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陽明洞游記

陽明洞游記

發布時間: 2021-02-26 10:17:02

A. 游覽過的景點作文400字

年關將至,爸媽決定帶我們去張家界遊玩,我和哥哥一蹦三尺高,高興得整晚睡不著覺!

終於盼來了出發的日子,我們一家早早地起了床,快馬加鞭吃過早飯,爸爸興奮地說:「咱們去拜個年,中午就起航。」馬上到了中午,和親戚告別後便向嚮往的張家界起航了。走了三百多公里終於到了目的地。已經很晚了,爸爸找了個酒店,我們便早早地睡下了。第二天旭日東升了,耳邊突然響起:「兒子,起床了。」我緩緩睜開眼,想到今天要去玩了, 我猛的跳下床洗臉刷牙,三口兩口敷衍著早飯便開始旅行了。

首先我們來到了黃龍洞。沿著一條長長的小路,爬了100多個台階到了黃龍洞。洞里有一條陰河,叫響水河。響水河裡的水象冬天一樣涼,要想過那條陰河的話,要坐8分鍾的小船。外面即使是炎熱的夏天,黃龍洞里也相當涼爽。洞里有許許多多的石鍾乳和石鍾筍,聽導游說:「石鍾乳和石鍾筍還在慢慢地生長著。」其中有一根最高的石鍾筍,有19.2米,叫定海神針。定海神針也就叫金箍棒,傳說是孫悟空從西天取經回來放在這里鎮洞的。我心想:這要是我家的該有多好啊。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爸爸的呼喊打斷了我的思緒。我們 准備出山洞的時候,「呯」的一聲,「哎喲」,我的腦袋啊!抬頭一看,看見了幾個大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我自認倒霉,卻也逃不過一家人的譏笑。

下午,我們便到了天子山。這里就是阿凡達的拍攝地了,我們乘坐索道來到天子山山頂,遠遠望去,有好多山在雲霧中。它們是那麼多,一座挨著一座,千姿百態:有的像大樓、有的像城堡、有的像利劍、還有的像提著籃子的少女在散花……每一座山峰,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第三天,我們坐著舒適的觀光大巴車,沿著彎彎曲曲的公路盤旋而上,直接去山頂。剛上到山頂,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座形態各異的山,好像是一幅仙境般的畫,置身其中,頓生翩翩欲仙之感,不忍離去。

下午一家人踏上了歸程,身在車上,心兒卻還縈繞在張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間,我們意猶未盡,期待下一次的全家游。

B. 我就知道你會來的。句中會字應做何解釋

折疊huì
〈動詞〉
(1) (會意。從亼,曾省。本義:會聚) [get together;assemble]
會,聚也。--《廣雅·釋詁三》
會同有絳。--《詩·小雅·車攻》
會諸其幣。--《儀禮·聘禮》
以會天地之藏。--《禮記·月令·季秋》
然後天下會於一。--唐·柳宗元《封建論》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下流,會於汾。--清·朱彝尊《游晉祠記》
(2)集會,聚會[hold meetings]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晉·王羲之《蘭亭集序》
與趙王會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如:會茶(一起喝茶);會酒(一起吃酒);會獵(原指會合打獵,又比喻會同作戰);會銜(聯名簽署公文);會次(朝會停留的時刻)。
(3)會合,會師[join forces]
會,合也。--東漢·許慎《說文》
高祖復使帥軍自北道會壽春城。--《梁書· 韋放傳》
(4)會面,晤見 [meet;see]
時見曰會。--《周禮·太宗伯》
相見於卻地曰會。--《禮記·曲禮》
會者何,期辭也。--《公羊傳·桓公十年》
留待作遺施,於今天會因。--《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與燕王會境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與秦王會澠池。
會於西河外澠池。
(5) 又如:會定(見到);會少離多(相會少,別離多);昨天我沒有會著他。
(6) 使協調一致;符合 [accord with]
音韻清暢,又深會女心。--梁· 吳均《續齊諧記》
(7) [體力或智力方面] 能 [can;be able to]。如:他會滑冰;他會讀;他會彈鋼琴。
(8) 懂得 [know]。如:他會英文;他會做思想工作。
(9) 對…進行社交性看望 [visit]。如:會朋友。
(10) [多指在飯館、 茶樓中] 付 [款] [pay]。如:會鈔;會錢。
(11) 領悟,領會 [comprehend;understand;grasp]。如:會家(行家);會事(懂事,識趣);會得(理解);誤會;心領神會;會心。
引申為執領。陳志歲《江南靖士詩稿·示女與婿》詩:"預成四計兒須會,吾老痛心書讀遲。汝輩生資高過我,希開格局在新時。"
(13)應當;應須 [should;ought to]。如:會須(當須,應當);會應(該當)。
〈名詞〉
(1) 器物的蓋子 [lid;cover]
《禮經》:器之蓋曰會,為其上下相合也。--《說文·會·段注》
敦啟會。--《儀禮·士喪禮》
命佐食啟會。--《儀禮·士虞禮》
(2) 業務、社交或其他性質的集會 [meeting;gathering;party;conference]
會論虞常。--《漢書·李廣蘇建傳》
來會計事。--《史記·陳涉世家》
乃罷會。--《資治通鑒》
(3) 又如:晚上有個全組會;開會;歡迎會;歡送會;會文(兼含觀摩、競賽、考試等多種功能的寫作集會)。
(4) 時機 [opportunity;occasion]。如:適逢其會
值登萊匱亟之會,命飛挽,以專征。--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誥》
(5) 定期市集 [fair]。如:趕會;廟會。
(6) 人物薈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capital]。
如:會城(省城);省會;會垣(省城;都市)。
(7) 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團體或團體組織 [society;association;union]。如:幫會;學會;耶穌會;董事會;理事會;同學會;同鄉會;會同館(明代接待各國使者的地方)。
(8) 災厄;厄運 [adversity]
百六有會,《過》、《剝》成災。--《後漢書·董卓傳贊》
(9) 民間一種小規模經濟互助形式 [mutual help financial group]。一般由發起人約集若幹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發起人使用,以後按議定或拈鬮決定的順序輪流使用。
正在各書店裡約了一個會,每店三兩。--《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時間 [a little while]。如:一會兒;多會兒;這會兒;那會兒
(11) 中醫經絡穴位名 [Hui]
扁鵲乃使弟子 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12) 古代中國歷法所用的單位,等於10800年 [hui]。
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計三百六十年,為一運;三十運計一萬八百年,為一會;十二會計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邵雍《皇極經世書》
〈副詞〉
(1) 必然,一定 [certainly;definitely]
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古樂府《孔雀東南飛》
長風破浪會有時。--唐· 李白《行路難》
(2) 恰巧,正好,適逢 [just;right;happen to]
會天大雨。--《史記·陳涉世家》
會其怒。--《史記·項羽本紀》
會幸苑中。--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會例革南士。--《元史·良吏傳》
會老酋死,袁經略遣僧吊贈,公(袁可立)力詆其辱國。--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會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會賓客大宴。--清·林嗣環《口技》
會賓客大宴。--《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3) --表示範圍。相當於"皆"、"都" [all]
會言近止。--《詩·唐風·杕杜》
弦、匏、笙、簧,會守拊鼓。--《禮記》
(4)一--表示一到,快要。相當於"一""始"[as soon as]
會朝清明。--《詩·大雅·大明》
<連詞>
(1) 相當於"與"、"同"、"和"
上遣侍郎馬爾泰會 查郎河按治, 於義坐奪官。--《清史稿·劉於義傳》
折疊kuài
(1) 總計:~計(a.管理和計算財務的工作;b.管理和計算財務的人)。
(2) 姓。
(3)名詞會稽:會(kuài 快)稽:郡名,包括今江蘇東南部及浙江東部一帶,東漢以後郡制設在山陰(今浙江紹興市柯橋區、越城區)。
會稽山
會稽山,原名茅山,亦稱畝山,位於紹興北部平原南部,跨越上虞區、柯橋區、越城區、諸暨市、新昌縣、嵊州市等地,主峰在嵊州市西北。距紹興市區6公里,佔地5平方公里,以大禹陵、百鳥樂園、香爐峰、大香林等景區為主要景觀。會稽山文化積淀深厚。是中國歷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鎮山之一(南鎮),古代九大名山之首[1] ,中國城市山水園林的發源地之一,歷代文人雅士留下了眾多佳作,景區內有大禹陵,爐峰禪寺等名勝古跡,最高峰為香爐峰。1998年始,投資兩億多元人民幣,相繼建成了國內鳥類飼養品種和數量最多的百鳥樂園及水中樹景、九龍壇、祭禹廣場等景點,景區達到了5平方公里,具有4000多年歷史的守陵村、宛委山陽明洞天於2005年陸續推出。

