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村遺址
A. 長安的都城遺址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灃河兩岸,為西周文王在河西岸所建豐京和後來武王在東岸所建鎬京的遺址。遺址范圍包括客省庄、馬王村、張家坡、新旺村、馮村、洛水村、普渡村、斗門鎮及昆明池故址,總面積約70平方公里,建築基址1000平方米。1933年、1951年以來勘查發掘,發現夯土台基、古水道、墓葬、車馬坑、房屋、窖穴,出土大量青銅器物及生產工具、生活用具等。
豐邑遺址:遺址區東西寬約2.5公里,南北長約3公里,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區域內分布有沙河村、馬王村、韓家莊、韓南村、紀家村等。
鎬京遺址:大致呈正方形,邊長約3公里,總面積約9平方公里。區域內分布有普渡村、上泉北村、落水村、官莊、牛角村、南村等。在豐邑范圍內曾大量發現比較密集的包括房屋、陶窯、窯穴、手工作坊、道路等居址遺址,並於這一帶發現了十餘座夯土遺址,其中呈「丁」字形的四號基址總面積達1826.96平方米;在馬王村村北一所基址內還發現了陶水管道。從1961年起,先後在普渡村之西發現一些西周夯土建築基址,在落水村發現大量建築用瓦和白灰面牆皮、紅燒土塊;在普渡村西發現的「工」字形五號基址總面積達2891平方米;在普渡村之北和上泉北村之東發現有十餘座陶窯,在斗門鎮之東和白家村之北見有一些西周灰坑。1980年,在下泉北村西邊豐河故道河床中發現西周重器多友鼎。河古橋遺址的考古成果同樣為通過地理學而找出的豐鎬遺址提供了證據。考古顯示:「沙層厚達7米……第6層為灰細沙層,因此未發掘,加之往下水位在此層內隨四季變化不斷升降,厚度不詳,沙層純凈,顏色呈灰黑狀,內多含有秦漢陶瓦片,不具有後代遺物。」今天,沙河橋址河床標高388米,客省庄、韓南間沙河口標高392米。結合地理變遷數據可推斷出,西漢時沙河河床標高在381—385米之間,西周時豐水在客省庄到嚴家渠一段河床標高約在382—386米之間(今標高385—390米),與推斷的豐邑所在地標高389—392米和鎬京所在地標高386—392米,有高差4米到6米,足可以使百年一遇的洪水難以犯上河堤。可見西周時,客省庄之北的渭河一級階地上是完全有建都條件的。 秦咸陽城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鄉和正陽鄉一帶,為戰國時期秦國都城。城址東西長6公里,南部因渭河北移而遭破壞,北部咸陽原上有大型宮殿基址十多處。宮殿區附近有手工作坊遺址及居民區、墓葬區。1974-1975年發掘的一號宮殿為高台建築,宮室用迴廊、坡道連接,結構復雜,布局主次分明,牆壁塗朱繪畫,出土大量建築構件。
阿房宮遺址位於今西安市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帶(三橋鎮之南趙家堡和大古村之間),又名阿城。是秦朝皇宮的前殿,它創建於惠文王時,擴建於秦始皇時期。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時僅建成一座前殿。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宮前立12個銅人。中國有「晚唐小李杜」之稱的詩人杜牧作《阿房宮賦》雲:「露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地考察後,確認其遺址建築規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築中名列第一,屬於世界奇跡和著名遺址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隋大興、唐長安城面積高達 84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面積最大的都城,有大明宮遺址、承天門遺址、西市遺址、東市遺址、天壇、明德門遺址、含光門遺址、大雁塔、小雁塔、延平門、開遠門、曲江池、興慶宮等等遺址。
B. 宗周的考古發現
