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寧家埠遺址

寧家埠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4 22:18:18

『壹』 寧波市有哪些旅遊景點

1:東錢湖旅遊風景區:市區汽車東站901路公交。全天免費開放(景區內景點另外收費)。
湖心景區門票價格:30元/人;交通:901路(湖心景區方向)直達終點站下福泉山景區:40元/會員價35元(含景區內交通巴士費用)來回車票價格:15元/人。岳鄂王廟門票價格:10元/位,可乘901路(湖心景區方向)、906路至岳王廟站點下即可。沙孟海書學院(周堯昆蟲博物館)陶公島風景區,門票價格:8元/位,乘901路(湖心景區方向)至國七寺下即可。

『貳』 青島名勝古跡有哪些

青島地區文物景觀等級及名稱一覽表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柱山摩崖刻石(平度)
德國膠澳總督官邸舊址(市南)
德國膠澳總督府舊址(市南)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馬山(即墨)
國家旅遊度假區
石老人{嶗山)
薛家島(黃島)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嶗山風景區(嶗山)
國家森林公園
嶗山風景區(嶗山)
珠L一國家森林公園(膠南)
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國膠澳警察署舊址(市南)
滅主教堂(市由)
基督教堂(市南)
八大關建築群(市南)
康有為墓(嶗山)
天後宮(市南)
法海寺(城陽)
北朝石造像及碑刻(嶗山)
財貝溝古墓群(城陽)
城於遺址(城陽)
三里河遺址(膠州)
西皇姑庵遺址(膠州)
田橫五百義土墓(即墨)
南阡遺址(即墨)
石源遺址(即墨)
徐家溝遺址(即墨)
琅邪台遺址(膠南)
東皂戶遺址(膠南)
六曲山漢墓群(平度)
即墨故城遺址(平度)
東岳石文化遺址(平度)
高家民兵聯防遺址(平度)
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海棧橋(市南)
小青島燈塔(市南)
匯泉炮台遺址(市南)
青島山炮台遺址(市南)
觀象台(市南)
中共青島支部舊址(四方)
海產博物館(市南)
匯泉廣場(市南)
湛山寺(市南)
康有為故居(市南)
老舍故居(市南)
聞一多故居(市南)
於姑庵(市北)
海雲庵(四方)
馬壕運河遺址(黃島)
城陽墓群(城陽)
李家宅頭遺址(城陽)
劉若拙墓(即墨)
牧馬城遺址(膠州)
趙家莊遺址(膠州)
羅家莊遺址(膠州)
大庄遺址(膠州)
北阡遺址(即墨)
東演堤遺址(即墨)
雄崖所遺址(即墨)
王吉墓群(即墨)
小橋墓群(即墨)
丁戈庄遺址(即墨)
河頭遺址(膠南)
西寺遺址(膠南)
郭家河岩遺址(膠南)
向陽遺址(膠南)
寧戚冢(平度)
沙梁遺址(平度)
左家院遺址(萊西)
長清遺址(萊西)
葛家埠遺址(萊西)
西賢都遺址(萊西)
南嵐遺址(萊西)
魯格庄遺址(萊西)

『叄』 太湖流域源頭的馬家浜文化遺址的內容有哪些

馬家浜文化是發現於浙江省嘉興市馬家浜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區,南達浙江的錢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蘇常州一帶。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始於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餘年的歷史,到前4000年左右發展為崧澤文化。

馬家浜文化及其後續的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發現與確立,表明我國太湖地區的新石器文化源遠流長、自成系統,並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這證明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起源的搖籃。

馬家浜遺址位於嘉興縣西南,表土層下文化層分上下兩層:

上層以灰黑色黏土為主,並有紅燒土層和淤泥層,包含物有獸骨、石錛、礪石、骨鏃和各種質地的陶片,還有建築遺跡,建築夯土中伴有印紋陶、原始青瓷、紅陶、黑陶和石器、銅鏃、玉璜等,最晚的是印紋陶和原始陶。

下層為含有大量腐爛的獸骨碎片的黑色黏土,包含的獸骨比上一層更多,還有骨管、骨錐、骨針、骨鏃以及石斧、礪石和陶片等。

在馬家浜遺址上下層交接處的淤泥中發現了墓葬,墓葬中有30具人骨架,其中6具身旁有隨葬品,生產工具置於腰部,裝飾品置於頭部,陶器位置不一。

從墓葬中的器物和各種遺跡來看,馬家浜文化確實是一種與黃河流域原始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態。

馬家浜文化遺址除了馬家浜之外,還有餘杭吳家埠遺址、常州圩墩遺址等地,這些文化遺址有力地證實了馬家浜文化是長江中下游、環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代表。由此,將馬家浜文化擴展至太湖地區,南達浙江的錢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蘇常州一帶的廣大地區。

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從事稻作農業,多處遺址中出土了稻穀、米粒和稻草實物,經鑒定,已普遍種植秈、粳兩種稻。羅家角第三、四層出土的粳稻,年代在前5000年左右,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粳稻遺存。

馬家浜文化的居民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草鞋山遺址中發現的狗的頭骨,介於狼和現代狗之間,說明狗是從狼馴化而來,在這時已經成為家畜。

漁獵經濟也在馬家浜時期占重要地位,遺址中常發現骨鏃、石鏃、骨魚鏢、陶網墜等漁獵工具,以及陸生、水生動物的遺骸。骨鏃以柳葉形的居多,十分尖銳鋒利。

在一些遺址中還發現有野生的桃、杏梅的果核和菱角等,這些是人們從事採集活動的例證。

在草鞋山遺址發現了公元前4000多年的5塊殘布片,經鑒定,原料可能是野生葛。花紋有山形斜紋和菱形斜紋,組織結構屬絞紗羅紋,嵌入繞環斜紋,遠比普通平紋麻布進步。這是我國最早的紡織品實物。

遺址多處房屋殘跡已有榫卯結構的木柱,在木柱間編扎蘆葦後塗上泥,就成了牆;用蘆葦、竹席和草束來鋪蓋屋頂;居住面經過夯實,內拌有砂石和螺殼;有的房屋室外還挖有排水溝。

馬家浜文化多紅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長方形橫條陶燒火架爐箅是馬家浜文化獨特的炊具。但是馬家浜文化制陶業的發展還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

馬家浜文化在手工業生產中,玉石器製造技術發展較快,許多遺址都發現了製作精美的玉器,這一時期的玉器工業發展,為其後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輝煌成就奠定了基礎。

例如馬家浜遺址的玉玦呈淡褐色,圓管形,頂部有缺口,可夾於耳垂作裝飾之物。另外還有青灰色的,也是圓管形,頂部也有缺口。

同時,在馬家浜還發現了幾件殘缺的玉璜,也都表現出古樸而精美的特質。

1959年初春,嘉興南湖鄉天帶橋馬家浜地方在漚肥挖坑中發現大量獸骨和古代遺物。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組成考古隊進行了發掘。發現有與邱城下層同類的遺物並有房基、墓葬等遺跡。

馬家浜遺址的發掘,引起了國內外考古界的重視。1959年,新華社發了消息,並記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要聞錄》。

1977年在南京召開的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學術討論會上,夏鼐等考古學家認為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起源的搖籃,並確認嘉興馬家浜遺址為代表的馬家浜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代表,從此,馬家浜文化正式定名。

馬家浜文化已載入《大不列顛網路全書》、《中國大網路全書》,確定了它在史前文化考古中的地位。

『肆』 民國初杭州城的十大城門分別叫什麼,具體那些位置

杭州十大城門是杭州古代城池的城門遺址,分別是清波門、涌金門 、錢塘門、武林門、艮山門、慶春門、清泰門、望江門、候潮門、鳳山門。
古清波門,在如今的鐵冶路口。又稱「柴攤兒」,顧名思義,是賣柴的。城門地形,在杭城十大城門中唯一尚可清晰辨認。吳越錢王時,此地只是水門一座,東通流福溝。時稱「涵水門」,也稱「暗門」。北宋,清波門建成,時人仍然以「暗門」相稱。譬如,陸游《夜泛西湖》,有「騎馬出暗門」一說。
涌金門折疊編輯本段