C. 貴陽的美景有哪些

花溪是貴陽有名的風景區,位於貴陽市西南17公里處。花溪原名花仡佬,是一個漢、苗、布依、仡佬等民族雜居的地方,仡佬族婦女喜歡美麗花哨的服飾,於是就以民族命名了。

南明河自廣順流入貴陽,其龍山峽至濟番橋一段,稱花溪河。沿溪兩岸,秀峰林立,溪中礁石累累,水淺處可以涉足,水深處可以泛舟。山水交融,田疇交錯,花溪的山與水都各具特色

著名古樓閣甲秀樓矗立在貴陽南明河中的萬鰲礬石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鰲),明萬曆年間(1573—1620)巡撫江東之於此築堤聯結南岸,並建一樓以培風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啟元年(1621年)焚毀,總督朱燮元重建,更名來鳳閣。復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撫田雯重建,仍用舊名。有浮玉橋銜接兩岸。從古到今該樓經歷了六次大規模的修茸。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是貴陽歷史的見證
位於市中心區西南部的河濱公園,依山傍水環境幽雅,小巧別致。花壇魚池與畫廊舞廳錯落有致,樓台亭榭及游樂設施掩映於萬綠叢中。園內有楠園,竹屋、竹廊、竹亭、竹籬笆,一片鬧中取靜的楠竹天地,一派濃濃的山村野趣。園中的兒童游樂園是孩子們的歡樂世界。這里是遊人品茗對弈、垂釣游泳、賞玩休憩的好去處。而每當夕陽西下,住在附近的苗族、布依族悠閑的老人在對唱歌山歌,構成公園獨特的一種風情

黔靈山位於貴陽市西北約15公里處,集貴州高原靈氣於一身。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由象王嶺、檀山、白象山、大羅嶺等群山連結而成,面積達300多公頃,解放後辟為公園。山上古樹參天、泉石奇特。有1500多種高等植物,1000多種名貴葯材,常見鳥類50多種。還有成群棲息的獼猴,或游聚在長廊、水榭,或蹲跳於道旁、樹梢,追逐嬉鬧,悠然自得,令鬧市中人,頓生無限情趣。山頂呈凹形,系第四紀冰川期遺跡。沿「九曲徑」登山可到達弘福寺

文昌閣,位於貴陽城區東隅,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佔地1200平萬米,以設計巧妙、結構獨特而著名,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結構為三層三檐九角不等角攢尖頂。目前國內閣樓的角均為偶數等角,如貴陽文昌閣這樣的造型屬國內唯一。閣內二、三層楞木各九根,屋頂9角,柱54根,梁81根,均為9的倍數,可謂匠心巧運。古時「9」含極大極多之意,作為代表最高權力、最高等級的象徵。

青岩古鎮是貴州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形成於明洪武年間,歷明清兩代,迄今6百餘年。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氛圍極為濃郁。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為屯田駐兵之地。 古鎮歷史 明清之際商賈雲集,寺廟林立,香煙繚繞,盛極一時。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大旅行家徐霞客經過青岩,他在(徐霞客游記)中稱:「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頗有瓦樓街市,

陽明洞在修文縣城北1.5公里的龍崗山。明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劉瑾為排斥異己,逮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20餘人下獄。兵部主事王守仁(字陽明)挺身而出,抗章救援,被廷杖四十,滴為龍場驛丞(今修文縣城即明代龍場驛所在地)。正德三年王抵修文,居龍崗山東洞,後人稱陽明洞。

翠微閣與城南甲秀樓相毗鄰,是一組較大規模的古建築群,佔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於明弘治年間(1488年一1505年),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拱南閣造型敦樸生動,翠微園端莊秀麗,淡花空翠園修竹婆娑,龍門書院濃蔭幽靜,長廊花牆四圍,集幽、雅、雄、朴於一體。

