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遺址玉璋
Ⅰ 玉琮是從哪個流域發掘的
玉琮主抄要在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發掘最多。
琮(Cóng)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
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拓展資料:
玉琮的功能與意義有:
一祭祀用的大禮器之一,它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玉琮成為統治階級祭祀蒼茫大地的禮器,也是巫師通神的法器。
玉琮的造型是內圓(孔)外方,似是印證「璧圓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師也常用劣質的玉琮、石琮,或被燒過的玉琮,來鎮墓壓邪、斂屍防腐、避凶驅鬼。
二、玉琮也是權勢和財富的象徵。玉琮於墓葬中出土時有如下特徵:墓葬規格高,規模大,隨葬品較豐富;墓主人多為男性;琮常於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現象。
Ⅱ 探索發現海昏侯考古發掘
新華網12月7日刊文《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多件精美玉器》稱發現玉環內(圖)。實際上這是「玉瑗」容,說明墓主應該當過皇帝,或侍奉過皇帝。
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器,不是「玉環」是「玉瑗」,說明墓主當過皇帝或侍奉過皇帝。
現代將有孔的器物統稱為「環」,但「環」在古代作為禮器,有著嚴格的限定,並不是有孔的就叫「環」這么簡單。按照現代漢語詞典關於環的定義,海昏侯墓發現的確實是一個玉做的環。
這是良渚文化遺址發掘出來的玉環,和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器看似差不多,但是仔細對比,區別還是很明顯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環狀玉器中間的孔較大,良渚文化遺址發掘的玉環內半徑與環壁厚度相等。良渚文化遺址發掘出的才真正叫「玉環」,而海昏侯墓地出土的玉器實際是「玉瑗」。
班固《白虎通》以圭璧琮璜璋為五瑞,璧是孔很小的環形玉器。
《爾雅?釋器》雲:「璧大六寸謂之宣,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郭璞註:瑗,孔大而邊小。這僅僅是形態上的區別,在用途上彼此差異就更大了。
Ⅲ 本人對古蜀國的文明很有興趣,有哪位高人可以指點一下:古蜀國文明的發源和魚鳧鱉靈的來歷期待中~~
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我對古蜀文化也橫感興趣,最近正在寫一本關於古蜀文明的穿越小說。成都西郊金沙,這是一處面積近5平方公里的大型商周時期古蜀文化遺址,大量製作精美的金器、銅器、玉器、石器和象牙等珍貴文物的出土,使一個強盛的古蜀王朝跨越了至少3000年的時空再現在人們面前。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金沙遺址工作站站長朱章義介紹,金沙遺址的發現,至少使成都的城市史向前推進到3000年前,這意味著成都很可能是國內唯一一個3000年來城池不變的大城市,而且在當時就已經相當發達。
在金沙遺址出土文物中,金器、玉器、象牙尤為引人注目,特別是象牙,總量以噸計,在全國堪稱第一。這些器物,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往往代表尊貴而神聖的權力,它們的發現很可能填補有確切文字記載之前的古蜀國的空白。而在遺址中已出土的金面具、金冠帶、蛙形金箔、太陽神鳥金箔等器物則顯示了古蜀文明的璀璨,堪稱同時期金器加工工藝的經典。在臨時存放金沙遺址出土文物的博物館,我們還看到了大量的製作精美的玉璋、玉圭、玉凹刃鑿形器等,這些玉器表面色澤艷麗,多種顏色極富層次變化,打磨得細膩規整,異常光潔,可見當時古蜀人對玉器的製作技術、工藝流程和製作工具已經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
