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坪雲舍游記
❶ 我與書的故事演講稿
中外都有喜歡書的人把藏書的癖好歸因於基因。我倒是這個說法的信徒,但在自己身上無從驗證。無論怎樣努力挖掘,我的基因里都沒有藏書的蹤跡可尋。一定要附會一下的話,我父親是個喜歡雜覽書籍的人,青壯年的時候筆頭還曾經不錯。我讀過父親寫的東西,也見過父親讀的書,那標准放在今天來看也還算高的,至少比很多以
讀書寫書為職業的人強。父親是冬天踩著牛糞取暖過的人,參軍前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是在革命隊伍里掃的盲。這個來自蘋果的家鄉、生平第一個蘋果卻是在解放了的上海品嘗的年輕人居然在部隊掃盲工作中立過一等功。我見過這本立功證書,那是連同解放勛章之類一起放在一個人造革的小提箱里的,還有許多毛主席的像章。父親那一輩人並沒有想到這些東西日後會成為收藏家獵取的對象。我對大人們看的書的第一印象來自一本得過「斯大林獎」的蘇聯小說《收獲》,那是母親床頭的讀物。連環畫小人書是我們的讀物,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後來到了「福建前線」三都島,才見有人保存許多小人書,但那也不是收藏,只是有條件比別人多而已,就像林務官的女兒冬尼婭的書比別人多一樣。我們生活了八年的那個小島很偏僻閉塞,但因為有政治部宣傳科這樣的單位,書籍的流通卻是暢的。那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一批內部讀物是我們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回憶與思考》、《基辛格回憶錄》等都是那個時候接觸的。此外,還有一批蘇聯「批判現實」的小說。我最近在玉泉路的冷攤上又購回《人世間》和《現代人》等,就很難說不是懷念那個時代的讀書生活。小島上有一個公社一級的新華書店,賣書的是一個起義的國民黨軍排長。常去買書的人他會留心給你些進得少的書,比如姚雪垠寫的《李自成》之類。我們的鄰居里有一個張叔叔,他是從北京下放來的,很能買書看書,寫得一手好字。他就買了《李自成》第一、二卷五冊,很讓我眼饞。同齡人里有一二志同道合者,都隱隱約約做著作家夢。夏天的夜晚在一個直升機坪似的草坪上看星星,聊書……類似的情形只有15年後在波士頓有過。
我父親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轉業軍人,我們回到了我的出生地上海。這一時期關於書的印象來自一個碼頭邊的報刊亭賣的《外國文學研究》。徐遲編的,七角錢一本。第一期是藍色封面的,有托爾斯泰的頭像。我至今懷念那個時代的外國文學研究文字,沒有八股腔,一點都不像學位論文。門戶也沒有森嚴到學英語的不準談德國文學。稍後有《世界之窗》和《藝術世界》,再後有《書林》,那個時候大家懷著怎樣的新奇求知慾在讀這些東西啊。書店裡排隊買《戰爭風雲》《鍍金時代》和《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等書的盛況就是那個時代的社會文化現象。《第二次握手》終於從地下走到地上。前些日子在《北京青年報》上得知這本小說有了60萬字的修訂本,有空去買來看看。能不能找回當年的閱讀感覺就不知道了。當年為了買一套新版《辭海》,我可是騎車幾十公里,花掉我媽一個月的工資。三十年過去,這東西可能在我姐姐家能找到,但願沒有長毛發霉。不知聽誰說的,有一個上海書店是賣舊書的,這大概是我跟舊書店打交道的開始,很可能是我上大學時送我《康熙字典》的那個老兄告訴我的。從1978年到1980年,我有一部分時間是在上海書店的福州路門市、淮海路門市和四川北路門市度過的,今天不記得買過什麼書了,但記得賣給他們《農業學大寨》之類,得了四塊錢,那可是不小的書款,可以買三四本厚小說。在南京東路騎車讓警察扣了,磨嘴皮子求情成功,回家瞞著父親,他並不知道我把他的學習材料當舊書處理給上海書店了。有一陣子這些學習材料都是廢紙的價格,而現在,《農業學大寨》屬於「紅色收藏」,有人趨之若鶩。不知碩果僅存的上海書店福州路門市還在不在。當年一本英文原版《勃朗寧詩集》,很舊的本子,五塊錢。有一陣子覺得那時一本書五塊錢真便宜。其實按五塊錢在當時能買到的東西看,還是貴的。我跟上海書店的緣分一直延續到大學畢業。放假期間回上海,我在那裡買到過有魯迅印章的《小約翰》。這本書在我的「顛沛流離」的生涯中不知所終,很可能讓我換了包子吃了。
我的本科是在濟南的山東大學上的,學的是英美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填履歷,每次寫到英美語言文學專業的時候,心裡總有點虛,好像並沒有學到多少英美語言文學。二十多年過去了,回頭一想,自己的外國文學的那一點底子,還不能不說是山東大學給打下的。當時的校長吳富恆系哈佛出身,他和夫人陸凡教授都是美國文學的專門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吳就是美國文學研究在中國的開拓人。八十年代,他在山東大學創辦美國文學研究所和《當代美國文學叢刊》。吳還是第一任中華美國文學會會長。我進山大的時候,全校也只有44位正教授。外文系正兒八經的教授也就三四位。黃嘉德教授原來是上海聖約翰大學文學院長,院系調整後來的山大。藏民國雜志的人和研究外國文學的人大抵知道他和弟弟黃嘉音編過《西風》。系裡介紹他的時候,說他是肖伯納研究專家。我多少年後的確買過他翻譯的《肖伯納傳》,但從他給我們上的《芭芭拉少校》課程看,他對肖伯納並沒有太大的熱情。上大學前我在《書林》雜志上讀過他的文章,好像是介紹《蘇菲的抉擇》的,他對斯泰倫的興趣似乎更大些。黃教授雖然因為美國教會的背景在《文史哲》上寫過檢查,但在教授中生活待遇是高的。他與校長都住在男生宿舍隔壁的專家樓。當時聘請的外教也在那個小院子里。他和夫人挽著胳膊去食堂買饅頭的情形至今還印在我腦子里。聽說,有時候他早飯喜歡吃丹麥曲奇。在那個時候,丹麥曲奇還算奢侈品,要九毛錢一袋呢。九十年代中期他過世後,我在《文匯讀書周報》上寫過一篇紀念文字。黃教授是福建泉州人。我跟他並沒有私人交往,不知怎的今天仍然沒有忘記他。系裡的另一位教授張健擔任著系主任,他是《格利佛游記》的翻譯者。八十年代初他和吳校長都是最早一批出國的人。吳校長回來作出訪報告,說美國的教堂還沒有他家村裡的小廟年頭久。張主任從加拿大回來說,西方生活方式就是腐朽。幾年後我自己有機會去加拿大和美國,發現多倫多的機場一路進城裡就像置身安徒生的童話。
1984年夏天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助理翻譯。我們的辦公樓東西兩側是貢院東街和西街,是令人產生歷史遐想的地方。秋天一到,這兩條巷子滿地金黃的落葉,大概是銀杏樹的葉子。西街今天長安大戲院的位置二十年前是馬海德大夫住的朱門小院。我親眼看見他往街心扔亂放在他家門口的自行車。北邊東總部胡同有馬寅初的寓所和班禪的宅子。那時候,有很多藏族同胞來這里朝拜,是胡同里的一道風景。再往北是慈禧的娘家桂公府,以北有洛克菲勒拿協和醫院剩餘的建築材料為自己的母親修建的宅子,對面是王世襄先生居住過的芳嘉園雕花門楣小院,他老先生住在這里我是後來才知道的。李一氓先生的小院子我是進去過的,是辦公差去的。之前敲錯了門,把另一個院子的住戶驚動了。是范用先生。他正好有封信給氓公,於是讓我順便帶過去。一氓先生聽明我的來意後表示,美國人要見他的話,談線裝書可以,並不認為自己了解延安整風運動的事情。我從李府出來後想去找找俞平伯老君堂的蹤影,想看看《古槐夢遇》里的古槐,然而終於沒有找到。聽說那裡是我們單位的幼兒園。營造學社的發起人朱啟鈐自己設計的宅子我進去看過,當時還是文物保護單位。竹竿胡同小學據說是梁實秋上學之所,也去看過,不過沒有對往西的內務部街他的故居的印象深。內務部街和史家胡同南北挨著,西口有中國書店的燈市口門市。這個書店是真正誘發我搜集書籍的地方。我不記得在這里買過多少英文書了,至今保留了百十來本牛津小藍皮書,都是那裡淘換來的。二十年前,門市的里間有火爐,有老先生閑聊。羊皮的《華茲華斯詩歌全集》我沒留住,美好的買書記憶倒是留住了。我後悔沒有買下《約翰·克里斯多夫》法文本,當時25元是個大數目。往南有東單門市,往北有隆福寺門市,往西有東風市場門市,那時候也還真能找地方買廉價的舊書呢。
❷ 山水游記散文800字
坪壩營山水游記作文800字
坪壩營山水游記作文800字
來自匿名用戶的提問
最佳答案由提問者推薦
游桂林山水
在暑假裡孩子們都要去旅遊,我也不例外,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桂林遊玩.
