怖事件
民間異事錄
廈門大學靈異故事
山區靈異事件
中國真實靈異事件絕密檔案部隊里發生的事情
一個護士的靈異經歷
三國時期的靈異事件
長沙十大靈異事件
古代靈異事件大全
野村鬼話
湘西異事筆記
最恐怖的一封家書
現代真實靈異事件簿
一人講一個鬼故事
驚世大海難
詭案組
中國離奇兇案
神秘禁地
地底詭事
天津刑警奇聞錄
恐怖食人案
少女連環被殺案
女法醫手記
招財靈寵貔貅全解
搜神記
子不語
中國神獸妖怪大全
中國鬼文化大全
醫院靈異事件親歷記
驚濤:海軍300部隊記事
建國初期恐怖事件和神秘機構
廣州七大靈異事件
揚州十大靈異事件
天津十大靈異事件
公安廳靈異檔案大曝光
我生活六年的電影院
天津刑警奇聞錄
聽雷:我在091詭案組的十年
神秘事件調查員秘密筆記
冒死記錄中國神秘事件
重慶紅衣男孩離奇命案
中國真實靈異事件絕密檔案娛樂圈十大靈異事件
小猴子的真實靈異事件合集
沈陽鬼樓事件
全球最離奇靈異事件匯編
上海二十大真實靈異事件
粵東鬧鬼村真實事件
河南鬼村之謎[1]
故宮十大真實恐怖事件
南京十大極陰之地
貴州「空中怪車」事件
雙魚玉佩與彭加木失蹤事件[3]
北京二十大真實靈異事件大解密
⑸ 歷史的古遺跡,樓蘭古城是否擁有自己的文字
有的。樓蘭人的語言是所謂「吐火羅語」的一種方言,屬於印歐語系。
他們在古代同時使用兩種文字:
1、作為宗主國和有駐軍在的中原王朝,通行文字是漢字,當地受過教育的人也能使用,在樓蘭遺址發現了大量的漢、晉及以後的漢文簡牘。
2、其次是「佉盧文」,這是起源於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帶犍陀羅的拼音文字,西域地區一直使用到公元7世紀。
(5)平安遺址擴展閱讀
樓蘭文明——歷史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等曾多次來此盜掘。50年代後,中國學者進行了調查和發掘。
樓蘭古國屬西域三十六國之強國,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系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一萬四千一百。」
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⑹ 平安里到元大都土城遺址怎麼坐車
公交線路:22路,全程約5.7公里
1、從平安里小區步行約680米,到達護國寺站
2、乘坐22路,經過8站, 到達牡丹園西站
3、步行約90米,到達元大都土城遺址
⑺ 廣州旅遊的歷史遺址
1、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
墓中出土文物一萬余件,其中「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 金銘文虎節、印花銅板模、平板玻璃銅牌飾等文物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
南越王墓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大考古發現之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入選國家AAAA級景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南越國遺跡》與《海上絲綢之路》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狹義上講,應是1924年~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校址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當時校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廣義上講,即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軍校在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3、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
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樣,歷來為人們所稱頌,加之歷史地位與光孝寺齊名素有「光孝以樹傳,凈慧(六榕寺的別稱)以塔顯」之稱。
4、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花都區新八景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大布鄉官祿布村。故居始建於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間泥磚、瓦頂木結構平房,石砌牆基,總面闊16.5米,進深5.5米。
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單間小屋,泥牆,無間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餘年,青少年時期在此度過。故居的附近還有洪秀全讀書和教書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築曾被清政府焚毀,新中國成立後重建。現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紀念館,洪氏宗祠辟為紀念館輔助陳列室。
5、大佛寺
廣州大佛寺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在北京路西側、廣州百貨大樓正南方)。廣州大佛寺始建於南漢(公元917-971),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龑上應天上二十八宿而建。
明代擴建為龍藏寺,後改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元年(1649)公署毀於火。平南王尚可喜於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師官廟制式,兼具嶺南地方風格重建殿宇,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觀賞價值。
⑻ 泰山上歷史文化遺址有哪些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在漢族傳統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嶽獨尊」的美譽。自秦始皇封禪泰山後,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游歷,作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因此留下眾多聞名天下的石刻,這些石刻大都文辭優美,書體高雅,製作精巧。泰山現存有石刻1696處,分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記載泰山歷史的重要資料,又是泰山風景中的精彩去處之一。
名氣最大的建築:南天門、碧霞祠。
南天門在山東泰安市泰山上十八盤之盡處,舊稱三天門、天門關,海拔1460米,山於此為最危聳,飛龍岩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
彷彿天門自開。元中統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張志純創建。
沿天街由西往東,在東端的高崖之上,有一座泰山現存的最完美的一處古建築,保存著中國明清時期的風格,這里集建築與繪畫、雕刻、林木為一體,稱得上是中國古老文化的典範,這就是碧霞祠。碧霞祠供奉的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她是泰山的主宰神,俗稱「泰山奶奶」,據說泰山奶奶非常靈驗,許多人登泰山就是專門來這里向泰山奶奶求願的。有人求富貴、有人求平安、有人求生意興隆、還有人求長壽或有個兒子。求願時一般都要向泰山奶奶許下承諾。一旦實現就必須要還願,既落實所許之承諾,若沒達到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終滿意後再行還願。許願的方式多種多樣。有供奉獻禮的,有送匾的,有捐資修廟的,也有植樹造林的。心誠則靈,登泰山時到老奶奶前許願是許多遊客非常樂意的事。
摩崖石刻
泰山現存的石刻中,摩崖石刻佔57%以上,重要的如唐《紀泰山銘》摩崖石刻、經石峪《金剛經》摩崖石刻、《宋摩崖》和元《天門銘》摩崖石刻等,其他刻於自然石上的題名、題記、題詩,幾乎遍布泰山上下。
⑼ 民國故居標志性建築在北京的遺址
北京魯迅故居 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宮門口二條19號
歐陽予倩故居在東城區張自忠路5號
北京梅蘭芳專故居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里護國寺街9號
蔡元培故居位屬於東城區東堂於胡同75號
梁啟超故居東城區北溝沿胡同23號
康有為故居宣武區米市胡同43號
宋慶齡故居北京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
郭沫若故居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
李大釗故居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
陳獨秀故居東城區箭桿胡同20號
譚鑫培故居宣武門南大街大外廊營北口內1號
胡適故居在北京的故居先後有五處:緞庫胡同、鍾鼓寺胡同、陟山門胡同、米糧庫胡同和東廠胡同
徐悲鴻故居北京市東城區東受祿街16號
裴文中故居東城區南鑼鼓巷59號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東城區北總布胡同24號
好多歷史名人的故居在文革期間早就成了大雜院,風韻皆無。
建議騎自行車參觀,機動靈活,而且這些地方的交通狀況一般都不太好,接到很窄,騎車就避免了堵車、等車的問題,而且這些地方基本處在老城區二環路內,騎車的距離也不是很遠。
⑽ 遵化城這座西古城遺址的名字由來是什麼
遵化城是一個坐落在中國的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的中央,而遵化城的西古城又稱為大安城。這座古城興建於唐朝,歷史上在防禦作戰,保衛國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個名字的由來與我們一位非常熟悉的三國時期蜀國的重要開國功臣之一的諸葛亮,諸葛孔明有關,與諸葛亮在這個城池布置的陣法有關。
中國的城池的取名歷史大多與風水,名字本身的祥瑞,歷史人物相關。遵化城這座西古城取名為大安,無非是對未來,對平穩安定的嚮往,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美好的祝願,也是一個國家對於美好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