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齊長城遺址
㈠ 長城現在還有幾處遺址
現存長城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是明長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這里的長城,居高臨下,盡覽崇山峻嶺的壯麗景色。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奧巴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在內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覽,八達嶺景區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 八達嶺長城博物館以萬里長城為主題,全面反映長城的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中國長城博物館位於八達嶺關城外,1994年建成開放。全館共有9個展廳,展廳面積3 000餘平方米。陳列有多個專題,其中「歷代長城」展示長城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脈絡;「明代長城」、「建置武備」展現明代修築長城的起因及過程,軍鎮的設置及分布,長城的建築結構及布局和武器防禦設施的配備;「經濟文化交流」再現長城內外各民族長期共同發展、相互交流融合的歷史事實;「民族藝術寶庫」表現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愛我中華、修我長城」展現國家對長城的關心和保護。展覽集中了長城沿線各地出土的文物、標本,輔以翔實的歷史文獻、照片、模型加以說明,同時還採用了部分高科技技術及聲、光、電等現代陳列手段,有別於國內現有的長城專題博物館的陳列。
慕田峪長城
位於懷柔區境內,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關長城,東連古北口,開放的2250米長城段其特點是長城兩邊均有垛口,特別是正關台三座敵樓並矗,著名的長城景觀箭扣、牛角邊、鷹飛倒仰等位於慕田峪長城西端,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慕田峪長城山巒疊嶂,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慕田峪長城設有國內一流的登城纜車、開發了中華夢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項目,形成了長城文化、石文化和體育健身娛樂有機結合。英國前首相梅傑,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等多位外國首腦到慕田峪游覽。1992年被評為北京旅遊世界之最。2002年被評為4A 級風景區。
慕田峪由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慕田峪關自古以來就是拱衛北京的軍事要沖,此段長城西接北京昌平縣的居庸關,東連北京密雲縣的古北口,為明代所修築,為京師北門黃花鎮的東段,自古被稱為拱衛京師、皇陵的北方屏障,的重要關口之一。被稱為「危嶺雄關」。
司馬台長城
獨具「險、密、奇、巧、全」五大特點的司馬台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20公里。它東起望京樓,西至後川口,全長5.4公里,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結構新穎,造型各異,堪稱萬里長城的精華。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贊譽道: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台長城又堪稱中國長城之最。司馬台長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築遺址。
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長城是中國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由北齊長城和明長城共同組成,包括卧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台4個城段。古北口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為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在遼、金、元、明、清這五朝,大大小小爭奪古北口的戰役從未停止過,因此長城的作用突顯得尤為重要。
