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運河端遺址
㈠ 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的96個子項目名稱
大運河65個子項,增加的31項找不到:
【北京】
1、昆明湖及綉漪閘
2、廣源閘、高梁閘、澄清上閘、澄清中閘
3、南新倉
4、平津上閘
【天津】
1、天妃宮遺址
【河北】
1、紅廟村金門閘
2、馬廠炮台及軍營遺址
3、捷地分洪設施
4、東光碼頭沉船遺址
5、連鎮謝家壩
6、華家口夯土險工
7、鄭口挑水壩
8、油坊碼頭遺址及險工
【山東】
1、蘇祿王墓
2、臨清片區
3、東昌府運河大小碼頭
4、阿城鹽運司
5、濟寧樞紐
6、南旺樞紐
7、濟寧東大寺
8、會通河節制閘群
9、通惠閘
10、微山縣乾隆御碑
【河南】
1、含嘉倉遺址
2、回洛倉遺址
【安徽】
1、柳孜運河碼頭遺址
【江蘇】
1、龍王廟行宮
2、窯灣鎮歷史街區
3、雙金閘
4、清江大閘
5、清口樞紐
6、洪澤湖大堤(包括險工、救生樁、水志、信壩、碑刻等)
7、吳公祠
8、鎮水鐵牛(高良澗鐵牛、邵伯鐵牛、三河鐵牛、高家堰鐵牛、馬棚灣鐵牛)
9、瘦西湖
10、普哈丁墓
11、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署(僅門廳)
12、揚州鹽業歷史遺跡
13、盂城驛
14、邵伯古堤
15、邵伯老船閘
16、邵伯碼頭
17、清晏園
18、總督漕運公署遺址(不含博物館)、淮安府衙正堂、鎮淮樓
19、豐濟倉遺址
20、清江浦樓
21、淮安鈔關遺址
22、天寧寺行宮(含重寧寺)
23、西津渡古街
24、清名橋歷史街區
25、盤門
【浙江】
1、分水墩、落帆亭
2、長安閘
3、南潯鎮歷史街區
4、杭州鳳山水城門遺址
5、杭州富義倉
6、洋關舊址
7、通益公紗廠舊址
8、杭州拱墅運河歷史街區
9、水利通判廳遺址
10、西興過塘行及碼頭
11、清水閘
12、永豐庫遺址
13、寧波水則碑
14、寧波慶安會館
河道(31項)
1、通惠河段主線
2、玉河故道
3、長河
4、北運河段主線
5、南運河段主線
6、會通河段主線
7、小汶河
8、中河段主線
9、淮揚運河段主線
10、寶應宋涇河
11、寶應明清運河故道
12、高郵明清運河故道
13、邵伯明清運河故道
14、古邗溝故道(邗溝東道,揚州城區段)
15、鎮揚城區運河故道
16、常州城區運河故道
17、無錫城區運河故道
18、現京杭運河無錫至蘇州段
19、蘇州城區運河故道
20、現京杭運河蘇州至吳江段
21、江南運河吳江-嘉興-杭州段
22、杭州中河-龍山河
23、塘東段
24、浙東運河主線
25、衛河(永濟渠)段主線
26、通濟渠—滎陽故城段
27、汴河遺址商丘南關碼頭遺址段
28、汴河遺址百善老街及柳孜碼頭段
29、汴河遺址宿州段
30、汴河安徽泗縣—江蘇泗洪段
31、淮河口段
㈡ 大運河的世界文化遺產
2011年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獲悉,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正式出爐,會議由國家文物局主辦,大運河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承辦。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方茂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袁秋年,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副巡視員肖向紅,省文物局副局長劉謹勝出席會議,國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長關強主持會議。
全國65項遺產點入選申遺預備名單
2014年,「中國大運河」將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申遺報告,經過多次論證、現場考察和集體評審,形成了專家推薦的大運河申遺預備名單,共包括132個運河遺產點和43段河段,其中遺產點有65個立即列入項目和67個後續列入項目;河段有31個立即列入項目和12個後續列入項目。
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遺
