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縣文化遺址
㈠ 河北省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河北省世界文化遺產有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長城、中國大運河。
一、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山莊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二、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三、清西陵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各庄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 離北京98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完工於民國四年(1915年),其間185年。是現存規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寢建築類型最齊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
四、長城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五、中國大運河
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
大運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縱貫在中國華北大平原上,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至今大運河歷史延續已2500餘年。
㈡ 易縣旅遊景點星月山
荊軻塔
荊軻塔位於易縣易州鎮荊軻山村西的荊軻山上,是一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塔始建於遼乾統三年,即公元1103年,明萬曆年間,清康熙、乾隆年間均進行過修葺,現塔旁還存有記述當時重修狀況的石碑,塔東側原建有聖塔院寺,現僅保留些遺跡,據縣志記載,塔西側土丘為荊軻衣冠冢,荊軻館也建於此地。[8]
狼牙山
狼牙山是座英雄的山,也是是座雄奇險峻、景色秀麗的名山。狼牙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 A A A 級旅遊景區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9]
狼牙山
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位於易縣城內的龍興觀遺址,是一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1200多年的滄桑。道德經幢,始建於唐開元26年(公元738年)。其時,唐玄宗李隆基認為老子是他的遠祖,故親自為「老子道德經」作注,並刻石立幢經傳後世。
紫荊關
紫荊關位於易縣西北45公里的紫荊嶺上,秦漢稱上谷關,東漢名五阮關,宋、金、稱金陂關,元代以後稱紫荊關,此關與居庸關、倒馬關合稱為「內三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
清西陵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距北京125公里。清西陵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 級旅遊景區。它是清朝四個皇帝陵、三個皇後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園寢的陵墓群。西陵的陵園建築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 殿宇千餘間,石建築和石雕百餘座,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種最齊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國兩千年來陵寢建築藝術最傑出的代表。
清西陵
戰國影視城
易縣影視城在易縣麻屋庄村112國道旁邊,易縣戰國影視城自1997年4月奠基至1998年完成了秦街、燕市、訓練場、古作坊、侯爺府、外城牆等為主的一期工程建設,是電影《荊軻刺秦王》的拍攝外景場地。
㈢ 河北有哪些名勝古跡
河北境內的歷史文物古跡遍布各地,有眾多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是河北千年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也是河北的重要旅遊資源。
河北6大旅遊景點名勝古跡:
1.西柏坡,紅色旅遊區:西柏坡位於河北省平山縣中部,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劉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進駐西柏坡。1948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前委和解放軍總部到西柏坡與中央工委匯合。在這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
㈣ 易縣友誼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沒有
朋友得了泌尿結石,請問飲食方面應注意什麼?
㈤ 易縣都有什麼旅遊景點
1.狼牙山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一定聽過的吧,嘿嘿.是紅色景區,我印象中是很美,但現在商業化太嚴重。狼牙上頂上,有一個望遠鏡,他告訴你跳崖地點在哪!2元/位/次。狼牙山紀念碑位置不是真正的跳崖地點,只不過它是主峰。推薦指數4顆星吧。
2.荊軻塔
荊軻塔又稱聖塔院塔,位於易縣易州鎮荊軻山村西的荊軻山上,是一處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塔始建於遼乾統三年,即公元1103年,明萬曆年間,清康熙、乾隆年間均進行過修葺,現塔旁還存有記述當時重修狀況的石碑,塔東側原建有聖塔院寺,現僅保留些遺跡,據縣志記載,塔西側土丘為荊軻衣冠冢,荊軻館也建於此地,這些又給古塔增添了悲壯的故事,美妙的傳說。
荊軻塔呢.最近在山腳下新建了公園,附近還有農家院,游泳池,度假村。
小時候經常去玩,不過說回來,就是一個塔。別的啥都沒有。不值得一去。推薦指數2顆星。
3.清西陵
來易縣當然少不了要去清西陵啊
清西陵是皇室陵墓群AAAA級景區
我老家就是清西陵的,這個必須去。尤其是夏天,去被盜的那個陵的墓室裡面,真冷!!!