箭扣長城
箭扣長城位於京郊懷柔縣西北八道河鄉境內,距懷柔縣城約30公里,山勢非常富於變化,險峰斷崖之上的長城也顯得更加雄奇險要。箭扣長城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 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是近年來各種長城畫冊中上鏡率最高的一段,向來是長城攝影的熱點。
箭扣長城是北京一段最險峻、雄奇的長城,自然風化嚴重,沒有任何人工修飾,自牛犄角邊、南大樓、鬼門關、箭扣梁、東西縮脖樓、東西油簍頂、將軍守關、天梯、鷹飛倒仰、九眼樓、北京結到望京樓綿延20多公里,充分展現了長城的驚、險、奇、特、絕,能領略到原汁原味的古老的長城景觀。
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位於距北京市區140公里密雲縣與河北灤平縣交界的燕山山脈中。西起龍峪口,東止望京樓,全線10.5公里。沿線有建築各異的敵摟67座,烽火台2座,大小關隘5處,這里長城上敵樓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牆體以巨石為基,高5-8米,並設有攔馬牆、垛牆和障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被譽為「萬里長城,金山獨秀」。
山海關長城
山海關長城是萬里長城的入海處。現屬山海關境內的長城全長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龍頭長城、南翼長城關城長城、北翼長城、角山長城、三道關長城及九門口長城等地段。老龍頭長城是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有「中華之魂」的盛譽。
山海關城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餘米的城牆,牆體高大堅實,氣勢宏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鍾鼓樓。整個衛城建築規模宏偉,防禦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嘉峪關長城
嘉峪關長城是明長城西端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關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防禦體系。現在看到的城關以內城為主,黃土夯築而成,外包城磚,堅固雄偉。城關兩端的城牆橫穿戈壁,可以體會到大漠孤城的蒼涼。現代肖草《長城》詩:「風吹沙漠千山遠,雪舞祁連六月寒;登上牆台論楚漢,長城嘉峪見雄關」給予真實詮釋。
在嘉峪關市西南隅, 因建於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 建於1372年。關城平面呈梯形,面積33500餘平方米,城牆總長733米,高11.7米。城樓東、西對稱,面闊三間,周圍有廊,三層歇山頂高17米,氣勢雄偉。關城四隅有角樓,高兩層,形如碉堡。登關樓遠望,寨外風光盡收眼底。
虎山長城
虎山長城位於遼寧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虎山景區,虎山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接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
九門口長城
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李家鄉新檯子村,距山海關15公里,全長1704米。其南端起於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自此,長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築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以此向北逶迤於群山之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們對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大同長城