豐鎬(宗周)遺址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馬王鎮、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為西周王都遺址,豐在河西,鎬在河東。豐鎬遺址1933年考古發現,1951年起開始發掘。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研究已經基本確定了豐鎬的城址和遺址面積,通過多學科的精確定位,確定了豐鎬兩京的遺址面積總計近17平方公里,是一個巨型都城遺址。
考古發現,豐鎬城市布局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規劃思想,規整而有序。在豐鎬遺址發現了400多座墓葬及陪葬的車馬坑、馬坑和牛坑,多處埋藏青銅禮器的窖藏。這些青銅器造型精美,其上的銘文記載了西周王朝及方國的重要史實,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豐鎬二京位置曾困擾考古專家
胡謙盈先生於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客省庄、馬王村、西王村一帶是一個面積廣大、內涵豐富的周代遺址,遺址東以豐河為界,西至靈台河,北至客省庄、張家坡,南至西王村、馮村;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豐邑中心似乎不能超出這個周遺址的范圍以外。」「在昆明池西北,即洛水村、上泉北村、普渡村、花園村、斗門鎮一帶,是一個面積廣大、內涵豐富的西周遺址。……鎬京中心就在這個遺址之內。」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胡謙盈在總結建國後30年的豐鎬考古成果的基礎上將豐、鎬遺址范圍進一步具體化。曾長期主持豐、鎬田野考古的盧連成先生、鄭洪春先生所指出的豐、鎬遺址范圍與之略同。綜合而論,豐邑遺址包括豐西的客省庄、馬王莊、張家坡、大原村、曹家寨、馮村、西王村、石榴村等;鎬京遺址包括豐東的斗門鎮、普渡村、花園村、白家莊、上泉北村、下泉北村、洛水村等。雖然豐鎬田野考古又取得不少新成果新發現,但長期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未發現中心地帶。
豐鎬遺址地理學上的坐標渭河一級階地
豐鎬地理位置的選擇由特定的地質地理環境因素決定。地理學家對豐鎬地區的地質地理環境和第四紀以來的地質面貌發育史,以及豐鎬遺址有關歷史、考古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後,找出了自然與歷史之間某些規律性的有機聯系,從而為探索豐鎬遺址謎團提供了新途徑。
《詩·大雅·文王有聲》載:「灃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辟。」這不僅表明灃水東(北)注入渭水的史實,而且表明了灃水在豐、鎬二都周圍繞流、積水的情形。《禹貢》謂:豐鎬之地「原隰底績。」學者史念海著文指出:「原是高平的地方,隰是下濕的地方。」「底績」的意思是在田野修浚畎澮,使積水都流到附近的川野。
豐鎬地區的渭河二級階地,是地勢高平的原,而渭河一級階地與鎬池、彪池、靈沼等地和豐河等河川地帶則是下濕的隰地。豐鎬地區沿渭河二級邊緣和陂池周圍分布有大量仰韶、龍山文化遺存,歷經先民們3000多年的苦心經營,到商、周之交,這里當時的原隰皆已促成富庶之區。
至此,地理學家在研究了豐鎬地區的地質、地理、水文和地貌特徵及其演變規律後,提出了豐鎬當在「原隰」的渭河一級階地,再結合考古學者們提供的寶貴線索,就可對豐邑和鎬京的地理位置做出准確測定。
考古學說對豐鎬二京遺址的佐證
在著名地理學家孫嘉春先生依照地學和水文資料等作出豐鎬二都的具體方位後,使得現存諸多疑問迎刃而解,遺址范圍和大小也得到確認。
豐邑遺址:遺址區東西寬約2.5公里,南北長約3公里,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區域內分布有沙河村、馬王村、韓家莊、韓南村、紀家村等。
鎬京遺址:大致呈正方形,邊長約3公里,總面積約9平方公里。區域內分布有普渡村、上泉北村、落水村、官莊、牛角村、南村等。
在豐邑范圍內曾大量發現比較密集的包括房屋、陶窯、窯穴、手工作坊、道路等居址遺址,十餘座夯土遺址中呈「丁」字形的四號基址總面積達1826.96平方米;在馬王村村北一所基址內還發現了陶水管道。
在鎬京范圍內,考古學家從1961年起,先後在普渡村之西發現西周夯土建築基址,在落水村發現大量建築用瓦和白灰面牆皮、紅燒土塊;在普渡村西發現的「工」字形五號基址總面積達2891平方米;在普渡村之北和上泉北村之東發現有十餘座陶窯,在斗門鎮之東和白家村之北見有西周灰坑。1980年,在下泉北村西邊豐河故道河床中發現西周重器多友鼎。
