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遺址
『壹』 武漢市有哪些革命遺址,革命紀念建築物,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
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第一期(2005年公布,2011年修訂)(12)
1.武漢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點)
江漢區八七會議舊址紀念館
武昌區毛澤東舊居及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第二期(2011年4月1日)(14)
1.武漢市辛亥革命系列景區
武昌區辛亥革命紀念館及首義廣場
江夏區中山艦紀念館
二.湖北十佳紅色景區
1.武漢市革命博物館
毛澤東同志舊居
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
2.「八七」會議舊址紀念館
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1926~1927年武漢市
:武漢黨史遺址
武漢黨史遺址遺跡有146處,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及重要機構舊址50處,重要歷時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27處,革命領導人故居20處,烈士墓19處,紀念設施30處。加上其他遺址遺跡29處計175處。
22處重要黨史遺址分布
1.中共中央組織部遺跡(江岸區銘新街13號)
2.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暨瞿秋白舊居(江岸區吉慶街126號,原輔義里27號)
3.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江岸區勝利街165號)
4.中共中央軍委武昌辦事處舊址(武昌彭劉楊路乾福巷6-13號)
5.中華全國總工會暨湖北省總工會舊址(江岸區友益街16號)
6.武漢國民政府舊址(漢口中山大道708號)
7.共產黨武漢支部機關遺跡(武昌多公祠5號)
8.中共中央長江局(1927年)暨湖北省委機關舊址(江岸區珞珈山街,原珞珈碑路12號)
9.中共武漢區委機關遺跡(首義路省民主黨派大樓附近,原武昌黃土坡下街27號)
10.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漢口解放大道2185號)
11.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武昌都府堤20號)
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遺跡(江漢區自治街41號)
12.「八七」會議會址(江岸區鄱陽街139號)
13.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武昌解放路南段)
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南湖校區遺跡(洪山區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校內)
14.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江岸區長春街57號)
15.陸軍新編第四軍司令部漢口舊址(江岸區勝利街332-352號)
16.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武昌曇華林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內)
17.中共中央長江局(1938年)國際宣傳組遺跡(江岸區洞庭街冷凍廠附近)
18.《新華日報》社大陸里舊址(江漢區民意一路大陸里4-6號)
19.姚家山新四軍第五師司政機關舊址(黃陂區蔡店鄉姚家山村)
20.木蘭山風洞革命活動舊址(黃陂區木蘭山西南坡半山腰處)
21.三店徐王灣「劉、鄧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舊址(新洲區三店街坨坑村徐王家灣南「王氏宗祠)
22.侏儒山戰役遺址(侏儒山為武漢西部屏障,是通往江漢平原的重要戰略要地)
『貳』 霍山縣 革命遺址30處分別是哪些地方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縣設有標志物的革命舊址遺址有30多處,但10多年後這一帶就有一些標志物已遭破壞。其中新四軍第5師(李先念師)在上土市鎮決心庵駐扎舊址等30處革命遺址系首次發現。具體哪些地方沒有公布。
這些革命遺址數量多、類型多、范圍廣,既有黨的重要機構舊址,也有重要黨史人物的故居、舊居、活動地;既有重要事件、重大戰役戰斗舊址,也有革命烈士事跡發生地或墓地;既有重要的革命歷史文化遺址,也有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興建的有關紀念場館等等。
『叄』 武安市有哪些革命遺跡
武安是革命老區,現存許多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留下的革命遺址。為了加大對革命遺址的開發、保護和利用,發揮其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該市開展科學普查,對所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查訪、核實後,統一進行表格登記,製成電子文檔,精心做好圖文資料的搭配,做到每處遺址有說明、有登記表、有數碼照片。
