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程店遺址
① 湖北廣水境內的武勝關遺址
武勝關位於雞公山風景區內的豫鄂兩省交界處,為我國歷史九大名關之一,春秋時期稱直轅、澧山,秦統一中國後改為武陽關,南宋時期易名武勝關。河南雞公山地處中國九大名關之一的武勝關關口,被人們稱為「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一塊兒寶地。千百年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著名景點
將軍寨 山下兩條隧道,是老京廣鐵路穿過的地方;山上一個隘口,橫跨107國道豎著一個顯示鄂豫分界的牌樓,兩旁的山體猶如兩扇大門。這里就是武勝關。武勝關古稱直轅,又名禮山關、武陽關,與廣水平靖關、大悟縣九里關並稱「鄂北三關」,古代稱「義陽三關」,而武勝關號稱「中南第一關」,為中國九大名關之一。 這個隘口將雞公山、桐柏山分開,也成為鄂豫兩省的分界標志之一。河南境內緊靠牌樓的是信陽武勝關村,而湖北省一側則屬於廣水市武勝關鎮。 據介紹,武勝關發生的戰事,最早要追溯到黃帝與蚩尤的爭戰,春秋以後有記載的大大小小戰爭就有60多次。著名軍事家孫武曾於公元前506年率軍一舉攻戰武勝關,隨後佔領郢都,「楚失三關,而後失江山」。岳飛也曾以這里作為收復中原的根據地,派大將牛皋駐守武勝關地區。太平天國及後來的捻軍賴文光部,也曾在武勝關地區與清軍展開殊死戰斗,最終戰敗。為顯示功績,清朝皇帝將原來的武陽關改名為武勝關。北伐戰爭時期,兩軍在此展開激烈爭奪,北伐軍團拿下武勝關後,很快取得了戰爭勝利。1938年日本侵略軍25萬重兵進攻大武漢,並調集13、16師團由合肥向豫南進攻,奪取目標就是武勝關。 將軍寨位於孝子店附近。穿新京廣鐵路,找到一條山路。頭頂烈日,一路氣喘吁吁,野板栗、野山楂、野楊桃等遍布小徑兩旁。行進約30分鍾,發現一扇由巨型條石修建的山門。將軍寨到了。推開鐵門,是一個四周高中間低的山窩。山窩內有自然形成的三處水塘,掬一捧入口,甘冽沁人心脾。《應山(現 武勝關
廣水)縣志》記載,北宋名將狄青,曾在此屯兵紮寨所建,故名。此寨全以大片石構築,長約700米,高4米,厚3.6米,上端每隔4米鑿一插旗圓孔,四面各有一高出寨牆之券頂砦門。山寨北控武勝關,東望九里關,南鄰烽火台。廣水市武勝關鎮宣傳委員李靜介紹,將軍寨目前是真正的原生態。 黑龍潭風景區 黑龍潭風景區位於雞公山東南側,廣水河發源地,距廣水市城區22公里,西南距武勝關10公里。黑龍潭瀑布是瀑布群中最為壯觀者,十八迭群瀑,蔚為壯觀。四周是懸崖峭壁,瀑布落差達31米,銀帶高懸,水聲激越,轟然作響,聲聞數里。黑龍潭風景區有高山索道與中國十大避暑勝地之一的雞公山相連,來此旅遊,還可以乘坐高山索道直達雞公山,感受山川形勝,青松翠嶺,怪石嶙峋,林海松濤,體味兩區共一山,一景跨兩省的旅遊樂趣。 雞公山風景名勝區 雞公山有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佛光、雲海、霧淞、雨淞、霞光、異國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雞公山的八大自然景觀。雞公山海拔並不是很高,只有七、八百米,但地理位置獨特,兩邊峽谷深平,長年風生風息,雞公山有高山氣候,卻無高山反應,特別適宜療養避暑。再者有奇峰怪石,泉溪瀑布,珍花異草,山村田園和風韻殊異的樓台亭榭等諸多因素構成優美的自然風景區,雞公山長年又被雲霧所籠罩,被譽為"雲中公園"。 南灣湖風景旅遊區 南灣湖風景區由南灣湖和南灣國家森林公園組成,以南灣湖為中心,以山林、島嶼為風景內涵,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被譽為"中原第一湖"。景區內河流港叉縱橫,湖中散布著61個小島。島上綠樹成林,蒼翠欲滴;湖中碧波盪漾,令人心曠神怡。現已開發建設了水上景區的鳥島、消夏島、大聖島,西山景區的水族館、唐王游地府,大壩景區的仰天湖、釣魚台、飛龍亭,碼頭景區的微型花園、新旅遊碼頭等四大景區,形成水上、水下4個景區42個景點,西雙河、浉河港、黑龍潭等6條旅遊航線。東溝瀑布群與砥柱樹
距離武漢最近的瀑布群在哪裡?根據測算,當屬雞公山下廣水市武勝關鎮東溝瀑布群,離武漢不過百公里。 瀑布群位於碾子灣村。在村委會主任梅立勝的引導下,記者一行到這里進行探訪。 從孝子店下107國道,上一條新修的景區專用公路,沿雞公山東南麓向山裡進發。轎車一會在湖北境內,一會則又行進在了河南境內。梅立勝介紹,東溝瀑布群也一樣,距離進口處約200米的地方就是雞公山索道,而瀑布的水也大都來源於雞公山群峰。 這里是綠色的世界,林木茂密,空氣清新;山上怪石嶙峋,不時可以發現從山上墜落到路旁的山石;樹木呈原始狀態生長著,每走不遠就可以看到山木橫亘在山溝的圓石中間。沿景區小路,上上下下,巨大的轟鳴聲陡然傳來,梅立勝介紹,第一個瀑布到了。 山迴路轉,瀑布呈現。這個瀑布所在地形如椅子一樣,瀑布從椅背處傾瀉而下,椅面則是20多平方米的深潭,一池碧水隨水的不停下瀉而翻滾盪漾。循景區小路,記者一路看到5處大瀑布,不少遊客在拍照留念。而最讓人興奮的莫過於黑龍潭瀑布了。這處瀑布位於瀑布群的最上游,瀑布的氣勢讓遊客頓感自己渺小,飛濺的水星若有若無,如絲拂面,再看瀑布下的黑龍潭,敞開博大的胸懷,從容接納從20多米高處傾瀉而下的瀑布。導游小伙有些惋惜地告訴記者:「要是在夏天,瀑布群的氣勢會更大……」 黑龍潭下,當地人叫楓楊樹。此樹紮根瀑布出口的岩石上,其根如雞爪形,牢牢地抓著山石,並向山石下伸去。導游稱,即使是在豐水期,這棵樹依然在激流中挺立,遂得名「砥柱樹」。
編輯本段孝子店的孝子故事
有關孝子店的來歷,有兩個版本: 版本一:古時候,武勝關下位於湖北境內的東篁店村裡,一孝子與父親相依為命。戰亂來了,孝子依然冒著戰火給年邁的父親找吃的。有一次,孝子到外面找吃的,回來卻發現父親不在家了。孝子到處尋找,沒有發現父親。他於是整天站在山上,喊自己的父親,期望父親能夠聽到。後人被孝子的舉動所感,於是將孝子站立的山下取名孝子店。 版本二:清朝年間,也是這個小村莊內,一個叫孫鋒的木匠悉心照料雙腿癱瘓的母親,因為他常常到村裡做木活,這期間母親需要照料怎麼辦?孫鋒就在母親的床邊掛一個銅鑼,母親一旦有什麼需求,可以敲鑼,鑼聲傳得很遠,兒子聽見聲音後,就趕緊回家照料母親。一次,咸豐皇帝路過武勝關時,聽見小村裡傳出的鑼聲,感到非常奇怪,於是了解到木匠孫鋒行孝的故事。皇帝大為感動,於咸豐九年專門下聖旨,褒揚孝子精神。當地人便將咸豐皇帝的聖旨刻在石碑上,供後人瞻仰。武勝關下的東篁店村便被稱作「孝子店村」。如今,孝子碑立在了107國道孝子店大橋北220米路東15米處。 無論是碑文還是民間傳說,都反映武勝關下孝子店村對孝的推崇。 孝子店村黨支部書記唐運良介紹,目前,孝子店村520戶居民,雖然很多青壯年在外打工,但他們並沒忘記家中的父母,都會想辦法將他們安置好,有時萬一有疏漏,村委會發現後,也會幫忙照顧留守老人,並及時通知留守老人的孩子回家盡義務。武勝關交通