沙河古橋遺址的考古成果同樣為通過地理學而找出的豐鎬遺址提供了證據。以發掘秦陵並取得重要成果的段清波先生對沙河(古豐河)橋遺址的考古顯示:「沙層厚達7米……第6層為灰細沙層,因此未發掘,加之往下水位在此層內隨四季變化不斷升降,厚度不詳,沙層純凈,顏色呈灰黑狀,內多含有秦漢陶瓦片,不具有後代遺物。」今天,沙河橋址河床標高388米,客省庄、韓南間沙河口標高392米。結合地理變遷數據可推斷出,西漢時沙河河床標高在381———385米之間,西周時灃水在客省庄到嚴家渠一段河床標高約在382———386米之間(今標高385———390米),與推斷的豐邑所在地標高389———392米和鎬京所在地標高386———392米,有高差4米到6米,足可以使百年一遇的洪水難以犯上河堤。可見西周時,客省庄之北的渭河一級階地上是完全有建都條件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馬王村村北再一次發現了三座土殘基址,並在一座基址內發現陶水管道。這些西周土基址和陶水管道所在地正好與地理學家推斷的豐邑東南角相吻合。由此推斷,這幾處西周土基址是西周豐邑城垣東南隅的殘跡,而陶水管道有可能是為豐邑提供水源的輸水管道系統。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下泉北村之西的沙層中發現的多友鼎,通高51.5厘米,重達37公斤,鑄於西周厲宣時期,內壁鑄有銘文278字,記述多友奉派參加對戎的一次防禦戰爭,取得重大勝利的史實,是陝西目前出土銘文最長的一件銅器。該鼎埋藏於砂層中,表明西周晚期廢棄豐鎬二都,是因為灃水泛濫泱及今大泉北村一帶。另外,多友鼎原應存放於王室或貴族宅地,洪流搬運不會太遠,可見下泉北村以西的大片土地即上泉北村一帶就在鎬京城址范圍之中。
豐鎬地區發掘的西周墓葬僅灃西張家坡一帶就累計達上千座之多。其中井叔家族墓地,以周王重臣井叔的雙墓道大墓為中心,布局排列有序,主次分明,規格之高在豐鎬地區前所未見,是考察西周高級貴族葬制的典型資料。井叔墓地幾座帶墓道的墓規模龐大,雖經嚴重盜掘還殘存若干精品,對確定墓主及分期,均具重要意義。井叔墓地殘存的幾件銅器,都是難得的珍品。
「[豆下廾]〔deng4鄧〕中(仲)犧尊」,高38.8厘米,長41.4厘米。作獸形,頭立雙角、雙耳,曲頸,四蹄足。身有雙翼,頭頂一虎,頜下一龍,尾部一曲龍。蓋紐為一隻大鳥。蓋周緣飾一周雙身龍紋,通體飾獸面紋、夔龍紋和雷紋。器腹內及蓋內有相同銘文二行六字:「中乍寶〔zhēng征〕彝。」
井叔鍾,現存2件,一件通高37.5厘米,另一件略小。鍾上鑄「井叔采作朕〔zhèn振〕文祖穆公大鍾」等銘文,共七行39字。井叔方彝,通高約20厘米,器底及蓋內各有一行銘文:「井叔作旅彝」。
1954年普渡村北發掘一座墓,出土成組銅器,多件鑄有「長甶〔fǔ府〕作尊彝」的銘文。其中,銅盉的銘文,記述周穆王舉行燕禮和射禮,長甶參加比射,受到褒獎的史實。豐鎬地區的考古工作,已經取得許多重要收獲,大體確定了豐鎬二京的方位。
C. 大地灣文化的命名
考古學研究中,經常使用「文化」一詞,如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周文化、秦文化,等等。考古學的「文化」不同於廣泛意義上的文化,是指大體同時、集中在一定地域並有相同特徵的遺跡、遺物的共同體。這種共同體是由許多民族、部落組成的社會集團,它們有自己的不同於其他文化特徵的文化傳統。在一定程度上,它們類似於歷史時期的各代王朝。考古學文化通常以首次發現的地名來命名,但在實際研究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爭論與分歧,使得社會公眾陷入困惑之中,不知所從。
大地灣文化的命名也存在類似問題。發掘者最初是以「大地灣一期文化」來命名的,有的學者則以最早的發現地冠名為「老官台文化」;繼而有的學者稱老官台遺址面積太小,出土物少且不單純,不能作為該類遺存的代表,而應以大地灣遺址為其代表;又有學者以大地灣遺址含有多種文化,因而主張以內涵單純的陝西臨潼白家村遺址命名為「白家村文化」,在爭淪不休的情況下,有學者提出暫稱之為「前仰韶文化」。眾說紛紜,意見有七八種之多,命名討論至今已持續了20餘年。隨著更多早期彩陶文化遺址的發現,學者共識逐漸增多。大家都認識到,單純地以自己或本省發現的遺址來命名,既違反考古學命名的原則,又勢必造成研究上的混亂。
