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小茨溝遺址

小茨溝遺址

發布時間: 2021-02-27 08:26:26

Ⅰ 商洛好玩的地方 商洛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商洛文物古跡、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有古遺址古建築等文物保護點1200多處,其中省以上文保單位20多處。洛南舊石器地點群被評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東龍山夏商周遺址被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列為「文化分期與年代測定」專題。洛河元扈山「倉頡授書處」摩岩石刻表明這里是文字的發祥之地。藍關遺址、武關遺址、商鞅封邑遺址和「闖王寨」、「生龍寨」遺址。漢代的四皓墓、隋代的文廟、唐代的豐陽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廟、明代的商州城隍廟和龍山雙塔、清代的會館群成為人們參觀與憑吊之地。

金絲峽景區(AAAAA)
金絲峽景區,位於商洛市商南縣東南部新開嶺腹地。距商南縣城40千米,距金絲峽鎮18千米。景區內有白龍峽、黑龍峽、青龍峽、石燕寨和丹江源五大景區,一百多個景點,峽谷總長度20.5千米,縱深10多千米。2015年10月,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同時為國家地質公園,是秦嶺地區罕見的而且是最完整的嶂谷地質構造。

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AAAA)

陝西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所管轄陝西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秦嶺南坡的柞水縣營盤鎮,海拔1000—2802米,總面積2123公頃,距西安42千米,秦嶺長隧穿腹而過,S102省道直達公園門口。茂密的原始森林,潭溪瀑布,獨特的峽谷風光,罕見的石林景觀,以及秦嶺冷杉、杜鵑林帶、高山草甸和第四紀冰川遺跡所構成的特有的高山景觀造就了中國少有的景觀多樣性與獨特性匯聚一園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山陽縣境內,距縣城40千米,總面積4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73.98米,有天竺峰、秀女峰、摘星峰等12奇峰,黑龍洞、朝陽洞、穿心洞等24洞,三里峽、七里峽石峽線天,閻王碥、刀背梁,三百萬年前形成的冰臼群和第四紀冰川地質奇觀等景點。天竺山有華山松、冷杉、高山杜鵑、紅豆杉、銀杏等珍稀植物200餘種,金錢豹、林麝、果子狸、豹貓、金雕等珍奇野生動物40餘種,有靈芝、天麻、黨參、何首烏、百步還原草、百合、朱苓、黃連等珍稀中草葯500餘種。

柞水溶洞景區(AAAA)
柞水溶洞共有大小溶洞117個,已探明的大型溶洞約18個,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溶洞9個。景區內廣泛分布著地史時期形成的多種類型地質遺跡,大小各異、景觀奇特的溶洞景觀,千姿百態的地表地下岩溶地貌,反映了新近紀晚期至第四紀之間秦嶺地殼多期間歇性抬升的演化過程,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結構和洞府桃源的地質遺跡被地質學家譽為「北國奇觀」,是陝西乃至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溶洞群,也是中國小區域內岩溶地貌體系最完整的地點之一。景區先後榮獲國家級地質公園、全國名洞、中國大學生最喜歡旅遊目的地、省級風景名勝區等殊榮。

商洛塔雲山景區(AAAA)
塔雲山乃馳名秦、鄂、川、豫等地的道教名山,位於鎮安縣城西35千米的柴坪鎮境內,規劃面積36.9平方千米,分為過風埡門戶區、天池埡休閑娛樂區、金頂道教體驗區三個片區。主峰金頂海拔1665.8米,曾稱「塔兒山」,清代鎮安進士晏安瀾改名為「塔雲山」。塔雲山道教古建築群建於明正德年間(1505—1521年),由一館、一塔、一廟、一堂、九殿組成,風格古樸而清雅,清乾隆以來曾五次對塔雲山古建築進行修葺,為省級二級文物保護單位。塔雲山不僅具有厚重久遠的道教文化,而且擁有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鎮安舊志稱其為「邑西仙境」。

商洛丹江漂流景區(AAAA)
西北第一漂——丹鳳丹江漂流,位於秦嶺南麓的丹鳳縣,距離西安146千米,滬陝高速、西合高速、312國道皆可直達景區,交通便捷,景區山高水闊,景色秀麗,自然保護完整,是理想的休閑旅遊勝地。丹江漂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牧、白居易、王禹偁及當代著名作家姚雪垠、賈平凹都曾漂流丹江,並留下眾多贊美詩篇,丹江漂流全長8千米,從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登舟處的船幫會館至月日灘龍頭山景區,途經野狼窩子、鎮江浪石、金雞雄冠、駝峰野牧、月日險灘等景點。

商南闖王寨旅遊景區(AAA)
闖王寨景區包括2001年啟動建設的闖王文化遺址景觀為主題的闖王寨核心景區和2006年啟動建設以茶文化體驗觀光為主題的泉茗度假區,同時開發建設闖王文化廣場,富水至王家樓十里長街明清古鎮,古墓溝漢墓群生態觀光園和靈芝愛情公園等園區。其中泉茗度假區佔地600畝,闖王寨核心景區規劃面積3.5平方千米,古墓溝生態觀光園佔地1000畝。

木王國家森林公園(AAA)
木王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鎮安縣,總面積3616公頃,最低海拔1350米,最高海拔2601.6米,森林覆蓋率達98.3%,負氧離子濃度50000個/立方厘米。生長著種子植物1300餘種,有紅豆杉、連香樹、水青樹、秦嶺冷杉等國家保護樹種30餘種;棲息著野生動物200餘種,有羚牛、雲豹、金雕、黑熊、大鯢等國家保護動物10餘種;也是大熊貓的潛在棲息地。有「植物的世界、動物的王國」之美稱。木王國家森林公園的旅遊資源濃縮秦嶺旅遊資源的精華,有3河、9溪、18瀑、36潭、72峰、108個主要景點,分為鷹嘴峰、四海坪、雙頭馬、茨溝四大各具特色的景區。

山陽月亮洞旅遊區(AAA)
月亮洞風景區位於山陽縣城西南50千米處的楊地鎮,總面積約30平方千米,近50處景點可供遊人參觀,自然景觀以雄、險、奇、幽、秀之譽聞名。景區由夾石峽峽谷瀏覽區、月亮洞溶洞景觀區、駱駝峰鄉村旅遊區、腰坪水上游樂區和金錢河漂流帶構成。核心景區月亮溶洞,位於峽谷離地三百米的半山腰之間,相傳洞深4千米,9層洞天,洞中有山,山中有洞,石鍾乳、石筍、石林、石幔,千姿百態。