市內交通 1.計程車:信陽計程車起步價4元/2公里,2公里後每公里1元。 2.公交車:信陽市區內公交價格為1元/人。 黑龍潭風景區 武漢到黑龍潭風景區自駕路線: 1.在武漢市城區行駛10.2公里,過瑞地自由度約50米後進入漢陽大道。沿漢陽大道行駛4.2公里,稍向右轉走匝道,進入三環線。 2.沿三環線行駛1.1公里,從漢蔡高速/仙桃/宜昌/鄭州/北京出口離開,進入漢蔡高速。沿漢蔡高速行駛10.1公里(經漢蔡高速琴台收費站),從蔡甸/孝感/鄭州/G4(北)出口離開,朝北京方向,進入京港澳高速/京珠高速。 3.沿京港澳高速/京珠高速行駛116.9公里,從大悟/S304出口離開(經大悟收費站),稍向左轉行駛369米,過劉家塆約150米後右轉進入悟宣線。 4.沿悟宣線行駛1.4公里,過大悟人家酒店約250米後右轉進入S304。沿S304行駛10.3公里,過加油站約1200米後稍向右轉進入G107。 5.沿G107行駛14.1公里,孝子店大橋下107國道往東10公里即到。 雞公山風景名勝區 可從信陽火車站乘客運車上山,公交車程約1個小時。 南灣湖風景旅遊區 在信陽火車站,乘2路公交車直達南灣湖風景旅貌似從河南信陽去更方便啊。
② 江西哪四大遺址名城
唐代,江西農業和手工業突飛猛進,涌現出一批具有獨特文化的古鎮。商業貿易的繁榮帶來了大量的人口和地域文化。當時,江西四大名鎮各有優勢和特色。讓我們看看江西四個古鎮中的哪四個。
江西四大古鎮
1。景德鎮
2.福田鎮
3.樟樹鎮
4.吳城鎮
1.江西四大古鎮之一景德鎮
它位於永修縣東北部,鄱陽湖西支,是一座有著20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全鎮是一個沿湖的丘陵地區,河流、湖泊和大陸占總面積的2/3,丘陵僅佔1/3。作為「珍稀鳥類和候鳥王國」,它被世界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和「中國第二長城」,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糖果業在這里蓬勃發展,300多位老闆在國外從事糖果生產,遍布廣東、福建、湖南、雲南、貴州、河南、陝西等省。會所文化、廟會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等在這里都很濃厚,是一個值得我們研究民俗文化的好地方。這也是一個有許多著名文化人物的地方。古代有一位安徽巡撫、曾國藩的幕僚吳祝張,還有一位才女張。
③ 山西省 忻州市 代縣古建築 古墓遺址主要分部情況 歷代出過名人有哪些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代州古城; 長城第一樓——邊靖樓(樓懸「聲聞四達」巨匾為亞洲第一匾), 與鸛雀樓齊名的南樓遺址; 中國名塔——阿育王藏式塔, 中國長城文化瑰寶——長城第一古關——雁門關 北宋愛國名將楊業祠堂——楊忠武祠及北宋愛國名將楊延興之墓葬——楊七郎墓; 凈土祖庭東晉佛學大師釋慧遠說法之第一道場——白仁岩禪寺; 山西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文廟——代州文廟; 晉王李克用墓; 明侍郎吳嘉會所築南園遺址、代州馮氏家庭所建知園、東園、西園遺址、明兵部尚書孫傳庭別墅映碧園遺址、明通政使張崇禮所建考盤園遺址、周玳建元寶池花園遺址 代縣歷史名人 1:曇鸞:代縣人,南北朝北魏高僧,凈土宗的奠基人,被魏孝靜帝為「神鸞」,梁武帝為「肉身菩薩」。 14歲出家於五台山,終年誦讀經書,因研究註解《大乘經》積勞成疾,便停筆周遊名山,拜訪名師。南抵梁,受梁武帝盛情款待,結識名士陶弘景;後至魏,入洛陽,逢印度大法師菩提流支,受教《觀經》,法道大進,從此廣行教化,注釋經義,行醫治病。魏王對他十分敬重,尊為神鸞大師,並敕令住並州大寺,晚年住玄中寺(今山西省交城縣境內)。因常去介山之陰聚徒講經,此地後稱鸞公岩。著有《往生論注釋》2卷、《略論安樂凈土義》1卷、《療百病雜丸方》3卷等。曇鸞發展了凈土宗,在佛教史上居重要地位。 2:周續之(376~423),南朝隱士。字道祀。祖籍代縣。匈奴、鮮卑、羯、氐、羌進入中原時,晉室南遷,周續之先人南渡長江,定居豫章建昌縣(今江西省建昌縣)。12歲時,在豫章太守范寧門下受教,苦學數年,通五經,名冠同門。後到廬山,拜佛教凈土宗創始人慧遠為師,與當時的劉遺民、陶淵明皆隱居不仕,被稱為「當陽三隱」。劉毅、劉裕數次以高官厚祿請他下山,皆不受職。劉裕稱帝(南朝宋武帝)後,敬重其才,在東郭外設館招徒,請其講學,並數次親臨學館問禮。後患風痹,移居鍾山。著有《喪服注》1卷、《毛詩周氏注》1卷、《嵇康高士傳注》、《公羊傳注》等。 3:楊義臣(?-617),隋末將領。隋末代(今山西省代縣,位繁峙縣西南)人。本姓尉遲,後賜姓楊,為隋末將領。襲父爵,拜陝州。 4:馬三寶,生卒年待考,代州人,唐初名將,柴紹家童,幫平陽公主收服數支義軍,後為左驍衛大將軍,新興縣公,被稱為唐朝的衛青。 性敏慧,少年時被柴紹收為家童。柴紹娶李淵女兒為妻。隋大業十四年(618),李淵起兵太原反隋,柴紹隨之,馬三寶護柴紹之妻避亂。當時天下大亂,群雄四起,馬三寶收撫群雄,兵至數萬,自為總管。後隨秦王李世民入長安,擊敗少數民族割據勢力劉拔真,又與柴紹擊吐谷渾於岷山(今甘肅境內),斬其首領,俘虜數千,以功封新興縣男。貞觀初,授左驍衛大將軍,進爵為公。卒謚「忠」,葬代州南校場橫沖橋。 5:安元信,字子言,唐五代時期代北(今山西代縣)人,生於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卒於五代後唐清泰三年(936年)。 安元信出生將門,自幼習騎射,事唐末強藩李克用,曾跟從李克用鎮壓黃巢起義。 6:田琦,〔唐〕雁門(今山西代縣)人。德平之孫。官汝南太守。工書,篆楷八分,無不精詣。嘗書唐魏文候廟碑,善畫人物,有洪崖子橘術圖。兼善裝背。有孫棲梧尤妙其事。 