如果將這類遺存定性為渭河流域的新石器早期文化,年代約為距今7000年—8000年,那麼它就包括一脈相承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大地灣一期為代表,屬於偏早階段,約為距今7300年之前;
第二階段以天水師趙村一期為代表,屬於偏晚階段,年代約為距今7300年—7000年之間,兩個階段共同的特性是均早於仰韶文化,彩陶以紅綵帶紋為顯著標志,生存地域主要在陝、甘兩省的渭河流域,波及到涇河、西漢水流域,其至在陝南也有類似遺存發現。
在已發現的近20處同類遺址中,無疑大地灣材料最為豐富,既有房址,又有墓葬,出土陶、石、骨器等文物500餘件。有鑒於此,許多學者認為還是以大地灣或首次發現地老官台命名為宜。本書採用了大地灣文化的命名,不過,應當強調的是:大地灣文化並不包括該遺址的所有古文化。該遺址含有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常山下層文化,這些也不是該遺址的主要遺存,該遺址的主要遺存為仰韶文化。大地灣文化特指遺址最下層的早期彩陶文化。
大地灣一期限文化遺存是迄今為止渭河流域考古發現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此項發現為西北地區新石器文化的發生、發展提供了一批前所未有的新鮮資料,它同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崗、山東北辛等發現一起被學術界認為是中國黃河流域考古的重大突破。繼大地灣之後,渭河流域以及鄰近地區相繼發現了一批同類遺存,僅甘肅目前就已發現8處,集中在天水、隴南地區,最南端是嘉陵江流域的微縣柳林,最西端則在武山西旱坪,還有天水師趙村、西山坪、西和寧家莊、禮縣趙坪、鹽關等遺址。這些發現無疑表明,甘肅東部、南部是研究我國農業起源和早期限陶器的重要地區,也是尋找新石器早期文化最有希望的地區。如果將渭河流域距今8000—7000年的文化遺存視為前仰韶文化時期,那麼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可以總結為:前仰韶文化分為兩大階段,由大地灣一期、西山坪一期、北劉下層、白家村等遺存共同構成前段,年代約為距今8000—7300年;後段則為西山坪二期、師趙村一期、北首嶺下層等遺存,年代約為距今7300—7000年。它們共同的屬性是均早於仰韶文化,兩個階段即為同一支文化前後承襲的不同發展階段。
對於以大地灣一期為代表的前仰韶早期階段的命名。學術界意見紛紜。有的主張以最早發現地命名,稱之為老官台文化;有的以代表性遺址命名,稱之為大地灣文化;有的以遺址既富代表性有單純為由,稱之為白家村文化。我們考慮到大地灣遺址包含多種文化,以此命名會帶來難以避免的誤解,誤將該遺址的仰韶遺存也歸入大地灣文化的范疇,所以主張命名為老官台文化。鑒於老官台遺址內包含前仰韶時期前後兩段,因此這一命名自然也涵蓋了所謂的北首領類型。
D. 肅寧縣王武庄地理位置
肅寧縣,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位於河北省中部,滄州市最西端,總面積515平方公里,總人口344728人(2011年), 下轄6個鎮、3個鄉,6個社區、253個村。
肅寧縣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時期燕國置武垣縣,隋朝改為河間縣,金代置肅寧縣。有鉤弋夫人、劉完素、魏忠賢、劉春霖、「畫眉張」等著名人物,文物古跡有武垣城遺址、烈士塔等。
截至2013年,肅寧縣下轄6個鎮、3個鄉,6個社區、253個村。
肅寧鎮
怡和社區、光華社區、南站社區、澤城社區、安寧社區、北站社區、城內村、東關村、南關村、苗街村、王街村、西大街村、西北街村、閣北街村、譚家莊、玉皇廟村、王莊、灘頭村、張牛軍庄、李牛軍庄、滑牛軍庄、高牛軍庄、王武庄、東郭庄、馮家莊、寨南村、東寨北村、西寨北村、南辛庄、北甘河村、北王莊、南甘河村、王家屯村、梁家屯村、梁家莊、大五里村、南趙家莊、西澤城村、張澤城村、東澤城村、蘇家莊、貟家莊、四合屯村、胡牛軍庄
梁家村鎮 梁家村、加道村、大曹村、白家村、王家村、北李家村、小曹村、馬家鋪村、達子房村、都中堡村、北曹庄、沈家莊、東趙家莊、東王莊、前豐樂堡村、後豐樂堡村、張家莊、前太師庄、後太師庄、前白寺村、後白寺村、高家莊、路家莊、劉家莊、尚辛庄、南孫家莊、北孫家莊、解王中堡村、中堡店村、榮中堡村、李中堡村、管中堡村、橋城鋪一分村、橋城鋪二分村、橋城鋪三分村、橋城鋪四分村、范家莊、殷家官莊、趙家官莊、東何家莊、吳辛庄、泥洞村、竇家莊、南白洋村、北白洋村、白洋辛庄、五姓村