大同為明代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重要。大同長城建於嘉靖年間,由宣大總督翁萬達創修。大同鎮長城東起天鎮縣鎮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內蒙古清水河子),全長335公里。據《三雲籌俎考·大同總鎮圖說》統計,大同鎮先後修大邊、二邊516.3里;城堡72座(城20,堡52);邊城776個;火路墩833個。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境門長城
大境門長城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市區,長城中唯一一座以門命名的關口。長城四大關口之一。大境門長城修築於明成化年間,坐落在高聳入雲的東、西太平山間,據長城之要隘,扼邊關之鎖鑰。大境門門牆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西側有明萬曆年間開鑿的西境門(小境門)。景區有西太平山長城公園,來遠堡,小境門,關帝廟,二郎廟,山神廟,等眾多明清歷史遺跡。為「萬里長城長城第一門」。
唐長城
2007年,國務院正式把中國長城遺址牡丹江邊牆三段列入中國長城資源調查項目的一部分,這就意味著有著「唐長城」之稱的牡丹江邊牆,這也是牡丹江市乃至黑龍江省第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項目。
牡丹江邊牆是渤海時期為防禦北方黑水靺鞨而修築的一條防禦體系,是和中國長城具有同等性質的軍事防禦工程。目前經過調查發現的牡丹江邊牆長約100公里,由三段構成。牡丹江邊牆一段長50公里,位於三道關一線,東起江西村西溝北山主峰,蜿蜒起伏向西北伸展,終止於西大砬子北坡。牡丹江邊牆二段長30公里,位於寧安江東段,起自寧安鎮牡丹江向北轉彎處右岸,向老虎洞溝轉向東南繼續發展,調查終止於寧安良種場東側。牡丹江邊牆三段長20公里,位於鏡泊湖,起自城牆砬子對岸湖邊,越過湖邊山,穿過201國道,在江山嬌林場東南側山上向東南發展。 據悉,牡丹江邊牆於2006年被批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2008年開始,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已開始組織文物保護專業隊伍對牡丹江邊牆三段進行更深入調查,從而進一步了解牡丹江邊牆具體長度等概況。
2011年11月6日,享有「唐長城」之譽的牡丹江邊牆與秦長城一樣已被正式列入中國長城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齊長城
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而又保存段落或遺跡較多的古長城,原長度1000多里,是國之瑰寶。
關於齊長城,最早的是公元前555年(靈公二十七年),《左傳》上記載:「晉侯伐齊,……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這是齊國在平陰修築的一道防禦工事,防門後來一直是齊長城的一道重要關口。
《史記·楚世家·正義》引《齊記》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修建的記錄更清楚了。大概是從春秋戰國開始,到齊威王和稍後建築完成的。齊長城是西起濟南長青區,東至青島市黃島經濟開發區,橫穿山東半島。
春秋戰國時期修築的齊長城和楚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長城。其中的千里齊長城距今已2500多年。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象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發現早期長城牆體
2010年9月8日從甘肅嘉峪關長城研究所了解到,甘肅省早期長城調查組日前在玉門市境內新發現牆體2400米、烽火台4座。
㈡ 齊長城的歷史作用
長城是我國古代早期的一項軍事防禦工程,春秋戰國時期為適應諸侯國爭奪戰爭的需要而修築。關於設置長城的功能,張維華先生指出:「原夫長城之設,即可以為界,亦可以為防,對於當時各國疆域分合的形勢,甚有關系。」此言甚確。我們從齊長城的整體設計和分段施工情況分析,齊國之所以修長長城,主要是從軍事防禦需要考慮和組織實施的。齊長城的疆域又不限此界,僅以此為守界;即戰時自防守於此,利時又可以以此界進攻盡取它國之地,即所謂能攻易守。這從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曾多次越過長城攻侵它國的實例得以證之。
