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縣土匪山寨遺址
Ⅰ 山東費縣在哪兒
費縣地處山東省東南部的沂蒙山區,位於蒙山之陽,總面積18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1萬畝,山丘面積佔76.4%,轄18個鄉鎮,565個行政村,92萬人。
費縣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稱費阝邑,戰國時期稱費阝 國,西漢初年置縣,是孔子的弟子閔子騫和唐代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故里。境內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商代文化等遺址150多處,有國家二級文物徐子鼎、王莽新幣等館藏文物2000多種,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留下的詩文和米芾、秦觀等歷史名人留下的墨寶。
費縣是革命老區。1929年建立共產黨的組織,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有1.2萬人參軍,15.6萬人支前,1730名優秀兒女為國捐軀。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進行過大青山突圍戰、柱子山殲滅戰等大小戰斗百餘次。
費縣區位優越。縣城距臨沂市40公里,距青島港300公里、連雲港150公里、日照港100公里;京滬高速與日東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327國道、017省道、文泗公路橫穿東西,沂蒙公路、沂邳公路、興郝公路縱貫南北,兗石鐵路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實現了縣鄉道路和鄉村道路柏油化。
費縣山清水秀。境內有大小山頭1400多座,有名的山峰近百座,森林覆蓋率達到34%,大青山自然保護區是蒙山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的《沂蒙山小調》就誕生在我縣薛庄鎮白石屋村,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大青山突圍也發生在我縣薛庄鎮,突圍戰舊址已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費縣有「百庫萬塘」之稱,全縣水資源總量約12.3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是全省人均的3倍。
費縣石奇物豐。素有「奇石之鄉」的美稱,「費縣石」生成於4億年前,儲量約為30萬塊,集瘦、漏、皺、透、丑諸特點於一身,被譽為「世紀之交在中國北方發現的最偉大的自然奇跡」,正在建設的「沂蒙石林」被列為省旅遊開發重點項目。此外,還有金星石、燕子石、天景石等,也屬石中珍品。礦產資源主要有花崗石、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硅石、膨潤土、石膏等20多種。費縣自然資源條件較好,生物物種多樣,有農作物352種,蔬菜161種,林木348種,畜禽36種,淡水魚類47種,野生葯材925種。
改革開放以來,費縣經濟社會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特別是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費縣實際,確立了建設臨沂市的衛星城市、臨沂商貿城的加工基地、臨沂百萬居民的大公園「三大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化、外向化、城市化「三大戰略」,加快醫葯化工、紡織服裝、木業建材「三城」建設,全面提升招商引資、民營經濟、城鎮建設「三個亮點」,突破「三農」瓶頸制約,培植壯大特色經濟、規模經濟、勞務經濟。按照「實施七個強力推進,實現七個全面提升」的總體部署,解放思想,幹事創業,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推向了一個新平台。2004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8.14億元,增長1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4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6.11億元,分別增長5.5%、25.5%和22.6%。全縣財政總收入3.88億元,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73億元,增長2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39億元,增長61.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6.1億元,貸款余額19.1億元,分別增長21.1%和1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5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3016元,增長15.1%。今年1—6月份,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9.68億元,同比增長22.3%;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31億元,增長37.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9億元,增長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0元,增長9.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619元,增長20.6%。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費縣地形復雜,北面山峰重疊, 西面與南面也為山嶺地環繞 , 東面為較開闊的平原。全縣海拔均在75米以上,最高點為北部蒙山掛心崛子,海拔1026米,最低點在汪溝鎮與臨沂界的山水口,海拔75.3米,平原海拔一般為75至100米,丘嶺海拔l00—200米,山地海拔在200米以上。費縣屬低山丘陵區,可分為南北兩地形區域。以浚河、祊河為界,以北為低山區,其面積為772.3平方公里,占縣總面積的40.6%;以南為低山丘陵區,其面為1131.72平方公里,占縣總面積的59.4%。兩個區域地形起伏不平,山丘連綿,共有大小山頭1400個。
其中:海拔300米以上的大山頭就有378座。地勢是北高、中低、西南次高,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特徵是低山地、丘陵地、傾斜的山前平原,海拔由1000米降至300米以上的山地899.55平方公里,佔全總面積的47.25%。海拔由300降至120米以上的丘陵地615.1平方方里,佔32.31%;海拔由120米降至75.3米的傾斜的山前平原為25.73平方公里,佔13.52%,較四周為低;小而淺的窪地為131.8平方公里,佔6.92%。比較高的山地主要在北部,丘陵地主要在南部;只有浚、祊兩河北岸至蒙山前狹長地帶和探沂鎮大部為傾斜的山前平原,
縣境內以斷裂地貌為主要構造地貌,平原由沖積、洪積而成。自中生代起,因燕山造山運動影響,特別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影響,形成若干斷塊山(又叫塊狀山)和個別斷塊盆地等正負地形。
就地表形態和成因而言,全縣可劃分為3個地貌單元。
北部蒙山和西南部老虎山區系變質岩與火成岩,在內外力的作用下,地表風化侵蝕嚴重,山谷多呈V型,山勢陡峻,岩石裸露,山峰林立。
南部山區多維寒武系、奧陶系底層,頁岩、灰岩相間擺列,且承單斜構造向東北傾覆。斷層縱橫交錯,V型谷發育,山坡徒,山頂平,多懸崖峭壁,具有岩溶地貌特徵。
中部為山前傾斜平原,大都是沖積、洪積和破積平原,地表為亞砂土和亞粘土,地勢平緩,河床低於地面2—5米,一級階地成條帶狀分布於祊河凸岸處。
費縣地貌特徵是低山地、丘陵地和傾斜的山前平原。
地勢:費縣地勢南北高,中間低,西部高,東部較低,呈現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的趨勢。
山丘:費縣多山,共有大小山頭1400個,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兩個,500米以上的山峰有75個。大體上分為南北兩條山脈,北條蒙山山脈和南條尼山山脈。
地質構造
費縣是斷裂結構較發育、岩性條件較復雜、各類岩山(土)均有出露的地區。在大地構造上屬魯中南台隆。由於歷次構造運動,別是燕山運動的作用,分割成許多凸起和凹陷單元,產生了北有橫亘東西的蒙山大斷裂;西有朱田至新莊斷裂;東有肖山至萬家莊斷裂;西南有脫衣至關陽司斷裂。這四大斷裂主要為蒙陰、臨沭、蒼山三大斷裂的次級構造,控制著全縣的地貌形態及小型褶皺的形成。為新的沉積建造創造了條件。因此沉積岩、火成岩、變質岩皆有廣泛出露,其所屬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灰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層亦有大面積分布。自蒙山向西南,除山前傾斜平原被第四系鬆散堆積層覆蓋外,大都基岩裸露,走向北南又傾向北東,傾角5—10°,除上述出露地層外,還有不同時期侵入岩分布,岩層 從東北向西南呈單斜排列,向東北傾斜,在內外應力地質作用的影響下,岩溶裂隙比較發育,給地下水儲存和運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間。
岩性不同的構造特點,與地形地貌條件形成明顯的一致性,使境內地表形態表現出崎嶇褶疊、錯綜復雜的特點。除北蒙山和西南部老虎山為砂石山區外,其他大部分為青石山區,面積為74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8.92%,青石山區土地瘠薄,灰岩出露較廣,是全縣重點缺水區
Ⅱ 費縣的淵源及變遷,急!急!急!