陽明洞在修文縣城北1.5公里的龍崗山。明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劉瑾為排斥異己,逮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20餘人下獄。兵部主事王守仁(字陽明)挺身而出,抗章救援,被廷杖四十,滴為龍場驛丞(今修文縣城即明代龍場驛所在地)。正德三年王抵修文,居龍崗山東洞,後人稱陽明洞。

紅楓湖位於貴州清鎮、平壩縣境內,距安順77千米、貴陽33千米。紅楓湖是島嶼最多的高原岩溶湖泊,湖中有島嶼100多個,以岩溶地貌和湖光山色為特色,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貴州腹地的一顆明珠。紅楓湖始建於1958年,當時挖水庫修電站。湖邊有座紅楓嶺,嶺上及湖周多楓香樹。

陽明祠,位於市東扶風山麓,始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此祠是為紀念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而建。以後幾度重修,現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合院結構,主體建築為享堂(大殿),堂前有「正氣亭」、「桂花廳」與兩側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雕坐像。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

息烽縣位於貴州省中部,烏江南岸。東臨開陽,南接修文,西北與遵義、金沙兩縣相望。縣城南距省會貴陽66公里,北距歷史名城遵義87公里。全縣總面積1037平方公里,耕地414萬畝。全縣南高北低,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

香火岩總面積35平方公里,位於開陽縣境內,距貴陽60公里。景區內峰巒壘嶂,怪石崢嶸、飛瀑流泉、蔚為壯觀。峽谷由三段明谷和兩段暗谷組成,分光明河、營河、香火岩瀑布群、香火岩等7個景區。其中,香火岩瀑布群獨領風騷。瀑布共分五級,最高級為15米,寬30米,級級相連,總落差60餘米。俯瞰瀑布,飛珠搗玉,紫煙升騰,雷聲貫耳;仰觀瀑布,銀河天降,雨霽飛虹。

東山又稱棲霞山。在貴陽市東門外。孤峰兀立,峭壁陡絕,海拔約1200米。反徑一線由北坡曲折而上,至巔,地勢平坦。原有東山寺,已毀。摩崖、碑刻尚多保存。「負山雄麗,景色清幽」的自然風光亦具特點,「東嶺路如梯,雲深曙色迷」。登高遠眺,高峰霞舉,峻嶺雲回。俯視城郭,萬家煙火,歷歷在目。

D. 夏天去哪裡旅遊比較好呢

我夏天一般會去海邊玩啊~之前就是跟眾信的團去的普吉島,玩的還是很爽的呢~很舒服那邊~很喜歡去那邊玩呢我是,雖然熱些,但風景很美的是!超級美!眾信的團安排了足足2天的出海游~玩的爽極了!

E. 貴陽的風景區有哪些

花溪是貴陽有名的風景區,位於貴陽市西南17公里處。花溪原名花仡佬,是一個漢、苗、布依、仡佬等民族雜居的地方,仡佬族婦女喜歡美麗花哨的服飾,於是就以民族命名了。

南明河自廣順流入貴陽,其龍山峽至濟番橋一段,稱花溪河。沿溪兩岸,秀峰林立,溪中礁石累累,水淺處可以涉足,水深處可以泛舟。山水交融,田疇交錯,花溪的山與水都各具特色

著名古樓閣甲秀樓矗立在貴陽南明河中的萬鰲礬石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鰲),明萬曆年間(1573—1620)巡撫江東之於此築堤聯結南岸,並建一樓以培風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啟元年(1621年)焚毀,總督朱燮元重建,更名來鳳閣。復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撫田雯重建,仍用舊名。有浮玉橋銜接兩岸。從古到今該樓經歷了六次大規模的修茸。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是貴陽歷史的見證
位於市中心區西南部的河濱公園,依山傍水環境幽雅,小巧別致。花壇魚池與畫廊舞廳錯落有致,樓台亭榭及游樂設施掩映於萬綠叢中。園內有楠園,竹屋、竹廊、竹亭、竹籬笆,一片鬧中取靜的楠竹天地,一派濃濃的山村野趣。園中的兒童游樂園是孩子們的歡樂世界。這里是遊人品茗對弈、垂釣游泳、賞玩休憩的好去處。而每當夕陽西下,住在附近的苗族、布依族悠閑的老人在對唱歌山歌,構成公園獨特的一種風情

黔靈山位於貴陽市西北約15公里處,集貴州高原靈氣於一身。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由象王嶺、檀山、白象山、大羅嶺等群山連結而成,面積達300多公頃,解放後辟為公園。山上古樹參天、泉石奇特。有1500多種高等植物,1000多種名貴葯材,常見鳥類50多種。還有成群棲息的獼猴,或游聚在長廊、水榭,或蹲跳於道旁、樹梢,追逐嬉鬧,悠然自得,令鬧市中人,頓生無限情趣。山頂呈凹形,系第四紀冰川期遺跡。沿「九曲徑」登山可到達弘福寺

文昌閣,位於貴陽城區東隅,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佔地1200平萬米,以設計巧妙、結構獨特而著名,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結構為三層三檐九角不等角攢尖頂。目前國內閣樓的角均為偶數等角,如貴陽文昌閣這樣的造型屬國內唯一。閣內二、三層楞木各九根,屋頂9角,柱54根,梁81根,均為9的倍數,可謂匠心巧運。古時「9」含極大極多之意,作為代表最高權力、最高等級的象徵。

青岩古鎮是貴州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形成於明洪武年間,歷明清兩代,迄今6百餘年。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氛圍極為濃郁。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為屯田駐兵之地。 古鎮歷史 明清之際商賈雲集,寺廟林立,香煙繚繞,盛極一時。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大旅行家徐霞客經過青岩,他在(徐霞客游記)中稱:「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頗有瓦樓街市,

陽明洞在修文縣城北1.5公里的龍崗山。明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劉瑾為排斥異己,逮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20餘人下獄。兵部主事王守仁(字陽明)挺身而出,抗章救援,被廷杖四十,滴為龍場驛丞(今修文縣城即明代龍場驛所在地)。正德三年王抵修文,居龍崗山東洞,後人稱陽明洞。

翠微閣與城南甲秀樓相毗鄰,是一組較大規模的古建築群,佔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於明弘治年間(1488年一1505年),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拱南閣造型敦樸生動,翠微園端莊秀麗,淡花空翠園修竹婆娑,龍門書院濃蔭幽靜,長廊花牆四圍,集幽、雅、雄、朴於一體。

