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城遺址公園三星堆
㈠ 盤龍城遺址的南面是什麼建築
遺址的南面是居民點和手工業作坊,民居為單體地面建築和半地穴式簡易窩棚。手工內作坊容有多處,一般為釀酒、制陶、冶煉遺址。城外有平民居址、手工作坊遺址及墓地等。主要分布在:城外西面的樓子灣,北面的楊家灣、楊家咀,東面的李家咀,南面的王家咀。其中李家咀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是貴族墓的主要集中地。
㈡ 武漢市盤龍城遺址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親愛的遊客朋友,歡迎您來到盤龍城參觀游覽。下面由我為您做一下盤龍城的基本介紹。
盤龍城地處武漢北郊黃陂縣盤龍湖畔。盤龍湖將其三面環抱,因此得名盤龍城。1954年,長江洪水泛濫,武漢受災。防汛中,人們在盤龍湖取土築堤,意外發現了這座殷商文化遺址。這座長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商城,也是繼安陽殷墟以後的第二最早古城,於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它已人選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發現之一。這座建於商代前期的古城,其范圍東西長約1100米,南北寬約1000米。城內有宮殿區,城外北為平民居住區,南為手工作坊區,東西為墓葬區。城內東北部三座大型宮殿基址坐北朝南平行排列。城外四周分布的手工作坊、小型墓地、簡陋民居殘跡以及城外較遠的大型墓地,典型地反映了早期城市的形態,即宮殿在城內,居民區、手工業區在城外。
隨著這個富含文化的千年「死城」的沉寂,楚國的先民帶著中原文化在荊楚大地成功地與本土三苗各族融合,隨著楚國的強盛,形成了與中原文化分庭抗禮的中華主流文化之一——楚文化。正是盤龍城引進了中原文化,傳播了開創的
精神,加深了民族間的了解和溝通,加快了南北|文化融合的步伐,成為了博大精深、異彩紛呈的文化的淵源。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近盤龍城,感受曾經發生在這里的點點滴滴。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盤龍城遺址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㈢ 盤龍城遺址的城內構造是怎樣的
盤龍城遺址的城內僅有宮殿,整座城坐落在遺址的東南部,平面近方形,城牆是夯築的,四面各有一個缺口,可能是城門。城牆分段版築,分主城牆和護城坡。城牆南部和北部發現有壕溝遺跡。城內東北部發現大型宮殿建築夯土台基,西南部為一片窪地,未見遺跡。城內東北部有宮殿建築,在東西60米、南北100米的夯土台基上,建築基址分上下兩層,依南北中軸線築起3座坐北朝南、前後並列的大型建築,方向同城垣一致。其中兩座在同一中軸線上,保存有較完整的牆基、柱礎、柱子洞和階前的散水。前面的一座宮殿是不分室的通體大廳堂,平面呈長方形,上面建有四間橫列的居室。各室都在南壁中間開一門,中間兩室又在北壁偏東處開一後門。室外沿排列43個大檐柱穴,每個柱穴底置有巨形石礎,穴外兩側有兩個小柱洞。台基四周略傾斜,上鋪碎陶片,作為散水。整個基址可復原為一座周圍有迴廊,中央為四室的高台寢殿建築。後面一座位於前面建築之南約13米,平面長方形,基址四邊有前後左右對稱的大檐柱穴27個。是四周有迴廊、中間分為四室的寢殿,是重檐四阿頂式建築。這座建築西側台基下有一排陶質水管道,宮殿中間未見隔牆,可復原為一座大空間的廳堂,與前面的宮殿基址形成前朝後寢的格局。盤龍城遺址的城外有約100萬平方米的商代遺址。
㈣ 三星堆距今多少年
截至2019年,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專河南岸,分布面積12平方屬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
(4)盤龍城遺址公園三星堆擴展閱讀
關於三星堆文明來自何方這個問題,無論是考古界還是社會上,都有不同的說法和多種猜測,有的說是來自中原商文化的影響,有的說是來自中亞近東文明,更有人則認為三星堆文明是外星文明。
據介紹,公元前16世紀,湯創立商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同時又為考古資料所證實的古老王朝。此一時期,與商朝國力日益強盛相表裡,中原商文化南下,在今武漢黃陂建立據點,留下了盤龍城遺址。