在金沙遺址被發現以前,人們一直相信成都平原文明的開端,始於秦國入蜀之後。朱章義形容當時的成都平原用了「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八個字。如今,從廣漢三星堆到成都金沙、商業街船棺等遺址的發掘結果都雄辯地證明:在秦文明入主成都平原之前,這里早已進入了文明時代,並擁有著高度發達的不同於黃河流域諸文明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這就是後來失落於歷史中的古蜀文明。
魚鳧鱉靈的來源和三星的神秘具有很多色彩,我建議你看一本書,叫《魚鳧王朝的興亡》,裡面關於古蜀的解說抱你滿意。
Ⅳ 良渚玉器上的神人獸面紋,神秘莫測,這個面紋到底是何意
整體來看,像是一個人的形狀,眼睛、嘴巴、鼻子都有,像一個身披戰袍的戰神。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又像是人和動物的結合體,上面是人,下面是獸,略微恐怖。史學家們推測,應該是一種禮器,為了探尋這種禮器對良渚文化的意義,史學家們也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因為玉器在那個時候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只有有權有錢的階層才能夠使用。這種禮器也可以看作是對神或者對祖先的一種情感溝通和聯系。這個良渚玉器上的雕刻也是鬼斧神工,當時的工匠們能夠在如此小的玉器上雕刻出如此精細的圖案,可想而知刀功是非常出神入化的。
Ⅳ 玉璋只能被用來禮祭南方嗎其實,這種刀型禮器的用途遠不止此
當高古玉器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之後,極大的豐富了現代人對史前時代的文化認知的資料。玉器精美高雅,在古老的時代,它可並不是如現代人手中的玩賞之物。玉器不僅內存著自然之精華,更集聚著人心之信仰。試想原始先民們到底是出於一種怎麼樣的信仰才能夠在技術條件極度惡劣的史前生產出不盡精湛而且數量如此可觀的玉器呢?
給你一個古玉自己感受
總之,研究玉器,僅由技術入手,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用心。古人琢玉,用心盡力,今人研玉,也得寧心靜氣。
Ⅵ 四川廣漢三星堆青銅器與中原青銅藝術的異同(詳細),還望高手解答~~
古代的蜀國,地處中國西南的邊陲。關於蜀的歷史,除甲骨文和《尚書·牧誓》外,晚至春秋與戰國之交,蜀和中原的交往才見於文獻記載。而關於蜀國春秋戰國時期青銅文化的面貌,則是晚至本世紀三十年代才認識的。至於夏商時期的青銅文化情況,學術界則是一無所知。三星堆夏商青銅文明的發現和確認,使人們對古蜀文明認識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填補了古蜀文化和古蜀國歷史的空白。
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格局的形成在秦漢時期。其實,這種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格局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基礎早在夏商時期就已經奠定。龍山時期,各個大型的族團已經形成。這些族團之間的互相兼並、交流融合,最後以夏族為主體的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建立。傳說記載蜀族是帝嚳封其支庶於蜀後發展起來的民族,並有「禹生於石紐」、「禹娶於塗山」的傳說。石紐和塗山分別在蜀巴二地,這些傳說記載反映了蜀族和中原民族的關系甚為密切和古老。夏代文明是中國青銅文明的早期階段。在三星堆遺址中出土了大量二里頭夏文化的典型器陶以及近似於二里頭風格的銅牌飾、玉璋等器物。傳說記載和出土材料都說明古蜀民族的產生和中原民族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原青銅文明一經出現,古蜀民族就對中原青銅文明因素加以吸收。三星堆青銅文明作為中原地區以外的一個方國文明,它的產生和中原青銅文明有直接聯系。
仁勝磚廠土坑墓中出土的玉錐形器,具有分布於長江下游及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玉錐形器的風格。良渚文化的年代大約在距今5000年?200年之間,三星堆出土的玉錐形器的年代估計在距今4000年左右,說明在龍山或二里頭早期,三星堆早期的居民不但與中原地區有較為密切的文化交往,甚至與遠至長江下游或太湖地區的居民也有文化方面的交往,這些重要發現使我們對認識三星堆文化的視野由巴蜀地區拓寬到中原地區乃至長江下游和太湖地區。