據介紹,大運河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之一,也是世界運河史上的里程碑,被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在《國際運河古跡名錄 》中列為最具影響力的水道。涉及8個省(直轄市)35個地市的大運河遺產整體申報世界遺產,關繫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2006年,國務院將京杭大運河整體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了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的價值和法律地位。
據了解,按照2014年申遺成功的要求,我國要在2012年9月將申報文本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預審,在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遺准備工作並接受專家評估考察。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共包括中國8個省、直轄市,27座城市,大運河河道遺產27段,以及運河水工遺存、運河附屬遺存、運河相關遺產共計58處遺產,河道總長度1011公里。 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第一部分:立即列入項目
一、遺產點(共65項)
【北京】1、昆明湖及綉漪閘2、廣源閘、高梁閘、澄清上閘(含萬寧橋)、澄清中閘(含東不壓橋)3、南新倉4、平津上閘
【天津】1、天妃宮遺址
【河北】1、紅廟村金門閘2、馬廠炮台及軍營遺址3、捷地分洪設施(含捷地分洪閘、乾隆御書《捷地、興濟壩工紀事詩碑》、清代憲示碑、1933年德國西門子啟閉機)4、東光碼頭沉船遺址5、連鎮謝家壩6、華家口夯土險工7、鄭口挑水壩8、油坊碼頭遺址及險工
【山東】1、德州蘇祿王墓
2、德州四女寺樞紐3、臨清片區(磚閘<別名二閘>、會通閘<別名會通橋>、臨清閘<別名問津橋>、鰲頭磯、臨清運河鈔關)4、東昌府運河大小碼頭5、阿城鹽運司6、濟寧樞紐(天井閘、堽城壩遺址、金口壩)7、南旺樞紐(戴村壩、十里閘、邢通斗門遺址、徐建口斗門遺址、運河磚砌河堤、柳林閘、寺前鋪閘、上泉古泉群、南旺分水龍王廟遺址)8、濟寧東大寺9、會通河節制閘群(含23座閘:戴灣閘、土橋閘、梁鄉閘永通閘<辛閘>、李海務閘、周家店船閘、七級下閘、七級上閘、阿城下閘、阿城上閘、荊門下閘、荊門上閘、陶城鋪閘、戴廟閘、安山閘、靳口閘、袁口閘、通濟閘、仲淺閘、師庄閘、棗林閘、南陽閘、利建閘)10、通惠閘11、微山縣乾隆御碑
【河南】1、含嘉倉遺址2、回洛倉遺址
【安徽】1、柳孜運河碼頭遺址
【江蘇】1、龍王廟行宮(不含御碼頭和御馬路遺址)2、窯灣鎮歷史街區3、雙金閘4、清江大閘5、清口樞紐(洪澤湖引河堤防:臨湖堤、圈堰;濟運設施:濟運壩、塘河<含左右堤>遺址;御黃束清設施:御黃壩、御黃二壩、束清壩、束清二壩、御壩及其順水堤、臨清堤;中運河堤壩:中運河北岸縷堤、中運河南岸縷堤、中運河頭壩、中運河二壩、中運河三壩;黃河故道堤工:黃河北岸格堤、縷堤、黃河南岸縷堤、汰黃堤、順黃壩堤;里運河舊道堤壩:里運河左右堤遺址、蓋壩、頭壩、二壩、三壩、四壩、五壩;轉水墩:康熙舊大墩、新大墩、乾隆新大墩;碼頭三閘:惠濟正越閘、通濟正越閘、福興正越閘;御制重修惠濟祠碑)6、洪澤湖大堤(包括險工、救生樁、水志、信壩、碑刻等)7、吳公祠8、鎮水鐵牛(高良澗鐵牛、邵伯鐵牛、三河鐵牛、高家堰鐵牛、馬棚鎮灣鐵牛)9、瘦西湖10、普哈丁墓11、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署(僅門廳)12、揚州鹽業歷史遺跡13、高郵盂城驛14、邵伯古堤15、邵伯老船閘16、邵伯碼頭17、清晏園18、總督漕運公署遺址(不含博物館)、淮安府衙正堂、鎮淮樓19、豐濟倉遺址20、清江浦樓21、淮安鈔關遺址22、天寧寺行宮(含重寧寺)23、西津渡古街24、清名橋歷史街區25、盤門
【浙江】1、分水墩、落帆亭(不含杉青閘)2、長安閘3、南潯鎮歷史街區4、杭州鳳山水城門遺址5、杭州富義倉6、洋關舊址7、通益公紗廠舊址8、杭州拱墅運河歷史街區(橋西歷史街區、杭州小河直街歷史街區)9、水利通判廳遺址(含乾隆御碑)10、西興過塘行及碼頭11、清水閘(不含管理設施)12、永豐庫遺址13、寧波水則碑14、寧波慶安會館
二、河道(共31項,其中需要細分的14段河段用*註明)
1、通惠河段主線
2、玉河故道 3、長河 4、北運河段主線* 5、南運河段主線* 6、會通河段主線* 7、小汶河 8、中河段主線* 9、淮揚運河段主線* 10、寶應宋涇河11、寶應明清運河故道 12、高郵明清運河故道13、邵伯明清運河故道 14、古邗溝故道(邗溝東道,揚州城區段) 15、鎮江城區運河故道 16、常州城區運河故道 17、無錫城區運河故道 18、現京杭運河無錫至蘇州段* 19、蘇州城區運河故道 20、現京杭運河蘇州至吳江段* 21、江南運河吳江-嘉興-杭州段* 22、杭州中河-龍山河*23、頔塘東段(平望-南潯,含頔塘故道)* 24、浙東運河主線* 25、衛河(永濟渠)段主線* 26、通濟渠—滎陽故城段 27、汴河遺址商丘南關碼頭遺址段 28、汴河遺址百善老街及柳孜碼頭段 29、汴河遺址宿州段 30、汴河安徽泗縣-江蘇泗洪段* 31、淮河口段* 第二部分:後續列入項目