《歷代名畫記》、《唐書藝文志》、《圖繪寶鑒》、《墨池編》、《述書賦注》。 7:史建瑭,生於唐乾符二年(875年),卒於梁龍德元年(921年),字國寶,雁門郡(今山西代縣一帶)沙陀人,五代時後唐將領,其父為白袍將史敬思。 史建瑭少以父蔭,在軍中任職,在李克用的關照下和征戰中逐漸嶄露頭角得到器重。由於史建瑭每戰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為一員屢立戰功、智勇雙全的名將。世人稱之為「史先鋒」。 代縣白人岩 8:李承嗣,生於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卒於後梁末帝貞明六年(920年),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人,唐末五代時河東鎮的著名驍將。 9:李克用及十三太保,沙陀族人,世代為唐朝戍邊,出生於神武川新城(今應縣一代),本姓朱邪,因其父有戰功,賜姓李。黃巢起義時李克用在代州組織「鴉兒軍」勤王,立得首功,先後被封為河東節度使,隴西郡王,晉王,逐漸成為唐末亂世的一個霸主。 因他於代州起兵,死後被葬於代州,墓在現在代縣七里鋪村。後其子存勖滅梁稱帝,史稱後唐,奉李克用為太祖武皇帝。 十三太保是舊小說演義中經常出現的一個詞,最初指的就是李存孝的十三個養子(李存勖是生子)。其中十三太保李存孝,代州人, 原名安敬思,民間傳說、戲曲關於他的非常多,演義中是能和李元霸匹敵的人物,有諸如存孝打虎,日奪八寨,夜搶三關,十八騎奪取長安等傳說,關漢卿也寫過《哭存孝》。 這個是代縣唯一的帝王之家。 10:郭崇韜,代州人,五代後唐大將,曾為李氏父子立下汗馬功勞,被庄宗李存勖任為兵部尚書,樞密使,後因其清廉耿直得罪閹宦被庄宗冤殺。 11:張敬達,代州人,五代後唐將領,唐末帝時石敬瑭在太原反唐,末帝任命張敬達為太原四面都招討使圍攻太原,石敬瑭勾結契丹,張敬達兵敗被殺。 12:史儼,生年不詳,卒於後梁貞明二年(916年),五代代州(今山西代縣)人。先後事晉王李克用、吳王楊行密兩主。 13:康延孝(?-926),山西代縣人,五代時後唐大將,被賜名為李紹琛,在滅前蜀之戰中立有功。 14:史匡懿,生於唐景福二年(893年),卒於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字繼美,五代代郡(今山西代縣)人。本名史匡懿,因犯宋太祖趙匡胤諱,宋人薛居正修史時,改為史懿,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 15:史匡翰,生於唐天復二年(902年),卒於後周天福六年(941年),字元輔,五代雁門(今山西代縣)人,事後唐、後晉兩朝,五代名將。 史匡翰出自將門,其父史建瑭,是後唐的猛將,其兄史匡懿,也是五代名將。 16:薩都剌(1272~1355)元代詩人。字天錫,號直齋。代縣人。本答失蠻氏人,因其祖父、父親以世勛鎮守雲代,遂定居雁門。自幼刻苦學習漢族文化,工詩能畫,擅長書法,年輕時已負盛名,但因元初廢除科舉,無法步入仕途。後家道中衰,處於「家無田、囊無儲」的窘境,不得不為生計奔波。 薩都剌 大德六年(1302)奔走吳楚等地經商,因不諳此道,生意折本。大德十年(1306)棄商歸家,遍結詩友,創作技巧日益提高。皇慶二年(1313)恢復科舉,泰定四年(1327)中三甲進士及第。先後任京口(鎮江)錄事司達魯花赤、江南行御史台考掾、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照史、閩海福建省道肅政廉訪司知事、翰林國史院應奉文字、江浙行省郎中、江南行省御史台侍御史、淮西江北道廉訪使經歷等職。任職其間,秉公執法,勤政愛民,廉聲能績,父老稱道。 一生作詩甚多,「詩才清麗,名冠一時」,雄踞元代詩壇。他對祖國的錦綉河山寄予無限深情,創作出了許多抒寫江南美景、水上風光的寫景詩,詩中有畫,寓情於景。他勇於寫出民間疾苦,揭露社會黑暗,《鬻女謠》、《大同驛》、《早發黃河即事》等許多詩篇,皆以所見所聞的大量事實,反映黎民疾苦,以辛辣的筆調嘲諷各級官吏及公侯,寄以憂國憂民的情感。薩都剌生前把多年的詩作自輯為《雁門集》,禮部尚書於文傳作序,以多種刻本傳世,其族孫薩龍光的嘉慶年間刻本較為詳備,收詩798首。 17:楊繼美,字汝孝,別號近泉,明代山西代州振武衛(在今山西代縣)人。生於嘉靖九年(1530),萬曆十九年(1591)卒。明初,先祖戍邊以軍功升旗牌官,遂隸籍振武衛。 18:林春,字孟陽,代州(今山西代縣)人。明朝景泰元年(一四五零)領鄉薦,授應天通制。工古文詞,且精書翰。性酷好書,字體清勁遒麗。《分省人物考》。 19:孫傳庭,代州人,明末兵部尚書,陝甘總督,長期與起義軍作戰,曾俘虜闖王高迎祥,在潼關與李自成作戰陣亡,墓在代縣。這人在老家名氣也很大。 因為雁門關歷來是邊關要沖,曾經歷大小四千餘戰,所以有關軍事的名人也顯得格外的多,下面說說代縣文化方面的名人。 20:張鳳翼,生卒年待考,代縣人,明末將領。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授戶部主事。歷任廣寧兵備道副使右參政、右僉都御使、遼東巡撫、兵部侍郎、右都御史。 崇禎三年(1630)總督薊遼保寧軍務,會同馬世龍等將領與清兵作戰,收復四城,進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興起後,他多次謀劃,為明廷制定了由西北將義軍逼近三河(黃河、長江、運河)地帶加以圍剿的計劃。義軍受挫進入湖北北部山區後,又諫崇禎令各明軍加緊圍困,斷絕糧源,以困死起義軍。九年(1636)清兵入昌平,明思宗賜尚方劍督師迎敵,貽誤戰機,削官,九月病卒。十一年(1638)七月,論前功恢復官職。著有《勾注山房集》20卷、《樞政錄》10卷。 21:馮如京,馮雲驤、馮雲肅父子:都是清初學者,馮雲驤、馮雲肅曾在順治朝同中進士。 馮如京,生卒年待考。明末清初官員。字隱修,號秋水。代縣人。明崇禎元年(1628)由拔貢授灤州知州,三年遷永平同知。清順治初任永平知府,後遷陝西按察副使、江南右布政使。在陝甘浙任內參與鎮壓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起義。後辭官回家奉侍老母,7年後母歿,居喪未滿即入京,終年67歲。工詩文,著有《秋水集》16卷、《春秋大成》21卷、《聖賢正帝》10卷。 代縣博物館 22:馮志沂(1825~1866)清代名士。字述仲,亦字魯川。代縣人。