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場老鴉洞遺址
『壹』 貴州歷史文化資源的文化資源
1、史前文化遺跡
1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1964年,考古學家裴文中組織試掘,發了大批舊石器時代早期遺物,使貴州歷史的線索,突然向前延伸了二三十萬年,大致與「北京人」同一時代。這個了不起的重要發為探索人類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表明雲貴高原可能是「人類起源的搖籃」之一,打破了貴州自古是「不毛之地」、「歷史空白」的陳舊觀念,揭開了貴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帷幕。
貴州舊石器時代的文化是輝煌的,在貴州境內,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多達50餘處。無論早期、中期抑或晚期都顯得光彩奪目,在國內佔有重要一席。早期的有貴州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不僅是我國長江以南材料最豐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遺址,而且是我國舊石器時代早期三個重要類型之一,與北京周口店文化、山西西侯度文化形成鼎立之勢。中期的桐梓岩灰洞文化遺址,是南方少見的遺址之一,是長江以南地區最先用火的地方;還有盤縣大洞文化遺址,更是中國南方新發的重要古人類遺址,其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極罕見的,被列為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之一;水城硝灰洞遺址中「水城人」開創的「銳棱砸擊法」,是舊石器的新式技術,在國內外考古發中占重要地位。晚期有興義貓貓洞、普定穿洞等遺址,形成貴州舊石器時代重要的區域性特徵。
在已經發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不僅出土了為數眾多的打制石器、骨器、哺乳動物化石,還發了一定數量,很有說服力的古人類牙齒、頜骨、股骨、頭骨化石。桐梓岩灰洞中,發了處於「晚期直立人」階段的古人類化石,並將其命名為「桐梓]人」。「早期智人」的代表是「水城人」,以後,又發了「大洞人」。「晚期智人」那就更多了,在貴州,除了人們熟知的「興義人」、「穿洞人」 而外,還有 「桃花洞人」、「馬鞍山人」、「白岩腳洞人」、「安龍觀音洞人」、「福洞人」、「青龍洞人」等等。六盤水一帶,先後發了「水城人」、「桃花洞人」和盤縣「大洞人」。桐梓縣有「桐梓人」和「馬鞍山人」,普定縣有「穿洞人」和「白岩洞人」,安龍有「觀音洞人」和「福洞人」,這真是天大的奇跡。更可喜的是,在貴州,這些古人類化石,合乎邏輯地排列成由「直立人」到「智人」,由「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發展系列。
從全國來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骨氣和角器是不多的,而貴州的興義貓貓洞、普定穿洞、桐梓馬鞍山、六枝桃花洞、安龍觀音洞卻出土了數量可觀的骨氣角器,無論其數量、類型、工藝技術及成品的精美,都是全國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無怪乎歷史學家稱它「獨領風騷數萬年」。
與舊石器文化相比,已發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不多,但不能以此斷定到了新石器時代貴州的「史前文化」就突然衰落了。事實上,貴州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也很豐富。目前已經發掘的代表性遺址有赫章可樂遺址、平壩飛虎山遺址、畢節青場遺址、威寧中水遺址等。平壩飛虎山遺址是貴州高原首次發彩陶信息的遺址,遺址具有新、舊石器地層迭壓,文化內涵豐富,彩陶的出更引人矚目,但早、晚兩期文化差異頗大。這些對研究貴州新、舊石器文化的相互關系和時代延續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榮獲2005年度我國「十大考古新發」的威寧中水遺址所代表的獨特文化被命名為雞公山文化,這種有地域特徵的新考古學文化在我省考古學界尚屬首次提出。這次考古發掘對不同時期文化類型遺存的揭露,可初步建立起貴州西部乃至雲南東北部新石器時代末期至早期鐵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填補了貴州史前考古的多項空白。安龍觀音洞文化遺址有序地反映了由舊石器向新時期轉變的歷史進程,這樣的遺址在國內是不多見的。廣順神仙洞以及六枝桃花洞、桐梓馬鞍山、安龍菩薩洞等遺址,可能因地層被擾亂或其他原因,對遺址的性質尚不明確,有的遺址下層為舊石器,上層為新石器,有的則混淆不請。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省范圍內,已經搜集到180多件新石器,散布面相當廣泛,說明新石器時代人們的活動空間更加廣闊。
①黔西觀音洞——中國南方舊石器時代文化的代表
白壽彝先生在《中國通史》中說「在我國南方,屬於更新世中期的遺址首推貴州黔西觀音洞。」
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是我國長江以南材料最豐富、最有代表性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也是我國目前發的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之一,被命名為「觀音洞文化」,與北京周口店文化、陝西西侯度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三個不同的文化區,成為我國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三個重要類型。