陽明洞在修文縣城北1.5公里的龍崗山。明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劉瑾為排斥異己,逮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20餘人下獄。兵部主事王守仁(字陽明)挺身而出,抗章救援,被廷杖四十,滴為龍場驛丞(今修文縣城即明代龍場驛所在地)。正德三年王抵修文,居龍崗山東洞,後人稱陽明洞。

紅楓湖位於貴州清鎮、平壩縣境內,距安順77千米、貴陽33千米。紅楓湖是島嶼最多的高原岩溶湖泊,湖中有島嶼100多個,以岩溶地貌和湖光山色為特色,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貴州腹地的一顆明珠。紅楓湖始建於1958年,當時挖水庫修電站。湖邊有座紅楓嶺,嶺上及湖周多楓香樹。

陽明祠,位於市東扶風山麓,始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此祠是為紀念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而建。以後幾度重修,現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合院結構,主體建築為享堂(大殿),堂前有「正氣亭」、「桂花廳」與兩側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雕坐像。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

息烽縣位於貴州省中部,烏江南岸。東臨開陽,南接修文,西北與遵義、金沙兩縣相望。縣城南距省會貴陽66公里,北距歷史名城遵義87公里。全縣總面積1037平方公里,耕地414萬畝。全縣南高北低,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

香火岩總面積35平方公里,位於開陽縣境內,距貴陽60公里。景區內峰巒壘嶂,怪石崢嶸、飛瀑流泉、蔚為壯觀。峽谷由三段明谷和兩段暗谷組成,分光明河、營河、香火岩瀑布群、香火岩等7個景區。其中,香火岩瀑布群獨領風騷。瀑布共分五級,最高級為15米,寬30米,級級相連,總落差60餘米。俯瞰瀑布,飛珠搗玉,紫煙升騰,雷聲貫耳;仰觀瀑布,銀河天降,雨霽飛虹。

東山又稱棲霞山。在貴陽市東門外。孤峰兀立,峭壁陡絕,海拔約1200米。反徑一線由北坡曲折而上,至巔,地勢平坦。原有東山寺,已毀。摩崖、碑刻尚多保存。「負山雄麗,景色清幽」的自然風光亦具特點,「東嶺路如梯,雲深曙色迷」。登高遠眺,高峰霞舉,峻嶺雲回。俯視城郭,萬家煙火,歷歷在目。

F. 關於紹興香爐峰的游記,要說明文

是紹興人,但卻從未到紹興去玩過,乃一憾,此次APEC長假,應友邀,同赴,算是乘願。印象最深的也許就算是登香爐峰吧。 大清早,便與友啟程。2路車至終點站便是香爐峰。 未入山門,舉目望去,蒼山筆立。遙遙的,便見山頂隱約露出寺廟一隅,乃大悅,家道信佛,但見仙山佛境,豈有不登之禮? 開始登山了,沒幾步,便見一殿,正在新建之中,氣勢宏偉,殿前開闊,腦海中不覺浮現出眾僧練武之景象。繞殿而行,方乃上山之路,遂拾級而上。 行至半山腰,四處空無一人,再望上走,突覺有聲,原來聲音來自山中小亭,小亭中,卻已坐滿了人,全是老人,老叟老臾,各個身旁堆著一籃香燭,正在說笑論家常,見我們上來,頓時投來驚訝的眼光,我們也對他們點頭算是打過招呼。我與友原是說好不停頓,一氣上山的,於是再望上行。 約莫行了十來分鍾,但覺體力漸漸不支,口乾難忍,於是只得打破初衷,停下來歇歇腳。剛坐下不久,方才在那亭中說笑的老人們卻都已上來了,他們此刻卻不坐,仍然上行,此時我才定睛細細打量起他們,看年紀,老的要有六七十歲,小的也該有五十多歲了吧。但似乎一點都看不出累的跡象,他們從我們身邊穿過,有的還回頭笑說:「年輕人,走不動了?」我與友哪裡肯落後,遂起身,以大步超過他們,那長長的隊伍又在身後了,友比我精幹,還行,而我已是氣喘吁吁,兩腿灌鉛了,好在上邊又有個亭子,於是再望上,終於一屁股坐在地上,似乎再也爬不起來了。然剛過不久,那長長的老人的隊伍卻又上來了。 我心裡頓覺詫異萬分,想我年輕公子,平日里也曾鍛煉,經此一「劫」已是癱倒,何以紹興的老人體力如此了得?難道各個身懷輕功不成?再看他們,還是有說有笑的,也還不時回頭來望望我們,真是一點都看不出累,他們的腳步邁得不大,但很有節奏,很有規律,他們也從不後望,只望著這山巔仙境。我的心裡不覺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乃覺次行大益。 只是這兩腳卻似乎再也不聽使喚,眼見著隊伍漸漸消失在視野當中。友卻一付不以為然的樣子,只自顧飽覽這仙山奇景,拿出相機不停地對著鏡頭,我在地上坐了大約有十來分鍾,總算還能走動,站起身來,才發現四周的景色之著實秀美,山腳下的田野乃至遙遠處的紹興城都盡收眼底,原來這香爐峰是這方圓處最高的一座山峰了,再望上看,那山巔寺廟就在眼前了。於是鼓足力氣,作最後一攀。 更多游記攻略,請訪問 愛自由旅遊網: http://www.izy.cn/ 山頂有一廟兩殿,左觀音殿,右三聖殿,皆依山而建,山上香火繚繞,老人門已散落各方,有點香點燭,有虔誠膜拜,有坐而折錫箔,那折錫箔手法之高超,令我驚訝。 以我的眼光,此山定是被紹人奉作靈山之一了,雖不豪華,但仙氣十足! 三聖殿有居士誦經,旁若無人,少時有人送來八碗面,卻是光面,旁有一碗,仔細看時,是一碗霉乾菜,紹興人把之奉為美食。 轉了一圈,發覺角落裡坐有一人,眼光茫然,但身前分明是擺著一瓶劣質的黃酒,就這么一邊嗑幾粒瓜子,一邊喝一口酒,此人酒量定非同小可吧,紹興人的酒量也許都非同小可,厲害! 我在觀音殿順手求了一千,去解時,才發覺是大吉,但解千人口氣不小,一下子就要六十元,而我只給了他四十五元。 也不知在這仙山之上呆了多久,終於與友下山了,一路回味,來時也不知這香爐峰何樣,現在看來,當此一游,幸哉。 下得山來,忽見有一隊老人迎面走來,我們上前一看,分明就是剛才上山途中遇到的那隊老人,他們也認出了我們,對我們微笑著致意,友覺得好奇便上前詢問,一問方知他們正准備再登一次,名曰「回山」。 我的老天爺!他們是何時下得山來?又如何爬得動?