一、遺產點(共67項)
【北京】1、永通橋(含御制通州石道碑)2、通運橋3、匯通祠4、什剎海5、白浮泉
【天津】1、十四倉遺址2、石家大院
【河北】1、朱唐口險工2、泊頭清真寺3、大名府故城
【山東】1、德州碼頭(含碼頭、德州倉儲)2、會通河古橋(月徑橋、迎春橋)3、臨清舍利寶塔4、河隈張庄明清磚官窯遺址5、聊城山陝會館6、太和橋7、漕井橋8、濟寧河道總督府遺址9、台兒庄月河段古碼頭群10、濟寧浣筆泉遺址和泉林
【河南】1、雲溪橋2、合河石橋3、枋城堰遺址4、百泉和衛源廟5、滎陽故城6、北宋東京城遺址7、洛口倉遺址8、商丘古城
【安徽】1、柳孜鎮遺址2、花石綱遺址3、濉溪縣百善鎮運河河道遺址剖面
【江蘇】1、宿遷大王廟2、清江清真寺3、揚州城遺址4、茱萸灣古閘5、高郵南門大街歷史地段6、高郵平津堰遺址7、高郵鎮國寺塔8、鎮江虎踞橋9、常州飛虹橋10、常州文亨橋11、常州新坊橋12、常州廣濟橋13、蘇州下津橋14、蘇州上津橋15、蘇州吳門橋16、蘇州滅渡橋17、吳江三里橋18、吳江安民橋19、吳江安德橋20、寶帶橋(蘇州)21、十里亭22、無錫黃埠墩及西水墩23、蘇州覓度橋水文觀測站24、吳江古纖道
【浙江】1、長虹橋(嘉興)2、拱宸橋(杭州)3、廣濟橋(杭州)4、長安鎮歷史街區5、嘉興文生修道院和嘉興天主教堂6、杭州運河古橋(隆興橋、歡喜永寧橋、桂芳橋)7、龍山閘舊址8、三塘五壩遺址9、八字橋(紹興)10、大小西壩11、紹興曹娥江兩岸堰壩遺址12、虞余運河水利航運設施(含五夫長壩及升船機、驛亭壩、西陡門閘壩遺址)二、河道(共12項)
1、陶城鋪運河
2、儀揚運河3、子嬰河4、丹徒河5、古新河6、餘杭塘河(倉前—杭州)7、永濟渠遺址8、百泉河9、通濟渠—洛河隋唐洛陽城段10、通濟渠—洛河洛口段11、汴河遺址北宋東京城段12、汴河濟陽鎮段 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列入申遺范圍的大運河遺產分布在中國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首批選擇了58個遺產點和27個遺產段,總長度1011公里。
㈢ 沈陽都有什麼名勝古跡
1、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沈陽路171號,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沈陽故宮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的1625年,建成於皇太極時期的1636年。清朝遷都北京後,沈陽故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
2、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又稱「大帥府」或「少帥府」,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6號,是張作霖及其長子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
張氏帥府始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9月,總佔地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76萬平方米。民國五年(1916年)張作霖正式入住,以後又不斷擴建,逐步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等四個部分組成的的建築體系。
3、遼濱塔
遼濱塔位於新民市東北29公里的公主屯鎮遼濱村的黃土崗上,因其傍依遼河岸邊,故稱遼濱塔。它是一座八角十三層密檐青磚塔,原高41.7米,底部直徑12.5米,按佛教以奇數表示清白的信念而築。塔基高約10米,塔身八面各有一佛龕,上有一尊磚雕佛像端坐於蓮花座上。
4、新樂文化遺址
新樂文化遺址位於沈陽市皇姑區黃河北大街北運河北岸黃土高台之上,1977年首次發掘。這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佔地面積17.8萬平方米,集居地約2.5萬平方米。
5、中共滿洲省委舊址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位於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路福安巷3號(原北市場福安里4號),有四間青磚瓦房,佔地面積35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平方米。在1927年-1929年是東北地區革命運動的指揮中心。