商文明是中原地區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從三星堆文明中的商文化因素消長變化的情況分析,也可以看出商文明對蜀文明的發展也起過重要促進作用。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戈、璋、琮、壁、環、瑗等玉石兵器和禮器中,絕大多數器物具有明顯的商文化因素;出土的相當於二里崗上層至殷墟一期(約公元前15?4世紀)的青銅禮器中,尊、瓿、盤和器蓋等容器形制種類,都是商文化這一時期常見的形制種類,器物的紋飾也是商文化的紋飾風格。而到殷墟二期(約公元前13世紀左右),玉石器的戈、璋中,大量出現獨具地方風格的器物形制;青銅尊、雖然形制接近殷商文化或長江中游地區和陝南漢中地區出土的同類器物,但器物的紋飾極具地方風格,表現出強烈的地方民族個性。這時具有古蜀民族自己特點的青銅文明已經形成。從三星堆青銅文明的產生和發展來看,三星堆青銅文明既有其自身特點,又與中原夏商文明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三星堆文明是中國青銅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Ⅰ式玉戈和Ⅱ式玉戈的形制的玉器,在三星堆兩個祭祀坑中有大量發現,相反,在中原地區這種形制的玉戈僅在殷墟婦好墓中見到。這說明這種玉戈是三星堆文化的特徵性器物,殷墟婦好墓中見到的這種器物有可能是受到三星堆文化影響的結果。
中國商代的青銅文明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以、尊、鼎、鬲、壺、爵、角、觶等青銅禮儀用器為代表,這些器物造型莊重、紋飾繁縟,具有威嚴、神秘之感,而以動物和人像為題材的造型則較少;尤其是獨立人像的青銅製品,則幾乎不見。三星堆青銅文明則大量出土人像、人頭像、人面具以及神樹造型的青銅製品,無疑更加豐富了中國商代青銅文明的內容,填補了中國青銅文明的某些空白。中原地區商王朝至商代晚期已是「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四海」的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商文明對其周鄰的方國文明產生過重要作用和影響。作為一個遠離商王朝的蜀國,在商代已具有自身特點、且可與商文明媲美的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使我們有必要對商文明以外的周鄰地區的商代方國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進行重新評估。大量的地下出土材料說明,中國文明是多元化的耦合而形成的,各方國、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方面的長期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最後才出現了以中原文化為主體、各自異彩紛呈的中國古代文明。
Ⅶ 玉文化發展是哪個朝代最旺
第一階段:史前時代
大約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先民們有意識的把撿到的美石做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我國玉文化的序幕。其中較為有名的有良渚文化玉器和紅山文化玉器。
1良渚文化玉器
良渚文化於1936年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現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玉石質地一般是質堅色美的透閃石、陽起石軟玉、蛇紋石玉等。良渚先民在治玉技術上普遍採用砂解法,即用砂和水加解玉工具通過摩擦來切割玉料。
玉器種類按照器形來分有球、璧、冠狀器、三叉形器、柱形器、錐形器、鋤、半圓形飾、瑣、牌飾、串飾、新月形飾、動物形飾、帶鉤、鉞、端飾和柄形器等。
2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縣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煉,重點部位突出,又有不同於一般特徵的神韻。既生動,又拙樸、豪放。現實仿製的紅山動物玉器,只能做到形似,總體上拘謹、呆板、無生氣,難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韻,很難模仿到那個時代的特徵。