陵的道路兩邊栽著幾百年的松樹,周圍一片嫩綠,特別涼快,特別愜意。推薦指數5顆星。
4,雲蒙山
國家級森林公園,這個沒去過,不過小時候聽說那邊還有狼呢!這個應該也值得去。推薦指數4顆星。
5.南湖
也叫安格庄水庫,易水湖,水量不小,水域面積也很大.避暑的好地方,前兩年的赤壁就是在這里拍的,據說當時拍電影的好多道具都還在。從初中去過一次,再也沒時間再去。推薦指數4顆星。
6.千佛山
據說千佛山也挺好玩,就是山水,沒別的。適合野遊。
㈥ 河北保定易縣有什麼著名景區
風景名勝
荊軻塔
荊軻塔又稱聖塔院塔,位於易縣易州鎮荊軻山村西的荊軻山上,是一處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塔始建於遼乾統三年,即公元1103年,明萬曆年間,清康熙、乾隆年間均進行過修葺,現塔旁還存有記述當時重修狀況的石碑,塔東側原建有聖塔院寺,現僅保留些遺跡,據縣志記載,塔西側土丘為荊軻衣冠冢,荊軻館也建於此地,這些又給古塔增添了悲壯的故事,美妙的傳說。
狼牙山
狼牙山覽勝.提起狼牙山,人們腦海里自然會浮現出59年前五勇士在此浴血奮戰抗擊日寇,舎身跳崖的英勇悲壯畫面。狼牙山不僅是座英雄的山,而且是座雄奇險峻、景色秀麗的名山。是省級愛國廣義教育基地和省級森林公園。
狼牙山坐落在易縣西部的太行山東麓,距縣城45公里處;由五坨三十六峰組成,主峰蓮花海拔1105米,西北兩面峭壁千仞,令人不寒而慄;東南兩面略為低緩,各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主峰,但「閻王鼻子」、「小鬼臉」等險要之處仍需貼壁而過,令人膽戰心驚。登高遠眺,群峰林立,崢嶸險峻,狀似狼牙,澗峽雲霧飄渺,神奇莫測。
狼牙山風光綺麗。「郎山競秀」為古易州十景之一,素有「北方小黃山」之稱。漫山遍布蒼松翠柏,流泉飛瀑,羊道曲折盤旋,山上有「仙人橋」、「飲虎池」、「攔馬牆」、「孫臏洞」和大型天然溶洞群等自然景觀。
老子道德經幢
老子道德經幢位於易縣城內的龍興觀遺址,1200多看的淪桑。
道德經幢,始建於唐開元26年(公元738年)。其時,唐玄宗李隆基認為老子是他的遠祖,故親自為「老子道德經」作注,並刻石立幢經傳後世。易縣道德經幢體積高大為八角柱體,漢白玉石質,由頂、身、座三部分組成,幢高4.29米,直經90厘米,每面寬40至42厘米不等。由兩塊大理石銜接雕成。幢身大安豎書「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經」各面鐫刻老子道德經計八十一章,文為蘇靈芝所書,其書法瀟灑飄逸中有鋼筋之力,端雅俊秀中有鐵骨之風,筆法流通。
在國內現存道藏1845卷中尚無皇帝御注本,此幢高大雄偉保存完好在國內第一,因而,此幢和龍興觀中幾統刻由省級上升為國家保護單位,易州道德經幢建築典朴,雕刻精細、遊客至此既可觀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賞古代書法之珍品,又可窺古代石刻、建築之奧秘,增長知識,陶冶精操場
紫荊關
紫荊關,位於易縣西北45公里的紫荊嶺上,秦漢稱上谷關,東漢名五阮關,宋、金、稱金陂關,元代以後稱紫荊關,此關與居庸關、倒馬關合稱為「內三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
紫荊關志原有東、西、南、北四門,南門稱為「南天門」,門額題「畿南第一雄關」,現已不存;北門即「河山帶勵門」保存完好,門額兩層。上題「河山帶勵」下題「紫荊關」,是紫荊關的精華部分;西門,「陽合門」原建有瓮城,現也不存,從關城的整體布局看,是以城內真武山為中心,城牆向四周延伸,形成四個半圓形。大城套著小城,這種獨具匠心的建築布局,進可攻,退可守,具有很高的軍事價值。
關外城建有三翼牆,以小盤石的瓦窯關的一段城牆保存最好。「萬里蜿蜒壁,千峰擁塞門」的紫荊關,是一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年古城燕下都
千年古城燕下都.從易縣城乘車向東南行駛8公里,一種奇特的景觀便會展現在眼前:在廣闊的原野上,一座座高大的黃土丘排列有序,巍峨壯觀。這里就是聞名遐邇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下都址。燕昭王建黃金台招賢納士和荊軻南渡易水刺秦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漫步在故城的小道上,二千多年前的瓦當碎片俯首皆是。登上故城中心的武陽台舉目遠眺,四周高大的建築群遺址和古墓群盡收眼底,燕下都當年宏偉規模和繁華景象可見一斑。
清西陵
位於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距北京125公里。是清朝四個皇帝陵、三個皇後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園寢的陵墓群。西陵的陵園建築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餘間,石建築和石雕百餘座,是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種最齊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國兩千年來陵寢建築藝術最傑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頃的保護范圍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後陵,4座王爺、公主、阿哥園寢,共14座陵寢和兩座附屬建築(永寺福、行宮)。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9位皇後、57位妃嬪、2位王爺、6位阿哥,共計78人。