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位於黔西縣城南30公里的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鄉錦山村。洞由石灰岩構成,高出窪地15米,海拔1450米左右,主洞長90米,寬2-4米,支洞長5米,寬1-2米,因洞頂在堆積過程中坍塌,含舊石器的堆積物主要在洞外。1981年9月和1982年3月,被縣政府和省政府先後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在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發掘以前,貴州史前的歷史是一片空白,自從發掘以後,貴州的歷史便可上溯到距24萬年以前,從此告別了「不毛之地」的記憶。
196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貴州省博物館在裴文中先生的領導下對觀音洞文化遺址進行試掘,裴先生隨後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報》上發表了《貴州黔西觀音洞試掘報告》,認為這是「我國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它的石器加工特殊,文化獨具面貌,「對於研究我國舊石器的起源和發展,研究華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活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至1973年止,在前後9年的時間里,對觀音洞的陸續發掘都不斷有新的發,共獲得4000多件石製品和東方劍齒象等23種哺乳動物化石,而且是中更新世晚期的遺物,用鈾系法鑒定,年代為距4萬年至18萬年。
黔西觀音洞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與其他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相比,顯得迥然不同,主要表為:第一,無論是石片或石核,大多經過加工,所以人工檯面多,天然檯面少。加工的方法,以錘擊法為主,而比較原始的碰砧法已退居第二位,這說明技術上提高了一步。第二,在觀音洞發的石製品中,石器大約要佔65%,這就是說,絕大多數的石片和石核都被加工成了石器,其利用率是最高的,尤其是石片被充分利用了,這在我國舊石器早期文化遺址中,成品率是最高的。第三,石器大部分使用石片製成,以刮削器為主,間有端刮器、砍砸器、尖狀器和少量凹缺刮器和雕刻器,形制的多樣是很突出的,而且石器的修理也有多種方法,以單向加工為主,復向加工次之,此外還有錯向加工和交互打擊等法,這在國內同期遺址中是少有的。第四,由於當時工具製造尚處於初級階段,因此,表為生產程序上不固定,加工技術很不熟練,產品自然比較粗糙,器型雖然繁多但不穩定。
觀音洞出土的石製品分為三大類,即石核、石片、石器。石核絕大多數是單檯面、雙檯面和多檯面的,檯面角最大90°,最小50°。其長度在20~100毫米,顯然是經過人類加工過的。石片形制多樣。包括天然檯面石片、素檯面石片、小檯面石片、有疤檯面石片、有脊檯面石片和修理檯面石片6種。以人工檯面石片居多,據分析,主要是用錘擊法生產的,少數用碰砧法。石器多用石片製成,個體大小懸殊,器型也較復雜,80%以上是刮削器,其次是端刮器、砍砸器、尖狀器,還有數件凹缺刮器和雕刻器。毫無疑問,這是人類早期的活動遺跡,屬舊石器時代早期,這時的人類還處在「晚期直立人」階段。裴文中先生將他們詳細比較之後,認為觀音洞的石器,既是「與歐洲大陸的舊石器文化不相同的一種新的文化系統」,又是「與中國已知的北京猿人文化也很少有相同之處」,正是因為差異明顯,代表舊石器時代早期「不同的文化類型」,所以,裴先生把它稱為「以石片工具為主的小石器文化傳統」。
我國南方的舊石器早期遺存是相當復雜的,觀音洞文化只是其中的一種,但到目前為止,還未發這樣規模大、系統性強、器型復雜、加工方?多樣的遺址,所以說「南方首推貴州觀音洞」。使用錘擊法,以石制工具為主,不僅影響貴州桐梓岩灰洞、普定穿洞、興義貓貓洞等地的舊石器中、晚期石器,還影響雲南路南、呈貢等地的舊石器,並越出雲貴高原,對四川銅梁、漢源、資陽等地的舊石器產生影響。由此看來,黔西觀音洞文化,至少是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的傳播中心,它上繼「元謀人」,下啟川、滇、黔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②盤縣大洞——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之首
1993年,《中國文物報》受國家文物局的委託,在首都北京,邀請了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的著名考古學家,經過充分討論,從中評選出「九三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名列榜首的就是「盤縣大洞舊石器時代遺址」,在全國引起了轟動。這是繼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之後的又一重大發,它是一個「規模巨大、文化內涵豐富」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少有的文化遺址。
盤縣大洞遺址,在盤縣珠東鄉十里坪村,遺址所在洞穴當地人稱十里大洞,發育於十里坪坡立谷西緣石炭紀灰岩山體中,由關牛洞、水洞、陰河坡、大廳和硝洞五條洞道組成。各條洞道有豎井、陡坎相通,垂直高?98米,總長1?60米,大廳是?個塔形洞穴系統中?中間一層洞道並連接?洞口,為核?大要所在,長220米,平均高30,米面寬?5米,朝向85°。富含考古學信息的堆積物自洞口向大廳內緩傾,總面積約9900平方米,堆積厚度在洞口暴露部分為19.5米,廳內已發掘至6米仍未見基岩。洞口堆積物表面海拔1674米,其上建有一棟大梁題記為民國6年(1917)重修的重檐歇山頂木構建築物,屋前有二道清代同治六年(1867)建築的石垣。外垣長56米、高4米左右。洞前十里坪坡立谷海拔1630米,低於洞口34米。谷地開闊而平坦,總面積3平方公里左右。
