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黃驊市古廟遺址

黃驊市古廟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6 11:34:39

① 河北省滄州市黃驊港的鄉土文化有哪些

1、曲藝:黃驊漁鼓、前韓傳統鼓樂。

黃驊漁鼓是一種河北省的傳統說唱藝術,屬於板腔體曲藝形式,發祥於河北黃驊渤海灣畔的馮家堡,傳唱於當地沿海漁村。

2、雜技與競技:黃驊五虎棍、通臂拳(白猿通臂拳)、迷蹤拳(高氏迷蹤拳)、柔式八極拳

《黃驊五虎棍》是流行於黃驊市城區北部後街村一種武術技藝。

3、民間音樂:桃園同樂會吹歌、高家口古樂。

(1)黃驊市古廟遺址擴展閱讀:

黃驊的一些歷史遺跡:

大馬庄城址:位於羊二庄鄉大馬庄村南2000米,為漢代遺存。僅殘存一段480餘米的東西向城垣,城址形制及面積不詳。城垣夯土築成,基寬7米、殘高1米左右。採集遺物有泥質灰陶繩紋板瓦、罐等殘片。該遺址可能與西漢柳國城有關。

舊城城址:位於舊城鎮舊城村,為北齊至宋元時期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址平面呈方形,邊長約1000米。城垣夯土築成,殘高1—3米。城內散布大量的磚瓦殘片,出土北齊石造像50多件。採集遺物有青釉、白釉、黑釉的瓷碗、盤、罐、瓶等瓷器殘片。該遺址應是北齊移治後的鹽山縣故城址。

乾符古城遺址:位於齊家務鄉乾符村南1000米,隋唐時期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3000米,東西寬約2000米。城垣夯土築成,基寬9—15米、殘高1一3米。城內採集遺物有青瓷碗、罐等瓷器和瓷器殘片。該遺址可能為隋唐乾符城址。

② 黃驊媽祖廟的介紹

黃驊市南排河鎮後唐村媽祖廟(天妃娘娘廟),由寧波商人於明代修建。此後數百年間,後唐村及周邊地區居民,為祈求出海平安及漁業生產順利,虔誠供奉天妃娘娘,香火一直延續到解放後。

③ 黃驊媽祖廟的歷史背景

黃驊市南排河鎮後唐村媽祖廟(天妃娘娘廟),由寧波商人於明代修建。相傳,約五、六百年前,一艘寧波商船到北方沿海做買賣,在渤海遭遇大風惡浪,隨時面臨船損人亡的威脅。危急時刻,來自南方媽祖信仰地區的船主和船員同聲祈求媽祖保佑,並許下願言:若平安度過此難,就在此地為媽祖建廟一座。這時,商船的桅桿頂上出現一盞紅燈。船主和船員得知媽祖顯靈,就不管風吹浪打,安心沉睡一夜。第二日,果然風平浪靜,人船平安。船主用浮標沉石在媽祖顯靈處海域做上標記,待做完買賣後,從南方專程運送媽祖神像及建築材料,到距離媽祖顯靈最近的海岸村落(即後唐村老村西頭,現村東頭),修建「天妃娘娘廟」一座,以感謝媽祖的救命之恩。此後數百年間,後唐村及周邊地區居民,為祈求出海平安及漁業生產順利,虔誠供奉天妃娘娘,香火一直延續到解放後。1950年代後,在破除封建迷信、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中,娘娘廟被徹底拆毀。地理痕跡
據村中老人回憶,原娘娘廟佔地數十畝,有大殿三座,碑刻三座,十分氣派。正殿供奉天妃娘娘和其他三位娘娘,東殿供奉龍王,西殿供奉送送奶奶(送子奶奶)。廟內的三座碑刻分別是一座銅碑、一座鐵碑、一座石碑(這三座記載了建廟及修繕歷史的碑刻在文革中被毀,今已無痕跡)。