杜宇、孫敬明先生依據齊地出土兵器地點考證,戰國時期齊國南部疆域已達江蘇北部,魯南的汶、泗流域及棗庄一帶是齊比較長期穩定的地區也可證之①。春秋時期齊魯均為大國,國勢強盛,又為鄰國,故齊為防魯國而修築了西段長城;楚滅魯後又為防楚又續修了東段長城。從齊長城的建築結構上多設烽火台、防門、關塞、關卡等設施上分析,也主要從軍事用途上考慮的。此設計可以做到戰時能及時發出信號,也能做到出入便利,易守難攻,使齊國南部長達千餘里的國防線連片成為一體。這於當時楚築方城,燕、趙、魏諸國分段築城的情況迥然有別,這不能不說是二千五百年前我國軍事防衛設施上的一大奇跡,充分說明當時齊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勞動人民的聰慧才能,這也與春秋戰國時期在齊國曾出現管仲、孫武、田穰苴、孫臏等一批著名的軍事家有關。齊長城的修築在春秋戰國時期防魯備楚及爭霸稱雄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軍事作用,使齊國在長達五百餘年的動盪戰亂中立於不敗之地,脅魯楚,伐燕趙,攻衛宋,爭首霸,取七雄,成為泱泱大國。
《戰國策·齊策》蘇秦說齊宣王早:「齊南有泰山,東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前已論及,春秋時期齊國的主要防禦對象在南界,從地理條件而論此有泰沂山脈已是齊國南界的天然屏障,又修築了長城,更格外堅固。
而平陰、長清地帶的長城西端,即無山嶺屏障,又無河道為阻,而此處又是齊國南通曹、宋、滕、邾、魯、楚、周諸國,西通衛、晉、鄭的要沖地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故齊國不惜耗費巨工在此用土坯長成高厚的城牆,故史稱鉅防。鉅防西端設防門,築兩道城牆,為重要門戶,中間設關卡,戰時可以關閉。《史記·蘇秦列傳》「雖有長城鉅防,惡足以為塞」即指此。至於戰國晚期,燕軍伐齊,由西北入境,長驅直入,攻佔齊城,當另有別因。南部因有長城鉅防,在春秋戰國長達五百餘年的時間內未發生此類滅國之災,是證長城作為南界軍事防禦工事,確實起到了築城衛國的作用。
為了發揮齊長城的軍事防禦作用,在依山藉助泰沂山系地利的科學設計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泰沂山系有一條東西綿延近二百里的山脊線上。在長城的設計中也充分考慮到利用泰沂山脈天然屏障的地理特點,貫徹了「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的軍事思想。因山系溝谷切割,峰頂岩坡峭拔,陡險異常,在當時以車戰為主的戰爭中,無需在此處再修築城牆,所以在調查時不少山系頂峰地段無城牆殘跡,這樣即起到了防衛作用,又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低谷河流平坦地段均設防嚴固,在谷地盡頭修築長城,可以拒敵國門以外。
齊長城充分利用泰沂山脈自然山勢的設計,不僅充分體現了「齊陵堤防,必處其而右背之」的軍事原則,也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充分顯示了當時齊國科學的先進和體現軍事防禦這一軍事主導戰略意圖。
當然,科學設計如此龐大的工程絕非易事,需要精心計算,通盤考慮。但組織實施此項浩繁的工程更為不易,需要長時間人力物力的協調組織,配合施工方可完成。能設計此項工程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不行,能完成工程建築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也是不可能的。於此體現了齊國綜合國力的強盛和經濟基礎的雄厚,也反映出東方大國的氣勢雄風。正如司馬氏所言:「洋哉,固大國之風也」。
齊長城隨著秦統一戰爭的開始和齊楚相續被秦所滅,失去了軍事上的防禦作用,但做為春秋戰國時期強盛齊國的見證和我國最早的長城遺跡,將永載史冊。
齊長城源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故屬平陰縣)境內,位於長清與肥城、平陰交界處,西傍黃河,東與泰山相望,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是山東省旅遊資源中一處新景點。
齊長城,橫亘於齊魯大地,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餘年,齊長城源於濟南市平陰縣,古濟水河東岸,從大峰山山頂通過,蜿蜒千里,直達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村北入海,全長618.9公里,共翻越1518座山峰。