涌金門,位於舊杭城正西。即從南往北數過來,第二座城門。說門,並非一門。不是朝朝暮暮在無數細節上與人休戚相關,幾草、幾水、幾牆、幾門,總嫌寡情乏靈。以下故事,無非如此。
杭城十大城門,九座城門都有重城(城門外的護城,呈四方形),而涌金城門獨無。這也是它依附了西湖作為外勢,可御可守。
錢塘門折疊編輯本段

錢塘門,一個與杭城淵源相繼的名字;一截與佛事盛行相接的記憶;一段與民族崛起相關的往事。錢塘門位於舊城的西面,從南往北數,第三座城門。
杭諺:錢塘門外香袋兒。
錢塘門外的香市,在早聞名九州。一個觀世音菩薩的聖誕,就有三期香會:第一期二月十九;第二期六月十九,第三期九月十九。其中,三月三是玄天上帝的誕辰,七月初一到十六是東獄大帝的朝聖。七月十五是中元節。
這日子裡,城裡的人從陸路出去,要走錢塘門;松木場落船的下三府(杭嘉湖)香客進城采買,也要走錢塘門。一座城門整日川流,幾成堵阻。香客中最牛的,是下三府的土財主。肩掛黃包,腰系紅帶,銀錢豐足,出手大方。那時候,天竺三寺指定要燒大蠟燭,數十斤一支。土財主僱人用小車從城裡推來,同鄉的香客們圍著巨燭,牽拽著呈放射型的黃布白布,從錢塘門一路禱告徐徐走出(三十年前的彩車,也是如此)。這一儀式,行的人一本正經,看的人無比崇敬。錢塘門內的市民,羨慕得嘖嘖有聲。