④ 黃驊有什麼著名的建築和歷史嗎

【黃驊概況】黃驊市位於北緯38°09'-38°39',東經117°05'-117°49'之間。黃驊擁有中國冬棗之鄉、中國北方模具之鄉、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和全國體育先進市等稱號。黃驊歷史悠久,大約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今黃驊羊二庄鄉置柳縣。柳縣是秦推行郡縣制首批置縣之一。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之葯,率500名童男和500名童女渡海到蓬萊,入海前經柳縣,在今羊二庄西建卯兮城。1938年建立新海縣,1943年由新海縣與青城縣合並為新青縣。194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犧牲於縣內的黃驊(原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烈士而易名黃驊縣。1989年撤縣建市。秦代丱兮城遺址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為求長生死生之葯,派方士徐福帶數千名童男童女去海上求仙尋不死之葯,僑居的城池叫丱兮城。經多方考證,丱兮城遺址在黃驊市羊二庄鎮西北2.5公里處。如今,丱兮城遺址歷經朝代更嬗2200餘年,依稀可辨的遺址面積12.3萬平方米,並可採集到繩紋磚,繩紋方格印大瓦等文物。武帝台古遺址武帝台古遺址位於臨港化工園區駐地偏北五公里,面積約1300平方米,在耕地以前基高約二十餘米,並有小廟一座,可容數人睡覺,有泥塑像,據稱系漢將劉猛之「奉禮」。武帝台相傳為漢武帝東巡觀海所築。《北魏地形志》載:「章武有武帝台」,《畿輔通志》(康熙版)載:「武帝台在鹽山東北七十里」。,土內多有素麵灰磚等。採集物有戰國紅陶斧、豆把、豆盤繩紋碎殘片,和漢陶罐殘片、瓦片、五銖錢。據考,武帝台下部基址為西漢遺跡,上部系後世修築,台往東這悔邊的土地是西漢時期黃河在此八海造成的河口沖積扇。故此台在漢初正是臨海建築《魏土地記》載:「章武縣東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距六十里,谷雲漢武帝東巡海上所築。」《大清一統志》載此為扔台,北台在今沙井子村(今天津大港),已被夷為平地。黃驊博物館藏漢代釉陶灶郛堤城遺址郛堤城遺址位於黃驊市市區北部,在羊三木回族鄉劉皮庄南2公里。該古城總面積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風化殘存,城內已辟為農田,城牆呈方形,東南西北各約一華里,四面城牆殘存;採集物有綠釉殘陶缽、夾砂紅陶、三棱銅箭鏃、古盔等。根據所采標本及文獻記載初步定為漢——戰國。據《鹽山新志》記載。西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於此置合騎候國,稱合騎城。《長蘆鹽法志》則稱系為防狄盧而設屯兵之所,稱伏狄城,當地訛稱武帝城,今稱郛堤城,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城西才元北齊墓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該墓位於黃驊市舊城鎮舊城村東南約1500米,南距西才元村約500米。墓地原為高約1米之土台,東西27米,南北33米,墓室位於土台西側。墓為磚砌單室墓,墓室略呈扁圓形,東西4.9米,南北6.2米,四壁外凸,壁高2.6米,厚0.7米,墓磚砌法為三橫一豎,墓底鋪磚,墓向南偏西10度。據墓誌記載,墓主姓常名文貴,字蔚榮,滄州浮陽郡高城縣崇仁鄉修義里人,為人意志堅強,剛毅不屈。約公元556年被封為兗州贏縣縣長,在任期間光明磊落,美名譽滿四境。公元560年提升為青州樂安郡太守(相當現在的專員)之後命運不斷變遷,去世之後,他的三個兒子為他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墳墓,並刻墓誌,永遠記載著他的事跡。墓誌銘為:生能獨傑,死亦孤雄,千神來奉,萬鬼竟修。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海豐鎮金元遺址海豐鎮出土的彩陶該遺址位於黃驊市羊二庄鎮海豐鎮村與楊庄村之間,南北約500米,東西約1000米,面積約超過50萬平方米。其中,以各種瓷器標為最多,就目前所知,瓷器中至少有定窯、井陘窯、磁州窯、耀州窯、鈞州窯、龍泉、景德鎮等幾個窯口的產品,比較精美的有印花白瓷、井陘窯印花、雙色釉點彩、磁州窯的劃花、剔花、紅綠彩、耀瓷中的印花等,還有一些製作工藝較高的絞胎、絞釉瓷、瓷塑人物、老虎枕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遺址豐富的內涵和金代高超的制瓷工藝。中國象棋、骨牌、圍棋大量出土。遺跡方面大量瓷器的出土,證實海豐鎮在金代時已經成為以瓷器為主的貿易集散地。同時較多的圍棋子的出土亦表明早在800年前,海豐鎮一帶圍棋風氣之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經濟和文化生活的發展狀況。海豐鎮遺址發掘是我國多年來宋元階段考古少有的發掘項目,也是配合基建中的重要發現,黃驊市境內20條河流匯集九處入海,餌料豐富,有魚、蝦、蟹、貝、藻五大類上百種海產品,尤以東方對蝦、渤海梭子蟹、快魚、平魚、目魚最為名貴,黃驊市境內現存文化遺址20多處,現存海上漁村、人民公園、博物館等人文景觀5處,野外的驊南淀、驊北淀、海濱浴場,是人們沐浴大自然、打獵、遊玩、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
你可以看看我給你的資料,然後再決定

⑤ 河北滄州誰能介紹一下河北滄州市有什麼景點有那些區縣有那些著名人物

1.7.1 滄州概況

滄州地處河北省東南部,東臨渤海,北靠京津,與山東半島及遼東半島隔海相望。現轄10縣4市2區和2個縣級國營農場,面積1.4萬平方公里,人口663萬,是河北省省轄市。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環渤海經濟開放城市,1995年被國家化工部批准建設全國第三座化工城。

滄州交通便利。京滬、京九鐵路貫穿南北,京廣、京福、銀歧等多條國道縱橫全市。隨著朔黃鐵路、京滬、石黃高速公路和黃驊港的相繼通車通航,將使滄州成為冀中南、魯西北以及晉、陝和內蒙古等西部地區連接國際市場的重要通道和出海口。