柞水終南山秦楚古道旅遊區(AAA)
秦楚古道旅遊區位於秦嶺南麓柞水縣,曾為長安通往金州(安康)的交通要道和樞紐,素有「秦楚咽喉」,「終南首邑」之稱。秦楚古道旅遊區南起花門樓,北至天都池,全長15千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自然形成了十分明顯的南北自然風景。沿途有溪流瀑布、高山草甸、冰川遺跡和雷劈石、紅樺林、苦竹海、杜鵑林等難得一見的高山景觀,還有趙匡胤耍錢場、王跛子店、花門樓遺址等許多人文景觀遺跡。

商州區牧護關滑雪場旅遊景區(AAA)
牧護關滑雪場位於商洛市商州區牧護關鎮天屏溝生態旅遊娛樂區內。這里地處秦嶺之巔,距西安繞城高速58千米,距商洛市區46千米。牧護關屬黃河流域,暖溫性山地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0.3℃,夏季平均氣溫約26℃,冬季0℃以下時間長達85天。植被覆蓋率85%以上,生長著數百種草木本植物。春夏山花爛漫,百花爭艷;秋天滿山紅便;冬天雪景飄浮雲端,好一幅銀裝素裹的美麗畫卷。景區內生態環境十分優越,風光秀麗,泉水清澈,峰岩競秀,樹木繁茂,花草林立,是你理想的避暑休閑娛樂聖地。

洛南老君山旅遊景區(AAA)
老君山旅遊風景區位於西嶽華山之陽,陝西省商洛市洛南縣巡檢鎮,與310國道、隴海鐵路相接,相傳太上老君在此修煉成仙,故而得名。老君山留有老君廟、玉皇殿等名勝景觀,塑有太上老君像、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牌位供香客朝拜,千百年來一直為道教信眾朝聖之所。老君仙洞中現有天然溶柱形成的「聖君卧榻、系牛柏、煉丹爐、塔林、高山飛瀑、天門、青牛、豆腐坊」等道教信物。老君山旅遊風景區佔地面積15000餘畝,開發區域68平方千米。

山陽縣漫川古鎮景區(AAA)
漫川關鎮位於陝西東南部最頂端,距縣城僅40千米(高速路),與湖北鄖西上津古鎮相接壤。是山陽縣確立的三大景區之一,也是陝西省旅遊規劃的四大古鎮之一。以地貌廣闊、水域寬衍,地處陝鄂邊陲要沖而得名。歷史上漫川「百艇聯檣、千蹄接踵」、「南通吳楚、北連秦晉」,一直為秦西南連接的水旱咽喉大通道,早在東晉時期,就成為邊關通市和重要的南北商貿集散地。騾幫會館為核心的古建築群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1992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Ⅱ 安康旅遊景點排行榜是怎麼樣的

說起安康市,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事實上,安康也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安康市位於陝西省東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水橫貫東西,河谷盆地(安康盆地)居中。安康地處秦巴腹地,漢水之濱,被譽為「西安後花園」。那麼,安康都有哪些旅遊景點?下面,我給大家簡單地介紹其中幾個:

第四個旅遊景點是安康瀛湖景區。瀛湖風景區同樣也是國家4A級景區,位於陝西省安康市城區西南16公里處,景區碧水藍天,島嶼眾多,素有「陝西千島湖」之稱,是獨具秦巴漢水自然風光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陝西十大美景之一。

