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長城遺址
① 從青島市區到齊長城遺址怎麼去
從青島汽車站坐到青島開發區的車,到開發區保稅區西門下車,到路對面坐6路公交車,到底站就是小珠山風景區,齊長城遺址就在山裡面
② 青島有哪些名勝古跡
作為旅遊城市青島,有著三里河等新石器時代遺址,齊長城、田橫島、琅邪台版、珠山石窟等著名古跡;權嶗山的險峰異石與市區的海濱風光又形成無數勝景佳區;有那羅延窟、白雲洞等神異的洞府;有太乙、神水、金液等名泉清溪。古代名人如鄭玄、邱長春、張三豐、李白、顧炎武、蒲松齡、高鳳翰、康有為等的履跡遍布各地,留下了華美的詩文。膠南琅琊台是秦始皇駕臨的地方,是青島最有名的名勝古跡。另外嶗山的上清宮、下清宮、太清宮等也是青島著名的名勝古跡,是著名的道家觀宇,蒲松齡筆下的絳雪就是出自上清宮,此外即墨是戰國時齊國的重鎮,最著名的當數田橫島500壯士。
③ 青島有什麼值得一去的地方
也不知道你說的好玩是指很么好玩。這得分人。不過可以給你推薦版幾個地方。嶗山。棧權橋到五四廣場一條線(免費——途徑魯迅公園。中山公園。石老人等)。海底世界。如果是女生的話,想逛街可以上台東。男生也可以去。去感受感受那裡的夜市。個人建議上開發區金沙灘和銀沙灘。那裡的海邊比青島市區的干凈。你去當地在問問還有很多地方。比如柴火大院,那裡的東西很好吃,存手打。望採納
④ 山東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跨地區
大澤山 :在膠東半島西部,主峰在平度、萊州間。
磨箕山 :在莒南縣、莒縣交界處。
龜蒙頂 :在蒙陰、平邑兩縣交界處。
孟良崮戰役遺址: 在蒙陰、沂南兩縣交界的沂蒙山區。
昆嵛山 :橫亘於文登、牟平兩縣市交界處。
德州市
蘇祿王墓* :在德州市北郊北營村中。
樂陵市
文廟 :在樂陵市區內。
五里冢 :在樂陵市城關鎮。
惠王冢龍山文化遺址; 在樂陵市楊安鎮。
「魏王城」遺址: 在樂陵市大顧家村北。
「萃賢亭」遺址:在樂陵市舊樂陵村。
理元寺遺址 :在樂陵市奎台鄉。
漢三女冢: 在樂陵市。
禹城市
雙槐冢 :在禹城市禹城鎮。
元孫郁墓 :在禹城市梁家鄉。
邢寨汪龍山文化遺址; 在禹城市梁家鄉。古高唐城遺址 :在禹城市袁營鄉。
禹王亭遺址: 在禹城市。
八棱經幢: 在禹城市。
金代鐵鍾:在禹城市。
陵縣
東方朔墓: 在陵縣神頭鎮西南。
東方朔畫贊碑: 在陵縣城文化館內。
漢神頭墓群: 在陵縣神頭鎮。
侯家古墓: 在陵縣邊臨鎮。
秦厭次古城遺址: 在陵縣神頭鎮。
寧津縣
明建清真寺: 在寧津縣長官鎮東街回民區。
齊河縣
尹屯龍山文化遺址: 在齊河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商周文化遺址 :在齊河縣。
晏嬰冢 :在齊河縣。
武城縣
竇建德點將台: 在武城縣。
慶雲縣
唐棗 :在慶雲縣周尹村東北。
無棣故城遺址: 在慶雲縣。
大丁廟古墓群:在慶雲縣。
平原縣
千佛塔: 在平原縣崔家廟。
龍門: 在平原縣平原鎮。
明建文昌閣: 在平原縣恩城。
夏津縣
大成殿: 在夏津縣。
明植古棗樹: 在夏津縣三十里鋪村東。
臨邑縣
龍泉寺: 在臨邑縣。
明監宗御史邢侗「來禽館」遺址: 在臨邑縣臨邑鎮。
漢白玉丈八佛: 在臨邑縣德平鎮。
漢末文人彌衡故里遺址: 在臨邑縣德平鎮。
彌衡井: 在臨邑縣德平鎮。
清涼禪院遺址: 在臨邑縣清涼店村北角。
東營市
南宋大殿: 在東營市。
營子遺址: 在東營市。
冢頭墓群: 在東營市。
孤島溫泉: 在東營市河口區。
墾利縣
勝利引黃閘: 在墾利縣勝利鄉。
廣饒縣
孫武園: 在廣饒縣城。
南宋大殿: 在廣饒縣城內西北隅。
冢頭墓群: 在廣饒縣。
傅家遺址: 在廣饒縣廣饒鎮。
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廣饒縣傅家。
馬鳴寺碑 :在廣饒縣大王鎮。
東呂古墓: 在廣饒縣大王鎮。
東水磨遺址: 在廣饒縣稻庄鎮。
營子遺址: 在廣饒縣石村鎮。
寨村遺址 :在廣饒縣石村鎮。
馬跑泉 :在廣饒縣丁庄鎮。
唐頭營遺址: 在廣饒縣丁庄鎮。
永寧寺石造像: 在廣饒縣李鵲鄉。