此外,松木場往西溪路走,從道古橋的地藏殿算起,直到小和山,沿途共有十八處靈官殿,處處也有香市。這一路的香客,也是摩肩接踵,「不下數十萬」人。
明時,張岱的《陶庵夢憶》,說起昭慶寺香市,更為熱鬧:「昭慶兩廊,無日不市」。「殿中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門內外,有屋則攤,無屋則廠(臨時搭的露天棚),廠外有柵,柵外有攤,節節寸寸」。以至「岸無留船,寓無留客,肆無留釀(飯店裡的酒都賣光了)。」
白天看廟,晚上困覺,這是後來說的話語。當年的晚上,也是相當鬧猛。單說七月十五,乘著雲遮霧擋的浩月,大家婦女斗麗爭華,小家碧玉惹蜂沾蝶。張岱在《西湖七月半》中說到錢塘門外的夜景,歸納了五種人,其一就是;「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其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台,左右顧盼,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
武林門折疊編輯本段
武林門,位於杭州舊城的西北,又稱北關門。歷朝歷代,這是一座可用得「價值」二字來衡量的城門。它,奉尊、要津、有序、富裕,一如它「北關」的舊稱。
武林門外一路,歷朝歷代都是黃土鋪地,清水遍灑。為啥?因為「朝廷恩澤自北而來」,由此入的杭城。
為此,有礙觀瞻的行為,就絕對禁止進出了,尤其是「居人之槥」。「槥」就是棺木,強調「居人之槥」,估計壽材還是可以的。元朝後期,天下雖然大亂,規矩仍無人敢破。至正年間,有一個京城的高官,「死而返其鄉」,要從武林門進棺材,這轟動就大了。杭城的最高長官也只有「姑曲從之」,西大街一時觀者如雲,都道是破了天荒。
西大街的市容也稱得上「奉尊」,明《客越志略》說:西大街上「悉是冬青樹」,有如拱門,「人從樹里行,不見赤日」。沿街的房子,瓦是綠的,門是黑的,門外還有短扉。院子用蒿草編織,又用白土裝飾。街上的婦人,梳著低低的環型發髻,用的是進口的美容品(「胡粉敷面」),都像少女一樣受看。髫齡小兒,膚如白雪;街上走的,「甚多美少年」。
如此地傑人靈,傳到紫禁城裡,風流天子就坐不住了。康熙六下江南,五次來了杭州;乾隆六下江南,次次都沒拉下。御船順運河而來,在賣魚橋霞灣港駐蹕。霞灣港,本是富義糧倉碼頭,如今倉門上尚剩的朱紅漆色,仍映出它舊有的官家霸氣(可惜,北面的廂房,前幾年失火毀了)。不過,皇上的船隊一來,富義倉就寒酸了,御船隊有「近千」只,霞灣那一段河港,全停滿了。
艮山門折疊編輯本段
艮山門,位於杭州舊城的正北偏東。宋元以來,此門雖非兵家必爭,卻為絲綢業集中之地。以此為雛,杭州的工業,後來大都出於此地。
「唱唱唱,洋機響,洋機開了五百張;角子銅板不算賬,大洋鈔票來進賬。」
艮山門外絲籃兒,說的是絲綢製作中煉、染兩道工序後的漂洗,挽竹籃去河港的女人。此外,也說投售土絲的蠶農。他們的竹籃,不是挽,是挑,那竹籃的直徑有兩尺多。
那時候的東街(現建國北路),相對武林門的西大街,並不算窄。有意思的是,卻不能相應的稱為「東大街」。當然,這不是說東街形成的時間,而是說它的地位。一條東街的絲行綢庄,在重農抑商的年月,只是另類。這也是意識決定事實。
東街的絲行每年正月十六開張,四月的小滿一過,才是東街真正的黃金日子,投售土絲的蠶農摩肩接踵。近到筧橋、喬司(方言「繭橋」「繅絲」的諧音),遠到南潯、湖州,老主顧帶來了新戶頭,某某絲行的口碑,就這么被人看得一清二楚。蠶農們一般是上午看貨作價,交割結賬,吃八菜一壺黃酒的招待餐,下午返回。一時走不掉的,絲行也會提供一宿兩餐。多住天把的蠶農,吃住就在船上了。那幾天,要是無風,從艮山門城牆上北望,炊煙起處,河港中就生生的逸出了千百楊柳。
東街上最風光的要數銀號送款的伙計,挑兩只裝了銀圓的細篾竹簍,風風火火的趕。當然,這一種趕不是怕挨打劫的榔頭,是趕時辰。竹簍的外面貼兩張封條:某某銀號,大洋壹仟,送某某絲行。這一天,要是某某絲行的解款在東街上反復出現,這絲行的上上下下,臉上就像塗足了油彩,是忙,也是興奮。資金少的絲行,只能高掛「告滿」的牌了。
東街的土絲收購價一高,德清、海寧的蠶農搖船趕來了。這一趕,就趕到了七月。也就間隔了幾天,艮山門外的夏蠶,又開始上市。東街的絲行,從駱駝橋到寶善橋,每年要忙到秋風起時。有的絲行,本身就是織坊。周朝陽老人說,當年最大的織坊有三家:緯成、慶成、虎林。日進斗金。兒歌唱:「唱唱唱,洋機響,洋機開了五百張;角子銅板不算賬,大洋鈔票來進賬。」
周朝陽老人唱這首兒歌的時候,電有了,織絲的土機已換成了電動的洋機。大街小巷,唧唧復唧唧的土機聲,幾乎全被「嚓啦啦」的洋機聲替代。從茅家埠遷出,建在艮山門火車站旁的都錦生絲織廠,也在這時候引進了第一台法式織錦電力機。
有文字說,都錦生廠房後來毀於日本人的戰火。但據周朝陽老人所見,當時的艮山火車站和都錦生廠房都遠離民居,日本飛機的炸彈並沒有投中。淪陷以後,日本兵雖然火燒了艮山門外的民居,卻沒有燒都錦生廠房。由於留守工人的保護,廠房一直完好。這一說法,與以往的文字雖有差別,我認為也在情理之中。在日本有過「考察」生涯的都錦生,受到日本人的重視也屬當然,否則日本人也不會委任他為偽政府科長。為此,愛國的都錦生拒絕接受,他寧可舍棄事業,躲避到了靈隱天竺,以示抗爭。
要說近代的杭州工業,是從艮山門外起始,一點沒錯。除了電廠、鐵路,後來的杭州輕重工業,幾乎全在這里日趨擴展。如今,隨著一個時代的過去,它們又將逐步消失。一個新的「會展」中心,正在這里勃勃地興起。
慶春門折疊編輯本段
過去的,總也有留下了的,有形的和無形的。與所有的城門一樣,慶春門所表達的並不是以往的文字和城市的蹤跡,以及如今在大街一側的古人銅像所佔有的全部信息。只是一個有關「春」和「春」過後的其他日子,生出的喜、怒、哀、怨。
杭諺:太平(慶春)門外糞擔兒。
滿清入關,兵分八旗。杭州的十座城門,從順治年起,九座城門的鑰匙由八旗的門卒掌管,漢人的巡撫都不能染指。錢塘門由正黃旗掌管;武林門由鑲黃旗掌管;鳳山門由正紅旗掌管;望江門由鑲紅旗掌管;候潮門由正藍旗掌管;涌金門由鑲藍旗掌管;清泰門由正白旗掌管;清波門由鑲白旗掌管,艮山門由旗人專管。唯獨慶春門由漢兵把守,為啥?因為這城門洞內進出的,多糞擔,屬「污穢之門」。
《清史稿·年羹堯》說年羹堯遭雍正皇帝猜忌,調任「杭州將軍」,後罷職授「閑散章京」。「章京」是滿語的讀音,相當於高級別的文秘,不過前面加了一個「閑散」的定語,也就晾起來了。民間野史說這一段就熱鬧了,說年羹堯開始守的是「污穢之門」慶春門。後來落實政策,又改守了涌金門和錢塘門。
五十年前,「污穢」一說,也是慶春門的記憶。勞志鵬先生當年住在慶春門內,在他十六歲的眼中,慶春門內有三多:死伢兒多、蛇蟲八腳(蜈蚣)多、清水茅坑多。
此時,歷經六百餘年的城牆依然存在,但只是一道高不可攀的泥牆,沒了表面的磚石。城東的人家死了嬰兒,往往到城牆腳邊一扔了事。荒草叢生,陰潮凜人,城牆腳邊多的是蛇蟲八腳。就連城牆外面出了名的絡麻地蟋蟀,叫得也是嚶嚶的森人。鑽出城牆的破口,城河裡的蝦清晰可掬,水卻涼得逼人。
與此相比,清水茅坑算是城牆內最大的亮色了。菜農挑一對大腰鼓似的糞桶,城裡城外收來糞便,稀哩嘩啦倒進了菜園的糞缸,儲存、漚化。大糞喂過的菜,油綠。當然,城裡的糞便也不是隨便收的,城裡有糞行,人稱「金汁行」;城裡還有「糞霸」,各有「領地」,誰破了規矩,事就大了。南宋《夢梁錄》說:「杭城戶口繁夥(多),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瀽(傾倒)去,謂之「傾腳頭」,各有顧主,不敢侵奪;或有侵奪,糞主必與之爭,甚者經府大訟(嚴重的是上官府大打官司),勝而後已(不勝利決不罷休)。」看來,這也是一個歷史的遺留問題,老實巴結的菜農,只能沿襲上一輩留下的糞戶,因循守舊了。
勞志鵬老先生小時候住的是樓房,大門、二門,房門,不鎖的,最多就是門後戤(gai,靠)一張凳兒。後半夜,菜農上樓梯來了,輕聲輕氣。馬桶是放在床頭的,菜農從床邊走過,打開馬箱,取出馬桶。馬桶也不是低矮帶環的那一種,那形狀如同紹興酒店燙酒的「汆桶」,半人高,上有邊沿。菜農將馬桶夾在腰間,下樓。菜農的腰上纏了「單梢」,以前吃力氣飯的人腰上都有,丈把長的白布,用來「殺力」,用來擦汗。「汆桶」似的馬桶無論多滿,擱在「單梢」上不會滑脫。
馬桶倒凈洗清,又端了上來,放進馬箱。馬桶蓋和馬箱蓋就豎立了,這是告訴主人,馬桶凈了。菜農的去,也如他的來,貓一樣的行走,悄聲無息。這么一種世代相襲的往來,極信任的,哪怕住家是夫妻同房,哪怕房間里擺了值幾個錢的物事,極無陋聞。
後來的馬桶,各家就放到天井了,這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再後來,馬桶放到了牆門的外面,這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後。不知道這是對勞動者的尊重,還是人開始生出了防人之心。等到這一個日子的出現,有一個慣例也就破了:那就是每年的立冬,菜農給各家送上的大白菜一擔,做冬腌菜用的。
那時候,慶春門內菜園上空的氣息是有那麼一點遭人嫌棄,但雨後的七彩飛虹,卻常常在凈空中浮現。高樓林立的今天,只是記憶中的事了。
清泰門折疊編輯本段
清平、安泰,這是城門的原意;滬上的開埠、鐵路的興建、帝制的沒落,這是中國的近代。清泰門,它所擁有的細節,更多的屬於近代,這是中國從不變到萬變的開端。就像以這個城門命名的立交橋,多多少少的巨變,從此開始。
杭諺:清泰門外鹽擔兒。
挑鹽擔挑出偉業的,是吳越王錢鏐。胡蘭成在《今生今世》中說到民國初期浙西的私鹽販子,一根扁擔,兩頭是溜尖的烏鐵,一旦與官兵遭遇,常有萬夫不擋的梟雄出來。讀這一段,我想起了在東北插隊,當地的鹽,是在糧站按戶售賣的。其實,清泰門外鹽擔兒,說的就是官府對鹽的統購統銷。前面說到龔自珍在北京時的宣南詩社,社中有一個魏源,近代史上「師夷之長技」這話,就是他提出的。後來,此人見改革無望,靠倒賣「食鹽許可證」,倒也成為先富起來的人了。