總而言之,以上幾個旅遊景點就是安康比較出名的景點,這些旅遊景點也非常好玩,如果你喜歡旅遊的話,一定不能錯過。

Ⅲ 馬家窯遺址的馬家窯文化

家窯遺址是黃河上游甘青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首次發現,遺址文化層包括新石器時代較早期的馬家窯文化,較晚期的齊家文化,以及更晚期的寺窪文化。該遺址內涵非常豐富,出土有大量的彩陶和石器。該遺址對研究馬家窯文化及黃河上游地區諸史前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一種地方類型,出現於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時間晚期,歷經了三千多年的發展,有馬家窯、半山、馬廠等類型。主要分布於黃河上游地區及甘肅,青海境內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帶。馬家窯文化制陶業非常發達,其彩陶繼承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爽朗的風格,但表現更為精細,形成了絢麗而又典雅的藝術風格,比仰韶文化有進一步的發展,彩陶的發達是馬家窯文化顯著的特點,按早中晚分半山類型,馬廠類型,石嶺下類型。
馬家窯類型
馬家窯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肅中南部和青海東北部,寧夏南部地區。陶器以橙黃陶為主,有少量灰陶。彩陶器型豐富多樣,紋飾非常精美,以旋渦紋、水波紋、同心圓紋、動物紋為主,彩陶上的圖案表達了當時各氏族部落有著共同的崇拜意識。陶器形狀出現了較大變化,盆、碗、缽依然存在,但存貯器瓮、罐、瓶逐漸增多。 燒制陶器的技術和陶窯較仰韶時期有了較大進步,火塘和窯分離,燒窯溫度明顯提高。並且出現了集中的作坊式制陶窯址。比較完整的遺址如位於甘肅東鄉自治縣大夏河東岸的林家遺址,包含有馬家窯類型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是馬家窯類型的代表性遺址之一。在這個遺址中還發現了穀子的炭化物。這說明粟是當時先民的主要糧食之一。
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馬家窯類型早期的典型遺址有永登蔣家坪、東鄉林家。馬家窯早期彩陶的主要器形仍以盆、缽、碗為主,還有罐、鳥形器、壺、長頸圓腹瓶、筒腹平底及尖底瓶等。多以較稀的黑彩在橙黃陶上繪制花紋。盆、缽、碗中的內彩開始盛行。但內彩的花紋比較簡單。
馬家窯類型中期的彩陶已進入純熟精美的境界。馬家窯類型中期的典型遺址有東鄉林家(中層)、蘭州雁兒灣、臨洮馬家窯、民牙。核桃庄等遺址。這時的器形種類和圖案紋飾都有較大的革新與發展。陶器表面打磨尤滑,用濃亮如漆的黑彩畫在細膩光潔的橙黃或米黃色陶器上,閃爍著明亮動人的光彩。馬家窯文化彩陶藝術進入了彩陶歷史的鼎盛期。
馬家窯類型晚期的典型遺址有東鄉林家(上層)、蘭州西坡窪(上層)、青海大通上孫家寨、樂都腦庄、永登杜家台、榆中麻家寺等。這時的彩陶仍以橙黃陶為主。除了單獨的黑色彩繪外,還出現了黑白兩色並用的彩繪方法,器形以壺、瓶、盆、缽和瓮為主,還有大口淺腹罐、勺、束腰罐等。
半山類型
半山類型因1924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首先發現於甘肅省廣河縣洮河西岸的半山遺址而得名。距今約4500年。分布在隴西、蘭州、臨洮、永昌、武威、古浪、景泰。西至青海的大部分地區。充分證明了中國彩陶源於本土,而且具有東來西去的傳播趨勢。半山類型除了一些房址夕卜,還發現在房址附近有許多燒制陶器的窯址。半山類型的墓葬除傳統土坑墓葬外還發現了石棺墓。隨葬品以彩陶為多。半山類型的陶器以紅陶為主,有少量的灰陶和白陶。由於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定居生活方式的使然,制陶業逐漸發達,使彩陶藝術發展越發推向歷史的鼎盛時期。
半山類型彩陶展現了彩陶藝術新的繁榮時期,半山類型的分布區域逐漸西移,根據地層關系年。器形排比,半山類型可分為四期:
一期遺址以蘭州三營為代表,還有廣河的地巴坪(早期),景泰的張家台(早期)和臨夏的張家嘴等。器形以直口直頸壺和短領侈口罐為主。直頸壺口的兩側都有鋸齒狀的雞頭盲耳,腹部較圓。花紋多以粗細相等的黑鋸齒帶和紅鋸齒帶相間繪成。頸肩之交都以一根紅線和黑鋸齒帶並行相鑲,這是半山彩陶的特點之一。
二期遺址以廣河的地巴坪(中期)為代表,還有景泰的張家台(晚期),廣河的半山、杜家坪,永靖的櫻桃山等。半山期的器形單耳或高低耳的壺和罐的數量增多,而盆和缽很少見。二期彩陶以繁茂緻密為特色,旋紋已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花紋。
三期遺址以蘭州土谷台(早期)、青崗岔牙。沙井驛為代表,還有青海隆化群科。罐和壺的腹部最寬處上提,底部漸小,器形由穩重趨向挺拔。旋紋仍顯彩陶的主要花紋,但旋心擴大。內飾各種精細的花紋。間置的黑色鋸齒帶紋變寬,而紅條紋相反變細。半山三期的彩陶,更加精麗繁縟。
四期遺址以蘭州土谷台(中期)為代表,還有樂都柳灣、會寧牛門洞、永靖陳井西山等。顯示出了由半山類型向馬廠類型演變的過程。壺和罐的底部更收小,腹部成為倒置的鴨蛋形。由於腹上部的彩繪面積大,因此。多繪二方連續的四大圈旋紋和由此發展而來的四大圈紋。神人紋流行起來。這時的神人紋多以紅色繪主線。兩邊鑲以黑鋸齒帶紋,人形舉手作撒種狀,手和腿的關節處長著爪指,有的頭部為圓形花紋,有的頭部則消失。
馬廠類型
馬廠類型因最早發現於青海省民尋縣馬廠塬而得名,距今4350—4050年,分布范圍與半山類型基本相同。但最終向西發展到了武威玉門一帶。從出土的大量紡輪和骨針分析,紡織業已得到了迅速發展。陶器以紅陶為主,有少量的灰陶和白陶。也出現了大量的紅陶衣和白陶衣。紋飾以變體神人紋、波折紋、圓圈紋、回紋、菱格紋、三角紋為主。馬廠類型的房址與其他類型相比,差異比較大,已出現單間、套間和多元套間。房址周圍有存儲東西的小房,並且在房址不遠處有燒制陶器的窯址。
馬廠類型是半山類型的繼續和發展。馬廠類型出現了用土紅色作底,上面再繪黑色花紋的彩繪方法。或者以兩條黑線合鑲一條紅線的復合線來表現。除這些共同特徵外,逐漸發展為兩個支流,一支以樂都柳灣、蘭州白道溝坪、永登蔣家坪為代表,另一支以永昌鴛鴦池為代表。馬廠類型最為典型的陶器是帶蓋的斂口彩陶罐。馬廠類型彩陶和彩繪技法也出現了變化,除了黑、紅兩色相間使用外,還出現了在紅色寬頻紋上加繪相應黑色窄帶紋的現象。 文化價值
文化是歷史的縮影,時代的一面鏡子。馬家窯文化的高度發展,是新石器時期華夏文明晨曦中最絢麗的霞光,折射著中華先民在遠古時代所達到的多項文化成就,馬家窯文化不僅包含著史前時期眾多神秘的社會信息、文化信息、同時它創造了中國畫最早的形式。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繪制中以毛筆作為繪畫工具、以線條作為造形手段、以黑色(同於墨)作為主要基調,奠定了中國畫發展的歷史基礎與以線描為特徵的基本形式。彩陶是中國文化的根,繪畫的源,馬家窯文化將史前文化的發展推向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創造了繪畫表現的許多新的形式,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畫,就是神奇豐富的史前「中國畫」。