第二階段:先秦時期
1夏代玉器
河南偃師二里頭是夏朝晚期的王都,儲有異常豐富的夏代文化遺存。夏代玉器種類主要有玉斧、玉鏟、玉城;裝飾品有管、珠、錫形器、綠松石飾、嵌綠松石獸面紋鋼飾牌;禮儀器有戈、鈾、圭、刀、牙灣、柄形飾等。
2商代玉器
商代玉器已成為帝王壟斷的珍寶,玉器種類主要有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為最上。
3西周玉器
西周從商代獲得大批玉匠奴隸及玉器,為西周玉器發展奠定了基礎。西周玉器裝飾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一面粗線或細陰線縷刻的技藝。設立管玉的機構,使玉器琢制,走上規范化的道路。皇室及分封諸侯國都有屬於自己的琢玉場。
第三階段:秦漢時代
漢代玉器的琢制基本上繼承了戰國的技法,並有所發展和創新。朝廷、貴族、官宦、富商等階層日用玉品種齊全,數量龐大,工藝精湛,藝術高超;高足杯、角形杯、卮、羽觴、盒、飛熊水滴等器具華貴典雅,高尚脫俗。鷹、熊、馬、猴、辟邪、坐人、仙人、奔馬等藝術品,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標志著現實主義藝術手法的勝利。
漢代玉器創新的品種有:玉雞心佩、玉透雕龍鳳佩、玉人形翁仲、玉方柱刻字剛卯、嚴卯、玉舞人、玉九竅塞、、玉衣、玉豬、玉冶等。
第四階段:魏晉南北朝時代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連綿不絕,交通不暢,玉材來源受阻,數量不足,動搖了玉器製作的物質基礎。所以這一時期的玉器材質除了有部分和田玉,更多是地方玉、瑪瑙、琥珀、滑石、綠松石、青金石等。這一時期的玉器,大致可以分為禮儀用玉、喪葬用玉、日常用玉、裝飾用玉等幾類。
第五階段:宋元時代玉器
宋代(960~1279) 玉器承前啟後。玉器畫面構圖復雜,多層次,形神兼備,有濃厚繪畫趣味。
元代社會是一個由游牧民族主政的朝代,此時的玉器雖然保持了宋玉的造詣和風格,但卻沒能繼續發揚光大,而是出現回落,其藝術性和加工工藝均顯得較為粗糙。
第六階段:明清時代玉器
明清時代玉器全面繼承了前代玉器多種碾工和技巧,其玉質之美、品種之多、應用之廣都是空前絕後。出土了大量絕世美作。
Ⅷ 玉琮有何作用
玉琮的作用是祭祀神祇。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造型最大、製作最精、紋飾最美的玉琮,有玉琮王之稱是出自浙博的一個玉琮。
(8)良渚遺址玉璋擴展閱讀:
良渚玉器種類豐富、紋飾精美,達到了中國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玉琮王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1986年,良渚遺址的反山墓地開始發掘,出土許多保存良好的玉器。
其中墓葬等級最高的12號墓中出土了一件玉琮,它重約6.5公斤、外方內圓、刻有神人獸面神徽,格外引人注目,得名玉琮王。
也是發現玉琮王後,劉斌和同事們才第一次認識到,早前認為良渚玉器上所謂的獸面紋,其實是一個頭戴羽冠的神像,他還曾想,神徽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的人像會不會是良渚王,下面的圖案則是古良渚人崇拜的神。
「在玉琮的豎槽四面都雕刻著完整地神徽,線條非常細膩,就像現代的微雕技術。但在當時,是沒有什麼金屬工具的。」劉斌感嘆。
在那次發掘中,反山墓地出土了包括玉器、象牙、鑲玉漆器等珍貴文物1200餘件(組),其中玉器佔90%以上,其等級之高,被稱為反山王陵。
劉斌說,世界上早期古代國家,政權和信仰幾乎都是結為一體。良渚先民用玉來祭祀神靈,表現王權,從良渚文化多個遺址出土的多件玉器、象牙器甚至陶器上都看到了相同的神徽,這意味著先民有高度一致的信仰崇拜。
Ⅸ 良渚文化有哪些發現
良渚文化的發現,尤其是瑤山良渚文化祭壇、反山大墓、匯觀山大墓的面世,徹底打破了文明起源認識上的傳統格局。三星堆古遺址的發掘更令世人震驚,其中有著無數的國寶。其中有被稱為世界銅像之王的青銅大立人像。青銅大立人像通高2.62米,頭戴回紋筒冠,身著右衽龍袍,兩手虛握,誇張為環狀,站立於神壇之上,歷數千年而栩栩如生。讓世人除對當時青銅鑄造工藝水平驚訝萬分外,還對其獨特的美學表達能力嘆為觀止。其他如青銅神樹、鈍金權杖、玉邊璋、玉牙璋等,都堪稱世界一絕。環視祖國大地,東、南、西、北的文化,在跨入文明門檻之時,就絲毫不遜色於中原文化。中華文明的多源,可以說是已經成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