㈣ 大運河經過哪些省和城市
河南、北京、河北、山東、江蘇、浙江
隋朝大運河對促進南北經濟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別是對上述幾個地區的經濟交流和經濟活躍程度作出了巨大貢獻。
自古有江南收天下足之說,江浙兩地自古是我國繁華之地,大運河的開通更始促進了這兩個地區的發展,隋朝以後,江南作為我國經濟重心的地位就沒有改變過,這其中應該包括大運河的一部分功勞;
山東和河北也在大運河開通之後經濟漸漸活躍起來,這從唐朝時山東的繁華可以看出來;但後來大運河北部逐漸阻塞,這兩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受到影響,到明清時漸漸的落伍了,特別是河北地區;
再說洛陽和北京,這兩個地區自從大運河開通後就不再為糧食問題發愁了,產於江南的糧食被源源不斷的雲過來,一時間,稻米充足,可惜到了後來大運河北部阻塞,洛陽也漸漸的退出了歷史,北京若不是由於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它現在的經濟頂多就是鄭州的水平
你說的是京杭運河吧?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通州(區)、天津、杭州、鎮江、清江、揚州、台兒庄、臨清、蘇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濟寧、德州、滄州18個市區。 ●通州古詩雲:一支塔影認通州。燃燈塔矗立在大運河的北端,是京門通州的標志性建築。 ●天津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會師,又在這里被海河一齊送入渤海。據記載,漕運發達時期,從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上每年要承載2萬艘運糧的漕船,官兵12萬人次,連同商船共3萬艘。水道的開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 ●鎮江、揚州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 ●聊城湖、河水面積占城區的1/3,被稱為「中國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裡非常少見,這其中就有京杭大運河的功勞。 ●蘇州 「蘇湖熟,天下足」。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多糧豐。目前京杭大運河蘇杭段有客運航線往返。 ●淮安大運河的入淮口,運河東岸古鎮碼頭下便是《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的故居。 ●杭州大運河終點,入錢塘江。
㈤ 隋唐大運河遺址為什麼保留
隋唐大運抄河以洛陽為中心,襲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代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梁,自西苑引谷水、洛水達於黃河,自汳水引河通於淮水」,長1000多公里。608年,隋煬帝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1] 。610年,隋煬帝繼續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
至此,以洛陽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餘杭,通過通濟渠、永濟渠兩大渠道,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2700公里的中國南北大運河全線貫通,並把洛陽、涿郡(今北京)、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宿州、淮北、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揚州)、潤州(今鎮江)、餘杭(今杭州)、會稽(今紹興)等區域中心聯系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間的聯系。
㈥ 柳孜運河遺址是不是世界文化遺產
不是世界文化遺產。