我們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來到了桂林.我們先遊玩了象鼻山.象鼻山的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汲水,在象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的奇景".
第二天,我們乘船游覽了灕江.灕江的水無比清澈,灕江的山千姿百態:有的像孫悟空過五指山,有的像九馬畫山,還有得像駱駝奔跑……灕江兩岸的鳳尾竹笑彎了腰,彷彿在招手歡迎我們的到來.
我們下船乘車,來到"世外桃源",這里景色秀麗,空氣清新,宛如來到仙境.我們乘著竹筏來到燕子湖的心願橋下,大家紛紛許了一些願望.我們又來到了原始部落的一個小村莊,酋長夫人"黑珍珠"向我們招手示意.我們和苗族姑娘跳踩踏舞,和壯族姑娘拋綉球."世外桃源"讓我贊嘆不已!
晚上我們在灕江邊觀看了"印象劉三姐"的大型演出.演出以十二座山峰為背景,有六百多個演員表演……演出氣勢浩大,非凡,深深地震撼著每個觀眾的心靈.
後面幾天的遊程,我們游覽了伏波山,七星公園,蘆笛岩.我們參觀了不同風格的岩洞,岩洞里有形狀各異,姿態不同的鍾乳石等.
我們乘飛機返回上海,坐在飛機上,俯視著桂林的城市風貌,讓我依依不捨.桂林之行讓我大開眼界.我愛桂林的山!我愛桂林的水!
❸ 徐霞客的雁盪山游記
太多了 貼不下
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xuxiake/
1、《雁盪山游記》
雁宕山,省稱雁山,今稱作雁盪山。山頂有積水長草之窪地。故稱"盪"據傳秋時歸雁多宿於此,山亦名為雁盪山。其山在浙江溫州地區,並分為南、中、北三段,北雁盪山面積最大,靈峰,靈岩,太龍湫為雁盪風景三絕。此日記所記乃北雁盪山遊程,對其三絕皆有記敘。
該記主要記敘了作者游覽北雁宕山一路所見。記中對北雁宕山主要景觀靈峰、靈岩、大龍湫三絕加以了詳盡描繪,並對許多細微奇景如龍鼻水、老僧岩、獨秀峰等也進行了描繪。該記層次分明,語言奇峻,尤其對山形水勢之細微區別的把握極見功夫。寫景亦非單獨寫景,而是極大地融進觀察者的主觀感受,讀起來倍增真實感,其藝術感染力也得到加強,特別是13日、14日兩日記,文字奇峻中見優美,具形具象、亦景亦情。
自初九日別台山,初十日抵黃岩。日已西,出南門三十里,宿於八嶴aò。
十一日 二十里,登盤山嶺。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又二十里,飯大荊驛。南涉一溪,見西峰上綴圓石,奴輩指為兩頭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過章家樓,始見老僧真面目:袈衣禿頂,宛然兀立,高可百尺。側又一小童傴僂於後,向為老僧所掩耳。自章樓二里,山半得石樑洞。洞門東向,門口一梁,自頂斜插於地,如飛虹下垂。由梁側隙中層級而上,高敞空豁。坐頃之,下山。由右麓逾謝公嶺,渡一澗,循澗西行,即靈峰道也。一轉山腋,兩壁峭立亘天,危峰亂疊,如削如攢,如駢筍,如挺芝,如筆之卓挺立,如襆頭巾之欹傾斜。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雙鸞、五老,按翼聯肩。如此里許,抵靈峰寺。循寺側登靈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後,側有隙可入。由隙歷磴數十級,直至窩頂洞。則窅yǎo深遠然平台圓敞,中有羅漢諸像。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 飯後,從靈峰右趾覓碧霄洞。返舊路,抵謝公嶺下。南過響岩,五里,至凈名寺路口。入覓水簾谷,乃兩崖相夾,水從崖頂飄下也。山谷五里,至靈岩寺。絕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闢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向屏霞嶂。嶂zhàng高險如屏障的山頂齊而色紫,高數百丈,闊亦稱之。嶂之最南,左為展旗峰,右為天柱峰。嶂之右脅介於天柱者,先為龍鼻水。龍鼻之穴從石罅直上,似靈峰洞而小。穴內石色俱黃紫,獨罅口石紋一縷,青紺gàn紅青色潤澤,頗有鱗爪之狀。自頂貫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內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為獨秀峰,小於天柱,而高銳不相下。獨秀之下為卓筆峰,高半獨秀,銳亦如之。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隔龍湫與獨秀相對者,玉女峰也。頂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過雙鸞,即極於天柱。雙鸞止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袈裟傴僂,肖矣。由嶂之左脅,介於展旗者,先為安禪谷,谷即屏霞之下岩。東南為石屏風,形如屏霞,高闊各得其半,正插屏霞盡處。屏風頂有「蟾蜍石」,與嶂側「玉龜」相向。屏風南去,展旗側褶中,有徑直上,磴級盡處,石閾限之。俯閾而窺,下臨無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圓穴,側有一長穴,光自穴中射入,別有一境,是為天聰洞,則嶂左第一奇也。銳峰疊嶂,左右環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而小龍湫下流,經天柱、展旗,橋跨其上,山門臨之。橋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頂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靈岩之外觀也。
十三日 出山門,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參差,流霞映彩。高而展者,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夾者,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為觀音岩。岩側則馬鞍嶺橫亘於前。鳥道形容道路險絕盤折,逾坳右轉,溪流湯湯,澗底石平如砥。沿澗深入,約去靈岩十餘里,過常雲峰,則大剪刀峰介立澗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連雲峰。從此環繞回合,岩窮矣。龍湫之瀑,轟然下搗潭中,岩勢開張峭削,水無所著,騰空飄盪,頓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傳為諾詎jù那觀泉之所。堂後層級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飯庵中,雨廉纖不止細雨下個不停,然余已神飛雁湖山頂。遂冒雨至常雲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絕磴三里,趨白雲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見客至,望去。再入一里,有雲靜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隱,卧床數十年,尚能與客談笑。余見四山雲雨凄凄、不能不為明晨憂也。
十四日 天忽晴朗,乃強清隱徒為導。清隱謂湖中草滿,已成蕪田,徒復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頂。余意至頂,湖可坐得,於是人捉一杖,躋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四望白雲,迷漫一色,平鋪峰下。諸峰朵朵,僅露一頂,日光映之,如冰壺瑤界,不辨海陸。然海中玉環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內石筍森森,參差不一。三面翠崖環繞,更勝靈岩。但谷幽境絕,惟聞水聲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巒累累,下伏如丘垤dié丘垤即小土堆,惟東峰昂然獨上,最東之常雲,猶堪比肩。