近兩萬字的采訪記錄和400餘副高質量照片使193處革命遺址有了詳實的檔案資料,共分為三大類。從性質上分,屬全國革命遺址189處,其他革命遺址4處。從類別方面分,重要黨史事件及重要機構或人物活動紀念地141處,重要黨史人物或革命領導人故居28處,烈士墓地6處,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或紀念亭共計43處。從保護級別方面分,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處,即晉冀魯豫中央局舊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處,即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出發地舊址,舍利塔和武北抗日高小舊址;屬邯鄲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處,即百官烈士祠堂、李河林烈士碑、梁溝兵工廠舊址;屬武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處,即武安烈士陵園、賀進烈士陵園。 從性質上分,屬全國革命遺址189處,其他革命遺址4處。從保護級別方面分,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處,即晉冀魯豫中央局舊址;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處,即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出發地舊址——舍利塔和武北抗日高小舊址——禪房寺。
『肆』 咸陽的革命遺跡有哪些
旬邑、淳化、三原、涇陽、長武等黨史資源大縣;
共遺址160個,其中革命遺專址148個,其他遺址12個。
歷史事件和重屬要機構舊址91個,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10個,
重要人物故居14個,烈士墓地23個,紀念設施22個;
『伍』 西安歷史事件遺跡
革命公園----你可以去革命公園看看
1926年春,北伐戰爭前夕,匪首劉鎮華在張作霖等的支持下,糾集一支號稱「十萬人」的部隊名為鎮嵩軍,企圖攻佔西安,為北洋軍閥擴大地盤。劉鎮華圍城8月之久,放火燒掉城外10萬畝麥田,強征民夫在城周圍挖掘了一條3公里的斷絕溝,企囹迫使全城軍民投降。國民軍將領楊虎城、李虎臣帶領全城軍民堅守西安。後馮玉祥將軍大軍人陝,粉碎了劉鎮華的陰謀。時稱「二虎守長安」。在守城 期間,死難者5萬人左右,占當時城內人口的四分之一。 那是相當的慘烈
1927年2月,為紀念西安的死難軍民,馮玉祥率眾公祭,建「革命公園」,負上築冢,建立烈士祠和革命亭,供市民憑吊紀念。
也可以去華清池,有西安事變遺跡。「西安事變」的遺址在華清池風景區,內有五間廳和兵諫亭等。至於華清池那唐明皇和楊玉環的故事咱就不說了
『陸』 上海有哪些革命遺址,黨史名人故居啊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位於上*海市望志路106、108號(今興業路76、78號)。沿街並排兩幢兩層磚木結構建築,坐北朝南。
該樓於民國9年(1920年)夏秋間建,與左右緊鄰4幢同類房屋同時建成,屬貝勒路樹德里(今黃陂南路374弄)一部分。是為上*海典型石庫門式樣建築,外牆青紅磚交錯,鑲嵌白色粉線,門楣有礬紅色雕花,黑漆大門上配銅環,門框圍以米黃*色石條。
該幢住宅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發起人之一李漢俊與兄李書城的住宅,人稱「李公館」。李書城,系同盟會發起人之一。李氏兄弟為該樓最早住戶。樓南路側當時尚存農田,環境頗僻。李家將兩樓內牆打通,樓梯合一,組成一家。106號樓上是李漢俊卧室,樓下客廳約18平方米。
民國10年7月23日(即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在此客廳舉行。
出席會*議的有各地共*產主*義小組代表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明、陳公博、周佛海和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等13人,代表全國53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也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張國燾主持。23~24日,張國燾先報告籌備經過,說明會*議重要意義,提出討論的問題;旋由各地小組匯報活動*情況;成*立黨綱和工作決議起草委*員會。25~26日起草文件,27~29日討論《黨綱草案》和工作決議草案。會*議討論熱烈,對黨的性質、綱領和組*織原則等主要問題取得一致。7月30日,會*議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注意和搜*查,被*迫中止。最後一天的會*議改至浙江嘉興南湖一條遊船上舉行。(註:最後一天的日期未能確定,7月31日與8月1日兩說。)
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宣告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制定並通過了第一個黨綱:「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採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和「聯合第三國際」;所通過的第一個決議確定:黨在當前的中心任務是加強對工*人運動的領*導,「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並在工會里灌輸階*級斗*爭的精神」,「使工會避免成為其他黨派之傀儡」;還就宣*傳、工*人學校、工會組*織的研究機*構,對現有政黨的態度,與第三國際的聯*系等問題作出相應決定。大*會選*舉中*央領*導機*構,陳獨秀任中*央局書*記,李達負責宣*傳,張國燾負責組*織。 民國11年,李家他遷,該處為其他居民租用。民國13年增建廂房。後來樓下開設商店,解*放前後為恆福昌麵坊。