費縣地處山東省東南部的沂蒙山區,位於蒙山之陽,總面積18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1萬畝,山丘面積佔76.4%,轄18個鄉鎮,565個行政村,92萬人。
費縣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稱費阝邑,戰國時期稱費阝 國,西漢初年置縣,是孔子的弟子閔子騫和唐代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故里。境內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商代文化等遺址150多處,有國家二級文物徐子鼎、王莽新幣等館藏文物2000多種,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留下的詩文和米芾、秦觀等歷史名人留下的墨寶。
費縣是革命老區。1929年建立共產黨的組織,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有1.2萬人參軍,15.6萬人支前,1730名優秀兒女為國捐軀。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進行過大青山突圍戰、柱子山殲滅戰等大小戰斗百餘次。
費縣區位優越。縣城距臨沂市40公里,距青島港300公里、連雲港150公里、日照港100公里;京滬高速與日東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327國道、017省道、文泗公路橫穿東西,沂蒙公路、沂邳公路、興郝公路縱貫南北,兗石鐵路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實現了縣鄉道路和鄉村道路柏油化。
費縣山清水秀。境內有大小山頭1400多座,有名的山峰近百座,森林覆蓋率達到34%,大青山自然保護區是蒙山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的《沂蒙山小調》就誕生在該縣薛庄鎮白石屋村,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大青山突圍也發生在該縣薛庄鎮,突圍戰舊址已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費縣有「百庫萬塘」之稱,全縣水資源總量約12.3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是全省人均的3倍。
費縣石奇物豐。素有「奇石之鄉」的美稱,「費縣石」生成於4億年前,儲量約為30萬塊,集瘦、漏、皺、透、丑諸特點於一身,被譽為「世紀之交在中國北方發現的最偉大的自然奇跡」,正在建設的「沂蒙石林」被列為省旅遊開發重點項目。此外,還有金星石、燕子石、天景石等,也屬石中珍品。礦產資源主要有花崗石、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硅石、膨潤土、石膏等20多種。費縣自然資源條件較好,生物物種多樣,有農作物352種,蔬菜161種,林木348種,畜禽36種,淡水魚類47種,野生葯材925種。
費縣,春秋時為魯國大夫季友的私邑——費邑,公元前201年建縣,故得名費縣。
(一)建縣之前
上古,費為東夷部落首領少皞近畿之地。據《尚書·禹貢》記載,唐、虞、夏、商時代,費地均屬徐州之域。《周禮·職方》:「並徐入青」,故西周初年費屬青州。公元前1056年,徐州之戎和淮浦之夷聯合起來進犯魯國,魯侯伯禽率領諸侯討伐,在費地告誡軍士。史官記錄伯禽的誓辭,名為《費誓》(見《尚書》),這是最早記載費地的文字。清代葉圭綬認為西周初年費自為國,為魯國的附屬國(見《續山東考古錄》)。大致在周宣王時代,周王室封魯懿公之孫為費伯,費地自此成為伯國(見《齊乘》及《書傳旁通》)。
《左傳·隱公元年》:「費伯帥師城郎」,說明到魯隱公(公元前722—前712年在位)時費仍為伯國。至魯桓公時,費國淪為魯國的一個邑。魯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鄪邑成為魯國上卿季友的私邑(見《左傳·僖公元年》),又叫采邑。隨著魯國公室的逐漸衰微,魯元公二年(公元前427年)以後,季友後裔季孫氏據鄪邑自立為國。《孟子·萬章》有「費惠公」;《呂氏春秋》以「費」「滕」並列;劉向《說苑》有「費君」,均可為佐證。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時,費國曾一度被齊國吞並,齊威王改武城(今梁邱鎮西部及平邑縣魏庄鄉一帶)為南城,並使檀子守南城以拒楚軍(見光緒二十五年《費縣志》轉引《史記·田敬仲世家》)。
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前後,費國又被楚國吞並(見《楚文化的東漸》)。石井鎮城後村春秋翼城遺址曾出土楚國金幣「郢爰」,探沂鎮許由城村春秋許由城遺址曾出土楚國金幣「陳爰」可資證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為秦國所滅。兩年後,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朝,分天下為三十六部,費地屬薛郡。
(二)建縣之後
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韓信被封為楚王,費地屬楚國。本年,劉邦統一天下,分封諸侯,設立郡縣,費地自此建縣。同年十二年,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劉邦改封其弟劉交為楚王,領有薛、東淮、彭城三郡,費縣屬東海郡。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韓信部將陳賀被封為費縣侯,至其孫陳偃時,因罪被褫奪爵位(見《漢書·功臣表》)。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武帝又封城陽頃王子劉方為費縣侯。五年後,劉方因罪被奪爵位(見《漢書·五子侯表》)。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西漢中央政權在全國設置十三部州刺史,費縣屬徐州刺史部東海郡。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全國郡縣更名,費縣改為順從縣(見《漢書·地理志》)。