濟南市長清區境內有兩條齊長城,即主線和復線。主線西起孝里,經雙泉、馬山、萬德與泰山相連,復線均在主線以南長清與肥城、泰安交界線上。兩道長城之間為屯兵營房和石砌通道,城牆一般高5米,厚2.5米,城牆內側有守城馬道,高4米,寬2米,馬道下依牆建石屋。長清境內齊長城共約97.8公里,翻越山頭294座。
齊長城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考古和旅遊價值,它比歐洲人公元前459年修建的79公里長雅典壁壘早200餘年,比秦長城早400餘年,堪稱「中國長城之父」、「世界壁壘之最」。濟南市長清區境內的大峰山峰頂有齊長城遺址1300餘米,是全國齊長城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又因大峰山曾是魯西抗日根據地和長清第一屆縣委誕生地,亦是有大峰山革命烈士陵園、奎文閣、金蟾洞等30多處人文景觀和60多種珍禽異獸生活在萬畝林間形成的自然景觀的省級森林公園。濟南市長清區委、區政府決定把齊長城旅遊區的開發作為西線旅遊建設的龍頭,成立了長清縣齊長城旅遊區管委會(後改為濟南市長清區齊長城旅遊區管委會),並著手修復齊長城,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教育基地及中國長城開發的第二個旅遊區。
齊長城旅遊區總體規劃布局已經專家論證,制定了為期6年分3期工程建設的方案。旅遊區分為游覽觀光區、休憩娛樂區、服務接待區、生活管理區、生態保護區共5個功能區。其中旅遊觀光區又分為齊長城景區、峰雲觀景區、璇璣洞景區、三教堂景區、黃崖寨景區、烈士陵園、黨史紀念館等。
齊長城旅遊區內現已修通了4公里進山瀝青路、上山石階路,修復峰雲觀古廟群,新建峰雲別墅、「荷塘月色」以及停車場、門票房等與之相配套的基礎服務設施。濟南市長清區委、區政府熱情歡迎您到齊長城旅遊區觀光旅遊,投資興業。
㈢ 湧泉齊長城的景區概況
湧泉齊長城生態風景區,位於風景秀麗的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淄河鎮湧泉村,佔地面積余萬畝,海拔500餘米,三面環山,距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景區內有以孟姜女當年尋夫走過的小道為基礎修建的孟姜女景觀大道、齊長城遺址保護公園、孟姜女故居紀念館、孟姜女文化園、達摩堂、孫臏歇馬堂佛教文化區等國家級歷史遺跡數十座,聖泉龍王廟景觀群、百年古樹群、佛坐聖山等多座自然景觀群以及魯中最大的野外生存拓展基地雙龍谷齊兵營野外生存拓展訓練基地,同時,景區內還擁有湧泉山莊休閑度假區、石磨坊齊長城原生態食品生產基地等,使您能夠充分享受到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原生態禮物。 湧泉山莊休閑度假區,位於湧泉齊長城風景區內,分為南、北兩個區,是一個集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大型休閑度假區。湧泉村海拔低點五百米,高點近八百米,國際社會學專家研究表明海拔500米的坡地丘陵是人類最宜居住的區域,住在此中,除卻有了一份「閑」外,還有一份「靜」,更多一份「養」。這里有環境優美的獨立院落,周邊空氣清新,猶如置身天然氧吧,自然景觀優美怡人,對於工作節奏高度緊張的現代人來說,它不僅可以緩解疲勞,放鬆身心,還可以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在這里客人們既可以關閉院門自己擇菜做飯,也可以電話預約送飯上門,山莊內二十四小時供應優質礦泉水,熱水洗浴,遊人們到村如到家。優美的田園風光,四季新鮮的各種蔬菜野味,水果小吃,小橋流水,讓習慣了都市喧囂的人們能夠真正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不遠處的兒童游樂場,是孩子們嚮往的好地方……
㈣ 長城的文物保護
1987年12月,長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008年,山東啟動「齊長城資源調查」項目,經過近4年持續不懈的努力,完成了早期長城的田野調查工作,首次實現了對齊長城的全面踏察,最終確認齊長城總長度為641322.40 米。依據齊長城資源調查獲得的詳細資料,編制完成《齊長城總體保護規劃》。
2011年,國家文物局基本完成明長城「四有」工作,完善長城資源信息系統。
2012年,國家文物局完成長城量測和數據公布。
2013年,國家文物局印發《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規劃》,開展10處世界文化遺產地監測試點;指導各地做好長城保護維修和「四有」基礎工作。