1.7.2 吳橋雜技大世界

吳橋以其源遠流長的雜技歷史、豐富多彩的雜技民俗、驚險奇絕的雜技節目,被國內外譽為「天下雜技第一鄉」。為弘揚民族文化,變吳橋雜技優勢為經濟優勢,進一步推動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1992年4月28日,由吳橋縣政府與香港共同興建的吳橋雜技大世界旅遊景區破土動工。1993年11月26日,吳橋雜技大世界一期工程對外開放,佔地617畝,共建江湖文化城、雜技奇觀宮、魔術迷幻、小泰山等八大景點、集娛樂、參與、交流、表演、餐飲等多功能於一體,展示民俗精萃,盡顯藝鄉風情,以獨特的雜技文化旅遊日益奠定了華北知名景點地位。

1.73南大港濕地

濕地海拔最高處5.4米,最低處2.9米,分為瀉湖窪地、淺槽型窪地、崗地和高平地等,90%的植被為蘆葦。環港林木10米寬、30公里長,計6萬多株。這里是候鳥南北遷徙帶與東西遷徙帶的交匯點,據觀察統計,已發現有168種鳥類,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白鸛,中華秋沙鴇、大鴇等,這里每年都會看到大批白天鵝到這里棲息。

1.74 武術之鄉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這是前人對深受民眾喜愛的太極拳和八極拳的贊譽,八極拳的創建者就出在滄州的孟村。滄州素有「武術之鄉」之稱。滄州武術起源於隋唐,盛於明清。千百年來,滄州武林精英薈萃,豪俠雲集,形成濃厚的習武、尚武民風。源起或流傳滄州的門類、拳械達52種之多,佔全國129種門類、拳械的40%,乃中國武術發源地之一。1992年,滄州市被國家體委首批命名為「武術之鄉」,成為全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

1.7.5 獻縣單橋石橋

單橋地處京德古御道貌岸然和滹沱河的交匯點上,自古即為南北交通要道。明朝在北京建都以後,人來車往,更感到無橋之不便。明正統六年開始建木橋,因滹沱河水勢洶涌,木橋屢經毀復耗費了大量人力財物。河間知府王逢元等提議修建石橋。獻縣知事李粹自捐資主修邑人劉沿用、石守志、張九敘等捐資募款,力成此舉。為此捐資出力者不計其數,就連石料都是商船纖夫不矢勞苦從千里以外的太行山區義務代運。經過8年的努力,於崇禎十三年建成,成為京南的交通咽喉。至今橋面仍留有0.2米深的車轍,可見石橋當年的繁華。

1.7.6 泊頭清真寺

清真寺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後在建文、永樂、萬曆年間幾經修葺,特別是在崇禎年間進行了擴建,成為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據傳,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為修繕金鑾殿,從南方伐來大批大料經運河北上,船經泊頭馮家口時,李自成已率農民起義軍攻下北京城。當時,泊頭在朝的回族官員御史石三畏、禮部沿書余繼登,用這批木料修繕了清真寺。

1.7.7 白洋淀千里堤

白洋淀千里堤地處淀東下游出口,位於滄州市西北的任丘市,距任丘市區最近處10公里。白洋淀素以「華北明珠」著稱,總面積366平方公里,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泊,其秀美的自然風光,不同於水天一色的大型湖泊,也有異於山水相映的山區水庫。淀中有村、村中有淀、河淀相連,田水交錯,時開時閉,壕溝葦盪把白洋淀串成巨大的水上迷宮。千里堤北距北京130公里,東北距天津120公里,水域面積64.8平方公里,垂柳成蔭,蘆飛荷香,魚潛鳥翔。

1.7.8 滄州鐵獅子

滄州鐵獅子位於滄縣縣政府駐地東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東關村西0.5公里處。鐵獅身高5.78米,長5.34米,寬3.17米,體重約50噸。背負巨盆相傳是文殊菩薩蓮坐,獅身向南,頭向西南,兩左腳在前,兩右腳再後,呈前進狀,姿態雄偉,昂首闊步,徐徐如生鐵獅是我國大型的驚巧鑄鐵工藝。也是我國著名發、的古跡。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充分的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

1.7.9 清真北大寺

清真寺位於滄州市區南部,運河西岸。始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後經多次修葺、擴建。現在的清真寺是一座明清建築群。中軸線上,寺門、望月樓、屏門、大殿依次排列。兩旁有廡殿,並附有女寺。望月樓是伊斯蘭教獨有的建築,四周迴廊,密檐攢尖。大殿是清真寺的主體建築,由三殿連築而成,東西長55米,南北寬29米。前殿為單檐歇山式,後殿為八寶攢尖式,風格獨特,頗為壯觀。殿前原有清康熙皇帝欽題"正大光明"金匾一方及紀曉嵐、張之洞等人題刻多處。"文革"中,清真寺遭到嚴重破壞。1978年以來,由國家撥款進行了全面維修。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10 千童祠

千童祠,位於滄州市東南鹽山縣千童鎮,北距鹽山縣城25公里。千童祠內有東渡堂、泰山堂、友誼堂,記載著秦代方士徐福勇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東渡及對日本列島的影響。