導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須越三尖。余從之,及越一尖,路已絕;再越一尖,而所登頂已在天半。自念《志》雲:「宕在山頂,龍湫之水,即自宕來。」今山勢漸下,而上湫之澗,卻自東高峰發脈,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轍而東,望東峰之高者趨之,蓮舟疲不能從。由舊路下,余與二奴東越二嶺,人跡絕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狹,兩邊夾立,如行刀背。又石片稜稜怒起,每過一脊,即一峭峰,皆從刀劍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見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盡處,一石如劈,向懼石鋒撩人,至是且無鋒置足矣!躊躇崖上,不敢復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級,遂脫奴足布四條,懸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從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僅容足,無餘地。望岩下斗同「陡」,下同深百丈,欲謀復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飛陟zhì登。持布上試,布為突石所勒,忽中斷。復續懸之,竭力騰挽,得復登上岩。出險,還雲靜庵,日已漸西。主僕衣履俱敝破,尋湖之興衰矣。遂別而下,復至龍湫,則積雨之後,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大倍於昨。坐至暝日落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 寺後覓方竹數握,細如枝;林中新條,大可徑寸,柔不中杖太柔軟不宜作拐杖,老柯斬伐殆盡矣!遂從岐度四十九盤,一路遵海而南,逾窯嶴嶺,往樂清。
游天台山日記
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北,有華頂、赤城、瓊台、桃源、寒岩等名景,其中以石樑飛瀑最為著名。
該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著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此為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時所記,時間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游覽並另作一記。
該記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准確,從此篇我們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記的基本風格。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 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聞此於菟即老虎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馬首西向台山,天色漸霽。又十里,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自奉化來,雖越嶺數重,皆循山麓;至此迂迴臨陟,俱在山脊。而雨後新霽晴,泉聲山色,往復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今人攀歷忘苦。又十五里,飯於筋竹庵。山頂隨處種麥。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適有國清僧雲峰同飯,言此抵石樑,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向國清相待。余然同意之,令擔夫隨雲峰往國清,余與蓮舟上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就石樑道。行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乾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盆中物也。又三十餘里,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轟風動,路絕旅人。庵在萬山坳低窪處中,路荒且長,適當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 飯後,雨始止。遂越潦積水攀嶺,溪石漸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並無曉晴。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燁燁原指火燃極旺,此指日熾,決策向頂。上數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洞,乃從小徑。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僧結庵於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qiè滿足所望。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樑,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樑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後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後。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匯轉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yù門坎,水從坳中斜下。三級俱高數丈,各級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意指攀住樹枝爬上高岩,蓮舟不能從。暝色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樑卧虹,飛瀑噴雪,幾不欲卧。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樑即在亭外。梁闊尺余,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頹kùi原意為垮塌,此處指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余從樑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過曇花,入上方廣寺。循寺前溪,復至隔山大石上,坐觀石樑。為下寺僧促飯,乃去。飯後,十五里,抵萬年寺,登藏經閣。閣兩重,有南北經兩藏。寺前後多古杉,悉三人圍,鶴巢於上,傳聲嘹嚦聲音響亮而清遠,亦山中一清響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宮,覓瓊台、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國清去萬年四十里,中過龍王堂。每下一嶺,余謂已在平地,及下數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日暮,入國清,與雲峰相見,如遇故知,與商探奇次第。雲峰言:「名勝無如兩岩,雖遠,可以騎行。先兩岩而後步至桃源,抵桐柏,則翠城、赤城,可一覽收矣。」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顧,取寒、明兩岩道,由寺向西門覓騎。騎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頭,雨止,騎去。二里,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一溪從東陽來,勢甚急,大若曹娥。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深過於膝,移渡一澗,幾一時。三里,至明岩。明岩為寒山、拾得隱身地,兩山回曲,《志》所謂八寸關也。入關,則四周峭壁如城。最後,洞深數丈,廣容數百人。洞外,左有兩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筍突聳,上齊石壁,相去一線,青松紫蕊,翁蓯wēngcōng草木茂盛於上,恰與左岩相對,可稱奇絕。出八寸關,復上一岩,亦左向。來時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數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淺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數丈,上岐立如兩人,僧指為寒山、拾得雲。入寺。飯後雲陰潰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頂上,對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視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闊八十步,深百餘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從石隘仰登。岩坳有兩石對聳,下分上連,為鵲橋,亦可與方廣石樑爭奇,但少飛瀑直下耳。還飯僧舍,覓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草木盤垂其上,內多海棠紫荊,映蔭溪色,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壁上鑿孔以行,孔中僅容半趾腳,逼身而過,神魄為動,自寒岩十五里至步頭,從小路向桃源。桃源在護國寺旁,寺已廢,土人茫無知者。隨雲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墮,竟無宿處,乃復問至坪頭潭。潭去步頭僅二十里,今從小路,返迂迴三十餘里。宿。信桃源誤人也。