2015年04月27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牡丹江邊牆保護規劃編制立項的請示》(黑文管字〔2014〕17號),同意牡丹江邊牆保護規劃編制立項。
2015年04月30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榆林衛城北門廣榆門修繕工程立項的請示》(陝文物字〔2014〕81號),同意陝西省榆林衛城北門廣榆門修繕工程立項(長城認定編碼:610802353102170029)。
2015年04月30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呈報〈齊長城——黃島史家夼東山至山周村西山段搶救性保護方案〉的請示》(魯文發〔2014〕459號),原則同意所報齊長城黃島史家夼東山至山周村西山段保護方案。
2015年04月30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明長城清水河石胡梁段長城文物保護維修工程立項的請示》(內文物發〔2014〕282號),同意明長城清水河石胡梁段保護維修工程立項。
2015年05月05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上報赫甸城城址東城牆、北城牆修繕工程方案的請示》(遼文物〔2015〕49號),原則同意所報赫甸城遺址(長城認定編碼:210624353102170007)東城牆、北城牆修繕工程方案。
2015年5月18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上報大茂堡長城搶險加固工程——東牆、南牆方案的請示》(遼文物〔2015〕54號),原則同意所報大茂堡長城(長城認定編碼:210781353102170002)東牆、南牆搶險加固工程方案。
2015年06月12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呈報嘉峪關市飲用水水源地遷建工程供水管道穿越長城文物保護方案的報告》(甘文局發〔2015〕183號),原則同意所報嘉峪關市飲用水水源地遷建工程供水管道2、4、5、6號線採用頂管方式從地下通過長城的B方案。
2015年6月08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明長城臨澤段修繕(一期)工程立項的報告》(甘文局發〔2015〕70號)收悉,同意明長城臨澤段修繕(一期)工程立項。
2015年6月09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明長城北京門頭溝段沿字7號-11號敵台搶險修繕工程立項的請示》(京文物〔2015〕42號),同意明長城北京門頭溝段沿字7號-11號敵台搶險修繕工程立項。
2015年09月24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集疏運系統靖邊至神木集運鐵路建設工程穿越長城方案的請示》(陝文物字〔2015〕172號)。
2015年09月28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新建赤峰至京沈高鐵喀左站鐵路項目跨越燕北長城遺址的請示》(內文物發〔2015〕205號)。
2015年09月28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北京市延慶縣下阪泉樓修繕工程立項的請示》(京文物〔2015〕381號)。
2015年09月28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呈報〈齊長城遺址(安丘大車山段)保護修繕工程立項報告〉的請示》(魯文發〔2015〕86號)。
2015年09月28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呈報〈齊長城——水泉溜西山段搶險加固工程立項報告〉的請示》(魯文發〔2015〕13號),同意齊長城水泉溜西山段加固保護工程立項。
2015年09月28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呈報〈齊長城——淄川區青龍山至城子段搶救性保護工程立項報告〉的請示》(魯文發〔2015〕14號),同意齊長城淄川區青龍山至城子段搶救性保護工程立項。
2015年09月28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呈報民勤(縣城)至紅沙崗一級公路建設工程通過長城文物保護方案的報告》(甘文局發〔2015〕218號)。
2015年10月12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呈報蘭渝電鐵楊家川牽引站110千伏供電工程通過臨洮縣戰國秦長城消失段文物保護方案的報告》(甘文局發〔2015〕219號)。