東漢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費城改隸兗州刺史部泰山郡,為侯國,屬泰山郡十二城之一(見《後漢書·郡國志》)。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費城又改隸徐州琅琊國(見《三國會要·輿地二》)。
三國時期,費縣屬曹魏徐州琅琊郡(同上)。
西晉時期,費縣屬徐州琅琊國(見《晉書·地理志》)。
永嘉之亂(時在公元307年)以後不久,西晉滅亡,淮水以北地區先後被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占據,歷時約120年。費縣隸琅琊郡。
東晉政權建立後,晉元帝司馬睿為了安置隨其南遷的原琅琊國士族和流民,於大興三年(公元320年)在江乘縣(今屬南京市)境內僑置懷德縣,屬丹陽郡。咸和「土斷」(時在公元326—334年)後,懷德縣更名為費縣,有實土,屬南徐州琅琊郡。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廢置(見《景定建康志》)。
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將劉裕北伐,滅南燕,收復了黃河以南、淮水以北及漢水上游廣大地區。費縣一度屬東晉及南朝宋之徐州琅琊郡(見《宋書·州郡志》)。劉裕死後,上述地區又漸次被北魏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占據。
北朝時,費縣先屬北魏徐州琅琊郡(見《魏書·地形志》),繼屬東魏北徐州琅琊郡(見《中國歷史地圖集》),再屬北齊北徐州琅琊郡(同上),再屬北部沂州琅琊郡(見(北周地理志))。
隋朝初年,實行州縣兩級制,費縣屬沂州。大業年間改州為郡,費縣屬琅琊郡(見《隋書·地理志》)。隋末天下大亂,費縣先後被徐圓朗、潘當等部農民起義軍占據(見光緒《費縣志·兵事紀略》)。
唐平隋亂,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重建費縣,屬河南道沂州琅琊郡。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廢沂州,費縣屬琅琊郡,乾元元年(公元768年)復置沂州,費縣屬沂州(見《舊唐書·地理志》)。
五代時期,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皆設沂州,費縣均屬沂州(《新五代史·職方考》)。
北宋,費縣屬京東東路沂州琅琊郡(見《宋史·地理志》。
靖康之變(時在公元1126年)後,費縣一度屬張邦昌偽楚和劉豫偽齊兩個傀儡政權。《陶砫山(今屬蒼山縣)普佛寺記》碑為阜昌七年所刻,「阜昌」即劉豫偽齊年號。劉豫被廢黜後,費縣屬金朝山東東路沂州(見《金史·地理志》)。
金末,費縣一度被南宋收復。宋理宗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南宋承宣使李全變節降元,費縣被割讓給元朝。
元朝在地方設行中書省,今山東地區直屬中書省,稱腹里。費縣屬腹里山東益都路沂州(見《元史·地理志》)。
明代,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沂州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濟寧府。五年,改隸濟南府。七年,屬青州府。十八年,屬兗州府。費縣均屬沂州(見《明代·地理志》)。
清朝初年,費縣仍屬兗州府沂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沂州由散州改為直隸州。十二年,沂州升為府,費縣屬山東省沂州府(見《清史稿·地理志》)。
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府,設道。費縣屬山東省岱南道,次年改屬濟寧道。十四年(1925年)改屬山東省琅琊道。十七年(1928年)廢道,費縣直屬山東省政府。二十五年(1936年)設督察專員公署,費縣屬山東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見《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中國實業志》等)。
抗日戰爭時期,費縣一帶形成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權、國民黨政權和日偽政權同時並存、轄區互相交錯並不斷變動的局面。日軍投降後,解放戰爭時期,人民政權和國民黨政權仍然同時存在並互相交錯。
1、人民政權
1937年11月,在尚岩鄉溝西村(今屬蒼山縣)成立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庄會辦事處。1939年2月改稱臨郯費嶧四縣邊聯辦事處。
1939年7月,在康埠庄(今屬平邑縣)成立費縣辦事處,又稱四區(指一、四、五、六四個區)聯合辦事處。
1940年2月,在大夫寧村(今屬平邑縣)成立費縣抗日民主政府。6月,劃滋臨公路以北、汶河以西為費北行署,屬魯中行政區;滋臨公路以南的西半路為費南縣,屬魯南行政區。8月,在大馮家樓子(今屬沂南縣)成立臨費沂邊聯縣,屬魯中行政區。
1941年1月,在薛庄成立費東行署。3月,臨郯費嶧四縣邊聯辦事處改稱臨郯費嶧四縣邊區抗日民主政府(以下簡稱四縣邊聯縣),