初七日 自坪頭潭行曲路中三十餘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漸夾狹窄,有館曰桃花塢。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飛泉自上來注,為鳴玉澗。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兩旁山皆石骨,攢簇擁巒夾翠,涉目成賞,大抵勝在寒、明兩岩間。澗窮路絕,一瀑從山坳瀉下,勢甚縱橫。出飯館中,循塢山窪東南行,越兩嶺,尋所謂"瓊台"、"雙闕",竟無知者。去數里,訪知在山頂。與雲峰循路攀援,始達其巔。下視峭削環轉,一如桃源,而翠壁萬丈過之。峰頭中斷,即為雙闕;雙闕所夾而環者,即為瓊台。台三面絕壁,後轉即連雙闕。余在對闕,日暮不及復登,然勝風景已一日盡矣。遂下山,從赤城後還國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 離國清,從山後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為僧舍凌雜,盡掩天趣。所謂玉京洞、金錢池、洗腸井,俱無甚奇。
❹ 丹寨龍泉山杜鵑花游記作文
幫你找了7篇連續詳細的。看看能不能對你有所幫助偷閑來築仙游夢,雨路崎嶇入聖堂 ----重遊聖堂山之一 五月下旬,妻就不斷地用電話與金秀大瑤山方面聯系,了解著每一天及次日的天氣情況。可是,天公總不作美,一直下著連綿的雨,似乎不肯停下來。自去年游過大瑤山後,沒能領略山上杜鵑花盛開的景象,心願未了,心中便一直惦記著重遊觀花之事。 六月一日下午,天似有開晴,我們便急忙登上了去金秀縣城的汽車。第二天一大早,又租車前往大瑤山的主峰--聖堂山。聖堂山風景區離縣城45公里,一路上,汽車在細雨中的泥濘路面顛簸前行,幾個人就像在車里蹦迪一樣,個個搖頭晃腦。過長洞鄉後,乘坐的五菱車被一黃泥上坡路段所困,泥漿深厚,車輪打滑。司機用一檔連沖了五次,依然被泥沼陷住不得前行。從縣城出發,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了,此時返回,心有不甘。心中默默念叨著:老天保佑我們過去吧。司機撿了一些樹枝之類鋪墊了一下泥坑,嘿,這回還真的沖過去了。據第三天來接我們的師傅說,就在那天下午我們過泥濘路的時候,有兩輛從桂林過來的中巴旅遊車,拉著兩車遊客無計可施,原路返回了縣城。這是後話。 進入景區山路,路面塌方時有發生,我們的心頭不禁又緊張起來。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一處塌方迎面攔住了去路。這里離山門還有好幾公里呢,離登山路口就更遠了,恐怕不會下於十公里的路程。坐車原路返回,還是步行登山,一道艱難而痛苦的抉擇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可是「群嶺呈青入彼蒼,山風暗送野花香,偷閑來築仙游夢,細雨驅車入聖堂。」如此美麗的景緻,何能輕易言棄!步行登山,實質是一種自虐行為,而這種自虐很快就會消耗掉我們的體力與耐力。頑強的意志仍要求著我們繼續前行,我們不想半途而廢。徒步走了兩三公里路後,一輛搶修路面的車從山上下來了,於是趕緊與送我們的司機聯系,司機是個老實守信的人,撂下電話就返回來等著道路的修通,載送我們繼續上山。這時,我們一個個暗暗為自己慶幸著,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和愉悅。可以說,如果沒有車的話,當天我們是很難上得了山的,那種苦楚,可想而知,對於常年生活在城裡又缺乏鍛煉的我們來說,一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中午12點,汽車終於把我們一行三人送達了楊梅坪以上的登山路口。濃濃的大霧中,我們清點行裝,開始了這次旅行真正的五公里約三小時的登山行程。我暗暗思忖,這一路上真是不容易呀,這聖山一定會厚待我們。 山霧時濃時淡,眼前的景緻隱隱隱約約,大家穿行於林間峭壁,到也不覺其粘濕與冷酷。霧,是這聖山送給我們的見面禮,它將聖山的美麗包裹著,又不斷地給我們許多遐想,引領我們走向絕美的境界。 銀濤雪浪籠仙境,奼霧嫣雲渡聖堂 ----重遊聖堂山之二 有人說,這聖堂山的奇景是雲霧蒸出來的,一點不假。在山裡,霧奇雲奇風奇,匯成了聖堂山獨特的奇觀。 上午車行在路上的時候,天還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到了登山路口,雨就停了,迎接我們的是朦朦朧朧的大霧。我們有過登聖堂山的經驗,並不擔心這大霧會如何阻礙我們上山,到是更期盼著這霧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奇觀。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講的是一個緣字。上聖堂山來,霧給我們造成的機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今天上山的共有五人,其中有兩名從香港來的旅遊人士,他們行進速度快,又抄小路直達了山上的雲海賓館,當我們在賓館會合後,問他們看到什麼景緻時,回答就是霧,霧茫茫一片,除了霧,什麼也沒看到。 而我們三人,一路上用心感悟著山裡的風聲、鳥聲、水聲、樹葉聲,用心探索著這霧在散開時的突然變化的奇麗景緻。妻也說:「守著雲霧見太陽,不信走著瞧!」老天不負有心人,就在我們坐在會仙台的凳子上休息時,突然間,大風掠過,遠處現開雲縫,傾刻間,揭開了聖堂神秘的面紗:連綿起伏的遠山,挺拔峻峭的近崖,滿山遍野的大樹,在燦爛陽光照耀下,展現在我們面前。還沒等到拍下兩張照片,一秒、二秒、三秒、四秒,大約數秒鍾光景,雲霧又把山峰遮了個嚴嚴實實,聖堂那神秘的面紗又把她雄奇而秀麗的面容遮蓋了起來,一切又恢復了我們剛來時的狀態。真是變幻莫測,因緣由霧啊。 事實上,這變幻萬端的奇觀,隨時隨處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奇觀是雲霧的傑作。在第三天下午我們下山時,這點得到了很好的印證。當一行人返程回到離仙門約十餘米處時,右面的霧飛速掠過,像天馬行空,將遠處的畫山盡顯眼前。接著,一陣大風又把我們左面的霧吹散,這時,連綿的寶鼎群峰戴著雲帽展現在我們面前,山峰與雲海相連,溝溝穀穀,騰雲駕霧,似乎要從聖堂奔向天堂。其實,聖堂也是人間仙境了。也許,老天爺知道我們要告別聖堂山,捨不得讓我們離開一樣,這幅奇麗而壯美畫卷大約停留了數分鍾,她和我們親吻著,擁抱著,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在相機里定格了她們的雄奇和美麗,霧才又騰雲隨風飄來,天幕又徐徐的拉上了。此後,一路下山,一路雲蒸霧繞,一路飄來美景,一路風光無限,真個是「鑿翠流丹杳靄間,銀濤雪浪急潺湲」更為恢弘的別樣再現啊。 聖堂山的雲霧喲,你是現時的造物主,你是這大山裡流動的魂靈! 天涯倦客棲山莊,雲海之夜夢天堂 ----重遊聖堂山之三 下午四點多鍾,在斜風細雨中我們來到登聖堂山頂的天梯,在天梯的左側從小路拐入山頂西南側旁的雲海賓館。取名雲海賓館,正是因其全年多數時間處在雲霧當中,很少見到陽光的緣故吧。此時此刻,賓館及其附屬木屋群掩映在一片古樹林中,清幽而靜謐。雲霧蒙蒙里,這個賓館不顯山不露水,就象看不到凡界的一個天上的小村落。 聖堂山基本上是由巨石形成,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上全是原始老林,很難種東西,也沒有人居住,甚至水都很難蓄存,這樣食品大多要靠外運,且山下村莊都距離很遠,這里的吃住理所當然是極其昂貴的。據說,這里的老總梁歡,在2000年變賣數千萬身家,與金秀有關部門簽訂了40年的經營開發協議,至今為止,總投資已近億元。雖說建聖堂山莊和雲海賓館並不是很好的主意,但當初在修建的時候,完全靠人力畜力將物品背上山,又將垃圾背下山,確實費了很多的財力。 賓館的右側是一片高大古樸的杜鵑花樹,最後的花朵們立在風雨中的枝頭上時而輕悠地搖曳著,時而靜靜地低垂著,似乎在想著來年盛花期的心事。賓館的左旁是一片造型奇異的珍珠羅漢松林,古怪的枝幹上生長著好像綠珍珠一般的細葉子,密密麻麻的如同一簇簇祥瑞的雲彩停留在林間。一棵古老而珍貴的華南五針松就高昂地佇立在賓館大門旁的這片珍珠羅漢松林里。這是一棵名符其實的迎客松,它站在門口,古拙而蒼勁,在風中在雨霧中揮動著大手,不停地向來往的遊人致意。來到這里,已不懂得什麼叫暮色了,我們就像幾位天崖倦客,終於找到了一處棲息的地方。 