《三刻拍案驚奇》是晚明的話本,作者署名西湖浪子。第二十六回說到清泰門外的產鹽,是將挖來的江沙,放在搭起的「灶爐」中泡煮,「煎沙成鹽」。這與沿海的曬鹽大不相同。宋以前,杭州的「鹽榷」(鹽專賣所)在鹽橋旁;元、明時期,稱鹽業批驗所,(在東河太平橋附近)。鹽商鹽販,都要到此得了官府的確認,才能「稱掣放行」(「掣」就是抽取檢查),「分行各地」。所以,清泰門外的鹽民,往往在一個大好的艷陽天下,挑了白花花銀子似的晶鹽,委蛇行走在城牆的外面,從慶春門進城,以待官府稽核。
清時,杭州府轄下的鹽場,在清泰門外有「三保」(這「保」,是否就是現在清泰門外「堡」的由來,尚需考證)。「三保」設有灶保三名,役使四名,屬於杭州府的「幹部」編制,負責鹽場的「稽煎緝私」。鹽的製作,全在這些稽緝人員的眼皮下進行。鹽場的產出,除了配給仁和、錢塘、餘杭三縣的「肩引」(「肩」挑夫;「引」銷鹽憑證)每「引」一百斤外,剩下的鹽全由官府出幣收買。這一種「引」,每八天一換,核對鹽販的身份。
省會杭州,民食殷繁,鹽販紛雜。錢塘與仁和兩縣的食鹽銷售,可以互相調劑,聽憑鹽販「互地行銷」,這很有一點計劃經濟下市場經濟的意思。只有餘杭來的「肩引」,走的路線是有規定的,就像現在的計程車管理,只准鹽販走清泰門外前往武林門,再出觀音關直至餘杭,「不許饒道越走」(舊觀音關在武林門外的觀音橋),這也是餘杭不同於直屬縣錢塘、仁和的區別。
不過,清時還有一條販鹽的規定很人性,這就是杭州府另撥仁和、錢塘兩縣的老年人販鹽名額三百個,憑「籌」每日「止許負鹽三十斤」,使無依無靠的老人能保持「易米糊口」的生活,這也是1689年康熙南巡杭州時尊老精神的發揚。
清泰門外鹽擔兒,一直挑到了1937年的12月,日本佬舉著膏葯旗從東面來了。進了杭城的日本佬將舊城門作為固守的憑借,鹽擔兒一度被封鎖在城門的外面,統配鹽店在杭城出現。
當時,清泰門外的產鹽地已經東移到了翁家埠。搭灶煮鹽,依然因襲。這也是江南多雨,不得為的方式。這一方式,制約了鹽的產量,也必定將成為新的生產關系改革的對象。1949年共產黨來了,這一年的11月8日,由浙江省鹽務局軍代表張元勤批發的76號文件,就是在「改煎為曬」的改革中,對翁家埠鹽場一隻「九號灶」要求保留的質疑。當時,翁家埠駐有一連鹽警,對改革的促進,也有一定的威懾。
杭州鹽務分局局長羅義文在1949年的工作總結中說到杭城的鹽擔兒,尚有「二百餘名」。說這個數字,羅義文滿懷感激。他說:國民黨時期,鹽「全部實行官收」,「我們接管以後,由於資金和食糧的匱乏,因此實行自由運銷,就場征稅的政策」。「這個政策,鹽區的封建大板主(產鹽以『板』為單位)和鹽商是樂意的」。但在翁家埠宣布這政策時,也有不少的鹽商與鹽民代表反對。
羅義文說,事實證明,反對的人是正確的。「而不少在會上不吭聲的人,他們對共產黨卻是抱觀望的態度。」為什麼?因為後來的幾個月,大鹽商壟斷,囤積抬價,致使杭城一度出現鹽荒。分局動員了「二百餘名食鹽零售肩販(鹽擔兒),爭取這些人來供應杭市市民的食鹽。」應該說,鹽擔兒為新政權的鞏固,有過功勞。
鹽擔兒,一副襯了箬葉的竹篾鹽筐,一步一腳從翁家埠挑進了清泰門,上到江頭,下到湖墅。「賣鹽嘞!」的叫聲,悄然中略顯短促。這擔兒挑進了賣魚橋的魚行,隔日的鮮魚也就成了鷂兒一樣的魚干。現住德勝東村的84歲老人何立人,解放初期就是鹽務局的。他說,當時杭州城裡的鹽擔兒,「七到八」都是私鹽,國民黨手裡就有,你要管他,他說你們條兒碼子(指公家人或警察。出自洋涇浜語:「moulds」)為啥不去管管大老闆?管我們窮人!何老先生說,當時我們也是開一隻眼閉一隻眼。
鹽擔兒的最後消失,應該是在1949年以後。一份杭州鹽務分局1949年10月12日第173號文件規定:在杭市及杭縣地區開設正式鹽店、醬園店或兼營鹽業,「均應向本局申請登記……結保……經查核認可,發給登記證鹽摺,方得營業。」從那以後,鹽擔兒就陸陸續續地步入杭城的鹽店和醬園店了。
這一年的11月3日,省鹽務局有一個51號文件,對餘姚鹽販的走賣定了行規:「商人必須向放鹽場所聲述路線及沿途經過的地名,由鹽務所在運照上加蓋指定沿途報給地點,中途不得任意變更,一經察覺,概以走私論。」
杭城鹽擔兒的消失,就沒有這么一個聲色俱厲的過程。
望江門折疊編輯本段
望江門外的明迷,我竟然是第一次曉得。古城河兩邊的公園;望江門外的老街;太平時世的民殷;夕陽下,與三五老人坐在一起,塵埃不起,康樂安定。於是,對古城門的憑吊,油然而生。
望江城門的舊址,是在貼沙河(護城河)與鐵路之間,現在的望江路65號方位。和城站一樣,此段的鐵路,是在城牆的裡面。鐵路南去,離望江門不遠,在響水壩的附近,鐵路穿出城牆,就走在城牆的外面了。
望江門一帶城牆的消失,並非幾天間的轟轟烈烈。而是在鄉民的造房、築牆、起灶、填塘、擴道中逐漸沒去。直到十幾年前,撫寧巷的東頭,還有舊城牆的地基。
杭諺:望江門外菜擔兒。
南宋時周密的《武林舊事》說到杭州的「市」,有「葯市」、「鯗市」等一十七種。其中「菜市」標注有新門、東青門、壩子頭三處。估計這是一種刻本,有小字註明:「宋刻本」只有「新門外」一處。估計,新門外的菜市類似現在的三里亭蔬菜批發市場,官方認可。菜市橋與壩子頭,是菜農的自由販賣。
二百五十年前,厲鶚第一次讀《七述》,見到「紫蕨、青蒓、韭芽、芋頭、茭白、芹菜、姜蔥」文字,感嘆良久。他說:「這是杭州的蔬菜第一次上了文人的書籍,可惜,沒有寫明出處,這都是出在我們東城的啊。」厲鶚說的東城,是望江門到艮山門一帶。尤其望江門外,江塗田野,種不得稻穀,世代種菜。
三十年前的望江門直街,就是這么一條整日排滿了菜農的街市。現在道路拓寬,印痕杳無。不過,出了古望江門的遺址,倒是真能看到一點舊時的影子,這就是小巧古樸的望江門外直街,緊挨了盤旋式地道與高架通衢的現代建築,讓人恍若隔世。
我走這條老街,是在下午四點。沒有喧鬧的菜市,沒有四個輪子的車子(新望江路就在北面)。上百年前的「盛美德牆界」、「世德堂牆界」,從曾經塗沒過的泥灰中現露了出來。於是,六十年前,有一個於姓的賣油郎,似乎也從我的眼前生了出來。他挑一副魚簍似的油擔,敲一塊棗木的梆子,叫一聲「麻油——醬油!」一步一晃,走街穿巷,一直走到共產黨來了。也就一夜之間,黃的制服,紅的帽徽,他成瞭望江門外第一任派出所的所長。原來,他是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於是,在這一條直街上,任何與新社會有牴牾的人都難藏了。
望江門外菜擔兒,遺痕還有。
據說望江門種菜種得最高的地方,是在城牆的上頭。四五米高的牆上,種菜人搭起了屋棚。說這番話的是七十七歲的揚老伯,還有七十四歲的俞老伯、七十二歲的聞老伯。我們一起坐在貼沙河東面的公園,隔了曾經的護城河,看橘紅、灰黑的火車走過。河西的公園,有一處高坡,那是城牆沒有除凈的地基。
那時候的貼沙河比現在要寬,上八府來的木排,全在這里交易。買木材的不光是杭州人,還有順水從下三府來的鄉人。「望江門外木排兒」,也是一句杭諺,傳的路要比「望江門外菜擔兒」遠。城門邊在早有一個水龍會,水龍會不僅管了木材,還惠及地方。水龍會的鑼聲一響,響幾聲,是指哪一處火警,老人們至今說來分分明明。於是,眾人抗著水龍,趕火去了。這「趕火去」,也算是杭州話中的經典。
候潮門折疊編輯本段
白居易說:「杭州老去被潮催」。候潮門,舊杭城東南的第一座城門,它所昭示的,正是一個在潮水中「老」去的杭州。這一「老」,是「大」,是「久遠」,是城市的厚蘊,也有前人多少的沉浮。「不是前人功德遠,滄桑幾度事模糊。」要說這「模糊」,候潮門外,倒是最能讓人讀清楚的。
杭有諺語雲:「侯潮門外酒壇兒。」紹興老酒就從那兒運輸。
一千四百年前,杭州東面的城牆在中河的西岸,也就是現在的中山南路一線。白居易有《杭州春望》一詩,其中一句:「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上段說的就是在吳山的伍公廟中,能聽到滔滔的江潮。要知道,這指的還是春潮,要是八月十八的大潮,估計在蘇小小家裡喝茶也是能聽得到的。
公元893年,也就是唐昭宗景福二年,接二連三得了擢升的錢鏐擴建杭州城,將城牆擴到了中河的東面。這一擴,東南一角就接近錢塘江了。江潮無情,城牆屢建屢毀,錢鏐懊惱了。錢鏐搞的也是「一國兩制」,長安城裡無論那家上台,他都相當臣服。錢鏐說:既然朝廷封我錢鏐為杭州之主,那我管的就不光是軍民了,一方的鬼神也得聽我的。潮水怎麼敢如此無知,屢次使我的善政不能成功!這也未免太藐視我這個朝廷命官了!
這一段話,出自清康熙年間的古吳墨浪子的《西湖佳話》。寫書的「墨浪」將這潮水的侵襲與朝廷的聲譽系在了一起,也算是主題先行,錢鏐的豪氣也就理所應當的凌雲了。他調集了一萬名身強力壯的兵士,各持強弓勁弩,一字兒排開江岸。時辰一到,潮頭驟起,濁浪排空,吞天沃日而來,錢鏐鳴炮三通,一陣鑼響,兵士萬箭齊發。羽箭嗖嗖出去,箭箭射在潮頭之上,那感覺就像是在和張牙舞爪的蛟龍較量。
一萬箭過去,又是一萬箭,惡浪瞬間退去,軍民一時歡聲雷同。估計那潮頭不射箭也會退的,歡呼的士民也是捧個人場。據說後來的潮水直沖了對岸西興,施孽到南岸去了,這就奇了。於是,運來巨石,盛在竹籠(也稱「竹車」)里,沉落江底,再打入木樁捍衛,城牆的基礎就這么鞏固了下來。城門建起,稱「竹車門」。
不過,對錢鏐射潮的說法,也有不同意見。北宋熙寧年間的杭州通判蘇軾,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說到候潮門外射潮,他說這是一千五百年前的吳王夫差所為,而不是六十多年前的錢鏐。這蘇閣老倒不是一個痰氣很重的人,他這么說,估計也是怕說得近了,招惹是非。這也是古今文人的通病,尤其熙寧年間,官場上跟人跟線很講究。該貶的你褒了,那就倒大霉了。
其實,錢鏐射潮的傳說出在他築捍海塘的時候,時間是公元910年(後梁開平四年),當時還留下一個鐵幢浦的遺跡。不過,按《五代吳越國大事記》的說法,後梁開平四年,錢鏐也有過擴城三十里的史實。
到了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宋高宗趙構築杭州城,在竹車門的舊基上重建城門,此門才取名「候潮門」。
鳳山門折疊編輯本段
鳳山門,一個平常的地名,凝結著的,是杭州歷史的精氣。不說鳳山門,不說與它相聯的山水街巷,也可以說是沒有道出杭州文化的主脈。如今的鳳山門,仍然披著一層薄紗,就像秋雨將盡的曉嵐,明一陣,霧一陣。偶爾也能讓人看見,有比其他九座城門更真切的歷史。

