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古城遺址
A. 許昌有哪些名勝古跡
華佗墓,坐落在許昌市北10公里蘇橋鄉小清河畔。墓高5米,周圍30餘米,冢上新砌的花牆,環墓一周,呈六角形。冢前樹一碑樓,碑上鐫刻著正楷書寫的「神醫華公之墓」,還有華佗的生平事跡和後人敬仰之詞。碑樓經過新近復修,高約2米,樓頂結構為北方農村門樓式樣,花脊翹拱幾只瓦制魚獸仁立於上,古色古香。墓周有幾株松柏在風中搖曳,更增添了墓地的肅穆。華佗系安徽省亳縣人,東漢末年傑出的醫生,世稱「神醫」。他精通方葯,尤擅外科、內科、婦科、兒科、針灸科。為人醫病,處方不過數種,針灸不過數處,即可病除,在醫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用「麻沸散」對病人進行全身麻醉,做腹腔內切除手術。《三國演義》上描寫關雲長能夠在華佗為他割皮肉、用刀刮骨的情況下,仍飲酒食肉,談笑奕棋,毫無痛苦之色。藝術地再現了華佗麻醉技術之高超。這種麻醉術比西方國家早1400多年,是世界醫學史上的一項偉大的創舉。他還根據戶樞不朽的道理,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創造了名為「五禽戲」的體育鍛煉方法,以增強體質,抵禦疾病,為祖國醫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華佗是很有骨氣的醫生,他一生不慕高官厚祿,在民間行醫,關心人民疾苦,無論走到哪裡,碰到病人,總是熱心地為其治療,曹操迎獻帝建都許昌後,患劇烈的頭疼病,慕名將華佗召到身邊,很快地治好了他的病。曹操將華佗封為侍醫,因而常在太祖左右。華佗思念親人,告別還鄉,見妻、子皆病而未歸。曹操曾多次催促他回朝,他未從命。曹操大怒,將他抓回許昌殺害。華佗臨終時囑咐獄卒,將他的屍體葬在清水河畔,以示清白。華佗長期生活在民間,為人民治病祛疾,解除痛苦,深受人民的愛戴。有關他的傳說故事,充滿著傳奇色彩。相傳曹操將華佗入獄後,有一獄卒同情,幫他逃出監牢。曹操發覺後立即派兵追殺。一直追到許昌城北石樑河邊,發現華佗鑽入蘆葦叢中,曹兵將蘆葦重重圍困。正在這時,恰有一牧童趕羊群經過,牧童忙脫下皮襖,讓華佗翻穿上混入羊群。曹兵搜不到華佗,便在羊群中亂砍亂殺,華佗遂被砍傷。曹兵走後,華佗醒來,看到慘景,他掙扎著站起來,在死羊中接頭對尾,施展神醫法術。羊兒被救活了,牧童高興地趕羊群離開蘆葦時,華佗因流血過多,帶著欣慰的笑,躺在石樑河邊長眠了。人們因敬佩華佗的人品和醫術,每逢清明時節,前來添土修墓的人絡繹不絕。
B. 歷史許昌與三國
中國三國文化之鄉
許昌為河南省省轄市,下轄二市(禹州、長葛)、三縣(許昌回、鄢陵、襄答城)、一區(魏都),現有面積4996平方公里,人口447萬。許昌近幾年先後被評定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和「國家優秀園林城」。許昌有「魏都」、「鈞都」、「花都」之稱。在中原城市群建設中許昌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前景。
一、許地溯源
許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C. 河南是否有遠古人類遺址
對河南鄭州西山遺址同期山麓洪積成因的自然沉積剖面樣品的有機碳、炭屑含量、碳氮比值和孢粉進行了分析,根據其實驗結果,結合平原地貌與物質組成特點,分析了該地區7000a B.P.古代人類生存的氣候與環境特徵,得到如下結論:1)7300a B.P.以來氣候變化大約以2900a B.P.為界,在此之前以暖濕為主.當時當地的氣候大體與今日的江淮地區的氣候相當,台地上宜旱作,有機碳反映出暖濕期內至少存在5個乾旱時段。到2900a B.P.以近,氣候旱化趨勢明顯,與當地現今氣候接近。2)當地的地貌條件是洪積成因的向東向南傾斜的寬闊平原,雖有枯河穿過,因其具有沖溝性質而無泛濫之苦,又平原的組成物質下部是更新世洪積黃土層,頂部為全新世黃土層,很適合古代人類居住和進行旱作農業耕作活動。3)以土地氮量供應不足為標准進行判斷,至少在7300a B.P.前後這里已開始了旱作農業活動,這種判斷與本地區以草本花粉為主的孢粉分析結果是吻合的。在炭屑濃度上,表現為早期D(炭屑長軸直徑)<50μ的具有n×10^2片/厘米^3,D>50μ的只在近5000a B.P.才斷續出現,這種變化與耕作施肥技術的進步不無關系
D. 許昌古代史