窩北鎮 窩北村、索家佐村、新村、垣城南村、馮家村、許家村、南李家村、荊軻村、雪村、北於家莊、頂汪村、寺閣庄、劉家前頭村、劉家疃村、大王莊、紫洋口村、東宋家莊、大張家莊、百道口村、杏園村、楊家莊、西柴里村、東柴里村、東芝蘭村
尚村鎮 勝家莊、內村、前尚村、東尚村、西尚村、西何家莊、賀家莊、東是堤村、西是堤村、北趙家莊、北辛庄、北大史堤村、南大史堤村、齊家莊、桑園村、許河村、劉家務村、南景口村、北景口村、駱家屯村、劉河村、王河村、趙河村、西青口村、東青口村、庫家莊、東黃瓦口村、西黃瓦口村、柳科村、李家莊、褚屯村
萬里鎮 南於庄、萬里村、尹家莊、河頭店村、閆郝村、魏婁村、小張庄、豆閻庄、泗水岸村、大閆庄、蓋甸庄、呂家莊、小劉庄、岳家莊、柳家莊、沙河村、崔家莊、小閆庄、官廳村、馬家莊、西辛庄、東辛庄、代劉庄、張大人庄、龍堂村、窩南府村、柏家莊、趙李庄、衛家莊
師素鎮 南答村、南河東村、北李庄、西南庄、師素村、東答村、北答村、武庄、東王村、中王村、西王村、南王村、東談論村、西談論村、西宋家莊、海市村、許疃村、南李庄、西芝蘭村、寺上村、曲呂一分村、曲呂三分村、務勝口河東村、務勝口河西村、子由口村、前堤村、後堤村
河北留善寺鄉 河北留善寺村、河南留善寺村、東塹里村、西塹里村、南庄、南曹庄、郭家樓村、柳店村、盤古庄、大麴堤村、西曲堤村、東乾泊村、西乾泊村、梅家店村、劉庄、韓村一分村、韓村二分村、韓村三分村、韓村四分村、韓村五分村、龍泉村、徐家莊
付家佐鄉 付家佐村、白牛堤村、葛家莊、任家莊、西泊庄、劉家屯村、趙黃庄、西郭家莊、東泊庄、西甘河村、袁家佐村、郗家莊、北石寶一分村、北石寶二分村、北石寶三分村、西石寶村、南石寶村
邵庄鄉 邵庄、王家佐村、邊寨村、劉前庄、朱家莊、軍庄、寄子庄、南廟頭村、北廟頭村、南窩頭村、北窩頭村、宋家佐村、北河東村、石家連城村、東高家口村、西高家口村、付高口村、於高口村
E. 五十六個民族的名字以及特色服裝
五十六個民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壯族、回族、維吾爾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畲族、拉祜族、滿族、瑤族、土家族、哈薩克族、黎族、佤族、高山族、水族、東鄉族、景頗族、土族、仫佬族、布朗族、毛南族、錫伯族、普米族、納西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羌族、撒拉族、仡佬族、阿昌族、塔吉克族、怒族、俄羅斯族、德昂族、裕固族、塔塔爾族、鄂倫春族、門巴族、基諾族、烏孜別克族、鄂溫克族、保安族、京族、獨龍族、赫哲族、珞巴族、漢族
漢服又稱為漢裝、華服。中國傳統古籍的觀點一般認為,華夏衣裳為距今約五千年的黃帝所制或黃帝時期所制。例如,漢代《世本》記載:黃帝的臣子「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衣」。《易·系辭》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之妻嫘祖養蠶制絲,以作衣裳。
漢服歷史悠久,款式眾多,歷朝歷代皆有自己的特點,但主要特徵不變,如領子有交領右衽、直領、圓領,袖子分為廣袖、小袖、胡垂袖等。
漢服又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其中,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加之以冠,以示成年。
清朝初年,滿清統治者執行「剃發易服」政策,禁止人民穿著漢服,蓄長發。從此古漢服漸漸從人民生活中消失。由於清廷的「十從十不從」政策,漢服並沒有完全消失,例如道教、佛教的僧侶服飾就保留了下來。
漢服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的服飾均有借鑒。
(5)白家村遺址擴展閱讀:
漢族服飾的起源
考古發現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陝西臨潼白家村遺址中都發現骨針、紡輪,說明當時人們已會紡布制衣。到了約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不但大量發現紡輪,還在陶器上發現大量布紋的印痕。