陵區內矗立著千餘間宮殿建築和百餘座石建築,其建築形式和規制明顯地體現著封建社會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後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這些古建築環抱於蒼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競相崢嶸。還有五色祥雲縈繞的永寧山,綿綿屏立於陵寢之後。八功遙溯靈源的易水河緩緩流淌於大紅門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規模宏大,頗具氣勢。
其中規模最大的雍正泰陵,居於陵區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其餘各陵分布在東西兩側。泰陵的神道,由三層巨磚鋪成,兩邊蒼松翠柏,從南往北分布著40多項大大小小的建築。第一座建築物是進入陵區的一座聯拱式五孔橋,橋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築莊重、美觀,色彩調和。這三座石坊,都是五間、六柱、十一樓形式,用青花石築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獸等圖形,形態生動,被視為西陵建築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嘉慶的陵稱昌陵。昌陵和泰陵並列,其規模與泰陵不相上下。嘉慶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傳位給他時並為他在泰陵南一公里的地方,選好陵址。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鋪的是很貴重的黃色花斑石 ,石板上還帶有紫色花紋,光滑耀眼,好像是滿堂寶石。大柱包金飾雲龍,金碧輝煌。工藝精巧的道光陵稱慕陵。慕陵的特點是規模小,沒有方城、明樓、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築,但其工程重量之堅固,則超過泰、昌二陵。整個圍牆,磨磚對縫,干擺灌漿,牆身平齊結實。隆恩殿的建築工藝精巧,大殿全用金絲楠木,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開殿門,楠木香氣撲鼻而來。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內有龍,而且檁枋、雀替,也雕上游龍和蟠龍。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雲吐霧。崇陵是光緒的陵墓,在泰陵東5公里,是我國現存帝陵中最後的一座。整個陵區樹木茂盛,景色宜人。皇帝居住過的行宮古建築可接待遊人食宿。
大自然把陵區周圍山川河流也都賦予了一種特殊的靈氣,清朝末年泰寧鎮總兵陳增榮在筆書餘暇,雅愛山川秀麗,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荊關紫氣」、「拒馬奔濤」、「雲蒙疊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鍾」、「福山捧日」、「華蓋煙嵐」、「易水寒流」。正是由於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襯托出了「萬年龍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離開父祖,獨辟蹊徑,在易州境內首辟西陵,以圖大清江山萬代、歲遠天長。
1737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於泰陵地宮。後來,為使東陵和西陵香火永續,乾隆皇帝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以後的皇帝採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於清東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東陵界內的勝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與祖父康熙為伴,其子嘉慶在泰陵旁邊建了昌陵與祖父雍正相守。遵照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寢原建於東陵寶華峪,在歷經七年建陵大工完竣並葬入孝穆皇後以後,發現地宮內滲水不斷,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內選擇了一塊高平之地,將寶華峪陵寢建築拆除,到西陵營建陵墓。在隔咸豐、同治兩代皇帝後,光緒也將墳墓建在了西陵。
如果說西陵的輿地山川均為天造地設自然成趣,那麼,從建泰陵到崇陵竣工歷時185年之後,又形成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巧妙結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觀在陵寢建築中得到充分體現。正如孫鼎烈在《永寧山扈從紀程》中所說的那樣:「山勢自太行來,巍峨聳拔、脈秀力豐,峻嶺崇崗,遠拱於外,靈岩翠岫,環衛其間,迄下山崗無數,如手之有指,每兩崗間平坦開拓處,諸陵在焉,花之瓣.筍之籜,層層包護」,「龍蟠鳳翥,源遠流長,左右回環,前後拱衛,實如金城玉筍」。
㈦ 中國已有的文化遺址