G. 唐伯元故居游記誰有

津衢無奧士,茜峭有奇人。居懷徒可積,抗辨乃誰馴?道術本多歧,況復世所尊。風波一言去,嚴霜千古存。揆予慕甘寢,未息兩家紛。方持白華贈,殊望桂林雲。湯顯祖穴1550—1616年雪江西臨川人,是明代著名戲曲家、文學家。

唐仁卿即唐伯元(1540-1597年),唐伯元系澄海仙門里人(今溪南鎮仙門村),被譽為一代「理學儒宗」,明史稱其為「嶺海士大夫儀表」。據查考,唐伯元於萬曆二年穴1574年雪考中進士,歷知萬年、泰和二縣。萬曆八年穴1580年雪,唐伯元升任南京戶部主事,以「憂世樂天」為己任,非常正視其地位和職責,不久晉郎中。其時湯顯祖也在南京太常寺博士任上,兩人志趣頗近,故成好友。

湯顯祖這首酬贈詩的大意是:居於樞軸要路(重要地位)者沒有一個是學識淵博的高深人士,處於草野之中的卻不乏卓越奇士。能以安和、包容的態度與人相處的,追隨他的人就會越來越多。而抗爭辨論時又憑什麼去斷定誰的觀點更完善雅馴呢?對道術的見解本來就是見仁見智,多有分歧的,何況是對舉世尊崇的孔門儒家學說呢?你唐仁卿雖因爭疏而引起一場風波並被貶謫離開南京,但你那種嚴霜般的凜然正氣必將千古留存。我想我只是一個希望睡得安穩的庸人,沒有能力去平息雙方的紛爭。我多麼想藉助桂林苑上的白雲,贈送給你一首《白華》的詩歌(三國時吳曾建桂林苑,舊址在今南京市落星山之南),以寄託我殷切的期望。

湯顯祖為什麼要寫這首詩贈給唐伯元呢?據《明實錄》載,萬曆十三年穴1585年雪3月「謫南京戶部署郎中事唐伯元三級調外。伯元上疏丑詆新建伯穴王守仁雪不宜從祀,且謂六經無心學之說,孔門無心學之教。守仁言良知,又邪說誣民。又進《石經大學》,雲得之安福舉人鄒德溥,已為置序。南京兵科給事中鍾宇淳糾之。後降海州判官。」這段話說明了唐伯元遭謫的原因。嘉靖年間王守仁新理學開始流行,江南各省學者甚眾。唐伯元屬甘泉學派,為力反王守仁心學者之一。萬曆十二年穴1584年雪御史詹事講疏請王守仁從祀孔廟,首輔申時行等以肯定王守仁的功業、氣節、文章為由支持從祀建議,明神宗也已表示同意。應該說,王守仁針對當時思想領域言必稱程朱理學,使學術界死氣沉沉的狀況,針對一般讀書人都把程朱學說當作獲取功名利祿的敲門磚,知和行完全脫節的流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致良知」新學說,一下子打破了學術界的僵化局面,確實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陽明新學的後學者卻過於反程朱理學的權威,一味肯定自我,盪軼禮法,藐視倫常。時任南京戶部郎中的唐伯元出於維護封建倫理規范和傳統文化,鞏固封建統治,毅然呈上《爭從祀疏》,堅決反對王守仁從祀文廟。

《爭從祀疏》洋洋灑灑近6000字,在這篇奏疏中,唐伯元踐履篤實,唯物論理,肯定了朱熹學說使「二百年來道術有宗,教化有紀,人才輩出,皇風穆暢」的功績,指出王守仁「始倡為致良知之說」,「其初意非欲有異於熹」,但「行於江南而其旨頓失」,往往「抵牾於熹」,破壞了程朱學說所闡發的社會倫理規范;極力否定王守仁的「心學」,並闡析了王守仁學說的前後自相矛盾。最後,唐伯元還請求說,如果一定要從祀孔廟,則「祀典之日,布告天下學宮,明示朝廷所以祀守仁之意」,不準「天下士子敢有因而輕毀朱熹」,「學守仁者,須學其功業、氣節、文章之美,而不得學其言語輕易之失」。並提出請黜陸九淵配祀孔廟,而添上「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五子」「附於孔門十哲之後」。接著,唐伯元又呈上《進石經大學疏》,同時獻上自己加註的兩本《石經大學》。在奏疏中,唐伯元進一步闡發了對朱學和新學的看法,表明了自己對從祀一事的擔憂。明神宗將唐伯元的奏疏交由大臣們朝議,朝中立即掀起一場攻擊唐伯元的巨瀾。南京給事中鍾宇淳上疏皇帝,以「詆毀先儒」之「罪名」駁斥唐伯元。當時朝中少數大臣如吏部尚書楊巍、戶部主事顧憲成等也都不喜歡守仁心學,支持唐伯元爭疏,但終愛莫能助。於是,唐伯元被貶到海州(今連雲港)任判官,此即「謫歸海上」之由來。臨行之時,湯顯祖以此詩相贈,用他的生花妙筆,抒發了對唐伯元惺惺相惜的誠摯之情。

唐伯元到海州任判官,權知州事(代行知府之職),不計得失,熱心政事,施以惠政,深受百姓擁戴。唐伯元在雲台山大村龜石崖下澗壑中修築堤壩,蓄水灌溉農田,恩澤於民,民感其德,稱之為「唐王壩」。

海州附近的名勝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四季好花常開,八節仙果不絕。」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中所描寫的花果山,其原型正是這座花果山。名山出名碑,名碑待名公。花果山一線天下有一塊天然巨石,前後兩面光滑平整,有如刀砍斧削,有人名之曰「山碑天成」,上面鐫刻著唐伯元寫的一篇《游青峰頂記》。據考,萬曆十三年十月初四,唐伯元會同雲台諸賢暢游此山。初五,登青峰頂,寫下《游青峰頂記》一篇,備述遊程見聞,「海上秋冬之候,草凋木落,獨此山居翠微間,延袤數里,皆茂林修竹,四時長青。又頂上泉沃,處處皆濕履,草潤如春夏。頂多巨石,產萬年松,經霜愈秀,是謂青峰頂」。極寫青峰頂之由來及勝景,對青峰頂山名予以論證,釋同行者知其名而不知其緣由之疑。