隋煬帝開鑿南北運河通濟渠、江南運河、永濟渠。溝通了海、河、淮、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5000餘里,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航程最長、最雄偉的人工運河。國家文物局考古處處長宋新潮在談及隋唐大運河時自豪的說:「中國有兩項偉大的人工工程:一是長城,秦始皇的防禦工程;二是大運河,隋煬帝的交通運輸工程,也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比不上的人工運河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理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很遺憾並沒有被評選上。
安徽淮北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的揭示面積900平方米,在大運河故道南側發現8艘唐代沉船和宋代石建築碼頭一座。1999年重點發掘了3艘沉船,1號沉船為木板結構,平面呈長方形,船底板和尾部保存較好,尾舵完整。尾艙橫樑上有3個格檔,放入舵柄可改變航向。2號船為一整棵大木雕鑿而成的獨木舟,3號船僅存半個幫板和與其相連的一段底板,在運河內發現如此多沉船尚屬首次。石塊建築碼頭位於運河南側,順河道而建,為長方形立體建築,其東西兩側均用夯土護堤,是一座貨運碼頭。這是我國隋唐大運河建築遺址的首次發現。柳孜鎮是隋、唐、宋代通濟渠岸邊的重鎮,此次發掘證明了柳孜鎮不僅是一個運漕中轉碼頭,也是一個很大的商旅之地。發掘獲得的大量唐宋以來8個朝代、20多個窯口的精美瓷器尤為珍貴,器物保存完好,造型各異,其中頗多精品。特別是在淮北運河發現遼代的瓷器,對研究當時宋元交通有一定的意義。
㈦ 沈陽北運河
2009-05-14 10:58:00 來源: 東北新聞網(遼寧)
近期,沈陽市北運河沿線的8個公園將整體提升改造。
8個公園將全新亮相
昨日,沈陽市城市建設管理局園林處副處長田偉介紹,對8座公園的改造內容包括栽樹、增加休閑設施、增添夜景亮化等。
新樂園 遼河園 博雅園 將軍園 寧山園 楓露園 共青園 長江園
目前,8個公園的春季植樹已經結束,下一步將是園路、設施、亮化等建設。改造將針對每個公園的特點把公園打造成「一園一景」。
北運河沿岸公園改造先期將提前以8個園內的橋為節點,對橋兩側的景觀進行改造。
北陵大街橋 黃河大街橋 崇山橋 省政府南門橋 寧山橋 泰山橋 新樂橋 長江橋
2009.5.14
9座游園包括這些
北運河改造工程北起長江園、南至楓露公園。主要包括長江園、新樂游園、博雅公園、共青游園、將軍公園、遼河園、寧山公園、春華游園、楓露公園等9座游園的改造。
為何改造?存在問題
目前北運河沿線的游園和公園存在不少問題:如游園設施陳舊、破損;進園道路不暢;缺乏健身設施;照明設施殘缺等。
怎樣改造?增「文化」
北運河改造工程以提升景觀,方便市民觀賞沿河風光為主,在保留原有園林景觀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文化內涵。同時,園內也會增設新的休閑設施,方便市民游園、賞景、健身。
9座跨河橋
與9座游園同步實施改造的還有北運河沿線的9座跨河橋。它們分別是:北陵大街橋、崇山橋、寧山橋、新樂橋、黃河大街橋、省政府南門橋、泰山橋、長江一橋、長江二橋。
作為北運河沿線的重要節點,這些跨河橋目前兩岸的景觀比較單一。
如何改造?增「夜景」
改造主要側重橋兩側園林景觀小品的建設,改變過去市民對北運河的印象,同時加上夜景的亮化。這樣,市民憑橋遠眺北運河的風光,會有不同以往的感受。(張晶 高麗)
舍利塔灘地公園位於塔灣街以東、崇山路以北、汾河街以西。今年4月以來,皇姑區開始對公園進行改造,不僅種植了5000多棵喬木、灌木等,還修建了一個休閑廣場,該休閑廣場將與待建的回龍寺連通,並擺設約20尊有文化特色的雕塑。同時,在舍利塔下還修建了放生池,該池面積5000平方米,中心處深2米。塔與池落差達9米,兩者遙相呼應,將再現「塔灣夕照」的美景。
「此外,皇姑區將在北運河沿岸打造『紫山八嶺』景觀。」張樹華說,紫山八嶺凹凸有致,將栽種數百棵珍貴樹種,並設計了7條甬道供市民行走。據介紹,紫山八嶺包括觀梅嶺、落楓嶺、望塔嶺、桃花嶺、紫雲嶺、穹塔嶺、回龍嶺、杏雲嶺。為方便市民游寺逛嶺,在回龍寺與北運河之間,建造了一座回龍橋,該橋長40米,寬8米左右,目前,橋身已經竣工,僅剩下兩側扶手待建。
7、舍利塔文化旅遊服務區:發揮舍利塔宗教文化作用,加快回龍寺復建,完善配套功能,將這一地區建設成為集休閑文化、餐飲娛樂、宗教、旅遊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展示區。
8、北運河文化旅遊觀光帶:依託有沈陽玉環之稱的北運河水段,大力發展水岸經濟。借勢北運河綠色生態環廊,配合市裡搞好河道沿岸綜合改造,凈化水質,美化亮化周邊環境。在北陵節點、舍利塔節點和乳品一廠節點及北運河水系沿岸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規劃建設風情各異、民族文化色彩鮮明的游樂觀光、文化休閑、餐飲娛樂、文化發行、藝術表演等新興服務景區和觀光帶。使清朝龍脈-昭陵、沈陽起源地-新樂遺址和舍利塔歷史文化資源有機銜接,逐步形成歷史文化走廊,實現運河水系與沿岸經濟互動,提升運河價值。