百冊石造像 :在廣饒縣李鵲鄉。
西辛張遺址 :在廣饒縣李鵲鄉。
張郭遺址: 在廣饒縣小張鄉。
小張石造像: 在廣饒縣小張鄉。
南趙石造像: 在廣饒縣小張鄉。
草橋遺址: 在廣饒縣花官鄉。
柏寢台: 在廣饒縣花官鄉。
南口遺址: 在廣饒縣花官鄉。
利津縣
鐵門關遺址: 在利津縣前關村。
望參戰國遺址: 在利津縣。
元王升墓: 在利津縣。
荷澤市
牡丹區
菏澤牡丹之鄉: 在牡丹區。
曹州牡丹園: 在牡丹區。
鄄城縣
堯王墓: 在鄄城縣。
萬全庄石獅: 在鄄城縣。
杏花崗陳王台: 在鄄城縣。
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忠墓: 在鄄城縣劉垓村。
單縣
百獅坊-百壽坊: 在單縣城內。
鄆城縣
肖堌堆商代文化遺址: 在鄆城縣。
五代唐塔: 在鄆城縣。
萬人堌堆: 在鄆城縣武安鎮。
明柏林寺: 在鄆城縣漢石橋鄉。
曹縣
安陵堌堌堆: 在曹縣韓集鎮。
郗堌堆: 在曹縣。
梁堌堆: 在曹縣。
郜堌堆:在曹縣。
商、漢古遺址: 在曹縣普連集鎮。
定陶縣
官堌堆龍山文化遺址: 在定陶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仿山: 在定陶縣。
戚姬寺: 在定陶縣杜堂鄉。
梁王台: 在定陶縣。
項梁墓: 在定陶縣。
巨野縣
五代唐永豐塔: 在巨野縣巨野鎮。
明建文廟 :在巨野縣巨野鎮。
西漢御史大夫卜式石碑: 在巨野縣營里鄉。
「巨野教案」遺址: 在巨野縣夏官屯鄉。
麒麟台古遺址: 在巨野縣夏官屯。
東明縣
竇堌堆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明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荊台集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明縣。
唐單雄信墓: 在東明縣城關鎮。
清大成殿: 在東明縣城關鎮。
黃河渡口: 在東明縣高村集北。
成武縣
大台龍山文化遺址: 在成武縣。(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唐開元石塔: 在成武縣。
壽峰: 在成武縣。
文亭山: 在成武縣成武鎮城西。
春秋防城遺址: 在成武縣孫廟鄉。
濟南市
七十二泉 多分布於濟南市舊城區。
趵突泉: 在濟南市西門橋南。
李清照紀念堂: 在濟南市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北。
珍珠泉: 在濟南市泉城路北。
黑虎泉: 在濟南市黑虎泉西路 。
五龍潭: 在濟南市舊城西門外,南距趵突泉約0.5公里。
大明湖: 在濟南市舊城北部。
小滄浪: 在大明湖西北岸亭園。
厲下亭: 在大明湖中小島上。
北極閣: 在大明湖東北岸。
遐園: 在大明湖南岸、南門西側。
辛稼軒紀念祠: 在大明湖南岸原李公 (鴻章) 祠內。
解放閣: 在濟南市黑虎泉西路,隔護城河與黑虎泉相望。
萬竹園: 在濟南市西青龍街與花牆子街的轉角處。
廣智院舊址: 在濟南市廣智院街 (今文化西路103號)。
濟南道院: 在濟南市上新街南首。
南大寺: 在濟南市禮拜寺街。
千佛山: 在濟南市南郊。
興國禪寺:* 在千佛山之陰半山坳中。
黃石崖造像: 在濟南市東南螺絲頂山主峰西側黃石崖。
大佛頭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佛慧山北。
大佛寺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西南青銅山南壁懸崖上。
玉函山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玉函山上。
龍洞山: 在濟南市歷城區東南。
四門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青龍山麓神通寺遺址東側。
龍虎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四門塔西北白虎山下。