『伍』 從馬家浜文化遺址中可以發現哪些信息

馬家浜文化遺址除了馬家浜之外,還有餘杭吳家埠遺址、常州圩墩遺址等地,這些文化遺址有力地證實了馬家浜文化是長江中下游、環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代表。由此,將馬家浜文化擴展至太湖地區,南達浙江的錢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蘇常州一帶的廣大地區。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從事稻作農業,多處遺址中出土稻穀、米粒和稻草實物,經鑒定,已普遍種植秈、粳兩種稻。羅家角第三、四層出土的粳稻,年代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粳稻遺存。馬家浜文化的居民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草鞋山遺址中發現的狗的頭骨,介於狼和現代狗之間,說明狗是從狼馴化而來,在這時已經成為家畜。漁獵經濟也在馬家浜時期占重要地位,遺址中常發現骨鏃、石鏃、骨魚鏢、陶網墜等漁獵工具,以及陸生、水生動物的遺骸。骨鏃以柳葉形的居多,十分尖銳鋒利。在一些遺址中還發現有野生的桃、杏梅的果核和菱角等,這些是人們從事採集活動的例證。草鞋山遺址發現了公元前4000多年的5塊殘布片,經鑒定,原料可能是野生葛。花紋有山形斜紋和菱形斜紋,組織結構屬絞紗羅紋,嵌入繞環斜紋,遠比普通平紋麻布進步。這是我國最早的紡織品實物。遺址多處房屋殘跡已有榫卯結構的木柱,在木柱間編扎蘆葦後塗上泥,就成了牆;用蘆葦、竹席和草束來鋪蓋屋頂;居住面經過夯實,內拌有砂石和螺殼;有的房屋室外還挖有排水溝。馬家浜文化多紅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長方形橫條陶燒火架爐箅是馬家浜文化獨特的炊具。但是馬家浜文化制陶業的發展還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馬家浜文化在手工業生產中,玉石器製造技術發展較快,許多遺址都發現了製作精美的玉器,這一時期的玉器工業發展,為其後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輝煌成就奠定了基礎。例如馬家浜遺址的玉玦呈淡褐色,圓管形,頂部有缺口,可夾於耳垂作裝飾之物。另外還有青灰色的,也是圓管形,頂部也有缺口。同時,在馬家浜還發現了幾件殘缺的玉璜,也都表現出古樸而精美的特質。

『陸』 關於大同的歷史

大同,在大禹劃分九州的時代,是屬於古冀州的,靠近九州的邊界,離北方游牧民族非常近。是華夏族與北狄的交接地帶。等到商朝的時候,商朝開國君主在今天大同南部地區,分封了一個國家,叫代國,他跟商朝王室一樣,姓子。

代國的歷史從商朝初年一直到戰國初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代國以北就完全是游牧民族的領地,史書記載,這些部落有東胡、林胡、婁煩等幾個不同的民族。等到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滅亡了代國,其領土就跟這些游牧名族接壤,經常受到他們的侵擾。

不久,趙國就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部隊,憑借這支部隊,趙國軍隊將東胡,林胡,婁煩這個幾個民族從大同地區驅逐了出去,並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建立了三個郡,雲中郡、雁門郡和代郡,並建立了大同歷史上第一座城市——平城。後來,趙武靈王的墓也建在了大同下面的靈丘縣。

西漢初年,剛剛建立漢朝的漢高祖劉邦在大同白登山,被匈奴冒頓單於四十萬騎兵,圍困了七天七夜。據說,最後靠陳平獻美人計而逃脫。從此,一直到漢武帝時期,七十多年,漢朝和匈奴一直是以和親政策為主。

等到漢武帝時期,大同是邊關重地,飛將軍李廣也長期在大同一代同匈奴作戰。

大同,在大禹劃分九州的時代,是屬於古冀州的,靠近九州的邊界,離北方游牧民族非常近。是華夏族與北狄的交接地帶。等到商朝的時候,商朝開國君主在今天大同南部地區,分封了一個國家,叫代國,他跟商朝王室一樣,姓子。

代國的歷史從商朝初年一直到戰國初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代國以北就完全是游牧民族的領地,史書記載,這些部落有東胡、林胡、婁煩等幾個不同的民族。

正是由於大同是山西北部難得的一塊平原,而且又緊靠游牧民族所佔據的蒙古高原,是他們進入中原地區的門戶。所以歷史上,這里一直是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爭奪的焦點。

等到三國時期,這里重新被游牧民族烏桓和鮮卑佔領,平城逐漸成為廢墟。等到南北朝時期,蒙古高原上的鮮卑族逐漸強大起來了。他們建立了北魏王朝,他們在漢代遺址之上,重新修建了平城。公元398年,北魏帝國正式遷都平城,大同開始了他作都城的歷史。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重要的事情,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漢族大融合的一段時期,也是佛教、道教、儒家文化大融合的一段時期。大同作為北魏帝國的首都,見證了一段歷史。

在遼代,大同作為這里的地名被正式確定下來,一直到現在。看來,游牧民族對大同世界,也是非常的嚮往。

明代,大同終於又回歸漢民族政權的統治之下。但也意味著,他又成為邊塞之地,殺戮的戰場。更重要的是,自明成祖遷都北京之後,這里成為保衛北京最重要的軍事重症,將會承擔更多的沖擊。

1453年,蒙古大軍入侵大同,皇帝明英宗帥50萬大軍御駕親征,如同漢高祖一樣,又被包圍了。但這一次,他沒有劉邦那樣幸運能夠逃脫,而是全軍覆沒,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悲慘的俘虜皇帝之一。

明代,大同對北京太重要了,所以這里留下了堅固的城牆。城牆的夯土是如此的結實,以至於建國後一直沒有拆除完畢。當城牆磚被後人漸漸拿去建房子之後,就剩下黃黃的土牆了。

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多年,曾經讓大同的市容大受影響。近年來,大同重新維修了城牆,加添城牆磚,重修城樓,讓大同城牆的雄姿重現於世。

(6)寧家埠遺址擴展閱讀

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大同自古為軍事重鎮和戰略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曾發生上千次大小戰事。大同境東北的采涼山是漢代劉邦與匈奴奮戰七晝夜的戰場;金沙灘(今屬朔州界)是楊家將血浴沙場的故址。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進中華民族大融合上功績卓著;是都城建設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設獨具特色;是改革創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時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響深遠,蔭及盛唐;是佛教中國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從平城時代開始的;

是古都藝術的新模式,無論是北魏時代的雲岡石窟,還是遼金時代的華嚴寺、善化寺等,均堪稱曠世精品,開創了大同模式;大同還是軍事防禦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國歷史上地位顯著的古都、藝都、佛都、軍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柒』 中國近代考古五大新發現