1942年5月,費北行署改稱費北縣,屬魯中行署。6月,析費南縣南部和滕縣東部成立費滕邊辦事處,又稱魯南實驗縣。8月,成立臨費辦事處。11月,成立費西辦事處。1943年1月,成立臨西辦事處。 本年秋,改費東行署為費東縣。10月,撤銷費滕邊辦事處。成立費滕嶧辦事處,又稱費滕嶧縣。11月,撤銷費西辦事處。
1944年1月,撤銷臨費辦事處。成立溫河縣。費南縣改稱費縣。2月,四縣邊聯縣改稱趙鎛縣。臨費沂邊聯縣改稱沂臨邊聯縣。6月,沂臨邊聯縣改稱沂臨縣。8月,臨西辦事處撤銷。本年,費滕嶧縣改為雙山縣。
1945年10月,撤銷沂臨縣,大部並入沂南縣。
1946年1月,費東縣、費北縣合並為蒙山縣。4月,費縣改稱平邑縣。溫河縣改稱費縣,隸屬魯南行政區第一專區。雙山縣改稱麓水縣。
1947年3月,趙鎛縣分為趙鎛、蒼山二縣。10月,成立白彥縣和臨西縣。
1948年1月,費縣改隸魯南行政區第三專區。7月,費縣又改隸魯中南行政區第五專區。10月,臨西縣並入臨沂縣。
19年7月,費縣隸魯中南行政區台棗專區。
2、民黨政權
這一時期,國民黨費縣政權沿襲抗日戰爭之前的建置,但隨著抗日斗爭形勢的發展,國民黨政權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和日軍佔領區失去控制。
19年1月,日軍侵佔費縣城後,國民黨縣政府撤到蒙山前,此後主要與國民黨縣黨部一起活動。先在薛庄北新圍子,後到青雲庄一帶。本年12月又南遷到崮口。1940年間遷到老君崖西劉家莊。1941年又遷到東程庄、南坡一帶,此後一度垮散。1945年後在臨沂西部花園村又成立了流亡縣政府,後一度流亡到徐州。1947年春國民黨軍進攻費縣時,國民黨縣政府進駐縣城。7月,縣城解放,國民黨縣政府流亡臨沂,先在義堂南樓,後到後鄉村。1948年10月在郯城垮散。
3、偽政權
費城被日軍佔領後,滋臨公路沿線和全縣重要集鎮如平邑、柏林、仲村、上冶、梁邱、諸滿、沈家村等相繼淪陷。日軍先以宣撫班宣傳建政,同年建立偽縣公署,沿用原國民政府建置和區劃。開始屬偽山東省魯南道,後又改屬偽沂州道。1945年8月7日,駐費城日偽軍逃往臨沂,費縣日偽政權垮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麓水縣、趙鎛縣撤銷,費縣改隸臨沂專區。
19年8月,白彥縣撤銷。
19年11月,費縣人民政府改稱費縣人民委員會。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1967年3月,費縣革命委員會取代了費縣人民委員會,隸屬臨沂地區革命委員會。
19年7月,費縣革命委員會屬臨沂行署。
19年5月,費縣革命委員會改稱費縣人民政府。
1994年2月,臨沂行署改稱臨沂市政府,費縣仍隸屬之。
Ⅲ 費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玉柱峰
俗名掛心崛子,又名化仙崛、雲蒙、大葫蘆嘴、文筆峰,為蒙山第二高峰,費縣境內第一高峰,系費縣、平邑、蒙陰三縣界山。位於大田莊北11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東西向,:「橫列三峰,中峰最高,秀出雲表,自遠望之,儼若卓筆」。三峰之外,東南有勾勾頭、馬緊慢、老虎洞、卧飛箭諸峰,東有松山、大樓、半邊頂、大王頂諸峰。峰後有瀑布飛瀉,下為水簾洞,傳說鬼穀子曾在此煉丹。
該峰屬於費縣境內的坡段由費縣塔山林場牛嵐分場管理,黑松、赤松、麻爍、刺槐等林木蔥蘢茂密,森林覆蓋率90%,另有香菇、金針等特產。20世紀20—30年代,此地曾為土匪石增富所盤踞,土匪劉桂堂部亦經常往來劫掠,一度成為無人區。60年代初,人民解放軍某部駐峰下韓家莊一帶,革命烈士王傑曾活動於此,原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將軍也曾在韓家莊小憩。
望海樓
位於馬頭崖西北8公里,海拔1001.2米,面積17平方公里,西為華皮嶺,南有玉皇頂。
峰頂地勢略平,有巨石形似馬背,傳說平明時立足其上,「映日光可望東海」;另有釣魚台、飲汪崖等景觀。山坡主要生長黑松、刺槐等,也有板栗、山楂等果木,由塔山林場譚家莊分場管理。
塔山
位於南張庄東北8公里處,海拔929米,面積14平方公里。因主峰陡峭,狀如尖塔得名。原有樹種主要是麻櫟、栓皮櫟等,1896年,德國天主教神甫華德勝在此建立林場,開始引種黑松、赤松、刺槐、落葉松、柳杉、赤楊等樹種,後來又引進丹頂、一斗金等蘋果品種,巴梨、茄梨等黃梨品種,玫瑰香、甜水、黑虎香等葡萄品種,還引種 竹、紫葳、流蘇、刺楸、小葉女貞、紫藤、千頭柏等觀賞樹種。
建國後,人民政府重視對塔山的開發建設,除原有樹種得以保留外,又增加了板栗、山楂等果樹品種。現在,塔山不僅是全縣主要的木材產地,而且因山形奇特、樹木蔥郁而成為著名的游覽勝地。
五彩山
位於馬頭崖東南7公里處,海拔762.7米,面積9平方公里。清《費縣志》載:「五彩崮,縣東北50里,自黃草關而東曰燕子山,再東起兩峰,俱名五彩崮」。今稱五彩山。
Ⅳ 費縣的歷史沿革
費縣歷史悠久。上冶鎮翟家村、朱田鎮興富庄等大汶口文化遺址和新橋鎮西西蔣村、方城鎮古城裡村等龍山文化遺址的發現和發掘,證明至遲在公元前4000年前,即原始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即有先民在此活動。
上古時期,費縣為東夷部落首領少皞近畿之地。
魯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鄪邑成為魯國上卿季友的私邑(又叫采邑)。魯元公二年(公元前427年)以後,季友後裔季孫氏據鄪邑自立為費國。
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前後,費國又被楚國吞並。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為秦國所滅。兩年後,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費地屬薛郡。
西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韓信被封為楚王,費地屬楚國。劉邦統一天下,分封諸侯,設立郡縣,費地始為費縣。