千佛崖造像: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龍虎塔西白虎山崖壁上。
九頂塔: 在濟南市歷城區柳埠村靈鷲山九塔寺內。
華不注山: 在濟南市歷城區北部。
張養浩墓: 在濟南市歷城區北園張庄村東。
房彥謙墓: 在濟南市歷城區西採石村東北。
章丘市
城子崖遺址:* 在章丘市龍山鎮東北。
李開先墓: 在章丘市埠村鎮東稻庄村南。
百脈泉: 在章丘市明水鎮。
舊軍: 在章丘市明水北19公里刁鎮。
赫胥氏陵: 在章丘市臨濟村。
漢代酈食其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終軍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馬融墓: 在章丘市臨濟村。
漢平陵王墓: 在章丘市山後寨。
董東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章丘市。(有關大汶口文化,請見山東泰安市名勝古跡中的介紹。)
齊長城遺址: 在章丘市。
東平陵故城遺址: 在章丘市。
趙八洞石刻造像: 在章丘市。
長清區
五峰山: 在長清區城東南,為泰山支脈。
洞真觀: 在五峰山東側志仙峰下。
蓮花洞石刻造像: 在五峰山西峭壁上。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在長清區孝堂山上。
靈岩寺*: 在長清區東南方山下、泰山西北麓。
千佛殿 :在靈岩寺內。
辟支塔 :在靈岩寺內。
墓塔林: 在靈岩寺西。
積翠證明龕 在長清區靈岩寺後方山之巔。
濟陽縣
商周時期鄺 冢遺址: 在濟陽縣。
小李遺址: 在濟陽縣。
劉台遺址: 在濟陽縣。
玉皇冢遺址: 在濟陽縣。
龍山文化遺址: 在濟陽縣鄺家村。(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平陰縣
洪範池: 在平陰縣洪範池鄉。
多寶佛塔: 在平陰縣翠屏山 (水山) 頂的玉皇閣院內。
書院泉: 在平陰縣。
石門邑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平陰縣。(有關大汶口文化,請見山東泰安市名勝古跡中的介紹。)
斗祭台商周文化遺址: 在平陰縣。
項王墓 :在平陰縣。
明文學家於慎行墓: 在平陰縣。
北安故城遺址: 在平陰縣安城。
商河縣
商蘆坊遺址: 在商河縣。
漢小宮庄墓群: 在商河縣。
濟寧市
太白樓: 在濟寧市南部舊城牆之上。
浣筆泉: 在濟寧市浣筆泉路西。
崇覺寺鐵塔*: 在濟寧市鐵塔寺內。
漢碑群: 在濟寧市鐵塔寺街市教育局院內東北隅。
聲遠樓: 在濟寧市鐵塔寺街。
東大寺: 在濟寧市小閘口古運河西岸。
曲阜市
魯國故城:* 在曲阜市舊城區。
仰聖門: 即曲阜市舊城正南門,正對孔廟。
闕里坊: 在曲阜市孔廟東牆外闕里街。
孔廟*: 在曲阜市舊城內。
欞星門 :即孔廟大門。
奎文閣: 在孔廟同文門與十三御碑亭之間。
十三御碑亭: 在孔廟大成門前。
杏壇: 在孔廟大成殿前甬道正中。
大城殿: 孔廟內宮殿式主體建築。
寢殿: 在大成殿之後,為孔廟三大殿之一。
聖跡殿: 在孔廟寢殿之後。
漢魏六朝碑刻陳列館: 在孔廟東廡。
玉虹樓法帖石刻: 嵌於孔廟東西廡北端。
孔子故宅: 在孔廟東路承聖門內。
詩禮堂: 在孔廟故宅井前。
魯壁: 在孔廟故宅井之後。
孔府*: 在曲阜市城內,西與孔廟毗鄰。
孔府大門: 在曲阜孔府。
重光門: 在孔府大堂前。
六廳: 在孔府大堂東西兩廂。
大堂: 在孔府二門內。
二堂: 在孔府大堂之後。
三堂: 在孔府二堂之後。
內宅門: 在孔府三堂之後。
前上房: 孔府內宅第一進院落的正廳。
堂樓: 在孔府前上房之後。
鐵山園: 即孔府後花園。
孔府西學院: 在孔府西路。
慕恩堂: 在孔府東路。
孔林*: 在曲阜市城北1.5公里。
享殿: 在孔林洙水橋北。
萬古長春坊: 在曲阜城北通向孔林的神道中。
孔子墓: 在孔林內東享殿後。
孔尚任墓: 在孔林東北隅、環林路外側。
孔令貽墓: 在孔林東偏北、環林公路東側。
尼山孔子廟: 在曲阜市東南30公里尼山東麓。