1.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2.頤和園位於北京西郊,是一座擁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古典園林。它是清朝皇室在京城的夏宮,也是皇家避暑、游覽、做壽的皇家花園。頤和園為歷代皇家經營了800餘年,規模宏大,總面積為290公頃,共有殿堂樓閣、亭台水榭3000餘間,全園布局可分為行宮區和風景游覽區兩大部分。舊稱「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慈禧太後挪用北洋水師經費500萬兩白銀重建,改名「頤和園」,耗銀3000萬兩,歷時十年。 3.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與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佔地面積極分子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980餘座,有屋8700餘間,建築面積15萬平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傑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天壇位於北京天安門的東南。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壇,此處就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並改名為「天壇」。 5.周口店猿人遺址是中國人民引以自豪的原始文明的聖地。它的發現,把北京的文明史從3000年推到60萬年前。周口店位於北京西南的龍骨山下,西北群山環抱,東南沃野千里,周口河蜿蜒向南流淌。60萬年前,我們的遠祖「北京人」就在這里居住、生息、繁衍。 6.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是清王朝皇室的陵墓群。有帝陵五座——孝陵(順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豐)、慧陵(同治)。後陵五座,妃園寢五座,公主陵一座。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後,136位妃嬪,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有單體建築580座,神道總長14500米,陵園面積為78平方公里。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是清王朝皇室的陵墓群之一。有帝陵四座——泰陵(雍正)、昌陵(嘉慶)、慕陵(道光)、崇陵(光緒)。後陵三座,妃園寢三座,王公、公主園寢四座。共十四座,葬七十六人。陵園建築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餘間,石建築和石雕百餘座,大部都保存完好。這是一片丘陵地帶,樹木茂盛,景色宜人. 7.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 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8.山西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個,佛雕51000多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千佛洞、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9.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10.泰山是我國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山,為五嶽之尊,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11.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佔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12.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成為中華民族的又一象徵。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受世界保護的人類自然遺產名錄。 13.皖南古村落 西遞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南部,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4.蘇州古典園林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乃「園林之城」,素以眾多精雅的園林名聞天下。蘇州古典園林歷史綿延2000餘年,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她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展示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實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15.廬山 廬山又名匡山,或匡廬,位於江西九江市南。