「許昌人」古人類遺址「許昌人」古人類遺址,位於許昌縣靈井鎮。「許昌人」的發現,是繼北京猿人之後中國古人類研究的關鍵考古發現,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的重要一環,並有望打破人類「非洲起源說」的觀點。 [編輯本段]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發展定位許昌的發展必須適應國家中部崛起的部署,並且必須從這個戰略部署的高度去觀察、分析、實踐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中部崛起是國家區域總體協調發展的四大構成板塊之一,而實現中部崛起必然要走城市群帶動的路子。
許昌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歷史上曹公曾在此「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織以蓄軍資」、「揚鞭馳騁長江水,揮戈飲馬黃河邊,政基許昌定中原」成就了一番霸業。
神垕古鎮
神垕鎮位於禹州市西南。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積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神垕古鎮」之名歷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產各種陶瓷,「神垕古鎮」被譽為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悠久的歷史給神垕鎮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目前,神垕鎮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等40餘處,大多數分布於以老街為核心,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 [編輯本段]文化四鄉中國三國文化之鄉
中國大禹文化之鄉
中國鈞瓷文化之鄉
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面積1461平方公里,人口116.92萬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禹州市鈞瓷文化豐富多彩,古樸典雅,產生這些鈞瓷文化之源自然來自鈞瓷藝術的產生,發展和繁榮。該市古瓷窯、古鈞窯遺址有260多處,為全國古瓷窯遺址縣級之最,而且出土的鈞瓷、鈞瓷器皿及殘片,殘片上的裝飾圖案、文字都在證明該市為鈞瓷文化的發源地。時代相傳的民謠都在傳遞著鈞瓷文化產於該市。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黃金有價鈞無價」。
「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歡」七十二座窯,煙火遮雲天」。
「客商走天下,日進斗金錢」。
「要要窮,燒鈞紅,十窯九不成」。
這些民謠流傳至今,婦孺皆知,從鈞瓷文化的地域特點上看,從故事開始,繁衍出許多門類,詩歌、散文、對聯、歌謠、戲劇等,因文化特色濃厚,神垕也因此成為全國歷史名鎮,位於城區古鈞台附近的鈞官窯遺址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該市申報鈞瓷全國原產地保護獲得成功。
從民俗上講,以神後為中心涉及禹州全境。每月的十五敬火神爺,凡有窯的人家這一天都要燒香,祈求火神爺保護窯爐安全,窯工安全,能燒制出傳說故事中的精品鈞瓷。而禹州人猜枚行令時是不許喊「五」的,因為「五」與「捂」諧音,為窯家的不詳語,外地到禹作客的人,如果喊五,便罰酒,不受罰就過不了關。這一民俗在神垕猶為認真。
上世紀的1999年全國鈞瓷郵票首發式在禹州舉行,一次儀式盛會,咫尺方寸之間,進一步佐證了千古絕唱,世界瑰寶,優秀文化源於該市。2003年以來該市每年舉辦一次鈞瓷文化藝術節,多次舉辦全國性的高品位,高規格的鈞瓷文化藝術研討會。一座上萬平方米的陶瓷文化博物館將於今年九月份破土動工,禹州為獨一無二的鈞瓷藝術文化之鄉,該市的古鈞官窯遺址成為申報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
中國臘梅文化之鄉
河南省鄢陵縣臘梅栽培歷史十分悠久,品種繁多,是我國重要的臘梅栽培中心。
鄢陵臘梅種植遍及全縣的12個鄉鎮,350餘個行政村都有臘梅種植。現全縣臘梅種植面積達6000餘畝,共有臘梅苗圃20餘個,品種多達50餘種。以柏梁鎮姚家村為中心,方圓五公里為臘梅栽培集散地也是鄢陵臘梅落戶的原生地。現有以生產臘梅為主的「鄢陵臘梅園」、「鄢陵花木盆景園」、「鄢陵六和花木生產基地」、「陳化店劉庄生產基地」等,全縣年產120萬株。