1836年,道光丙申進士,年僅二十一歲,是當時京都四才子之一。授刑部主事,年僅21歲。後升郎中。性耿直,篤志於學。當時古文家梅曾亮、漢學家張穆各樹旗鼓,互相爭鳴。他往來於梅張之間,各取其長,盡得兩家之學。尤工於詩,與京都名士董文燦、鄒懿辰等日夜詩酒酬唱,名噪一時,後官廬州知府、調署廬風兵備道,駐壽州(今安徽壽縣)。一生清苦,衣履樸素,但遇古書佳帖,不惜高價購買。同治五年(1866)授安徽寧池道,次年四月卒,身後唯留俸金四兩、書數十箱。賴友朋捐資,方得歸葬祖塋。所遺詩文,由董文燦收集,刊刻《徽尚齋詩集》6卷,《適適齋文集》6卷,《西俞山房集》8卷,尚有公牘若干未刻。 23:馮光裕,字叔益,號損庵,代州人。康熙辛卯舉人,官至湖南巡撫。有《柴門老樹村稿》。 24:馮廷丞,馮光裕之孫,乾隆朝人,曾任台灣道按察使。 25:孫演,生卒年待考。清代名士。代縣人。少年天資聰穎,下筆千言,名噪同輩。因作文不拘八股程式 多次應舉落第。長輩親朋勸他俯就規范,求取功名,他慨然曰:「文以載道,吾只知以吾文述吾道,不求以吾文悅試官。」後矢志不參加科考,以教職為生。 性格剛烈,好打抱不平。當時,代州東路營守備羅某,肆虐鄉里,民怨沸騰,孫演早欲給以懲治,一年祭孔畢,羅某出文廟即徑自上馬,孫演猝然將其拉下,使木棒痛打一頓,並指著廟門兩側所樹牌坊責問:「此系何處,小小守備,不遵上諭,驕橫如此!」原來文廟兩側牌坊刻有皇帝聖諭「文武官員至此下馬」,以示尊孔之意,孫演乃以此為由教訓了羅某。州官道台以毆打上官罪緝捕孫演;孫演得悉後出城躲避。不久,學政來代巡察,當官吏出巡時,孫演登上鼓樓,即擂更鼓,州官派差役將他帶到學政轎前,他從領中取出狀呈,學政閱後笑道:「孫生有膽,打得甚好,但以秀才打守備,有犯上嫌。」隨即將羅某撤職,又命代州教官輕打孫演一手板了案。從此孫演名震代州。孫演工書法,用筆剛健渾厚,遺墨至今尚存。 26:張文明,生卒年待考。清末秀才。代縣五里村人。清末賦稅繁重,農民無力交納,凡過期不交者,官府便派差役催逼,這些差役趁機敲詐勒索,捕人奪物,鄉民只好行賄送禮,以解燃眉之急。張文明對此深惡痛絕,一年,他故意拖欠糧款,當差役登門時,卑詞遜禮,央求寬限,並寫與付條據一張,讓衙役到商號支取,作為賄金,事後上告州官,並以商號支付賬目為憑,上官不得不懲處役吏了案,州人大快。當時地方官員也巧立名目,額外加征,中飽私囊。 光緒十五年(1889),張文明不顧個人安危,曾多次在公堂與州官李光斗據理力爭。李光斗以勢壓人,誣指張文明蠱惑人心,反對朝廷,欲置張於死地,此事激起各界人士憤慨,支持張文明到山西巡撫衙門告狀。開始,巡撫袒護屬下,拖延推諉。張文明不畏權貴,多次呈狀控告,在社會上大造輿論,巡撫恐激起變故,遂令雁平道道台查處此案,革除積弊,並立簡明稅賦章程,鐫石在堂。此後,苛捐雜稅略有減輕。 27:曹權,生卒年待考。清代拳師。代縣峪口村人。咸豐年間生。 貧寒農家出身,14歲到縣城,跟隨教倫武師學習武術,盡得教倫技藝,後又四齣拜訪名師,博採各家所長,武藝日精,被任為鏢師,護送行旅。一次,曹權領車隊前往寧夏運糧,夜宿旅棧,被匪圍困。匪首聲稱要與曹權決一勝負,曹權使人傳話,今晚不便交手,明天一定奉陪,次晨,車隊上路,群匪來回盤查,卻不見曹權蹤影。車隊驅馳40餘里,仍不見其趕來,正疑慮洌 忽見曹權翻身坐於車上。眾人問其由來,曹權笑道:「我貼在車底板,隨大夥一路到此。」曹權所學武術有花拳、六合槍、春秋刀、羊角刀、盤龍棍、鞭桿等。 28:龐璽,生卒年待考。清代書法家。字次符。代縣赤土溝人。中進士後,入翰林院為庶吉士、編修。多次到各省主持鄉試,衡文公允。任平涼知府期間,減輕稅賦,並招安了河州回民起義軍。工書法,其字遒勁圓潤,功力深厚,書作廣為流傳。 29:馮婉林,代州人,晚清女詩人,曾有詩:「慷慨歌風懷猛士,白登一困少韓彭」。 近代(民國至今): 1.李成春,山西代縣人。1937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軍區空軍高炮指揮部司令1員、軍區空軍副司令員。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2.賈久民(1921- ),山西代縣人,歷任中共南平地委書記,福建省交通廳廳長、省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福州大學校長、福建省副省長,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福建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和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福建省紀委第三書記、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3.馮苓植,山西代縣人。1959年畢業於內蒙古師范大學中文系。歷任教師、演員、編輯,內蒙古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4.張定一(1910--1987),山西代州(今代縣)人。石油工業部北京石油設計院院長、副部長,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顧問。 5.杜向光,原名杜惠。山西代縣人。,財政部工業交通財務司司長、副部長。 6.張國民,男,漢族,1944年11月生,山西代縣人,大學文化程度。;2005.01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7.張文斌,山西代縣人。大慶油田石油會戰指揮部副指揮,勝利油田石油會戰指揮部指揮,燃料化學工業部、石油化學工業部、石油工業部副部長,石油工業部顧問 8.張里,山西代縣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辦公室主任,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黑龍江省第六屆政協副主席 9.李秀清(1918―1941)女,山西代縣人。1939年參加代縣婦女救國運動委員會,曾任縣婦救會組織委員。積極組織、動員婦女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1年1月被日軍逮捕,始終不為敵軟硬兼施所動。同年2月13日被殺害。時年23歲。 10.高凡(1908~1943)革命烈士。亦名羅鋼。代縣人。1939年後任代縣公安局長、基幹游擊隊政委、敵工部長等職。1943年7月,高凡隻身進入日偽據點,在內線配合下,活捉了偽軍隊長李子適,使偽軍100餘人反正,加入抗日部隊。為使寨里據點偽軍反正,高凡於9月23日再次進入據點,不料偽軍班長劉俊背信棄義,向日軍告密,日軍素聞高凡足智多謀且槍法高明,不敢闖入高凡住房,便一麵包圍,一面從屋頂上挖窟窿,當屋頂挖塌時,高凡連打數槍,趁敵慌亂之際由後窗跳出,迅速沖到村邊寨牆,越牆時被敵機槍射中犧牲,時年35歲。後人為紀念高凡烈士,將寨里村改名高凡村。