萬曆十三年冬唐伯元調回北京,任禮部儀制司主事,《游青峰頂記》文稿隨他離海州時帶走。後來海州貢生顧乾進京從唐伯元那裡索來全文,在花果山上選就那塊紋理光滑的天然巨碑,鐫刻其上,為花果山增輝添彩。天然碑對面還有一塊平卧的大石頭,中間有自然的凹面,凹面光潔線條流暢,狀如硯台,上鐫「仙硯」兩個隸書。據說無論四季硯里總有半硯「墨水」,從不幹涸也從不漲滿,當年吳承恩就是用這硯墨水寫《西遊記》的。唐伯元的這篇只有一千多字的《游青峰頂記》,是他被貶為海州判官時遊玩花果山的隨興之作,與他的那些鴻篇巨制相比,倒顯得輕靈別致、興趣盎然。吳承恩據此文進行藝術加工,發揮想像,把花果山描述得更加神奇美妙,遂成了令人頓生嚮往的洞天福地、人間仙境。

H. 寫自己游覽過的一處景點作文400字

寫游記的作文 游記作文600字初二

游記,顧名思義,指記述游覽經歷的文章。以下是給大家提供的關於寫一篇寫游記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龜山,在徐州九里山的北面。遠遠望去, 它真像一隻大烏龜。號稱「中華一絕」的龜 山漢墓,就開鑿在這只「大烏龜」的肚子里。 步入南面的甬道,只見一束紅色的激光 從墓內直射出來。導游介紹說:「這條墓道 長56米,打鑿得非常直,用這束激光測定, 從道口到盡頭,幾乎不差毫釐。往北19米, 還有一條和他平行的通道,如果把兩條通道 同時向西沿長,要到1000千米以外的西 安才能相交呢!」我們聽了連聲贊嘆,真想 象不出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人是用什麼辦 法開鑿的。

穿過甬道,我們來到墓室。墓室共 15間,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幾乎掏空了 整個山體。馬廄、兵器庫、廚房、歌舞 廳、會客廳……一應俱全,完全是仿造 墓主人——楚王劉注生前居住的宮殿建 造的。最有趣的是劉注夫人墓室內的歌 舞廳。一根粗大的擎天矗立在大廳的中 央,拱形的屋頂上有許多凸起的小石包。 抬頭仰望,那屋頂宛如浩渺的夜空,而 那些小石包,就是散落在天空中的星星。

走進北甬道,導游讓我們注意石 壁下面的石槽。她說:「這是排水 溝,它和各個墓室相通,構成了一 個里高外低的排水系統。一到雨季, 滲進墓室內的水就會自動排出墓 外。」 龜山漢墓是我們先人用鏨子蘸著 汗水寫出來的一本書哇!我們又一 次贊嘆不已。

哈爾濱歸來也有段時間了。但一直懶的寫游記。也是因為被組胚考試耽擱了。

一直認為哈爾濱是一個很有特點的城市,歐式的風情、破落貴族般的大氣與憂郁、冰冷的 __氣質與東北豪放粗獷的合二為一、冰燈、雪雕、教堂、白樺、黃昏日光下條石壘成的甬道……無一不令我沉醉與著迷。但我不願意冬季前往,雖有世界第三大的冰雪節,這會也趕不上「哈爾濱夏季音樂節」、「哈爾濱啤酒節」等露天活動,大抵就是為了排遣假期吧。

I. 怎樣才能避暑

  • 1

  • 我們盡量要呆在陰涼的地方,避免直接受太陽的照射。如果一定要外出的話,做好穿上冰絲的防曬服。最好隨身攜帶水汽噴霧,當我們覺得悶熱時,能夠緩解下。

  • 6

  • 我們還要降低我們的工作強度,可以隨身帶著降暑降溫的水,不宜在戶外呆過多的時間,我們不能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要及時補充水分。

J. 游黃溪記 右溪記

你就採納吧!嗚嗚嗚!
右溪記
【原文】
道州城西百餘步〔1〕,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2〕。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3〕,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木異竹〔4〕,垂陰相蔭〔5〕。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6〕;在人間〔7 〕,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來〔9〕,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10〕,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 。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 選自《四部叢刊》本《元次山集》
【作者小傳】
元結(719—772),字次山,河南魯山(今河南魯山縣)人,唐代文學家。少時不羈,十七歲才折節向學,從師於元德秀。天寶十二年( 753 )舉進士。安史之亂中,史思明攻河陽,肅宗召他進京問策,乃上《時議》三篇,受到賞識,擢為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察御史,為山南西道節度參謀。以討史思明有功,遷監察御史里行,又進水部員外郎。代宗即位,拜道州刺史,進授容管經略使,加左金吾衛將軍。罷還京師,卒贈禮部侍郎。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間,曾兩次上書,請求蠲免百姓租稅,得到皇帝許可。又 「 為民營舍給田,免徭役 」 ,召還流民一萬多人,受到人民的愛戴。其詩文注重反映政治現實和社會矛盾,文風力求擺脫六朝以來雕飾華靡的弊病,清淡簡潔,純真自然。唯過於質朴,文采稍遜。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元次山集》。他還曾編《篋中集》詩選行世。
【題解】
右溪是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縣)城西的一條小溪,這里泉清石奇,草木蔥郁,環境十分優美。元結任道州刺史時,又對它進行了一番修葺,並刻石銘文,取名右溪。作者擅長狀物記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繪得歷歷在目。淡雅雋永的文筆,與清新俊秀的景物,達到了和諧的統一,可視為柳宗元山水游記的先聲。
【譯文】
在道州城西邊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條小溪。它向南流幾十步遠,並入營溪。溪水兩岸,全都是怪石,它們傾斜嵌疊,迴旋盤曲,姿態奇特,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清澈的溪流沖擊到岩石,便激起騰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邊還有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蔭影相互遮蔽。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野,那是很適合隱士游覽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煙輳集的地方,也可成為城市居民游覽的勝地,和愛清靜者休憩的園林。可是自從道州城成為州的治所以來,卻至今沒有人們來欣賞它和喜愛它;我在溪水旁徘徊,為此悵然惋惜!於是進行疏導開通,清除掉雜亂的草木,建造了亭閣,又種植了松樹、桂樹,還鋪植保護坡岸的香茅,來增益它優美的景緻。因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為 「 右溪 」 。現在把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讓後來的人知道。
【注釋】
〔1〕道州:州名,唐時屬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縣。〔2〕營溪:河流名,發源於今湖南省寧遠縣南,流經道縣,北至零陵縣西入湘水。〔3〕攲( qí 欺)嵌盤屈:傾斜嵌疊、曲折盤旋的樣子。〔4〕休木:一本作 「 佳木 」 。休,美好。〔5〕陰:樹蔭。蔭:遮蓋。〔6〕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隱士。〔7〕人間:與前文 「 山野 」 對稱,指有居民的地方。〔8〕靜者:喜歡清靜的人。〔9〕置州已來:成為州的治所以來。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營州,後改為道州。已,通 「 以 」 。〔10〕香草:即香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狀莖蔓延,可鞏固坡地。這里也可指芬香的花草。