大洞遺址於1990年發,1992~2000年,由六盤水市文物管理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貴州師范大學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古隊作了6次發掘。發掘面積86平方米,清理面積68平方米。共獲石製品3000餘件、人牙化石3枚,還有43種哺乳動物化石和大量的燒骨、炭屑。石製品原料主要為燧石和玄武岩,亦有少量石灰岩。工具類群由邊刮器、端刮器、凹缺器、鑽具、鋸齒刃器、雕刻器、琢背石片、手斧、手鎬等組成。硬錘直接打擊法在打片和加工工具技術中佔主要地位,已有一些進步的技術因素出,表為有一定比例的帶脊檯面石片和修理檯面石核石片,以及由勒瓦婁哇技術特徵的石核、石片。人牙的形態和測量特徵,一方面呈出北京人牙齒的一些特點,另一方面又出一些屬於早期智人的牙齒特徵,故應屬早期智人。動物群的主體是華南地區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兼有雲貴高原土著種類。洞系的堆積層在時間上跨越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兩個地質時代。遺址堆積考古層的鈾系年代為:上層13萬年。中層20萬年,下層26萬年,還出30萬年以上的考古層。遺址的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中晚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早期。
大洞遺址以它巨大的堆積規模、比較完好的堆積層和堆積物含有的非常豐富的人類遺物、遺跡,乃至龐大的共生哺乳動物群化石,顯示了它在東南亞南部人類進化和環境演化等研究中的巨大潛力。
1996年11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像大洞這樣巨大寬闊的舊石器文化遺址,無論是國內或國外都是少見的。在開掘的92平方米的堆積層中,獲得了近300公斤人工砸碎的動物骨骼和800多枚動物牙齒化石,發了大量燧石、玄武岩、碳酸岩和鍾乳石原料和石核、石片及石器,還有面積較大、較厚的灰燼層,考古學家們認為這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吃住場所、石製品加工場所和宰剮動物場所」。
說它是一個巨大的「宰剮動物的場所」並不過分,這里出土的動物化石,經過鑒定,有哺乳動物6目40種,另有少量鳥類和魚類化石。這說明「大洞人」的肉食來源寬廣,他們不僅捕捉小動物,還捕捉東方劍齒象、大熊貓、中國犀、巨貘一類大動物;不僅在草原上獵取鹿、麝、野豬、豬、野牛、青羊,還在森林中獵取虎、豹、豺、狼等兇猛動物;不僅可以捕獲陸地上的各種野獸,還在水中撈魚和射殺空中的飛鳥。這些動物,大抵屬於南方「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其中的東方劍齒象、中國犀、巨貘等為絕滅種,據此大體可斷定其地質年代為中更新世後期至晚更新世。
說它是「石製品加工場所」也未嘗不可,在這個巨大的溶洞中,我們大體可以看出原始人製造石器的過程,他們將板狀燧石打製成石核,並利用上下兩個自然面作檯面打片,有的石核則利用石片痕為檯面,而且以兩個面交互做檯面打片,打下的石片按檯面性質,分為自然檯面、打制檯面和修理檯面。修理檯面的技術,在大洞得到進一步應用,比黔西觀音洞有較大發展。在黔西觀音洞的2323件標本中,確認為修理檯面的只有4件,而大洞的135件標本中,有70件是有修理檯面的。石器一般以石片為毛坯,製成邊刮器、端刮器、凹缺器、砍砸器、石錘和手斧、手鎬,但也有用灰岩角礫或石塊打製成的。與「觀音洞文化」相比,同樣都具有形制多樣且不定型、主要用錘擊法打片、中小型工具占的比例較大、以刮削器為主等共同特徵,說明大洞「石器工業」技術仍保持「觀音洞文化」的傳統風格,但是,大洞在技術上有所發,除了修理檯面技術進一步推廣而外,出了手斧、手鎬一類工具,有些專家認為它是「在中國南方舊石器工業加工技術中獨樹一幟」。
③平壩飛虎山——貴州高原首次發彩陶信息的遺址
平壩飛虎山是貴州高原首次發彩陶信息的遺址,遺址具有新、舊石器地層迭壓,文化內涵豐富。對研究貴州新、舊石器文化的相互關系和時代延續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飛虎山在平壩縣城東南11公里的白雲鎮平庄村,高60多米,有17個明通暗聯的天然洞穴。舊志稱其「具天外飛來,聲震百獸之勢」,故名飛虎山,又因「形勢聳秀,似佛飛來」,亦名飛佛山。1978年當地村民在飛虎山洞穴拾到3件石器,引起考古學界重視。1981年9-11月,貴州省博物館考古隊赴飛虎山在各個洞穴中均採集發掘出古代不同時期的遺物。通過考察,飛虎山是貴州唯一發舊、新石器時代文化地層迭壓的洞穴遺址。初步統計出土文物,屬舊石器時代的有:刮削、尖狀、砍砸等打制舊石器532件,獸齒、骨共1370塊;屬新石器時代的有磨光石器27件,小骨鏟4件,磨光殘骨刮刀1件,人類齶骨1塊;出土陶片近2000片,陶片以夾細沙的灰陶為主,質地堅硬,紋飾以細繩紋和各式刻劃紋為多,是貴州原始文化中的第一批彩陶。此外,還出土大熊貓牙齒、劍齒象殘臼齒化石及鹿、竹鼠、虎、豹的牙齒,清代青花瓷片、銅扣《乾隆通寶》銅錢,南明王朝的《永曆通寶》銅錢等。經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對洞穴陳積木灰的測定,認定最早有人類在這一帶活動距1.5萬年左右。1982年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將飛虎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洞內堆積復雜,大致分早、晚兩期:早期地層呈黃色或灰黃色,出土大熊貓、劍齒象等化石,石製品均為打制,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後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晚期地層呈黑色、灰黑色,出土動物遺骸為生屬種,並處人類下頜骨1件和打制石器、磨製石器、磨製骨器、大量的陶片等,地質時代為全新世,文化時代屬新石器時代,推測距大約4000年至6000年。