㈧ 運河古城的古城的古與今
山東最南端的棗庄市是名副其實的「江北水鄉」,棗庄的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大多年份年降雨量均在1000毫米以上,境內27條河流,157個湖泊,水網縱橫。 境內運河通航里程93.5公里, 是目前大運河通航的最北端。 棗庄市有著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旅遊資源。但其最精華最深厚的資源部分是運河文化。
棗庄市有著「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台兒庄,這一獨得天厚的世界級文化遺產。 明朝萬曆年間,京杭大運河徐州段因黃河多次淤塞,南北交通中斷。於是,不得不耗費國力「開泇行運」,從微山湖東南段韓庄出口,取道泇河水,經台兒庄,向南直通邳州。這段運河叫做泇運河(俗稱韓庄運河)。泇運河這段比起徐州段,不僅水道暢通,避「黃河奪運」之害,又能縮短路程七十里。於是,這段運河成為清時期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的主要通道(今天也是如此)。由此,使得運河上的重鎮台兒庄成為傍水而築、因河而興的「水旱碼頭」。
至清代咸豐九年,運河重鎮台兒庄,逐漸變成了一座繁華的城鎮,城市人口最多時高達6萬多人。作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每年通過運河漕運,向中國東南地區運送四五百萬石的煤炭,台兒庄雲集了大批的晉商、徽商、浙商、閩商、粵商,是輻射蘇魯豫皖地區一座重要的商埠城市。城區內現仍保留長達3公里的古運河河道及明清繁榮時期的街巷、碼頭等遺址,被中外專家譽為「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台兒庄至今基本保留明清時期古城脈、古河道、古碼頭,多是低平建築。 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申遺的京杭大運河的現狀是,棗庄以北的運河完全斷航,大部分遺存已經基本消失,甚至河道也找不到了;棗庄以南的沿運城市都進行了現代化城市改造,已經無法恢復千年運河的曾經風貌。於是,棗庄市台兒庄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唯一能夠完整恢復運河古城原貌的城市。 棗庄市也被國家文物局列為沿運18個申遺城市之一。
台兒庄古城為「運河古城」的核心區。 今日台兒庄還擁有最能體現明清運河沿岸居民生活特點的古村莊「纖夫村」,城內至今仍有大量的古街巷、古建築。運河上還保留著較為完好的駁岸、被水石堤、水門等水工遺存。被譽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世界旅遊組織考察後認為,如果想看明清風貌完好的古運河,只有到台兒庄。
台兒庄古城也是二戰時期中華民族挺起胸膛揚眉吐氣的地方。1938年3月這里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台兒庄戰役,台兒庄戰役是中國人民八年抗戰正面戰場上第一次重大勝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歷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古城也是中國第一座、世界第三座二戰紀念城市。
台兒庄地區歷史悠久,從馬蘭屯鎮西蘭城店村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時代的文物,邳庄鎮趙村出土的岳石和龍山文化時代的文物以及龍山文化時代的曬米城遺址證明,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現台兒庄區境域,夏屬鄫國,商屬逼陽國,西周、春秋因之。 有關史料顯示,歷史上的台兒庄集八種建築風格、72廟宇(寺廟、文昌閣、道觀、泰山娘娘廟、媽祖閣、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於一體,這在中國是極為罕見的。台兒庄在歷史上就是一座水城,「汪」渠相連,隨「汪」而居,很有特色。是一座近百條水街、水巷形成的水巷縱橫、以船代步的古水城。
㈨ 安徽准北隋運河遺址為什麼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里
不是因為安徽淮北,而是因為京杭大運河