④ 京杭大運河揚州古邗溝遺址大王廟在哪啊
第一站:蘇州
時間:5月25日上午
主題:盡顯古典園林和現代姑蘇風光
火炬將於2008年5月21日夜晚從上海沿滬寧高速抵達蘇州,5月22日上午在蘇州境內進行火炬接力傳遞活動。作為江蘇火炬接力的第一站,蘇州在火炬傳遞展示內容及路線編制上,力求通過蘇州傳統園林、水鄉古今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自然景色和人文的結合、水路與陸地的結合,充分展示「東方水城」、「人間天堂」的風貌,充分展現蘇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現代氣息,充分展露蘇州的活力與激情。火炬傳遞路線將主要包括:干將路、三香路、胥門、環城高架、工業園區現代大道等貫穿蘇州老城新區的交通要道,以及金雞湖和環古城河道水路等。沿途除虎丘、古胥門、盤門三景最具蘇州傳統特色的景點外,蘇州古典園林、蘇州體育中心、蘇州大學、蘇州圖書館等科教文衛體標志性建築也在考慮之列。
第二站:南通
時間:5月25日下午
主題:展現濱江臨海現代第一城和世界冠軍之鄉風采
5月22日下午火炬從蘇州進入南通,跨越長江的蘇通大橋將作為火炬從蘇州來南通的交接地。南通火炬傳遞展示內容及路線編制,將圍繞體現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和人文南通、和諧南通等特色,力求通過蘇通大橋、南通大學、濠河風光秀美景色等標志性城市符號,展示南通城市的風景特色和優良人居環境品質;力求通過中國體育博物館南通館、風箏博物館、珠算博物館、藍印花布博物館和城市博物館等各具特色博物館的有機串聯,展示南通作為擁有全國第一家博物館的城市的文化歷史;力求通過全國第一個開(閉)頂體育場的體育會展中心、體育公園等體育元素,展示南通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以及「體育之鄉」、「世界冠軍搖籃」的巨大成就。
第三站:泰州
時間:5月26日上午
主題:展示「水文化、戲曲文化、民俗文化」三大城市特色
5月22日晚火炬抵達泰州,5月23日上午火炬在泰州傳遞半天。泰州火炬傳遞展示內容及路線編制,將著眼於泰州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地域特色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使泰州飄逸靈動的水文化、源遠流長的戲曲文化、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不斷改善的人民生活、扎實深厚的發展基礎等得以充分展示。傳遞路線將主要包括江蘇省泰州中學、迎春路的陳毅塑像、東進路商業繁華街、濱河廣場、梅蘭芳公園、鳳凰路市政府廣場等景觀。全面展現泰州全國衛生城市、生態園林城市、水兵母親城十年建市新貌,彰顯「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水滸傳》作者施耐庵、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泰州學派」創始人哲學家王艮故鄉,以及溱潼會船等綿長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
第四站:揚州
時間:5月26日下午
主題: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烘托出現代名城魅力風格
奧運火炬離開泰州後,將於5月23日下午來到古城揚州,揚州火炬傳遞展示內容及路線編制,將按照「最能代表揚州特色,最能體現發展成果,最能融合奧林匹克精神」的理念,著重展示揚州「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風格,展現建設「富裕、文明、秀美、法治、和諧」新揚州的最新成果。傳遞路線及主要展示區域將包括:揚州母親河(揚州古運河風光帶)、揚州雙東歷史街區、文昌閣商業中心圈、鹽阜路傳統工藝一條街、揚州體育場、瘦西湖風景區、蜀岡風景區、揚州雙博館、揚州火車站等。沿途將涵蓋揚州的歷史古城、現代新城、行政中心、商業中心、體育公園等主要景點和文化單位。
第五站:南京
時間:5月27日
主題:彰顯六朝古都歷史風韻和現代都市今朝風流
23日晚火炬將通過潤揚大橋、滬寧高速來到南京,5月24日「祥雲」火炬在南京傳遞一天,晚上通過寧合高速公路進入安徽,至此,奧運火炬在江蘇境內的傳遞活動全部結束。作為全省火炬傳遞最後也是時間最長的一站,省會南京將寫出大手筆。南京市火炬傳遞以全面展現和諧南京新成就、人文南京新景象、綠色南京新面貌、科技南京新活力為理念,充分展示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山水城林的「綠色名片」、城市建設的嶄新面貌和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沿途將主要包括最能展現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史風韻的中山陵、明孝陵、總統府和民國建築群;最能體現南京「顯山、露水、見城、透綠」的山水城林獨特秀麗風光的秦淮河、夫子廟;最能反映南京城市建設嶄新面貌和全國「科教興市」、「科技進步先進城市」現代都市今朝風流的長江大橋、長江二橋、長江三橋、地鐵一號線、奧體中心、繞城高速外環、城市快速內環通道以及南京的著名景點。