鄢陵臘梅民俗特色有臘梅避邪之說,臘梅喜慶之說,臘梅友情之說,臘梅風骨之說。
20世紀80年代初,編纂出有關臘梅生產,栽培技術性書籍20餘部,整理臘梅文化故事傳說30餘篇,創作出《花魂》、《花鄉清韻》、《花鄉宴》、《金梅爭艷 》 等具有時代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藝作品,並分別獲得 「五個一」工程獎和省戲曲大賽獎;鄢陵臘梅文化已成為中原文化寶庫中最顯著、最搶眼的文化。 [編輯本段]中國第一個王朝的發源地啟,大饗諸侯於鈞台」(鈞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東麓),許地成為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並建都於夏邑,為華夏第一都,這里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發源地。 [編輯本段]古鈞台和「鈞台之饗」古鈞台又名夏台,位於河南省禹州市。是夏啟大宴諸侯、舉行開國典禮的地方,又因「夏桀囚商湯於鈞台」,所以古鈞台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座監獄」。古鈞台是歷史上著名的「鈞台之饗」的發生地,古鈞台成為夏代諸帝踐位、中央施政、與諸侯商議國事的地方,成為夏「皇宮帝苑」的重要組成部分。
E. 三國故城遺址在許昌哪裡
三國故城遺址位於許昌縣張潘鄉古城村東南一里許,系周時許國國都。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於此,曾為一代帝都。該遺址分內外二城,內城系皇城,外城周長"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曹魏時為五都之一。
F. 河南許昌有多久歷史
許昌歷史悠久,早在1、5萬年之前,人們的祖先就棲居於此。傳說唐堯時,許的始祖許由,德高望眾,善治理,孚眾望,堯以天下讓由,許由堅辭不受,隱居箕山。為避堯糾纏,率部落沿潁河東南而下,躬耕於「許田」,這里就稱為許。許昌是原始社會末期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禹受封夏伯於夏邑,夏禹之子啟,即位於夏邑,大享諸侯於鈞台。「少康中興」都康城。夏帝廑四年,昆吾氏分支遷於許,商周封國有櫟、鄢、許、西不羹等國。春秋分屬許、鄭、楚;戰國分隸韓、魏、楚。秦置潁川郡於陽翟,治今禹州市朱閣鄉八里營。漢遷郡治今禹州市區、屬豫州。新改稱左隊郡。東漢仍復潁川郡,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遷都於許。三國魏以「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並遷郡治於許昌縣。晉析潁川郡置襄城郡。南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遷郡治於長社。在今長葛市老城鎮西轆轤灣,東魏天平初年(534年)在長社置潁州;武定四年(546年)廣州移治襄城,襄城郡屬之;武定七年(549年)遷潁州、潁川郡治於潁陰,今魏都區改稱鄭州。北周改稱許州,改廣州稱汝州。隋仍復潁川郡、省襄城郡為縣歸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襄城置汝州;四年(621年)仍復許州;天寶元年復稱潁川郡;乾元元年(758年)仍謂許州。宋元豐三年(1080年)升為潁昌府。金復許州,並在陽翟設鈞州。明萬曆三年(1575年)因避皇帝朱翊鈞諱,取禹受封意改稱禹州。清雍正十二(1734年)升為許州府,禹州歸之。乾隆六年(1741年)仍分設許、禹二州。1912年廢州為縣。1926年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1932年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改稱許昌專區。1970年改為許昌地區。1986年許昌地區撤銷,升許昌市為地級市。2002年10月許昌市政府遷健康路東段北側。 許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遺地有靈井舊石器晚期遺址,石固新時期早期遺址,許昌故城遺址,鈞窯遺址、扒村瓷窯遺址等。古墓葬有劉知遠墓、周定王墓,愍帝陵、八龍冢等。古建築有文峰塔、乾明寺塔、興國寺塔、天寶宮、義勇武安王大殿、春秋樓、乾明寺等。碑碣有尹宙碑、禪靜寺造像碑等。另有灞陵橋景區、紫雲山風景名勝區等。
G. 許昌算不算古都
當然算拉
