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店遺址
① 平谷地區最重要的三個遺址分別是哪三個遺址
考古工作者在平古盆地發現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遺址,統稱上宅文化。
上宅文化簡介:
20世紀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發現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上宅遺址和北埝頭遺址,統稱「上宅文化」。
上宅文化是北京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原始農業萌芽狀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遺物十分豐富,包括石器、陶器共三千多件,可分為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藝術品三大類。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多數是打制或磨製石器,從這些工具的用途分析,當時不宅居民主要從事的是農業生產,兼有狩獵和捕魚。生活用具則多為陶器,可分為夾砂陶和泥質陶兩大類。裝飾藝術品有石質和陶質品,顯現出上宅居民的技藝力和創造力都達到了較高水平。
② 包座戰役的遺址
包座位於若爾蓋縣東南部,地處深山峽谷的包座河兩側。包座為藏語「務柯」的譯內音,意為包座溝筆直像「槍膛」容。包座又分為上包座、下包座,處於群山之間,周圍盡是原始森林,地勢十分險要。松(潘)甘(肅)古道,北出黃勝關、兩河口,經浪架嶺,蜿蜒於包座河沿岸之山谷中,包座適扼其中。國民黨胡宗南縱隊進駐松潘後,松甘古道便成為其主要糧道,胡宗南縱隊大部分糧食的運輸都經過這里,為負責積存和轉運來自甘肅的軍糧,胡宗南在求吉寺和上包座的達戒寺設立了兵站。
1935年8月底,紅軍長征走出草地北出四川進軍甘南,包座古道便是紅軍的必經之路,於是,紅軍與胡宗南的主力部隊在包座河畔這展開了激烈的戰斗,達戒寺周圍六、七里打成一片火海。留下了主戰場達戒寺及東、西山林屬包座戰役舊址。達戒寺屬藏區數量很少的苯波教寺廟,這里交通不暢,但環境十分幽靜。除了寺院內傳出的鼓號聲外,就是山林中的鳥鳴 聲,身臨其間,讓人無法想像這里曾是炮火連天的戰場。
③ 考古發現最早發現的最早的磬是什麼時代的
1.內蒙赤峰松山區三座店山城遺址(夏家店文化)中出土的一件距今4000多年的石磬。這件不規則形狀的石磬長42厘米、最寬的地方30厘米、厚度2厘米。據專家介紹,這件石磬打制後又經過了精細的磨製,外表比較光滑,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磬中工藝更復雜,更具有藝術性的一件精品。
2.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出土石磬,長69厘米,寬55厘米,上部有一穿孔。發音渾厚,距今約4000年,是目前發現的一件年代最早的石磬。
3.喇家遺址,主要為距今3500年至4000年的齊家文化遺存,齊家文化屬新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過渡的一種文化類型,發現了中國考古目前最大的石磬王「黃河石磬王」,石磬清純悅耳,音律完整。應該可以推斷,更早前已經開始磬的製作。
前2者都聲稱是最古老的,但是,大致均在4000年前後,上述各出土地點分布很散,應該還有更早的、更原始的石磬尚未被發現。
④ 天津遺址有哪些
首先告訴你,大沽炮台遺址還在,大沽口炮台位於天津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與渤海的交匯處,是「外接深洋,內系海口」的「海門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門戶,海防要隘。炮台始建於明代後期,清代多次進行整。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6月,八國聯軍向大沽炮台發起猛烈轟擊,天津軍民不畏列強,浴血鏖戰,終因炮台彈葯爆炸起火,炮台失守。大沽口炮台現存炮台遺址3座,以「威、鎮、海」三字命名。大沽口炮台已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歷史見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津是一座既蘊涵古都風韻,又富有現代氣息的大都市。悠久的歷史為天津留下了許多極具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勝跡。漫步城中,那堪稱「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幢幢風格迥異的小洋樓、古樸典雅的天津老城、逶迤穿城而過的海河風光帶,異彩紛呈的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領人流連駐足;市郊風光秀麗的山林湖泊、綠樹環抱的深山古剎,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更是中外客人游覽觀光的好地方。天津還有如下風景名勝區,如果你時間充沛的話,不妨去玩玩,好玩的地方還是蠻多的!!