2015年10月12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審批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跨越北齊長城代縣長城村1段文物保護方案的請示》(晉文物〔2015〕234號)。
2015年10月26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呈報〈齊長城-博山區兩平至西溝峪北山段搶救性保護工程立項報告〉的請示》(魯文發〔2015〕81號),同意齊長城博山區兩平至西溝峪北山段搶救性保護工程立項。
2015年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申請明長城繁峙縣茨溝營段應關城東門保護修繕工程立項的請示》(晉文物[2015]47號),同意明長城繁峙縣茨溝營段應關城東門保護修繕工程立項。
2015年11月24日,國家文物局批復《關於懷柔區箭扣146號敵樓至150號敵樓及長城(天梯至鷹飛倒仰)修繕工程方案的請示》(京文物[2015]504號),原則同意所報懷柔區箭扣146號敵樓至150號敵樓及長城(天梯至鷹飛倒仰)修繕工程方案。
㈤ 齊長城在哪
齊長城西起黃河,東至黃海;東西蜿蜒千餘里,幾乎把整個山東南北分為兩半。經實地測量齊長城全長618893米,全1237.8華里。此軍事巨防,蜿蜒起伏在1518座山峰上;它歷經長清、肥城、泰山區、泰安郊區、歷城、章丘、萊蕪、博山、淄川、沂源、臨朐、沂水、安丘、莒縣、五蓮、諸城、膠南、黃島共18個縣市區的94個鄉鎮、辦事處。
關於齊 長城的東端,《括地誌》、《水經注》、《泰山郡記》均載:齊長城在「琅琊台入海」;《通典》、《太平寰宋記》、《齊乘》則記「大珠山入海」;道光《膠州志》載:「小珠山東徐山之北入海。」據實地調查,齊長城沿小珠山北峰過鵓鴿山、大頂山、經徐山東去,在於家河村東北入海。此處現為青島市黃島開發區保稅區東側;東經120°11′,北緯35°59.5′。關於齊長城的沿線走向,歷經數代多次實地考察,與史料所載無大差異,
而各地的考古調查沿線均發現了多段(處)長城遺址,這些依稀可見的齊長城殘跡除確證長城建築沿線走向外,還可窺觀整條長城之全貌。
關於齊長城的建築結構及制度,《管子·度地篇》雲「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糾列之時也。山川涸落,天氣下,地氣上,萬物交通,……令甲士作堤大水之旁,大其上,小其下,隨水而行。地有不生草者,必為之囊。大者為之堤,小者為之防。」松華先生依據文獻記載,對齊長城的施工時節,施工地點,工程體制、施工進程、工程的管理與維修等方面進行了考述。齊長城多依山勢而築,山嶺之地又多築在峰頂處,故齊長城又有「長城嶺」之稱。但長城所經沿線亦有平坦之地,所以做為齊長城的整體建築結構設計、城牆結構各有異。隨山勢而築地段城牆多系大小不一的自然石塊砌成,一般不用灰漿等物凝固。而平原低谷地段所築長城又多夯築而成,土築的城牆也稱鉅防或防門。或城牆的建築材料而言,多就近取材,山嶺地段所長城牆,因取石之便,即用石砌;平坦地帶,因無石便取,即用土築。如今築的少。齊長城從軍事防禦功能考慮,又有城牆、防門、關塞、燧、亭、烽火台。實地調查發現齊長城在長清與肥城邊界的大石關、博山區魯山之北的縣青石關、臨朐與河水邊界的大關有三條復線;發現了12處重要關隘、9處便門,城堡、兵營遺址50餘處,烽燧12處,構成了一個系統的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
齊長城建築充分利用山險代替長城的作用又能節省人財物,城牆是長城的主體;烽火台多設在山嶺的高巔之處,是軍事設防傳遞信號的設施;而關寒和防門多設在平原低谷地段,是出入國境的必經之地,也是長城的要沖地帶。此處一般修築兩層城牆處,還多配設關卡和防門。今五蓮縣長城嶺村東西兩山頂處各設有一座烽火台,高約5米,直徑達20米。在沂水和臨朐交界地帶的大峴山上修築的穆陵關,比關築兩道城牆,格外堅固,因此處是齊國當時通往南部的重要門戶,由此向北可直達齊都臨淄。據羅勛章先生實地調查,長城所經的臨朐、安丘、沂水境內地段城牆,多為南北兩道城牆,且兩道城牆的修築結構相同,故而證明長城要沖地帶設計是有意重點加固的。
綜觀齊長城的建築結構設計,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就地取材的特點,故而現今所見長城不是整齊的統一設計,而是多因山勢和河堤渠防而築,平地、河流、低谷處重點設防,以確保進出方便,能攻易守。現存城牆遺跡一般在山系頂峰險要處不見,說明當時此處沒有修築城牆,有的地處即使修築,規模也很小。在山系嶺脊外緣陡險處,長城內側地勢較外側要高出許多,一般可高出2—3米,而外城牆內只填以3—4米寬的土少或碎石,所以齊長城較多處地段為單城牆,即只有外牆,無內牆,即使有內牆也較低,這們即起到了防設作用;這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所長城中是僅見的,在歷代所建長城也是僅有的。