觀賞價值
馬家窯文化,產生在遙遠的史前時代。它的圖案之多樣,題材之豐富,花紋之精美,構思之靈妙,是史前任何一種遠古文化所不可比擬的,它豐富多姿的圖案構成了典麗、古樸、大器、渾厚的藝術風格。它神奇的動物圖紋,恢宏的歌舞,對比的幾何形狀,強烈的動感姿態,象黃河奔流的千姿百態,生生不息,永世旋動。它象黃河浪尖上的水珠,引領著浪濤的起伏,臻成彩陶藝術的高峰。它留下的極其豐富的圖案世界,永遠是人類取之不盡的藝術寶庫。它所給予我們的欣賞價值是任何現代藝術都不能代替的。越是遙遠的文化,就越能成為現代生活中最珍貴的收藏觀賞品。馬家窯文化彩陶的欣賞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
收藏價值
要看一種物品的收藏價值,就要看它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觀賞價值和增值價值等。所有的遠古陶都有歷史價值,而馬家窯文化古彩陶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是其它遠古文化類型的古陶器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它的巨大增值潛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隊伍的迅速擴大,將進一步被人們所認識。馬家窯文化彩陶的價格,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長,成為收藏界十分耀眼的新星。馬家窯文化是分布於甘肅一帶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彩陶文化,其彩陶占整個陶系的20%-50%,隨葬品中可達80%,而且成
型與裝飾技術也至為發達。自本世紀二十年代瑞典人發現此類文化遺存以來,馬家窯文化一直處在學術界熱烈的討論中。有關中國古代彩陶是本土發生還是西方傳入的課題的研究使之聲望日隆,其富麗神秘的圖案及多變的造型也令藝術家愛不釋手。但無論對這些問題作出怎樣的詮釋,馬家窯文化炊食具本身的精美已足以讓後人垂涎了。 仰韶文化是如何發展為馬家窯文化的?
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馬家窯文化,在青海東北部,寧夏南部也有遺存。馬家窯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肅的繼承和發展,故又名甘肅仰韶文化。在時間/頃序上,上承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下接齊家文化。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馬家窯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3300一一前2050年。 馬家窯文化在我州境內均有分布,蘊藏量十分豐富,文化遺址星落棋布。從二十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在我州多次調查發現馬家窯文化遺址幾百處,並在廣河縣半山、瓦罐咀,東鄉縣林家,臨夏縣張家咀,永靖縣馬家灣等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取得了豐富的考古資料。臨夏的馬家窯文化遺存,在馬家窯文化內涵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馬家窯文化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徵,一般分為馬家窯、半山和馬廠三個類型,分別代表三個發展時期。有些考古者在馬家窯類型前插入一個石嶺峽類型,我州考古工作者在康樂邊家林遺址發掘後,提出邊家林類型,介於馬家窯與半山之間。 馬家窯類型因首次在臨洮縣馬家窯村發現而得名,經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公元前3300一一前2900年。馬家窯類型主要分布在隴東隴西,北至寧夏南部和青海西北部,西至甘肅武威。馬家窯類型在我州各縣均有分布,省級保護單位有東鄉縣林家遺址,永靖縣小茨遺址,臨夏縣楊家河遺址,臨夏市工坪遺址,縣級保護單位有積石山三坪等更多。
馬家窯類型彩陶在馬家窯文化最為精美。馬家窖彩陶為泥質紅陶,質地細膩,呈橙黃色和土黃色,主要器形是盆、缽、碗、瓶、罐、壺等。馬家窖彩陶以明亮的黑彩,在打磨光滑的陶底上繪出草葉、旋渦、波浪、圓點、平行風格等紋飾。無彩陶主要是罐、瓮、甑、砂鍋等,其中泥質陶多為素麵,夾砂陶多飾繩紋和附加堆紋。 臨夏地區馬家窖類型彩陶遺存雖然不甚豐富,但也出土了一些珍品。1954年在積 石山三坪發現的彩陶瓮,其造型優美,花紋精細,稱之為「彩陶王」,現保存在中國歷 史博物館內。在東鄉林家遺址出土的許多馬家窯彩陶,也是難得的精品,現成為甘肅省 博物館珍品。此外,在我州博物館和各縣文化館也保藏著許多馬家窯彩陶。馬家窯彩陶 從體型和紋飾上,明顯地可以看出,早期器物是從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脫胎發展起來 的,晚期器物呈現著半山類型過渡的傾向。
半山類型因首次在我州廣河縣南山鄉半山村發現而得名。它是繼馬家窯類型之後發 展起來的,經測定,年代約為公元前2900年一一前2350年,分布於隴西河谷和盆地,河西走廊以及青海東北部。半山類型在我州廣泛遺存,除廣河首次發現的命名地半山遺 口雙耳鼓腹小底罐為最多。半山彩繪壬要以黑紅兩種相間的鋸齒紋構成各種圖案,常見 的有漩渦紋、水波紋、葫蘆紋,菱形紋,網格紋等;夾砂陶肩部多飾附加堆紋。
半山彩陶造型寬厚,紋飾繁密,是馬家窯文化的繁榮與興盛的標志。二十年代瑞典 安特生在廣河縣徵集了大量的半山彩陶的珍品,尤其以彩繪人頭陶蓋造型最為奇特,現 藏於瑞典遠東博物館。解放以來,我省考古工作者在廣河地巴坪等遺址進行發掘和調查 中,取得了大量的科學資料,使這一類型文化內涵有了全面的認識,徹底否定了半山類 型僅為墓葬品的錯誤觀點。
馬廠類型,因首次在青海省民和縣馬廠遺址發現而得名,它是馬家窯文化序列最後 一個類型,經測定年代約為公元前2350年一一前2050年,分布區域與半山類型相仿, 西至延伸到酒泉,玉門一帶。馬廠遺址與我州隔河相望,馬廠類型的遺址在我州大量遺 存,其中省級保護單位有永靖杏樹台等,縣級保護單位更分布全州;在我州珍藏的彩陶 中,五分之三為馬廠類型彩陶。 馬廠彩陶多為泥質紅陶,表面常塗一層紅色
陶衣,體型基本脫胎於半山類型,而馬 廠罐體型上長下短,腹部上移,耳部變大,以撇口短頸高腹小底罐為其特色。彩繪用 黑、紅兩色,以四大圓圈為典型紋飾,另外還有蛙紋、回紋、幾何紋、波折紋等,早期 常用黑邊紫紅條帶繪制圖案,晚期以粗黑線條構成簡單的表意紋樣。馬廠夾砂陶多飾附 加堆紋。 馬廠彩陶紋飾相比馬家窯、半山類型彩陶製造粗糙,紋飾簡單,往往以抽象化的簡 單圖形,表現想像中的具體實物,由此可見馬家窯文化逐漸衰退。馬廠類型晚期出現的 菱形紋、編織紋,與後面的齊家文化彩陶紋飾相近。在我州永靖發現的馬廠素陶,與齊 家文化更為相似,從而孕育一種新的文化即將在臨夏這塊地方產生。