近年還有很多考古發現,只列舉下面幾例:
2010年度古新發現:「南澳1號」明代沉船:
「南澳Ⅰ號」是我國沿海經過正式考古調查和發掘的明代沉船,它為解決中國海外貿易、航海、制瓷等諸多學術課題提供了翔實可靠的實證材料,研究明代中國經濟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線索。以陶瓷為例,沉船中大量的漳州窯系產品極富特色。由於漳州窯的屬性,目前國內傳世與出土的器物均不多見,窯址發掘亦多為殘件;本次發掘不僅提供了品種極為豐富的成品,同時也填補了16-17世紀間大航海時代我國海外貿易政策轉變、東南沿海經濟結構變化等資料的空白。
2011年考古發現:河南鄭州老奶奶廟舊石器時代遺址:
老奶奶廟遺址位於鄭州市西南郊、二七區侯寨鄉的櫻桃溝景區內。在50平方米發掘范圍內,發現3000多件石製品、12000多件動物骨骼及碎片、20餘處用火遺跡,以及多層迭壓、連續分布的古人類居住面。這處新發現非常清楚地展示了當時人類在中心營地連續居住的活動細節,同時也發掘出土一系列與現代人行為密切相關的文化遺存。老奶奶廟遺址的發現進一步將近年來在嵩山東南麓調查及發掘的數量眾多的舊石器地點完整地連接起來。這些地點既有臨時活動場所,也有長期居住的中心營地,還有專門的石器加工場所,以及擺放石堆與大象頭骨的特殊活動遺跡。其分布明顯成群組聚集,構成多個以基本營地為中心,各類臨時活動地點成放射狀分布的遺址群。遺址群沿古代河流兩側分布,有各自相對獨立的活動領域。新發現確切證明,早在距今3~5萬年前中原地區已有繁榮的舊石器文化與復雜的棲居形態。
2012年考古發現:內蒙古遼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遺址:
遼上京城址位於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由皇城(北)和漢城(南)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處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點,尚存三組東向的建築基址。其中北組的中部偏後,有三座地面保存較高的圓台形建築基址,編號為YT1、YT2和YT3。
根據發掘的遺跡形制和遺物可知,YT1應是一座磚木混合結構的六角形佛教建築基址。於遼代始建,至少進行過兩次大規模修築,金代以後才逐漸廢棄。YT2和YT3可確認是六角形塔基,二塔基的包磚、散水的做法和規格均與YT1相同。本次發掘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遼代都城遺址考古。根據考古發現的遺跡和遺物,可以確認西山坡是一處遼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遺址,位置重要,規模龐大。佛寺北組為東向的長方形院落,四周有院牆。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為大型的六角形磚木混合結構建築(YT1),左右兩側對稱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磚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築基址和廣場。YT1建築結構特殊,柱礎雕刻蓮花紋、龍鳳紋,出土刻畫寫實、彩繪貼金的泥塑造像,這些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座基址的等級和功能。這次發掘成果確認了西山坡建築遺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築性質,對重新認識遼上京皇城遺址的形制布局將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本次考古新發現為研究遼代考古、歷史、佛教和建築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3年考古發現: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漢木槨墓: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位於成都市金牛區天回鎮「老官山」地點一處西漢時期墓地進行了搶救發掘工作,共發掘了西漢時期土坑木槨墓4座。墓葬均早期被盜。墓葬為豎穴土坑木槨墓,分為有底箱和無底箱兩類。墓葬方向和大小相近。方向為南北向,槨室長5~7米、寬3~4.5米、高2~2.2米。共出土遺物620餘件,其中陶器有罐、鼎、盆、缽、瓮、壺、井、灶等;漆木器有耳杯、奩、幾、盤、盒、木俑、馬、璧、杖、器座、案、半圓形器、織機模型等;銅器有弩機、帶鉤、扣飾、錢幣有「半兩」和「五銖」;另有少量鐵器、竹編器、草(棕)編器等。重要收獲有M1出土的50餘支木牘、M2出土的玉質印章和4件竹木製織機模型、M3出土的920餘支(編號數量)竹簡及人體經穴漆人像等。M1出土木牘書寫內容為官府文書和巫術兩類。M3竹簡為醫簡,經初步整理,醫書暫定名為《五色脈診》《敝昔醫論》《脈死侯》《六十病方》《病源》《經脈書》《諸病症侯》《脈數》《醫馬書》。墓葬年代初步推測為西漢景帝、武帝時期。出土四部織機模型應是迄今國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多綜多躡織機,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四川出土的醫簡是繼馬王堆之後出土的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醫簡醫學文物。
2014年考古發現:廣東鬱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
磨刀山遺址位於廣東省西部雲浮市鬱南縣。該遺址是廣東省首次發現並經科學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曠野類型遺址。4個月的搶救性發掘取得突破性收獲——這里是廣東目前確認年代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存。這一發現填補了廣東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將該地區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歷史由距今13萬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數十萬年前,是廣東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該遺址的發現既是嶺南及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進展,為華南乃至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新材料,同時也為深入研究華南—東南亞地區舊石器文化的關系、區域人類起源與演化歷史以及東西方文化比較等國際熱點課題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機。
2015年考古發現:郭家廟曾國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郭家廟曾國墓地位於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國墓地,總面積120萬平方米以上,分為郭家廟曾國墓地和曹門廟墓區。郭家廟墓地分布在兩個相對獨立的山崗上,北崗為郭家廟墓區,南崗為曹門灣墓區,總面積達120萬平方米以上。墓地東距周台遺址、忠義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連墩戰國楚墓群1.5公里。2002年和2014年對郭家廟墓地的兩次發掘,證實這一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國高等級貴族墓地。2014年的考古發掘,因其重大的學術價值被評為當年的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此次展覽是首次將2002年和2014年郭家廟墓地的發掘成果展出。郭家廟曾國墓地與葉家山西周早期曾國墓地、文峰塔曾國墓地、擂鼓墩曾國墓群共同構建了曾國考古學的年代序列,為研究曾國歷史與周代封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考古發掘是指為了科學研究,經文物行政部門批准,根據發掘計劃,對埋藏文物的地方、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進行調查、勘探和發現、挖掘文物的活動或工作。考古發掘的文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

『捌』 有哪些遺址證實了馬家浜文化是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代表

馬家浜文化遺址除了馬家浜之外,還有餘杭吳家埠遺址、常州圩墩遺址等地,這些文化遺址有力地證實了馬家浜文化是長江中下游、環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代表。

『玖』 結合四川成都三星堆遺址,試述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在中國文明史上的地位