洙泗書院: 在山東曲阜市舊城東北4公里,面洙 (水) 背泗 (水)。
顏廟: 在曲阜市舊城北部陋巷街。
梁公林: 在曲阜市舊城東13公里防山之北。
孟母林: 在曲阜市小雪鄉鳧村東、馬鞍山麓。
周公廟: 在曲阜市舊城東北1公里周、漢宮殿舊址上。
少昊陵: 在曲阜市區東4公里舊縣村東北。
石門山: 在曲阜市區東北25公里處。
九龍山崖墓: 在曲阜市九龍山南坡。
兗州市
興隆塔: 在兗州市城東北隅原興隆寺中。
西吳寺新石器遺址:在兗州市小孟鄉。
北辛文化遺址: 在兗州市小孟村北。
屯頭大汶口-龍山遺址: 在兗州市。
新嶧商周文化遺址:在兗州市。
春秋瑕邱故城址: 在兗州市。
春秋、秦漢遺址 :在兗州市二十里鋪。
古乘丘城遺址 :在兗州市故縣村北。
舊石器人類墓葬群: 在兗州市王因。
漢樊城遺址: 在兗州市黃屯。
元高唐州判薛瑞墓碑: 在兗州市薛家廟村東南。
鄒城市
孟廟*: 在鄒城市區南關。
孟府*: 在鄒城市區南關,東與孟廟毗鄰。
孟林: 在鄒城市區東北四基山西麓。
朱檀墓: 在鄒城市區北九龍山南麓。
鐵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區西北鐵山之陽。
崗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區北崗山北麓,分布在名叫「狼溝」的山谷中。
葛山摩崖石刻: 在鄒城市東北葛爐山西麓花崗岩石坪上。
嶧山 :在鄒城市東南。
魚台縣
武景亭遺址 :在魚台縣。
孔廟大殿: 在魚台縣。
魚台舊城遺址: 在魚台縣。
棲霞堌堆新石器遺址: 在魚台縣李閣鄉。
武棠序遺址: 在魚台縣武台鄉。
金鄉縣
文峰塔: 在金鄉縣。
魚山堌堆商文化: 在金鄉縣。
白垞集: 在金鄉縣。
嘉祥縣
青山寺: 在嘉祥縣城西南7.5公里。
武氏祠: 在嘉祥縣武翟山 (一作武宅山)下。
武氏墓群石刻 :在武氏祠內。
劉賀廢壙: 在嘉祥縣金山之陽山腰處。
曾廟: 在嘉祥縣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
微山縣
微山島: 在微山縣南、微山湖中。
仲子廟: 在微山縣魯橋鎮仲淺村。
伏羲廟: 在微山縣兩城鄉劉庄西。
汶上縣
寶相寺塔: 在汶上縣城西北隅。
分水龍王廟: 在汶上縣南旺鎮北。
關帝廟: 在汶上縣汶上鎮。
唐故城遺址: 在汶上縣汶上鎮。
古闞城遺址: 在汶上縣南旺鎮。
魯桓公墓遺址: 在汶上縣南旺鎮。
明建宋公祠: 在汶上縣南旺鎮。
白英祠: 在汶上縣南旺鎮。
古桃城遺址 :在汶上縣軍屯鄉南桃村。
軍屯漢墓葬群:在汶上縣軍屯鄉。
任庄金代石刻: 在汶上縣軍屯鄉。
古陽城遺址: 在汶上縣郭樓鄉。
文殊般若碑: 在汶上縣白石。
唐鄭王城遺址: 在汶上縣白石鄉鄭城村。
北齊水牛山摩崖石刻: 在汶上縣白石。
明代郭林石刻群: 在汶上縣白石。
界牌周代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苑庄。
唐陽城故址: 在汶上縣義橋。
周馬神廟遺址: 在汶上縣義橋。
大徐龍山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康驛鄉。
徐海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康驛鄉。
中店漢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次丘鄉。
東周文化遺址: 在汶上縣次丘鄉。
泗水縣
卞橋: 在泗水縣城東25公里卞橋村東,橫跨泗河上游支流上。
泗水泉林: 在泗水縣城東25公里陪尾山下。
小黃溝大汶口遺址: 在泗水縣。
下蘆城遺址: 在泗水縣。
古卞城遺址: 在泗水縣。
仲廟遺址: 在泗水縣泗水鎮。
北魏漢陽縣故城遺址: 在泗水縣故縣村北0.5公里。
安山寺: 在泗水縣泗張鄉。
梁山縣
馬刨泉: 在梁山縣北崑山上。
梁山: 在梁山縣南,北瀕東平湖。
梁孝王墓: 在梁山縣。
十里杏花村: 在梁山縣。
聊城市
光岳樓: 在聊城市舊城中心。
傅家塋: 在聊城市舊城城南1.5公里。
山陝會館:* 在聊城市東關古運河西岸。
隆興寺鐵塔: 在聊城市東關原隆興寺內。
臨清市