居住在臨夏原始地域,創造馬家窯文化的原始居民,據人骨鑒定,屬於蒙古人的東亞類型,與中原仰韶文化創造者同屬一個種族。從瑞典人安特生從廣河半山徵集的陶塑 人頭壺蓋觀察,也是圓臉,面部較平,顴骨較高,鼻樑較矮,系蒙古人種。另外,在臨 夏市博物館保存的一件陶塑人頭壺蓋上可明顯看到,此是一位馬廠女郎,臉部平展,頭 部有黑綵線條飾披散狀。馬家窯文化的前身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陶塑人像也為披發, 兩者是相一致的。而歷史記載古代西域戎羌人都是披發。馬家窯文化居民已經養羊,而羌的本義就是牧羊人,所以,馬家窯文化的居民當是戎、羌族系的祖先。 馬家窯文化的原始先民,已經進入農業種植時代,據東鄉林家遺址發掘發現,有粟和麻籽的碳化物,反映了臨夏農業發展歷史。隨著原始農業的發展,臨夏先民也製造原 始生產工具石鏟、石鋤等,同時,伴隨原始手工業的興起,製作了木作工具石斧、石 鑿、石錛等。這些石器一般打磨精細,常有穿孔,工藝精細。紡織工具有陶紡輪,從遺 址出土的麻籽的情況來看臨夏先民身著的當是麻布一類的衣服。另外,有些骨珠、骨 針、骨簪之類的日用品,其手工精細程度相當高。從有些墓中隨葬的豬、狗和羊的情況看,家畜飼養也有一定的規模。出土的骨鏃、石鏃和石彈丸,表明了狩獵水平。
仰韶文化,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最早發掘的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而得名。其分布,以渭、汾、洛諸黃河支流匯集的中原地區為中心,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一帶,西到甘、青接壤地帶。共發現遺址約1000多處,經較大規模發掘的典型遺址有10餘處。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的前身是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裴李崗諸文化(有人統稱為「前仰韶」時期新石器文化),在中原地區發展為廟底溝二期文化。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廣泛,延續之久長,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而成為中國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幹,它展現了中國母系氏族制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
發現和研究仰韶村遺址位於澠池縣城北,包含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和東周文化等不同遺存。1921年,瑞典學者安特生發掘了該遺址。後來又在黃河中、上游調查發現了若干類似的文化遺址。由於這些遺存均含有一定數量的彩陶,曾被統稱為「彩陶文化」。1926年起,中國學者先後發掘了山西夏縣西陰村、萬泉(今萬榮)荊村、河南安陽後岡、浚縣大賚店等遺址。1931年梁思永在後岡第一次發現了商代文化、龍山文化、仰韶文化上下依次堆積的「三疊層」,從而明確了仰韶文化的相對年代。自仰韶文化發現至40年代,學術界還初步探討了該文化的特徵和性質等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仰韶文化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有了新的收獲。進行了廣泛的考古調查,比較大規模地發掘了一批重要遺址,如陝西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華縣元君廟和泉護村、華陰橫陣,河南陝縣廟底溝、洛陽王灣、鄭州大河村等。在田野工作的基礎上,以若干典型遺址為代表,考古界分析了仰韶文化的面貌,並對其分區、類型、分期及相互關系等問題,結合放射性碳素斷代測定的絕對年代,進行討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還對其彩陶紋飾、制陶工藝、生產工具、建築技術、埋葬習俗等,作了專題研究。又通過研究村落布局、住房形式、埋葬制度、工具用品等實物資料,綜合探討了仰韶文化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狀況,以期復原當時的社會歷史,其中主要對半坡類型的社會結構有了較多的認識。
主張仰韶文化為父系氏族社會者,認為當時已有發達的鋤耕農業,處於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之後;又提出墓葬中隨葬品之有無和多寡,與私有制萌芽有關,這是父系氏族產生的標志。還有的以仰韶文化晚期輪制陶器的產生和多間房子的出現,作為父系氏族社會的徵兆。
與其他文化的關系 仰韶文化是由「前仰韶」時期新石器文化發展而來的。後者包括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或稱大地灣文化)和李家村文化(見華北早期新石器文化)。其中對渭水流域的老官台文化了解得比較清楚,經過大地灣期、白家期和北首嶺期3個發展階段,一直可與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銜接起來。從器物對比來看,「前仰韶」時期新石器文化的陶器以三足器和圜底器為特點,器類中的缽、碗、盂、罐、盤,與仰韶文化早期的器物接近,隨時間的推移其特點越加相同。所飾刻劃紋、繩紋和線紋,以及簡單的彩紋,如寬頻紋和在盆、缽內面著彩,都為仰韶文化所承襲並進一步發展。其他如「前仰韶」時期新石器文化圓形或橢圓形的半地穴式房子,成人多實行頭向西的單人仰身直肢葬,兒童也用瓮棺埋葬等,都說明它與仰韶文化有淵源關系。有人認為,其演變最早可能是在渭水流域完成的。仰韶文化發展到晚期,即秦王寨類型和西王村類型。前者在中原地區,發展成廟底溝二期文化,後者在渭水流域,發展為趙家來類型和常山下層類型,然後再發展到陝西龍山文化和齊家文化。兩者基本上是同步發展的。
仰韶文化與大汶口文化是大體並行發展的兩支原始文化,相互借鑒和影響之處很多。如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中的鼎、圈足器和鏤孔器,多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為仰韶文化所吸收;大汶口文化劉林、大墩子墓葬中的彩陶盆、缽,無疑是從仰韶文化中汲取的。在長江中游,大溪文化中期的卷唇盆、斂口缽與仰韶文化相同,器蓋上的把鈕與半坡尖底瓶口形狀一致,關廟山遺址出土的彩陶花紋中也有與廟底溝類型特徵相同的。黃河上游甘青地區的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中、晚期向西發展所形成的一個地區性支系。接近北方沙漠草原地帶的仰韶文化諸遺存,含有不少細石器的文化因素。遠處遼河上游的紅山文化也含有仰韶文化的紋飾和器形,甚至有人看作仰韶文化向東北發展的地方支系。 總之,仰韶文化在長達2000年的歷史行程中,逐漸形成為中華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部分,它不斷吸收周圍諸文化的因素,又給周圍文化以不同程度的影響,共同為中華民族文化機體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Ⅳ 去秦嶺考慮中...