1.7.11 清真寺

清真北大寺位於滄州市區解放中路回民聚居區的中心,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廣州懷聖寺、泉州清真寺、濟寧清真寺齊名。該寺始建於明朝建文末年,歷時18載,於1420年正式落成。北大寺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其中禮拜大殿佔地面積1350平方米。大殿庄嚴宏偉,由前中後三殿和古棚組成。殿頂上有「五脊六獸」,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後窯池有三亭,中間高,兩邊低,為駝峰式,又似筆架屬文式木製結構,別具一格,許多國家信奉伊斯蘭教的朋友都慕名前來參觀、禮拜。

1.7.12 古貝殼堤

滄州沿海有7000多年渤海兩岸成陸過程形成的古貝殼堤,是中國唯一,也是世界現存的最大古貝殼堤之一。

黃驊古貝殼堤是世界上三大古貝殼堤之一,位於我市沿海,自西向東分布著6條與岸線基本平行的古貝殼堤。

1.7.13 滄州武術院

滄州武術研習院是滄州市唯一國辦武術專業院校,「中華武林百傑」國家級裁判,香港國際教育學院院士,河北省武協副主席,中國武術協會經濟委員會委員,「東方之子」劉述來任院長,我院是滄州唯一的全國首批先進武術館校。每年以80%以上的畢業生分別輸送到全國重點大學和各省專業隊。其中包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上海中醫葯大學等等。

1.7.14 張宗禹墓

境內南大港農場孔莊子村南有一土墓,傳為清捻軍首領張宗禹之墓。

1.7.15 獻縣漢墓群

獻縣漢墓群位於滄州獻縣城東雲台山一帶。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7.16 滄州舊城

滄州舊城坐落在滄州市東20公里滄縣舊州鎮。城內面積約430萬平方米,舊城牆其寬約40米,周長實測7787米。始建於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即浮陽縣城。舊城牆現已殘缺不全,唯西、南兩側還有斷牆五段。舊城內有鐵獅子、鐵錢庫(出土錢文皆崇寧、大觀、政和、宣和通寶等)、鐵爐及開元寺等古建築遺址,地下且富有文化遺存。舊州城曾取名獅子城、卧牛城。現已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17 杜林登瀛橋

杜林登瀛橋又名杜林橋。位於滄州滄縣杜林鎮中心,為橫跨滹沱河故道的三孔敞肩拱形石橋。建於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耗白銀2萬兩。清光緒二十年,滹沱河水大發,沖陷西畔大小二孔。光緒三十三年(1907)鄉人王蔭桐用了六年時間重修完工。橋由石料砌成,造型為三孔拱橋,下部為石墩台。全長66米,寬7.8米。高9米,每孔跨直徑11.3米。攔板望柱上面有多種人物及猴、獅等浮雕,刻工細膩,形象逼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18 郛堤城

郛堤城位於滄州鹽山縣城關鎮西北4公里處。呈方形,周長2.5公里,佔地約31萬平方米。城牆為粘土結構,人工夯築,城基殘留部分高於地面4至5米,寬7至13米。

1.7.19 金剛亭

金剛亭位於滄州南皮縣城東北角。亭內置唐代石金剛像兩尊,每尊為一整塊青石所雕。連座4米,圍可合抱。兩者東、西相向而立,身披鎧甲,形如武將。東者胸前橫鐧,雙手合十。西者兩手扶鐧柄,以尖觸地。每像一隻鼻孔。雕工精緻,氣勢雄偉,神色飛舞,為古石雕之珍品。據記載明朝興建興化寺時,從寺前水塘中挖得兩尊石金剛,置於興化寺山門之內。後因兵燹戰亂,寺宇倒塌,僅存石金剛。1964年,南皮縣人民政府重修金剛亭,省人民政府公布「石金剛」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20 媽祖廟

媽祖廟位於黃驊市南排河鎮後唐村,相傳媽祖在後唐一帶與漁人共居,引導漁民出海捕魚,遇有風浪指引航向,並為當地漁人消災治病,當地漁民尊稱為師傅。師傅仙去後,為紀念其人,也為求得福佑,建有師傅墳。至95年,為恢復傳統文化遺產,由後唐村發起集資60萬元在師傅墳處建媽祖廟一座,供奉媽祖等六位師傅,其後,每月農歷初一,十五,周圍漁民都上香膜拜以求福佑,並順便交流物資,遂形成較大規模的廟會

1.7.21 齊堤

戰國時期,齊恆公為御黃河水所築。位於孟村自治縣南部的殘堤尚有2米多高,30米寬,自西向東,迤邐曲折。

1.7.22 歧口炮台

歧口炮台遺址位於黃驊市南排河鎮滄浪渠入海口,向為戰略要地。現今滄浪渠中心線是北京軍區與濟南軍區的分界線,在入海口處建有軍事觀察哨所一座。炮台始建於明,清咸豐七年(1857年)重修,建有大炮台2座(南北岸各一座),北岸為「大將軍」炮台,南岸為「二將軍」炮台。

1.7.23 慶雲泰山行宮

泰山行宮在鹽山縣城東南28公里處的慶雲。明洪武七年(1374)建,佔地面積達1500平方米。築有行宮門樓,底層為大拱孔門,頂層為殿宇式建築,四角飛檐,柱廊環繞。佛殿為倒座式,內有13根明柱。