北臨長江,東瀕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美剛柔相濟,自古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相傳,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以草廬為舍,故名。 16.武夷山 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縣城南15公里,方圓60平方公里,四面溪谷環繞,不與外山相連,有「奇秀甲於東南」之譽。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襯著清澈的河水,構成一幅奇妙秀美的景觀。 17.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後,多稱其為「龍門」。這里地處交通要沖,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游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的岩體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 18.武當山古建築群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即北武當,與峨眉山、青城山齊名,是著名的道教聖地。相傳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飛升,武當意為「非真武不足當之」。這里還是武當拳術的發源地。 19.武陵源 武陵源風景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脈中,由四大各具特色的風景區組成——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索溪峪、天子山、楊家界三個自然保護區。方圓369平方公里,屬張家界市管轄。 20.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始建於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一個有1600餘年歷史的曠世奇葩 21.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俑雕塑和製作的工藝,是中國和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寶,宣示著我泱泱中華的古老文明。 22.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於中國西南部重慶市的大足等縣境內,這里素有「石刻之鄉」的美譽。大足石刻最初開鑿於初唐永徽年間(公元649年),歷經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於兩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亦有所增刻,最終形成了一處規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與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和莫高窟相齊名。 23.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西南20公里處。峰巒疊翠,古樹參天,蔚然深秀。這座山以「幽」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其著名景區天師洞一帶,周圍青山四合,儼然如城,故名青城。都江堰是我國古代創建的一項聞名中外的偉大的水利工程。在四川灌縣城西岷江上游。 24.峨眉山--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坐落在樂山市峨眉山東麓的棲鸞峰,依凌雲山的山路開山鑿成,面對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匯流處,造型庄嚴,雖經千年風霜,至今仍安坐於滔滔岷江之畔。又名凌雲大佛。「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是大詩人李白贊美峨眉山的詩句。峨眉山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國仙山而馳名中外,美麗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完美結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贊譽。 25.黃龍 黃龍風景名勝區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於世。巨型地表鈣華坡谷,如一條金色長龍,蜿蜒於原始林海和石山冰峰之間,構成奇、峻、雄、野的環境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之譽,是我國唯一的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 26.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始建於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坐落於玉龍雪山腳下的金沙江畔,古城東南是數十里良田闊野。