秦嶺旅遊公司成立於2012年月8號,公司注冊資金500萬元,法人代錶王益。公司致力於打造大秦嶺生態旅遊,開發旅遊,面對秦嶺周邊省市,公司位於秦嶺山中魅力城市商洛市金陵寺鎮上竹園村。金陵寺鎮交通便利,距離203省道10km、藍商高速13km,2004年已全面修通柏油路。秦嶺旅遊公司其發展戰略、經營理念和推廣手段與其他旅遊公司一脈相承,藉助區位優勢,致力打造旅遊最佳信任公司。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跨越,秦嶺旅遊公司人並未停滯,而是勵志圖新,奮力拚搏,以更飽滿的熱情打造其品牌形象——秦嶺旅遊,追求卓越!編輯本段最新旅遊線路名錄商洛市科學考察、探險娛樂旅遊路線西安——柞水牛背梁、溶洞自然生態探險科考旅遊線;西安——丹鳳船幫會館、商鞅封邑遺跡科學考察游;西安——丹鳳武關遺跡科學考察游;西安——商州大雲寺—丹鳳丹江漂流;西安——丹鳳龍駒寨——山陽漫川古鎮科學考察游;自駕車休閑度假游旅遊路線特別推介西安——牛背梁——柞水溶洞;西安——商州城、丹鳳縣西安——商南縣金絲峽、梳洗樓、白浪鎮、生龍寨;西安——山陽月亮洞、天竺山、百潭谷;華山——洛南老君山——洛南玉虛洞、倉頡造字遺址、洛南文廟;西安——牧護關湖北十堰——山陽漫川古鎮;河南南陽——商南金絲峽、梳洗樓、白浪鎮、生龍寨;西安——鎮安木王山;商洛主題旅遊專項游漢唐詩歌之路、商於古道文化游——丹江旅遊文化長廊游;民間藝術游——丹鳳旅遊文化藝術節;鎮安栗鄉之韻民俗風情藝術節;商南茶文化專項游—歌舞相伴採茶、品茶游;牧護關觀光農業生態游—風情濃郁農家樂;商洛秦嶺南麓野外生存、拓展訓練專項游;悠悠古商州,鶴城換新顏——商州城區城市風貌游;商洛紅色革命游;商州城區城市風貌旅遊路線商州城區觀光線:仙娥湖——四皓衣冠陵——武則天大雲寺——蓮湖公園——戴雲山——烈士陵園——鶴城廣場;商洛市觀光休閑旅遊路線華山——洛南老君山——洛南玉虛洞——倉頡造字遺址——洛南文廟——商州仙娥湖——大雲寺——靜泉山;西安——柞水牛背梁——柞水溶洞——鎮安塔雲山——鎮安木王山——月河漂流;西安——牧護關——商州區——仙娥湖;仙娥湖——東龍山雙塔——丹鳳二郎廟、四皓墓、船幫會館——丹江漂流——武關——商南金絲峽、梳洗樓——白浪鎮;西安——山陽月亮洞、天竺山、百潭谷——漫川古鎮——湖北十堰武當山西安——山陽月亮洞、天竺山、百潭谷——漫川古鎮——商南金絲峽、梳洗樓——白浪鎮;西安——商州區——丹鳳二郎廟、四皓墓、船幫會館——丹江漂流——武關——商南金絲峽、梳洗樓——白浪鎮——湖北紫荊關——武當山;西安——商州區——丹鳳二郎廟、四皓墓、船幫會館——丹江漂流——武關——商南金絲峽、梳洗樓——白浪鎮——河南欒川、內鄉——河南南陽龍潭溝;編輯本段著名景點商南金絲大峽谷金絲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陝西省商南縣境內的西南部新開嶺腹地,距縣城60公里,距太吉河鎮18公里。園內風光秀麗,風格獨特,風景如畫,具有有窄、長、秀、奇、險、幽的特點,集峰、石、洞、林、禽、獸、泉、潭、瀑等自然景觀於一體,步移景異,景象萬千。被譽為「峽谷奇觀,生態王國」。2002年7月1日成為省級森林公園,2002年12月躋身國家森林公園行列。丹江漂流丹江漂流,是丹江在商洛市、丹風縣一段上的著名旅遊項目。共有上中下三段,近40公里,1993年以來,海內外無數遊客來此漂流,無不為之陶醉。盛贊「既有北方之粗獷,又江南之撫媚,是理想的天然消暑度假勝地。」鎮安木王國家森林公園木王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總面積3616 公頃,處處呈現著北亞熱帶優美的森林景象。它以林海杜鵑和奇峰怪石景觀為主,濃縮秦嶺精華,千年冷杉林帶為秦嶺最好,千山杜鵑為西北第一,鷹嘴奇峰為華夏一絕,千米石瀑為世所罕見。有3 河、9 溪、18 瀑、36 潭、72 峰、108 個主要景點,分為四海坪、雙頭馬、茨溝三大景區和鷹嘴峰特別保護區。柞水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總面積2123公頃,其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獨特的峽谷風光是都市人休閑的好去處。一年來,柞水縣籌措資金3200萬元,修建了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13.9公里旅遊專用道路,新建了羚牛谷3.7公里人行步道,完成了景區內部分河堤、水電等基礎設施,公園首期工程已基本結束,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部分神秘面紗被揭開。柞水溶洞柞水溶洞位於西安市南秦嶺山中柞水縣城南13公里的叉路口,磨石溝南4公里的石瓮鄉一帶,面積約17平方公里,距西安市79公里。 這里自然環境靈秀典雅,景點多而集中,目前已發現的溶洞有115個,既有可與瑤林仙境媲美的喀斯特溶洞群,又有山清水秀風光迷人的山峰美姿,是一處難得的以溶洞和自然景色為主的旅遊區。譽其為「北國奇觀」和「西北一絕」。1990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列為全省十大風景區之一,1999年又被坪為全國名洞。仙鵝湖仙娥湖風景區位於商州城西北2.5千米許,自「說法洞」上溯是一道峽谷,濤濤丹江川流不息,暴雨季節,猶如黃河壺口,驚濤駭浪從天而降,十分壯觀。兩岸懸崖峭壁,狀如刀切,峰巒峭峙,怪石嶙峋,林木蔥郁,溪流潺潺,百花爭艷,鳥語傳情,有一種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兩水交匯,孤峰獨立,構成二龍戲珠之妙,原有一群古廟建築,每年正月最後三天廟會,三台大戲(秦腔、二簧、眉戶)助興,吸引了川、陝、晉、豫、鄂諸省香客朝商,頂禮膜拜。農副產品,相互交流;日用百貨,琳琅滿目;名優小吃,爭相品嘗;人山人海,甚為熱鬧。在峽谷石羊、石牛、石蛙、金雞報曉,屹立江岸;王母娘娘的梳妝台、胭粉盒遺在岸邊。熊耳晚霞熊耳晚霞,為歷代所稱道《續修商志》有「熊耳山,州西二十公里的金陵寺鎮。兩 峰對峙,插漢凌霄,每羲馭西沉,見霞光高映。如烘爐方熾,萬壑皆明;又如蜀錦初張,千岩俱麗。騷人韻士臨風遠眺,皆有天際真人之想」。「羲落虞瀾變晚風,遙峰西望刺長空。蒼崖炫出千條紫,翠壁挹來萬里紅。錦冪佛頭光爛漫,綉合千掌色照融。應知薄暮金天冷,故敞烘爐煅赤熊。」古人筆墨之褒,足見熊霞之輝。丹鳳花廟丹鳳花廟位於丹鳳縣城龍駒寨,建於清光緒十七年,坐北向南,面臨丹江。整個建築佔地面積約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000平方米。南面建有配殿,整個建築是土木結構。做工精細,雕刻講究。晨曦陽光中屋頂的琉璃瓦顯得金碧輝煌,十分壯觀.因建築宏偉華麗,其中又祭祀著丹江水神,故俗稱」花廟」。 花廟大門建的像一座三開間的牌坊,頗有江南水鄉建築的風格。尤其南面的花戲樓建築特殊,高36米,深11米,台口8米。第二層不用柱支撐,而是用巨木構成多角形構架相疊,層層向上遞縮,形成一個錐體籠形結構承擔重量。從舞台中央仰望,猶如急流中的漩渦,很是巧妙。 這座十分美麗的古建築,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丹鳳縣博物館設在此處。武關武關位於丹鳳縣東武關河的北岸,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成為「秦之四塞」。武關歷史悠久,遠在春秋時即以建置,名曰「少習關」,戰國時改為「武關」。關城建立在峽谷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險要。關城周長1.5公里,城牆用土築,略成方形。東西各開一門,以磚石包砌卷洞。西門上有「三秦要塞」四字,東門有「武關」二字,內門額上有「古少習關」四字。關西地勢較為平坦,唯出關東行,延山腰盤曲而過,崖高谷深,狹窄難行,因此武關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龍山曉日「龍山曉日」是東龍山風景區的主要景觀,居古《商州八景》之首,山雖不高峻,但其妙在依山傍江,猶如青龍汲水。晨起旭日東升,一山披金,萬道霞光透過雙塔射入丹江,銀鱗閃耀,蔚為壯觀。三台疊翠商州南里許,西連文筆山,即龜山也。自麓至頂,崖岸三疊,故雲「三台」,每山額洗雨,嵐靄烘晴,三級翠浪,青蒼欲滴。上有文昌祠,古槐老柏,朝暮含煙,又如雲中宮闕,島上樓台。而且丹水飲其北,乳水蘸其南,楚水繞其東。拾翠而升,環顧三溪,誠僻壤中一大觀也,宜乎太白、康節輩。四皓古陵四皓墓,州西三里許,傍金雞原,坐鹿跡村,高冢星羅,蒼茫磊落。陵前棟宇數楹,中有四短碣,分鐫皓圖,古貌儼如。名流經此,每多留題焉。仙鵝峰仙娥峰在商州城西北十里許,如今是庫容三四千萬方的水庫,稱仙娥湖。 這里南北兩岸峻峰壁立,江流逼仄,林木森森,溪水清沏,景色十分幽美。唐時這里設有驛站。白居易看到如此美好的地方,便想到商山四皓,想到躲避官場明爭暗鬥的惡劣環境,這自然是失意封建官員的心裡。這次南去詩人在江州司馬任上三年,他著名的《琵琶行》就作於這期間。任滿得到宰相崔群的援助,升任四川忠州刺史,在那裡待了兩年左右,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憲宗暴死,穆宗繼位,白居易再經商山道被召回長安,於是寫了一首五絕:《商山路有感》:「萬里路長在,六年身始歸。所經多舊館,大半主人非」。20個字道出了詩人六年被貶外放生活的無限感慨。眼前景物依舊,人事已非。這既是寫實,也道出了社會時局的重大變化。漫川關古鎮漫川關古鎮,位於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東南,距縣城95Km。該鎮歷史悠久,春秋時為蠻子國;戰國時楚至方城經此通過,秦楚分界碑今還尚在;南宋時,是宋金雙方反復爭奪的迂迴戰場。明清兩代,這里水運發達。鎮域面積104平方公里,總人口 13956人。葯材資源豐富,形成了以薯芋為主,其它中葯材品種合理配置的中葯材產業帶,種植面積達2.15萬畝。域內名勝古跡眾多。清光緒十二年修建的騾幫會館,為四水歸堂式清代磚木建築,建築工藝別具一格,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代曾發生過關繫到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漫川關戰役。靜泉山靜泉山位於商州城南4公里許,歷來有「商州小華山」、「商州莫高窟」的美譽。靜泉山半山間鑿有一井,井下有泉眼涌水,水至井口 而止,千百年來, 不涸不溢。清乾隆二十年(1755),知州羅文思籌資興建補山閣、龍神閣、甘雨亭 、七星菩薩樓等建築,遂成勝景。靜泉山海拔808.8米,遠看宛若一尊盤坐的大佛。山腰有泉,不涸不溢,數千年來,以靜、清、澈、洌著稱,故美其名曰:「靜泉」,山因泉而得名。[1]