游黃溪記
游黃溪記〔1〕

〔唐〕柳宗元

北之晉〔2〕,西適豳〔3〕,東極吳〔4〕,南至楚、越之交〔5〕,其間名山水而州者〔6〕,以百數〔7〕,永最善〔8〕。環永之治百里〔9〕,北至於浯溪〔10〕,西至於湘之源〔11〕,南至於瀧泉〔12〕,東至於東屯〔13〕,其間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數,黃溪最善。

黃溪距州治七十里,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14〕。祠之上〔15〕,兩山牆立〔16〕,丹碧之華葉駢植〔17〕,與山升降。其缺者為崖峭岩窟〔18〕。水之中皆小石〔19〕。平布黃神之上〔20〕,揭水八十步〔21〕,至初潭〔22〕,最奇麗,殆不可狀〔23〕。其略若剖大瓮〔24〕,側立千尺〔25〕。溪水積焉,黛蓄膏渟〔26〕。來若白虹〔27〕,沈沈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28〕。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29〕,臨峻流〔30〕,若頦頷齗齶〔31〕。其下大石雜列,可坐飲食。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鵠〔32〕,方東向立。

自是又南數里,地皆一狀〔33〕,樹益壯,石益瘦,水鳴皆鏘然〔34〕。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35〕。山舒水緩〔36〕,有土田〔37〕。始,黃神為人時〔38〕,居其地。

傳者曰〔39〕:黃神王姓〔40〕,莽之世也〔41〕。莽既死〔42〕,神更號黃氏〔43〕,逃來,擇其深峭者潛焉〔44〕。始,莽嘗曰:「余黃、虞之後也。」〔45〕故號其女曰「黃皇室主」〔46〕。「黃」與「王」聲相邇而又有本〔47〕,其所以傳言者益驗〔48〕。神既居是〔49〕,民咸安焉〔50〕,以為有道〔51〕,死乃俎豆之[52],為立祠[53]。後稍徙近乎民〔54〕,今祠在山陰溪水上〔55〕。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56〕,既歸為記,以啟後之好游者〔57〕。

【注釋】

[1]黃溪:在湖南零陵地區,源出寧遠北陽明山,西經零陵,北合白江水,入湘江;唐代屬永州。

[2]之:到。晉:古諸侯國名,今山西西南部,位於永州北面。

[3]適:到。豳(bīn):古國名,唐邠州,今陝西、甘肅地區,位於永州西北。

[4]極:極遠到達。吳:古國名,今江蘇省境,位於永州東北。

[5]楚:古國名,今兩湖地區。越:古國名,今浙東、福建一帶。以上四句極言永州四方的廣大地域之中。

[6]名山水而州者:以山水著名的州。「州」是唐代行政區劃的一級名稱,略當於今「地區」一級。

[7]以百數:數以百計,即謂「有好幾百個」。

[8]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最善:指山水最佳。

[9]環:圍繞。永之治:永州的治所。

[10]浯溪:源出湖南祁陽西南松山,東北流入湘江。唐代在永州境,詩人元結居溪畔,名溪為「浯」。

[11]湘之源:湘江源出廣西興安,此指唐代永州屬縣湘源,今廣西全州。

[12]瀧(shuāng)泉:未詳,當在永州;一作「龍東門」。

[13]東屯:即黃溪畔的村莊名:一作「黃溪東屯」。

[14]黃神祠:黃溪居民所立祠堂,「黃神」事見下文。一本無「神祠」二字。

[15]祠之上:即篇末所說「今祠在山陰溪水上」,祠堂傍黃溪,在山的北面。

[16]牆立:像牆壁似矗立。

[17]「丹碧」二句:形容兩座山盛開紅花綠葉。「華」,同「花」。「駢植」,並行種植。一本「丹碧」前有「如」字。

[18]其缺者:指缺花葉。

[19]水:即黃溪水。小石:一作「石」。

[20]黃神之上:謂從黃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

[21]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22]初潭:第一個水潭。

[23]殆:幾乎。狀:形容。

[24]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輪廓。剖大瓮(wèng):剖開了的大陶罐。

[25]側立:傾斜地放著。千尺:潭在山上,喻其高。

[26]黛:古代婦女畫眉用的顏料。膏:油脂。渟(tíng):水停止不流。這句形容溪水積在潭裡,烏光油亮,像貯了一瓮畫眉化妝的油膏。

[27]「來若」二句:形容下句所說「有魚數百尾」從上流急速游來的情景。

[28]會:聚集。石下:溪底之下,即謂初潭。

[29]石皆巍然:指溪流兩邊的山石都又高又大。

[30]峻流:從高而下的急流,即謂黃溪。

[31]頦(kē):下巴尖。頷(hàn):下巴。齗(yín):牙根。齶(è)牙床。

[32]鵠(hú):天鵝。

[33]一狀:謂與第二潭附近地勢形狀一樣。

[34]鏘然:流水聲鏗鏘。

[35]大冥:海一般大;「冥」,同「溟」,海。

[36]舒:坡度小。

[37]土田:泥土和田地。

[38]黃神為人時:謂當黃神還是凡人、尚未成神時。

[39]傳者:介紹關於黃神傳說的人。

[40]黃神王姓:謂黃神本姓王。

[41]莽:王莽,字巨君,漢元帝妻王皇後的侄子,平帝時擅政篡漢,改國號「新」,世稱「新莽」。世:後嗣。

[42]莽既死:新莽始建於公元9年,亡於地皇四年(23)。

[43]更號:改姓氏。

[44]深峭者:深山險崖的地方。潛:潛居藏身。

[45]「余黃」句:王莽擅權攝政後,曾說王姓是黃帝的後裔,虞舜的嗣息(見《漢書·王莽傳中》)。

[46]「故號」句:王莽的女兒是漢平帝的皇後。平帝死後,王莽攝政,尊其女為皇太後。王莽立新朝,改其女為安定公太後。王莽想叫她改嫁,改稱為「黃皇室主」,意思是新莽的公主,表示與漢斷絕(見《漢書·外戚傳下》)。