賓館有三層,室內均為木質結構裝修,衛生設備齊全,到也干凈舒適。我們要了一間三人房,洗了個熱水澡,泡了個熱水腳,吃過晚餐,看看天色沒有轉好的跡象,料想「今夜山間雲,相隨窗外宿」了,便蓋上厚厚的棉被,早早地躺下休息了。 夜半,風不斷地扣著門窗,那濕潤的霧絲,似乎從門窗的隙縫中伸過手來,輕輕的撫摸著我的胳臂,撫摸著我的面頰。好舒服好愜意啊,隨著霧絲的抽手,我看到了一輪火紅的太陽,在冉冉升騰,我又看到了幾處佛光在古樹叢里躍動著。我還成了梁歡一般的山莊莊主,一掃自己前半輩子棲棲皇皇,不得安寧,無暇自顧的時光,正享受著這大自然賜給我的無盡的榮光。 哦,多美妙的夜晚,多麼開心的夢境啊! 鳥鳴林深不知處,千年鐵杉立上頭 ----重遊聖堂山之四 次日凌晨,幾聲清脆的鳥鳴,將我從美夢中喚醒。我附到妻的耳邊,輕輕的說:「快起來,看日出去吧。」 雲海賓館是坐北向南的,處在山峰的西南面,要看日出,須步行十餘分鍾來到山的東北方向。其實,這偌大的霧,根本沒有散去的跡象,看日出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既然小鳥們把我們喚醒,這一天美好的時光就不能賴在床上了。簡單地洗個臉嗽個口,背起相機便往山的東北面「天梯」奔去。 山風很大,雲霧像潮水般一波波涌來,遠處依然灰濛蒙一片,什麼也看不見。濕霧中夾雜的寒冷,似乎是由那怪叫的風聲糾集的,它們沒有將太陽迎出來,反而讓站在天梯上的我們牙齒打起顫來。我想起妻昨天說的「守著雲開見太陽」那句話,調侃地說:「你說的話,關鍵時候就不靈了。」 妻戲言,這是山神吝嗇,它把無限風光都用雲霧收藏起來,不許我輩凡人多看呢。既然這是我們的機緣不夠,那我們就不要太貪心,把聖堂日出這一美景留給下次再觀看、留給他人去欣賞吧。心中坦然,於是我們又鑽進老林中,和樹怪們捉起迷藏來。 林中的樹與這林中的石,都被厚厚的附生植物穿上一層又一層「綠色大衣」。樹干奇形怪狀,崢嶸不凡,似乎受盡了這高山上風雨的欺壓,一副副蜷伏龍鍾的景象,又象是一條條蟒蛇出洞,要向大自然展現它們無比的頑強與韌性,給人一種陰森古怪毛骨悚然的感覺。深入林中十數米,已置身於一個迷魂陣了,地上何處是朽木,何處是石縫,何處是腐土,何處又是陷阱,很難辯清。繞過一個大樹蔸,當我試探著繼續前行的時候,「撲哧」一聲,我的右腳已陷入了一個近一米深的青苔掩蔽的腐質樹坑,僥幸的是,相機沒摔壞,人還是好好的。這林中的古樹,棵棵都已修煉成精,我這短暫而微小的凡人生命,豈能陪玩得起? 天梯的兩旁有一片矮小的鳳尾竹林,目光越過西南面約二百米的竹林,兩株碩大的古樹一左一右,自成山峰。這是聖堂山眾多的樹中,最為獨特的南方千年鐵杉了。它們寬闊的體形,直徑少說也有二三十米,穩穩當當的坐在山腰,儼然一對指揮著千軍萬馬的山將軍。它們別具一格的身姿,茂密的針葉,多姿多彩,而樹冠則平坦舒展,如翡翠鋪就的坦途,再加上與旁邊雄偉的山峰作伴,顯得穩重牢固,因而被譽為「平安樹」。 「平安樹」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給每一位來往的客人報平安,祈祝他們幸福安康。這是聖堂山的標志和山徽,這是巍巍聖堂的鎮山之寶!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生出「古樹天梯接混茫,雲生足底霧飄香」的感慨來。 杜鵑繁花須大年,虯枝縱舞在眼前 ----重遊聖堂山之五 這次重上聖堂山,最大的目的就是觀看萬畝連片變色杜鵑開放的盛況。 據了解,聖堂山萬畝連片變色杜鵑為聖山眾景一絕,每年五月是聖堂山變色杜鵑炫耀自己的鼎盛時節。萬畝連片變色杜鵑同時開放,樹樹繁花,百花競放,花色相間,花香濃郁,令人陶醉。更為壯觀的是,在陽光照耀下,杜鵑隨著花期變化而不斷變化顏色,由紅變紫又由紫變白,每棵樹上紅、紫、白、黃競相開放,競相鬥妍,真是花朵同枝而顏色各異、花瓣同朵而顏色常變,在綠葉的襯托下就像一把把色彩斑斕的大花傘,山風吹拂,花浪翻滾,自然形成浩瀚花海,被人們譽為「人世間之桃源仙國」。2004年5月20日至6月10日,金秀瑤族自治縣還專門舉辦了第一屆杜鵑花節,可見其盛況空前。 雖然杜鵑花林並非聖堂山獨有,但是上萬畝的變色杜鵑花相連成一片,而且種類繁多,卻是聖堂山與眾不同之處。這里的杜鵑多為高寒地區才有的大樹杜鵑,那叫猴頭杜鵑、羊角杜鵑、桂海杜鵑、牛皮杜鵑、頭巾杜鵑、貴州杜鵑、百合杜鵑、華麗杜鵑等等的名字,聽了看了,都讓人忍不住稱奇。由於山雨的影響,加之處於聖堂山杜鵑花小年,待我們上得山來,已基本見不到什麼花了。但從矮胖墩粗,造型原始,古樸蒼勁的主幹以及最後開放的零星花朵來判斷,仍可以想像其色澤鮮艷,富麗堂皇的景象。那時如果置身群山之巔的杜鵑花海,一定會心曠神怡,情不自禁。 大年鼎盛的杜鵑花期錯過了,我們便轉而欣賞這聖山上奇異的杜鵑樹來。 從山下到山上,每個高度,同樣的樹種長勢都是不同的。山上的杜鵑老林更為奇特,雖沒有那種直破青天的架勢,但因長在石縫里以頑強的生命力和奇特的造型而顯得神奇。有的杜鵑花樹,樹梗粗壯,兩個人合抱恐怕也抱不過來,被大風連根吹倒,根下僅剩下一點的泥沙,但還是長得枝繁葉茂,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有的杜鵑花樹由於山頂風大的緣故,樹枝轉了幾個圈又與地面接起來,形成天然的森林拱門。這些數百歲的老者均是虯枝縱舞,豪情向天,蛇舞龍矯,命大壽高。凝視著這飽經滄桑而又生機勃勃,忍辱負重而又長命百歲的森林精靈,我不僅想起「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與眾」的道家聖人,嘆起短暫的人生何必蠅利相爭、勞命傷神。 南方有佳木,這山頂上受盡磨難而又快樂生長的杜鵑樹,便是最好的註解了。 丹崖石筍滿聖堂,橫看側看各風光 ----重遊聖堂山之六 論起廣西的石山來,素以桂林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著稱,而距桂林、柳州很近的聖堂山卻不屬於喀斯特地貌,而是類丹霞地貌。相較於桂林山水的小巧與精靈,它山體龐大,巒勢陡峻,赤崖峭壁,顯得磅薄大氣,浩然傲立,構成了一幅獨特的溝谷奇觀,再與老天爺賦予的氣候連在一起,變化莫測,披上神秘、神奇的面紗,使你看不夠,參不透。因此聖堂山便有幽比廬山、險似華山、峻賽泰山、松勝黃山、峰如張家界等美譽。 一路登山,之字形的石階路蜿蜒而上。石猴賞月、舞女盼夫、靈蛇出洞、神秘古牆、觀音岩、孔雀開屏、壽星岩、龍脊、驚人石等巨石景觀隱隱約約,似乎在等著遊人的慢慢檢閱,它們在雲霧中,在山林里時而真容畢現,時而又羞羞答答,不去細心玩賞,真的還讀不出它們的韻味來。而神女峰、銅牆鐵壁、小五指山、酒瓶峰、寶鼎峰這些遠處的勝景,由於山嵐雲霧的曼舞,時而豪放時而婉約,神秘莫測,嘆為觀止。當你面對那絕壁凝神時,眼前就會出現幻覺,石壁之上,「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便撲面而來,進入你的靈魂深處。 聖堂山的石山多姿多彩,很有情誼。像烏龜抬頭,頭頂壽龜的是一方巨崖,崖身之上,一道裂紋,似以黃金分割法將其一分為二,高者為郎君,低者是嬌娥,二者相依相偎,如醉如痴,似乎「生要連來要連,千秋萬代共此心」。石壁所傳遞的竟是這樣一種千金難買,刀劍難阻的真情。又如壽星岩,活脫脫一個老壽星頭戴一頂壽星帽,身穿一件寬大衣,手上拄著拐棍,滿臉慈祥的微笑著向遊人祝福:願你福祿壽齊全。深入這樣奇異的景觀中,我們怎能不情感四溢,與山石共鳴。正如稼軒所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記得有一位詩人這樣寫道:「霧鑲群峰蓋現容,時隱時露雲海中。滿山奇花爭斗艷,披紗古松宛若龍。神鞭橫空指天際,大公垂釣坐臨風。聖堂奇景處處有,橫看側看各不同。」聖堂的山石景觀,極雄、奇、險、秀、古、野等特色,尤以雄偉磅礴、氣魄恢宏見長,真不愧了這個「聖」字。盡管儒道兩家對聖人的描述有入世與出世之異、有為與無為之別,但都把「聖」視為最高的智慧化身、道德境界和人格理想。進入聖堂山,融入這神聖的境界中,我們就會對人世間的事物,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智慧的理解,我們的心靈便也得到了升華。 古人雲:人在山旁便是仙。雖說這是體現一種遠離紅塵、遺棄凡俗的超然和逍遙,而我等此游,又豈非游乎塵垢之外?看來,聖堂歸來不看山,這是有道理的。輕歌曼舞展盛世,傳世絕技惹遊人 ----重遊聖堂山之七從聖堂山返回縣城的當晚,聽說有民俗風情表演,我們便打了輛蹦蹦的(當地一種由三輪摩托改造的運輸工具),來到離城三公里左右的「五里坳」觀看。 蹦的爬過山坳,便見一長堆熊熊大火燃燒著,在黑夜中,顯得異常的耀眼。《砍山舞》的旋律優美曼妙,吸引著我們快速地奔向表演現場。只見火堆的旁邊,一根鑲著二十多把鋒利鋼刀的木柱,從頂端往四周斜拉著三角彩旗。聳立的刀梯像一根堅利的閃著寒光的狼牙棒,直刺向深邃的夜空。幾十名遊客靜靜地欣賞著歌舞,時而報以熱烈的掌聲。民俗風情表演,並不是有固定時間的,需要有人包場,寨子里才能召集人馬來演出。這次老天不雨,我們有緣,趕上了機會,雖說來得遲了一點,但能趕上看演出,我們已經很高興了。 表演的節目主要分兩大類,一類風情歌舞,一類是傳世絕技,兩類節目穿插進行,娛人耳目,攝人心魄,讓遊客飽嘗了一頓精彩的民族文化大餐。風情歌舞主要包括砍山舞、爬樓、跳盤王、香哩歌、民族服飾的展示等,演員們都是農村業余文藝骨幹,有的還多次參加過國際性的演出。從他們的精湛表演中,我們看到了瑤族人民真誠、勇敢與善良的美好品德。 