打制的石製品共532件,原料以燧石為主,有石核、石片、石器等。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加工方向以正向加工為主,類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盤狀器和斧形器等。其中刮削器佔76%,尖狀器雖少但加工精細。斧形器似為向新石器文化轉化的象徵。磨製石器27件,加工精緻,有石斧、石錛、石紡輪、石刮刀、石箭(矛)頭、小石塊等8種,未見有段有肩的石錛和石斧。石錛數量多、形制規整,以長形斜刃最具代表性。骨器79件,除1件殘的磨製骨刮刀外,均為打制骨器,有骨錐和骨鏟。其中豪豬牙上的三道刻痕可能是刻劃符。陶器除圓餅式及圓珠式陶紡輪各1件外,其餘全是器物碎片。計1494片。其厚薄不勻,厚者達1.2厘米,薄者僅0.2厘米,火候高,質地堅硬。夾砂灰陶約佔70%。夾砂黑陶佔30%,泥質類陶極少。夾砂陶以夾細砂為主。陶片紋飾復雜多樣,有粗細繩紋、方格紋、錐刺紋、刻劃紋、附加堆紋等。陶片中有3片彩陶。其中有1片是在泥質灰陶的內外施以粉橙色陶衣,再於外表繪兩條平行的紅色條帶。這是貴州首次發,也是貴州迄最早的彩陶記錄。
平壩飛虎山遺址的上層為新石器時代,而在它的下面,疊壓著舊石器時代的遺物,這里出土的石核、石片、石核石器、石片石器共532件,石核和石片的製造既有錘擊法也有銳棱砸擊法,石核石器15件,石片石器111件,器形有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盤狀器、斧形器等,另有骨錐57件、骨鏟20件、角器兩件。石器增加了盤狀器、斧形器等新類型,骨器使用較多,這都為轉入新石器時代作了准備。在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中,有27件磨光石器,器形為石錛、石斧、石紡輪、石箭頭、石臼、石刮刀、磨石,還有磨光骨器、陶紡輪及千餘件陶片。磨光石器和磨光骨器,表明在技術上有了長足進展,突破了打制石器的格局。石錛、石斧的出,有了條件進行砍伐,為原始農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箭鏃是「野蠻時代」的重大發明,有了弓箭以後,便可在較遠的距離捕殺野獸,擴大狩獵活動,並為飼養動物提供條件。陶器的出說明人們漸漸定居下來,陶志以夾砂灰陶為主,其次是夾砂黑陶,還有少量泥質灰陶和彩陶,質地堅硬,鏗鏘有聲。石臼和石磨,也是定居的產物。石紡輪和陶紡輪,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這一時期已經有紡織了。
『貳』 遵義市九節灘雙街
貴州名勝、古跡跨地區 梵凈山 在江口、印江、松桃苗族自治縣三縣交界處。大小金頂 在梵凈山巔。九龍池 在梵凈山上金頂與鳳凰山之間。定心池 在梵凈山上。浯陽河三峽# 發源於甕安縣境,經黃平、施秉、鎮遠至湖南黔陽注入沅江。盤江鐵索橋 在關嶺、晴隆二縣交界的北盤江渡口。侗寨鼓樓 在黎平、榕江、從江、天柱等縣侗族聚居的村寨中。百里杜鵑林 在大方、黔西兩縣交界處。郎德寨 在凱里市與雷山縣交界處,距縣城30餘公里。赤水河# 在貴州、四川兩省邊境。安順市西秀區寧谷遺址八番六朝壁畫墓西秀山石塔王若飛故居文廟 在安順市區東黌學街。安順龍宮# 在安順市馬頭鄉龍潭村。普定縣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白岩腳洞古文化遺址平訟摩崖馬官鎮:玉真山寺、翔鳳寺平壩縣高峰山天台山 在平壩縣城西南13公里滇黔公路右側2公里。城關鎮:清建鍾鼓樓、西門坡信泉、五里喜客泉 白雲鎮:飛虎山新石器遺址 夏雲鎮金銀山村:金銀山漢墓群、觀音洞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犀牛洞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約1公里東坡山。扁擔山 在縣城西15公里。黃果樹瀑布#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西南15公里白水河上。天星橋石林景觀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黃果樹下游6公里。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高寨、格必河、五峰山洞穴群松山鎮:印山「仁者壽」石刻、紫雲洞、塔山石塔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灞陵橋瀑布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5公里。紅岩碑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南10公里龍爪樹後面曬甲山。關索嶺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22公里,與「雞公背」對峙。畢節地區畢節市七星關摩崖石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政治部舊址抗日救國軍司領部舊址田壩橋鎮:黑穿洞,長10餘公里、有較高開發價值。青場鎮:豬拱箐清代苗族起義遺址、青場新石器古文化遺址大屯彝族鄉:余氏土司庄園*黔西縣城關鎮:水西園、觀農台、文筆塔、王三善碑、李世傑墓碑素樸鎮:古勝城遺址大關鎮:大關鹽號雨朵鎮扯泥壩:清乾隆年間兵部尚書李世傑及夫人墓院甘艷鄉:甘棠漢墓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鄉:觀音洞古人類文化遺址金坡苗族彝族滿族鄉:百里杜鵑林大方縣大渡河橋 在大方縣城東南35公里的大渡河上。千歲衢 在大方縣城西南20公里白布河右岸。織金縣東山 在織金縣城東0.5公里。織金洞* 在織金縣東北官寨鄉東街口,距縣城23公里。乾宏洞 在織金縣城東北。奢香墳* 在大方縣城邊霧籠坡上。金沙縣 後山古墓石場敖家墳摩崖清池鎮:鍾靈塔、萬壽宮、禹王宮、節孝坊 後山鄉:宋代古墓群 赫章縣可樂古人類文化遺址輔處漢墓六曲河鎮:拉樂漢墓可樂彝族苗族鄉:可樂古墓群,近年先後發掘出土新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石器及秦漢時期文物2,000餘件。