以盤龍城為基地,商王朝將南方銅礦資源北運,同時也將中原青銅冶鑄技術和其他文明成就帶到南方。這一歷史事件帶來了中國青銅時代面貌的根本變化,開啟了長江文明的新時代。
㈤ 盤龍城遺址是怎麼樣的
盤龍城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北郊,因盤龍湖環抱而得名。古城坐北朝南,緊鄰市區,遺址面積7.5平方公里。它是3500年前,長江流域孕育的一座商代古城。
城址位於府河北岸高地偏東南部。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長約290米。東西寬約260米,北偏東200米。四面城牆中部各有一個城門,南牆、西牆及北牆西端還保存有高出地面1—3米的夯土殘垣。夯層厚10厘米左右。城牆內側坡度較緩,有支撐夯築城垣主體時使用模板的斜行夯土,並形成斜坡以便登臨,城牆外側較陡可以有效地御敵。城垣外側有寬約10米、深約4米的護城壕,壕溝內側邊略高出外側邊。在壕溝底部發現橋樁的柱穴,說明壕溝上當時架有橋梁,以利城內外的交通。
城內東北部高地上有宮殿基址,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下層宮殿建在生土上,營建上層宮殿群時,地表經平整,大型夯土台基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60米,高1米左右,再在上面修築宮殿,有3座前後並列、坐北朝南的大型宮殿基址。
l號基址長39.8米,寬12.3米,有高出地面0.2米的夯土台基,台基表面已遭破壞,僅保留建築物的柱洞與牆基。台基四周的外沿各有一排大檐柱洞,東、西兩側各5個,南邊20個,北邊17個。前後並不對稱,可能是在柱頭架檐檁,檐柱直徑半米左右,埋在深0.7米的地下,底有大石塊柱礎。房頂出檐,檐柱前部兩側有直徑較小、埋得較淺的挑檐柱穴。整個建築面寬38.2米,進深11米。中心為四間橫列的居室,面寬33.9米,進深6—6.4米。中間二室面寬略大,各室南面各有一正門,中間二室北壁又有後門,四壁都是木骨泥牆。在四室與檐柱之間,形成一周寬敞的外廊。屋頂為四阿重屋式,頂部覆蓋茅草。2號基址不如1號保存完整。位於1號基址南部,相距13米,建築技法與1號基址相同,但檐柱前後左右對稱,頂上的梁架結構更加整齊。以古代前朝後寢的宮廷建築制度考慮,採用的是「前朝後寢」的格局,2號基址可能是只有一個大廳的前朝部分,其北面的1號基址則是後寢部分。在這個基址的西側還發現有陶管相接的排水設施。宮殿區四周分布著居民手工作坊遺址和小型墓地。
在城址的四周都有商代的文化堆積,但不見大型建築基址,當為一般居民區和手工業區。另外在城址的東、西、北部還有商代貴族的墓葬。大型墓葬長寬都在3米左右,有精緻的雕花木槨,外壁陰刻餮餮紋和雲雷紋,陰線內塗朱,余者塗黑。槨內有棺,底有腰坑,殉人或殉狗。雕花木槨之外也有殉人。墓主的隨葬品有鼎、簋、甗、鬲、圈足盤、小盤、晷、盉、斝、觚、爵等青銅禮器,還有鉞、戈、矛、刀等青銅武器和戈、笄等玉器,陶器有鬲、罐及印紋硬陶的尊、瓮等。普通貴族墓墓壙長2米、寬1米左右,皆有棺、槨和腰坑,腰坑內殉狗一隻。隨葬品為青銅的鼎、斝、觚、爵、鬲等,但每個死者只用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另外往往有戈、鏃、斧、錛等青銅武器、工具,石鐮等農具,鬲、缸等陶器和尊、瓮等原始瓷器隨葬。平民墓墓壙窄小,往往寬僅0.4米,長2米左右,有棺無槨。但有殉狗的腰坑。隨葬品主要是很少的陶器,有時也有1件小型青銅禮器,如爵。盤龍城出土的青銅器,種類繁多、造型獨特、花紋綺麗,是中國青銅時代一個縮影。其數量占整個商代前期出土青銅器的三分之一,是我國迄今發現商代前期最多的一組銅器群,數量及種類都超過了當時的王都——鄭州商城。
盤龍城青銅器在器類、紋飾、鑄造等諸多方面有特殊的地位。有中國最早的青銅大圓鼎、精美的雕花鉞形器、鉤刀等皆為精品,其中一件青銅鉞長41厘米,實為罕見。墓葬中出土的提梁卣,造型、裝飾乃至鑄造極其精緻,是已知的我國最早用分鑄法鑄成的實用器。盤龍城出土的一批先進的青銅農具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金屬工具之一。玉器是商朝身份、權利和財富的象徵。出土的一件長達94厘米而厚只有0.5厘米的大玉戈,在商代玉器中非常難得,是中國古代的「玉戈之王」,顯示出商王朝當時在南方的軍事實力。在墓葬中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木雕藝術品,雕刻著由饕餮紋和雲雷紋組成的花紋,出土時色彩十分鮮艷。盤龍城的制陶業很發達,已收集的陶片標本數以萬計,已復原陶器2000餘件,其中不少是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把我國古代燒造瓷器的歷史提前到公元前1500年。這里出土的一個大陶缸,直徑約50厘米,高達100厘米以上,是迄今商代陶缸中最大的。
