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鎮遺址
1. 光武鎮的人文歷史
光武境內現有新陽城、皇家廟、四門八古堆等重點文物遺址和劉秀廟、象鼻井、千年古槐等八大人文景觀。
2. 隴山的文化歷史
這里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是歷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鎮,也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遺存具有「古」、「貴」、「多」的特點。南部被譽為黃土高原上一顆綠色明珠的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西北地區重要水源涵養林基地和自治區風景名勝區。中部以固原博物館為中心的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等構成的文化旅遊區。
東漢建武二年(26),赤眉義軍引兵欲西上隴。時隗囂據天水,遣部將楊廣迎擊,破之。建武六年(30),漢光武帝派遣耿弇、蓋延等七將軍,從隴道伐蜀,隗囂發兵反漢,使部將王元據隴坻,伐木塞道,諸將與隗囂戰,大敗,各引兵下隴。建武八年(32),來歙襲取略陽,隗囂使王元拒隴坻,行巡守番須口,王孟塞雞頭道,牛邯軍瓦亭。以上數處,皆隴道要口也。囂悉眾圍略陽,不克。帝尋部分諸將,數道上隴,略陽圍解。永和五年(140),於扶風、漢陽築隴道塢三百所,置屯兵以備羌亂。既而羌入武都,燒隴關隴關,即大震關。永初以後,群羌擾亂,屢斷隴道,窺三輔。
東晉義熙八年(412),後秦高祖姚興分遣諸軍擊楊盛於仇池,興自雍赴之,與諸將會於隴口即隴關之口。
北魏正光五年(524),莫折念生在秦州發動關隴起義。李苗言:隴賊猖狂,利於疾戰。如令隴東不守,軍敗散時元志將兵軍,則兩秦遂強謂秦州及南秦州也。見上沿革。時南秦州民張長命等,亦據城應賊。故雲兩秦,三輔危弱,國之右臂,於斯廢矣。未幾,念生遣其弟天生將兵下隴,與元志戰於隴口。志敗保岐州,賊勢遂熾。明年,崔延伯破天生於黑水,追奔至小隴,岐、雍、隴東皆平。會將士稽留采掠,天生遂塞隴道,由是諸軍不得進。孝昌二年(526),念生以秦州降。蕭寶寅使元修義西進。修義停軍隴口,久不前。念生遂復叛。
隋義寧初,李世民破薛仁杲於扶風,追奔至隴坻。唐貞觀二十年,車駕逾隴山,幸靈州,撫定敕勒諸部。
3. 中國有哪些城市的命名是用皇帝年號的
1、福建建安縣(現建甌市)
「建安」為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建安縣最初於東漢建安元年設置(治所在今福建建甌縣松溪南岸)。漢末天下大亂,先後在閩地設立三縣為建安、南平、漢興,意寓——建安初年,平定南方,漢室復興。1913年,並建安、甌寧縣合為建甌縣,1992年10月撤縣建市。
2、安徽至德縣
至德縣地處安徽省南部,長江以南,相傳為舜躬耕之地,堯訪舜時由此渡河,留下眾多遺址和傳說,至德縣城遂稱「堯渡」。至德縣的得名於唐肅宗李亨的年號。
唐至德二年(757年),刺史宋若思奏析鄱陽、秋浦縣地置至德縣(治所今安徽東至縣梅城鎮),屬宣城郡。 1959年5月15日,撤銷東流縣、至德縣,合並組建東至縣,至德縣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3、江蘇寶應縣
寶應縣,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位於江蘇省中部。寶應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安宜縣。公元762年,境內獲「八寶」獻於皇帝,唐肅宗李豫視為定國之寶,遂改上元三年為寶應元年,賜安宜縣名為「寶應」。
4、江西興國縣
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的興國縣,是著名的將軍縣,全縣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的開國將軍就有56名。興國縣建縣始於三國,吳嘉禾五年置平陽縣,北宋大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以年號「太平興國」為縣名,至今已有近1800多年的歷史。「太平興國」為宋太宗趙光義的年號。
5、陝西淳化縣
淳化縣古屬雲陽,商代的雲陽氏就曾在今淳化縣北建妘氏國。北宋淳化四年,於梨園鎮(今淳化縣城)建縣,修復唐代梨園舊城為縣城,以淳化年號為縣名。「淳化」也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年號。
4. 光武鎮不是光武帝的老家嗎,那為什麼呢,年號命名高分求詳解!!