1.7.24 慶雲文廟

慶雲文廟位於鹽山縣城東南28公里處的慶雲。明洪武六年(1373)建。大成殿為文廟主體建築。殿脊覆翠瓦,脊端卧有磚雕成頭,頂掛鎏金瓦,四角飛檐。內有12根明柱。基地高出地面1.6米。

1.7.25 善人橋

滄州單橋距滄州獻縣城南6公里,橫跨在滹沱河故道上,當地人稱單橋,又名善人橋。整座橋全部用青石砌築而成,有資料記載全長755.5米,寬9.5米。設計者成功吸收了趙州橋、盧溝橋等古代石拱橋的建築精華,同時根據地形特徵和實際需要,打破了古建築對稱的傳統格局,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1.7.26 文廟大成殿

文廟大成殿坐落在滄州運河區曉市街北側市群藝館內。大成殿原系孔廟主殿,東西18米,南北9米,正面五門,殿內立柱24根,出檐2米,頂為綠釉。建築雄偉。始建於宋遼年間(約1120-1150),明初創修規制漸備,明清以來歷經17次修建。1981年河北省撥款修整,面貌一新,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27 武帝台

武帝台位於場部東北5公里處。約建於公元前117年。漢武帝劉徹帶領千軍萬馬和數名錦衣大臣來此觀海,築起一個基高200米的望海台,後人稱之為「武帝台」。三國時,劉猛將軍奉旨來此滅蝗,因操勞過度捐軀,後人為了紀念劉猛將煙,在「武帝台」上建廟,內供劉猛將軍及其庸人塑像。廟宇系青磚綠瓦所築,後人呼為「螞咋神廟」。現廟宇已塌,武帝台沿存。

1.7.28 張計天主教堂

張計天主教堂位於河間市城關鎮健康路東頭,建於清咸豐六年(1856),因處張庄西側,故名。總堂分為東、西兩個建築群,佔地數畝,樓房十優質產品幢,余皆為平房規模宏大。

位於河間城北15公里的三十里鋪,為紀念西漢河間王博士毛萇而建。建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明、清相繼修葺,並滑山長)校長)以為教授和考試生徒之所。祠內正殿三楹,立泥塑毛公像。有「六藝宗工」匾額。祠所有毛公墓,高5米,直徑30米。1967年,祠墓被毀僅存遺址。

1.7.29 滄州文廟

滄州市文廟,明初創修,現存大點三座及東西廊,是滄州僅存的明代梁架斗拱結構古建築,為滄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30 東光鐵佛寺

鐵佛寺位於滄州市東光縣,是河北知名的古跡。始建於北魏,原名「普照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民國25年,直系軍閥吳佩孚曾親筆題匾為「鐵佛寺」,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1.7.31 紀曉嵐墓

紀氏墓地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面積南北300米,東西100米,墳墓1194座,墓碑136塊。墓地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現僅存殘碑10餘塊。最近又出土了由紀曉嵐撰文, 由劉墉、董浩、翁方綱等著名書法家書寫的墓誌銘3塊。據資料考證,埋於地下的墓誌銘還有若干。滄縣文保所負責人告訴記者,滄縣人民政府將景城紀氏族塋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對研究、開發、利用紀氏文化資源大有好處。

1.7.32 莫州扁鵲廟

中國醫葯勝地、中國醫勝扁鵲的故鄉莫州,就在華北平原上的任丘市境內。任丘地處京、津、晉金三角地帶,歷代著名中醫名家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供奉中國十大名醫以及醫聖扁鵲,天下最大的葯王廟就坐落在任丘這塊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醫學,中國中醫學的發源地,中華醫學就是從這里走向世界的。

1.7.33 南皮石金剛

南皮縣城北角有兩尊唐代雕刻的石金剛,每尊由一塊青石雕成,總高2.96米,雕工精緻,造型雄偉,為古石雕藝術珍品,是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1.7.34 盤古古廟

盤古廟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明曾重修,清康熙二十七年因河流沖刷,設於秋祠西南重建。

1.7.35 吳橋雜技民俗風情園

吳橋雜技民俗風情園坐落在吳橋雜技大世界北部,佔地70畝,集娛樂、小吃、參與、休閑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園區。