形狀如同一塊碧玉大硯,所以取名大研鎮(硯與研同音)。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麗江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7.布達拉宮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位於拉薩市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布達拉宮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成為世所公認的藏民族的象徵。 28.「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 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 29.九寨溝被當地藏民尊為神山聖水。海拔4000米以上的尖峭雪山的雄奇之美與多姿多彩的秀水的絢麗之美並存。它以高原鈣華湖群、瀑群和灘流等水景為主體的神氣風貌,被東方人譽為「人間仙境」,被西方人比作「童話世界」。九寨溝的湖水清澈透底,純凈碧澄,色彩斑斕。藍天、白雲、雪山、樹影、泉華給湖泊染上恬美之色,形成層次豐富的組畫。隨著季節、光照、環境的變化,景區會呈現出不同的韻致。九寨溝高高低低、緩緩急急的瀑布也美不勝收
㈧ 河北省世界文化遺產
一、長城
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河北省是中國現存長城最多的省份,境內存有的各個朝代的長城,以明代長城最為著名,可以說,明代長城的精華在河北。
河北明長城東起山海關老龍頭,西至懷安馬市口,全長2000多公里,是現存長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區段,全線有關隘、敵樓、戰台、邊門、烽火台等不計其數。
(8)易縣文化遺址擴展閱讀:
如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一)申報雙遺產,自然遺產項目之審查首當其沖。按照2005年2月通過的《世界遺產公約實施操作指南》(修訂)規定,文化遺產六條評審標准和自然遺產四條評審標准已合並為十條,即原主要適宜於自然遺產的完整性原則現在也適用於文化遺產,這更增加了申遺難度。
《國家預備名錄》指出,申遺項目如確實同時符合雙遺產標准,應先按自然遺產申報,而申報則要求遺產地屬於原物、原生狀態、原始環境,申報成功後更要永久保持其真實性、完整性和規范性。
(二)申報雙遺產應選好對接標准。經「世界遺產專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官員賴斯先生初步確認,五台山至少符合世界遺產的三項評定標准,完全具備申報世界雙遺產的條件」,即:
1、文化遺產評定標准第二條: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設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2、文化遺產評定標准第四條:可作為一種建設或建設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3、自然遺產評定標准第二條: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
4、另符合文化遺產評定標准第五條之半條: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
所以,自然遺產評定標准第二條究竟與文化遺產評定標准之第二、四條之間哪條更能互補雙贏,頗值考量。
(三)剔除觀念誤區,力避貪多求濫。編寫申遺文本應突出最強項並說透寫清,即選准某一項就充分展開論證,並利用國際比較學,通過列表比較、分析論證等方式,對世界同類遺產進行直觀類比,以凸現優勢。
(四)繼續重視自然遺產的申報。賴斯先生指出,中國在世界遺產中有特點的地方是雙遺產。目前世界遺產分布不均,且文化遺產偏多而自然遺產偏少,所以自然遺產的申報相對占優勢。但是申報必須有細致、科學、扎實的基礎作為支撐,做到既要充分調查,更要科學評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文化遺產
㈨ 易縣有什麼旅遊景點
易縣,古稱易州,西倚太行山脈,東臨冀中平原,因境內有易水而得名.總面積為2534平方公里,總人口為53萬人,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境內山川秀麗,特產富饒,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待開發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現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多種,尤其「七石一沙」儲量最為可觀(即金礦石、花崗石、石灰石、白雲石、 大理石、蛭石、麥飯石和建築沙),適宜於礦業和建材業的發展。全縣有大、 中、小型水庫27座,拒馬河、南易水、北易水、中易水、 漕河5條河流橫貫全縣,豐富的水利、水能資源帶來灌溉、水電和水產養殖之利。18. 67萬公頃廣闊的山場,為林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悠久的歷史,秀麗的山川, 清西陵等眾多的名勝古跡,構成了特有的旅遊資源優勢。易縣雖屬山區,但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鐵路、公路齊備,京源鐵路從北部穿過,高易鐵路與京廣鐵路相連。