瑤族青年表演的絕技就是我們常說到的上刀山下火海過火鏈之類。說到瑤族的絕技,就一定要了解大瑤山一種叫「度戒」的節日,這大至相當於漢族古時候青年男女成年時「及冠」與「及笄」禮吧,只是接受了度戒的瑤族青年更加勇敢自信。「度戒」的儀式十分隆重,接受「度戒」的人,要接受多種嚴峻的考驗,除上刀山、過火海、下油鍋、吞竹筷、踩犁頭等外,還要翻「雲台」。「雲台」是用四根長4米或6米的條木做成,左右兩邊用36把鋒利的鋼刀紮成刀梯,受戒者接受了「道公」的美好祝願後,便赤足勇敢攀刀梯上到「雲台」頂端,雙手抱膝,後翻騰空跌落人們抬著的鋪有棉絮或稻草的藤網內。當地老人都說,人們在體驗刀的人生和經受火的洗禮後,能消災避難,脫離苦海,身體更為健康,事業更加輝煌。 絕技的表演,看得令人眼花繚亂,心驚肉跳。每一項絕技表演之前,表演者都要一邊燒冥紙,一邊口中念念有詞,意思是請他的師傅,以及師傅的師傅的師傅等等眾前輩,前來滅火降溫,賜給表演者勇氣與力量,保佑平安度過難關。光腳板踩過用火燒得通紅的鐵犁頭,我們可以看到冒出的滾滾煙霧,可以聞到刺鼻的肉皮焦糊味,可以看到踩過的犁頭,其高溫仍然可以讓冥紙錢點著明火。其情其景,直讓我想起小時候家裡用燒紅的鉻鐵燙鉻豬皮的情景。據節目主持人介紹,這次由盤梅燕等人表演的過火海曾榮獲第二屆中華民間絕技大賽金獎,腳踩燒紅的犁頭、吞筷子、咬碗三項均獲得銀獎。 有趣而又令人不解的是,下火海與過火鏈節目是遊客也能參與的。在表演者第一次走過後,總是有幾位勇敢大膽的遊客,也親身經歷這火海的考驗。主持人調侃說,這還可以治腳氣呢。 輕歌曼舞中展示著當今的繁榮盛世,驚心動魄的傳世絕技表演招惹著眾多的遊人。表演已經結束,我們卻久久回味著……
❺ 尋張家界自助游導游
「看山張家界、玩水九寨溝」這樣一句順口溜好像已經成了旅遊界的座右銘。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和神韻,對於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講,無疑是放鬆心情的最佳選擇……好不容易待到一個假期,迫不及待的約上幾位鄉里鄉親,踏上了張家界鳳凰的旅程……心情始終無法平靜,心緒已經飛向美麗的張家界,幽靜的金鞭溪,古老的鳳凰古城。還有那裡的一切一切……
之前有朋友去過張家界,從朋友那裡得到張家界自助導游陳方平的聯系方式,咨詢相關的旅遊事宜。張家界那段時間一直在下雨,天氣比較冷,本來想下雨了估計什麼也看不到,無奈假期已定,只好照去不誤。和陳導協商之後,決定請他幫我們安排,在張家界玩的三天兩晚(包導游、吃、住、景點大門票)470元/人。我覺得這已經很便宜的了。很早以前聽說過在張家界玩2天都花了800多元,是到張家界以後找的一家旅行社,估計是被宰了。由於我們來的很匆忙,准備的不是很周到,同時也很想嘗試一下朋友介紹的自助游!所以路線參照陳導介紹的『三日游線路』。三天的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金鞭溪—千里相會--水繞四門—乘天梯(56元自己掏):下午袁家界--天下第一橋—哈利路亞山--迷魂台--後花園
第二天:大觀台--仙人橋--天子座—神雞啄食--一步難行:下午楊家界--烏龍寨三道關--天波府-一步登天—空中走廊
第三天:天子山--神堂彎--點將台--賀龍公園—御筆峰—仙女獻花:下午十里畫廊--采葯老人--三姐妹峰--返回張家界市區
一行8人從廣州出發,乘坐K9072//K9073次列車20:05分在廣州火車站開出,第二天上午10:00左右抵達張家界火車站。陳導舉著接站牌『接***一行8位』已經在那兒等了。聽說從市區到森林公園還要坐40分鍾的車,包車比較貴,我們坐上了去市區汽車站的5路公交車,然後再轉乘到森林公園的班車,市區汽車站去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車很多,票價每人10元,經過40多分鍾的車程,終於抵達了盼望已久森林公園大門口。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大片獨立的、獨特的、長滿樹木峰林。
金鞭溪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峽谷。其終點站為水繞四門。金鞭溪全長7.5公里,溪面寬約二十米,但水流量不大,較淺處僅沒過腳面。溪水清澈、時有小魚漫遊---稱金鞭魚。金鞭溪因流經張家界著名景點金鞭岩而得名。這里也是大鯢(娃娃魚)自然保護區。不過我沒有看到大鯢。或是白天、或是運氣吧。金鞭溪在兩峽之間左右盤繞而去,一條青石古道、沿途林木倒映,峰迴路轉,倒也十分幽靜。
兩峽之間寬不過五十米,千仞高山直逼兩側,如此近的距離使你無法縱目遠眺。只有抬頭禮拜入雲的峰,體會其壯麗的氣勢與豐姿,也只有在此時,這山的真面目一覽無遺,它不再是連綿起伏的一派,而是那垂直的節理,光滑的蝕面,甚至被山藤脹破的裂口。
一路觀看旁邊峭壁上的景點母子峰,豬八戒背媳婦,金鞭岩、紫草潭、千里相會等,三分像七分想像。這是陳導說的,來到張家界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走了一個多小時後,在千里相會遇到分岔口,右邊是去水繞四門。左邊石階一直往上爬是到袁家界。,由於想節省體力(其實我們是怕爬不上去),而且也想看看更多的風景,大家舉手錶決一致坐百龍天梯。從水繞四門坐環保車到百龍天梯。
電梯啟動,行至一半時(總高度326米)突然從山洞裡面蹦出來,面前的景色足夠讓你--啊—幾聲,此景稱之為四十八大將軍岩,據說是這的民族英雄向王天子的部將變成的石峰。排列整齊、壯觀大氣、有將軍的風度。感嘆!多美的景色!
袁家界景區,韓國客人特多,什麼韓國『斯米達』搞不懂
太吵----游後花園、迷魂台、天下第一橋、哈利路亞山,大約1小時左右。袁家界以粗壯高大的石峰,幽深寧靜的峽谷、繁茂生長的樹木,深達千尺的溝壑,構成了張家界最有特色的迷人畫卷。被乘只為張家界『核心景區裡面的核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後花園--觀景台---上百座石峰在峽谷中靜靜矗立,似士兵列陣,似群賢聚會,姿態萬千,氣勢非凡。天狗望月、海螺出水、一柱擎天等美景被山壑有序地分列開來,使這些石峰更顯得鱗次櫛比,挨挨擠擠,蔚為壯觀。站在迷魂台上俯視群峰,不僅魂被迷住了,心魄也會丟在峽谷中。
晚上我們住在袁家界山頂的農家樂,晚餐是在農家樂裡面吃的,可能是體力消耗太大,覺得菜做的特別合胃口,菜剛上上就被我們一掃而光,我們還特地加了一個土家特色菜—臘肉。這種肉和我們平常見到的熏肉完全不一樣。炒的時候就香氣撲鼻、吃的時候感覺雖然肥,但肥而不膩---不錯!特別提醒:農家樂雖然那樣外面的星級賓館那麼寬敞明亮,但是干凈、最大的特點是:只要天黑了
外面就沒有什麼人走動,非常安靜、好睡覺。我們在城市是不可能享受到如此待遇的
哈!還有一點、農家樂是不提供洗漱用品,在山上買挺貴的。記得自備。
第二天:大觀台景區:除了站在『大觀台』標示牌觀看位置較佳,山谷當中的仙人橋、天子座景色一般。站在『大觀台』,對面的山峰層次分明、輪廓清晰、視野開闊,有霧的時候猶如仙境。還可以觀十里畫廊的全景。仙人橋橋面不過1.5米寬,兩側沒有任何的扶欄,橋底是萬丈深淵。陳導說這是向王天子的妹妹金花妹子被敵兵追到此處,前面是懸崖絕壁,後面又有追兵,天意要滅金花妹子於此,人困馬乏,乾脆就在這兒睡一覺,等追兵到了好殺幾個墊背的。在夢中一位白鬍子老頭手拿拂塵輕輕一點,在前面就出現了一道虹橋,金花妹妹趕緊騎上戰馬,跨過虹橋,才得以保命。傳說這白鬍子老頭是先前隱居天門山的漢留守張良。後人把這座虹橋取名為仙人橋。
楊家界是張家界最晚開發也是張家界最險、最刺激的景區。據說烏龍寨是當年土匪盤踞的地方,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只有一條道可以上山。而且道上關卡重重,想上山---難那。一般旅行團都不去那兒。人少、景美我們當然不會放過。去了楊家界不得不當一回土匪。 「烏龍寨土匪窩」在那裡可以過一把土匪癮。當然如果你是超級大胖子,建議你就免了,要到土匪窩必須經過『一線天』細小的縫隙只有一尺來寬。我個子還算苗條都是擦著背擠過來的。土匪還真能選地方。烏龍寨的景點有:天波府、、一步登天、空中走廊……。最亮麗的風景當然要數天波府了。四道自然形成的古城牆,還有遠處山頂一左一右的龜蛇斗---一步登天讓你高瞻遠矚、一覽眾山小呀!
第三天:吃過早飯後,乘坐環保車,到了"神堂灣",這是一充滿神秘傳說的地方。相傳明朝初年,土家族首領向王天子不滿朝天統治,揭竿而起,兵敗以後受困於神堂灣,終因寡不敵眾,跳崖自盡,他的將士也紛紛跳崖以示忠心---到如今每當刮風下雨、閃電雷鳴的時候,就能隱隱約約聽到山谷當中鑼鼓齊鳴、戰馬嘶叫的聲音……離神堂灣不遠的地方是點將台,下面的四十八將軍岩栩栩如生,就像一個個整裝待發的將兵。
賀龍公園(天子山)是旅行團必去的地方,可想而知,到處都是人。我們不太喜歡人多的地方。人多看不好風景。感受不了大自然的那份寧靜。匆匆轉了一圈。我們便坐索道下山(52元/人)去十里畫廊。十里畫廊有觀光小火車可乘。我們這次選擇徒步。因為來張家界上下山都是索道電梯的,再不走一走說不過去呀。道路很窄,旁邊的溪水已經斷流,據說是一次洪災把源頭的陰河改了道,現在只有下大雨的時候十里畫廊才會見到水流。但峽谷兩邊的風景還算可以。特別是「采葯老人」、「三姐妹」什麼的,非常形象。游完十里畫廊,我們在張家界景區的行程也宣告結束了,覺得有些意猶未盡。要不是假期快到了,我還真想再在山頂住上幾天呢!