齊長城西起濟南市長清區廣里鄉廣里村南的防門,歷經山東十三縣,東至黃島區的於家下河入海,全長達千餘里,路經有山區平地,建築由城牆、關塞、防門、烽火台組成。從其設計施工到最後完成,是一項綜合性的浩繁工程,它規模寵偉,設計科學,結構合理,在當時諸國所置長城是僅見的。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勤勞智慧的齊國人民就能設計並組織實施如此浩繁的龐大工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㈥ 淄博的齊長城的具體位置
齊長城俗稱長城嶺,又稱大橫嶺。長城沿山嶺起,沿溝壑伏,翻山越嶺,跨河過溪,把黃河、泰山和大海連接在一起,成為最具文化內涵的民族象徵。
齊長城,從黃河東岸的長清縣西南孝里鎮廣里村北,向東進入丘陵區,爾後沿泰沂山脈分水嶺,泰山、魯山、沂山和五蓮山脈,直達黃海西岸的今青島市小珠山之東的黃島區東於家河村東北入海,蜿蜒600多公里,史稱千里長城。
據專家考證,在淄博境內的齊長城
博山境內有兩條長城:主線由霹靂尖山入境,到岳陽山西北方的圍屏山,沿與淄川交界線前行,至太平山,然後沿與沂源邊界線西南行,至大峪頂出境,長72684米;復線由望魯山北729高地,至梯子山南坡,長2350米。共計75034米,歷經212座山頭,其中有遺址者20850米,占總長度的27.8%。
淄川境內的城址由圍屏山入境,沿兩區交界線至太平山出境,全長40450米,歷經137座山頭,有遺址者8530米,占總長度的21%。
沂源境內長城自太平山入境向東,經702高地進入兩縣邊界線,至驢皮崮出境,全長42104米,經過105座山頭,其中有遺址者11800米,占總長度的28%。
淄博境內的齊長城遺址主要有博山境內的北大嶺遺址、鳳凰山遺址、黑山遺址;淄川境內的岳陽山遺址、雁門寨遺址、博山復線遺址、沂源遺址。
淄博境內的長城,一為片石結構的干壘牆,二為以懸崖峭壁山險代牆。
淄博境內的齊長城,做為拱為齊國都城臨淄的屏障,山險路陡,沒路風光無限,部分路段多次走過,但都不是完整的穿越.這次准備分時分段完整的走完淄博境內齊長城的主線和復線.通過徒步齊長城,喚醒人們對齊長城歷史文化遺產以及沿線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讓飽經滄桑的齊長城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讓齊長城真正變成山東人民乃至全國人民的驕傲。
友情提醒朋友注意:徒步齊長城,不同於戶外單純的爬山涉水.要求每一個參與者不僅是一個戶外環保者,對長城的沿線的一草一木,及長城遺址的片石殘垣加以愛護.還要考查沿線對長城損壞的各種客觀及人為的原因,為現存的長城遺址留一些必要的資料,並對長城的保護提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愛護長城,從我們自身做起
具體出行線路和時間請關注此貼,歡迎朋友們和我一同走過齊長城.
以懸崖代城牆
㈦ 齊長城烽火台和齊長城遺址有什麼區別
他們是包含關系,齊長城遺址包含烽火台、藏兵洞、城堡、兵營等多種建築。
1、齊長城遺址
齊長城遺址橫亘於齊魯大地,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餘年。西起黃河,東至黃海;東西蜿蜒千餘里,幾乎把整個山東南北分為兩半。主要有長清段、泰安段、萊蕪段、五蓮段等遺址
2、景點包括
城堡、兵營是專門用以屯兵防守的建築。
齊長城關隘,以穆陵關最為著名。
㈧ 在什麼地方不花錢可以看到齊長齊長城城
現存萊蕪、泰安等地目前還可以看到齊長城的遺址
1,湧泉齊長城,在山東省內淄博市淄川區淄河鎮涌容泉村
2,沂水齊長城,從泰薄頂進入沂水縣境內。
3,五蓮齊長城,在山東五連縣汪湖鎮境內。
4,長清齊長城,東至海,西至濟洲
㈨ 齊長城遺址的遺址保護
齊長城遺址於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2月,「齊長城文化帶」被確內定為山東省「十二容五」期間主要目標和任務之一。齊長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的擴展項目。在保護方面,先要制訂總體保護規劃,而後開始齊長城牆體保護工程。齊長城沿線兩側自然山谷以上的山坡區域自然環境恢復治理和相關的軍事設施、村鎮兵營的保護也要進行。沿線的黃石關、青石關、錦陽關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