盤龍城內僅有宮殿建築,具有宮城性質;城外則是居民區和手工業區,反映這一古城尚屬早期城市的形態。盤龍城遺址在城牆的夯築技術、埋葬習俗、陶器特徵、青銅工藝、玉器風格等方面,均同黃河中游的鄭州商城二里崗上層文化具有明顯的一致性,而宮殿的營建手法則同偃師二里頭遺址、鄭州商城、安陽小屯宮殿基址的建築技術屬於同一個傳統,證明商代中期時商文化確已分布到長江流域。同處長江中游的不少同時期的遺存,雖曾直接或間接受到中原地區二里崗上層文化的強烈影響,但遺址中的大量灰白陶和印紋陶,均系本地原有早期文化因素的繼續。盤龍城遺址的內涵,則基本為二里崗上層文化因素,屬商文化系統,僅紅陶缸的比例遠遠大於黃河中游,說明仍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此地大概是商人在長江之濱建立的一個重要方國。
盤龍城是中國唯一一座基本未受到破壞的商代早期城市遺址,其燦爛的青銅文化、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完備的城邑形態和功能,對研究城市文明發展史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它的城址規模不大,但「五臟俱全」,宮殿區、手工作坊區、生活區、墓葬區分布明顯,開辟了我國前朝後寢等的宮殿建築的格局形式,其基本布局與商朝王都鄭州商城相仿,但卻保存了比鄭州商城更原始的城市歷史形態,因此被譽為研究我國早期城市和國家形態的一隻「麻雀」。
㈥ 考古學家在盤龍城遺址的李家咀遺址有哪些發現
盤龍城遺址的李家咀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是貴族墓的主要集中地。經過考古發掘,共發掘30多座,大致可分3類:甲種墓,已發現4座,墓室面積在10平方米以上,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有棺、槨。槨板外壁雕刻精細的饕餮花紋,內側塗朱漆。槨外有殉人。墓底設「腰坑」,隨葬有成套的青銅禮器、玉器和陶器。這類墓主的身份應為顯貴階層。乙種墓,已發現8座,為長方形土坑豎穴,長2米,寬1米左右,有棺、槨和腰坑。葬式多仰身直肢。隨葬品有青銅禮器和武器、工具、印紋硬陶器、原始瓷器,但未見殉人。這類墓葬應屬下層貴族。丙種墓,為平民墓,形制與乙種墓近似,墓室窄小,面積在1平方米左右。僅有單薄木棺,無腰坑,隨葬品以陶器為主。墓葬中有數百件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遺物,製作精美,花紋別致,特別是出土的銅圓鼎、銅鎖、銅提梁鹵和玉戈等,都是我國極為罕見的珍品。李家咀一帶分布有大型墓葬,一座貴族墓中使用了雕花木槨,隨葬品有青銅器、玉器、漆器、陶器等,還有3名隨葬的奴隸。墓中青銅器共63件,分為禮器、兵器和生產工具三大類。其中一件青銅鼎,高達0.55米,僅次於鄭州出土的王室大方鼎。兵器有戈、矛、鉞、斧、鏃等,有一件青銅大鉞其上雕飾龍紋,為軍事統帥所有。墓葬的玉器中,還有一件長達0.94米的玉戈,是我國最大的一件商代玉戈。
㈦ 三星堆文化有什麼特別的
觀我國幾千年文明,從文物器皿到服飾衣著,很容易總結出這樣一個特徵:
邊緣化的,異域的,少數名族的相關物什多呈現出一種線條豐富的,不規則的,曲線的造型圖案,且多以自然中的花、鳥、魚、蟲作裝飾特徵或有演變。
而中原地區的,所謂的漢族正統文化的相關物件則與其相反,以規則的,對稱的,中規中矩,四平八穩的造型圖案居多,且多是以神話臆想中的事物為裝飾特徵或有演變,如饕餮紋、夔龍紋、蛟龍紋、鳳紋、波紋等紋樣。
自有青銅器發掘出土以來,自然是以中原文明代表的青銅器物件居多,歷史古都,舊朝故地(如西安,北京等地)其各種鼎,簋,甗,鬲不勝枚舉,食器、酒器、禮器、樂器不計其數,而在歷史上非主要政治文化中心的博物館(如四川,貴陽等地)收藏的青銅器不僅在收藏規模,藏品價值和學術價值上都有顯著區別,個別地區甚至不以青銅器作為藏館的主要收藏和宣傳對象。
自然在考古學家的傳統思維中,青銅器以及其相關作用、出土年代和大致區域分布都有一個比較固定的概念。
而三星堆青銅器的出土則顛覆了這一概念,當時的蜀地人民偏居西南,他們掌握了青銅器的加工製作工藝,便將自己的、有別於中原文化傳承的文化特徵通過青銅器的方式表達和保存了下來。
製作工藝和文化特徵的奇妙融合,私以為是三星堆遺址之所以厲害之處。
㈧ 盤龍城遺址公園在哪裡,什麼時候開放
盤龍城遺址公園在盤龍城葉店的盤龍大道,具體位置在湯雲海路巢上城的馬路對面。預計今年10月份開發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