山青水秀——鳳凰
從十里畫廊出景區便到了張家界的另一個大門(武陵源)。因為我們人多便包了一輛商務車面的直奔張家界(150元/部),買好17:30張家界開往吉首的火車,差不多2小時的車程到達吉首。為了節約時間下了火車後,我們又租了一部面的直奔鳳凰古城(120元/部),到達鳳凰大約晚上九點。由於是淡季,很快找了家旅店住下,去品嘗鳳凰美食。
我們到鳳凰的一大目的就是吃。一到鳳凰,不顧滿身征塵,到處尋找食街。哈哈,還有風味獨特的鐵板燒,是用炭燒的非常可口。價格也很便宜,每樣1—5元左右,5毛一串的麻辣燙各品種來一些,吃完才發覺湯底是不換的,不知歷史有多悠久。還有入口彈牙的湯圓,我們八個人飲飽喝足也就一百來塊。湖南人不怕辣,什麼菜都放辣椒。照理廣東人是最怕辣的,但我們幾乎每頓都無辣不歡,非吃個滿頭大汗不可,大概是水土原因吧---我們上火了—哎呀
沱江蜿蜒地穿過鳳凰古城,江上有一條小橋,矮矮的橋墩鋪著尺余寬的木板,來往的人相遇時要側身而過。傳說以前沒有木板的,過橋時要在橋墩上跳躍,故名"跳岩"。但我發現現在兩個橋墩之間約有5米距離,不是武林高手沒有水上漂的功夫是跳過不去的。清早的沱江邊有許多洗衣的婦人,走在岸邊的城牆上可以聽見一下一下沉沉的杵衣聲,還時不時的能聽到幾曲苗家山歌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牆,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牆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船過東門城樓,就穿過虹橋。虹橋是座古橋,原本橋上有風雨廊,後來修路時拆了,現在重修。虹橋一帶偶爾可見吊腳樓,但吊腳樓上沒有看風景的湘女。過了虹橋是沙灣風景區,可以看見兩岸的奪翠樓和萬民塔等名勝。小船從北門游到聽濤公園,中間經過兩道壩。過壩時我們要上岸過壩,艄公則撐著船跌到下游,逆流而上時就要將船從一個斜坡拉上去。
我們在鳳凰落腳的旅店叫"青山如是樓",在陽台可以望見南華山,山色蒼翠,"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南華山是國家森林公園,山峰不高,鋪有石級。樹木茂密,諸峰競秀。空氣清新,沁人心脾,用都市人的說法就是天然氧吧。可惜時間關系我們沒去成
人傑地靈
鳳凰的歷史源遠流長,涌現了不少名人,現代人熟悉的有沈從文、黃永玉。
沈從文的故居在城裡,是一座典型南方四合院,磚木結構。裡面陳列了沈從文的相片、著作和用過的物件。裡面掛了一張他在軍隊時的照片,頭發蓬鬆。"一個士兵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這是黃永玉在表叔沈從文墓前題寫的碑文。沈從文的墓地位於聽濤公園,沒有冢,樹了一塊天然的大石頭。石頭正面鐫刻的是集沈從文的字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石後是沈從文的姨妹張充和的撰聯:"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心。"墓地還有一碑,刻著沈從文的夫人張兆和在兩人書信集里寫的序,字里行間充滿愴人的懷戀之情。
德夯
我們作別古城鳳凰,包面的到德夯,德夯從吉首去大約40多分鍾車程。德夯,苗語的意思是"美麗的峽谷"。德夯進村買門票,裡面是個新的苗寨,寨的背後才是景點的精華。走進幽深的峽谷,我們沒有方向,只知道溪澗的源頭就是瀑布。沿著曲折的小溪,時而走在田野里,時而爬上陡峭的山坡,時而越過溪水。由於前幾天下過雨,石頭非常滑,大家小心翼翼,互相攀援。兩旁峰巒疊翠,絕壁高聳,路上沒有行人,後來才知道這條路不是去主要景點瀑布群的。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跋涉,終於看到了一掛細細的瀑布,如同一條素潔的白練懸在峭壁上。
繼續向上攀登,我們驀然發現海螺峰。雀然爬上頂峰,峰頂是一片平台,站在峰頂遠眺,絕嶺跌宕,錯落有致,此時披上一層夕暉,如同一幅圖畫。歷盡千辛萬苦,能欣賞到如此無限風光,其心情難以言狀。
返回吉首,這次的旅程完美結束,下午18:50分坐上回廣州的火車,第二天上午10點多回到廣州。
游記拾遺:
1、張家界景區很大,景點比較分散,找一個導游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能找到一個好導游。
2、我們這次張家界之行的陳方平導游,和他交往雖然只有短暫的幾天時間,但是從他的言行舉止,用他的淳樸、善良、純熟的導游技巧和高度的責任感,若有朋友去張家界不妨去和他聯系。
3、在張家界景區內,衣、食、住、交通工具等最好由導游去講價,通常比你收獲更大。
4、去到鳳凰古城,如果時間允許以下景點千萬別錯過:老洞苗寨、烏龍山、奇梁洞。如果時間還夠不妨考慮,從鳳凰包部車到銅仁,那裡又是另一番風景。鳳凰特產獼猴桃不可不吃。還有野山菜。
5、鳳凰的客棧沒必要在網上先訂(淡季),去到那裡有很多客棧,臨時去比在網上訂更便宜,大體在60-80元之間,開空調要另加20元。旺季可以讓導游幫忙預定。
6、張家界的最佳觀賞時機是剛下完雨,那時上山一定可以看到霧,非常的朦朧美,這次我們就剛好遇上如此的好天氣。
7、大家還是還是親自走一趟張家界鳳凰古城。才能體會到張家界的幽、鳳凰城的秀!
❻ 坪壩營山水游記作文800字
游桂林山水
在暑假裡孩子們都要去旅遊,我也不例外,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桂林遊玩.
我們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來到了桂林.我們先遊玩了象鼻山.象鼻山的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汲水,在象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的奇景".
第二天,我們乘船游覽了灕江.灕江的水無比清澈,灕江的山千姿百態:有的像孫悟空過五指山,有的像九馬畫山,還有得像駱駝奔跑……灕江兩岸的鳳尾竹笑彎了腰,彷彿在招手歡迎我們的到來.
我們下船乘車,來到"世外桃源",這里景色秀麗,空氣清新,宛如來到仙境.我們乘著竹筏來到燕子湖的心願橋下,大家紛紛許了一些願望.我們又來到了原始部落的一個小村莊,酋長夫人"黑珍珠"向我們招手示意.我們和苗族姑娘跳踩踏舞,和壯族姑娘拋綉球."世外桃源"讓我贊嘆不已!
晚上我們在灕江邊觀看了"印象劉三姐"的大型演出.演出以十二座山峰為背景,有六百多個演員表演……演出氣勢浩大,非凡,深深地震撼著每個觀眾的心靈.
後面幾天的遊程,我們游覽了伏波山,七星公園,蘆笛岩.我們參觀了不同風格的岩洞,岩洞里有形狀各異,姿態不同的鍾乳石等.
我們乘飛機返回上海,坐在飛機上,俯視著桂林的城市風貌,讓我依依不捨.桂林之行讓我大開眼界.我愛桂林的山!我愛桂林的水!
❼ 作文「我與書同行」
我與書同行
在這金秋季節,南雄中學迎來了首屆校園讀書節,全校上下掀起了一陣「多讀書,讀好書」的喜人熱潮,它象一陣旋風,將縷縷書香傳播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看到這情景,我問自己,人為什麼要讀書?如果沒有書,世界將回怎樣?回望巍巍中華五千年,有多少文人政客對書籍情有獨鍾,對於讀書,他們又有多麼熱烈的情懷:還記得那一聲「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嗎?這一聲呼喊留給後代幾多震撼,幾多警覺?!又記起於謙那句詩來:「眼前直下三千字,胸前全無一點塵」。他告訴我們,書是人性的凈化器,給人心靈盪滌,
使人大徹大悟。因此,無論從民族進步還是人人發展的角度來說,都應該提倡讀書。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兩面性。在浩瀚無邊的書的海洋里,魚龍混雜,良莠難辯,這樣便要求我們擦亮雙眼,「取起精髓,去起糟粕」,即讀好書,讀益書。在書的社會里,居住著貴族,也居住著庶民,即有善者,也有惡棍。然而,一本好書總是把真善美之人放在最高的席位上,並以此端正讀者的人生態度,使人價值純粹;一本好書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經得起歲月的打磨;一本好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讀一本好書將使我們受益終生!