1951年10月,經勘查確認後辟為紀*念館,名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第一館。1958年,按當年原狀修復,拆*除廂房。進入大門為天井,經過6扇玻璃窗門進入會*議室,室內置有長餐桌、圓凳、茶幾、椅子、兩斗桌及花瓶、茶具等,均按當年式樣仿製。新中國建立後,上*海市人*民政*府經過調*查核實恢復了會址原貌,建立了會址紀*念館,1959年5月26日,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還設有輔助陳列室,展出了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文獻資料。有三部分內容:1.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2.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產生及其活動;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柒』 山西有哪些紅色遺址
此次普查革命遺址較為集中的是晉中和長治。晉中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前方總部)、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部、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等高級黨政軍機關活動時間較長的地區,有536處革命遺址。長治市是革命老區,是太行、太岳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黨戰役的發生地,現發現遺址519處。在革命遺址類別中,重要黨史(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有1412處,重要黨史(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有727處,革命領導人(重要人物)故居有218處,烈士墓有197處,紀念設施有554處。其中,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黃崖洞保衛戰烈士陵園、白求恩紀念館、朱德總司令在陵川舊址、劉胡蘭紀念館、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晉綏解放區革命烈士陵園、晉綏軍區司令部遺址、晉西北行政公署遺址等。
『捌』 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的井岡山革命遺址
茅坪是井岡山下的村莊,曾一度是湘贛邊根據地黨政軍的大本營,有各大機關的舊址。 在寧崗縣龍江河畔建有紅四軍建軍廣場,又名會師廣場,廣場前有會師橋,橋頭建立了井岡山會師紀念碑。1921年1月,紅軍轉移後,革命建築物均被燒毀;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按原狀進行修復。為了紀念井岡山的革命烈士,在茨坪建立了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亭和革命烈士墓,並建立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新華網江西井岡山7月5日電(記者趙超)巍巍井岡山,悠悠紅土情。
5日一早,正在井岡山學習考察的優秀黨員專家暑期學習考察團成員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緬懷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革命先烈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豐功偉績。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邀請90位榮獲全國或省部級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專業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黨員專家代表,到井岡山開展「紀念建黨90周年與發揚黨的光榮傳統」主題學習考察活動。
烈士陵園是此次學習考察活動的第一站。一進陵園,氛圍頓時變得肅穆起來。90位專家緩緩拾級而上,為革命烈士獻上花圈,向革命烈士三鞠躬。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黃仲芳為專家們上了井岡山之行的第一課——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中國革命能在這里點燃星星之火,靠的是井岡山精神,那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今天,無論是我們黨和國家,還是每一個人,想要干成事業,取得成就,仍然需要發揚一種精神,堅定一種理想信念。」隨著黃仲芳的講述,許多專家陷入沉思。
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王素莉說:「今天,我們的雙腳踏實地踩在這片紅土地上。我想,對於一名黨員知識分子來說,他所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應該是『人民』兩個字,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工作同人民的期望結合在一起,人民的囑托就是我們攀登科學高峰最大的動力。」
長期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珍惜人才,愛護人才,聚集人才。與此同時,廣大知識分子和黨員專家保持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忠誠於祖國和人民,為祖國強盛、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不懈奮斗,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隨後,考察團來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參觀,這里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場景展現了從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立、發展的全過程。