鎮內經考古發掘,疑為秦漢陽縣治,是當時西南大城市之一,至隋而衰。古達苗族彝族鄉大石板村:石板古彝文「弧耳岩碑」有漢、彝文碑2方,記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漢、彝族人民勘山開道事跡。納雍縣六沖河九洞天風景區樂治鎮:明建宣慰府第,為貴州宣慰使行轅。 維新鎮:清建萬壽橋 董地苗族彝族鄉烏路開村:沙落宣慰洞,深達4公里。 董地苗族彝族鄉沙落村:沙落硅化木-森林化石,生長年代距今約1.5億年。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草海 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縣城附郭。銅仁地區銅仁市東山 在銅仁市區東南隅。九龍洞 在銅仁市區東17公里麻龍溪。德江縣木葉鄉馬蘭底「都軍萬戶侯」張義源墓煎茶溪宋墓群潮砥「黔中砥柱」石刻梅林寺清咸、同起義遺址江口縣白水洞地下河梵凈山思南縣瓮溪鎮荊竹園楊家坳岑頭蓋清咸同農民起義軍遺址石阡縣石阡溫泉 在石阡縣城南隅松明山下。松桃苗族自治縣梵凈山原始森林城東雲落屯西晉懸棺葬長興虎渡口古文化遺址永安紅三軍軍部舊址甘龍鎮:麻兔(烏羅長官司副司)土司故城萬山特區城郊仙人洞古代汞礦坑道遺址中華山米公山佛教廟宇遺址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烏江洪峰標記石刻毛渡唐務州故城遺址麻竹溪唐城樂縣故城遺址洪渡鎮唐洪杜縣城遺址蠻王洞、觀音崖、龍頭山摩崖土地灣「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石坡蘇聯紅軍金角洛夫墓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木黃左側將軍山腰,前臨橫河。玉屏侗族自治縣玉屏風光 在玉屏侗族自治縣湘黔鐵路玉屏站附近。貴陽市文昌閣 在貴陽市東門月城上。東山 在貴陽市東門外。扶峰山 在貴陽市東門外。甲秀樓 在貴陽市南明塘。地下公園
滿意請採納
『叄』 青場鎮的介紹
青場鎮位於畢節西部,地處雲貴交界,離本市區47公里,平均海拔1434米,東南與本回市野角鄉、大河答鄉、放珠鎮、水箐鎮毗鄰,屬畢節市邊沿鄉鎮。全鎮轄13個村,148個村民組,總人口32240人。氣候適宜,風景優美。鎮內有新石器遺址老鴉洞、瓦窯遺址、豬拱箐苗民起義遺止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鎮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發展較快,2006年人均純收入1613元。
『肆』 貴州有那些名勝古跡
貴州名勝、古跡 跨地區 梵凈山 在江口、印江、松桃苗族自治縣三縣交界處。 大小金頂 在梵凈山巔。 九龍池 在梵凈山上金頂與鳳凰山之間。 定心池 在梵凈山上。 浯陽河三峽# 發源於甕安縣境,經黃平、施秉、鎮遠至湖南黔陽注入沅江。 盤江鐵索橋 在關嶺、晴隆二縣交界的北盤江渡口。 侗寨鼓樓 在黎平、榕江、從江、天柱等縣侗族聚居的村寨中。 百里杜鵑林 在大方、黔西兩縣交界處。 郎德寨 在凱里市與雷山縣交界處,距縣城30餘公里。 赤水河# 在貴州、四川兩省邊境。 安順市 西秀區 寧谷遺址 八番六朝壁畫墓 西秀山石塔 王若飛故居 文廟 在安順市區東黌學街。 安順龍宮# 在安順市馬頭鄉龍潭村。 普定縣 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白岩腳洞古文化遺址 平訟摩崖 馬官鎮: 玉真山寺、翔鳳寺 平壩縣 高峰山 天台山 在平壩縣城西南13公里滇黔公路右側2公里。 城關鎮: 清建鍾鼓樓、西門坡信泉、五里喜客泉 白雲鎮: 飛虎山新石器遺址 夏雲鎮金銀山村: 金銀山漢墓群、觀音洞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犀牛洞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約1公里東坡山。 扁擔山 在縣城西15公里。 黃果樹瀑布#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西南15公里白水河上。 天星橋石林景觀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黃果樹下游6公里。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高寨、格必河、五峰山洞穴群 松山鎮: 印山「仁者壽」石刻、紫雲洞、塔山石塔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灞陵橋瀑布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5公里。 紅岩碑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南10公里龍爪樹後面曬甲山。 關索嶺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22公里,與「雞公背」對峙。 畢節地區 畢節市 七星關摩崖石刻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政治部舊址 抗日救國軍司領部舊址 田壩橋鎮:黑穿洞,長10餘公里、有較高開發價值。 青場鎮: 豬拱箐清代苗族起義遺址、青場新石器古文化遺址 大屯彝族鄉: 余氏土司庄園* 黔西縣 城關鎮: 水西園、觀農台、文筆塔、王三善碑、李世傑墓碑 素樸鎮: 古勝城遺址 大關鎮: 大關鹽號 雨朵鎮扯泥壩: 清乾隆年間兵部尚書李世傑及夫人墓院 甘艷鄉: 甘棠漢墓 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鄉: 觀音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金坡苗族彝族滿族鄉: 百里杜鵑林 大方縣 大渡河橋 在大方縣城東南35公里的大渡河上。 千歲衢 在大方縣城西南20公里白布河右岸。 織金縣 東山 在織金縣城東0.5公里。 