我愛讀書。曾幾何時,我置身書海「不可自拔」。《雷鋒日記》使我明確人生存的最高意義,便是作一顆為人民服務的螺絲釘,我因此明白奉獻的一生最美麗;《老人與海》中那位不屈服於風暴,勇於抗擊的老者讓我肅然起敬;《茶花女》讓我銘記,只要心存真情,人格將永具魅力!……我在書中目睹了黃河的九曲噴薄,見證了長城的雄偉逶拖,領略了金字塔的庄嚴神秘……我居高臨下,歷史長河裡的點點滴滴盡收眼底,人類社會的沒一寸足跡一覽無余!
莎士比亞說:「書是全時間的營養品。」社會文明因為知識而進步,書籍為知識的發展輸送營養。如果沒有書,人類將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里止步;如果沒有書,人類將永遠蒙昧無知;如果沒有書,我們將無從談生活,無從談價值,無從談發展!
今天的我們——生活在陽光下的年輕一代,我們更應該努力豐滿自己的羽翼。我們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作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朋友們,請以審視的目光閱讀書籍,與書為友,以書為鑒,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
❽ 南寧青秀山的游記450字
游青秀山的體會青秀山,因林木青翠,山勢秀拔而得名。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風吹過時,發出海濤般的聲浪,是青山著名的古八景之一松林聽濤。今年3月份,桃花盛開時節,我和舍友們一起去了青秀山,感受春天的氣息。那天早上,我們早早起床,准備就緒,就乘坐47路車到雙擁路中轉乘10路車,一路上都是人,奔著同一個目的地——青秀山。去年同朋友去游青秀山時,就聽朋友說桃花盛開時節,桃花島很美、很好看。過了不久,我們就到達終點站——青秀山大門。我們有序的排隊買好票,就從大門進去,走上階梯,迎來的是壯錦廣場。在這里,四周都是樹,形態各異。我們只是隨意的看了一會,就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就來到了山水長廊,這里展示了各種各樣的花,兩側有些許桃花,遊人們紛紛摁下快鍵,留住花兒盛開的艷姿。我們也不例外,大夥兒忙得不亦樂乎。在這里我們不僅能欣賞到各種花,還能欣賞到各種桃花書畫展,也從中學到了各種文化、風俗。不久,我們來到陸地擴展娛樂區,看著遊人們玩得盡興,舍友們也參加了,我呢,一直不敢去玩,但在舍友們的誘惑下,我也加入了。整個過程中,起初還挺害怕的,但掌握了技巧就沒那麼怕了,還越玩越起勁了呢。從中我也了解到當時的革命先烈是多麼的艱辛。緊接著,我們到了國際友誼園,這里有很多團隊在一起做游戲、放風箏、拍照,好不熱鬧。在3月8日那天,這里有「三月女人香」主題活動。我們在拔河處留了影。接下來,我們來到了廣西抗日學生軍紀念碑,紀念碑由花崗岩構建,頂蓋琉璃瓦,碑座是南寧市人民政府於1986年夏日重建的碑文。不久,我們沿著小路來到探花廊、狀元閣,沾了狀元泉,我們開玩笑說「要是高中生們也來沾沾狀元泉,高考就不用這么辛苦了」。隨後,我們來到人工湖,與滿山青翠的樹木相映襯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瑤池這兩個巨大的人工湖。天池面積達到一萬五千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藍天白雲倒影水中。池中小島建有宜棲亭和盼鵲亭,微風輕拂,正是上得山來的遊人歇息的好去處。 山上有南寧市的佛教聖地——觀音禪寺,每當初一十五,善男信女便到此燒香拜佛,為禪宗寺,寺廟依山勢而建,修建有大雄寶殿,其內供奉有緬甸王室贈送的用一整塊緬甸玉雕琢而成的玉卧佛,還有我國手工雕刻最為精緻的檀香木千手觀音佛像,東南亞最大的關公銅坐像,南寧佛教協會即在於此。而大雄寶殿的所在地原是青秀山的古景之一的瑤池仙境,由於瑤池的水已乾涸,於是在2006年將此地擴建為大雄寶殿。那天來上香的人也不少,為了表示自己的赤誠心,很多人買了最大的香,供奉給觀音。我們也上了香拜了佛,進了每一間寺廟。寺廟里只有師父們的念經聲,大家都是嚴肅、誠懇、有序的進行跪拜。接下來,我們來到了期待已久的桃花島。桃花島內種植的桃樹均為30年以上樹齡。青秀山的桃花藝術節已經舉辦了18界,今年的主題是「桃花映青山,龍運伴君行」。以桃花爭艷、百花競放為主線,開展多項活動。如花車巡遊, 「桃花美女古裝秀」活動,還有相親活動。在這里,我們一路欣賞,雖然還有一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但我們還是玩得很盡興,我們看到有很多桃樹上掛滿了許多許願帶。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島中,四周環繞著紅紅的一片,身處其中,賽過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最後,我們依依不捨的走出桃花島,來到鳳凰塔,這里的建構很特別,在樓上往下看,感嘆製造者的構思精緻,建工巧妙。在返程途中,我們也經過香花園,這里的花遠遠看去有白的、紅的,靠近就會聞到一陣清香。我們很興奮,因為學校也有一棵這樣的花。環山秀坪緊挨著香花園,這里有水上擴展娛樂區,我們觀看了不同的游戲,雖然不是親身體會,但也能開闊視野,怡然自得。當然,我們也來到了青秀山的寶塔——龍象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徵,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共有九層,後被雷電擊塌了兩層,抗日戰爭期間政府擔心此塔會成為日機轟炸南寧的「航標」,就把它炸掉了。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重新修建。它還是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青磚碧瓦,八角疊檐,塔有九層,高51.35米,塔基直徑12米,有207級旋梯,為廣西最高最大的塔。登上塔頂,可眺望遠近一二十里的風光,南寧城景色更是一覽無遺。青秀山雄奇秀拔,林木青翠,古榕參天;有石有泉,出泉甘冽。面臨邕江,後倚群峰,氣勢雄偉,風景絕佳,素以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著稱。 這次的青秀山之旅,雖花了一天的時間,把自己弄得很累,但是值得的。一路上的風景,讓我盡享其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也讓我體會到「心動不如行動」。這次游青秀山算是積極休閑,它讓我調整心情,積極主動的徒步,盡情欣賞,感受春天的到來。 我對積極休閑的體會是:休閑是人生的一部分。積極休閑有助於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成熟,是人真正地走向自信。它是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得到身心的調節和放鬆對智能、體能的調節和生理、心理機能的鍛煉,以達到生命保健、體能恢復、身心愉悅的目的。 「心動不如行動」,大家一起來積極休閑吧。
❾ 我與書為友 要1000字作文
我們都是知書識字的公民,你們知道書的好處嗎?知道書的用途嗎?知道書充滿著我們的生活嗎?不知道吧!讓我來告訴你吧!
每當我暢游在書的海洋中時,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在我的心中,似乎在我的心中聽到「書真好」,你充實著我的人生。
與書為友的日子是特別開心,書是我們的朋友,它有著豐富的知識。和一本作文書在一起,知道了作文書里,有作者多姿多彩的描繪,就會使我們知道大自然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有描寫各種各樣的水果,使我們知道水果的生命和水果的樣子是怎樣的;有描寫各式各樣的高樓大廈,使我們知道中國的建築有多麼出名、偉大。真令人想看的是那幻象篇,因為它可以使人走進一個奇妙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無法存在一些物品一樣,讓人身臨其境,無法幻象到未來的世界是多麼美麗,多麼可愛,多麼環保```````
與書為友的日子,開闊了我的視野,陶冶了我的情操,走進了冰心的作品中。你就會知道很多關於冰心的事情,體會到了無論是她的問題小說,哲理散文,清晰的小詩,都以深刻的哲理,優雅的語言影響著我們,特別是她的著作《繁星`春水》;安徒生的童話,你看了就會邁進了他的童話世界,因為他的童話使人讀了神遊其中就會產生一種幻想,就在那時你最好寫一篇想像作文,因為那時的你正有靈感,寫出來的作文時最理想的,最真實的。書的好處有很多,我還是讓你自己去尋找吧````````
書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書是全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的用途是非常廣泛的。例如:那本閱讀課本,可以提高你的閱讀水平,也可以提高你的寫作水平,這本書可以一途兩用,比作文書還好;數學書識可以使你知道數學題的解答,還可以知道數學在歷史上的悠久,提高你對數學這門課程有了深刻的了解```````
現在,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盡管我的生活有多麼忙,我仍然不會減少看書的時間。書自然成了我的好朋友,,因為它的知識充實著我們的生活,我愛它——書,它給了我其樂無窮的生活,所以我與書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