位於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的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其深厚的歷史淵源、文化底蘊、人文資源、秀美環境吸引海內外人士關注的目光。按照「最能代表揚州,最能體現發展成果,最能融合奧林匹克精神」的理念,揚州精心選擇了奧運聖火揚州傳遞路線,著重展示揚州「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風格,展示「人文、生態、宜居、精緻」的城市特質,展示建設「富裕、文明、秀美、法治、和諧」新揚州的最新成果。
揚州市火炬傳遞路線全程11公里。奧運火炬於26日下午從京杭大運河揚州古邗溝遺址大王廟出發,沿古運河風光帶,經東關古渡、文昌閣、石塔寺、揚卅市人民政府、雙博館,到達揚州體育公園。整條線路,既有揚州2500年建城史的源頭邗溝遺址,又有1000多年歷史的悠悠古運河;既有「唐宋元明清,由古看到今」的歷史文化風貌,又有展示揚州現代化建設的標志性建築。
揚州聖火傳遞活動將與抗震救災相結合,在起跑、慶典儀式現場,在傳遞沿途和休息點,將設立捐助箱,把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奧運聖火傳遞的熱情和社會各界的顆顆愛心凝聚到聖火傳遞中,共同祝福北京奧運,共同為地震災區的同胞祈福。
揚州火炬傳遞由經選拔產生的104名火炬手和26名護跑手共同完成。揚州的火炬手中有擊劍世界冠軍肖愛華、全國優秀警察吳傑、農民工「勞動模範」沈厚平等。這些火炬手、護跑手,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既有各級勞動模範,也有普通勞動者;既有省內外有影響的重大先進典型也有凡人善舉;既有作出重大貢獻的企業家,也有默默無聞的體育工作者
大王廟廣場(財神廟遺址) 游1到 30路也到
⑤ 蘇州歷史文化遺址
1、蘇州治平寺遺址
位於蘇州市郊上方山東麓,東臨石湖,隔水與越城遺址相對,地屬市郊橫塘鄉,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56年調查時發現該處有古文化層暴露。1965年進行過小范圍試掘,出土並採集到銅輥和紅衣陶、細泥紅陶、印紋硬陶片等新石時代晚期至春秋時代的遺物。
蘇州博物館於1983年試掘位於磨盤山上的吳城遺址,在土城夯土層中也出土了同一時代的類似遺物,可以認為春秋吳城遺址的下層亦屬治平寺古文化遺址范圍。治平寺遺址對考古研究具有較大的價值。
2、蘇州園林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山水秀麗,古典園林嫵媚多姿,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稱。
1985年,蘇州園林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蘇州是水鄉,引水便利,附近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加之舊時蘇州文人薈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學士又追求「雖居鬧市而有山林之趣」,這樣大大促進了蘇州園林的發展。
據地方誌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將近200處,為全國之冠。
蘇州園林,在布局、結構、風格上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被稱為蘇州四大古典園林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3、滄浪亭
位於蘇州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園,為宋代詩人蘇子美所築。
滄浪亭造園藝術不同尋常,未進園門,已是綠水回環,垂柳迎風。
憑欄依岸,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
園內以山為主,山上古木參天,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蔽在山頂上。
南面的明道堂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牆上懸有三塊宋碑石刻拓片,分別是天文圖、宋輿圖和宋平江圖(蘇州城市圖);五百名賢祠壁中嵌有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五百多個人物平雕石像。
園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樓可覽遠近蘇州風光。
4、獅子林
在蘇州城東北婁門內園林路,是元代園林的代表。
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稱,很多石峰形像獅子,因而得名。
假山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
由於它原是寺之後花園,所以獅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徵,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並論。
山腹中 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即象徵佛的法力無比。
另外園內還有「燕譽堂」、 「卧雲室」、「問梅閣」、「真趣亭」等建築。
園內長廊四面貫通,廊壁上嵌有書條石刻,皆為名家書法佳作。
5、拙政園
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始 建於明正德年間,圓主王獻臣取 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 樹,灌園鬻蔬,是亦拙者之為政 也」之意而命名。
拙政園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築。
西部水面迂迴,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
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