劉秀與光武鎮的歷史 文 / 肖冰
——追溯歷史悠久的光武鎮系列 在界首采訪的報道「石人一出天下反」系列雖然已劃上了句號,但在界首卻成了街頭荼余飯後人們的談資,已掀起了一股尋找追憶慷慨悲歌英雄劉福通的熱潮。劉福通的報道不僅得到了史學界的公認,也得到了當地市民的歡迎。在當地的電話亭報攤上,潁州晚報一時成了洛陽紙貴。攤主告訴記者,每個星期二登載的關於界首劉福通報道,當天上午就賣完了,有幾位老年人還留下一元錢預先購買。末了攤主笑笑說,他們主要是怕我不給留報紙,擔心賣完買不到。還有一位界首市民打來電話說,他與劉福通第三十六世後裔劉飛在一起相處十幾年,從來不知道他這位好友竟是劉福通的後裔。看了潁州晚報的報道才知道,他為擁有劉飛這樣的朋友很高興。
在我做完最後一期劉福通時,接到了在太和退休60多歲的劉言聞老人電話。他說自己是跟隨父親從界首搬出去的,當時年齡小對先祖的情況什麼都不知道。看了關於劉福通的報道,他也不知道與劉福通後裔是否同祖。他父親叫劉秉乾已去世多年,父親在世時一直沒有向他說過祖上的事,但卻給他留下一件龍鳳瓷壇,系明朝文物。這件文物當時父親什麼也沒說,不知道是祖傳的還是父親購買的。如果是祖傳的是不是劉福通擁立小明王韓林兒留下的文物,這些劉言聞老人都不清楚。為此,我與攝影記者商量讓給拍一張照片,得到了老人的同意。但由於我沒有在手機上儲存,僅把電話號碼告訴了攝影記者,後攝影記者不慎將電話號碼遺失便失去了聯系,以至沒有拍成這件帶龍鳳圖案的瓷壇文物,時至今日還引為遺憾。
而更讓我感動的是在做劉福通系列報道時,得到了界首史學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界首地誌辦史雲桂、曹挺、劉華?馬文娟、趙冰等人不辭辛苦地奔波幫忙並贈送資料,讓我感激不盡。這些資料彌補了許多歷史的不足,尤其是關於七八十年代劉福通家史及出土文物的記載資料,多是已逝世的原界首縣副縣長丁香甫和原界首縣政協副主席郝心恆兩人所挖掘並進行整理的。
而界首縣政協副主席郝心恆整理編撰的《界首縣文物志》一書讓我受益匪淺,其中就有他本人收集的關於劉福通籍貫傳說等寶貴資料。同時,還感謝界首市人民政府及界首市政協1996年聯合編撰的《紅巾軍領袖劉福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這本匯聚了元史、明史專家研究的成果給我們帶來了關於劉福通的許多新觀點,對阜陽人劉福通重新給予了定位,這些客觀而新穎的史料令我耳目一新,也是我寫劉福通所要表達的宗旨。
在「石人一出天下反」系列還沒有結束之際,又接到了界首史學家電話,建議我寫一寫界首市的光武鎮。建議寫作的理由是界首10處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光武鎮有其四,其中一處新陽城遺址還是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同時,光武鎮也是全國惟一一處以皇帝年號命名的城鎮。聞之也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初步翻閱關於界首市的縣志資料,發現位於界首西北部的光武鎮境內確實明不虛傳。界首市許多歷史上的古跡遺址幾乎都在其西北部的光武鎮及其附近相鄰的地帶,不僅是古跡遺址豐富,而且這地方出土文物也占界首市的四分之一。
2005年8月10日,我們一行來到了聞名遐邇的光武鎮。在一天的采訪中,得到了光武鎮領導的支持,並安排了一輛汽車給我們使用。同時鎮政府辦公室的徐良則全程陪同我們采訪,對各處遺存的古跡遺址以盪然無存的遺址傳說地也進行了初步考察。
歷史悠久的光武鎮
光武鎮歷史充斥著太多的金戈鐵馬,細細翻開,幾乎每一個故事都回盪著驚心動魄險象環生的血腥殺戮。西漢末年天下大亂,王?部將一路追殺劉秀,漢光武帝劉秀逃難至界首,在每一次危極關頭總能化危為安。險象環生的情節成為人們追求刺激閱讀的快感,而真正給人們帶來兵焚的災難常常被人們所遺忘。遺忘了,歷史就變得獰厲、粗糙。今天帶你走近的光武鎮,曾讓我們痴迷了1900多年前的傳說故事,就是西漢末年曾經給我們先輩帶來災難的那段歷史。在遠古阜陽大地上演的那段歷史,從東漢劉秀建國建武元年開始(公元25年),至今天已達1980年之久。貼吧找的答案,採納吧!