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全國郡縣更名,費縣改為順從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費城改隸兗州刺史部泰山郡,為侯國,屬泰山郡十二城之一。
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費城又改隸徐州琅琊國。
永嘉之亂(時在公元311年)以後不久,西晉滅亡,淮水以北地區先後被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占據,歷時約120年。費縣隸琅琊郡。
東晉政權建立後,晉元帝司馬睿為了安置隨其南遷的原琅琊國士族和流民,於大興三年(公元320年)在江乘縣(今屬南京市)境內僑置懷德縣,屬丹陽郡。
咸和「土斷」(時在公元326—334年)後,懷德縣更名為費縣,有實土,屬南徐州琅琊郡。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廢置。
唐平隋亂,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重建費縣,屬河南道沂州(琅琊郡)。
元朝在地方設行中書省,今山東地區直屬中書省,稱腹里。費縣屬腹里山東益都路沂州。
明代,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沂州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濟寧府。五年,改隸濟南府。七年,屬青州府。十八年,屬兗州府。費縣均屬沂州。
清朝初年,費縣仍屬兗州府沂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沂州由散州改為直隸州。十二年,沂州升府,費縣屬沂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府,設道。費縣屬山東省岱南道,次年改屬濟寧道。十四年(1925年)改屬山東省琅琊道。十七年(1928年)廢道,費縣直屬山東省政府。二十五年(1936年)設督察專員公署,費縣屬山東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11月,在尚岩鄉溝西村(今屬蘭陵縣)成立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庄會辦事處。1939年2月改稱臨郯費嶧四縣邊聯辦事處。
1939年7月,在康埠庄(今屬平邑縣)成立費縣辦事處,又稱四區(指一、四、五、六四個區)聯合辦事處。
1940年2月,在大夫寧村(今屬平邑縣)成立費縣抗日民主政府。6月,劃滋(陽)臨(沂)公路以北、汶河以西為費北行署,屬魯中行政區;滋臨公路以南的西半路為費南縣,屬魯南行政區。8月,在大馮家樓子(今屬沂南縣)成立臨費沂邊聯縣,屬魯中行政區。
1941年1月,在薛庄成立費東行署。3月,臨郯費嶧四縣邊聯辦事處改稱臨郯費嶧四縣邊區抗日民主政府(以下簡稱四縣邊聯縣)。
1942年5月,費北行署改稱費北縣,屬魯中行署。6月,析費南縣南部和滕縣東部成立費滕邊辦事處,又稱魯南實驗縣。8月,成立臨費辦事處。11月,成立費西辦事處。
1943年1月,成立臨西辦事處。秋,改費東行署為費東縣。10月,撤銷費滕邊辦事處。成立費滕嶧辦事處,又稱費滕嶧縣。11月,撤銷費西辦事處。
1944年1月,撤銷臨費辦事處。成立溫河縣。費南縣改稱費縣。2月,四縣邊聯縣改稱趙鎛縣。臨費沂邊聯縣改稱沂臨邊聯縣。6月,沂臨邊聯縣改稱沂臨縣。8月,臨西辦事處撤銷。費滕嶧縣改為雙山縣。
1945年10月,撤銷沂臨縣,大部並入沂南縣。
1946年1月,費東縣、費北縣合並為蒙山縣。4月,費縣改稱平邑縣。溫河縣改稱費縣,隸屬魯南行政區第一專區。雙山縣改稱麓水縣。
1947年3月,趙鎛縣分為趙鎛、蒼山二縣。10月,成立白彥縣和臨西縣。
1948年1月,費縣改隸魯南行政區第三專區。7月,費縣又改隸魯中南行政區第五專區。10月,臨西縣並入臨沂縣。
1949年7月,費縣隸魯中南行政區台棗專區。
1950年5月,麓水縣、趙鎛縣撤銷,費縣改隸臨沂專區。
1953年8月,白彥縣撤銷。
1953年11月,費縣人民政府改稱費縣人民委員會。
1967年3月,費縣革命委員會取代了費縣人民委員會,隸屬臨沂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7月,費縣革命委員會屬臨沂行署。
1981年5月,費縣革命委員會改稱費縣人民政府。
1994年12月,臨沂行署改設臨沂市,費縣仍隸屬之。
Ⅳ 大家給推薦一下,費縣周邊有好玩的地方嗎
玉柱峰
俗名
費縣蒙山自然保護區
掛心崛子,又名化仙崛、雲蒙、大葫蘆嘴、文筆峰,為蒙山第二高峰,費縣境內第一高峰,系費縣、平邑、蒙陰三縣界山。位於大田莊北11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東西向,:「橫列三峰,中峰最高,秀出雲表,自遠望之,儼若卓筆」。三峰之外,東南有勾勾頭、馬緊慢、老虎洞、卧飛箭諸峰,東有松山、大樓、半邊頂、大王頂諸峰。峰後有瀑布飛瀉,下為水簾洞,傳說鬼穀子曾在此煉丹。
該峰屬於費縣境內的坡段由費縣塔山林場牛嵐分場管理,黑松、赤松、麻爍、刺槐等林木蔥蘢茂密,森林覆蓋率90%,另有香菇、金針等特產。20世紀20—30年代,此地曾為土匪石增富所盤踞,土匪劉桂堂部亦經常往來劫掠,一度成為無人區。60年代初,人民解放軍某部駐峰下韓家莊一帶,革命烈士王傑曾活動於此,原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將軍也曾在韓家莊小憩。
望海樓
位於馬頭崖西北8公里,海拔1001.2米,面積17平方公里,西為華皮嶺,南有玉皇頂。
峰頂地勢略平,有巨石形似馬背,傳說平明時立足其上,「映日光可望東海」;另有釣魚台、飲汪崖等景觀。山坡主要生長黑松、刺槐等,也有板栗、山楂等果木,由塔山林場譚家莊分場管理。