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後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感到這里可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
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
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而香洲即位於這一水灣口之兩側。
拙政園中園的布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向遠香堂,從建築物名稱來看,也大都與荷花有關。
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6、留園
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原為明代徐時秦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
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
留園佔地約30畝,以水池為中心,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主要觀景建築。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東區以麴院迴廊見勝,由林泉耆碩之館、冠雲冠雲樓圍成庭院,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端雲、岫雲兩峰。
北區有新辟盆景園。西區是全園最高處。
7、虎丘
虎丘在蘇州城西北3千米處,風景優美,古跡眾多,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虎丘正門是斷梁殿,入內經試劍石、真娘墓就可到達「千人石」。
千人石後「別有洞天」內有劍池,其四周還有白蓮池、點頭石、雲岩寺、冷香閣、第三泉、孫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跡。
虎丘自古就為游覽勝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麗的傳說。
8、寒山寺
以一首詩而聞名中外的寺廟,要數蘇州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很多到蘇州游覽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親自體驗一下詩中的意境。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5公里外的楓橋鎮,始建於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據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內主持,故名寒山寺。
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
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楓橋夜泊》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鍾已流落到日本,但不知下落,現在的鍾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鑄的。
很多日本人士對寒山寺很熟悉,能背誦《楓橋夜泊》詩。
寒山寺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日本旅遊者。
⑥ 聽說揚州市區內還保留著一段隋朝時古運河的遺跡,在什麼地方
一部揚州運河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古代揚州發展史。
運河哺育了揚州專,是揚州的「根」。作為「運河城」屬的揚州,在新的世紀,應對運河文化資源加以大力開發和利用,通過旅遊讓古老的運河文化為揚州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一、揚州古運河黃金旅遊線的開發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現在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里。其中,古運河揚州城區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約30公里,構成著名的「揚州三灣」。這一段運河最為古老,可謂歷史遺跡星列、人文景觀眾多。
在這段運河的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動的著名場所瓊花觀(西漢•道教);高
⑦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居分別在哪裡
梁山伯的故居在: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祝英台的故居在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豐惠鎮)。
梁山伯與祝英台介紹:
1、梁山伯
梁山伯是《梁祝》傳說中的男主角,歷史上考證確有其人,梁山伯曾出任過地方官,歷代史書可以尋找到相關記載和資料。傳說梁知祝為女人後,提娶不成而終,祝感其摯情,過墓而入,合而為一。是為傳說大概,今人多有考證。
2、祝英台
祝英台,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豐惠鎮)祝家莊人。東晉時期女性歷史人物。祖籍山西太原,美麗聰穎,自幼隨習詩文,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後男扮女裝往杭州訪師求學,與梁山伯兩情相悅,但有緣無分,在與馬文才結婚途中跳入梁山伯墳墓,化作蝴蝶。