舍利寶塔; 在臨清市西北運河東岸。
清真寺: 在臨清市西、衛運河東岸先鋒橋畔。
螯頭磯: 在臨清市汶河分汊處。
高唐縣
梁村塔: 在高唐縣城北梁村。
戰國齊盼子墓: 在高唐縣涸河西南。
東漢華歆墓: 在高唐縣涸河西南。
高唐文廟: 在高唐縣高唐鎮。
大觀八行碑: 在高唐縣高唐鎮。
唐代大覺寺遺址: 在高唐縣梁村鎮。
清平縣迎旭門遺址: 在高唐縣清平鎮。
金代信武將軍虞寅墓: 在高唐縣谷官屯村。
陽谷縣
古阿井: 在陽谷縣東北阿城鎮。
景陽崗: 在陽谷縣城東南17.5公里。
茬平縣
三十里鋪龍山-戰國文化遺址: 在茬平縣。
孟嘗君練兵場遺址: 在茬平縣。
魯連仲祠堂: 在茬平縣王老鄉。
尚庄遺址: 在茬平縣。
檯子高遺址: 在茬平縣孫橋鄉。
教場鋪龍山文化遺址: 在茬平縣。
莘縣
馬陵道古戰場遺址: 在莘縣西南大張村附近。
東魯店遺址: 在莘縣。
齊桓公會盟台遺址: 在莘縣朝城鎮。
鄭板橋縣衙舊址: 在莘縣古城鎮。
韓國昌墓: 在莘縣董杜庄鄉。
東阿縣
曹子建墓碑: 在東阿縣城南20公里魚山西麓曹植墓北側。
青冢子龍山文化遺址 :在東阿縣楊柳鄉。(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冠縣
黑旗軍起義紀念地: 在冠縣。
蕭城遺址: 在冠縣北館陶鎮。
武訓大殿: 在冠縣。
臨沂市
羅炳輝墓: 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內。
洗硯池: 在臨沂市區考棚路西側北段。
銀雀山金雀山漢墓群 :在臨沂市區東南部,東臨沂水河。
漢竹簡墓: 在臨沂市內。
王羲之故居: 在臨沂市內蘭山區洗硯池街。
寶泉寺遺址: 在臨沂市羅庄區。
湯頭溫泉: 在臨沂市河東區湯頭鎮。
東周-漢代墓葬群: 在臨沂市黑墩鄉鳳凰嶺一帶有墓葬88座。
沂南縣
漢畫像石墓: 在沂南縣城西北寨村。
陽都故城遺址: 在沂南縣磚埠鎮沂河西岸。
郯城縣
郯國故城: 在郯城縣郯城鎮北。
觀竹寺遺址: 在郯城縣新村北。
黑龍潭遺址: 在郯城縣。
郯子林: 在郯城縣。
沂水縣
穆陵關齊長城遺址: 在沂水縣城北50公里。
漢東安故城: 在沂水縣後朱雀村南。
西漢皇冢子漢墓群 :在沂水縣後朱雀村北。
北代莊周、漢遺址: 在沂水縣北代庄村東。
崮子頂大汶口文化遺址: 在沂水縣。
薛王台龍山文化遺址: 在沂水縣高庄鄉馬蘭村。(
蒼山縣
荀子墓 :在蒼山縣蘭陵東南1.5公里。
蘭陵古墓: 在蒼山縣。
南朝梁詩人何遜墓 :在蒼山縣長城村內。
費縣
費縣故城遺址: 在費縣。
玉環山仙人洞: 在費縣。
上冶玉泉觀: 在費縣上冶村。
西蔣龍山文化遺址: 在費縣新橋鄉石橋村。(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玉泉書院 :在費縣上冶村
戰國防城遺址: 在費縣方城村。
苑上商代遺址: 在費縣朱田鄉。
漢墓群: 在費縣朱田鄉。
唐銀杏樹: 在費縣朱田鄉。
春秋古台遺址: 在費縣劉庄鄉。
魯郎城故址: 在費縣劉庄鄉。
平邑縣
功曹闕 :在平邑縣城。
天寶山: 在平邑縣天寶鄉境內。
左寶貴衣冠冢 :在平邑縣地方鎮地方村西,北依紅石嶺。
曾點基墓: 在平邑縣南武城。
澹臺滅明墓: 在平邑縣南武城。
「康成石室」: 在平邑縣南武城山。
莒南縣
向國故城遺址: 在營南縣。
舊石器遺址: 在莒南縣朱蘆。
龍山文化遺址: 在莒南縣朱蘆
蒙陰縣
蒙山三關:白馬關、九女關、紫荊關 在蒙陰縣。
「中山晚照」 在蒙陰縣坦埠鎮中山之陽。
西漢盧縣故城遺址 :在蒙陰縣故縣村。
「堂阜遺址」: 在蒙陰縣常路村北。
岱崮保衛戰遺址: 在蒙陰縣岱崮鎮。
孟良崮戰役遺址: 在蒙陰縣垛庄鎮泉橋村東。
清建清真寺大殿: 在蒙陰縣南芙蓉村。
臨沭縣
郭家山遺址: 在臨沭縣。
北構頭古墓群: 在臨沭縣鄭山鄉。
新石器龍山、岳石山遺址: 在臨沭縣北溝頭村東北50米。
徐賀城古遺址: 在臨沭縣醋庄鄉。
卡麻科古遺址: 在臨沭縣店頭鄉。
案子古遺址: 在臨沭縣周庄鄉。
冠山仙人洞: 在臨沭縣山裡村。
長春寺銀杏樹: 在臨沭縣山裡村。
後利城遺址: 在臨沭縣蛟龍鎮。
馬庄古遺址: 在臨沭縣曹庄鎮。
西南嶺古墓群: 在臨沭縣曹庄鎮。
明建清真寺; 在臨沭縣張賀城村北。