⑥ 滄州有幾個區縣

滄州市設新華區、運河區、開發區3個區,轄泊頭市、任丘市、黃驊市、河間市4個市,滄縣、青縣、東光縣、海興縣、鹽山縣、肅寧縣、南皮縣、吳橋縣、獻縣和孟村回族自治縣10個縣。
滄州渤海新區 [ 轄區包括黃驊港開發區、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原中捷友誼農場)、滄州市南大港管理區(原南大港農場) ] 於2007年7月成立。
滄州市共有有鄉鎮167個,其中鎮73個,街道辦事處20個。全市總人口680萬人。
2005年,滄州市轄2個市轄區、9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4個縣級市。
滄州市面積13419平方千米,人口680萬人(2004年)。 政府駐地運河區.
運河區面積 138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郵政編碼061001。政府駐地運河區.
新華區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郵政編碼061000。政府駐地運河區.
泊頭市面積 977平方千米,人口55萬人。郵政編碼062150。政府駐地泊頭鎮.
任丘市面積1023平方千米,人口77萬人。郵政編碼062550。政府駐地任丘鎮.
黃驊市面積1545平方千米,人口49萬人。郵政編碼061100。市人民政府駐黃驊鎮。
河間市面積1333平方千米,人口77萬人。郵政編碼062450。市人民政府駐瀛州鎮。
滄縣面積1527平方千米,人口66萬人。郵政編碼061000。縣人民政府駐滄州市新華區。
青縣面積 968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郵政編碼062650。縣人民政府駐清州鎮。
東光縣面積 710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郵政編碼061600。縣人民政府駐東光鎮。
海興縣面積 836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郵政編碼061200。縣人民政府駐蘇基鎮。
鹽山縣面積 795平方千米,人口40萬人。郵政編碼061300。縣人民政府駐鹽山鎮。
肅寧縣面積 497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郵政編碼062350。縣人民政府駐肅寧鎮。
南皮縣面積 794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郵政編碼061500。縣人民政府駐南皮鎮。
吳橋縣面積 603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郵政編碼061800。縣人民政府駐桑園鎮。
獻縣面積1191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郵政編碼062250。縣人民政府駐樂壽鎮。
孟村回族自治縣面積 393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郵政編碼0614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孟村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⑦ 黃驊旅遊景點

黃驊市境內現存文化遺址20多處,現存海上漁村、人民公園、博物館等人文景觀5處,野外的驊南淀、驊北淀、海濱浴場,是人們沐浴大自然、打獵、遊玩、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

⑧ 黃驊市城關鎮財神廟的歷史有知道的嗎

你是誰啊,我也是財神廟的!~!~財神廟貪污多..前些年賣了很多地.搞了一內個津東化工廠和一個塗容料廠..投資400多萬,到了最後倒閉了.錢也沒有了.那時候趙金利是村長.還有趙如清.......農民的錢都到哪去了....