同時期的遺址中還發現了薴麻、蠶繭。說明此時已經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用薴麻織成的麻布和飼蠶得到的絲紡來做衣服。只是在考古發掘中未發現此時期的實物。
F. 大地灣文化分為哪幾期
大地灣文化分為6期。復
第1—3文化層形製成於距今60000至20000年,地層中僅發現石英砸擊技術產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層距今20000至13000年,細石器技術產品和大地灣一期陶片開始出現,但在遺物總體數量上處於從屬地位;第5文化層距今13000——7000年以細石器和大地灣一期陶片為主;第6文化層距今7000——約5000年,主要文化遺物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對這些遺物的研究顯示,古人依次經歷了原始狩獵採集、發達狩獵採集大地灣遺址、大地灣一期原始農業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農業四個經濟發展階段。大地灣文化內涵豐富、特徵鮮明,既是中國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區最早產生的農業文化。因其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所以處處顯露出原始的特徵。
大地灣文化是華夏先民在黃河流域創造的古老文明,是華夏文明的來源之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是中國黃河中游最早也是延續時間最長的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時代文化,存在於約距今60000年至4800 年。
G. 老官台文化的文化命名
華縣老官台遺址是最早發現的該文化類型遺址,但出土文物較為貧乏。大地灣遺址發現以後,文化遺存非常豐富,因此有學者將這種文化類型命名為「大地灣文化」。然而又有學者因大地灣遺址含有多種文化而主張以內涵單純的臨潼白家村遺址命名為「白家村文化」。關於命名的爭論一直持續至今。綜合看來,老官台文化包括的兩個階段:前期以大地灣一期為代表,年代約為7300年之前;後期以北首嶺下層為代表,年代約為7300年—7000年前之間。兩個階段均早於仰韶文化。
李家村類型,因1960—1961年發掘西鄉李家村遺址而得名,是漢江上游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時代文化,時代距今約7000年。已發掘的遺址有西鄉李家村、何家灣和南鄭龍崗寺。李家村類型的遺跡也發現較少,主要有豎穴土坑墓、瓮棺葬、窖穴、房址及陶窯。石器以磨製的扁平舌形鏟、斧、鑿和打制的刮削器、有肩石鏟居多。陶器以泥質內黑外紅陶和夾砂灰白陶為主,陶質鬆脆,器壁較薄而勻整;紋飾以線紋、繩紋為大宗,未見彩陶;器形主要有圈足碗、三足器、平底缽及雙耳細頸壺等。李家村類型的主要特徵大體與老官台文化晚期相同,但又顯示了一定的地域特色,是老官台文化晚期的一個地域類型。
H. 中國歷史上著名人物有哪些
1、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
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3、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顏部人。大蒙古國可汗,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生於漠北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後,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
開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征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寶慶三年(1227年),興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4、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