織金洞* 在織金縣東北官寨鄉東街口,距縣城23公里。 乾宏洞 在織金縣城東北。 奢香墳* 在大方縣城邊霧籠坡上。 金沙縣 後山古墓 石場敖家墳摩崖 清池鎮: 鍾靈塔、萬壽宮、禹王宮、節孝坊 後山鄉: 宋代古墓群 赫章縣 可樂古人類文化遺址 輔處漢墓 六曲河鎮: 拉樂漢墓 可樂彝族苗族鄉:可樂古墓群,近年先後發掘出土新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石器及秦漢時期文物2,000餘件。鎮內經考古發掘,疑為秦漢陽縣治,是當時西南大城市之一,至隋而衰。 古達苗族彝族鄉大石板村:石板古彝文「弧耳岩碑」有漢、彝文碑2方,記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漢、彝族人民勘山開道事跡。 納雍縣 六沖河九洞天風景區 樂治鎮:明建宣慰府第,為貴州宣慰使行轅。 維新鎮: 清建萬壽橋 董地苗族彝族鄉烏路開村:沙落宣慰洞,深達4公里。 董地苗族彝族鄉沙落村:沙落硅化木-森林化石,生長年代距今約1.5億年。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草海 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縣城附郭。 銅仁地區 銅仁市 東山 在銅仁市區東南隅。 九龍洞 在銅仁市區東17公里麻龍溪。 德江縣 木葉鄉馬蘭底「都軍萬戶侯」張義源墓 煎茶溪宋墓群 潮砥「黔中砥柱」石刻 梅林寺清咸、同起義遺址 江口縣 白水洞地下河 梵凈山 思南縣 瓮溪鎮荊竹園 楊家坳岑頭蓋清咸同農民起義軍遺址 石阡縣 石阡溫泉 在石阡縣城南隅松明山下。 松桃苗族自治縣 梵凈山原始森林 城東雲落屯西晉懸棺葬 長興虎渡口古文化遺址 永安紅三軍軍部舊址 甘龍鎮: 麻兔(烏羅長官司副司)土司故城 萬山特區 城郊仙人洞古代汞礦坑道遺址 中華山 米公山佛教廟宇遺址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烏江洪峰標記石刻 毛渡唐務州故城遺址 麻竹溪唐城樂縣故城遺址 洪渡鎮唐洪杜縣城遺址 蠻王洞、觀音崖、龍頭山摩崖 土地灣「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 石坡蘇聯紅軍金角洛夫墓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木黃左側將軍山腰,前臨橫河。 玉屏侗族自治縣 玉屏風光 在玉屏侗族自治縣湘黔鐵路玉屏站附近。 貴陽市 文昌閣 在貴陽市東門月城上。 東山 在貴陽市東門外。 扶峰山 在貴陽市東門外。 甲秀樓 在貴陽市南明塘。 地下公園 在貴陽市南小車河畔。 森林公園 在貴陽市區南約2.5公里。 黔靈山 在貴陽市西北角,距市區約1.5公里。 宏福寺 在黔靈山頂。 麒麟洞 在黔靈山麓。 花溪 在貴陽市城南17公里。 清鎮市 紅楓湖# 在清鎮市區附近,距貴陽市33公里。 百花湖鄉: 百花湖、雲歸山 開陽縣 畫馬崖摩崖 雙流鎮: 民國鍾昌祚墓 馬場鎮谷坪村: 唐代楊威將軍墓 宅吉鄉: 曙雲洞 米坪鄉: 響水洞、觀音洞、麻娘洞 修文縣 陽明洞 在修文縣城北1.5公里龍崗山。 三潮水 在修文縣城北2公里觀音山下。 息烽縣 息烽集中營舊址*(包括玄天洞、貓貓洞) 息烽溫泉 在息峰縣東北天台寺山下,距縣城40公里。 永靖鎮陽郎壩村: 息烽集中營舊址*(包括玄天洞、貓貓洞) 九庄鎮: 多繽洞 西山鄉底寨村: 文昌閣、水口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興義市 魯布革風景區 貓貓洞 張口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劉氏庄園 查氏宗祠碑 「西南屏障」石刻 魯屯石牌坊 馬嶺河峽谷* 在興義市境南盤江支流馬嶺河。 望謨縣 平繞老屯 桑郎雙鼻洞 董萬洞 興仁縣 交樂漢墓群 雨樟鎮交樂:交樂漢墓群,1987年在此發掘出土銅車馬、搖錢樹、瑪瑙、陶器、巴郡守丞鎏金銅印和巨王侯印等大批珍貴文物。 普安縣 銅鼓山古文化遺址 白沙烽火台 青山清真寺 江西坡碧雲寺 冊亨縣 燕子洞 郭家洞 晴隆縣 蓮城鎮明代「天塹驚虹」碑 大廠鎮石膏晶洞 貞豐縣 清代「馬二元帥府」 文昌宮 明代定頭城 三岔河 安龍縣 十八先生墓 在安龍縣城北關馬場。 招堤 在安龍縣城北門。 六盤水市 鍾山區: 龍鳳地宮、硝灰洞古人類文化遺址、劍齒象化石遺址 水城縣 高家渡鐵索橋 盤縣特區 碧雲洞 在盤縣城關。 六枝特區 郎岱木城碑記 平寨鎮: 桃花公園、桃花洞古人類文化遺址 落別布依族彝族鄉納罵村: 納罵洞 牛場苗族彝族鄉: 安健墓 牛場苗族彝族鄉上官寨:清以前為安氏土司官邸,土司碉樓尚存。 遵義市 桃溪寺 在遵義市西郊,距城5公里。 湘山寺 在遵義市城邊。 遵義會議會址 在遵義市老城子尹路。 中共中央負責人遵義寓所 在遵義新城古式巷。 赤水市 十丈洞瀑布 在赤水市東南38公里黎明鄉境內。 葫市摩崖造像 在赤水市赤水河戎市灘右岸石壁上。 仁懷市 鹿鳴塔 懷陽洞摩崖石刻 紅軍「四渡赤水河」茅台渡口紀念碑 中樞鎮: 鹿鳴塔 壇廠鎮:懷陽洞為仁懷名勝之一。 茅台鎮:紅軍「四渡赤水河」茅台渡口紀念碑,在仁懷市赤水河畔。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第三次由茅台渡口通過。 茅台古井 遵義縣 揚粲墓* 在遵義縣龍坪永安鄉皇墳嘴,北距遵義市約10公里。 禹門山 在遵義縣東禹門鄉。 海龍囤 在遵義縣太平鄉龍岩山東。 婁山關 在遵義縣大婁山中。 綏陽縣 寬闊水風景區 洋川鎮神仙洞 桐梓縣 夜郎壩宋墓 周市石棺墓 蟠龍洞摩崖石刻 張學良囚禁地 婁山關鎮: 天門洞、小西湖、蟠龍洞、周西城祠 九壩鎮九壩街村: 岩灰洞古人類遺址 婁山關鎮蒙渡村: 清黎純齋書「蒙渡」摩崖石刻 夜郎鎮: 太白故宅、望月台、懷白台、白碑台等遺跡 習水縣 望鄉台摩崖造像 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河」土城渡口紀念碑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在土城鎮渾溪渡口搶渡赤水河(即著名的四渡赤水第一渡)。 三岔河鄉三岔場: 袁綿道墓 鳳岡縣 太極洞 文峰塔 龍泉石刻 正安縣 新州「尹道真務本堂」 宋武略將軍墓 魚塘摩崖 余慶縣 他山 在余慶縣南松煙鋪的蒲村。 