⑨ 黃驊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黃驊歷史悠久,大約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今黃驊羊二庄鄉置柳縣。柳縣是秦推行郡縣制首批置縣之一。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之葯,率500名童男和500名童女渡海到蓬萊,入海前經柳縣,在今羊二庄西建卯兮城。1938年建立新海縣,1943年由新海縣與青城縣合並為新青縣。194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犧牲於縣內的黃驊(原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烈士而易名黃驊縣。1989年撤縣建市。 秦代丱兮城遺址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為求長生死生之葯,派方士徐福帶數千名童男童女去海上求仙尋不死之葯,僑居的城池叫丱兮城。經多方考證,丱兮城遺址在黃驊市羊二庄鎮西北2.5公里處。如今,丱兮城遺址歷經朝代更嬗2200餘年,依稀可辨的遺址面積12.3萬平方米,並可採集到繩紋磚,繩紋方格印大瓦等文物。 武帝台古遺址 武帝台古遺址位於臨港化工園區駐地偏北五公里,面積約1300平方米,在耕地以前基高約二十餘米,並有小廟一座,可容數人睡覺,有泥塑像,據稱系漢將劉猛之「奉禮」。 武帝台相傳為漢武帝東巡觀海所築。《北魏地形志》載:「章武有武帝台」,《畿輔通志》(康熙版)載:「武帝台在鹽山東北七十里」。《鹽山縣志》(同治版)載:「武帝台有二,其一無考,巋然,獨存者,惟鹽山之一台。」遺址台基呈正方形,每邊長120米,高5.6米,可分5層,土內多有素麵灰磚等。採集物有戰國紅陶斧、豆把、豆盤繩紋碎殘片,和漢陶罐殘片、瓦片、五銖錢。 據考,武帝台下部基址為西漢遺跡,上部系後世修築,台往東這悔邊的土地是西漢時期黃河在此八海造成的河口沖積扇。故此台在漢初正是臨海建築《魏土地記》載:「章武縣東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距六十里,谷雲漢武帝東巡海上所築。」《大清一統志》載此為扔台,北台在今沙井子村(今天津大港),已被夷為平地。 黃驊博物館藏漢代釉陶灶 郛堤城遺址 郛堤城遺址位於黃驊市市區北部,在羊三木回族鄉劉皮庄南2公里。該古城總面積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風化殘存,城內已辟為農田,城牆呈方形,東南西北各約一華里,四面城牆殘存;採集物有綠釉殘陶缽、夾砂紅陶、三棱銅箭鏃、古盔等。根據所采標本及文獻記載初步定為漢——戰國。據《鹽山新志》記載。西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於此置合騎候國,稱合騎城。《長蘆鹽法志》則稱系為防狄盧而設屯兵之所,稱伏狄城,當地訛稱武帝城,今稱郛堤城,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城西才元北齊墓 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該墓位於黃驊市舊城鎮舊城村東南約1500米,南距西才元村約500米。墓地原為高約1米之土台,東西27米,南北33米,墓室位於土台西側。墓為磚砌單室墓,墓室略呈扁圓形,東西4.9米,南北6.2米,四壁外凸,壁高2.6米,厚0.7米,墓磚砌法為三橫一豎,墓底鋪磚,墓向南偏西10度。 據墓誌記載,墓主姓常名文貴,字蔚榮,滄州浮陽郡高城縣崇仁鄉修義里人,為人意志堅強,剛毅不屈。約公元556年被封為兗州贏縣縣長,在任期間光明磊落,美名譽滿四境。公元560年提升為青州樂安郡太守(相當現在的專員)之後命運不斷變遷,去世之後,他的三個兒子為他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墳墓,並刻墓誌,永遠記載著他的事跡。墓誌銘為:生能獨傑,死亦孤雄,千神來奉,萬鬼竟修。 海豐鎮出土的彩陶 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 海豐鎮金元遺址 該遺址位於黃驊市羊二庄鎮海豐鎮村與楊庄村之間,南北約500米,東西約1000米,面積約超過50萬平方米。從2000年開始,兩次對海豐鎮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出土遺物比較豐富,有瓷、陶、骨、石、蚌、玉、玻璃等幾種。其中,以各種瓷器標為最多,就目前所知,瓷器中至少有定窯、井陘窯、磁州窯、耀州窯、鈞州窯、龍泉、景德鎮等幾個窯口的產品,比較精美的有印花白瓷、井陘窯印花、雙色釉點彩、磁州窯的劃花、剔花、紅綠彩、耀瓷中的印花等,還有一些製作工藝較高的絞胎、絞釉瓷、瓷塑人物、老虎枕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遺址豐富的內涵和金代高超的制瓷工藝。中國象棋、骨牌、圍棋大量出土。遺跡方面大量瓷器的出土,證實海豐鎮在金代時已經成為以瓷器為主的貿易集散地。同時較多的圍棋子的出土亦表明早在800年前,海豐鎮一帶圍棋風氣之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經濟和文化生活的發展狀況。海豐鎮遺址發掘是我國多年來宋元階段考古少有的發掘項目,也是配合基建中的重要發現,它的豐富的遺物內涵以及所包含的相關的眾多課題都對歷史、地理、氣候、商業、交通等方面的研究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 海豐鎮出土的彩陶 張宗禹墓遺址 海豐鎮發掘現場張宗禹墓位於南大港管理區三分場孔莊子村南約50米處。1981年,孔莊子挖溝時遇張宗禹墓,將其遺骨挖出,後用木箱收斂埋於原地,並立碑銘記。張宗禹,安徽亳州雉河集人,捻軍後期著名將領,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後,率捻軍與太平軍賴文光部聯合,改步兵為騎兵。1868年4月,被李鴻章、左宗棠包圍在北有鹼河、南有黃河、西有運河、東有大海的狹窄地帶里全殲。張宗禹乘夜突圍而出,隱居於南大港管理區孔莊子,隱姓埋名,化名童子師,20年後病死。此間,他以行醫看風水為生,臨死時透露出真實姓名。 海豐鎮發掘現場 即將開工建設的石黃高速公路將從黃驊市海豐鎮村西南馬鞍地穿過。這個古老的文化遺址又將面臨著一次發掘。為配合工程施工,今年6月底7月初,省、市及黃驊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又對海豐鎮古文化遺址進行了半個月的勘探。在公路要經過的楊庄村東,考古人員發現了兩處宋金時期的遺址,特別是幾處墓葬,是前兩次發掘所沒有發現的文化遺存。考古人員期待著,期待著即將開始的發掘又有新發現,期待著有更多的證據來揭開海豐鎮神秘的面紗,期待著能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個曾經繁盛的古代濱海口岸。