[47]聲相邇:謂語音相近 。有本:有根據,即指上述王莽自謂黃帝後裔及改女號之事,可作黃神從姓王改姓黃的根據。

[48]驗:證實。以上二句是說,「黃」、「王」語音相近,加上王莽的說法和先例,就成為關於黃神的傳說日益被證實的原因。

[49]是:指黃溪一帶。

[50]咸:都。安:安心居住。

[51]有道:謂黃神給黃溪居民以太平。

[52]俎(zǔ)豆: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案盞,此用作動詞,祭祀。這句是說,黃神死後,黃溪居民就祭祀他。

[53]為立祠:給黃神修建祠堂。

[54]「後稍」句:謂黃神祠先建在他的潛居處,後來在靠近村民處改建今祠,即上文所說在東屯南六十步處。

[55]山陰:山的北面。

[56]元和八年:公元813年。

[57]啟:引導。
譯文:黃溪距離州城七十里。由東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到達黃神祠。黃神祠上面兩岸高山陡立如牆,山上並排生長紅花綠葉,這些花樹隨著山勢的高低而起伏,那山間的凹陷處形成了陡崖和洞窟。水流之中都有小石頭平鋪分布。在黃神祠(位置)的上面,撩起衣裳涉水,行走八十步,來到初潭,(這里)最奇麗,大都難以描繪形容。(溪兩岸)大致像一個剖開的大瓮,在兩旁立起高達千尺,溪水匯積在裡面。水呈深青色,像膏汁一樣積聚而無波痕。(陽光下)水流灌注像一條白虹,深沉無聲地流動,有幾百尾魚兒正游來會聚在石頭下。往南行去又走上百步,來到第二潭。岩石都高高聳立,前臨峻急的水流,(山石形狀)像臉的下巴和口的上壁,高低不平。潭下大石頭雜錯陳列,(平整得)可以就座飲食。(石上)有一隻鳥紅首黑翼,大得像天鵝,正朝東面站立。從這里又向南行幾里,地勢都是一個樣子,(一路上)樹木更加粗壯,山石更加瘦長,流水都是鏘然有聲。再往南行一里,來到大冥的平野,山樑平坦水流舒緩,(依山傍水)有土地田園。最初黃神作為普通人的時候,居處在這個地方。
有傳文說:「黃神姓王,是王莽的後人。」王莽已經死了,黃神改姓黃,逃來(這里),選擇那幽深陡峭的地方潛居下來。最初王莽曾說:「我,是黃帝、虞舜的後人。」所以稱他的女兒為黃皇室主。黃與王讀音相近,並且又有實際的依據,那些用作傳言的說法更有了憑證。黃神已是生活在這里,百姓都安居樂業,認為他頗已得道。死後就祭祀他,為他立有宗祠。後來稍稍改變(形象)更接近平民。現在祠廟在山嶺下黃溪的北岸。

【作者及題解】
本篇選自《柳河東集》,是作者游記中最為側重記述游賞山水景緻的作品。它作於元和八年(813)。作者貶永州已八個年頭,抑鬱激憤較減,思想深刻,而趨於通達。他雖然壯心不泯,但對再獲任用不抱厚望,以為「自度罪大」,「但當把鋤荷鍤,決溪泉為圃以給茹,其隙則浚溝池,藝樹木,行歌坐釣,望青天白雲,以此為適」(《與楊晦之第二書》),心情顯得平和。所以這篇《黃溪游記》所表現的作者形象是探幽賞奇,欣然自適,似無發揮,而興會心得,夷然自信。其藝術老到,淺而深,奇而實,得心應手,觸處適源,引人入勝,耐人尋味,卻似信筆寫來,天衣無縫。

文章開頭便出奇,不無誇張,發人興趣,說天下山水「永最善」,永州山水「黃溪最善」。然後作者把讀者帶到黃溪的東屯村,先在黃神祠欣賞黃溪山水全貌;再沿溪上山,一路指點領略奇麗景物,來到黃神當年隱身處。最後,作者理所當然地介紹了黃神來歷和所受敬遇。這樣的寫法,確乎像「以啟後之好游者」,似作導游。但稍加咀嚼,卻有意味。

黃溪其實偏僻,並非名山大川,而作者譽為「最善」。黃神原為逃亡,不屬名士清流,而居民「以為有道」。也許正因為作者見地獨特,評價異俗,所以他要以實服人,以景奪人,寫山水而用史筆,賞奇麗則多為白描。寫山,曰「牆立」,曰「駢植」,鑄祠精練,而見陡峭之勢,豐茂之態。述水,則狀初潭如剖瓮高掛,見游魚「來若白虹」想像奇妙,形象生動,水清流急,不言而喻。上第二潭,石怪鳥奇,迥無人跡;而臨深峭,恍入桃源,「山舒水緩,有土田」,非仙界,是人境。這循溪登山、探奇賞幽的遊程,豈非當年黃神逃亡藏身、篳路藍縷的路程?而這相傳為奸賊王莽的後裔,卻因居住深山而被視為神,吸引人民安居黃溪,得到他們的尊敬,立祠祭祀。可見山水不以偏僻而不善,人不為逆境而無道。相反,偏僻山水可以「最善」逆境中人可以「有道」,有黃溪和黃神為證。這便是含蓄本文的思想情懷。

題記:元和初年變法失敗,作者被貶永州。永州地遠荒僻、人煙稀少是個令人可怕的地方,作者初到永州,連住的地方都沒有。面對如此遭遇怨憤之情可想而知。然而作者寄情山水,通過對山水幽靜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託。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