年號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
5、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I. 雁塔區郵政編碼多少
西安市雁塔區具體地址不同郵編也不同,統一的就是西安市郵編710000.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不同地址郵編如下:
1 、710043 包含地址:18個 長鳴公路、長田路、東月路、建工路、康寧路、田馬路、萬壽南路、西影路(18A,18C,26,26A,26C,26D,26E,30,38,49,51,71,72,76,81,87,88,付46)、西影路(2,3,5,6,7A,7F,7H,8D,10,18,20A,20B,20C,24,22,24B,24E,)、西影路65-69(單號)、西影路66-68(雙號)、西影路91-95(單號)、西影路、咸寧東路、幸福南路、延東路、延興門北村、延興門南村。
2 、710054 包含地址:20個 觀音廟村、紅星商業街、樂游路、南二環東段、王家村、西延路、西影路100-630(雙號)、西影路101-629(單號)、西影路、雁塔北路南段、雁翔路、育才路(6)、育才路100-126(雙號)、育才路12-22(雙號)、育才路13-21(單號)、育才路3-9(單號)、育才路31-97(單號)、育才路32-98(雙號)、育才路99-125(單號)、育才路。
3 、710061 包含地址:93個 長安南路、長安中路、長延堡東三岔村、崇業路1-45(單號)、崇業路2-44(雙號)、春臨村、翠華北路、翠華路、翠華南路、大唐通易坊、東八里村、郝家村、郝家新村、紅小巷、紅專南路、環湖路、環塔路、環塔西路、黃渠頭村、會展路、健康東路、健康西路、金呼沱村、軍警路、陸家寨、羅家寨、孟村、南二環西段(21,27,60)、南二環中段、南窯村、農林巷、裴家崆村、青松路(3,16,53,71,76,77)、青松路43-45(單號)、青松路57-67(單號)、青松路、曲江二路、榮和大道、榮家寨、瑞禾村、三兆村、三兆路、師大路、水廠路、太平堡村、天壇路、天壇西路、瓦胡同村、外院北路、緯零、緯一街、五典坡村、西八里村、西八里新村、西三爻堡、西三爻村、小寨東路、小寨西路、新華路、新開門村、新小寨村、興善寺東街、興善寺西街、雁南三路、雁南五路、雁南一路、雁塔南路、雁塔西路、雁引路、楊家村、羊頭鎮村、育才路(1,2,357)、育才路148-156(雙號)、育才路149-157(單號)、岳家寨、丈八東路(302,359,398,甲字1號)、丈八東路2-6(雙號)、朱雀大街(102號)、朱雀大街16-20(雙號)、朱雀大街183-189(單號)、朱雀大街210-316(雙號)、朱雀大街223-245(單號)、朱雀大街349-537(單號)、朱雀大街35-49(單號)、朱雀大街51-53(單號)、朱雀大街86-94(雙號)、朱雀大街、朱雀大街南段(6)、朱雀大街南段3-7(單號)、芙蓉街、芙蓉南路、芙蓉西路、繆家寨。
4 、710065 包含地址:129個 白家村、白沙路(2,5,6)、北沈家橋村、北沈家橋工業園、北寨子、博文路、曹家堡、曹家堡工業園、崇業路(100)、崇業路78-80(雙號)、崇業路79-83(單號)、創業路、翟家堡村、電子東街、電子二路、電子三街、電子三路、電子四路、電子西街、電子一路、電子正街、丁白路、東姜村、東儀路東三巷、東儀路工業園、東儀路中段、杜城村、二府庄村、甘家寨、甘家寨二小區、甘家寨三小區、甘家寨一小區、高家堡村、高家堡工業園、高新六路(43,52,58,126)、高新六路、共青路、含光南路、雞場路、吉祥村、吉祥路、錦都大道、錦業路(1,2)、科創路、科技六路、科技路(甲26,1,56)、科技路16-18(雙號)、科技路26-28(雙號)、科技路8-10(雙號)、科技路、科技七路、科技三路(50、59)、科技三路50-54(雙號)、科技三路51-53(單號)、科技三路61-65(單號)、科技三路62-64(雙號)、科技四路、科技五路、南二環西段(付9)、南二環西段78-118(雙號)、南二環西段、南二環西中段、南姜村、南山門口村、南沈工業園、南沈家橋村、南窯頭村、南窯頭東區、南窯頭西區、南寨子、歐亞路、潘家莊、齊王村、齊王路、齊王路工業園、青松路(1,18,47,49,55,59,69,74,78)、青松路46-68(雙號)、青松路73-75(單號)、青松路、融鑫路、沙呼沱村、沙呼沱工業園、沙井村、山門口村、雙杜路、雙橋頭村、雙橋頭工業園區、四