Ⅳ 漢代藝術中的中西方影響表現在哪裡

由於世界各個民族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生活習慣,物質條件,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光照時間等眾多因素,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和一個民族的文化習俗。這也是東西方藝術差異的前提和原因。
下面先從中國藝術說起,來闡述中國的藝術特點,進而和西方藝術進行比較。來找出中西的藝術審美差別。
國畫是中國最著名的藝術種類之一。所以中國畫的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中國藝術發展史。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也是最為復雜的畫種,內部分類則更是復雜。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為六門;北宋《宣和畫譜》分為十門;南宋鄧椿《畫繼》分為八類。其根據筆墨技法可分為工筆畫、大寫意畫和小寫意畫(即兼工帶寫),根據設色又可分為白描畫、水墨畫、著色畫三類,按功能和用途,可分為寺觀殿堂壁畫、架上繪畫、民間繪畫、工藝裝飾畫幾類;依作品的主題思想分為釋道畫、風俗畫、歷史畫、民間年畫、文人畫等;按工具材料分為白描、著色、水墨等;但最通行的是按題材內容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類。在世界范圍最出名的是中國山水畫。中國山水畫是以自然風景作為描寫對象的繪畫形式,它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孕育於秦漢,萌芽於魏晉,獨立於隋代,成熟於唐代,於宋元達到高峰。,它突出展示了隋代展子虞、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山水畫作品大青綠、金碧山水一派的獨具特色,展示了吳道子、王維、王洽及張璪創立的風格不同的水墨山水畫派。五代畫家深入自然,所畫景物真實生動,北方畫家的畫風峰巒叢峙,雄渾壯美;南方畫家的畫風平淡天真、清麗秀美,南北方畫家創立了全景式構圖與不同風格的皴法,豐富了山水畫的藝術表現語言,使宋元時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著很高的、獨特的審美特徵。當然在花鳥和人物方面,中國畫也有長遠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就開始了。但是主要是在彩陶上,從彩陶上寓意深刻的人物到戰國、漢代帛畫人物,以及漢畫像石上兼有繪畫和雕刻兩種特點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不知名的畫工所為。士代夫畫家在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如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等或署名或著錄,明確了繪畫的作者。
「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露影霧氣浮動於疏枝密枝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中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子是展紙磨墨,落筆榛作變相,手中之竹又是心中之竹也。」這是鄭板橋的畫竹經驗,同時也能表現出來中國的藝術底蘊。中國畫整體上追求的是空靈,意境,自然,和諧。
如果說東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麼西方文化相對就是偏物質的,西方文化的發展遠比東方文化的發展要簡單得多,他的內容變化是由神學到哲學,最後到科學。西方的神學沒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來凈化心靈,沒有東方神學中那種很強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導。西方神學不排斥物質,因此導致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由此帶來了西方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同樣在西方藝術上也體現了這一點。人體健美,體格強悍,袒露胸腹的藝術之花。維納斯那樣裸露肌膚的女性形象和像大衛那種全裸的男子雕像。在西方的藝術創造是一種入木三分的細膩肌肉塊狀和骨骼關節靈活的直觀再現。
由此可以發現西方藝術是非常直白的,很注重格式,將科學和藝術融合在一起使西方藝術更加有了理智。而且充滿激情和張揚。
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發現西方繪畫是在畫布上用顏料反復塗模出光影和透視效果。中國繪畫則是在一張白紙上充分利用虛幻而簡略的手法概括具象和景深。中國的文字是一字一意的肯定人類活動印跡,並作為一門獨立的書法藝術進行欣賞,直至解讀遠古的原始文字。西方則是用二十幾個字母反復拼湊來反映人類的社會活動。這些拼音出來的東西,有些用語的意思,時過境遷,後來者就不解其原始的含意了,這一點在不少文章中都得到證實。中國的語言習慣多採用隱喻,含蓄,委婉,曲折的方式表達重要意思。西方則是直接,生硬,高亢,直白的強調重要內容。中國人一個眼神,一句用語的輕、重、緩、急都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西方人則全然不解其意。
在近一百年裡中國先進的知識份子,引進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並用以指導中國的社會實踐,已經被實踐證明了很多正確性。同時中國的審美觀念也逐步被西方人接受和喜歡。喜歡漢學和漢字文化的外國人到中國留學的人也逐步多了起來。東西方藝術的差異卻給不同的地區的藝術創新帶來了方向。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這種「東西」結合的藝術。這將成為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中國美術史.
在21世紀初期,全球一體化已經深入人心,但是一體並不代表著將喪失自己的特點,所以中西方藝術的各自特點,引起了不少學者來投入大量的精力來研究。對我們了解外埠世界,了解西方文化的審美理念,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鑒的理論依據,為我們研究自己民族的審美理念和融入西方審美思想對我們的藝術活動具有十分積極地意義