陳官莊古墓群遺址: 在臨沭縣石門鎮。
青雲山古墓群: 在臨沭縣青雲鄉。
坊口北嶺古墓群: 在臨沭縣青雲鄉。
黃家屯古槐: 在臨沭縣青雲鄉。
青島市
前海棧橋: 在青島市南青島灣中。
八大關: 在青島市東部。
匯泉: 在青島市東南。
小青島: 在青島市南青島灣中,與前海棧橋隔海相望。
湛山寺: 在青島市東部湛山西南、太平山東麓。
康有為墓: 在青島市浮山南麓,大麥島村北山。
小魚山: 在青島市市南區福山支路西端。
觀象台: 在青島市市南區觀象二路15號。
嶗山: 在山東半島西南、青島市區東部。
太清宮: 在嶗山東南蟠桃峰下、嶗山灣畔。
上清宮: 在嶗山東南部、太清宮西北。
華嚴寺: 在嶗山東部那羅延山 (亦稱華嚴山) 麓。
太平宮: 在嶗山東部上苑山北麓、仰口灣畔。
明霞洞:在嶗山南部昆侖山 (亦稱玄武峰) 腰。
華樓宮: 在嶗山北部華樓山。
九水: 在嶗山白沙河上游。
龍潭瀑: 在嶗山南部八水河上游,北距上清宮約1公里。
膠南市
琅琊台 在膠南市夏河城東南5公里。
東皂戶遺址 在膠南市。
向陽村遺址 在膠南市寶山鄉。
齊長城遺址 在膠南市市美鄉徐家前夼。
龍山文化遺址 在膠南市西南部。(有關龍山文化,見山東省章丘市的主頁。)
西漢祝茲城遺址 在膠南市膠河鄉柏鄉。
膠州市
三里河文化遺址 在膠南市。
西庵遺址 在膠南市張家屯鎮。
秦柏欄將軍墓 在膠南市柏蘭村。
元武義將軍盧琮墓 在膠南市柏蘭村。
牧馬城 在膠南市。
漢祓國古城 在膠南市。
三官廟 在膠州市雙京村。
⑤ 說說你對青島最深的印象
自然資源
青島共有耕地42.04萬公頃。青島海區港灣眾多,岸線曲折,灘塗廣闊,水質肥沃,是多種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場所,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開發利用潛力。青島地區有各種生物1400種。其中,動物近400種,植物1000餘種。青島地區礦藏多為非金屬礦,已發現各類礦產44種,開發利用27種。優勢礦產資源有石墨、飾材花崗岩、飾材大理岩、礦泉水、透輝岩、金、滑石、沸石岩等。青島地區風能資源豐富,據測定有效風能密度為240.3瓦/平方米,有效風能年平均時間達6485小時。光能資源比較充裕,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50.7小時,日照百分率達58%。
旅遊資源
青島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和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舉辦城市。「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老城區,與東部現代化新城區交相輝映。貫通城區東西的濱海步行道,將棧橋、小青島、小魚山、海底世界、第一海水浴場、八大關風景區、五四廣場、奧帆中心、銀海遊艇俱樂部、極地海洋世界、石老人海水浴場等主要旅遊景點串接在一起,成為一條獨具特色的海濱風景畫廊。老城區的德國總督府舊址、中山路劈柴院、青島啤酒博物館、紅酒坊、德國風情街都是遊人如織的景點。青島轄區內有國家級的嶗山風景名勝區、海濱風景區等景區,八大關建築群素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青島市郊自然生態景觀、人文景觀、名勝古跡豐富多彩。千古名勝琅琊台,古台觀月、龍灣涌浪,秦始皇三次東臨樂而忘返,徐福東渡日本從此啟航;田橫島上西漢五百義士集體殉葬,壯懷激烈、可歌可泣;還有被譽為石刻瑰寶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山石林和春秋戰國齊長城遺址等。近年來,青島還相繼開發建成了一批新景點,如天幕城、鳳凰島旅遊度假區、唐島灣海濱公園、開發區野生動物世界、珠山國家森林公園、膠南琅琊台風景區、即墨溫泉度假區、城陽寶龍廣場、國際工藝品城等。另外,青島的會展業發達,每年有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青島國際時裝周、亞太旅遊博覽會等已發展成為國際知名展會。2010年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4504.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80.04億元。