公路四通八達,京廣西線、津同、易保、易定、泥嶺、良川等主要干線交匯於縣城,鄉村公路縱橫交錯。能源供應充裕,通過對小水電站的開發建設,已形成了既與國家大電網相連、又相對獨立自成體系的供電網路。該縣是全國電氣化縣之一。通信設施完備,萬門程式控制電話已與全國連網,近年內交換能力將達到3萬門以上。易縣初步形成了種植業、林果業、畜禽水產養殖業、礦產建材業、機械製造、副食加工、能源工業、工藝美術、建築業、旅遊十大骨幹行業。為促進經濟發展,該縣依據「穩一進二興三」的戰略方針, 科學地制定了《易縣國民經濟「九五」規劃》,規劃設計了120萬千瓦發電廠、60萬噸水泥廠,北方石材基地等幾十項重點建設項目。該縣成立了項目辦、外資辦、 招商局及「三區一帶」開發管委會等部門及服務機構,並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橫向聯合的若干規定》、 《關於引進人才、技術、項目、資金的若干規定》、《關於外商來易投資的若干規定》等優惠政策。 易縣轄8個鎮、18個鄉、1個民族鄉:易州鎮、梁格庄鎮、西陵鎮、裴山鎮、塘湖鎮、狼牙山鎮、良崗鎮、紫荊關鎮、橋頭鄉、白馬鄉、流井鄉、高村鄉、高陌鄉、大龍華鄉、安格庄鄉、凌雲冊回族滿族鄉、西山北鄉、尉都鄉、獨樂鄉、七峪鄉、富崗鄉、坡倉鄉、牛崗鄉、橋家河鄉、甘河凈鄉、蔡家峪鄉、南城司鄉。風景名勝荊軻塔又稱聖塔院塔,位於易縣易州鎮荊軻山村西的荊軻山上,是一處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塔始建於遼乾統三年,即公元1103年,明萬曆年間,清康熙、乾隆年間均進行過修葺,現塔旁還存有記述當時重修狀況的石碑,塔東側原建有聖塔院寺,現僅保留些遺跡,據縣志記載,塔西側土丘為荊軻衣冠冢,荊軻館也建於此地,這些又給古塔增添了悲壯的故事,美妙的傳說。狼牙山覽勝.提起狼牙山,人們腦海里自然會浮現出59年前五勇士在此浴血奮戰抗擊日寇,舎身跳崖的英勇悲壯畫面。狼牙山不僅是座英雄的山,而且是座雄奇險峻、景色秀麗的名山。是省級愛國廣義教育基地和省級森林公園。狼牙山坐落在易縣西部的太行山東麓,距縣城45公里處;由五坨三十六峰組成,主峰蓮花海拔1105米,西北兩面峭壁千仞,令人不寒而慄;東南兩面略為低緩,各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主峰,但「閻王鼻子」、「小鬼臉」等險要之處仍需貼壁而過,令人膽戰心驚。登高遠眺,群峰林立,崢嶸險峻,狀似狼牙,澗峽雲霧飄渺,神奇莫測。狼牙山風光綺麗。「郎山競秀」為古易州十景之一,素有「北方小黃山」之稱。漫山遍布蒼松翠柏,流泉飛瀑,羊道曲折盤旋,山上有「仙人橋」、「飲虎池」、「攔馬牆」、「孫臏洞」和大型天然溶洞群等自然景觀。老子道德經幢位於易縣城內的龍興觀遺址,1200多看的淪桑。道德經幢,始建於唐開元26年(公元738年)。其時,唐玄宗李隆基認為老子是他的遠祖,故親自為「老子道德經」作注,並刻石立幢經傳後世。易縣道德經幢體積高大為八角柱體,漢白玉石質,由頂、身、座三部分組成,幢高4.29米,直經90厘米,每面寬40至42厘米不等。由兩塊大理石銜接雕成。幢身大安豎書「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經」各面鐫刻老子道德經計八十一章,文為蘇靈芝所書,其書法瀟灑飄逸中有鋼筋之力,端雅俊秀中有鐵骨之風,筆法流通。在國內現存道藏1845卷中尚無皇帝御注本,此幢高大雄偉保存完好在國內第一,因而,此幢和龍興觀中幾統刻由省級上升為國家保護單位,易州道德經幢建築典朴,雕刻精細、遊客至此既可觀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賞古代書法之珍品,又可窺古代石刻、建築之奧秘,增長知識,陶冶精操場紫荊關,位於易縣西北45公里的紫荊嶺上,秦漢稱上谷關,東漢名五阮關,宋、金、稱金陂關,元代以後稱紫荊關,此關與居庸關、倒馬關合稱為「內三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紫荊關志原有東、西、南、北四門,南門稱為「南天門」,門額題「畿南第一雄關」,現已不存;北門即「河山帶勵門」保存完好,門額兩層。上題「河山帶勵」下題「紫荊關」,是紫荊關的精華部分;西門,「陽合門」原建有瓮城,現也不存,從關城的整體布局看,是以城內真武山為中心,城牆向四周延伸,形成四個半圓形。大城套著小城,這種獨具匠心的建築布局,進可攻,退可守,具有很高的軍事價值。關外城建有三翼牆,以小盤石的瓦窯關的一段城牆保存最好。「萬里蜿蜒壁,千峰擁塞門」的紫荊關,是一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古城燕下都.從易縣城乘車向東南行駛8公里,一種奇特的景觀便會展現在眼前:在廣闊的原野上,一座座高大的黃土丘排列有序,巍峨壯觀。這里就是聞名遐邇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下都址。燕昭王建黃金台招賢納士和荊軻南渡易水刺秦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漫步在故城的小道上,二千多年前的瓦當碎片俯首皆是。登上故城中心的武陽台舉目遠眺,四周高大的建築群遺址和古墓群盡收眼底,燕下都當年宏偉規模和繁華景象可見一斑。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的梁各庄西永寧山下。清西陵是清朝皇室的陵墓群之一,在北京以西約120公里處。陵區西依紫荊關,南臨易水河,與狼牙山隔水相望。陵區的四周層巒疊嶂,松柏蔥蘢,景色清幽,十分雅緻。清朝的帝陵在關內分為兩地,遵化縣陵區位於京城以東,稱為東陵;易縣陵區位於京城以西,稱為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