湄潭縣 金橋宋墓群 水源洞瀑布 清虛洞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舊城鎮明真安州城垣 復興崖墓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瓮溪橋 濯水萬壽宮 大坪漢墓 金銀洞宋墓 燕龍山明墓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凱里市 香爐山 在凱里市西15公里。 施秉縣 雲台山# 在施秉縣城30公里沅陽河北岸。 從江縣 增沖侗寨鼓樓* 在鼓樓頂部懸有皮鼓,鼓聲一響,全寨皆聞,村民立即趕來,共商族中大事。增沖鼓樓有「鼓樓之王」的美譽。 西山鎮陡寨村:陡寨風雨橋,保存著侗族古代建築的藝術特色。 往洞鄉信地村: 信地鼓樓 錦屏縣 飛山廟 龍大道烈士故居 鎮遠縣 青龍洞* 在鎮遠縣城東中和山。 新橋聾子河大溶洞 在鎮遠縣,距青龍洞約4公里。 麻江縣 碧波鄉平田寫字岩摩崖石刻 杏山鎮千河山養鵝土司界碑 台江縣 施洞口 在台江縣城北30公里清水江畔。 天柱縣 「石柱擎天」 三棒岩 金鳳山洞穴 九龍山 鍾鼓洞 黃平縣 岩門司古城 飛雲崖 在黃平縣城東10公里東坡山。 榕江縣 紅七軍「五一」集會舊址 紅七軍軍部舊址 劍河縣 南明鎮「天河洗甲碑」 翁座鄉南加「例定千秋碑」 三穗縣 永寧山文筆塔 武筆塔 雷山縣 雷公山 雷公坪清咸同起義遺址 西江「千戶」苗寨 報德鄉郎德村: 古城堡、碉卡 黎平縣 地坪風雨橋 在黎平縣城南110公里地坪上、下寨與甘龍之間。 岑鞏縣 回龍寺 文筆塔 中木召古庄園遺址 明代思州宣慰司副使墓 丹寨縣 打鼓井 金瓜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都勻市 張翀摩崖 在都勻市東北角紅葉山左之石壁上。 福泉市 竹王城 在福泉市楊老驛,距市區23公里。 貴定縣 仰望抗貢碑 甘塘鄉規碑 牟珠洞摩崖石刻 惠水縣 羨塘燕子洞 羅甸縣 拉來寨崖墓 董當鄉大、小井洞穴群 甕安縣 偏岩摩崖 江界河紅軍搶渡烏江遺址 玉華山咸同起義遺址 高庄冷少農故居 雍陽鎮天生橋 荔波縣 樟江風景區# 在荔波縣境。 小七孔 在荔波縣西南30公里樟江風景名勝區。 龍里縣 城南蓮花洞 城內冠山紫虛宮 平塘縣 者密鎮: 喀斯特地貌洞穴 長順縣 白雲山 在長順縣廣順東20公里。 獨山縣 上道神仙洞 三都水族自治縣 都江鎮布仰摩崖 引朗石板墓群 九阡水族起義遺址
『伍』 貴州人的祖先是什麼民族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個,其中世居民族有漢族、苗族專、布依族、侗族、土家屬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瑤族、壯族、畲族、毛南族、滿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個民族。這個你沒辦法具體到某一個民族,因為已經民族融合了。
如果你問考古遺址的話,舊石器時代有:桐梓岩灰洞遺址、安龍龍廣觀音洞遺址、安龍銅鼓山菩薩洞遺址、黔西觀音洞遺址、盤縣大洞遺址;新時期時代有:平壩飛虎山遺址、畢節青場老鴉洞遺址、普安銅鼓山遺址。
『陸』 貴州畢節名勝古跡的詳細文字介紹(最好帶圖片)
畢節一小那裡和老行署下面一點有2個紅軍長征時在此地的作戰指揮部,是紅六軍團政治部的舊址,還有畢節的大屯土司庄園,是古時候一個當地的地主主的房子,裡面的結構和裝飾都很華麗(在當時哈),
『柒』 鳳岡縣鳳山高中收分是多少
貴州名勝、古跡跨地區 梵凈山 在江口、印江、松桃苗族自治縣三縣交界處。大小金頂 在梵凈山巔。九龍池 在梵凈山上金頂與鳳凰山之間。定心池 在梵凈山上。浯陽河三峽# 發源於甕安縣境,經黃平、施秉、鎮遠至湖南黔陽注入沅江。盤江鐵索橋 在關嶺、晴隆二縣交界的北盤江渡口。侗寨鼓樓 在黎平、榕江、從江、天柱等縣侗族聚居的村寨中。百里杜鵑林 在大方、黔西兩縣交界處。郎德寨 在凱里市與雷山縣交界處,距縣城30餘公里。赤水河# 在貴州、四川兩省邊境。安順市西秀區寧谷遺址八番六朝壁畫墓西秀山石塔王若飛故居文廟 在安順市區東黌學街。安順龍宮# 在安順市馬頭鄉龍潭村。普定縣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白岩腳洞古文化遺址平訟摩崖馬官鎮:玉真山寺、翔鳳寺平壩縣高峰山天台山 在平壩縣城西南13公里滇黔公路右側2公里。城關鎮:清建鍾鼓樓、西門坡信泉、五里喜客泉 白雲鎮:飛虎山新石器遺址 夏雲鎮金銀山村:金銀山漢墓群、觀音洞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犀牛洞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約1公里東坡山。扁擔山 在縣城西15公里。黃果樹瀑布#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西南15公里白水河上。天星橋石林景觀 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黃果樹下游6公里。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高寨、格必河、五峰山洞穴群松山鎮:印山「仁者壽」石刻、紫雲洞、塔山石塔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灞陵橋瀑布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5公里。紅岩碑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南10公里龍爪樹後面曬甲山。關索嶺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22公里,與「雞公背」對峙。畢節地區畢節市七星關摩崖石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政治部舊址抗日救國軍司領部舊址田壩橋鎮:黑穿洞,長10餘公里、有較高開發價值。