⑥ 青島齊長城遺址的位置境域
齊長城,或以泥土板築,或以亂石壘成,聳立於山嶺之上。現膠南、黃島境內齊長城城垣早內已傾圮,但容仍有多處遺跡可尋。其中,市美鄉徐家前夼北嶺,六汪鎮山周村北嶺均有600多米長的殘垣,隱珠鎮孟家窪子北山一段長達1公里,還有多處烽火台、城堡寨遺跡。
⑦ 青島是春秋戰國時候的哪個國家
齊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姜姓。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在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為臨。周公旦攝政時,三監作亂,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有了征伐權,成為周王朝東方大國。
春秋初期,齊與主要競爭對手魯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公元前689年,齊襄公滅魯的與國紀,掃除東面障礙。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襄公自立,公子糾奔魯,公子小白奔莒。次年,無知被殺。魯伐齊,欲納公子糾,而齊高氏、國氏已召小白先入,擊敗魯師,立為齊桓公。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成為霸主。公元前684年,齊滅掉西面小國譚,向魯推進。公元前681年,又與宋、陳、蔡、邾會於北杏,南下滅小國遂,迫使魯與齊言和,盟於柯。次年,齊假王命合陳、曹伐宋,迫使宋國屈服,並與宋、衛、鄭會於鄄,又次年,齊與宋、陳、衛、鄭復會於鄄,開始稱霸諸侯。
春秋中期,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中原諸夏,討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齊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衛;公元前656年,齊合諸侯之師侵蔡伐楚,與楚盟於召陵。此後,齊多次大會諸侯。公元前651年,齊會魯、宋、衛、鄭、許、曹於葵丘。齊霸業達於頂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齊從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齊、晉大戰於鞍(今山東濟南),齊大敗。到靈公、景公時,齊依舊是僅次於晉的中原強國。前567年齊靈公滅萊國,疆土擴大到山東東部。疆域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
春秋末年,齊衰落,卿大夫相互兼並。公元前548年,崔抒殺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慶封滅崔氏之族。慶封專齊政。次年,慶舍與欒、高(齊惠公之後)、陳(田)、鮑四族攻慶封,慶封奔吳。景公時,陳桓子施惠於民,民歸陳氏,陳氏因而強大。公元前532年,陳桓子聯合鮑氏攻欒氏、高氏,欒施、高疆奔魯。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國氏、高氏(齊文公之後)立晏孺子,次年,陳僖子聯合鮑氏攻國氏、高氏,國夏、高張奔魯,遂殺晏孺子,立公子陽生為齊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殺,闞止為政。公元前481年,陳成子殺闞止,專齊政。公元前386年,陳成子玄孫太公和立為諸侯,遷齊康公於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齊絕祀。