塔山
位於南張庄東北8公里處,海拔929米,面積14平方公里。因主峰陡峭,狀如尖塔得名。原有樹種主要是麻櫟、栓皮櫟等,1896年,德國天主教神甫華德勝在此建立林場,開始引種黑松、赤松、刺槐、落葉松、柳杉、赤楊等樹種,後來又引進丹頂、一斗金等蘋果品種,巴梨、茄梨等黃梨品種,玫瑰香、甜水、黑虎香等葡萄品種,還引種竹、紫葳、流蘇、刺楸、小葉女貞、紫藤、千頭柏等觀賞樹種。
建國後,人民政府重視對塔山的開發建設,除原有樹種得以保留外,又增加了板栗、山楂等果樹品種。現在,塔山不僅是全縣主要的木材產地,而且因山形奇特、樹木蔥郁而成為著名的游覽勝地。
五彩山
位於馬頭崖東南7公里處,海拔762.7米,面積9平方公里。清《費縣志》載:「五彩崮,縣東北50里,自黃草關而東曰燕子山,再東起兩峰,俱名五彩崮」。今稱五彩山。
Ⅵ 劉黑七原名劉桂堂是民國時間山東平邑銅石鍋泉出的一個土匪頭子,能否將他的簡歷介紹一下,如何看其影片等
山東巨匪劉黑七生平
八個痞子開始的土匪生涯
劉黑七原名劉桂堂,山東平邑縣(原屬費縣)南郭泉村人(尚有妻妾在世),長得身高力大。1915年他23歲時,與當地痞子共8人結拜為匪。按年齡,他排第七,皮膚又黑,故稱劉黑七;他弟弟則稱劉黑八。他們在費縣各村打家劫舍、「請財神」(綁票),發展到60多人。第二年,魯督張懷芝派兵剿匪,劉黑八被打死,劉黑七等逃往抱犢崮。抱犢崮在費縣、滕縣、嶧縣、臨沂四縣交界處,70餘峰,山深林密,夙為匪藪,時有數十股匪徒隱匿其問。1922年,劉黑七股被兗州鎮守使何鋒鈺打垮,遂投靠最大匪首孫美瑤,並參加了1923年明的「臨城劫車案」。事後孫美瑤受招安被殺。劉黑七與另一匪目張黑臉收容被遣散的匪眾千人,在蘇魯邊界為禍。不久,張黑臉南入江蘇,劉黑七留在魯南,到1925年已有千餘人馬,號「劉團」,自稱團長。 當時山東各村莊都修圍築砦,壯丁巡夜,匪來則武裝抗拒,劉黑七攻砦時,先在陣前放上銀元、盒子槍,用以獎賞最「有苦的」(黑話,即有膽量的匪徒);打開村寨後,婦女任隨挑選。因此其手下的匪徒都極為兇狠。他們的武器彈葯主要取之於官兵。例如,1925年魯督張宗昌派兵圍剿劉黑七。官兵棄械逃跑,匪徒得到武器彈葯後,將大批銀元置於陣地上退走。官兵復來,見財大喜,待土匪反攻時,便故意再留下部分武器。如此反復多次,兵匪雙方在「交戰」中實際完成了軍火買賣。劉黑七有了武器,進一步招兵買馬,至1928年已達萬人,橫行於魯南各縣。
慘絕人寰的土匪暴行
1925年——1928年問,劉黑七股匪在滕、沂、費、蒙等地搶擄奸殺,罪行擢發難數。匪中歌謠說:「要使錢,上劉團」,「跟著師長到處串,給個縣長也不換」。劉匪還向各村派糧派款,如有抗拒或交不足數,即攻破村寨,燒殺搶劫,費縣南孝義村1927年春節前後尚有300多人在外討飯,2月10日劉黑七以未納錢糧為由攻入該村,燒殺姦淫駭人聽聞。有的男子被砍去四肢、大卸八塊。兒童也不能免。一個10歲兒童被匪徒用七寸尖刀從左耳刺進,右耳貫出,釘在牆上。一個兩歲孩子被抓住雙腿扯成兩半,一歲的嬰兒被放在碾麥的石輥下碾成肉泥。一名婦女被20多個匪徒輪奸而死。一名少女因反抗匪徒凌辱,匪徒施暴後又甩兇殘的手段殺害了她,還把她剖腹填入石頭。許多婦女不堪受辱跳入井中,匪徒競用輾輥子擲入。此次匪禍中,該村被殺346人,41戶被殺絕。因全村燒光,倖存和歸來的人無以為生,凍餓而死73人,賣兒鬻女38人,婦女改嫁51人。全村原有735人,僅餘212人。1928年3月29日,劉匪攻入大泗彥村,該村92戶人家被殺絕48戶,總人口637人被殺559人,外村來此避匪禍的被殺388人,共死亡947人。劫後餘生者僅78人(包括外出歸來15人),後由於飢饉、瘟疫,又死去近一半,到秋天,全村僅餘42人。 劉匪對綁架來的人票也極狠毒。三五天不送贖金,即給其家中送去人票的一隻耳朵或眼珠;再三五天,即撕票。撕票手段無不殘酷之極。如將人埋入土坑,僅露頭部,再用鐵鎬猛擊顱頂,因被埋的人血液壓向頭部,故血花腦漿沖出老高,稱作「放天花」。又如將人用鐵絲捆緊,上身澆煤油點火,稱「點天燈」。此外還有刀刺、刀鍘、零刀削、活埋、剖腹、挖心等。 1928年以後,劉黑七忽兵忽匪,流竄華北七省,每到一地,均如此造孽。抗戰時,他配合日寇進攻沂蒙山抗日根據地,也用這些令人發指的殺人放火手段對待抗屬和當地百姓。
編輯本段韓復榘和劉黑七
1928年國民黨二次北伐時,第二集團軍的韓復榘駐許昌,見劉匪人多,便想收編。劉黑七收了韓送來的1.7萬塊銀元和2000袋麵粉後,認為韓的權勢小,又改投第一集團軍何應欽部,編為新四師,以「北伐先遣軍」名義進軍膠東,駐莒縣, 但匪性不改。1929年2月,楊虎城率21師前往清剿,劉匪退往安丘、平度等縣。第二年中原大戰時,劉黑七投靠閻錫山,失敗後逃往河北大名,依附於張學良、石友三,繼續騷擾冀魯豫邊界。1931年9月,河南省主席劉峙派兵攻打,劉匪逃回山東,招降納叛漸至萬人。時任山東省主席的韓復榘進剿無功,聽說劉黑七極孝順母親,便抓來劉母,迫使劉匪歸降。股匪編為「山東警備軍」,韓任總指揮,劉任副指揮,駐高唐縣。因劉部不聽調遣,1932年6月,韓密謀解除其武裝,劉匪重新叛出,過河北霸縣時掘了韓復榘祖墳,遂北上熱河。省主席湯玉麟剿防無力與劉達成協議互不相犯。 1933年春,日軍進犯熱河,劉匪與日軍勾結,被委任為第三路軍總指揮,得到一批武器。6月間,他又轉投察哈爾省主席宋哲元,當了察東剿匪司令,乘機招編關外胡匪,形成以騎兵為主的匪隊。他又向吉鴻昌表示願意抗日,被任命為察省抗日同盟軍十七路軍軍長。同盟軍失敗後,劉黑七部南下察、熱、冀等省,於1934年初到河南,此後兩個多月竄擾48縣。鄰近各省先後調兵圍追堵截,劉匪3000餘人乃於3月中旬越過平漢線,直奔山東。 韓復榘聞訊調集近5個師和民團在魯西南重創匪部。劉匪僅余千人,便向韓請求收編,遭拒絕後,竄入泰山,准備南下返回蒙山老巢。在官軍兜剿下,4月初劉匪僅餘二三百人,逃往江蘇贛榆縣。江蘇省主席陳果夫派兵迎擊,劉匪搜羅當地土匪至500餘人,回竄膠東。青島市長沈鴻烈調海軍出擊,南京政府派飛機助戰,劉黑七北逃高密、諸城、安丘,再南下蘇魯邊界。殘匪數十天奔逃作戰,長發垢面,寢食不安,坐在馬上昏昏欲睡。4月22日,匪徒在臨沂、莒縣中伏,傷亡殆盡。劉黑七將殘眾交給手下師長劉懷志,自己隻身逃到贛,買船遁往天津隱居。韓復榘傾全力追剿股匪近40天,仍未獲魁首,對劉黑七的公仇私恨刻骨銘心。這年夏天,韓派特別偵探大隊的劉耀庭和原劉匪教官徐一龍潛往天津行刺劉黑七。劉的腳和嘴中彈,4顆牙被打碎,卻居然不死。