青場鎮:豬拱箐清代苗族起義遺址、青場新石器古文化遺址大屯彝族鄉:余氏土司庄園*黔西縣城關鎮:水西園、觀農台、文筆塔、王三善碑、李世傑墓碑素樸鎮:古勝城遺址大關鎮:大關鹽號雨朵鎮扯泥壩:清乾隆年間兵部尚書李世傑及夫人墓院甘艷鄉:甘棠漢墓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鄉:觀音洞古人類文化遺址金坡苗族彝族滿族鄉:百里杜鵑林大方縣大渡河橋 在大方縣城東南35公里的大渡河上。千歲衢 在大方縣城西南20公里白布河右岸。織金縣東山 在織金縣城東0.5公里。織金洞* 在織金縣東北官寨鄉東街口,距縣城23公里。乾宏洞 在織金縣城東北。奢香墳* 在大方縣城邊霧籠坡上。金沙縣 後山古墓石場敖家墳摩崖清池鎮:鍾靈塔、萬壽宮、禹王宮、節孝坊 後山鄉:宋代古墓群 赫章縣可樂古人類文化遺址輔處漢墓六曲河鎮:拉樂漢墓可樂彝族苗族鄉:可樂古墓群,近年先後發掘出土新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石器及秦漢時期文物2,000餘件。鎮內經考古發掘,疑為秦漢陽縣治,是當時西南大城市之一,至隋而衰。古達苗族彝族鄉大石板村:石板古彝文「弧耳岩碑」有漢、彝文碑2方,記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漢、彝族人民勘山開道事跡。納雍縣六沖河九洞天風景區樂治鎮:明建宣慰府第,為貴州宣慰使行轅。 維新鎮:清建萬壽橋 董地苗族彝族鄉烏路開村:沙落宣慰洞,深達4公里。 董地苗族彝族鄉沙落村:沙落硅化木-森林化石,生長年代距今約1.5億年。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草海 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縣城附郭。銅仁地區銅仁市東山 在銅仁市區東南隅。九龍洞 在銅仁市區東17公里麻龍溪。德江縣木葉鄉馬蘭底「都軍萬戶侯」張義源墓煎茶溪宋墓群潮砥「黔中砥柱」石刻梅林寺清咸、同起義遺址江口縣白水洞地下河梵凈山思南縣瓮溪鎮荊竹園楊家坳岑頭蓋清咸同農民起義軍遺址石阡縣石阡溫泉 在石阡縣城南隅松明山下。松桃苗族自治縣梵凈山原始森林城東雲落屯西晉懸棺葬長興虎渡口古文化遺址永安紅三軍軍部舊址甘龍鎮:麻兔(烏羅長官司副司)土司故城萬山特區城郊仙人洞古代汞礦坑道遺址中華山米公山佛教廟宇遺址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烏江洪峰標記石刻毛渡唐務州故城遺址麻竹溪唐城樂縣故城遺址洪渡鎮唐洪杜縣城遺址蠻王洞、觀音崖、龍頭山摩崖土地灣「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石坡蘇聯紅軍金角洛夫墓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紅二、六軍團會師紀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木黃左側將軍山腰,前臨橫河。玉屏侗族自治縣玉屏風光 在玉屏侗族自治縣湘黔鐵路玉屏站附近。貴陽市文昌閣 在貴陽市東門月城上。東山 在貴陽市東門外。扶峰山 在貴陽市東門外。甲秀樓 在貴陽市南明塘。地下公園
『捌』 貴州畢節名勝古跡的詳細文字介紹
歷史遺址
畢節扁扁洞遺址,位於七星關區海子街邵關村林家院對面。舊石器時代中期洞穴形遺址。洞口朝向西北,面積60平方米。1983年發現,1985年發掘。洞內深部的堆積物呈黃色,掘露厚度4.5米,出土石製品共75件,有石核、石片,動物化石有中國黑熊、虎等13種。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初期或稍早,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中期或稍早。骨樣品的鈾系法測年結果為距今13——17萬年。
畢節海子街大洞遺址,位於七星關區海子街鎮周家橋村東南。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形遺址。洞口朝向西,面積約1000平方米。1983年發現,1985年發掘,洞內堆積物多呈灰黃色,掘露厚度2.5米,出土石製品約800件。有石核、石片等。用火遺跡有碳屑、燒石、燒骨等,動物化石有竹鼠、豪豬、獼猴等。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第2層骨樣品的碳14測年結果為距今17850±200年。
畢節青場老鴉洞遺址,位於原縣級畢節市青場鎮西北。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形遺址。洞口朝向西南,面積230平方米。1983年發現,1985年發掘,洞內堆積物膠結堅硬,以灰色和黃色為主,掘露厚度2米。出土人類化石有尺、橈骨1件。據形態特徵和石化程度,歸屬晚期智人。出土石製品1000餘件。有石核、石片等。用火遺跡有灰堆、碳削等。動物化石有獼候、竹鼠等。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碳14測年結果為距今13740±200年——19450±250年之間。
黔西鳳凰穿洞遺址,位於黔西縣城關鎮西南新民村。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洞穴型遺址。面積600多平方米。1988年試掘。文化堆積層厚約3米,含兩個灰燼層。出土石製品1600多件,有石錘、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端刮器、凹缺刮器和雕刻器等。有骨鏟、骨錐、陶片10多塊,均為夾粗砂、多呈黑色和褐色,紋飾有繩紋、欄紋、劃紋、方格紋等。用火遺跡有堆、屑炭燒骨等。動物遺骸有螺、蚌、魚、竹鼠、鼬、貓、鹿、麂、牛等10餘種哺乳類碎骨、燒骨。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時代。
『玖』 青場鎮屬於畢節哪個縣
青場鎮位於畢節西部,地處雲貴交界,離本市區47公里,平均海拔回1434米,東南與本市野角鄉、大答河鄉、放珠鎮、水箐鎮毗鄰,屬畢節市邊沿鄉鎮。全鎮轄13個村,148個村民組,總人口32240人。氣候適宜,風景優美。鎮內有新石器遺址老鴉洞、瓦窯遺址、豬拱箐苗民起義遺止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