古文化街
初來乍到,想大致領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那最佳去處莫過於古文化街了。穿過「津門故里」的大牌坊,是600米的仿清建築群,出自數十位書法界名人之手的百塊匾額和楹聯,充滿翰墨氣息,猶如百家書法展覽。在這條街上出售古玩玉器、古舊書籍、傳統手工藝製品和民俗用品,天津的民間藝術品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劉氏磚刻在此設有專店。
天後宮(民俗博物館)
俗稱娘娘宮,座落在天津三岔河西岸、古文化街中心。始建元代(1326年)。這座海神廟與中國沿海一些城市的「媽祖廟」相同,都是供奉一位傳說中的神女。天後宮最初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舉行酬神演出和聚會場所,每逢天妃誕辰(農歷3月23日),舉行「皇會」表演龍燈、戲曲、旱船,百戲雲集,萬人空 巷。現辟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為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民祥地。
廣東會館(天津戲劇博物館)
位於天津老城中心,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為四合院式建築,戲樓建造獨特,是中國罕見的木結構建築藝術珍品。1912年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曾在這里演講。現已辟為天津戲劇博物館。
呂祖堂(天津義和團紀念館)
位於紅橋區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號。是清代供奉呂洞賓的道觀。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著名的義和團首領曹福田在這里設總壇口,成為當時義和團活動的中心。1985年修復後建立「天津義和團紀念館」。
石家大院
位於西青區場柳青鎮。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始建於1875年,佔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一宅」之稱。現辟為楊柳青民俗博物館。藏有大量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磚雕等民間藝術珍品。
文廟
明代廟,是奉祀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位於南開區東門內大街。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為市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李叔同故居及書法碑林
李叔同是中國著名的近代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同時也是享譽海內外的佛教高僧。 天津是李叔同的故鄉。他的故居在海河岸邊的河北區糧店後街60號院內。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築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紀念這位生長在天津的中國近代文化大師,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書法碑林河北區宙緯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園林式建築,鐫刻著大師中晚期書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師銅塑像巍然矗立其間。碑林還刻有眾多著名書法家的詠懷之作。
梁啟超故居與飲冰室書齋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他的故所和飲冰室書齋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區第一工人文化宮附近的民族路上。1924年,在他原寓所西側,由義大利建築白羅尼歐設計,建成一幢名為「飲冰室」書齋的灰色兩層洋樓,粱啟超後期許多重要著作是在這里撰寫的。
霍元甲故居和陵園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術技藝和強烈的愛國精神享譽中外。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這是一個青瓦土坯牆普通農舍式的院落,房屋內陳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如有錯誤請見諒
⑤ 大金溝消失了嗎
全國有很多以金溝為名的村鎮,在東北地區有兩個大金溝村。
是內蒙赤峰市寧城縣三座店鄉大金溝和阜新縣七家子鄉大金溝。
《遍地英雄》是在牡丹江拍的,那裡沒有大金溝。
⑥ 夏家店上層文化和東胡
不是一條文化傳承鏈條
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內涵明顯地反映出它是草原游牧經濟的文化,然而夏家店上層文化的族屬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議較大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有的學者認為是山戎,而有的學者認為是東胡,還有的學者認為是山戎—東胡系。從夏家店上層文化分布的地域作歷史地理的比較,正好與文獻記載的山戎和東胡800年活動范圍相吻合。再根據考古資料來看,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墓葬多是東西向,死者的頭多東向。東向崇拜實際是對太陽的崇拜,不論是考古資料還是文獻記載,都證明東向崇拜是東胡系墓葬的習俗,鮮卑人的墓葬也多是東向。考古資料或文獻記載,都認為東胡系對犬很重視,有生前畜犬和死後殉犬的習俗。在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寧城南山根、赤峰葯王廟、夏家店以及赤峰蜘蛛山等遺址中,就發現大量犬骨,墓葬中也有殉犬習俗,甚至在青銅器上鑄有犬紋,如寧城南山根遺址的銅鬲、銅戈上均有犬紋。特別是寧城南山根102號墓出土的刻有狩獵紋的骨片上,刻有墓主人攜犬狩獵的生動場面。以上都說明夏家店上層文化所反映出的先民們的習俗,與東胡系部族相同,因此我們認為夏家店上層文化的族屬是山戎—東胡系。時間與地域的差異是否與不同的部族有關,這許多問題,尚待今後研究解決。