編輯本段狡詐多變難逃懲罰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策劃「華北自治」,唆使土匪擾亂治安。劉黑七密令劉懷志率匪數百人到河北宣化,又募匪千餘,於秋冬之際起事,入灤東為禍;第二年2月,競南下保定、石家莊,被宋哲元、商震夾擊。劉黑七再次匿居天津,部下則退往豐寧,於1937年春末被日本特務編成「大漢義軍」,進犯綏遠。 抗戰爆發,劉匪返魯,集舊部3000人投靠日寇,當上掖縣皇協軍司令;同時還任國民黨蘇魯戰區新編36師師長。1939年,因與日軍發生矛盾,劉黑七倉猝率500餘人逃往蒙山抗日根據地投奔八路軍。但轉眼間,他又於1940年3月降日,並憑著熟悉地理環境,多次掃盪我根據地。1943年國民黨92軍李仙洲入魯,劉匪親往聯絡,策劃日偽頑合作。 劉黑七極為狡猾奸詐,「狡兔三窟」,他連70窟都不止。他每日行蹤、每晚宿地變幻莫測;還找了些體貌相似的匪徒做替身,偽頑雜牌軍請他赴宴時,常由替身前往。有幾次,八路軍得到老百姓報告劉匪宿地,連夜奔襲,抓到的卻是替身。還有兩例足以證明他的狡詐。1934年劉黑七遭到韓復榘打擊後隻身逃跑,沿途官軍嚴密盤查。劉見一青年農民推獨輪車送母親走親戚,便上前攀談,一路甜言蜜語,幫助推車、買點心,哄得老太太樂呵呵地認他做干兒子。遇到官兵時,老太太便稱這是她兩個兒子,使劉得以逃脫。抗戰初期,劉匪在山東投敵,日軍因他1933年投日得了武器後,旋即翻臉,故不願相信他。他便找了個討飯老太婆,給換上干凈衣裳,送到日軍那裡,聲稱用親娘做人質。日軍也聞知他極孝順,遂信之不疑。到1939年劉與日軍反目,日軍要殺人質,才知這個「劉母」是假的。 但無論劉黑七多麼狡詐,最後仍難逃懲罰。1943年11月,八路軍在費縣東柱子伏擊劉匪,劉黑七中彈斃命,結束了他作惡多端的一生。
Ⅶ 山東費縣馬庄的傳說
沒兒崮與誑爺山的傳說:
沒兒崮位於車澗西北,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兒子的崮。這是後人給起的名字,名字的由來有一個傳說。 沒兒崮東南面、張勝莊家前也有座山,與沒兒股崮相望有座山,叫做誑爺山,也是一個崮。誑爺山與沒兒崮之間的距離十分的近,兩個山山腳到山腳的距離不到一公里。這個誑爺山上面也曾經有寨主,傳說這個山的寨主和沒兒崮山上的寨主是爺倆。山東沂蒙多土匪,所以山寨也多,大多是用來躲避土匪的侵擾的,不過也有些山寨是土匪的據點,這種不多。誑爺山和沒兒崮相向而對,如果有匪來進攻可以互相照應,互相支援。兩個寨約定,任何一個寨遭到進攻就敲鼓求援。誑爺山的寨主想看下他老爸是否在他遭到進攻的時候真的來支援自己,於是就敲起了鼓,沒兒崮上的寨主就帶人來了,爬上海拔二百多米的誑爺山,一看山上沒有遭到進攻,非常的生氣,就走了。誑爺山的寨主感覺到好玩,過了些日子有給他老爹開了次玩笑,他爹當然又上著了。接下來當然是出現了狼來的故事的結果了,沒過多長時間真的有匪前來進攻,當他敲起鼓的時候,沒兒崮那邊已經吸取了教訓,以為還是小兒子開玩笑呢,不發兵了。於是誑爺山被攻克,從此沒兒崮的寨主也就沒有了兒子,便有了「沒兒崮」這個名字,誑爺山也便有了誑爺山的名字。
Ⅷ 費縣有什麼山
費縣蒙山自然保護區
掛心崛子,又名化仙崛、雲蒙、大葫蘆嘴、文筆峰,為蒙山第二高峰,費縣境內第一高峰,系費縣、平邑、蒙陰三縣界山。位於大田莊北11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東西向,:「橫列三峰,中峰最高,秀出雲表,自遠望之,儼若卓筆」。三峰之外,東南有勾勾頭、馬緊慢、老虎洞、卧飛箭諸峰,東有松山、大樓、半邊頂、大王頂諸峰。峰後有瀑布飛瀉,下為水簾洞,傳說鬼穀子曾在此煉丹。
該峰屬於費縣境內的坡段由費縣塔山林場牛嵐分場管理,黑松、赤松、麻爍、刺槐等林木蔥蘢茂密,森林覆蓋率90%,另有香菇、金針等特產。20世紀20—30年代,此地曾為土匪石增富所盤踞,土匪劉桂堂部亦經常往來劫掠,一度成為無人區。60年代初,人民解放軍某部駐峰下韓家莊一帶,革命烈士王傑曾活動於此,原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將軍也曾在韓家莊小憩。
望海樓
位於馬頭崖西北8公里,海拔1001.2米,面積17平方公里,西為華皮嶺,南有玉皇頂。
峰頂地勢略平,有巨石形似馬背,傳說平明時立足其上,「映日光可望東海」;另有釣魚台、飲汪崖等景觀。山坡主要生長黑松、刺槐等,也有板栗、山楂等果木,由塔山林場譚家莊分場管理。
塔山
位於南張庄東北8公里處,海拔929米,面積14平方公里。因主峰陡峭,狀如尖塔得名。原有樹種主要是麻櫟、栓皮櫟等,1896年,德國天主教神甫華德勝在此建立林場,開始引種黑松、赤松、刺槐、落葉松、柳杉、赤楊等樹種,後來又引進丹頂、一斗金等蘋果品種,巴梨、茄梨等黃梨品種,玫瑰香、甜水、黑虎香等葡萄品種,還引種竹、紫葳、流蘇、刺楸、小葉女貞、紫藤、千頭柏等觀賞樹種。
建國後,人民政府重視對塔山的開發建設,除原有樹種得以保留外,又增加了板栗、山楂等果樹品種。現在,塔山不僅是全縣主要的木材產地,而且因山形奇特、樹木蔥郁而成為著名的游覽勝地。
五彩山
位於馬頭崖東南7公里處,海拔762.7米,面積9平方公里。清《費縣志》載:「五彩崮,縣東北50里,自黃草關而東曰燕子山,再東起兩峰,俱名五彩崮」。今稱五彩山
Ⅸ 費縣還有邴邑遺址嗎
有的。。。
Ⅹ 費縣柱子山拍過一個電影叫什麼題材是劉黑七
引蛇出洞滅劉匪
一
高廷光從偽柏林派出所脫身後,不由地感慨:兩三年來自己都是孤膽從事情報工作,而原來還有陳秀英作搭檔。
回想起來,陳秀英不幸被捕於1941年底日軍對沂蒙山區的大掃盪中。
那時,費北縣委被迫撤離到了費南,費北行署也轉移到了泰西。組織上決定陳秀英就地隱蔽,隨青救會書記王善保到上冶鎮齊魯地村家中居住。這個王善保本來意志就薄弱,加上與劉黑七部營長尹殿堂是表兄弟,很快就出賣了陳秀英。
偽營長尹殿堂、軍法處長王西貴、特務營長孫寶燦、自衛團長孫安詳,直至劉黑七本人,先後規勸陳秀英投降,再是分別提出娶陳為妻,多次遭到拒絕後,他們對陳秀英動用了酷刑。