這個一般人回答不上來

『拾』 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

http://shibei.qing.gov.cn/n1070/n1186/n2836/60965.html
1、天後宮
編號:C-1
地址:市南區太平路19號
時代:始建於明代
保護范圍:天後宮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太平路小學東圍牆,南至海岸線,西至江蘇路23號西圍牆及太平路小學操場西圍牆,北至廣西路北側。
2、海雲庵
編號:C-2
地址:四方區海雲街1號
時代:始建於明代
保護范圍:海雲庵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杭州路東側,南至興隆路北側,西至海雲街西側,北至圍牆外擴30米。
3、於姑庵
編號:C-3
地址:市北區錯埠嶺191號
時代:始建於明代
保護范圍:東、西以於姑庵圍牆為界外擴10米,南以於姑庵圍牆為界外擴20米,北以大殿北牆為界外擴45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京山炮台
編號:C-4
地址:青島山公園內
時代:德佔時期
保護范圍:以炮台為中心,四周各外擴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青島山公園。
5、匯泉炮台
編號:C-5
地址:市南區匯泉角
時代:德佔時期
保護范圍:東、南至海岸線,西以炮台外側為界,至海岸線,北以炮台外側為界,外擴1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南至海岸線,北至東海飯店南圍牆。
6、 棧橋回瀾閣
編號:C-6
地址:市南區太平路10號,棧橋公園內
時代:1891年
保護范圍:北至中山路南端以南棧橋北端,南至回瀾閣外海岸線,東西側為棧橋東西兩邊海岸線。
建設控制地帶:棧橋公園,(東至安徽路南端,南至海岸線,西至第六海水浴場東側,北至太平路北側。)
7、伊爾蒂斯兵營舊址
編號:C-7
地址:市南區香港西路11號
時代:1899——1901年
保護范圍:東至院內南北水溝的東側,南至大院南圍牆,西至大院西門,北至院內東西路北側。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佛濤路東側,南至香港西路南側,西至大院西門,北至大院北圍牆。
8、俾斯麥兵營舊址
編號:C-8
地址:市南區魚山路5號
時代:1899——1909年
保護范圍:東北至紅島路東北側,東南至通往二號校門東西路的南側,西至操場以北校園路的西側,北至圖書館以北東西路的北側。
建設控制地帶:中國海洋大學校園圍牆內。
9、德華銀行舊址
編號:C-9
地址:市南區廣西路14號
時代:1899——1901年
保護范圍:廣西路14號全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江蘇路東側,南至太平路南側海岸線,西至青島路西側,北至廣西路北側。
10、山東路礦公司舊址
編號:C-10
地址:市南區廣西路14號
時代:1899——1902年
保護范圍:廣西路14號全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江蘇路東側,南至太平路南側海岸線,西至青島路西側,北至廣西路北側。
11、游內山燈塔
編號:C-11
地址:市南區團島西南角
時代:1900年
保護范圍:以燈塔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團島西南島。
12、青島觀象台台址
編號:C-12
地址:市南區觀象二路19號、21號,觀象山公園內
時代: 1905年
保護范圍:氣象台院內。圓頂天文觀測室以外牆為界,四周外擴20米。
建設控制地帶:觀象山公園。
13、觀象山地磁房
編號:C-13
地址:市南區觀象二路21號,觀象山公園內
時代:1905年
保護范圍:地磁房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觀象山公園。
14、青島國際俱樂部舊址
編號:C-14
地址:市南區中山路1號
時代:1910——1911年
保護范圍:中山路1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浙江路東側,南至太平路北側,西至中山路西側,北至廣西路北側。
15、膠澳帝國法院舊址
編號:C-15
地址:市南區德縣路2號
時代:1913年
保護范圍:德縣路2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沂水路 14號院西圍牆,南至湖南路南側,西至明水路西側,北至德縣路北側。
16、小青島燈塔
編號:C-16
地址:市南區小青島公園內
時代:1900年
保護范圍:以燈塔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10米。
建設控制地帶:小青島公園。
17、中共青島支部舊址
編號:C-17
地址:四方區海岸路18號
時代:1923年
保護范圍:海岸路18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30米。
18、康有為故居
編號:C-18
地址: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
時代:1923——1927年
保護范圍: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19、花石樓
編號:C-19
地址:市南區黃海路18號
時代:1930年
保護范圍:黃海路18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至海岸線,西、北以圍牆為界,各外擴30米。
20、聞一多故居
編號:C-20
地址:市南區魚山路5號,中國海洋大學院內東北角
時代:1930——1932年
保護范圍:東、西、北至圍牆,南以聞一多雕像台階外為界外擴1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30米。
21、水族館
編號:C-21
地址:市南區萊陽路4號,魯迅公園內
時代:1931年
保護范圍:以水族館圍牆為界,東、西各外擴10米,南至海岸線,北至萊陽路北側。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魯迅公園東側,南至海岸線,西至魯迅公園西側,北至萊陽路北側。
22、老舍故居
編號:C-22
地址:市南區黃縣路12號
時代:1934——1937年
保護范圍:黃縣路12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黃縣路12號院圍牆為界,東、南、北各外擴50米,西至龍口支路西側。
23、觀象二路基督教堂
編號:C-23
地址:市南區觀象二路1號
時代:1938年
保護范圍:教堂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西、南各外擴30米,東至江蘇路西側,北至膠州路北側。
24、湛山寺
編號:C-24
地址:市南區芝泉路2號
時代:民國
保護范圍:寺院圍牆內。以塔外牆為界,四周各外擴2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芝泉路東側,南至鄖陽路南側,西以寺院圍牆為界外擴50米,北至烈士陵園南側地界。
25、世界紅卍字會青島分會
編號:C-25
地址:市南區大學路7號,魚山路37號
時代:1935年
保護范圍:大學路7號,魚山路37號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26、太清宮
編號:C-26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青山村
時代:始建於漢代
保護范圍:以太清宮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東、西、北各外擴200米,南至太清宮南海岸。

27、明道觀
編號:C-27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刁龍嘴村
時代:始建於唐代
保護范圍:以明道觀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浴日奇觀刻石以西,南至棋盤石以南山頭與海拔665.0米山頭的連接線,西至海拔689.6米山頭與海拔646.8米山頭的連接線,北至海拔646.8米山頭與海拔800.5米山頭的連接線。

28、白雲洞
編號:C-28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刁龍嘴村
時代:始建於唐代
保護范圍:以白雲洞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輸水渠,南至白雲洞水庫以北,西至廟牆外擴500米, 北至後山的海拔465.0米山頭與海拔110.1米山頭的連接線。

29、上清宮
編號:C-29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青山村
時代:始建於北宋
保護范圍:以上清宮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30、太平宮
編號:C-30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仰口村
時代:始建於北宋
保護范圍:以太平宮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環海公路西側,南至觀象台以南的小山頭與海拔316.7米山頭的連接線,西至覓天洞以東海拔230.4米山頭與海拔316.7米山頭的連接線,北至白龍洞以北山脊線。

31、華樓宮
編號:C-31
地址:嶗山區北宅街道辦事處藍家莊村
時代:始建於元代
保護范圍:東至院圍牆外擴50米,南至主殿南牆外擴50米,北至翠屏岩北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梳洗樓東北山頂與東天門的連線,南至南天門與東天門、西天門的連線,西至煙靈崮與西天門、高家崮的連線,北至高家崮與梳洗樓東北山頂的連線。

32、明霞洞
編號:C-32
地址:嶗山區嶗山南部玄武峰之顛
時代:始建於金代
保護范圍:以明霞洞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200米。

33、華嚴寺
編號:C-33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仰口村
時代:始建於明代
保護范圍:東至山海奇觀刻石,南至塔院南牆以南500米溝底,西至魚骨石,北至大觀刻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環海公路西側,南至偏坡石,西至那羅延石窟西海拔689.1米山頂及海拔549.3米山頂連線,北至大觀刻石北海拔243.8米山頂。

34、蔚竹庵
編號:C-34
地址:嶗山區嶗山中部鳳凰崮下
時代:始建於明代
保護范圍:以蔚竹庵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200米。

35、關帝廟
編號:C-35
地址:嶗山區王哥庄街道辦事處仰口村
時代:清代
保護范圍:以關帝廟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公路以西,南至水渠以南100米,西至西山跟,北以保護范圍為界外擴300米。

36、李家宅頭遺址
編號:C-36
地址:城陽區夏庄街道辦事處李家宅頭村西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以文物保護標志為中心,四周各外擴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37、童真宮
編號:C-37
地址:城陽區惜福鎮街道辦事處付家埠村南
時代:始建於漢代
保護范圍:以院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2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38、法海寺
編號:C-38
地址:城陽區夏庄街道辦事處源頭村東
時代:始建於北魏
保護范圍:以院圍牆為界,東、西各外擴20米,南、北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北以保護范圍為界,各外擴100米,南至源頭河北岸。

39、馬濠運河
編號:C-39-1、C-39-2
地址:黃島區長江路街道辦事處,井崗山路東側
時代:元代——明代
保護范圍:
1、黃浦江路以南至海濱段:西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東以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向東25.5米,南至濱海大道南海邊,北至黃浦江路北側道路紅線。
2、黃浦江路以北至香江路(現為馬濠運河公園):西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東至公園用地東道路的東側紅線,南至黃浦江路北側紅線,北至香江路北側紅線。
3、香江路以北至嘉陵江路:西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東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以東20米寬,南至香江路北側道路紅線,北至嘉陵江路北側道路紅線。
4、嘉陵江路至源江路:西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東至井崗山路東側道路紅線向東46米,南至嘉陵江路北側紅線,北至源江路北側紅線。
5、源江路以北至前灣港(保稅區用地范圍內):西至柏林路東側道路紅線,東至柏林路東側道路紅線向東22.5米,南至源江路北側道路紅線,北至前灣港海邊。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0、北阡遺址
編號:C-40
地址:即墨市金口鎮北阡村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以遺址最高處為中心,東至村東河溝,南至北阡村北邊,西至村西南北路,北至村路。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1、東演堤遺址
編號:C-41
地址:即墨市店集鎮東演堤村西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東演堤村西水溝,南至東演堤北街的延長線向南300米,西至西演堤東水溝,北至東演堤北街向西延長線。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2、丁戈庄遺址
編號:C-42
地址:即墨市溫泉鎮丁戈庄村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公路以東250米,南至村莊民房,西至公路,北至溫泉河南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3、王吉墓群
編號:C-43
地址:即墨市溫泉鎮西皋虞村北
時代:漢代
保護范圍:東至石棚水庫大壩西端向西350米,南至西皋虞村北東西路向西延長線,西至石棚水庫大壩西端向西750米,北至海跋54米的小北山頂。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4、城陽漢墓群
編號:C-44
地址:即墨市通濟街道辦事處華僑村
時代:漢代
保護范圍:以墓封土外緣為界,四周各外擴3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30米。