毛澤東撰寫《井岡山的斗爭》時用過的油燈、硯台,朱德在井岡山挑糧用過的扁擔,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軍旗……每一件文物都在述說著一段崢嶸歲月,讓黨員專家們感到革命的艱苦卓絕,創業的萬般艱辛。
專門從事中國歷史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海鵬在展館中的一張照片前站立良久。照片拍攝的是當年井岡山的一座民房,牆上用大字寫著「紅軍是為勞苦工農謀利益的先鋒隊」。
張海鵬指著這張照片對記者說:「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一以貫之的。作為黨員知識分子,我們首要的身份是黨員,就是要堅定這一理想信念。我們考察團的黨員專家所在的研究領域不同,但理想信念都是一致的,就是要為人民工作和服務。」
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來到井岡山,優秀黨員專家們獲得了精神上的升華。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考察團還將參觀毛澤東和朱德故居,考察新農村建設,並在井岡山市開展咨詢服務和慰問老黨員活動。
新華網江西井岡山7月5日電(記者趙超)巍巍井岡山,悠悠紅土情。
5日一早,正在井岡山學習考察的優秀黨員專家暑期學習考察團成員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緬懷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革命先烈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豐功偉績。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邀請90位榮獲全國或省部級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專業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黨員專家代表,到井岡山開展「紀念建黨90周年與發揚黨的光榮傳統」主題學習考察活動。
烈士陵園是此次學習考察活動的第一站。一進陵園,氛圍頓時變得肅穆起來。90位專家緩緩拾級而上,為革命烈士獻上花圈,向革命烈士三鞠躬。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黃仲芳為專家們上了井岡山之行的第一課——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中國革命能在這里點燃星星之火,靠的是井岡山精神,那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今天,無論是我們黨和國家,還是每一個人,想要干成事業,取得成就,仍然需要發揚一種精神,堅定一種理想信念。」隨著黃仲芳的講述,許多專家陷入沉思。
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王素莉說:「今天,我們的雙腳踏實地踩在這片紅土地上。我想,對於一名黨員知識分子來說,他所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應該是『人民』兩個字,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工作同人民的期望結合在一起,人民的囑托就是我們攀登科學高峰最大的動力。」
長期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珍惜人才,愛護人才,聚集人才。與此同時,廣大知識分子和黨員專家保持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忠誠於祖國和人民,為祖國強盛、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不懈奮斗,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隨後,考察團來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參觀,這里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場景展現了從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立、發展的全過程。
毛澤東撰寫《井岡山的斗爭》時用過的油燈、硯台,朱德在井岡山挑糧用過的扁擔,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軍旗……每一件文物都在述說著一段崢嶸歲月,讓黨員專家們感到革命的艱苦卓絕,創業的萬般艱辛。
專門從事中國歷史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海鵬在展館中的一張照片前站立良久。照片拍攝的是當年井岡山的一座民房,牆上用大字寫著「紅軍是為勞苦工農謀利益的先鋒隊」。
張海鵬指著這張照片對記者說:「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一以貫之的。作為黨員知識分子,我們首要的身份是黨員,就是要堅定這一理想信念。我們考察團的黨員專家所在的研究領域不同,但理想信念都是一致的,就是要為人民工作和服務。」
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來到井岡山,優秀黨員專家們獲得了精神上的升華。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考察團還將參觀毛澤東和朱德故居,考察新農村建設,並在井岡山市開展咨詢服務和慰問老黨員活動。
『玖』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歷史沿革