陳秀英的狀況,讓費北縣領導寢食不安,小高急得一個勁地催促領導快想辦法。
劉部隊有個軍需處長叫陳秀文,家在我們根據地的北孝義村。一次,他回家探親的時候,被我方飛虎隊堵在了屋裡。飛虎隊員要求他協助我們營救陳秀英。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想法讓高廷光與陳秀英見一面。
第二天,小高半夜從根據地出發,天亮時到達劉匪的老巢鍋泉村。陳秀文輾轉協調,帶小高與陳秀英見面。
據高廷光回憶,陳秀英被關押在五間堂屋的最東一間。兩個人隔著窗戶談了七八分鍾,陳秀英最後說:「回去告訴咱娘,我活著的可能性不大了。」小高無奈地回去了。
這鍋泉村如銅牆鐵壁一般,武力營救幾乎不可能。費北首腦還是想盡辦法,爭取與陳秀英取得聯絡。
他們又派出小高,裝作賣豆腐的,在劉匪的司務長晏如松的斡旋下,見到了陳秀英。這次,陳坐在劉黑七的老娘旁邊,估計是老太太正在勸說她投降。呆了一會兒,小高要走了,陳秀英平靜地向他擺了擺手。
1942年3月24日,劉黑七下達了處死陳秀英的決定。被押往村西活埋的路上,陳秀英神情自若。偽軍把她推到土坑裡,又拉上來問她可否反悔。陳秀英當即開口唱到——
我一不是強盜,二不是寇,三不為獨裁的蔣介石當炮灰把命丟。只因為日本鬼子進中國,姦淫燒殺把大好河山摧殘透。誰來為人民驅虎豹?我看見此光景,不由得一股豪氣沖北斗!。
以上很像影片中英雄就義的場景,顯得很模式化。很多年輕人也質疑:革命者死到臨頭了還喊口號、唱歌曲,是不是編造的情節。筆者也反復詢問高廷光,他很確定地說,陳秀英死前的確唱了這首在獄中所作的《一股豪氣沖北斗》,刑場外正在種花生的鍋泉村孫姓農民,含著眼淚默默地記住了歌詞。高廷光得到歌詞後,至今倒背如流。
陳秀英的犧牲令高廷光悲痛萬分,想想是劉黑七逼得自己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也是他在仲村一次就燒掉了60個村的房屋,還是他從蒙山前一次掠走了2000頭耕牛……
小高盼望著有一天,能為剿滅劉黑七出一把力。
二
1943年,日偽軍敗相顯露。4月20日,劉黑七退回到老家銅石鎮鍋泉村一帶。24日,八路軍山東縱隊一旅三團開始攻打鍋泉。激戰一天,斃傷偽軍110名,但未動搖劉軍根本。
鍋泉一帶經劉黑七多年經營,易守難攻。若想徹底將之殲滅,必須引蛇出洞。經反復排查,我軍終於找到了劉的缺口。
缺口就在於劉部隊駐平邑的副大隊長彭西彬,經飛虎隊多次工作終於得以策反。在與彭的聯絡中,高廷光發揮自己情報方面的特長,3次出馬到其溫水的家中接洽。其間,飛虎隊多次護送彭西彬到根據地,由我方首長親自與彭西彬談話。
最後,彭終於答應以大隊的名義,向劉黑七寫了一封假情報,情報大意為:日軍對劉產生不滿,欲派20架飛機、60門大炮轟炸鍋泉,劉應迅速轉移。
劉黑七信以為真,很快離開老巢。劉在蒙山前四處流竄,處處挨打,勢力被逐步削弱。最後,劉不得已率部駐扎在費南柱子山一帶。
下面的情節就為大家所熟知了:1943年11月15日,劉黑七的和平救國軍第三師被徹底殲滅在柱子山,劉在逃跑時被18歲的八路軍戰士何榮貴擊斃。
18歲的小何受到高調表彰,還上了大眾日報;13歲的小高同樣功不可沒,但未享受到小何的殊榮,誰讓他是秘密戰線上的,不便於公開身份呢。不過,高廷光興奮得幾乎不知所措:從參與策反彭西彬開始,劉黑七才正式走向滅亡,也算是自己親手為全家還有陳秀英報了仇。
殲滅劉黑七過程中的細節,為各類書籍所記載;但策反彭西彬,假情報引劉黑七出洞,本文是首次披露。
劉黑七被殲後不久,費北縣委接到通知:請派人到費南鄭城鎮,去領回劉部隊的被俘人員。就是說,跟著劉黑七打家劫舍的小嘍啰們,被我軍俘虜後經教育改造,不再追究其以前的過錯;哪裡的人,就由哪裡的抗日政權領回去,並安置他們回家。
費北首腦接到通知,就派高廷光等人去鄭城。小高到了一看,整個費南一帶到處張燈結綵,人們夜以繼日地歡慶著;周邊十幾個地縣的代表陸續趕來,萬民傘、牌匾、豬羊肉從院子里一直擺到了胡同口……
小高還聽說,殲滅劉黑七引起了黨中央的重視,延安的新華電台每4小時就滾動播出一遍劉黑七滅亡的消息,延安《解放日報》社論更是指出:「擊斃混世魔王劉桂堂,為山東人民除大害,為中華民族伸張正氣,值得大書特書。」
各地代表爭著要劉黑七的屍體,以告慰本地受害群眾。大家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有人甚至提出,將劉屍分割,各地帶回一小片,讓群眾都能看上一眼。對此,我們黨當然不會答應。
最後,劉的屍體被群眾抬著四處巡迴示眾。所到之處,萬人空巷,有的群眾笑得發了狂,有的哭得昏死過去,更多的人則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巡迴示眾的做法,在今天看來似乎不合乎什麼人權。但不妨讓我們回到那個特定的年代,點擊一下劉黑七的惡行——
●背叛
劉先後投靠又背叛了以下主子:張宗昌、何應欽、閻錫山、韓復榘、湯玉麟、宋哲元、於學忠。1938年第一次投靠日本人,很快就鬧翻了;1940年第二次當漢奸。
●混世
當過國民革命軍,當過偽軍;可無論干什麼,都忘不了自己的老本行—土匪。比如當偽軍時,即把進攻八路當主要工作,又干著打家劫舍燒房子的副業,對日軍具有較高的獨立性。
●流竄
先後為害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河北、天津、山西、吉林、遼寧、綏遠、熱河、察哈爾等十幾個省市。
●殺戮
劉從1915年出道到1943年滅亡,共在各地殺戮群眾20多萬;此外傷人、強奸無數。1927年2月,劉將南孝義村的大半人殺死,其中41戶死絕。
●酷刑
碾軋、火燒、水煮、剖腹、挖心、活埋、活剝皮、點天燈、放天花、坐木樁、大卸八塊等幾十種。
至今在平邑、費縣農村,罵人的話中最惡毒的一種就是「你是劉黑七,你是劉部隊。」
殲滅劉黑七,使共產黨、八路軍在沂蒙山的聲望如日中天。是的,群眾最講實惠,他們不看你說了什麼,而是看你做了什麼。
高廷光等把小土匪們領了回來,分別安置到他們的老家。這些人後來沒有受到什麼沖擊,一個個活到七老八十。前幾年,筆者還在老家見過一個劉黑七的機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