5. 這個小鎮是真牛,懂點歷史的人,看了名字都得服
不知道從多久起,中國文化血脈傳承著「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中國特色書寫規矩,換句話說就是,飯可以亂吃,但話不能亂說,負責後果很嚴重。
特別是秦始皇確立皇權至上後,對於君主更是必須避諱,漢明帝叫劉庄,它要求把《莊子》一書改稱為《嚴子》,秦始皇的父親名子楚,於是把楚地改為「荊」。
而對於避諱這件事,歷朝歷代都是按照最高懲戒處罰,視為王朝的頭等大事,犯事者往往被扣上謀反的帽子,輕者受牢獄之苦,重者株連九族。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中國安徽省就有個小鎮的居民敢說自己的所居住的地方叫「光武鎮」,直接用東漢開國皇帝的謚號當鎮名,並且當地人口口相傳,這名字是東漢皇室特批,當年漢光武帝落難於此,我們救了他,所以我們能用這兩個字,都幾千年了!
然而翻開史書,漢代正史中並沒有相關記載,僅有的記載出現在幾千年之後的《乾隆潁州府志》中:光武廟集,在太和縣西北七十里,出現了這個鎮名。
為此我對當地居民說的話,還懷疑過很長時間,認為這都是當地居民自己編的,純屬吹牛的成分,因為東漢代這個名字,恐怕全村的人活不過第二天。
但是當我在網上查閱時候,發現這個地方在1963年曾出現過大規模的考古發現,證明此地曾是新陽縣遺址所在地。
根據對遺跡牆磚的檢測,能夠斷定是漢代的東西,專家還進一步評估出這里曾是一座規模宏偉的縣城,除此之外還發現了皇家廟、四門八古堆等漢代遺跡。
其規模與制式更是符合漢代皇家規格,要是這里跟漢代皇室沒淵源,在等級森嚴的古代,不可能出現這些東西,出現的話,可是謀反的大事件。
再按做對傳說一般的解釋,傳說大多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演繹,我對當地人傳說的漢光武帝劉秀曾落難於此,承業過後曾安頓姨娘在這里的傳說,其後人特批他們能用」光武「二字當鎮名,選擇信了。(袁載譽)
小袁讀史自己微信公眾號:xyds26
配圖來源網路
參考文獻:《乾隆潁州府志》
6. 阜陽有文物保護單位掛牌的文化古跡有哪些
序號 名稱 年代 類別 地址 公布時間
1 尉遲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古遺址 安徽省蒙城縣 2001年6月
2 蒙城萬佛塔 宋 古建築 安徽省蒙城縣 2006年5月
(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四·九」暴動舊址 1928年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阜陽市行流集 1981年9月8日
2 資福寺 清 古建築 阜陽市大寺街 1998年5月4日
3 阜陽文峰塔 清 古建築 阜陽市城南 1986年7月3日
4 程文炳宅 清 古建築 阜陽市潁東區 1986年7月3日
5 太和縣文廟大成殿 明 古建築 太和縣城關 1989年5月27日
6 太和城關清真寺 明、清 古建築 太和縣城關 1981年9月8日
7 灰角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古遺址 太和縣苗集鎮 1981年9月8日
8 倪邱集遺址 殷 古遺址 太和縣倪邱集 2004年10月28日
9 徐氏宗祠暨楊虎城在太和舊址 清 古建築 太和縣 2004年10月28日
10 管鮑祠 清 古建築 潁上縣城北郊 1998年5月4日
11 尤家花園及故居 清至民國 古建築 潁上縣 1998年5月4日
12 老邱堆遺址 殷 古遺址 臨泉縣流鞍河 2004年10月28日
13 新陽城遺址 秦漢 古遺址 界首市光武鎮 2004年10月28日
14 臧家公館 清 古建築 界首市 1981年9月8日
15 運河橋 清 古建築 阜南縣三塔鎮 2004年10月28日
16 賀勝台遺址 商周 古遺址 阜南縣黃崗鎮 2004年10月28日
17 「伍奢冢」遺址 新石器—漢 古遺址 利辛縣 1998年5月4日
18 捻軍會盟舊址 1855年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渦陽縣城關山西會館 2004年10月28日
19 新四軍四師司令部舊址 1939年—1941年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渦陽縣新興集 2004年10月28日
20 天靜宮遺址 宋 古遺址 渦陽縣閘北鎮 2004年10月28日
21 北平城遺址 漢 古遺址 渦陽縣 1998年5月4日
22 萬佛塔 宋 古建築 蒙城縣城關 1998年5月4日
23 蒙城文廟 清 古建築 蒙城縣城關 200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