Ⅵ 甘肅省永靖縣的景點有哪些要詳細的介紹

黃河三峽古遺址
古老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流經永靖,在塊熱土上留下了祖先們的足跡和燦爛的古代文化。根據國家黃河考古隊、甘肅省文物工作隊、臨夏州文物普查隊、臨夏州文物"四有"工作組的調查和永靖近年來的發現,現已確證的各類古遺址、古墓葬共140餘處,其中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單位的1處,省級保護單位2處,縣級保護單位16處。
小茨台遺址
小茨台位於永靖縣鹽鍋峽鎮小茨村東南黃河南岸第二台地上。解放初期,省文物工作隊曾到此地作過調查。1975年,臨夏州文物普查隊調查後,於同年11月15日由永靖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7月初,臨夏州文物"四有"工作組又對其進行了重點復查。
杏樹台遺址
杏樹台遺址,位於永靖縣陳井鎮西山村徐家峴子生產隊,地處山溝下一台地。台地北至鹽溝窪,南靠塔爾山,東接紅科坨,西接蘇家灣,面積4畝。1975年10月,經州文物普查組調查後,於同年11月15日被永靖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次年6月臨夏州文物"四有"工作組作了復查。這是一處馬家窯文化的半山馬廠類型及齊家文化並存的遺址。
七十畝山遺址
七十畝山遺址位於永靖縣鹽鍋峽下銓村黃河南岸第二台地,屬金泉下銓村,是一處馬家窯類型墓地。1975年11月15日,永靖縣革命委員會公布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七十畝山墓地七十畝地一帶,1974年農田基本建設中,出土有大量文物、陶器、石器、人骨和石板。出土陶器均系彩陶,陶質細膩,底色橙黃,有光澤,通體飾黑彩,繪平行線紋、旋紋、寬頻紋、網路紋,器形有壺、罐、瓶、單耳罐、單身壺等,為馬家窯類型晚期器物。石板為石棺殘跡。
秦魏家遺址
秦魏家遺址位於永靖縣蓮花鄉秦魏家村(後被劉家峽庫水淹沒)。1960年發掘出單、合葬古墓138座。墓葬分行排列,陪葬品有陶器、骨器等。合葬墓中,男性仰身直卧,女性向男性屈肢側卧。郭沫若對此合葬墓的發掘有很高的評價,認為那時已由母系氏族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秦魏家遺址屬齊家文化遺址。
張家嘴遺址
張家嘴遺址位於永靖縣河東鄉張家嘴村(劉家峽庫水淹沒)。1960年發掘出四方錐形房屋4座,圓式錐形房屋3座。同時發掘出很多刀、斧、鑿、杵、紡輪等石器,杯、壺、雙耳罐等細、粗陶器和狗、豬、牛骨骼。反映出那時境內由母系氏族公社晚期向父系氏族公社過渡。屬辛店文化張家嘴類型。
馬路塬遺址
馬路塬遺址位於峴塬鄉姬家川村馬路塬,保護面積7畝。1975年文物普查中,在磨河嘴距地表30厘米處,發現長7米、厚80厘米的灰層1處,出土不少陶片和骨器。陶片為細泥紅陶,色橙紅,飾黑彩,平行條紋、斜紋、水波紋,還有夾砂紅陶片,屬辛店文化。在斷崖面距地表50厘米處,發現居住遺跡,長6米,厚60厘米,地面夯築,下有卵石層;還發掘出石刀2件,單耳陶杯1件。陶杯質為夾砂紅陶,色橙紅,飾黑彩,上部為寬頻紋,下部為三組條紋,每組3條,並有勾紋;杯高5厘米,口徑6厘米,底徑3厘米。屬辛店文化遺址。
黃河古文化薈萃之地
黃河三峽由於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是中華民族黃河古文化早期的發祥地和傳播地之一,有著五千年燦爛輝煌的黃河古文化。由於中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相互影響融合,使這里的文化呈現出南北交融、古今並存的顯著特點,這里古文化遺存豐富多彩,並以其雄渾博大、底蘊深邃,在中國的古文化遺產中,獨樹一幟,被譽為西北高原古今文明交相輝映、中西文化交織薈萃、顆顆明珠流放異彩的靚麗風景線,是黃河古文化積淀最集中的地方。

Ⅶ 關於蘭州東崗長城的資料

泰和鐵鍾原懸於唐建普照寺(今蘭園)車台上,工藝精湛版,系古代蘭州工匠之傑作。1937年權11月5日至1941年8月31日,日本侵略軍飛機連續轟炸蘭州,市民傷亡萬餘人,財產損失6萬億余元(據1947年貨幣計算)。1939年2月23日,日本飛機轟炸蘭州,死亡百餘人,炸毀房屋500多間,千年古剎普照寺被炸,方丈悟明(俗名藍眾誠)殉難,惟獨泰和鐵鍾倖存,佛寺何辜慘遭浩劫。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移泰和鐵鍾於五泉山猛醒亭內,予以保護。1998年,蘭州市政協提案樹碑,記其始末,意在警鍾長鳴,警示國人,毋忘國恥,振興中華。
東崗長城的資料估計就非常難找了,我也只是聽老人曾經說起過在東崗鎮以前有個大土堡。建議你去省圖書管查查地方誌,或許會有收獲。祝你好運!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