45、劉若拙墓
編號:C-45
地址:即墨市東關小學內
時代:元代
保護范圍:墓院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至小學院牆,南以墓院牆外擴20米,北至學校南排教室。

46、即墨縣衙舊址
編號:C-46
地址:即墨市立法街29號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縣衙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7、雄崖所故城
編號:C-47
地址:即墨市豐城鎮南北所村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
南門:以南門東牆邊為界向東100米,以南門西牆邊為界向西100米,以南門南牆邊為界向南50米,以南門北牆邊為界向北50米。
西門:以西門東牆邊為界向東50米,以西門西牆邊為界向西50米,以西門南牆邊為界向南100米,以西門北牆邊為界向北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南門、西門各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48、中間埠雙塔
編號:C-48
地址:即墨市七級鎮中間埠村
時代:清代
保護范圍:塔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北以院圍牆為界,各外擴50米,南至公路。

49、天井山龍王廟
編號:C-49
地址:即墨市龍山街道辦事處天井山上
時代:清代
保護范圍:龍王廟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天井山全山保護。

50、金口天後宮
編號:C-50
地址:即墨市金口鎮金口村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天後宮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1、羅家村遺址
編號:C-51
地址:膠州市膠東鎮羅家村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羅家村南北路延長線,南以羅家村南民房東西路向南350米,西至村西南北路,北至羅家村南民房東西路。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2、趙家莊遺址
編號:C-52
地址:膠州市裡岔鎮趙家莊村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黃家河東崖路,西至黃家河西崖,南以水庫大壩為界,向北200米,北至趙家莊民房。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3、李子行遺址
編號:C-53
地址:膠州市洋河鎮李子行村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山溝,南至河溝,西至溝底,北至李子行村南3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4、大庄遺址
編號:C-54
地址:膠州市洋河鎮劉家大庄村西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大庄村民房,南至村南東西路,西至洋河崖小路,北至洋河崖小路。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5、三妹冢遺址
編號:C-55
地址:膠州市鋪集鎮三妹冢村西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商代
保護范圍:東至村西南河邊,南至河邊,西至村西南河邊向西600米處,北至東西生產路。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6、牧馬城遺址
編號:C-56
地址:膠州市裡岔鎮政府駐地西北
時代:西漢---明代
保護范圍:以城牆外緣為界,四周各外擴2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7、趙家莊漢墓群
編號:C-57
地址:膠州市裡岔鎮趙家莊東南
時代:漢代
保護范圍:東至山溝西邊,西至高壓電力線,南至橫溝村以北50米處,北至山溝南邊。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8、膠州城隍廟
編號:C-58
地址:膠州市蘭州東路99號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城隍廟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59、郭家河岩遺址
編號:C-59
地址:膠南市隱珠鎮郭家河岩村東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斷崖以東200米,南至道路,西至斷崖,北至道路以北3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0、向陽遺址
編號:C-60
地址:膠南市寶山鎮向陽村東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南北水溝向東300米,南至斷崖南小路,西至南北水溝,北至斷崖向北2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1、西寺遺址
編號:C-61
地址:膠南市大場鎮西寺村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小學西牆,南至村北民房,西以小學西牆為界,向西200米,北至村北民房向北6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2、河頭遺址
編號:C-62
地址:膠南市張家樓鎮河頭村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南北道路,南至村北東西路300米,西至南北路200米,北至村北東西路6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3、高戈庄遺址
編號:C-63
地址:膠南市藏南鎮高戈庄村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河道邊,南至高戈庄村南電力線以南500米,西至南北河溝東60米,北至高戈庄村南電力線以南3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4、董大庄遺址
編號:C-64
地址:膠南市泊里鎮董家大庄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小壩東端向東150米,南至小壩,西至小壩西端,北以小壩為界向北1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5、沙梁遺址
編號:C-65
地址:平度市南村鎮沙梁村西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青沙路以西200米,南至東西機耕路南100米,西至青沙路以西450米,北至東西機耕路北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6、韓村遺址
編號:C-66
地址:平度市明村鎮韓村西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以韓村西南水渠橋北端為界,向東250米,向南200米,向北西段為100米,東段為溝邊,西至溝邊。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韓村南北街向南的延伸線,南至水溝,西至膠萊河東岸,北至韓村以南民房。

67、寧戚冢
編號:C-67
地址:平度市馬戈庄鎮冢東村西
時代:春秋時代
保護范圍:以冢頂為中心,向四周各外擴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68、大澤山石刻及智藏墓塔林
編號:C-68
地址:平度市大澤山鎮高家村
時代:宋---民國
保護范圍:東至墓塔林東山脊線,南至墓塔林以南250米處,西至西峰頂、普賢門,北至北峰頂。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保護范圍以東山澗,南至道路,西至保護范圍以西200米,北至北峰頂以北100米。

69、崇德宮
編號:C-69
地址:平度市紅旗路91號
時代:清代
保護范圍:崇德宮(博物館)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南至紅旗路南側,東、西、北以保護范圍為界,各外擴50米。

70、城隍廟
編號:C-70
地址:平度市南關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東至宿舍樓,南至劇院,西至百貨大樓,北至新華書店。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1、千佛閣
編號:C-71
地址:平度市東關勝利路中端
時代:明代
保護范圍:以千佛閣外牆為界,四周各外擴2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2、美國教會醫院
編號:C-72
地址:平度市城南常州路西側
時代:1891年
保護范圍:醫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院圍牆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3、彭壽莘故居
編號:C-73
地址:平度市人民路現河公園北門西側
時代:民國
保護范圍:故居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東、西以圍牆為界,各外擴50米,南至現河支流衛山河北邊,北至人民路北端。

74、左家院遺址
編號:C-74
地址:萊西市馬連庄鎮左家院村西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大沽河西岸,南至左家院村北邊,西至蘋果園西邊,北至蘋果園北邊。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5、長清遺址
編號:C-75
地址:萊西市牛溪埠鎮長清村東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長廣河西岸以西80米,南至村後大街,西至長廣河西岸以西350米,北至村後大街以北1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6、葛家埠遺址
編號:C-76
地址:萊西市院上鎮葛家埠村北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葛家埠村河,南至葛家埠以北50米,西至小沽河東岸以東50米,北至崔家莊以南50米。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葛家埠村河,崔家莊南北中心路以東50米,南至葛家埠村民房,西至小沽河東岸,北至崔家莊村民房。

77、西賢都遺址
編號:C-77
地址:萊西市望城街道辦事處西賢都村西
時代:新石器時代
保護范圍:東至西賢都村西南北路向東50米,南至東西公路,西至西賢都村西南北路向西150米,北至東西公路向北1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8、南嵐遺址
編號:C-78
地址:萊西市河頭店鎮南嵐村北
時代:商周
保護范圍:東至北嵐村西,南至南嵐河北岸,西至北嵐村西400米,北至南嵐河北岸以北3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79、魯格庄遺址
編號:C-79
地址:萊西市馬連庄鎮魯格庄村東
時代:周代
保護范圍:東至大沽河邊,南至大橋北100米,西至大堤以西100米,北至高壓線以南2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80、西沙埠遺址
編號:C-80
地址:萊西市牛溪埠鎮西沙埠村西
時代:戰國——漢代
保護范圍:東至西沙埠村民房,西至鄒家疃民房,南至水牛一路,北至水牛二路向北500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50米。
81、解文卿烈士就義處
編號:C-81
地址:萊西市水集街道辦事處義潭店村
時代:1947年
保護范圍:院圍牆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四周各外擴30米。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