⑦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保護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三座店水庫工程的建設,這個距今約為~3400年的古文化遺址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洞子山——這座位於陰河岸邊、承載著中華文明永恆記憶的小山丘,在三座店夏家店石城遺址沒有發掘以前,是默默無名。2005年下半年,為了配合三座店水庫工程的建設,考古部門在這里開始了考古發掘工作,將這座面積約9000平方米的神秘古城呈現在世人面前,洞子山這座孕育了中華文明的小山坡,一下子像4000年前那樣熱鬧起來,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沿著111國道驅車出赤峰市區向西北約40公里,其間穿過初頭朗鎮,在三座店村北側,遠遠地就能見到一座平緩的小山,山下是正在建設中的三座店水庫工程工地和三座店水庫管理部門的兩座現代化辦公樓。站在山下向西北眺望,洞子山南側山坡上那經歷了千百年風雨的石頭古城就像一堆雜亂無章的石頭,一條新開出的工程道路由山下直通半山腰西側崖壁,電線桿和電纜鐵架爬上了山頂,顯得格外醒目。沿著這條工程道路,記者向山上走去,沿途看到,從山腰上修建下來的一條巨大的管道,將洞子山南坡下半部分一分為二。據一位當地村民介紹,三座店水庫工程開工以後,就在南坡上開通了這條工程道路,施工車輛每天都要從這里通過,加上管道的挖掘和山頂上大壩的建設,讓經歷了幾千年風雨的石頭古城難以承受。 洞子山南坡緊貼著工程道路的是一道將古城遺址圍在當中的鐵絲網,由於挖掘道路的時候,挖掘機過於接近遺址,有的鐵絲網的護樁已經緊貼著挖掘機挖過的深坑邊緣。可能是長久沒人管理的緣故,鐵絲網的許多地方已經露出了大洞,失去了保護的基本功能,成為人們往來山頂工地和山下的通道口。
穿過鐵絲網一處大洞,進入神秘的千年古城。沿著山坡,一座座圓形石頭建築基礎看似無序的散落在這里,有的房屋遺址呈現出大圈石頭基礎套著小圈石頭基礎的樣子,就像今天的房屋分里外間;有的是圓圈的石頭基礎外面半圍著一堵石牆,又像今天房屋外面的走廊。在各個散落在山坡上的遺址之間,又通過石頭街道連接在一起,相互連接四通八達。有的石頭牆體遺址經過幾千年的風雨,竟然還有一米多高,讓人嘆為觀止。據有關考古資料記載,整個遺址分為大城和小城兩部分,大城的發掘面積約7500平方米,小城面積約1585平方米。有圓圈的65座、窖坑49座、夏家店上層文化積石台16座、不同時期的墓葬10座,還有岩畫、石牆和積石台等。考古挖掘的時候,共清理出院落20餘處,基本由單、雙圈建築基址及窯坑、石牆等設施構成。
走在大城的南、北走向的主幹道上,由於堆砌牆體的石頭是用泥土粘結的,挖掘出來以後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有些地方已經出現坍塌的跡象。在古石城遺址的每個「房屋」和「院落」里都長滿了雜草,塑料袋等生活垃圾遍地都是。越接近山頂,越能感到腳下的顫動和劇烈的轟鳴聲,登上山頂才發現,水庫的大壩已經建設到了遺址的西側,由於施工開鑿,山頂西側已經形成了一個斷崖,很多遺址建築用石頭堆砌在斷崖邊。一台巨大的挖掘機正在遺址邊上繁忙地施工。站在山頂,向南能夠俯瞰到整個遺址的全貌,一圈圈的圓形建築、一條條彎彎曲曲的街道,如同眾星捧月一樣由山下向山頂圍攏,也許這里就是古城的中心,當年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會聚集在這里,歡慶豐收,祈求上蒼保佑平安。
山頂已經被鐵絲網一分為二,有些地方的鐵絲網已經倒在了地上,距離遺址大概有十幾米的地方有一幢藍頂白牆的漂亮房子,由於經常有人往來,從那座房子和西側的工地通往古城遺址已經踩出了幾條小路。 2008年5月19日,國家文物局曾經就自治區文物局上報的《關於赤峰市松山區三座店石城遺址保護規劃立項的請示》做過批復,批復上說,三座店夏家店石城遺址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應加強保護並做好「四有」等基礎工作,為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做好相關的准備工作。建議自治區文物局指導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具有資質的規劃編制單位和專業考古研究機構,在進一步加強考古研究和開展各項評估工作的基礎上,按照《文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做好三座店夏家店石城遺址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妥善處理遺址的保護與利用,確保遺址安全。
赤峰市文物管理所的李術學所長表示,他知道三座店夏家店石城遺址保護中存在的問題,由於經費和人手的限制,很難對該遺址實施有效保護。那裡的狀況有所好轉,在建設高峰的時候,遺址的保護形勢更加嚴峻,施工佔用遺址土地,施工人員踐踏遺址,甚至於使用遺址石頭當做工程用料等情況時有發生。不過他們會到遺址實地考察,加強對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
⑧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中包含了幾個地點,分別是什麼
有遺址博物館,地震科普館,第1、2、3、4、12、15地點,山頂洞,頂蓋堆積,還有鴿子堂。「北京人」在第一地點斷斷續續生活了近30萬年,發現與1921年,發現了近二百件人類化石(代表40多個猿人個體),上萬件石器,數層灰燼和近二百種動物化石,是迄今世界同時代遺址中材料最豐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古人類遺址。
山頂洞位於龍骨山頂部,1933年和1934年發現了三顆完整的頭骨、一些脊椎骨、肢骨、盆骨、膝蓋骨和牙齒,及大量軟體、兩棲、爬行、鳥類、哺乳動物遺骨和少量石製品、140餘件裝飾品。
第四地點發現與1927年,37年發掘出人類用火的證據——灰燼、燒石、燒過的朴樹子等。
在十三地點出土了腫骨大角鹿的頭骨帶角化石,第十四地點還出土了距今500萬年的魚化石。
發掘出的化石和石器、裝飾品陳列在遺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