國內其它地方三國真跡遺存不多,許昌著名的三國遺跡遺址卻有80多處內,容或與三國史實有關,或與三國人物有關,或與三國傳聞有關。許昌遺留下不少著名的石刻碑碣,如記錄漢魏更迭的「三絕碑」,蔡邕真跡《尹宙碑》和畫聖吳道子為關羽造像的《勒馬挺風圖》等。許昌歷來人傑地靈,賢臣名士層出不窮。曹操周圍的謀士文人、悍將勇夫,屬許昌籍的就有30多位,如郭嘉、荀攸、荀彧等。郭沫若先生曾詩雲: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在許昌與三國文化相關的古跡遺址分布於各縣(市)區,主要的有: 漢魏故城 受禪台 春秋樓 灞陵橋 射鹿台 張公祠
H. 許昌曹魏古城怎麼樣
曹魏古城的建設,讓三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許昌變得更加璀璨奪目。
一次曹魏古城之旅,也是一次時間的旅行。靜靜聆聽,彷彿穿越了時光隧道……
I. 洛陽、安陽、鄭州、開封、許昌和商丘,這幾座城市分別都是哪些朝代的古都
河南不但除了不少的皇帝也出現了不少的都城,這也由此看出河南是在是個適合建設都城之風水寶地,在河南有個城市叫做洛陽,洛陽不但牡丹出名其實它好還是很多朝代的都城所在,也是被稱為「天下之中」「九州腹地」,有近5000年歷史,素有「九朝古都」之稱,被公認的有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武周、後梁和後唐的都城都建設於此。
開封實際上屬於河南省。古代叫老邱、大良、陳留、東京、汴京和汴梁。簡稱卞。漢初,漢朝皇帝劉啟被迴避,改名為開封。這是開封的起源。它有清明上河園、大佛寺、包公寺、開封府、焦尤魯紀念園等景點。這些古建築歷史悠久,一些著名畫家在卷軸上展示了清明上河圖,顯示了古都的繁榮。
J. 在河南許昌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及其主要成就,著作之類的
許昌歷史悠久,早在1、萬年之前,人們的祖先就棲居於此。傳說唐堯時,許的始祖許由,德高望眾,善治理,孚眾望,堯以天下讓由,許由堅辭不受,隱居箕山。為避堯糾纏,率部落沿潁河東南而下,躬耕於「許田」,這里就稱為許。許昌是原始社會末期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禹受封夏伯於夏邑,夏禹之子啟,即位於夏邑,大享諸侯於鈞台。「少康中興」都康城。夏帝廑四年,昆吾氏分支遷於許,商周封國有櫟、鄢、許、西不羹等國。春秋分屬許、鄭、楚;戰國分隸韓、魏、楚。秦置潁川郡於陽翟,治今禹州市朱閣鄉八里營。漢遷郡治今禹州市區、屬豫州。新改稱左隊郡。東漢仍復潁川郡,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遷都於許。三國魏以「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並遷郡治於許昌縣。晉析潁川郡置襄城郡。南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遷郡治於長社。在今長葛市老城鎮西轆轤灣,東魏天平初年(534年)在長社置潁州;武定四年(546年)廣州移治襄城,襄城郡屬之;武定七年(549年)遷潁州、潁川郡治於潁陰,今魏都區改稱鄭州。北周改稱許州,改廣州稱汝州。隋仍復潁川郡、省襄城郡為縣歸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襄城置汝州;四年(621年)仍復許州;天寶元年復稱潁川郡;乾元元年(758年)仍謂許州。宋元豐三年(1080年)升為潁昌府。金復許州,並在陽翟設鈞州。明萬曆三年(1575年)因避皇帝朱翊鈞諱,取禹受封意改稱禹州。清雍正十二(1734年)升為許州府,禹州歸之。乾隆六年(1741年)仍分設許、禹二州。1912年廢州為縣。1926年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1932年改為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改稱許昌專區。1970年改為許昌地區。1986年許昌地區撤銷,升許昌市為地級市。2002年10月許昌市政府遷健康路東段北側。
許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遺地有靈井舊石器晚期遺址,石固新時期早期遺址,許昌故城遺址,鈞窯遺址、扒村瓷窯遺址等。古墓葬有劉知遠墓、周定王墓,愍帝陵、八龍冢等。古建築有文峰塔、乾明寺塔、興國寺塔、天寶宮、義勇武安王大殿、春秋樓、乾明寺等。碑碣有尹宙碑、禪靜寺造像碑等。另有灞陵橋景區、紫雲山風景名勝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