30年前,中國共產黨正面臨著怎樣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的問題,也包括對黨史的一些混亂狀況撥亂反正的問題。所以,中央成立了一個黨史委員會,同時成立中央黨史研究室和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兩個工作機構。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任主任是胡喬木。1988年7月,兩個工作機構合並成為新的中央黨史研究室。
走進中央黨史研究室大院,最引人注目的是辦公樓上「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那麼,中央黨史研究室究竟承擔著哪些工作呢?據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介紹,中央黨史研究室既是黨史研究部門,也是中央的一個工作部門,「整個黨或者整個社會上涉及到黨史問題的有關工作,我們都要組織或參與。」李忠傑概括了黨史研究室的職能,主要是黨史研究、黨史學習教育、黨史宣傳、黨史重大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紀念活動、黨史資料征編、黨史咨詢,還參與黨史遺址保護和相關場館建設、黨史題材作品著作的組織或出版以及紅色旅遊等項工作。
黨史研究室還會參與紅色旅遊工作?各級黨史部門積極對紅色旅遊進行工作指導,在制定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建設紅色旅遊場館等方面發揮了作用。這兩年,許多地方黨史部門利用掌握的豐厚黨史資料,開始了對重要革命遺址遺跡的普查。
宣傳黨史、讓人們了解黨史,也是黨史研究室的一項重要工作。李忠傑說:「年輕人很關心黨史,年輕黨員很關心黨史,但是黨的歷史到底是怎麼回事、走過了什麼道路、取得了什麼成就、有過什麼曲折、有過什麼教訓,可能不完全清楚,需要學習。」
「大家從網路上、報紙上、其他各種讀物上會看到很多關於黨史的文章、故事、奇聞軼事等等。不過,對這些文章是需要具體分析的,有的是真實的,有些是不準確的,甚至還有一些敵對勢力利用歪曲黨的歷史醜化我們黨,來詆毀我們的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這就需要我們採取適當的措施,做好澄清歷史事實的工作。」李忠傑表示。
實際上,日益走向開放的黨史研究室正在採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發揮著黨史的「育人」作用——《中國共產黨歷史28講》一書成為學習黨史的入門教材,在各類媒體上開辦「永遠的豐碑」專欄讓人們通過短小精悍的故事獲得有益的啟迪。一組數字可以反映出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宣傳「攻勢」——「十二五」期間累計出版書籍1026部,組織各種紀念活動634次,拍攝影視作品166部。
如今,全國從中央、省、市到縣四級都有黨史機構,總數達到2836個,工作人員一共有1.7萬多人。多年以來,這群人為了神聖而崇高的黨史事業,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對黨史事業始終甘於奉獻,激情不減。
『拾』 甘肅慶陽革命遺跡2000字發言稿
甘肅省具有豐厚紅色文化底蘊和數量眾多紅色文化資源,720處革命遺址遺跡遍布全省。隨著文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全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根據2009年11月全國革命遺址普查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革命遺址普查實施方案》的要求,省委黨史研究室於2009年12月全面展開革命遺址普查工作,對全省革命遺址的分布區域、性質類別、形成時期、保護級別、保護情況、利用級別進行了統計,初步查明甘肅省革命遺址遺跡和其他遺址共720處,既有見證甘肅紅色革命發生的遺址遺跡、舊居舊址,又有為緬懷革命先烈建造的紀念設施和陵園墓地。從數量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慶陽市、蘭州市、隴南市、張掖市、甘南州和定西市。全省革命遺址遺跡普查工作的順利完成,為全面掌握革命遺址遺跡情況奠定了基礎。
省委、省政府先後頒布了一系列文化遺產開發、保護政策法規,為有效保護革命遺址遺跡發揮了重要作用。《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依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撥出經費對「紅軍樓」、「虎豹口紅四方面軍強渡黃河遺址」等部分紅色文化資源進行修繕,使一些瀕臨倒塌的革命遺址得到有效保護。
甘肅省寶貴的革命遺址遺跡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追思先烈、緬懷英靈的聖地,紅色旅遊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為促進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作出了貢獻。據省旅遊局納入「紅色旅遊」統計范圍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的接待數據顯示,2010-2011年,共接待遊客994.3萬人次,實現綜合效益26.3億元。2012年全省紅色旅遊累計接待遊客844萬人次,同比增長41.25%,紅色旅遊綜合收入21.9億元,同比增長38.56%。共有紅色旅遊直接就業人數1.2萬人,間接就業人數6.3萬人。紅色旅遊的發展,不僅使甘肅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和形象,同時也使革命老區和革命紀念地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脫貧致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