季東巷、四季南巷、四季西巷、太白南路1-263(單號)、太白南路4-212(雙號)、太白南路、唐延路(10)、唐延路、田園路、團結南路(22、38)、團結南路26-30(雙號)、萬南路、西姜村、西萬路、西斜七路、西灃公路、雁環路中段、雁環中路、永松路、丈八東村、丈八東路301-303(單號)、丈八東路5-143(單號)、丈八東路8-400(雙號)、丈八東路、丈八溝木塔寨南村、丈八溝鄉甘家寨村、丈八溝鄉木塔寨村、丈八溝鄉丈八東村、丈八溝鄉丈八南村、丈八西村、朱雀大街(2R,2N,2M,2L,2J,2I,2H,2G,2F,2E,2D,2C,2A,28B,28A,1B,58A)、朱雀大街(52A,4B,4A,40W,40N,3B,38K,38J,38I,38G,38E,38B,38A,38F,28號)、朱雀大街(62A,62B,62C,62D,62F,62G,62H,S2B,S3A,S6B,S7A,S8A)、朱雀大街2-4(雙號)、朱雀大街36-38(雙號)、朱雀大街50-60(雙號)、朱雀大街、朱雀大街南段2-4(雙號)、朱雀大街南段8-52(雙號)、朱雀大街南段、灃惠南路26-40(雙號)、灃惠南路。
5、 710068 包含地址:10個 白沙路(1號)、光華路、規化路、解家新村、太白南路(269,295)、太白南路256-370(雙號)、太白南路265-307(單號)、太白南路309-373(單號)、西關新村、徐家莊。
6 、710075 包含地址:46個 高新二路、高新六路(11、15、18、39、46)、高新六路10-12(雙號)、高新六路26-28(雙號)、高新六路34-38(雙號)、高新六路40-42(雙號)、高新路、高新路南段、高新三路、高新四路、高新五路、高新一路、光德路、光泰路、光遠路、科創路西段、科技二路、科技路(195)、科技路(27、33、34、36、48)、科技路37-39(單號)、科技路47-49(單號)、科技路、科技三路(60)、科技三路55-57(單號)、科技三路56-58(雙號)、科技一路、南二環、南二環西段(5,6,9,9K、28,55,58,77、222、228、248)、南二環西段(9K)、南二環西段150-208(雙號)、南二環西段395-411(單號)、南二環西段66-68(雙號)、南二環西段、群賢路、四路、太白南路(副2,2)、唐興路(3,5,6)、唐延路(6,20,23E、369)、唐延路19-25(單號)、唐延路3-9(單號)、桃園南路、團結南路(2、15)、團結南路1-29(單號)、灃惠南路(A區、B區、C區、D區、E區、F區、C7、A10、15)、灃惠南路2-20(雙號)、灃惠南路。
7 、710077 包含地址:94個 八家巷村、曹里村、查張村、陳家莊村、陳林村、創新路、大土門村、大寨路、大寨子村、丁家橋村、東付村、福謙堡村、富裕路、河東村、紅廟村、華西路、錦業二路、錦業路(G1)、錦業路3-69(單號)、錦業路4-68(雙號)、錦業一路、科技路西段、昆明池路、昆明路、老煙庄、老煙庄村、雷家寨村、李家莊村、馬軍寨村、民潔路、明昆路、牟家村、鋪尚村、石家圍牆村、壽門巷村、雙水磨村、宋家寨村、唐興路(1,2,4)、唐興路7-49(單號)、唐興路8-50(雙號)、王家寨村、西付村、西郭家口、西戶路、西灘村、西堯頭村、小煙庄村、新桃園村、興業園、燕家莊村、雁環路、英發寨村、余家莊村、魚東村、魚斗路、魚斗路東段、魚化街、魚化寨、魚化寨辦雷家寨村、魚化寨辦新豐村、魚化寨東晁村、魚化寨賀家寨村、魚化寨小煙庄、魚化寨周宋村、魚化閔旗寨村、魚南村、魚西村、袁旗寨村、漳滸寨村、丈八北路、丈八北路北段、丈八北路東段、丈八北路南段、丈八北路中段、丈八溝雙水磨村、丈八溝西灘村、丈八溝鄉曹里村、丈八溝鄉陳家莊、丈八溝鄉陳林村、丈八溝鄉東辛庄、丈八溝鄉里花水村、丈八溝鄉西辛庄、丈八溝鄉響塘村、丈八溝鄉袁旗寨村、丈八溝鄉趙家坡村、丈八六路、丈八五路、丈八鄉茶張村、丈八鄉丁家橋村、丈八鄉東灘村、丈八鄉西付村、丈八鄉余家莊、趙家坡村、周家寨村。
8 、710086 包含地址:6個 北石橋、北石橋村、雙旗寨、西晁村、肖里村、雁環北路。
J. 老官台文化的重要遺址
重要遺址包括:
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
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
陝西華縣老官台遺址
陝西渭南北劉遺址
陝西臨潼白家村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