田齊媯姓國家,出於陳厲公之子陳完。陳與田古音相近,故古書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陳完入齊,事齊桓公。陳完傳五世至陳桓子,陳氏開始強大。以後陳氏逐漸兼並齊國的欒、高(齊惠公之後)和國、高(齊文公之後)以及鮑、闞等族,專齊政。田齊的國都仍在臨淄,疆域亦襲姜齊之舊。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到威王 、宣王時,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齊國遂強大。公元前353年,齊大敗魏軍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公元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相邦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臨淄,求鄒忌,不勝,逃亡楚國。齊宣王時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公元前314年,在孟軻勸說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佔領燕國。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攻楚,大敗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攻秦,罷於成皋。又次年,齊滅宋。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齊愍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愍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忌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單組織反攻,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滅韓、魏、楚、燕、趙後,使將軍王賁從燕地南攻齊國,俘虜齊王建,齊國滅亡。
二、齊國國君表
太公—丁公—乙公—癸公—哀公—胡公(在位年不詳)
獻公 (9) 前859——前851
武公 (26) 前850——前825
厲公 (10) 前824——前815
文公 (10) 前816——前807
成公 (12) 前806——前795
庄公 (64) 前794——前731
僖公 (33) 前730——前698
襄公 (12) 前697——前686
桓公 (43) 前685——前643
孝公 (10) 前642——前633
昭公 (20) 前632——前613
懿公 (4) 前612——前609
惠公 (10) 前608——前599
頃公 (17) 前598——前582
靈公 (28) 前581——前553
庄公 (6) 前553——前548
景公 (59) 前547——前489
悼公 (4) 前488——前485
簡公 (4) 前484——前481
平公 (25) 前480——前456
宣公 (51) 前455——前405
康公 (26) 前404——前379
威王 (36) 前378——前343
宣王 (19) 前342——前324
閔王 (40) 前323——前284
襄王 (19) 前283——前265
王 (44) 前264——前221
⑧ 請問青島有齊長城遺址嗎,在黃島開發區哪兒,怎麼去,我在學家到哪兒上學,想去看看
坐一路車,到齊長城站下車 車站附近,東邊 有一個齊長城遺址 去瞅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