⑩ 黃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黃驊歷史悠久,大約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今黃驊羊二庄鄉置柳縣。柳縣是秦推行郡縣制首批置縣之一。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之葯,率500名童男和500名童女渡海到蓬萊,入海前經柳縣,在今羊二庄西建卯兮城。1938年建立新海縣,1943年由新海縣與青城縣合並為新青縣。194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犧牲於縣內的黃驊(原115師教導六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烈士而易名黃驊縣。1989年撤縣建市。 秦代丱兮城遺址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為求長生死生之葯,派方士徐福帶數千名童男童女去海上求仙尋不死之葯,僑居的城池叫丱兮城。經多方考證,丱兮城遺址在黃驊市羊二庄鎮西北2.5公里處。如今,丱兮城遺址歷經朝代更嬗2200餘年,依稀可辨的遺址面積12.3萬平方米,並可採集到繩紋磚,繩紋方格印大瓦等文物。 武帝台古遺址 武帝台古遺址位於臨港化工園區駐地偏北五公里,面積約1300平方米,在耕地以前基高約二十餘米,並有小廟一座,可容數人睡覺,有泥塑像,據稱系漢將劉猛之「奉禮」。 武帝台相傳為漢武帝東巡觀海所築。《北魏地形志》載:「章武有武帝台」,《畿輔通志》(康熙版)載:「武帝台在鹽山東北七十里」。《鹽山縣志》(同治版)載:「武帝台有二,其一無考,巋然,獨存者,惟鹽山之一台。」遺址台基呈正方形,每邊長120米,高5.6米,可分5層,土內多有素麵灰磚等。採集物有戰國紅陶斧、豆把、豆盤繩紋碎殘片,和漢陶罐殘片、瓦片、五銖錢。 據考,武帝台下部基址為西漢遺跡,上部系後世修築,台往東這悔邊的土地是西漢時期黃河在此八海造成的河口沖積扇。故此台在漢初正是臨海建築《魏土地記》載:「章武縣東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距六十里,谷雲漢武帝東巡海上所築。」《大清一統志》載此為扔台,北台在今沙井子村(今天津大港),已被夷為平地。 黃驊博物館藏漢代釉陶灶 郛堤城遺址 郛堤城遺址位於黃驊市市區北部,在羊三木回族鄉劉皮庄南2公里。該古城總面積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風化殘存,城內已辟為農田,城牆呈方形,東南西北各約一華里,四面城牆殘存;採集物有綠釉殘陶缽、夾砂紅陶、三棱銅箭鏃、古盔等。根據所采標本及文獻記載初步定為漢——戰國。據《鹽山新志》記載。西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於此置合騎候國,稱合騎城。《長蘆鹽法志》則稱系為防狄盧而設屯兵之所,稱伏狄城,當地訛稱武帝城,今稱郛堤城,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城西才元北齊墓 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該墓位於黃驊市舊城鎮舊城村東南約1500米,南距西才元村約500米。墓地原為高約1米之土台,東西27米,南北33米,墓室位於土台西側。墓為磚砌單室墓,墓室略呈扁圓形,東西4.9米,南北6.2米,四壁外凸,壁高2.6米,厚0.7米,墓磚砌法為三橫一豎,墓底鋪磚,墓向南偏西10度。 據墓誌記載,墓主姓常名文貴,字蔚榮,滄州浮陽郡高城縣崇仁鄉修義里人,為人意志堅強,剛毅不屈。約公元556年被封為兗州贏縣縣長,在任期間光明磊落,美名譽滿四境。公元560年提升為青州樂安郡太守(相當現在的專員)之後命運不斷變遷,去世之後,他的三個兒子為他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墳墓,並刻墓誌,永遠記載著他的事跡。墓誌銘為:生能獨傑,死亦孤雄,千神來奉,萬鬼竟修。 海豐鎮出土的彩陶 黃驊博物館藏北齊墓陶俑 海豐鎮金元遺址 該遺址位於黃驊市羊二庄鎮海豐鎮村與楊庄村之間,南北約500米,東西約1000米,面積約超過50萬平方米。從2000年開始,兩次對海豐鎮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出土遺物比較豐富,有瓷、陶、骨、石、蚌、玉、玻璃等幾種。其中,以各種瓷器標為最多,就目前所知,瓷器中至少有定窯、井陘窯、磁州窯、耀州窯、鈞州窯、龍泉、景德鎮等幾個窯口的產品,比較精美的有印花白瓷、井陘窯印花、雙色釉點彩、磁州窯的劃花、剔花、紅綠彩、耀瓷中的印花等,還有一些製作工藝較高的絞胎、絞釉瓷、瓷塑人物、老虎枕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遺址豐富的內涵和金代高超的制瓷工藝。中國象棋、骨牌、圍棋大量出土。遺跡方面大量瓷器的出土,證實海豐鎮在金代時已經成為以瓷器為主的貿易集散地。同時較多的圍棋子的出土亦表明早在800年前,海豐鎮一帶圍棋風氣之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經濟和文化生活的發展狀況。海豐鎮遺址發掘是我國多年來宋元階段考古少有的發掘項目,也是配合基建中的重要發現,它的豐富的遺物內涵以及所包含的相關的眾多課題都對歷史、地理、氣候、商業、交通等方面的研究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 海豐鎮出土的彩陶 張宗禹墓遺址 海豐鎮發掘現場張宗禹墓位於南大港管理區三分場孔莊子村南約50米處。1981年,孔莊子挖溝時遇張宗禹墓,將其遺骨挖出,後用木箱收斂埋於原地,並立碑銘記。張宗禹,安徽亳州雉河集人,捻軍後期著名將領,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後,率捻軍與太平軍賴文光部聯合,改步兵為騎兵。1868年4月,被李鴻章、左宗棠包圍在北有鹼河、南有黃河、西有運河、東有大海的狹窄地帶里全殲。張宗禹乘夜突圍而出,隱居於南大港管理區孔莊子,隱姓埋名,化名童子師,20年後病死。此間,他以行醫看風水為生,臨死時透露出真實姓名。 海豐鎮發掘現場 即將開工建設的石黃高速公路將從黃驊市海豐鎮村西南馬鞍地穿過。這個古老的文化遺址又將面臨著一次發掘。為配合工程施工,今年6月底7月初,省、市及黃驊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又對海豐鎮古文化遺址進行了半個月的勘探。在公路要經過的楊庄村東,考古人員發現了兩處宋金時期的遺址,特別是幾處墓葬,是前兩次發掘所沒有發現的文化遺存。考古人員期待著,期待著即將開始的發掘又有新發現,期待著有更多的證據來揭開海豐鎮神秘的面紗,期待著能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個曾經繁盛的古代濱海口岸。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