(7)林程店遺址擴展閱讀: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簡介:
越州上虞縣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但是當時的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於是就和丫頭銀心喬裝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讀書。二人在半途遇見了也要前往越州念書的鄞縣書生梁山伯及書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見如故,遂結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間,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離,白天一同讀書、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內心暗暗地愛慕梁山伯,但梁山伯個性憨直,始終不知道祝英台是個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節放假、二人去鏡湖遊玩的時候,祝英台借景物屢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無法明白,
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後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馬文才得知,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來是個女的了。後來家人寫信催祝英台回家,臨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訴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
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後去祝府提親,但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三個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個月後才去提親,等到梁山伯歡歡喜喜趕到祝家時,才知道馬文才已經搶先一步提親、並且下了聘禮,梁山伯只得心碎地離開,祝英台沿路相送、難舍難分。
梁山伯回家後,相思病重,寫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葯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祝英台能前來探望一番,祝英台則回信告訴梁山伯,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後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後來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應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並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當祝英台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台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⑧ 安徽有哪些文化古跡
1、醉翁亭
景區內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關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獨厚。境內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層巒起伏,溝谷深邃,溪流潺潺,林茂深秀。
午間時分的醉翁亭,在陽光的襯托下,熠熠生輝,古樸優雅,給人一種智者陷入沉思之中的奇妙之感。
⑨ 求成都崇州的雙河古城遺址和紫竹古城遺址的詳細位置。謝謝。
雙河在現在的崇州上元鄉芒城村雙河場,紫竹古城遺址位於崇州市燎原鄉紫竹村
⑩ 有知道高爾山城遺址具體位置的么
高爾山公園位於撫順市區北高爾山上,佔地240公頃。這里有距今900餘年的遼代八角九級密檐式古塔;有清代古剎觀音閣;公園起伏多變,海拔高度80—230米之間。「山逼諸天,到此已窮千里目。門依半嶺,何須更上一層樓。」在高爾山上可一覽全市風光。
高爾山公園是以自然山林,名勝古跡,動物園圃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市級公園。前山景區是公元的精華所在,包括「萬山朝塔」「禪堂松兌」「磴道流丹」「土門疊翠」「瑣陽槐蔭」「松林杏雨」景點,古塔、寺廟、山城遺址和園林建築等人文景觀,展示出該區古樸,蒼雅的特點,位於公園北部、西部的山林遊憩區,以奇、靜、悠等野趣接待八方遊客。這里山巒起伏、溝叉縱橫、樹木參天,古城遺址蜿蜒清晰,有「將鈾霞烘」、「儒峰雨霧」等景點。如今,園內建有高貴典雅的皇家古典。
高爾山古塔是歷史的見證,該塔始建於公元1088年,經過近千載的風雨殘燭,高爾山古塔卻雄姿屹然,獨領風騷,該塔是撫順地區現存最早的古塔,塔高14.10米,直徑為6.8米,全塔呈八角形,為八角九級密檐式結構,古塔造型古樸,布局嚴謹,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穎才智和高超技藝,在古塔不遠的半山腰處有一古剎名曰「觀音閣」古剎橫穿半山腰與山嶺之塔相映成畫。
園林建築,鎖陽槐蔭、鎖陽樓、配殿、八角亭、五角亭及長廊,還有大方亭、圓亭、三角亭、雙鋒亭。
高爾山4月份的時候,杏花開的時候,後山的滿山杏花,很遠就可以聞到杏花香,很漂亮,我就特別喜歡在那時候去看杏花!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